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六气解(二)
    先试一下声音,能听得清楚吗?过年快过完了,过了十五就算过完年了。所以今天一块来学习四圣。首先,祝大家在新的一年里都能身体健康,工作顺利。一卷很多朋友反应不好理解,看四圣,最头疼的就是卷二六气解,因为它牵涉内容比较繁杂,再加上黄老在讲的时候又比较刻意追求辞藻,追求文辞工整,所以,有些地方行文讲述的时候,故意用一些比喻的手法,搞得很多人更稀里糊涂,雾里看花似的。我个人对五运六气也没有很深入的理解,学习得也不是很深,所以六气解让我来讲,很没有底气,我也很害怕,只是把我个人的理解,跟大家交流下。我也不敢说我的理解是对的,我们互相学习互相交流,讲得不对的,请大家多多指教。
    我们知道四圣理论体系是土枢四象、一气周流为核心框架的体系,也是说以五行为主,中土斡旋,四象轮转,它是五块、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五行。那么六气呢,它分成六块。五和六不是一个体系,这是一个问题。今晚我们来谈谈六气解,虽然分为六气,本质上依然是五行,它的核心还是五行,这是一个问题。再一个,讲一下,根据六气的名目,根据六气对应六经,人身十二经络的周流,讲的就是这么个问题。
    我在四圣的群里上传了一张六气图的图片,可以下载下来看下,因为一会讲的时候,照着我画的图来讲,所以大家可以先下载下来看一下。
    大家找不到图的,图是在qq群,如果没在群里的朋友,大家看下有没办法把图传过去。群已满,加不进去了。在群的同学看来有没什么办法让不在群的朋友也能看到这个图。有会的给大家提供下。这里好像发不了截图。
    这样吧,看看谁有网上空间。我再给大家一点时间,好把这图拿到,我们好下一步好讲。这段时间,我把六气的名目说一下。
    内经讲的五运六气,五运大家都知道-木火土金水。六气呢,就是风火暑湿燥寒。五运六气跟人体的五脏六腑是相对应的。我看大家已经发了好几个可以下载图片的网址了,大家抓紧时间下载,稍后我们讲正式内容。
    这是我自己画的一个图,大家能看得清楚嘛?我们就开始讲了,看着图讲。
    今天讲的六气,实际上是有一个跟三阴三阳相结合的命名原则,有特定的名称。大家翻到第二卷六气解,第一小节,六气名目,六气名称:厥阴风木,少阴君火,少阳相火,太阴湿土,阳明燥金,太阳寒水。我们刚才讲的五运六气。六气里实际上有两个火用的是五行的名称,多了一个火。五行各一,火分君相,这样五变为六。上一次跟大家讲的时候,曾经谈到五和六的问题,天地之道是以“五”为一个变化规律,咱们内经里还讲到我们传统文化的源头,像河图,讲的都是以五为周期,以五为规律的天地之道变化。那为什么有六气,包括周易的卦相有六爻,一年有十二个月,人生有十二条经络,有6对,三阴三了加起来也是6。为什么还有6的规律呢?我的个人观点,这个大的周期,本质上的周期,普遍的规律应该是5,而由于月球,离咱们地球比较近,也有一个很明显的影响。它对地球的影响,就是一年有12个月,就是6对,这样引出6的周期,这是我个人的理解。
    那么这个6的周期,他是本质上不脱离“五”,他的内部本质还是“五的”规律,只不过在形式上表现为六。咱们可以这么理解,从小的方面来讲,每一天,相当于分成4个半天,上半天,下半天,上半夜,下半夜,这一天,整个一天,这就是四象,这个四象有一个核心,你可以理解为中土, 这就是五分法。那么一气周流就是这么一个体系。从一年四季来讲,春夏秋冬也是。不管从小的分还是大的分,这种五,就是土枢四象,一气轮旋,一气周流这个规律 ,他在任何一个层面都是存在的,但是你把这小的一气,一天可以理解成小的一气周流,那么一个小时甚至一个分钟,可能也有这个规律,在不同的地方会有这个规律。