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卷第七
-
前翰林院检讨加詹事府赞善衔六合徐鼒譔
纪第七
监国鲁王
监国鲁王
王讳以海,太祖十世孙、鲁肃王寿镛之第五子也。兄以派,以长子袭封。崇祯六年(一六三三)七月,封为镇国将军。十五年(一六四二),大清兵攻兖州;城破,以派自缢。王年幼,诡称鲁王牧儿。见兵入王邸,眦忽流泪;怪而察之,知为王。刃之三,皆不中;骇曰:『汝大有福,我不杀汝』!乃舍去。十七年(一六四四)春二月甲戌(十五日),嗣鲁王位。北都之变,诸王皆南下;乙酉(一六四五)夏四月,弘光帝命移驻台州。
五月,南都不守;六月,浙中潞王亦降。闰六月己丑(初九日),九江道佥事孙嘉绩、吏科都给事中熊汝霖同起兵于余姚。其明日,诸生郑遵谦应之绍兴,袭杀我招抚使于江上;兵部尚书张国维起兵东阳。又明日,刑部员外郎钱肃乐起兵于鄞;以是月十八日遣举人张煌言奉笺赴台请王监国。同时,以兵以饷来归者,总兵王之仁自定海,黄斌卿遣将自舟山,张名振自石浦,沈宸荃、冯元飗亦应之慈溪,声势震兴。二十八日,再奉笺劝进;国维与宋之溥、陈函辉、柯夏卿等亦具表迎王。即日移驻绍兴,以分守署为行在。途中,加钱肃乐太仆寺少卿、授张煌言为行人。寻进肃乐右佥都御史,加督师衔。以张国维、朱大典、宋之溥为东阁大学士;国维督师江上、大典镇守金华、之溥司票拟。未几,召旧辅方逢年入直,宋之溥罢。起章正宸为户部左侍郎行吏部事、李占春户部尚书、王思任礼部尚书、余煌兵部尚书、张文郁工部尚书、陈函辉詹事府少詹事。擢陈潜夫为太仆寺少卿;寻改大理寺卿。列兵江上,画地戍守:总兵方国安自浙西来,驻守七条沙;王之仁守西兴,郑遵谦守小亹,孙嘉绩、熊汝霖、钱肃乐分守沥海。嘉绩、汝霖等亦加佥都御史督师衔,进国安镇东侯、之仁武宁伯。
秋七月,会师西兴。张国维复富阳,封其子世凤为将军。命姚志倬守分水。江上兵每日蓐食鸣鼓,登陆搏战;日中复转舵还戍:率为常。
八月,国维复于潜。兵部尚书田仰从海道至,留为东阁大学士。赐张煌言进士,加翰林院编修,典制诰。
九月,兵部主事摄余姚知县王正中表进「监国大统历」;宣付史馆。
冬十月壬辰(十四日),与大清兵战于江上。方国安严阵以待,张国维、钱肃乐等率所部翼后;前锋副将锺鼎新用火攻,首先击杀绯衣大将一,诸将吕宗忠、王国斌、赵天祥各斩数十级。直抵张湾,夺获军械归。连阵十日,诸军皆有功。第七战尤捷,追至草桥门下;会大风雨,弓矢各不能发而退。时浙西诸路义旗四起,苏、松、嘉、湖列营数百;杭州孤悬危甚。说者谓王初起江上,适有浙西首尾相应之势,惜坐失此会也!
