转换到繁體中文
首页
>>
医家类
>>
医经原旨
>>
卷五 疾病第十二
汗
饮食饱甚,汗出于胃。
(此下五条言汗者,汗属精,病在阴也。饮食饱甚则胃气满而液泄,故汗出于胃。)
惊而夺精,汗出于心。
(惊则神散,神散则夺其精气,故汗出于心。)
持重远行,汗出于肾。
(持重远行则伤骨,肾主骨,故汗出于肾。)
疾走恐惧,汗出于肝。
(肝主筋而藏魂,疾走则伤筋,恐惧则伤魂,故汗出于肝。)
摇体劳苦,汗出于脾。
(摇体劳苦,则肌肉四肢皆动,脾所主也,故汗出于脾,又醉饱行房,汗出于脾。)
故春秋冬夏四时阴阳生病,起于过用,此为常也。
(五脏受气,强弱各有常度,若勉强过用,必损其真,则病之所由起也。)
人有热饮食下胃,其气未定,汗则出,或出于面,或出于背,或出于身半,其不循卫气之道而出也。
(饮食入胃,其气各有所行,如散精于肝,淫气于筋,浊气归心,淫精于脉之类是也,卫气之道,昼行于阳,夜行于阴,有常度也。今有热饮食者方入于胃,其气之留行未定,而汗辄外泄,出无方所,是不循胃气之道也。)
外伤于风,内开腠理,毛蒸理泄,卫气走之,固不得循其道。
(风为阳邪,有外热也。热食气悍,因内热也,热之所聚,则开发腠理,所以毛蒸理泄而卫气走之,故不循其常道也。)
此气 悍滑疾,见开而出,不得从其道,命曰“漏泄”。
(此即热食之气也,出不由度,故曰“漏泄”。)
上一篇
回目录
下一篇
电脑版
手机版
[ 新都首页 ]
[ 古文典籍网 ]
[ 教育 ]
更新时间:2025/09/09 09:09: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