我们把一天作为一个小的单位来讲的话,那么一个月呢,是30个这样的小的一气周流,两个月,就是60个这么小的一气周流,那么这一气从实际上讲六气,一年分为六气的话,一气大概是60个这样小的这样的一气周流,他的规律是5。所以我们看大的方面来讲表现的规律是6,实际上他的每一步每一气内部核心变化实质是5,仍然符合天道本来以5为核心的规律。6只是在地球表现出来的一种现象,实质仍然是5。这是我们从大的时间层面上来讲,5和6他的实质是以5为主,6只是5的一种特殊表现,可以这么来理解。
    当然还有其他的规律,像8卦,它8的规律,刚才讲到女孩8男孩7的规律,8也是一种周期,不同的周期,他们都是不同的层面不同的情况下表现出来的额外的规律现象,但从本质上讲天地之间根本变化之道是以5为主的规律,所以四圣这本书,他讲的理论体系,讲结构的时候,是以五行为主的,中土在中间,斡旋周流,产生四象,四象轮旋,循环不息,周流不止,那么是这么一种规律,他并没有把六气作为全书的理论核心来讲,而是以五行来讲,遵从大道,但是人体生活在地球上,确实有这种很明显、很实际的六的这种规律,一年12个月,是六的周期,人体从经络的角度来讲,有十二经络,从解剖结构来讲,有十二对肋骨。你看,这也都是很现实的六的规律。也不可避免。所以呢,四圣心源这本书呢,它也从经典的著作里面,遵从经典著作的论述,也给大家阐述一下六气,实际上是六经的一些内容。放到卷二里面,专门做六气解来讲。
    那么我们现在呢,大家就看着这个图,我们看图的目的是什么呢,我主要给大家讲的目的就是讲六气的实质仍然是五行,主要是讲这么一个目的。大家看的时候呢,我画的图可能有点乱,大家不要头疼,我一点一点的给大家讲,讲完了,大家应该看的就比较清晰了。
    首先呢,我们要知道,四圣心源讲的六气它在内经里面,就是内经讲的,它这个说法是继承于内经经典里面的,并不是它自己的发明创造。刚才六气的名目,就是六气叫什么名字呢,我已经给大家念了一遍了,不再重复,大家有四圣心源这本书的,还是把书打开,看卷二第一小节六气名目,它是以表格,那么这个表格里面呢,大家看厥阴风木它分为足厥阴肝和手厥阴心主两条经脉,或者说是两个脏腑。大家看后面,中间的也好看。前面是六气中间对应的是脏腑。后面的这个足厥阴肝它又叫乙木,手厥阴心主它又叫相火。那么下面少阴君火里面呢手少阴心又叫丁火,足少阴肾又叫癸水。前面大家可能还比较熟悉。大家对于中医基础理论啊,稍微熟悉一点的。厥阴风木,少阴君火这都是常识。不会觉得陌生。但是对于后面的什么乙木、癸水、丙火啊这个很多朋友可能会比较生疏,这个东西呢。这也不是黄元御的原创,不是他创造出来的,这实际上都是传统文化里面的一些内容。在内经里面呢,它没有直接说甲木,乙木,但是呢它有这个说法。我给大家敲一段文字大家看一下……。这是素问藏气法时论第二十二篇我截取的一段文字,大家看第二段。第二段“岐伯曰:肝主春,足厥阴少阳主之,其日甲乙。”足厥阴就是肝,足少阳就是胆,“其日甲乙”,就是分属甲乙,甲为阳,甲木就是少阳胆,乙为阴就是厥阴肝。虽然它没有明确的讲甲木乙木。实际上内经的说法跟黄元御的这里讲的甲木乙木意思是完全一样的。甲木乙木直接有名称的在易经很多书里面都有很多明确的说法。甲乙丙丁,这就是十天干,天干和五行相配,这个是不是叫纳甲啊,易经我没有很好的研究,我说不准。可能这种相配是不是叫纳甲,纳天干的意思。
    所以你看乙木啊,甲木啊;戊土,己土, 这种天干和五行相配。这种说法在内经里面就有,就是它没有明确的说出来,但是对应都是一致的,意思都是一样的。只是没有明确的名称说出来。这个和我们传统文化里面易经里面的很多论述也都是完全一致的,都是相通的。