未几,分地、分饷之议起。统计浙东地丁正饷六十余万,尽予正兵;正兵者,方、王之众也。义兵则取给于义饷,富户乐输之款也。交争之,不能平;而国安尤暴横。已正兵并取义饷,致义兵无所仰给。钱肃乐屡疏人告,王不能问,但叙其十捷功,加右副都御史;具疏辞,且言:『臣今不入杭,誓不再受一官』。不许。
是时隆武帝立于闽中,遣兵科给事中刘中藻颁诏于越;将吏恇惑,谣称将避返台州。张国维亟驰还,令勿宣诏;与熊汝霖议:以『唐、鲁同宗,无亲疏之别;义兵同举,无先后之分。惟成功者,帝耳。若一称臣,则江上诸将须听命于闽,如王之号令何』!钱肃乐、朱大典谓『宜权称皇太侄报命。大敌在前,未可先雠同姓』。议大不合。然卒如国维指,具疏以报。于是闽、浙水火矣。行人张煌言自请充使赴闽释二国之嫌,从之。
以内臣客凤仪、李国辅兼制军饷;饷更不可问。
十一月,进方国安荆国公、王之仁武宁侯,封郑遵谦义兴伯。王劳军江上,驻札西兴,筑擅拜方国安为帅,命各营佥听节制。初,义兵派支鄞、奉二县义饷;至是,国安檄县不准应给;致绝粮四十余日,行乞于道。徒以肃乐忠义相激,无敢叛者。时马士英窜入方国安军中、阮大铖亦踵至;请朝见,不许。
十二月,王回绍兴。以降臣谢三宾为礼部尚书,入阁办事;从戚臣张国俊之请也。国俊纳三宾贿,外倚方、王势,内通客、李二奄,与马、阮相呼应;遂表里作奸。王之仁上疏,言『义师初起,人人有直下黄龙之志。乃一败后,遂欲以钱塘为鸿沟,天下事尚何忍言!臣愿率所部,沈船决一死战。今日欲死,犹及于战;他日即死,恐不能战也』!不报。钱肃乐疏陈利害,言「国有十亡无一存、民有十死无一生」。王深然之,而无若强帅何。寻加肃乐兵部右侍郎;再疏辞,不许。命以王正中所进黄宗羲「监国鲁元年丙戌大统历」颁行民间。铸大明通宝钱。太常寺卿庄元辰乞罢,许之。
我大清顺治三年(丙戌、一六四六)春正月己酉朔,王在绍兴,称监国元年。以柯夏卿、曹维才为使,奉书闽中。
二月,录黄宗羲造历、从军功,授兵部职方司主事。张国柱掠余姚,其党张邦宁掠慈溪。国柱,刘泽清部将也;初航海,依王之仁子镇倭将军鸣谦于定海。有弓箭手五百人,劫鸣谦入内地;行朝震恐,署以将军,始退。总兵陈梧败于嘉兴,掠余姚;摄令王正中遣卒击杀之。
三月丙寅(十九日),思宗大祥;王于朝堂哭临,三军缟素一日。谍言大清兵由海道来,移钱肃乐守海口。久之无所得饷,乃与孙嘉绩连名请以兵归开远伯吴凯,而身并从军自效;王温旨慰留。诸帅嫉甚,诬其贰于闽,遣客刺之;肃乐乃弃军拜表以行。表言:『臣披发入山,永与世辞。请赐侦迹,必不入闽,自取殄灭』。王駥叹;自降旨,令往海上偕黄斌卿、张名振等作窥吴计。我大清兵入钱塘江,张国维、王之仁率师拒战;东南风作,之仁扬帆奋斗,我大清兵触之,舟多碎,郑遵谦获铁甲八百余副。张国维乘胜渡江围杭州,不克而还。闽中犒师佥都御史陆清源为方国安部兵所杀。命张国维分兵备闽、余煌督师江上。
夏四月,我大清兵以巨炮击方国安营,厨灶尽破;国安叹曰:『此天夺我食也』!遂有投闽意。王正中率众渡海盐,复澉浦城。
五月,加孙嘉绩、熊汝霖东阁大学士,督师如故;而众心已涣,两人又不谙于军,乃以众付黄宗羲、王正中领之,合师三千。尚宝卿朱大定、大理卿陈潜夫、兵部主事吴乃武、查继佐各募数百人来附,出海札坛山,将袭海宁;闻江上兵溃,皆散去。
