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书库 > 医家类 >陆渊雷医案 >医论医话选辑
调胃承气汤新解
    调胃承气汤为泻下之剂,其药味为大黄、芒硝、甘草三味。甘草非本方之主要药,可暂置勿论。大黄、芒硝之性效,俱经科学证明,可据之而略言焉。
    新药利云:大黄,为蓼科植物大黄之地下茎,其性效①专于刺激肠管以亢进其蠕动,增加其黏液之分泌,使肠内容物迅速下移,以致泻利。②其刺激颇缓和,仅限于肠管内壁之表面,故泻利而腹不甚痛。③肠蠕动亢进时,常引起肠部之充血及炎症,驯至其邻接脏器充血,女子则引起月经过多、崩漏、早产等病。(其性效共列六条,余三条从略)以上三条,与本草所载主治适相符合。
    考之本草:
    《本经》云:大黄破癜瘕积聚,留饮宿食,荡涤肠胃,推陈致新,通利水谷,调中化食。
    《别录》云:平胃下气,除痰实、肠间结热、心腹胀满。大明云:泄壅滞。甑权云:利大小肠。元素云:泻诸热不通,除下焦湿热,消宿食、泻心下痞满。按:以上皆新药理①②两条之作用也。
    《本经》云:下瘀血,血闭寒热。《别录》云:女子寒血闭胀,小腹痛,诸老血留结。甑权云:痛女子经候。大明云:调血脉,利关节。按:以上皆③之作用也。
    芒硝,为硫酸钠之含水结晶体。其性效①能保持二十倍之水溶液,内服后,不被吸收,使粪便因而稀薄。然肠中水分既多,蠕动亦因而亢进。②若服浓厚溶液,水与芒硝之比例,不足二十倍时,能吸收体内水分,使肠黏液之分泌增加,以自稀释。③服后绝难吸收。然若内服少量而安坐静卧,则亦徐徐吸收。若此者,不发泻利而显利尿作用。④能亢进门脉管之血行,组织液之流通,影响于肝脏之营养。故能治充血及胆石黄疸等肝脏疾患。⑤对于热性病及远隔脏器之炎症,有消炎作用。惟肠壁内外有炎症或溃疡者不可用。
    考之本草:
    《本经》云:逐六腑积聚,结固留癖。
    《别录》云:胃中食饮热结。甑权云:治腹胀,大小便不通,按:此皆科学新药理①条之作用也。
    《别录》云:停痰痞满。又云:腹中痰实结搏。
    大明云:通泄五脏。按:以上皆②条之作用也。
    《别录》云:利大小肠,破五淋。按:此皆③条之作用也。又云:通经脉。时珍云:下瘰疬黄疸。按:以上皆④条之作用也。
    大明云:治肿毒,排脓。时珍云:傅膝疮。按:以上皆⑤条之作用也。
    调胃承气汤合硝黄以成方,一方面使肠中富有水分,既能燥屎,亦当软化;一方面急速蠕动以排除之,故泻下之力甚峻。
    举一例:寒热虚实为中医治疗法之纲要,释以科学名词,则病之属于进行性者,为热为实。属于退行性者,为寒为虚。机能亢进者,为热为实;衰减者,为寒为虚。充血为热为实,贫血为寒为虚。炎症大多数为实热,而胃肠之炎症,有时归人虚寒。寒之与虚,热之与实,事常相固。自其物质方面言,则日虚实;自其势力方面言,则日寒热。解释寒热虚实,非本篇之范围,于此略言之者,因中医认调胃承气汤为寒剂,多服误服,足以虚人,必审其病证属于实热,然后用之。此实上文第⑤条之逆定理,然而西医固忽视而不言,安可废中医而悉从西说哉。
    中医疗法中可用科学说明如调胃承气汤者,十仅三四,其他确实有效而科学所未知者,十犹六七。中医学之精要,西医所忽视而不言者,不胜枚举,亦不仅寒热虚实一端而已。鄙人以为凡可用科学说明者,皆当如是说明之,中医学独有之精要处,亦当切实阐发之。此于中医学本身,实有甚大裨益,对于世界医学,亦有甚大裨益,岂为中医依附攀缘哉。


用手机扫一下二维码,在手机上阅读或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图书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