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首页
>>
医家类
>>
证类本草
>>
卷第二十六
稻米
(稻米_图缺)
味苦。主温中,令人多热,大便坚。
陶隐居云:道家方:药有俱用稻米、粳米,此则是两物矣。云稻米白如霜。又,江东无此,皆通呼粳为稻尔。不知其色类,复云何也。唐本注云:稻者, 谷通名。《尔雅》云: (音渡),稻也。粳者不糯之称,一曰 。汜胜之云:粳稻、秫稻,三月种粳稻,四月种秫稻即并稻也。今陶为二事,深不可解也。今按:李含光《音义》云:按字书解粳字云:稻也。
解粢(音慈)字云:稻饼也。
明稻米作粢,盖糯米尔。其细糠白如霜谷为稻,所以惑之。新旧注殆是臆说,今此稻米即糯米也。又按 、粳二字同音,盖古人常分别二米为殊尔。臣禹锡等谨按尔雅云: ,稻。释曰:别二名也。郭云:今沛国呼 。《诗·周颂》云:丰年多黍多 。《礼记则》云:牛宜 。《豳风·七月》云:十月获稻。是一物也。《说文》云:沛国为稻为糯。粳, 属也。《字林》云:糯,粘稻也。粳,稻不粘者。然粳、糯甚相类,粘不粘为异耳。根据《说文》稻即糯也。江东呼糯(及乱切)。颜师古刊谬正俗云:本草所谓稻米者,今之糯米耳。陶以糯为秫,不识稻是糯,故说之不晓。许氏《说文解字》曰:秫,稷之粘者。稻,也。沛国谓稻为 。又《急就篇》云:稻、黍、秫、稷。左太冲《蜀都赋》云:粳稻漠漠。益知稻即糯,共粳并出矣。然后以稻是有芒之谷,故于后或通呼粳糯,总谓之稻。孔子曰:食夫稻。周官有稻人之职,汉置稻田使者。此并指属稻、糯之一色,所以后人混糯,不知稻本是糯耳。陈藏器云:糯米,性微寒,妊身与杂肉食之不利子,作糜食一斗,主消渴。
久食之,令人身软。黍米及糯,饲小猫、犬,令脚屈不能行,缓人筋故也。又云稻穣,主黄病,身作金色,煮汁浸之。又稻谷芒,炒令黄,细研作末,酒服之。孟诜云:糯米,寒。使人多睡。发风,动气,不可多食。又,霍乱后吐逆不止,清水研一碗,饮之即止。陈士良云:糯米,能行营卫中血,积久食,发心悸及痈疽疮疖中痛。不可合酒共食,醉难醒,解芫菁毒。萧炳云:糯米,拥诸经络气,使四肢不收,发风昏昏。主痔疾,骆驼脂作煎饼服之。空腹与服,勿令病患知。日华子云:糯米,凉,无毒。补中益气,止霍乱。取一合,以水研服,煮粥。稻稳,治蛊毒,浓煎汁服。稻秆,治黄病通身,煮汁服。
图经曰:稻米,有 (与粳同)稻,有糯稻。旧不载所出州土,今有水田处皆能种之。
、糯既通为稻,而《本经》以 为粳米,糯为稻米者。谨按《尔雅》云: (音渡),稻。释曰:别。《诗·颂》云:多黍多 。《礼记·内则》云:牛宜 。《豳诗也。
《说文解字》云:沛国谓稻为糯。粳, 属也。《字林》云:糯,粘稻也。粳,稻不粘者。今人呼之者,如《字林》所说也。《本经》称号者,如《说文》所说也。前条有陈廪米,即粳米以廪军人者,是也。入药最多,稻秆灰亦主病。见刘禹锡《传信方》云:湖南李从事治马坠扑损,用稻秆烧灰,用新熟酒未压者,和糟入盐和合,淋前灰,取汁,以淋痛处,立瘥。直至背损亦可淋用。好糟淋灰亦得,不必新压酒也。糯米性亦如大豆与豉、酱不同之类耳。
唐本云:无毒。外台秘要:治渴方:糯米二升,淘取泔,饮讫则定。若不渴,不须。一方::渴者服当饱,研糯米取白汁恣饮之,以瘥为度。梅师方:治霍乱,心悸热,心烦渴。以糯米水泔汁,任意饮之。孙真人:糯米味甘,脾之谷,脾病宜食,益气止泄。食之,主温中,令人多热,利大便。简要济众治鼻衄不止,服药不应。独圣散下。灵苑方:治金疮水毒及竹木签刺,痈疽热毒一日两度换水,轻以手淘逼去水,勿令搅碎。浸至端午日,取出阴干,生绢袋盛,挂通风处。旋取少许,炒令焦黑,碾为末,冷水调如膏药,随大小裹定疮口,外以绢帛包定,更不要动,直候疮愈。若金疮误犯生水,疮口作脓,洪肿渐甚者,急以药膏裹定,一、二食久,其肿处已消,更不作脓,直至疮合。若痈疽毒疮初发,才觉 肿赤热,急以药膏贴之,明日揭看,肿毒一夜便消。喉闭及咽喉肿痛, 腮。并用药贴项下及肿处。竹木签刺者。临卧贴之,明日看其刺出在药内。若贴肿处,干即换之,常令湿为妙。唯金疮及水毒不可换,恐伤动疮口。伤寒类要:治天行热病,手肿欲脱者。以稻穣灰汁渍之,佳。
,分两服。博物志马食谷,足重不行。
衍义曰:稻米,今造酒者是此,水田米皆谓之稻。前既言粳米,即此稻米,乃糯稻无疑。
温,故可以为酒,酒为阳,故多热。又令人大便坚,非糯稻孰能与于此。《西域记》:天竺国土溽热,稻岁四熟,亦可验矣。
上一篇
回目录
下一篇
电脑版
手机版
[ 新都首页 ]
[ 古文典籍网 ]
[ 教育 ]
更新时间:2024/11/24 07: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