壬申(二十七日),国安拔营走绍兴,劫王南行。郑遵谦入于海,张国维振旅追扈。
时夏旱水涸,有浴于江者;我军驱马试之,不及腹。潮数日不至,诧为神助。六月丙子朔,以数十骑过江,列戍惊溃,我大清兵遂毕渡。马士英衔弗纳之怨,说方国安献王以降,乃遣人守王;守者病,王得脱,亟趋海门航海去。令保定伯毛有伦扈王妃张氏、世子出定海,张国维退守东阳。
我大清兵取绍兴,礼部尚书王思任绝粒死,兵部尚书余煌衣冠赴水死,礼部侍郎陈函辉、大理寺卿陈潜夫、通政使吴从鲁、主事叶汝■〈艹恒〉、高岱、故山西佥事郑之尹皆死之。故太常博士李山于吴中绝粒死,御史何宏仁追至关山岭投崖死(或曰为僧去),主事谢震龙被执抗言死。又潭头守将刘穆、都督同知张国纪不屈死(士民详「列传」)。义乌破,大学士张国维死之。武宁侯王之仁入海,沈其妻孥;乃由松江转至南京,抗言死。大学士朱大典守金华不下;马、阮导兵破之,屠其城。大典发火药自焚死,全家俱殉。衢州陷,知府伍经正、推官邓岩忠、守将张鹏翼、江山知县方召俱死之。自金、衢陷,全闽无一夫之拒矣。
王之出海也,石浦富平将军张名振弃其地,以舟师来扈;至舟山,黄斌卿不纳。毛有伦扈王妃张氏及世子出海,叛将张国柱劫之北去;妃死之。
时隆武帝已殂,永胜伯郑彩以其军入海,奉王入闽。冬十月丁酉(二十五日),王发舟山;十一月丙寅(二十四日),次中左所(即厦门也)。郑芝龙已投诚,密令彩执王归命。彩不可,乃匿王;以南夷貌类者服王冠服居舟中,谓守者曰:『苟事急,则缢以示之』。既成功起兵海上,亦驻厦门;意不欲奉王,称明年为隆武三年。于是,郑彩奉王改次长垣。
我大清顺治四年(丁亥、一六四七)春正月癸卯朔,王在长垣,称监国二年。以熊汝霖为东阁大学士,加张煌言右佥都御史。
辛未(二十九日),王禡牙誓师,提督杨耿、总兵郑联皆以兵来会。进郑彩建国公、张名振定西侯、杨耿同安伯、郑联定远伯、周瑞闽安伯、周鹤芝平彝伯、阮进荡湖伯。鹤芝复海口,以参谋林钥舞、总兵赵牧为守。时故尚书张肯堂募兵海上,王贻书招之。前佥都御史金衢巡抚刘中藻以众来归,授为兵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
二月壬申朔,袭海澄,围其城。
癸酉(初二日),攻漳州,总兵陈国祚战死。
甲戌(初三日),我大清兵救海澄,退入于海。
丙子(初五日),闽人洪有桢起兵复漳浦,守之。
己卯(初八日),遣兵攻福州;寻攻兴化。癸巳(二十二日),攻福清:俱不克。
三月己未(十八日),周鹤芝攻闽安。
夏四月,漳浦复陷,洪有桢死之。郧西王常潮复建宁,其裨将王祁复邵武。
是月,降将吴胜兆谋以松江叛我大清来归;事觉伏诛,户部侍郎沈廷扬、兵部侍郎陈子龙、兵科给事中杨廷枢等死之。
五月壬戌(二十二日),郑彩复长乐。时海口复失,林钥舞、赵牧死之;周鹤芝退守火烧屿。
六月,攻漳州,不利。钱肃乐来觐,王大喜;授兵部尚书。
秋七月,王亲戎,次长垣;会郑彩、周瑞、周鹤芝、阮进之师攻福州,败绩。
八月丙戌(十八日),袭连江。
