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饮食症论治
-
饮以养阳,食以养阴,饮食人所以卫生,而脾胃实生之本也。胃旺则多食不滞,过食不饥。脾运则分五脏,荣润四肢。若生冷戕胃,饥饱戕脾,中气先馁,不宜专事消导。宜补中益气汤加茯苓、砂仁。夫中气即脾胃冲和之元气也。然胃气以下行为顺,脾气以健运为能。胃强脾弱,则消谷而便溏;脾强胃弱,则知饥而纳少。故胃阳虚,饱食辄嗳者,宜温通。如橘红、浓朴、益智、枳壳、半夏曲、草蔻、苏子、谷芽。若守补则壅,忌炙草、焦白术、炮姜。脾阳虚,多食不化者,宜香燥。如砂仁、丁香、木香、白术、半夏、神曲、薏苡、橘白、鸡内金,若腻补则滞,忌地黄、萸肉等。脾胃阴虚,不饥不食,口淡无味者,宜清润以养之。如沙参、扁豆子、石斛、玉竹、当归、白芍、麻仁、粳米、大麦仁。若消导则耗气劫液,忌枳、朴、楂肉、萝卜子、曲 。伤饮恶饮,伤食恶食,呕而腹满,为胃寒生痰,和胃二陈煎。食填太阴,腹闷绞痛,为木郁食厥,急吐之。用阴阳水烧盐汤探吐,痛定后服藿香散。饮食留滞,脘痞腹胀者,为腑气不宣,消导之。大和中饮。饮冷吐利,脾元受困者,温其寒。理中汤,或温胃饮去黄 。食下气逆,哕呃噎膈者,开其郁。神香散加橘皮、竹茹、半夏。食后动怒,胁满而痛者,平肝气。柴胡、枳壳、香附、青皮、山栀子、生白芍。饮酒伤中,发热呕泻者,利其湿。葛花解酲汤。肝胃不和,脉弦脘痹者,泄木安土。木瓜、吴萸、白芍、金橘、益智、良姜、红枣、小麦。脾肾两衰,虚寒滑脱者,温中补阳。四维散加肉蔻。但肾阳衰者,二神丸。凡嗜热酒者,脘必瘀血,宜郁金、木香、丹参、当归、降真香。喜冷食者,症多中寒,宜八味理中丸。胃虚则呕悸动风,宜牡蛎、白芍、茯神、人参、枣仁、炙草、阿胶。胃实则痞满内热,枳实消痞丸、生姜泻心汤。脾虚则食后反饱,异功散去甘草,加砂仁、谷芽。脾瘅则口甜畏食,佩兰叶煎汤。胃上逆则导其浊滞,豆豉、枳实、竹茹、栝蒌仁、橘皮、地栗粉、浓朴、甚则小承气汤。脾下陷则升其清阳,举元煎。湿伤脾胃,腹肿便难,宜兼升降,则运化宣通。半夏、砂仁壳、茯苓、橘白、浓朴、枳实、草蔻、煨姜。若饮食不甘,口苦不寐,胆热乘脾者,宜导痰泄热,则土郁舒。加味温胆汤去熟地,加丹皮、山栀、桑叶、生枣仁。食已吐酸,肝逆犯胃者,宜降火泄浊,则木郁达。戊己丸加茯苓、山栀。胁痞者,黄连泻心汤。其饮食减少,有脾胃虚热,安胃饮;有中气虚寒,养中煎;有中寒虚痞,治中汤;有思虑伤脾,归脾汤;有脾湿水泻,加味平胃散,或胃苓汤;有胃气痛逆,调气平胃汤。不能食而瘦,多脾虚,宜山药、茯苓、白术、炙草、当归、白芍、人参、鸡内金、砂仁、陈皮、莲子、黄米屑调服。善食而瘦,多胃火,泻黄散,或用太清饮去木通,加生地、白芍。
一切食滞成积,消食丸。凡旦昼阳盛,谷气易消,食可饱;暮则阴盛,谷气难化,食宜少。夏暑秋凉,晚餐尤宜简泊,则脾不困胃不滞矣。
附方
〔补中〕补中益气汤 见一卷中风。
〔消痰〕和胃二陈汤 夏 陈 苓 草 炮姜 砂仁 枣
〔消导〕大和中饮 楂 朴 枳 夏 陈 干姜 泽泻 木香麦芽 砂仁
〔温中〕理中汤 见一卷中风。
〔去寒〕温胃饮 白蔻 人参 泽泻 益智 砂仁 浓朴 甘草 干姜 姜黄 黄 陈皮
〔开郁〕神香散 丁香 蔻仁
〔酒伤〕葛花解酲汤 见一卷湿。
〔补阳〕四维散 人参(四两) 附子 炮姜(各二钱) 乌梅(五分) 炙草(一钱) 水拌蒸,烘干再研,每服二钱。
〔肾阳〕二神汤 故纸 肉蔻 枣肉 姜汁 加吴萸、五味,名四神汤。
〔温中〕八味理中丸 理中加茯苓 麦芽 神曲 砂仁
〔痞满〕枳实消痞丸 枳实 黄连(各五钱) 浓朴(四钱) 苓 术 姜 草 夏 麦芽(各二钱)
〔痞热〕生姜泻心汤 芩 连 参 草 夏 干姜 生姜 大枣
〔补脾〕异功散 见一卷中风。
〔导滞〕小承气汤 见一卷温。
〔升阳〕举元煎 参 (各三钱) 术 草(各一钱) 升麻(五分) 姜枣 水煎。
〔胆热〕温胆汤 见一卷温。加 人参 远志 枣仁 熟地 名十味温胆汤。
〔吐酸〕戊己丸 黄连 吴萸 白芍
〔胁痞〕黄连泻心汤 黄连酒炒,水煎服。
〔虚热〕安胃饮 见本卷脾胃。
〔虚寒〕养中煎 参 苓 姜 草 山药 扁豆
〔虚痞〕治中汤 参 术 姜 草 青 陈 半 加生姜。
〔思伤〕归脾汤 见二卷劳瘵。
〔去湿〕平胃散 见一卷中风,加扁豆、木通,名加味平胃散。
〔湿泻〕胃苓汤 见一卷中风。
〔胃气〕调气平胃散 见一卷中风。
〔胃火〕泻火散 见一卷火。
〔清胃〕太清饮 知母 石斛 木通(各一钱半) 石膏(三钱) 麦冬(二钱)
〔食积〕消食丸 楂肉 神曲 麦芽 萝卜子 青皮 陈皮 香附(各二两) 阿魏(一两)
〔补元〕参术膏 人参 白术
用手机扫一下二维码,在手机上阅读或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