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方脉鼻病合参
-
鼻塞不闻香臭者,俗谓肺寒,而用解利辛温之药不效,殊不知多因肺经素有火邪,故遇寒便塞也。治法清肺降火为主,佐以通气之剂。如原无鼻塞旧症,但一时偶感风寒而致窒塞声重,或流清涕者,自作风寒治之。然气虚之人,气弱不能上升,则鼻塞滞,所谓九窃不通,肠胃之所生也,多服补中益气汤自通。
肺开窍于鼻,阳明胃脉,亦挟鼻上行脑,为元神之府,鼻为命门之窍,人之中气不足,清阳不升,则头为之倾,九窍为之不利。《经》曰:天气通于肺。若肠胃无痰火积热,则平常上升皆清气也。故十二经脉三百六十五络,其气血皆上升于面,而走空窍,其宗气出于鼻而为臭,谓阳气宗气者,皆胃中生发之气也。若因饥饱劳役,损伤脾胃,则生发之气弱,而营运之气不能上升,乃邪塞空窍,故鼻不利而不闻香臭也。治法宜养胃实营气,阳气宗气上升则通矣。然《难经》云:心主五臭,肺主诸气。鼻者,肺窍也。反闻香臭者,何也?盖以窍言之肺也,以用言之心也。若因卫气失守,寒邪客于头面,鼻亦受之,不能为用,是以不闻香臭矣。《经》云:五气入鼻,藏于心肺,心肺有病,鼻为不之利也。视听明而清凉,香臭辨而温暖,治法宜先散寒邪,后补胃气,使心肺之气,得以交通,则鼻利而香臭闻矣。
鼻流浊涕不止者,名曰鼻渊。乃风热烁脑,而液下渗或黄或白,或带血如脓状,此肾虚之症也。《经》曰:脑渗为涕。又曰:胆移热于脑。《原病式》曰:如以火烁金,热极则反化为水。然究其原,必肾阴虚而不能纳气归元,故火无所畏,上迫肺金,由是津液之气,不得降下,并于空窍,转浊为涕,津液为之逆流矣。于是肾肝愈虚,有升无降,有阳无阴,阴虚则病,阴绝则死,此最宜戒怒以养阳,绝欲以养阴,断爆炙,远酒面,以防作热,然后假之良医,滋肾清肺为君,开郁顺气为臣,补阴养血为佐,俾火息金清,降令肾行,气畅郁分,清窍无壅,阳开阴阖,相根据相附,脏腑各司乃藏,自换以培其根,药饵以却其病。问有可愈者,苟或骄恣不慎,或误投凉药,虽仓扁不能使其长生矣。
鼻为呼吸之门户,热气蒸于外则为肺风赤鼻,不独因于酒也。热气至于内,则为息肉鼻疮,故 肉者,上焦积热,郁塞而生也。
凡鼻头白者,血亡出。赤者,血热也。盖面为阳中之阳,鼻居面中,一身之血,运至面鼻,皆为至清至精之血。若血亡无以运,则色白而不荣,血热而沸腾,则独红而且赤,盖肺之为脏,其位高,其体脆,性畏寒,又恶热,故多酒之人,酒气熏蒸,则为鼻准赤,得热愈红,热血得冷则凝,污而不行,故色紫黑。其治之法,亡血者,温补之;热血者,清利之;寒凝者,化滞生新,四物汤加酒芩、酒红花之类;气弱者,更加(酒浸)黄 以运之,其酒 鼻,治法亦然也。久患鼻浓涕极臭者,即名脑漏。气虚者,补中益气汤。阴虚者,麦味地黄汤。
菖蒲散
治鼻内窒塞不能,不得喘息。
菖蒲 皂角(等分) 为末,每用一钱,绵裹塞鼻中,仰卧片时。
治鼻不闻香臭,多年不愈者,皆效。
用生葱分作三段,早用葱白,午用中段,晚用葱未段,塞入鼻中,令气透方效。
济世方
治鼻 肉。盖 肉因胃中有食积,热痰流注,故宜兼治其本。
蝴蝶矾(二钱) 细辛(一钱) 白芷(五分) 为末,以旧绵裹药,纳鼻中,频频换之。
鼻中生肉赘,臭不可言,痛不可摇,以白矾加 砂少许,吹上化水而消,内服清湿热之药。
肺风红鼻方
枇杷叶(去毛,蜜制,四两) 连翘(二两,去实) 栀子(四两,童便炙炒黑色)玄参(酒浸一宿,焙干) 桑白皮(一两,去粗皮,蜜制) 共为细末,每服三钱,甘草汤下,再用后敷药。
雄黄(五分) 麝香(一分) 明矾(一钱) 半夏(二钱) 硫黄(一钱) 共为细末,清晨用水调搽,临睡根据些,饮淡酒,能戒酒更妙。
鼻渊神方
茄花(阴干) 赤小豆(各等分) 共为细末,吹之,不三次而愈。
苍耳散
治鼻流浊涕不止,名曰鼻渊。
辛荑仁 苍耳子 香白芷 薄荷叶 为末,每服二钱,葱茶清,食远调下。
鼻衄不止,用乳发烧灰存性,细研水服,并吹鼻中。又方,用白芨末,新汲水调服。
又法,用湿纸数十层,安顶中,以火熨之,纸干立止。又法,以线扎中指中节,左孔出血,扎左指,右孔扎右,两孔出,俱扎。
芎犀丸
治鼻流涕不止,鼻塞头痛。见前头风门。
用手机扫一下二维码,在手机上阅读或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