    这是给大家讲六气名目里面它有不同的名称、名目。中间十二脏腑实际上代表了人体的十二经络。前面六气的名目呢它实际上代表了三阴三阳六气。上次我跟大家讲三阴三阳的时候也说过了。阴阳之气各有多少。所以成就了三阴三阳。三阴三阳它本身也代表了阴阳之气的阴阳的变化。所以六气呢它从本质上来讲也是讲了阴阳之气的变化规律。它讲六气名目的时候它是从人体的十二经络相对应的角度来讲的。就是说天地之间的六气它统摄人体十二经络。或者说人体十二经络它是表里相应,相对应的六对,那么这六对呢也相对应天地之间的六气。这也是天人合一的一个意思,天人相对应。因为它是结合人体的经络来讲,结合人体十二正经来讲的。所以呢,我们今天晚上来分析六气的时候呢,我们也是按照人体十二经络周流的次序,人体十二经络经气的流行,它是怎么流通的啊,根据这个经络流通的层面上,我们来看,六气它有什么规律,它是不是也表现出土枢四象,一气周流这个五行的规律。咱们来看是不是有这个规律。
    大家现在来看这个图表,看这个图。熟悉的人呢,人体十二经络的流行次序有一句顺口溜。肺大胃脾心小肠,胱肾包焦胆肝详。给大家打一下。没关系我给大家打一下。网上邻居老师已经把这句话打出来了。我就不再打了,就是这个意思。这个呢就是内经上讲了人体十二正经它这个经气流行贯入的一个次序,五脏六腑的经气如环无端贯通周流不息,是按这个顺序来的。大家来看这个图,图的中央部分我用圆圈画都是人体内部的五脏六腑。首先肺气它先是往外走,肺这个气,顺着肺经,往外流通。这就是手太阴肺经,你看经气是往上画的,它往外流通。它实际上是沿着胳膊出来了。肺经在人体的上肢内侧前缘。所以你看,我这个图上面是手,下面是足。先把这个图的总体结构跟大家介绍一下。这个图的中间的圈写着五脏六腑的名字,中间的圈呢,这些圈这就是身体的内脏内部。画的一圈一圈的线,代表十二经络。十二经络主要循行部分都在人体的四肢。上面的是上肢,下面的是下肢。等于中间是内脏,上下的两部分是外在的四肢。它是经络循行的主要部位,这是个示意图。我们看,从肺经开始,沿着箭头,我都标上箭头,咱看顺序,肺经出来,然后呢,到了大肠经。肺和大肠相表里,经络是相通的。左边,大家看,这个图的左边都是脏,右边都是腑。脏腑互为表里,所以中间都用虚线连起来了就是互为表里的意思。实际上肺呢,它是在这个手足肢体的末端,经络的末端,相为表里的脏腑它的经络在肢体的末端,手脚啊,它是有相互接通的地方。所以肺经,你看,肺经出来经气出来之后到了手阳明大肠经。然后呢大肠经和胃经都属于阳明之气,它们这两个也是走这个相互沟通的地方。大肠经和胃经的经气在接下来会流通到胃经。胃呢,下来会流通到脾,脾经呢,再下来沿着虚线走,就会流通到最左边的心。心经呢,沿着虚线走到右边的小肠,小肠经。大家按照这个顺序肺大胃脾心小肠,膀胱,下来,是肾,下来是心包经,然后是三焦经,然后是胆经,然后是肝经,最后又回到肺,这一圈。通过这个图能看出什么?首先我们能看到五脏六腑的这个气从内经的讲述来看呢,。所以我画的这个图呢,大家看一下,实际上是按照内经讲的。通过这个图,我们能看到一个。首先我们能看到五脏六腑的这个气从内经的讲述来看呢,它都连到一块,它讲一气周流,一气周流怎么体现?在这经络循行它就有一个体现,你看,他是一个整体,转了一圈,确实是如环无端,整个经气的周流是连在一块,不是分开的。这是一个我们可以得出这一个结论的。另一方面呢,脏腑在内为阴,四肢百骸在外为阳,这都是内经的一些论述。
