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活为伞形科植物重齿毛当归的干燥根。主产于湖北、四川等地。原植物生于阴湿山坡、林下草丛或稀疏灌丛间,喜阴凉潮湿气候,多生于海拔1200~2000米的高寒地区。味辛、苦,性温。归肝、肾、膀胱经。功效祛风散寒、通络止痛、除湿宣寒。临床用名为独活。
【本草汇言】
《神农本草经》:味苦,平。主治风寒所击,金创,止痛,贲豚,痫痓,女子疝瘕。
《名医别录》:味甘,微温,无毒。主治诸贼风,百节痛风无久新者。
《药性论》:君,味甘,辛。能治中诸风湿冷,奔喘逆气,皮肌苦痒,手足挛痛,劳损,主风毒齿痛。
《开宝本草》:味苦、甘,平、微温,无毒。疗诸贼风,百节痛风无久新者。
《药类法象》:气微温,味苦甘平。
足少阴肾行经药也。若与细辛同用,治少阴经头痛如神。一名独摇草,得风不摇,无风自摇动。
《药性赋》:味苦、甘,平,气微温,无毒。升也,阴中之阳也。其用有三:诸风掉眩,颈项难伸,风寒湿痹,两足不仁及为足少阴之引经。
《汤液本草》:气味与羌活同,无毒。气厚味薄,升也,苦辛。
足少阴肾经行经之药。
《本草》:主风寒所击,金疮止痛,贲豚痫痓,女子疝瘕,疗诸贼风,百节痛风,无久新者。
《液》云:独活细而低,治足少阴伏风,而不治太阳,故两足寒湿痹,不能动止,非此不能治。
《象》云:若与细辛同用,治少阴经头痛。一名独摇草,得风不摇,无风自摇。
《心》云:治风须用,又能燥湿。
《经》云:风能胜湿。
《珍》云:头眩目晕,非此不能除。
《本草发挥》:洁古云:独活,足少阴肾经行经药也。若与细辛同用,治少阴经头痛,如神。《主治秘诀》云:性温,味苦。气厚味薄,沉而升,阴中阳也。治风须用,反能燥湿。经云:风能胜湿,头晕目眩,非此不能除。
《本草纲目》:羌活、独活皆能逐风胜湿,透关利节,但气有刚、劣不同尔。《素》云:从下上者,引而去之。二味苦辛而温,味之薄者,阴中之阳,故能引气上并,通达周身,而散风胜湿。唐刘师贞之兄病风,梦神人曰:但取胡王使者浸酒服,便愈。师负访问,皆不晓。复梦其母曰:胡王使者,即羌活也,松而用之,兄疾遂煎。
独活、羌活乃一类二种,以中国者为独活,西羌者为羌活。
《本草经疏》疏:独活禀天地正阳之气以生,故味苦、甘平。甄权、洁古,益之以辛,微温无毒。气味俱薄,浮而升,阳也。足少阴引经气分之药。
羌活性温,辛、苦,气厚于味,浮而升,阳也。手足太阳行经风药,并入足厥阴、少阴经气分。
羌活气雄,独活气细。故雄者治足太阳风湿相搏,头痛肢节痛,一身尽痛者,非此不能除,乃却乱反正之主君药也。细者治足少阴伤风头痛,两足湿痹不能行动,非此不能除,而不治太阳之证,名列君部之中,非比柔懦之主。小无不入,大无不通,故能散肌表八风之邪,利周身百节之痛。其主风寒所击,金疮止痛者,金疮为风寒之所袭击,则血气壅而不行,故其痛愈甚,独活之苦甘辛温,能辟风寒,邪散则肌表安和,气血流通,故其痛自止也。贲豚者,肾之积,肾经为风寒秉虚客之则成贲豚,此药本入足少阴,故治贲豚。痫与至,皆风邪之所成也,风去则痫痓自愈矣。女子疝瘕者,寒湿乘虚中肾家所致也,苦能燥湿,温能辟寒,辛能发散,寒湿去而肾脏安,故主女子疝瘕,及疗诸贼风,百节痛风无久新也。
简误:独活、羌活,阳草中之风药也。本为祛风散寒除湿之要品。风能胜湿,以其性燥故也。《本经》、《别录》并载主中风及诸风。不知真中风惟西北边塞高寒之地,风气刚猛,虚人当之往往猝中,或口眼歪斜,或口噤不语,或手足瘫痪,左右不仁,或刚痉柔痉,即角弓反张,此药与诸风药并用可也。若夫江南、吴、楚、越、闽、百粤、鬼方、梁州之城,从无刚劲之风,多有湿热之患,质脆气虚,多热多痰,其患中风,如前等病,外证虽一一相似,而其中实非,何者?此皆刘河间所谓将息失宜,水不制火。丹溪所谓中湿、中痰、中气是也。此则病系气血两虚,虚则内热煎熬津液,结而为痰,热则生风,故致猝倒亦如真中风状。而求其治疗之方,迥若天渊。外邪之气胜则实,实则泻之,祛风是已;内而真气不足则虚,虚则补之,调气、补血、生津、清热是已。倘误用风药,反致燥竭其津液,血愈不足而病愈沉困,命曰虚虚。攻补既谬,死生遂殊。粗工懵昧,执迷不悟,兹特表而明之。又有血虚头痛,及遍身疼痛骨痛,因而带寒热者,此属内证,误用反致作剧。
