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首页
>>
医家类
>>
备急千金要方
>>
卷十六 胃腑方(凡十类)
大露宿丸
(方见第十七卷肺脏气极门)。
治痼冷风,眩,寒中,手足冷,胃口寒,脐下冷,百病,五劳七伤。第一令人能食,二强盛,三益气,四有子神验方
:
大豆(三升半) 生地(十五斤取汁) 乌头(一百五十枚)
上三味,以除日 咀乌头,以酒一斗半,和生地汁浸乌头至破日绞去滓,纳豆药汁中,至除日出曝之,有汁更浸曝之,至汁尽药成。初服从二豆起,可至二十豆,酒服之。有病空腹服,无病食后服,四时合,并得二月三月为上时,药令人能食,益气,强盛,有子,发白反黑,齿落重生,先病热人不可服。
治心腹痼冷,百治不瘥方
:曲末(三升) 白术(五两) 干姜 桂心(各三两) 川椒 吴茱萸?
上六味治,下筛,以米饮服方寸匕,日二。不过五剂,诸冷顿瘥,无忌,空腹服之。
治积年冷病方
:川椒(二两) 香豉(一升)
上二味,捣椒为末,和豉更捣三千杵,丸如弹丸大,食前酒服七丸,日再。
治诸冷极,医所不治方
:
马蔺子九升,净治去土,空腹服一合,日三。饮及酒下之,服讫须臾以食压之,取瘥乃止。
赤丸
治寒气厥逆方
。
茯苓 桂心(各四两) 细辛(一两) 乌头 附子(各二两) 射罔(如枣大一枚)
上六味为末,纳真珠为色,蜜丸如麻子,空腹酒服一丸,日再夜一。不知,加至二丸,以知为度。(一方用半夏四两而不用桂。)
半夏汤
治胸满有气心腹中冷方
。
半夏(一升) 桂心(四两) 生姜(八两)
上三味 咀,以水七升,煮取二升,一服七合,日三服。
生姜汤
温中下气方。
生姜(一斤) 甘草(三两) 桂心(四两)
上三味 咀,以水六升,煮取一升半,一服五合,日三服。
甘草汤
治虚羸 气欲绝方
。
甘草 五味子 生姜(各二两) 人参(一两) 吴茱萸(一升)
上五味 咀,以水四升,煮茱萸令小沸,去滓纳药,煮取一升六合,分二服,服数剂
茱萸硝石汤
治久寒不欲饮食数十年 饮方
。
吴茱萸(八合) 硝石(一升) 生姜(一斤)
上三味,以酒一斗水解令得二斗,煮药,取四升,服二升,病即下,去勿更服也。初下如泔,后如污泥。若如沫滓,吐者,更可服。养如乳妇法。
大建中汤
治心胸中大寒大痛,呕不能饮食,饮食下咽自知偏从一面,下流有声,决决然。若腹中寒气上冲皮起,出见有头足上下而痛,其头不可触近方
。
川椒(二合) 干姜(四两) 人参(二两) 胶饴(一升)
上四味 咀,以水四升,煮取二升,去滓,纳饴,微火煮令得一升半,分三服。服汤如一炊顷,可饮粥二升许,更服,当一日食糜,更服之。
大黄附子汤
治胁下偏痛发热,其脉紧弦,此寒也。当以温药下之之方
。
大黄(三两) 附子(三枚) 细辛(二两)
上三味 咀,以水五升,煮取二升,分再服。
论曰:
寸口脉弦而紧,弦则卫气不行,卫气不行即恶寒。紧则不欲饮食,弦紧相搏即为寒疝。趺阳脉浮而迟,浮即为风虚,迟即为寒疝。凡瘦人绕脐痛必有风冷,谷气不行而反下之,其气必冲。不冲者,心下则痞。
大乌头汤
主寒疝绕脐苦痛发即自汗出,手足厥寒,其脉沉弦者方(仲景名二物乌头煎)。乌头大者五枚熬黑不切,以水三升,煎取一升,去滓纳白蜜二斤,煎令水气尽得二升,强人服七合,羸人五合。一服未效,明日更服,每日只一服,不可再也。
乌头桂枝汤
治寒疝腹中痛逆冷,手足不仁,若一身尽痛,灸剌诸药不能治方
。
秋干乌头(实中者五枚除去角) 白蜜(一斤)
上二味以蜜煎乌头,减半去滓,以桂枝汤五合解之,令得一升许,初服二合,不知,更进三合,复不知,加至五合。其知者,如醉状,得吐者,为中病也。
桂枝汤方见伤寒门中(《外台》方以水二升半煮桂,提取一升和蜜合煎一升许,服)。
论曰:
凡人患大热皆须候脉,若大大热者,不得一准方用药,皆准病用药。大热不可那者,当两倍三倍。大大热者,乃至十倍用之,乃可制之尔。有人苦热不已,皆由服石所致。
种种服饵不能制止,惟朴硝煎可以定之。(武德中有贵高人师市奴谓之金石凌非也,此方直用二硝寒水石、石膏可也,即不劳金) 有金者,贵高人所加也。
朴硝煎方
朴硝(一斤)芒硝(半斤) 石膏 金(各二两) 寒水石(四两,如无石盐代之)
上五味先纳二硝于八升汤中搅令消,以纸密封一宿,取清纳铜器中,别捣寒水石、石膏,碎如豆粒,以绢袋盛之,纳汁中,以微火煎,候其上有沫起,以箸投中。着箸如凌雪凝白急下泻贮盆中,待凝取出,烈日曝干。积热困闷不已者,以方寸匕,白蜜一合和冷水五合,搅和令消,顿服之,日三,热定即止之。
五石汤
治胃间热,热病后不除,烦闷,口中干渴方
。
寒水石 硝石 赤石脂 栝蒌根 龙骨 牡蛎 黄芩 甘草(各五分) 知母 石膏 桂心?