    那么我们如果把这些线看成跑道的话,他不是一个人沿着跑道在跑,不是这个意思啊,他是这个跑道上都站满了人,就是这个跑道上全都是气没有空的地方,是一块儿在动,同时在周流,是这个意思。这个大家要能想象,就是我画的所以这些线都充满了气血,他都同时在周流,按着一个方向,所有的地方都在动。这样我们就好理解了。你看这个气呢,他在同一时刻,(我这画的,咱看上半部分,上肢相当一个胳膊,上肢内侧和外侧,就是阴阳不同,一个对应脏一个对应腑)有从内脏往外出的气,你看这三股气,少阴、厥阴、太阴,这三股经气都在由内脏往外出,同时右边这三股气阳明、少阳、太阳他都由外在的肢节向内在的脏腑入,一个出一个入,他是同时的。脏腑在内,四肢百节在外,在内为阴,在外为阳,所以这个经气由脏腑往外走,就是由阴出阳,(经气)由肢节向内脏即向六腑里面回,就是由阳入阴,大家去想这个过程。看图的上半部分,左边是往外出的,由阴出阳,右边是往里进的,由阳入阴,即由外入内嘛,这个本身就是咱们讲的一气周流的左升右降,咱们讲的一气周流的土枢四象,既是理论模型是概括出来的,不是一个实际东西;同时他是确实存在的真实的一个状态,就好比我们的经络循行。
    我们看下面也是这样的,来看下半部分的图,胃、胆、膀胱这三个腑,它的经气由内在的三个腑往下即往外走,由阴出阳,这是由内向外。左边这个肾、脾、肝脏他的经气由腿向内脏去的时候,是由外入内,这也是一气周流的意思,也是一升一降。
    我们如果看经络的图上,你看图的两端,每一条经络的图上我都写上了三阴三阳的名字,即六气的名称,最左边是少阴,下面也是少阴,一个是手少阴心,一个是足少阴肾,再往里走,手厥阴心包,足厥阴肝,都是相对应的,少阴对少阴,厥阴对厥阴,只是手足分布不同,再往里手太阴肺,足太阴脾,右边是手阳明大肠,足阳明胃,手少阳三焦,足少阳胆,手太阳小肠和足太阳膀胱,你看这五脏六腑十二经络。那么这六气,我们知道人体这一气,十二经络,整个十二条经络穿在一块周流的,这是一个层面;另一个层面,我刚才讲的,从内在脏腑、外在肢节这个层面来讲,他是有出有入,有升有降,内经讲人体一气周流,脏腑为本、经络为标,就是说外在经络,胳膊腿上这些经络的气血,他是来源于内在脏腑的,他不是凭空的自己产生的,他的根源还是在内在脏腑的。所以你看内在脏腑,十二个脏腑我都用圈给他圈起来了,还画了一个框把他框起来了,这就代表了人体的内部。那么这个人体的一气,在这个升降出入,循环周流这个过程中,谁让他升,谁让他降,谁让他走,谁让他走的快,谁让他走的慢,谁让他回来,谁让他出去,这个脏腑是有分工的呀,当然脏腑是应天地阴阳之道来产生一些自然的变化,但是在人体十二经脉气血流通的过程中他这个五脏六腑是有分工的。有什么不同呢,拿这个图来说,大家看这个四圣心源卷二六气解,刚开始六气名目,大家熟悉一下六气的名字。第二小节就是六气的从化,六气从化这一部分,很多人跟我讲说理解不了,因为人体有十二经,十二经呢,只对应着六气,所以他有一个从一个化的问题,就是有个主次的问题。打个比方说,咱们看中间的太阴这个经脉,就是手太阴肺和足太阴脾,肺呢,属于辛金,脾呢,属于己土,他们从六气来讲都属于太阴之气,为什么我们讲这个太阴,六气名目他叫太阴湿土,以脾为主,好象是没有管肺的问题,以脾为主,所以,那就是从化了,肺服从于脾的一些规律。我们这个地方,黄元御在第二小节六气从化里面,他是用的从化,什么七月从夫,子母相生,讲的比较繁琐,很多人一看就头疼,觉得不好理解,所以今天我就把这一小节结合这个图,给大家讲一讲我的理解,我不用黄元御的这种说法,照这个图给大家讲。
    首先,从脏腑阴阳的角度来讲,脏为阴腑为阳,你看脏腑都在人体的内部,都属阴,但是阴阳这中复有阴阳,内脏里面,五脏加上心包是六脏,五脏为阴,六腑为阳,五脏之气他这个由内向外宣发,认为是由阴出阳的一个层面,而这个六腑之气呢,由外向内,是由阳入阴的过程。这个升降的过程,因为阳气升而为降,阴气是降而为升,阴在内主升,有往外走的趋势,阳呢在外主降,有往回走的趋势。这是他们不同的趋势,这实际就是阴阳循环无端的意思,要不然就不会产生一气周流了。