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首页
>>
医家类
>>
三因极一病证方论
>>
卷之十一
实热泄泻治法
小承气汤
治下利谵语者,有燥屎故也(方见伤寒门)。夫泄泻却用大黄者,乃通因通用也。非大实热,勿轻用之。
冷热泄泻治法
《博济》香姜散
治久患脾泄泻。
生姜(四两) 黄连(一两)
上皆锉如豆大,一处慢火炒令姜焦赤,去姜,碾黄连为细末。每服二钱,空腹腊茶清调下;或将姜为末,米饮调,治白痢亦效。
建脾散
治五泄,或青白五色杂下,休作无时。
乌头(炮去皮尖,三分) 浓朴(去皮锉,姜制炒) 甘草(炙) 干姜(炮,各一分)
上为末。每服二钱,水一盏,姜三片,煎七分,热服。
止泻如神丸
川乌头(四两,米泔浸软,去皮切片,用盐四两炒黄,去盐不用) 半夏(汤洗七次去滑)
苍术(各半斤,米泔浸净洗)
上为末,姜汁糊为丸,梧子大。空腹米汤下五六十丸。
戊己丸
治脾胃受湿,泄利不止;及米谷不化,小儿疳痢,并宜服之。
黄连 吴茱萸(汤洗) 白芍药(各等分)
上三味,同炒为细末,米糊丸,如梧子大。每服三五十丸,米汤空腹下;小儿量与之。
补脾散
治脾泄不止,食积不消, 瘕块结,大肠滑泄,脏毒下利,腹痛肠鸣。
麦 (炒,三两) 神曲(炒,二两) 茴香(炒) 草果(逐个用面裹煨熟) 浓朴(制) 干姜(炮) 陈皮(各一两) 木香(生,半两) 甘草(炙,半两)
上为末。脾泄泻,诃子汤入盐调下二钱;脾虚肠鸣,气不和,泻不止,炒姜酒调下。常服盐汤点,空心食前服。
【料简】
凡治泻须理中焦,如理中汤丸等是也;次即分利水谷,如五苓散等是也。治中不效,然后断下,即用禹余粮赤石脂等是也。玉机真脏论云:五虚死。谓脉细,皮寒,少气,前后泄利,饮食不入,得此必死。其有生者,浆粥入胃泄注止,则活也。又《金匮》云:六腑气绝于外者,手足寒,上气脚缩;五脏气绝于内者,下利不禁,甚者手足不仁。脉沉弦者为下重,脉大者为未止。泄利手足厥冷,无脉,灸之不温,脉不还,微喘者死。有微热而渴,自汗,脉或微弦数弱,法并当自愈。或脉沉迟而面少赤,身微热,郁冒汗出而解,必微厥,所以然者,以其面戴阳,下虚故也。泄利后,腹胀满,身体疼痛者,先温其里,宜四逆汤;后攻其表,宜桂枝汤。上件《金匮》节文,虽于三因不甚分明,其脉不可不究。即用四逆治伤寒,不妨用桂枝加附子治伤风,术附加桂治伤湿,五苓散治伤暑,皆可类推。又古方泄利与滞下,共为一门,《千金》又以宿食不消,在热利类,门类混滥,后学难明,不可甄别也。
上一篇
回目录
下一篇
电脑版
手机版
[ 新都首页 ]
[ 古文典籍网 ]
[ 教育 ]
更新时间:2024/11/24 10:1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