冬十月,长乐、永福、闽清皆下。罗源知县朱丕承、宁德知县钱楷,皆以城来归。以马思理为东阁大学士、林正亨为户部尚书、沈宸荃为工部尚书、刘沂春为右副都御史、吴锺峦为通政使、余扬为左都御史、林嵋吏科给事中、黄宾吏部考司郎中。大学士刘中藻起兵福安,攻福宁州,守将涂登华降;以尚宝卿李向中巡抚其地。
辛未(初四日),邓藩审理陈世亨以一旅复瑞安;援兵不继,被执不屈死。吏部文选司员外郎林彲、兵郎右侍郎林汝翥起兵攻福清;战败,皆死之。
是月,颁「监国三年大统历」于海上;时朱成功亦颁「隆武四年戊子历」:于是海上有二朔矣。
十二月,鄞县华夏、屠献宸、王家勤、杨文琦、董德钦、杜懋俊、施邦炌谋袭宁波;不克,死之。
我大清顺治五年(戊子、一六四八)春正月丁酉朔,王在闽安镇,称监国三年。杨耿、朱继祚袭兴化。我分巡道彭遇颽故南都御史也,伺其守将出战,乃登陴尽易明帜;守将不敢入,城遂下。
癸丑(十七日),郑彩杀大学士熊汝霖及义兴伯郑遵谦。
二月,以钱肃乐为东阁大学士;力辞,弗许。时郑彩横专朝政,诸镇皆恶之。肃乐日中系艍王舟之次,票拟章奏封进后,即解维别去;每入见,即流涕不止,王亦潸然。江西金声桓部将郭天才以兵来归,封忠勤伯。
三月,职方主事王翊复起兵四明山。自王入闽,先后克获建宁、邵武、兴化、福宁三府一州及漳浦、海澄、连江、长乐等二十七县,温、台响应;军声颇振。至是,我大清调两广、江、浙之兵三路进讨,所得府县破失迨尽,仅存宁德、福安两邑而已。兴化破,大学士朱继祚、参政汤芬、给事中林嵋、知县都廷谏死之。建宁破,郧西王常潮及守将王祁死之。永福、长乐间乡宦、士庶,亦多殉义者。
夏六月戊戌(初五日),兵部尚书大学士钱肃乐卒;王闻,震悼辍朝,赐祭、予谥荫。
冬十月,马思理卒。以沈宸荃、刘沂春为东阁大学士。
我大清顺治六年(己丑、一六四九)春正月庚申朔,王次沙埕,称监国四年。
三月,宁德破。
夏四月,福安破,兵部尚书大学士刘中藻衣冠坐堂上,为文自祭,服金屑死;翰林院简讨兵科给事中钱肃范被执不屈,死。闽地悉陷。
六月,定西侯张名振复健跳所,遣使迎王。
秋七月壬戌(初五日),王复入浙,次健跳所。郑彩弃王去;从者大学士沈宸荃、刘沂春、礼部尚书吴锺峦、兵部侍郎李向中、户部侍郎孙延龄、左副都御史黄宗羲、兵部职方司郎中朱养时、户部主事林瑛及右佥都御史张煌言等,每日朝于水殿。中山王后徐仁爵以扈从功,封定南伯。
壬午(二十五月),我大清兵围健跳所;阮进以楼船至,遂解去。封王朝先为平西伯。朝先初同张国柱、王鸣谦出海,黄斌卿留之部下,不以事任;朝先请徇海边,札奉化之鹿头镇,遂有众数千。
八月壬辰(初五日),世子生。
九月乙酉(二十九日),张名振、阮进、王朝先合兵讨黄斌卿,诛之。
冬十月乙巳(二十日),王驻舟山。太保沈宸荃以疾请罢。刘沂春还闽。以前吏部尚书张肯堂为东阁大学士、李向中为兵部尚书、朱永佑为工部尚书兼吏部侍郎、孙延龄为户部尚书。召佥都御史张煌言为兵部右侍郎、李长祥为兵部左侍郎;擢给事中徐孚远为左佥都御史、御史王翊为右佥都御史:皆结寨浙东,朝行在也。
十一月,遣澄波将军阮美乞师日本国;不得请而返。
我大清顺治七年(庚寅、一六五○)春正月乙卯朔,王在舟山,称监国五年。歧阳王后李锡祚暨弟锡贡航海来朝,命佐阮进军守螺头门。
秋九月,周瑞、周鹤芝以楼船三百余艘分屯温之三盘为犄角。四明山寨破,兵部右侍郎王翊以其众入海,侍郎冯京第为叛将王升所杀。大皎山寨破,御史张梦锡死之。
