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温化燥证
    夏令酷热,患生湿温,经医久治不愈,渐至谵语神糊。余诊其热度颇高,自汗不已,胸闷心烦,舌苔腻而灰黄,小便黄赤,大便转燥。疹痦隐于皮下,而不能外达。余以大黄黄连泻心汤合三仁汤与之。一剂而便通热减,疹痦外透。再剂则痦密如珠,疹则疏少。终以竹叶石膏汤合黄连解毒汤法加减,以竞全功。
    患者刘庆生,住曹家渡忻康里,年52岁,于1942年夏末,患生湿温伤寒。初经他医治之无效,延及旬日,渐至谵语神糊,合家惊惧,谋之于窑货店主刘裕昌。盖裕昌店主,与刘为兄弟行也。因荐余往诊,时在抗战胜利之前三年。
    余至该里,见赌台林立,烟馆亦有数家。盖余过比户之门,非呼卢呼雉之声,即吞云吐雾之气。余自忖,今来鬼国矣。及入病家之门,登楼入室,则病者卧床上,亦置一付烟具,始知病者亦芙蓉城主也。
    余乃为之诊察,热度颇高,自汗不已。盖病候与天时之热,及房间之小,有相因而至者,故使其自汗多也。据自诉胸闷异常,心烦特甚,口渴而不欲多饮。察其舌苔,则湿腻而灰黄,扪之粘指。此即湿温固有之苔也,而不易化燥,即湿为之耳。
    询其小便黄赤,大便在前一星期,则软而不畅,此三四日中,则大便未解。此湿与热并之邪,渐将化燥也。
    细察其胸背皮肤,似有白痦隐于皮下,但不明显。红疹虽有,但亦不多。
    诊其六脉迟缓,与体温之高不相应,此湿温固有之脉象,乃诊断上之一大助也。
    余因忖度其情,湿温当通大便之时,不能不通,不过不能大下耳。此时虽未全化燥,但大便已三四日不解,若不通利,则反有造成肠出血之危险。设大肠之湿,全从热化,而致大便燥结者,则又当大下矣。
    乃为之处方,以大黄黄连泻心汤合三仁汤法,加减与之。令服一剂,告以用药之意。迨服后果大便得解,粘腻而酱黄,小便亦较多。二煎服后,大便又解一次,粘腻如前。次晨视之,皮肤之白痦,已渐透出,而扪之格手矣。原有红疹,颜色亦较鲜艳。
    至下午复延余诊,询其胸闷已较减,心烦亦较安。乃将原方锦军减为一钱,加炒僵蚕二钱  五分,再服一剂,大便又解一次,小便转为淡黄,而量亦较多,心烦已除,惟胸闷未清。
    至三诊之时,为之去锦军,减川连,令再服二帖。于是诸症大减,而胸闷亦解矣。
    至第五日复诊,见其险象已除,余邪未清。改以竹叶石膏汤合黄连解毒汤法加减,连服二帖,热即退清,表里均和。再处以调理本元之方,以扶其病后之虚赢焉。
    大黄黄连泻心汤合三仁法方
    锦纹军二钱  川黄连一钱  生黄芩三钱  飞滑石四钱  杏仁泥三钱    生姜仁五钱    白蔻仁二钱  制半夏三钱  粉葛根三钱  鲜竹叶三钱
    再诊方
    即前方锦军减为一钱。加炒僵蚕二钱  五分。
    三诊方
    即前方去锦军,减川连为七分。
    竹叶石膏汤合黄连解毒法加减方
    鲜竹叶三钱    生石膏二两  制半夏三钱  炙甘草一钱五分  上川连七分  生黄芩二钱五分  生山栀二钱    生薏仁三钱  炒粳米一酒杯。


用手机扫一下二维码,在手机上阅读或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图书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