所以呢,我们从阴阳相对的这个角度看这个图,你看左边,肾、肝、脾,他的气,经络循行箭头都朝上画,现在大家先暂时不要理解为十二经脉,只要脏,就是,上肢下肢箭头都往上代表阴气主升,右边六腑箭头都朝下,代表阳气下降,你暂时不要把他理解成经气的循行,理解成五脏六腑的本身气的特性,一个主升一个主降,他这个自然规律就是阴升阳降,形成循环。咱们看左边这个六脏气都是升的,由下往上升,右边六腑都是降的,由上往下降。这个讲的是阴阳升降的规律。我们看为什么手太阴肺足太阴脾,都是太阴气都主升,都是往上升的,内经里的名字,叫太阴湿土,实际上它讲的是脾,脾为土,太阴这股气的特性,是以脾气的特性来概括,湿气,容易产生湿,因为脾属土肺属金,他们不一样,为什么用脾来概括整个太阴之气的特点,而不是用肺的辛金来概括,我是这样理解的,这个脾的经气通于下肢,肺的经气通于上肢,上肢为阳,下肢为阴,从阴阳的角度来讲,脾气,脾的这股太阴之气他的阴柔之性比肺的这股太阴之气更偏于阴一些。不过从阴的角度理解,谁的力量大,脾的力量大,他在下面,所以两者靠实力来说话,谁来主宰?太阴之气,把他理解成一个单位的话,谁来当老大?谁管全局?就脾来管。肺虽然也是我这个部门,但他力量不够,没有脾有实力,偏上了,没有那么多阴气,所以,脾来管这个事儿。用湿土来概括太阴的特点,原因就在这里。同样的道理,再往左看厥阴,我们知道他有名字叫厥阴风木,我们知道厥阴心包经他实际上是相火,同样的道理,也是因为肝的阴柔之性比心包的阴柔之性更阴,阴气更重,所以从阴的角度来讲,肝木就是乙木,厥阴肝木的这个能量要强于厥阴心包,阴气更胜,所以用厥阴肝(肝属木,所以厥阴就是风木)用他的特性来概括描述厥阴的特点。所以一提到厥阴,我们就知道是肝木,因为心包代表不了厥阴,他的实力没有肝强。
    大家看右侧,阳气是主降的,所以呢,手阳明大肠和足阳明胃,都是主降,都是阳明,谁说了算啊?手阳明大肠在上肢,足阳明胃在下肢,上为阳下为阴,上面的肯定是阳气更盛,阳中之阳;足阳明胃经阳气相对就弱一些,他在下面哪,有点阴气,他就不如手阳明大肠经阳气盛,所以谁说了算?手阳明大肠经实力比较强,所以他说了算,因为大肠是庚金,属于这个金气,所以他的特点就是阳明燥金而不是土,因为足阳明胃他属土啊,所以阳明之气,他的特性是金气,由大肠足阳明庚金说了算而不是土阳明胃说了算。
    同样看少阳,手少阳三焦和足少阳胆,也是,上肢是阳下肢是阴,上肢阳气就重,下肢阳气就弱一些,上为阳下为阴嘛,所以手少阳相火他的力量就强大一些,足少阳胆呢,他的阳气啊,力量就弱一些,所以他说了不算,他得听手少阳三焦的,听相火的,所以呢,我们一提到少阳的时候,我们知道是少阳相火。这个胆他属木啊,胆虽然属于少阳,但是呢,他更多的表现出相火的特性,原因在这里,他说了不算。这四对,厥阴和太阴是从阴的角度来讲,循行于下的这一脏他阴气更重,所以用他的特性来概括整个本气的特点;而阳经呢,阳明和少阳,循行上肢的脏腑阳气更重,所以是由相应的大肠和三焦他们的特性:燥金和相火,分别来概括阳明和少阳的特性。这样理解,就不是所谓的从谁化、谁生谁的问题了,当然黄元御说的也对,不是他说的不对,黄元御跟我说的是一样,只不过他可能更喜欢把这个描述从文字的角度把它写的更工整更华丽一些,反而很多人摸不着头脑,实际他说的就是这么个意思,我只是更通俗更直观的把它重新说一遍,变了个说法,意思是一样的。