《本草崇原》:动摇万物者莫疾乎风。故万物莫不因风以为动摇,唯独活不然。有风,独立不动;无风,独能自摇。在蜀名蜀活,在羌名羌活,随地以名,亦随地有差等。但可互为兄弟,不可强别雌雄,其从治不能独立不动,而为风寒刀刃之所击,及奔豚痫痉之因风以为动摇,复因风而反乎上下开阖者。若女子疝瘕,此不能自摇耳。不能自摇,即阖而不开,不能独立不动,即开而不阖。唯独活则阖而能开,开而能阖,当入肝之经,厥阴之阖,具血风木化气之体用者欤。
《药性解》:味苦甘辛,性微温,无毒。入肺、肾二经。主新旧诸风湿痹,颈项难伸,腰背酸疼,四肢挛痿。黄色而作块者为独活。
按:独活气浊属阴,善行血分,敛而能舒,沉而能升,缓而善搜,可助表虚,故入太阴肺、少阴肾,以理伏风。
《药鉴》:气微温,味苦甘辛,气味俱薄,无毒,升也,阳也。足少阴经药也。止奔豚痫痓,治女子疝瘕。寒湿足痹,非此不治。头眩目晕,非此不除。诸风中之要药也。主苍术,治两足之湿肿。君荆、翘,散下身之痈毒。佐黄柏,止血崩如神。臣楂根,逐痘毒极验。体虚气上则忌。
《景岳全书》:味苦,气香,性微凉。升中有降,善行滞气,故入肾与膀胱两经,专理下焦风湿。两足痛痹,湿痒拘挛,或因风湿而齿痛,头眩喘逆,奔豚疝瘕,腰腹疼痛等证,皆宜用之。
《本草备要》:宣。搜风去湿。
辛苦微温。气缓善搜,入足少阴气分肾。以理伏风。治本经伤风头痛,头运目眩,宜与细辛同用。风热齿痛,文潞公《药准》用独活、地黄等分为末,每服三钱。痉痫湿痹,项背强直,手足反张曰痉。湿流关节,痛而烦曰湿痹。风胜湿,故二活兼能去湿。奔豚疝瘕。肾积曰奔豚,风寒湿客于肾家所致。瘕疝亦然。有风不动,无风反摇,又名独摇草。故治风。
《本经逢原》:独活不摇风而治风,浮萍不沉水而治水,因其所胜而为制也。《本经》治金疮为风寒所击而痛,及奔豚痫痉,女子疝瘕,皆邪风内贼之候。独活生益州,轻羌活其气稍细,升中有降,能通达周身,而散风胜湿。与细辛同用,治厥阴头痛目眩。又足少阴经伏风头痛,两足湿痹,不能动止者,非此不治。甄权以独活治诸风湿冷,奔喘逆气,皮肤苦痒,手足挛痛劳损,风毒齿痛,皆风湿相搏之病也。但气血,虚而遍身痛,及阴虚下体痿弱者禁用。南方无刚猛之风,一切虚风类中,咸非浊活所宜。
《本草求真》:﹝批﹞搜足少阴肾伏风头痛,并两足湿痹。
独活专入肾。辛苦微温。比之羌活,其性稍缓。凡因风干足少阴肾经,伏而不出,发为头痛,痛在脑齿。则能善搜而治矣。以故两足湿痹不能动履,非此莫痊。风胜湿,故二活兼胜湿。风毒齿痛,肾主骨,齿者骨之余。头眩目晕,非此莫攻。《肘后方》用独活煮酒,热漱之。缘此有风不动,无风反摇,故名独摇草,摇者动活之意,故名独活。因其所胜而为制也。且有风自必有湿,故羌则疗水湿游风,而独则疗水湿伏风也。羌之气清,行气而发散营卫之邪;独之气浊,行血而温养营卫之气。羌有发表之功;表之表。独有助表之力。表之里。羌行上焦而上理,上属气,故云羌活入气。则游风头痛、风湿骨节疼痛可治;独行下焦而下理,下属血,故云独活入血。则伏风头痛、两足湿痹可治。二活虽属治风,而用各有别,不可不细审耳。
《得配本草》:辛、苦,微温。入足少阴经气分。治体经伏风,头痛喘逆,目眩齿痛,下焦寒湿,两足痛痹,腹腹疼痛,奔豚疝瘕。
君地黄,治风热齿痛;使细辛,疗少阴头疼。
阴虚者禁用。为补血之使,亦能舒筋活络,但不宜久用。盛夏不宜轻用。
羌活治游风,独活独伏风;羌活散营卫之邪,独活温营卫之气;羌活有发表之功,独活有助表之力。
《本草分经》:辛、苦,微温。气缓,入肾经气分。善搜伏风,兼能去湿,治头痛目眩,齿痛痉痹,疝瘕诸症。
【现代药理研究】
·独活对冠状动脉有扩张作用;对麻醉犬有降压作用、抗心律失常的作用;对离体蛙心也有抑制作用。独活水醇提取物还具抗血栓形成的作用。
·独活具有镇静、消炎以及一定的镇静作用。
·体外实验表明,独活煎剂对多种致病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均有明显抑制作用。
·独活中的佛手柑内脂、花椒毒素、异虎耳草素、白芷素、东莨菪碱等分别对兔回肠、大鼠十二指肠及子宫痉挛均有明显解痉作用。
·独活能提高免疫功能。
·独活对呼吸中枢有兴奋作用,能使呼吸加深加快。
[ 新都首页 ]
[ 古文典籍网 ]
[ 教育 ]
更新时间:2024/11/24 04:1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