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书库 > 医家类 >经穴秘密 >十一、足少阳胆经 少血多气
26带脉(足少阳带脉之会)
    穴义:胆经经水在此环腰带而行。
    名解:1)带脉。带,腰部的环带区域也。脉,经脉中的气血也。带脉名意指胆经的地部经水在此环腰带而行。本穴物质为京门穴传来的地部经水,至本穴后由地部环腰而行,气血所过路径如人之腰带,故名带脉。
    2)足少阳带脉之会。本穴既为足少阳胆经之穴又为带脉之穴,故为足少阳带脉之会。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地部经水。
    运行规律:运行规律与人体所处的不同体位有直接关系。当人体处于直立或坐时,穴内经水由维道穴出带脉并流向腿足下部;当人体躺卧时,穴内经水循带脉由躺卧的高位之处流向低位之处(大多数情况下是从腹部流向腰部并由膀胱经将富余的经水经上、次、中、下此八髎穴导入体内)。
    功能作用:约束诸经水液。
    治法:寒则通之补之灸之,热则水针或泻针出气。
    注:《难经·二十八难》曰:"带脉者,起于季胁,回身一周。"根据本段经文所言及上面所作的穴位解析,我们知道带脉的气血物质是地部经水。带脉的特征是"回身一周,如束带然",其功用则为"约束诸经",那么带脉气血的回身一周其动因是什么呢?它又是如何约束诸经的呢?如果说,人体经脉的上、下方向行走路线是在地球重力场作用下导致的结果,那么,带脉能回身一周则是在人体重力场作用下导致的结果。由于脊骨为人体整体重力场的坐标中心,因此,在人体坐标系中,离脊骨越远的腹部其位越高,而离脊骨稍近的腰侧则位置较低。在人体前腹部,随着肝脾肾三经气血的吸热上行,大量的水湿由下运往胸腹上部,在胸腹上部散热冷降后则要循地之表部向下流行,腹股沟则是地部经水的聚集之处,而由于有了人体整体的脊骨重力场的作用,聚集于腹股沟处的地部经水才会循带脉环行并流膀胱经所处的脊背部位,这就是带脉气血的产生和流行动因,也是经书所言带脉能约束诸经的机理所在。因此,带脉气血的运行规律是,在人体重力场的作用下由人体的腹部流向背脊部(平躺时),在地球重力场的作用下从人体的腰侧部流向前阴部(直立时),经水具体以何种方式运行则取决于人体的体位姿式。


用手机扫一下二维码,在手机上阅读或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图书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