    刚才我们讲六气都有自己的特点,那么他这个特点跟这一对脏腑里边呢,只是由某一个脏、实力比较强的一脏来决定,但是呢,有两个是例外的,大家看最边儿上,最左边是足少阴肾和手少阴心,最右边是足太阳膀胱和手太阳小肠,这两个跟里边的规律是相反的,按说呢,看左边足少阴肾经呢,它这个阴气要比手少阴心的阴气还要重一些;应该足少阴肾选作代表.手太阳小肠在上,它的阳气应该比下面的足太阳膀胱的阳气要盛啊,为什么要选足太阳膀胱? 这个太阳叫太阳寒水,膀胱之气;少阴叫少阴心火,选的是心火之气. 反而选了我们理解相对比较弱的一个,跟我们前面理解的恰好相反。这一点我个人理解是这么个原因:人体一气周流,左升右降,水火立极,到了水火的时候这就走到两头了,到了火是最高了,到了水是最低了,再不能走了,再走就阴阳离决了,就该回头了,那怎么办呢,那就赶紧拐弯,所以,最边上这个水火,最边上的心肾小肠膀胱, 这两脏两腑代表的是水火之气,水火之气就是物极必反,就是它要回头啊,所以呢,代表本气特性的脏腑和其他的正好相反,原因在这里,大家把这一点看明白了,再看四圣心源卷二六气解的时候啊,就容易的多,六气的从化,黄元御讲的六气的从化就是五脏六腑表现的特性啊,为什么他还表现出太阴湿土的特性来呢?一感冒就老咳嗽老有痰啊,痰不就是湿气变来的吗?金气本来是一种金燥之气,干燥的,肺喜燥,但是他最容易产生湿气,就是因为它与太阴湿气相对应,所以他更多的体现出湿气的特性,因为他本身的金气,不如太阴湿气的力量强,所以他很容易表现出太阴湿土的很多特点,所以我们有痰的时候,我们讲肺里有痰要温化中土,为什么要温化中土,你把太阴湿土的湿气一散,肺里自然就没痰了,就是这个意思。所以我们再看黄元御讲的六气从化的时候,就比较简单了,大家看这个图来理解,六气从化实际就是谁有实力谁说话,谁有实力谁就管事儿,决定这一气的特点,就是这么个意思,很简单,大家不要再去执着于文字上去纠结,什么夫妻啊、母子啊,到底谁听谁啊,黄元御的意思就是这么个意思,这么理解就可以了,不要再在文字上掉进去出不来了。
    那么咱把六气从化,从这个阴阳强弱(听不清)的角度给大家讲了一下,这就是把第二小节就讲完了,四圣心源卷二第二小节六气从化给大家说了,下一步说什么呢,给大家讲六气虽然是从六的角度来讲,它本身实际上还是五行的结构,那么我们就从这个图表,图表就是:六经六气十二经络、五脏六腑(加上心包六脏六腑了),我们怎么从这个图里边推导出五行这个模式来,土枢四象,我们如何从这里边把它演变成,大家看左边有一个中土斡旋、四象轮周、一气周流的模式图,我们现在就从右边这个十二经脉流行这个图,推导出左下方的土枢四象这个一气周流图,现在来做这个工作,大家来看:
    我们既然知道黄元御讲了六气从化,就是只有一个说了算的,那我们就可以简化啊,咱看太阴,太阴之气是脾说了算,你看我在脾这个经脉上画了个圈啊,看到了没有,那么厥阴之气谁说了算,肝说了算,对不对?厥阴风木,乙木说了算.右边阳明之气是大肠说了算,是吧,所以我在手阳明大肠这个经脉上也画了一个圈. 少阳这个呢,少阳相火说了算,所以我在手少阳三焦相火这个经脉上画了一个圈,那么大家看我现在画了几个圈呢?肝一个、脾一个、大肠一个、三焦相火一个,一共画了四个圈了,五脏六腑里边有实力有代表性的,那么其他我可以不管了,我只看这四个,这四个里边,一升一降,脾属土,肝属木,大肠属金,三焦属火,我们从五行的角度来讲,木火金土都有了,还差一个水,还没有水,水在哪里呢?我们来找找水,我们看最右边的太阳之气,太阳寒水,水在这儿。我们刚才讲水火立极,他代表性的脏腑跟其他的规律是相反的,因为这个小肠太阳丙火之气,他实际上要敛藏,他要敛藏到膀胱壬水之内,然后才能演变成肾水,才能藏精,阳气才能藏起来,太阳之气,按说是阳气最盛的,大阳吗, 阳气比较盛,为什么要用寒水来代表这个气?就是讲阳气最盛的时候一定要藏起来,不要张扬,阳气越盛越要藏好,要不然全散了,所以他用寒水来代表这个特性。那么最左边这个君火,手少阴心火,我们知道火分君相,君火以明相火以位,君王很少见人,都藏在深宫里。
