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杂病例第五
-
【3.76】问曰:上工治未病,何也?师曰:夫治未病者,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四季脾旺不受邪,即勿补之。中工不晓相传,见肝之病,不解实脾,惟治肝也。夫肝之病,补用酸,助用焦苦,益用甘味之药调之。酸入肝,焦苦入心,甘入脾。脾能伤肾,肾气微弱则水不行,水不行则心火气盛,心火气盛则伤肺,肺被伤则金气不行,金气不行则肝气盛,肝必自愈,此治肝补脾之要妙也。肝虚则用此法,实则不可用之。经曰“勿虚虚,勿实实,补不足,损有余。”是其义也。余脏准此。
【3.77】夫人秉五常,因风气而生长。风气虽能生万物,亦能害万物,如水能浮舟,亦能覆舟。若五脏元真通畅,人即安和。客气邪风中人多死,千般灾难不越三条:一者,经络受邪,入于脏腑,为内所因也;二者,四肢九窍,血脉相传,壅塞不通,为外皮肤所中也;三者,房室、金刃、虫兽所伤。以此详之,病由多尽。若人能养慎,不令邪风干忤经络,适中经络,未流传脏腑,即医治之;四肢才觉重滞,即导引、吐纳、针灸、膏摩,勿令九窍闭塞;更能无犯王法,禽兽灾伤,房室勿令竭乏,服食节其冷热苦酸辛甘,不遗形体有衰,病则无由入其腠理。腠者,是三焦通会元真之处,为血气所注;理者,是皮肤脏腑之文理也。
【3.78】问曰:病人有气色见于面部,愿闻其说。师曰:鼻头色青,腹中痛,苦冷者死;鼻头色微黑者,有水气;色黄者,胸上有寒;色白者,亡血也。设微赤非时者死。其目正圆者痉,不治。又色青为痛,色黑为劳,色赤为风,色黄者便难,色鲜明者有留饮。
【3.79】师曰:语声寂寂然喜惊呼者,骨节间病;语声喑喑然不彻者,心膈间病;语声啾啾然细而长者,头中病。
【3.80】师曰:息摇肩者,心中坚;息引胸中上气者,咳;息张口短气者,肺痿唾沫。
【3.81】师曰:吸而微数者,其病在中焦,实也,下之则愈;虚者不治。在上焦者,其吸促;在下焦者,其吸远。此皆难治。呼吸动摇振振者,不可治也。
【3.82】师曰:寸口脉动者,因其王时而动。假令肝王色青,四时各随其色,
肝色青而反色白,非其时也。色脉非时,法皆当病。
【3.83】问曰:有未至而至,有至而不至,有至而不去,有至而太过,何谓也?
师曰:冬至之后,甲子夜半少阳起,少阳之时,阳始生,天得温和。以未得甲子,天因温和,此未至而至也;以得甲子,而天犹未温和,此为至而不至也;以得甲子,而天大寒不解,此为至而不去也;以得甲子,而天温如盛夏五六月时,此为至而太过也。
【3.84】问曰:经云“厥阳独行”,何谓也?师曰:此为有阳无阴,故称厥阳。
【3.85】问曰:寸脉沉大而滑,沉则为实,滑则为气,实气相搏,血气入脏即死,入腑即愈,此为卒厥,何谓也?师曰:唇口青,身冷,为入脏,即死;身和自汗出,为入腑,即愈。
【3.86】问曰:脉脱,入脏即死,入腑即愈,何谓也?师曰:非为一病,百病皆然。譬如浸淫疮,从口流向四肢者,可治;从四肢流来入口者,不可治。病在外者可治,入里者即死。
【3.87】问曰:阳病十八,何谓也?师曰:头、项痛,腰、脊、臂、脚掣痛。
阴病十八,何谓也?师曰:咳,上气,喘,哕,咽痛,肠鸣,胀满,心痛,拘急。脏病三十六,腑病三十六,合为一百八病。此外五劳、七伤、六极、妇人三十六病,不在其中。清邪居上,浊邪居下,大邪中表,小邪中里,.饪之邪,从口入者,宿食也。
【3.88】问曰:病有急当救里、救表者,何谓也?师曰:病,医下之,续得下利清谷不止,身体疼痛者,急当救里;后身疼痛,清便自调者,急当救表也。
【3.89】夫病痼疾,加以卒病,当先治其卒病,后乃治其痼疾也。
【3.90】师曰:五脏病,各有所得者,愈;五脏病各有所恶,各随其所不喜为病。如病者素不喜食,而反暴思之,必发热也。
【3.91】夫病在诸脏,欲攻,当随其所得而攻之。如渴者,与猪苓汤。余仿此。
【3.92】夫病者手足寒,上气脚缩,此六腑之气绝于外也。下利不禁,手足不仁者,此五脏之气绝于内也。内外气绝者,死,不治。
【3.93】师曰:热在上焦者,因咳为肺痿;热在中焦者,为腹坚;热在下焦者,则尿血,或为淋闷不通。大肠有寒者,多鹜溏;有热者,便肠垢。小肠有寒者,其人下重便脓血;有热者,必痔。
【3.94】问曰:三焦竭,何谓也?师曰:上焦受中焦之气,中焦未和,不能消谷,故上焦竭者,必善噫;下焦承中焦之气,中气未和,谷气不行,故下焦竭者,必遗溺失便。
【3.95】问曰:病有积,有聚,有.气,何谓也?师曰:积者,脏病也,终不移处;聚者,腑病也,发作有时,转辗移痛;.气者,胁下痛,按之则愈,愈而复发,为.气。诸积之脉,沉细附骨。在寸口,积在胸中;微出寸口,积在喉中;在关者,积在脐旁;上关上,积在心下;微出下关,积在少腹;在尺中,积在气冲;脉出左,积在左;脉出右,积在右;脉左右俱出,积在中央。各以其部处之。
用手机扫一下二维码,在手机上阅读或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