上十二味 咀,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分四服,日三夜一(诸本只有四石)。
竹叶汤
治五心热,手足烦疼,口干唇燥,胸中热方
。
竹叶 小麦(各一升) 知母 石膏(各三两) 茯苓 黄芩 麦冬(各二两) 人参(一两半) 栝蒌根 半夏 甘草(各一两) 生姜(五两)
上十二味 咀,以水一斗二升,煮竹叶、小麦,取八升,去滓纳药,煮取三升,分三服,老少分五服。
半夏汤
治胸中客热,心一下烦满气上,大小便难方
。
半夏(一升) 生姜(八两) 前胡(四两) 茯苓 白术(各五两) 杏仁 枳实(各三两)人参 黄芩(各二两) 甘草(一两)
上十味 咀,以水九升,煮取三升,分三服。胸中大热者,沉冷服之。大小便涩者,加大黄三两。一方用栀子仁二两,为十一味。
承气汤
治气结胸中,热在胃脘,饮食呕逆渴方
。
前胡 枳实 桂心 大黄 寒水石 知母 甘草(各一两) 硝石 栝蒌根 石膏(各二两)
上十味 咀,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分三服。
治热气手足心烦热如火方
:
竹叶(二升) 枳实(三两) 青葙子 白前(各一两) 吴茱萸 黄芩(各二分) 栝蒌根 麦冬(各二两) 生姜(六两) 前胡(一作芍药) 半夏(各五两)
上十一味 咀,以水八升,煮取二升,分三服。
地黄煎
治热方
。
地黄汁(四升三合) 茯神 知母 葳蕤(各四两) 栝蒌根(五两) 竹沥(三合,一用竹叶) 姜汁 白蜜 麦冬汁 鲜骨皮(各二升) 石膏(八两)
上十一味 咀,以水一斗二升,先煮诸药,取汁三升,去滓,下竹沥、地黄、麦冬汁,微火煎四五沸,下蜜、姜汁,微火煎,取六升,初服四合,日三夜一。加至六七合。四月五月作?
治积热方
:
枳实 黄芩 大黄 黄连 芒硝(各二两)
上五味为末,蜜丸如梧子大,空心酒服三十丸,加至四十丸,日一服。
治膈上热方
:
苦参(十两) 元参(五两) 麦冬(三两) 车前子(二两)
上四味末,蜜丸如梧子大,一服十五丸,日二服。
细丸
治客热结塞不流利方
。
大黄 葶苈(各三两) 香豉(三合) 杏仁 巴豆(各三分)。
上五味为末,蜜丸如梧子大,每日饮服二丸,以利为度。
治骨蒸羸瘦,烦闷短气,喘息鼻张,日西即发方
:
龙胆 川连 栝蒌根(各四分) 芒硝(二分) 栀子(十枚) 苦参 大黄 黄芩 芍药 青葙子(各二两)
上十味为末,蜜丸如梧子大,饮服二丸,日二,以知为度。(一方无苦参以下,只五味)
(张 ?
治骨蒸方
:
天灵盖如梳大,炙令黄碎,以水五升,煮取二升,分三服。起死人神方。
又方
水服芒硝一方寸匕,日二服,神良。
上一篇
回目录
下一篇
电脑版
手机版
[ 新都首页 ]
[ 古文典籍网 ]
[ 教育 ]
更新时间:2025/05/19 01:05: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