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首页
>>
医家类
>>
本草述钩元
>>
卷十四 谷部
粟
古者粟为黍稷粱秫之总称。今之粟。古时但呼为粱。后人又专以粱之细者名粟。(粟即粱也。穗大而毛长粒粗者。为粱。穗小而毛短粒细者。为粟。(又)
粟米即小米。味咸而淡。气微寒。主养肾气。去脾胃中热。治反胃益气。益丹田。补虚损。
难化 降胃火 消化。汤饮不下。用粟米半升。杵粉水丸。梧子大七枚。煮熟。入少盐云。纳醋中吞之。得下便已。〔论〕粟之味咸而淡。在诸谷中。有水土合德之义。内经言脾宜食咸。盖谓脾合于肾之阴。
由胃以归于肾乎。所云能养肾为胜。以其赋有阳气。则淡渗胃冷者。不宜多食。(藏器)
上一篇
回目录
下一篇
电脑版
手机版
[ 新都首页 ]
[ 古文典籍网 ]
[ 教育 ]
更新时间:2025/05/12 02:0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