冬十月辛巳朔,日有食之。
我大清顺治八年(辛卯、一六五一)春二月己卯朔(监国六年正月),王在舟山。
闰二月(明二月)乙卯(初八日),张名振杀平西伯王朝先;其部将张济明走降于我大清,舟山虚实尽泄,我总督陈锦始决计大举矣。
秋七月,降将张天禄出崇安分水关,马进宝出台州海门,陈锦总督全师出定海;御史沈履祥督饷台州,被执死。舟山闻警,王会诸将议堵御之策:阮进独当蛟关,张名振督总兵张晋爵、叶有成、马龙、英义将军阮美、阮骥遏南师,张煌言、阮骏率总兵顾忠、罗蕴章、鲍国祥、阮骍、郑麟、都督佥事李英杰断北洋,都督佥事任麟为监督;留定西中军金允彦巡城,主事邱元吉、安洋将军刘世勋、中镇马泰三标营守城。已王携世子欲登舟,名振不得已,奉王捣吴淞,以牵制我师;张肯堂以兵六千留守舟山。
八月辛酉(十六日),我大清兵试舟海口;肯堂令阮进以三舟突阵,夺楼船一、战舰十余,获十一人纵之还。
丙寅(二十一日),大雾弥漫,咫尺莫睹。顷之,我大清兵悉抵螺头门,守陴者方觉。进还师,遇之横水洋,以火球掷敌舟;风反转击,进面烂焉。李锡祚救之,亦被创。师熸力竭,同投水死。安洋将军刘世勋、左都督张名扬统精兵五百、义勇数千背城奋战,杀伤过当。会城中火药尽,中军金允彦、主事邱元吉跳城降;城中脔其子,而呼名振还救。我大清兵闻之,攻益急。
九月乙亥朔,夜半,星陨如雨。明日午刻,诸军力竭,城遂陷。世勋巷战,丛箭死。歧阳李锡贡短兵巷战,马蹶被执,不屈死。名扬(即名振弟)抱母范,自焚死。太傅吏部尚书、留守大学士张肯堂,阖门二十余人及其门下士礼部主事苏兆人、兵部尚书李向中、礼部尚书吴锺峦、工部尚书朱永佑、通政使郑遵俭、给事中董志宁、郎中朱养时、主事林瑛、江用楫、董元、李开国、顾珍、顾宗尧、顾所正、戴仲明、参谋顾明楫、诸生林世英俱死之。锦衣卫指挥王朝相护王妃张氏、贵嫔张氏、义阳王妃杜氏投诸井,以巨石覆之;乃自刎。太监刘潮等从死者十有八人。事后,大清兵相谓曰:『我军南下所不易拔者,江阴、泾县合舟山而三耳』!
名振之还救也,会师火烧门,离城六十里,候潮长进发;突见城中烟焰蔽天,知不可救,乃解维去。寻与大学士沈宸荃、兵部左侍郎张煌言扈王再入闽,次厦门;从官有侍郎曹从龙、太常卿任廷贵、太仆卿沈文光、副使马星、俞图南、少司马蔡登昌、任颖眉、主事傅启芳、钱肃遴、陈荩卿、张斌、叶时茂、林泌、侍读崔相、中书邱子章、赐蟒玉侍郎张冲符、行人张吉生、张伯玉、总兵张子先、锦衣卫杨灿、内官陈进忠、刘玉、张晋、李国辅、刘文俊等数十人。朱成功以宗人府宗正礼见王,贽千金、紬缎百端;安插从官,馈月饩;后有谮王于成功者,成功礼仪渐疏。
癸巳(一六五三)三月,王自去监国号。
甲午(一六五四),移南澳。
己亥(一六五九)秋,永历帝手敕命王仍监国,而成功不欲,迁王澎湖;寻悔之,迎归金门,供给如初。洎至永历帝就俘,成功亦卒,闽南遗臣犹欲再奉王监国,贻书张煌言、郑经谋会师大举;会台湾多事,不果。
壬寅(一六六二)冬十一月辛卯,王殂于台湾;诸旧臣礼葬之。
用手机扫一下二维码,在手机上阅读或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