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书库 > 医家类 >辨证玉函 >卷之一 阴症阳症辨 计三十一门
吞酸
    吞酸之症皆肝木之凌土也,何以有阴阳之殊哉?不知肝经虽属阴,然肝中有火以克脾克胃,而阴阳遂分之矣。大约脾受肝火之侵多属于阴,胃受肝火之犯多属于阳耳。犯于阳者,心中嘈杂如火之焚,饮之水而辄吐,吐水必黄绿之色,如醋之酸而不可闻者是也。方用解酸汤治之,此方之妙,皆舒肝之圣药,而又解其火郁之气,自然手到功成也。侵于阴者,虽胸中作酸而不甚,今日食之,必至明日,吞酸而不可咽,口虽作渴,饮之水而酸更加吐出,必纯是清水,可用热物而不可用凉物者是也。方用八味地黄丸,实与症相宜。然而丸方终不及煎方之速。吾今定一方,治阴症之吞酸有奇功也。方名补阴化酸汤。一剂少轻,二剂即愈。此方之妙,妙在健脾多于补肾。盖脾健则水湿自去,邪水既去,而真水自生,肾水行于脾之中,脾气即通于胃之上,又何至胃口之寒出于吞酸而作吐乎。倘不知补脾于肾中,而惟图止酸于胃上,势必变为反胃而不可止也。
    解酸汤
    柴胡二钱 白芍五钱 苍术五钱 炒栀子三钱 茯苓五钱 陈皮一钱 厚朴一钱 神曲一钱 砂仁三粒 枳壳五分 香附二钱 水煎服。
    补阴化酸汤
    肉桂五钱 熟地五钱 山药一两 山茱萸三钱 芡实五钱 陈皮五分 薏仁五钱 车前子三钱 附子一钱 人参五钱 白术五钱 白芥子三钱 水煎服。


用手机扫一下二维码,在手机上阅读或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图书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