    所以我们呢,你看这个肾气,看我画的这个线,他到手少阴经心包里去,他不是直接上心里去,为什么呢,因为肾为水,它里面是内藏着元阳之火,这个火是藏在里面不外露的,一旦它发动外出的时候,他实际上就是相火,这个相火就跟宰相一样,大臣是可以出去的,就是这个意思,所以君火呢,正常情况下是藏而不外露的,他含蓄地藏于内,足少阴肾是癸水,有火的特性,他是强调这里边一股阳热之气,你这股水不能收藏,肾主藏.水中的真火,所以这样呢,我们就把两边的火,都可以用水来解释,两边一个是火,一个是水,他这个水火立极,水火立极,他的根源在哪里呢,根源在肾水,也就是说下焦,下焦实际上是水火合一,水中蕴有微阳,或者说真阳藏于水中,是这么一个状态。这样我们就把这个少阴君火和太阳寒水,我们可以把他合并为一行,都是水。这样,我们就把这个六气,六藏六腑十二经,把这么多东西选出了五个代表来,这五个代表就是我们讲的五行,木火土金水,其中土气,咱们看这个十二经络的循行也是,你看脾胃它在中间的,中土斡旋,脾胃接纳水谷,推陈至新,化生气血,这是一气的来源。那么这一气灌注五脏六腑的时候,学内经讲营卫气血的时候,说水谷精微洒布五脏六腑,都输布到五脏六腑里去了,那么他又在这个全身经络循行的时候,谁来主这个生发,谁来鼓动这个一气往外走呢?是肝来鼓动的,肝为乙木,肝就好像一气的一个,理解成一个水泵也好,理解成这个一股有推力的力量也好,肝脏乙木这股气他推动全身五脏六腑这股气,在流动,动力来源于他啊,肝是主生发的啊,没有他这个功能,五脏六腑这个气升不起来出不来。同样的道理,金气,大肠庚金这股气主肃降,五脏六腑的气没有大肠庚金这股金气的敛降,就回不来。而这个相火呢,他一定要,升已而降,而水气呢,他一定是把火藏的是非常严密,然后藏已而升,就是两头的水火,实际上的一体的。这样的话,我们就相当于十二经脉循行的大的周流图,跟我们讲的三阴三阳的六气,相对应。厥阴风木、少阴君火、少阳相火、太阴湿土、阳明燥金、太阳寒水,这六气,它们也都有自己的代表.我们都选出一个代表来,它们各有各的功能。它们的功能可以概括为左下角这个图,就是土气斡旋中焦,乙木之气负责鼓动生发,庚金之气敛降,水(听不清)降已而升。我们通过分析发现,尽管六气是六块,是十二经,是六部分十二部分也好,实际上本质仍然是五行的规律,仍然是土枢四象一气周流的规律。目的呢,其实就是跟大家讲这个我们人体有五脏六腑,有十二经络,这个呢,也是客观存在的,是客观存在的规律,我们不否认,这个规律本身是符合土枢四象这个五行的这个规律的,他的本质仍然是五行在周流,我们可以说,六经六气十二经络他是外在的表象,他内在的规律仍然是土枢四象一气周流的五行规律。
    如果大家看过黄帝内经十二经脉揭密,这本书是一个祝道长写的,网上有这本书大家可以下载来看。那么祝道长讲呢,他说这个黄帝内经只是画了一侧,实际上是上肢下肢嘛,祝道长在胎息状态他自己的体验,他说这个,人体左右同时存在一气周流,就是十二经脉同时在周流,而且是方向相反,就是我们看到画的这个假设是左边的,所有的经脉按这个方向在周流,同样的经脉就是正好按相反的次序在周流的。我在纸的左上角画了一个8字型,代表人体左右两侧,一气周流的相反同时进行的。他也是贯通如一的,把左右两侧合在一起,就是一个更大的一气周流。因为单从一个小的方面来讲,假设脾胃,你看我下面画了两个脾胃,左侧右侧脾胃周流的方向是相反的,但是呢,脾升胃降,脾胃呢又互相络属,单纯脾胃本身也是一个小的周流啊,人体左右两侧大的周流,两侧各有十二经脉的周流,连在一起就是一个更大的一气周流。所以我们说人体的一气周流有很多层次,每一个层次上都是在如环无端的周流。只要是如环无端的周流我们都可以概括为左下角这个,中土斡旋,四象轮周,一气周流的这个模式,都可以用这个模式概括。他的每一个层次上都符合这个规律。黄元御先生非常了不起,他能把这么复杂的东西用这么一个简洁的模式,放到哪都是适用的,准确无误,在哪都适用,是很了不起的一个贡献。这个不是他拍拍脑袋就想出来了,我个人认为他体验的周流就是这样的他才能讲出来。
