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疝气门
-
某 先天不足,肾气虚寒,膀胱失化,肾囊胀大,疝气上攻,呕吐不止。防其发厥。
肉桂 金铃子 乌药 巴戟肉 胡芦巴 半夏 吴茱萸 泽泻 小茴香 荔枝核又末药方:
棉子肉(四两,炒) 小茴香(二两,盐水炒) 糯米(半升,炒黄)
共研末,砂糖调服。
渊按:水盛凌土之象,须崇土御水为主。
曾 嗜酒之人多湿,湿注下焦而成 疝,肿胀久而不已,虑其变酿囊痈、湿漏等疾,是属淹缠。
萆 橘核 桃仁 茯苓 焦白术 海藻(洗清) 昆布(洗清) 泽泻延胡索 川黄柏 川楝子(炒打) 通草
附丸方:
金铃子(一两,炒打) 萆 (一两,炒) 茯苓(一两,烘) 泽泻(一两,炒)防己(一两) 焦山栀(一两) 白术(八钱,炒) 黑白丑(各二钱,炒) 黄柏(五钱,炒) 川连(三钱,吴萸二钱煎汁,炒) 苡仁(一两,炒) 茅术(八钱,米泔水浸)昆布(一两,洗淡,炒) 橘核(一两,炒,打) 海藻(五钱,洗淡,炒)
上药共研细末,用老丝瓜筋三两,砂仁三钱,通草三钱,煎汤泛丸。每朝三钱,开水送下。
秦 湿热素盛,下注小肠厥阴之络,囊肿,胯筋胀痛,小有寒热已经匝月。拟泄肝络,兼通小肠。
金铃子散加柴胡、青皮、穿山甲、全蝎、龙胆草、枳壳、山楂肉、黑山栀、沉香、吴茱萸、橘核。
又 疝本属寒,久则化热。其热为标,其寒为本。当标本兼治。
金铃子散加木香、乌药、吴茱萸、橘核、小茴香、车前子、川黄柏、枸杞子、胡芦巴。
吴 子和论七疝,都隶于肝。近因远行劳倦,奔走伤筋,元气下陷,其疝益大。盖筋者,肝之合也。睾丸者,筋之所聚也。大凡治疝不越辛温苦泄,然劳碌气陷者,苦泄则气益陷。今先举其陷下之气,稍佐辛温,是亦标本兼治之法。
补中益气汤加茯苓、茴香、延胡、全蝎、木香。
又丸方:
党参 白术 茯苓 吴茱萸 乌药 木香 小茴香 当归 枸杞子 川楝子 淡苁蓉
上药研末,用荔枝半斤,去壳煮烂,取肉捣烂,另将核炙脆,研末,连前药末共捣成丸。朝暮用盐花汤送下三钱。
周 中气不足,湿热下注厥阴之络,胯凹肾囊之间,每逢劳碌必发疝气攻痛,兼有寒热。前用搜络方法,未获效验。今用补中益气汤加搜络清里之药。
补中益气汤去黄 、炙草,加黄柏、茴香、全蝎、吴茱萸、黑山栀、川楝子、橘核、丝瓜络。
又药酒方:
枸杞子 沙苑子 茴香 仙茅 川楝子 熟地 菟丝子 吴茱萸 杜仲 巴戟肉 党参
烧酒十斤浸,夏五冬十日饮,勿醉。
王 肝经久有湿热,伏于下焦经络之中。疝气交春而发,夏甚秋衰,至冬而平。发时每有寒热,是属湿火无疑,断非寒疝可比。去冬迄今患疟,兼以咳嗽,舌底红裂而苔黄 ,此疟邪湿热伤阴之象。法以养阴化痰、和胃泄肝为治。
制首乌 鳖甲 陈皮 杏仁 桃仁 川楝子 青皮 延胡 川贝 沙参 红枣 生姜
仁渊曰:古人谓七疝都隶于肝,以少腹前阴皆厥阴经脉部位故也。湿热寒邪袭郁厥少而成疝,此言诚是。
然余谓病标在肝,病本在脾肾。盖厥阴风木,寄体在土,滋灌赖水。苟日暄雨润燥湿得宜,欣欣向荣,何疝之有?惟水寒土湿,木失其荣,藏舍空而经络虚,始寒湿、热湿之邪乘虚袭入;
邪郁不化,木不条达,愈郁愈横,于是将军之性猝发难遏,其气不得升达,横塞本位经脉之间而作疝也。所以不涉他部者,他脏尚不虚耳。冲心则死,亦以心阳大虚,寒邪得以直犯君主耳。
气体实而标邪盛者,其治尚易;惟积年累月,邪虽不重,而脏真大虚,一切苦寒辛通之药,未可径施,施亦未必效验,最为难疗。若治疝都用辛通温散入方者,不独散其寒,亦所以通其气耳。
通则不痛,痛则不通,是之谓乎!
用手机扫一下二维码,在手机上阅读或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