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龙为巨蚓科动物参环毛蚓、威廉环毛蚓、通俗环毛蚓及栉盲环毛蚓等的干燥全体。前者习称「广地龙」,后三种习称「沪地龙」。多系野生,亦有养殖,全国大部分地区多有生产。广地龙主产于广东、海南、广西等地;沪地龙主产于上海、江苏、山东等地。原动物喜生于潮湿富含有机物的地方。味咸,性寒。入肝、脾、膀胱经。功效清热定惊、平肝息风、通经活络、平喘利尿。临床用名有鲜地龙、地龙、酒地龙、炒地龙。
【本草汇言】
《神农本草经》:味咸,寒。主治蛇瘕,去三虫、伏尸、鬼疰、蛊毒,杀长虫,仍自化作水。
《名医别录》:大寒,无毒。主治伤寒伏热,狂谬,大腹,黄疸。盐沾为汁,治耳聋。
《日华子本草》:治中风,并痫疾,去三虫,治传尸,天行热疾,喉痹,蛇虫伤。
《开宝本草》:味咸,大寒,无毒。疗伤寒伏热,狂谬,大腹,黄疸。
《本草图经》:脚风药必须此物为使,然亦有毒。有人因脚病药中用此,果得奇效,病愈服之不辍,至二十余日,觉躁愦,但欲饮水不已,遂致委顿。大抵攻病用毒药,中病即当止也。
治脚风。
《本草衍义》:若治肾脏风下病不可阙也,仍须盐汤送。
《本草衍义补遗》:属土而有水与木,性寒。大解诸热毒,行湿病,凡使白颈自死者良,然亦应候而鸣。此物有毒,人被其毒,以盐水浸咬处,又以盐汤饮之,立差。若治肾脏风、下产病不可阙也,仍须盐汤送。
《本草纲目》:蚓在物应土德,在星禽为轸水。上食槁壤,下饮黄泉,故其性寒而下行。性寒故能解诸热疾,下行故能利小便,治足疾而通经络也。
主伤寒疟疾,大热狂烦,及大人,小儿下便不通,急慢惊风,历节风痛,肾脏风注,头风齿痛,风热赤眼,木舌喉痹,鼻疸聤耳,秃疮瘰疬,卵肿脱肛,解蜘蛛毒,疗蚰蜒入耳。
《本草经疏》:蚯蚓得土中阴水之气,故其味咸寒,无毒大寒。能祛热邪,除大热,故主伏尸鬼疰,乃疗伤寒伏热狂谬。咸主下走,利小便,故治大腹黄疸。诸虫瘕,咸属湿热所成,得咸寒之气,则瘕自消,虫自去,而蛊毒之热亦解矣。昔一道人,治热病发狂,用白颈蚯蚓十数条,同荆芥穗捣汁,与饮之,得臭汗而解。其为治伤寒伏热狂谬之明验也。
简误:蚯蚓,气大寒,能除有余邪热,故伤寒非阳明实热狂躁者,不宜用。温病无壮热,及脾胃素弱者,不宜用。黄疸缘大劳腹胀,属脾肾虚,尸疰因阴虚成劳瘵者,咸在所忌。性复有小毒,被其毒者,以盐水解之。
《本草蒙筌》:味咸,气寒。属土与水。无毒。一云大寒,小毒。治温病大热狂言,疗伤寒伏热谵语。并用捣烂绞汁,井水调下立瘥。小水不通,亦捣汁饮。蛊毒卒中,须浸酒吞。主蛇瘕杀蛔虫,理肾风消脚气。又疗黄疸,行湿如神。
《景岳全书》:味咸,性寒,沉也,阴也,有毒。能解热毒,利水道。主伤寒痹疟,黄疸消渴,二便不通。杀蛇瘕三虫,伏尸鬼疰虫毒,射罔药毒。疗癫狂喉痹,风热赤眼,亭耳鼻息,瘰疬,阴囊热肿,脱肛。去泥,盐化为水,治天行瘟疫,大热狂躁,或小儿风热癫狂急惊,饮汗最良。亦可涂丹毒漆疮。炒为末服,可去蛔虫,亦可傅蛇伤肿痛,蜘蛛伤毒。入葱管化汁,可治耳聋及蚰蜒入耳。若中蚯蚓毒者,惟以盐汤浸洗,或饮一杯,皆可解之。
《本草备要》:白颈蚯蚓,泻热利人。
蚓,土德而星应轸水。味性咸寒,故能清热;下行故能利水。治温病大热狂言,大腹黄疸,肾风脚气。苏颂曰:脚气必须用之为使。白颈者乃老蚯蚓。治大热,捣汁井水调下。
《本经逢原》:蚯蚓在物应土德,在星为轸水。体虽卑伏,而性善穴窜,专杀蛇蛊三虫,伏尸诸毒,解湿热,疗黄疸,利小便,通经络,故活络丸以之为君。地龙汤治痘疮脾肾虚热娇红,五六日渐变干紫伏陷者,同荸荠捣,和酒酿服之即起。若干紫色黯皮坚,为肝脾血热,即宜犀角、紫草、黄连清解,非地龙所宜。温病大热狂妄,天行大热,和人尿捣绞服之,热毒从小便而去也。小便暴秘不通,亦宜用之。入葱化为水,疗暴聋。