    所以我今天给大家讲呢,这个六气跟三阴三阳相配,对应人体的十二经脉规律,属于一气周流,他都是串在一块的,那么一气周流也是一个小圈。六气,主气的这个角度,谁说了算这个角度,我们可以找出五个代表来,他仍然是一圈,仍然可以概括为一气周流的模式。所以大家学习四圣心源呢,不要学了六气解就糊涂了,说前面讲的是五行,后面成了六气,一会儿是五一会儿是六,这到底哪个为标准呢?照哪个学呢?今天我跟大家讲呢,你就照这个五行这个五来学就可以了,这个六气的本质上仍然是五行。就是这么个意思。
    你们临床临证诊病治病的时候,我们就直接用五行,用这个一气周流的五行模式图来分析判断人体所有的疾病,打个比方说,我摸脉,咱们看右边这个十二经脉循行图,中间是脏腑,外面是四肢经络,我们摸的是寸口,手太阴肺经上的一个部位, 相当于诊的是经络之气.通过感知外在肢体的(不清楚),是这么个意思.假设我们可以直接把手放在我画的这个图(不清楚),上下各有三条虚线代表的是三阴三阳经络之气交接的地方。假设我把手放在最上面的虚线上,可能就感受到经络之气了。就是我们把手放在这个经络线上,你就能感应到这个气的话,我们就可以通过这个经脉之气的盛衰,能够感受到里面内脏的这个气的盛衰,那就是这个道理啊。通过外在经络之气感知内脏之气盛衰,因为人体之气根源在内脏.你就可以去调内脏之气. 比方说,我的手不管放到哪个经脉上,我觉得它很弱,我就知道他哪里出了问题,就知道是肝脏出了问题,所有的经脉,只有生发之气才能让它有旺盛往上生发的力量,你就去调达肝气就可以了。假如我摸着这个脉,这个脉气很洪大,寸脉大,上面的脉气很大,放到下面,感觉脉气很小.实际上是寸大尺小,这个火气下不去,我就知道相火不降,要用降相火的药。从中焦脾胃的角度,运转中焦,降胃从而达到降火的目的。所以我讲这个一气周流这个左下角的模式图,他实际上不是一个凭空得来的一个图,他是很实在的,他和这个人体这个一气周流,十二经脉的循行,是完全对应的。不要把他认为只是一个模型,只是一种概括的抽象的规律,他就是实实在在的真正的状态。那么我们看着左下角这个图好像只是很简单的中土斡旋一气周流这么一个模式,实际上我们在临床上,你摸脉的水平如果达到一定的水平的时候,你搭上脉,五脏六腑这个气就直接在你面前展现出来了,应该能达到这种状态。很清晰的就跟看一样,所以我希望大家呢,如果你搭了脉之后,按照土枢四象一气周流这个模式去分析,分析出什么结果来? 你就能直接分析出十二经脉循行这个图,在这个大图上就直接能知道是哪些地方出了问题,能达到这个水平看病就很好看了。
    所以我们今晚晚上主要是讲这么多,一个是讲了六气是什么东西,六气就是三阴三阳,所代表的和五脏六腑相对应的六气所各有的特点,就是六种不同的阴阳之气.六气有不同的代表脏腑,为什么会有不同的代表脏腑呢,是因为这个,他们是能者说了算,或者说是能者为主。谁能量大谁就做主。另外一个特例就是水火立极,他们选的代表是相反的,这是讲的从化。另一个就是六气本身虽然分为六块,他本质还是五行。你看我们讲了半天,从六气的角度,实际上他还是一个五行的规律。不管在哪一个层面上,他都是五行的规律。所以呢我们在临床上分析问题的时候,直接用五行来分析,没有必要非要用六气来分析,这样简洁。但是用六气分析也没有错,我个人觉得你要是用针灸的话,从六气的角度就是从十二经脉的角度来分析,他更方便,更准确,对应性更好,如果只是从脏腑的角度调气用药的话,直接用五行更方便。


用手机扫一下二维码,在手机上阅读或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图书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