《本草崇原》:地龙冬藏夏出,屈而后伸,上食槁壤,下饮黄泉,气味咸寒,宿应轸水,禀水土之气化。主治尸疰虫蛊,盖以泉下之水气上升,地中之土气上达,则阴类皆从之而消灭矣。蜈蚣属火,名曰天龙。蚯蚓属水,名曰地龙。皆治鬼疰、蛊毒、蛇虫毒者,天地相交,则水火相济,故禀性虽有不同,而主治乃不相殊。
《本草求真》:﹝批﹞解伏热,除鬼疰。
地龙专入胃、经络。最属寒味。观书所载甚明,其言味咸性寒,无毒。其论所治,则云能主伏鬼疰,伤寒伏热狂谬,热病发狂,血热痘疮,斑多紫黑,症瘕黄疸,损伤垂危,瘰疬溃烂流串,肾风脚气,备极热毒形症,皆能调治。宗奭曰:肾脏风下注病,不可缺也。颂曰:肺气药必须此物为使,然亦有毒。有人因脚病中用此,果得奇效,病愈服之下辍,至二十余日,躁愦,但欲饮水不已,遂至顿委。大抵攻病用毒药,中病即当止也。则其气味之寒,不待言矣。究其所以致治,则因此物伏处洼处,水湿。钻土饮泉,是其本性,故能除其鬼疰,解其伏热,且味咸主下,处湿而以入湿为功,故于湿热之病,湿热之物遇之即化。停症蓄水、触着即消,而使尽从小便而出。时珍曰:其性寒而下行,故能解诸热疾下行,且利小便,治足疾而通经络也。矧蚓本有钻土之能,化血之力,而凡跌扑受伤,血瘀经络,又安有任其停蓄而不为之消化乎。但审认不确,妄为投用,良非所宜。
《得配本草》:畏葱、盐。
咸,寒。能引诸药直达病所。解时行热毒,除风湿痰结。利小便,疗黄疸,除脚气,治跌扑,祛虫瘕,破血结。
绞汁,治劳复;或卵肿,或缩入腹中,绞痛,身重,头不能举,小腹急热,拘急欲死。
得面粉,炒研吞,治痴癫。配枯矾末,搽齿血。加麝香更妙。调荆芥汁,治热狂;再加白蜜更好。加乳香末,治惊风。
《本经疏证》:水土合德为蚓,以其食水土而生也。然其始也,使土而不溺水;其竟也,化水而不化土,则是资气于土,资形于水,无怪乎其似水之曲折似土之迟滞矣。曳水以辏土,则土濡润;假土以范水,则水安流。伤寒狂谬,是土不濡润也,大腹黄疸,是水不安流也。然伤寒狂谬,非热不成,大腹黄疸,非水不作,以水土相黏之病,而投以水土相黏之物,几何不增之焰而益其猖耶?夫不究其气味为咸寒乎,咸能使水不为土范,寒能使土不为火困,乃取其竟之化,非取其始之合也。然则奈何不据其始而要其终?盖他物虽死,犹或得全而难毁,惟蚓则无论炮制生用,迨至成剂可服,定已化水,并无得全之道,又焉能遗其已化取其未化哉。且所谓蛇瘕诸虫,皆假湿热之气而成,截血液以为资者,其有取乎此,亦用以释假合之气而全血液之流行耳,若取其未化,则直以虫养虫已矣,又成何理耶?虽然,衍义谓为肾风下注病不可阙,图经谓为脚风药中必须,是又增治风一节,何哉?夫阳盛而不与阴交,阴停而不从阳化,皆风也。蚓性下行,从土中致水,以化其热,热消则风熄,阴畅则畅和矣。非特此也,蚓之出地必以夜,而其便土也不于地下而于地上,则是在下能化无形之热,致有形之水,在上能去有形之滞,退无形之热,故凡其治耳聋鼻息舌肿牙疼喉痹头风可一贯推之矣。
《本草分经》:咸,寒。而性下行。泻热利水,治大热。疗肾风、脚气。
【现代药理研究】
·地龙有解热作用。
·地龙有镇静、抗惊厥作用。
·地龙有抗组胺、平喘作用。
·地龙有降压作用。
·地龙有抗凝、抗血栓作用。
·地龙有抗肿瘤作用。
·地龙有抗心律失常作用。
·地龙有兴奋子宫平滑肌作用。
·地龙有杀精作用。
·地龙有兴奋肠道平滑肌作用。
·地龙乙醇浸出物腹腔注射可使兔血钙下降。
[ 新都首页 ]
[ 古文典籍网 ]
[ 教育 ]
更新时间:2024/11/24 04:1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