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修养宜饮食调理第六
-
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即人之死生系焉。举世之人,皆知男女之事纵欲必致伤生,即饮食之中,亦惟知纵酒过度必至戕命,至于嗜味纵口,疾病丛蓄,甘陷溺于其中而不知警。盖病之生也,其机甚微,由积渐而毒始发,及病之成也,第归咎于外感六气、内伤七情,鲜有悔悟于平日口腹之贪饕者。考之《内经》曰:饮食入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
水精四布,诸经并行。是为无病之人。此言水谷之益人也。今也饮食不节,恣食浓味,惟恐不及,血沸气腾,济以燥毒,清化为浊,脉道阻涩,不能自行,疾已潜滋矣,犹恬不知畏。虽晓之以物性,陈说利害,无如美食在前,馨气当鼻,馋涎莫遏,其可禁乎。或反托词肠胃坚浓,福气深壮,何妨奉养。纵口固快一时,积久必为灾害。前哲格言,爽口作疾,浓味厝毒,谓之何也。或者疑《内经》曰精不足者补之以味,又曰地食人以五味,则嗜味何伤。不知味有本于天者,有成于人者。谷粟菽麦,自然冲和之味,有益人补阴之功,此《内经》所为本天之味也。若人之所为者,皆烹饪偏浓之味,有致疾伤命之虞,安于冲和之味者,心之敛,火之降也;以偏浓之味为安者,欲之纵,火之胜也。且谷食与肥鲜同进,浓味得谷为助,其积之也久,宁不长阴火而致虐乎。彼安于浓味者,未之思耳。昔人《饮食垂戒箴》曰:山野贫贱,淡薄为常,动作不衰,体健而康,均此同体,我独苦病,悔悟一萌,尘开镜净。可知茹淡者安,啖浓者危。试观古今来寿登百岁以上者,多出于民间,而身都通显家享丰浓者,罕有其人,岂天命定数,独彼寿而此否乎。又或者曰:视养我者均为我贼,食物固可废欤?曰:浓不如薄,多不如少,虑患而谨节之,畏危而坚忍之,举匕箸如儆戈矛,不与肉食者同其陷溺,宁负我生之腹,不负生我之天,是亦卫生之一道也。
嗜味纵口,必致伤生,已淳淳戒之矣。即日用菜蔬之属,各有性寒性热之不同,或益或损之宜辨,苟非平时留神审择,亦阴受其患而不知。兹复就家常需用之食物,搜考本草诸书而摘录之,惮知所去取而慎择焉。按本草诸书,坊间旧刻不下数十种,究无一可据,或性味彼此柄凿,或损益自相矛盾,甚或侈陈反忌,竟无一物敢入口者。姑举其一二言之。如食品诸物,载鸡肉同虾、鲤鱼食,成痈:芥菜同鲤鱼食,成心瘕。凡 馔中多以此合食,曾未见有为害者。且又谓鸭肉与鳖同食杀人,尤属妄诞,骇人耳目。至如一物也,言主治则云能化痰能益气,言反忌又云食之生痰动气。将信为化痰益气而食之乎,抑信为生痰动气而禁之乎,令人无所适从,何须费辞饶舌。惟延禧堂《集解》颇能辟之,谓诸家食忌不可尽信。然亦以“猪之临宰,惊气入心,绝气入肝,皆不可食”等语,信为有据,叙入篇中。独不思心之与肝,凡畜同具,屠宰之时,皆不惊不绝乎,何仅一猪为然。且既云心不可食矣,何又云心可入心补心;既云肝不可食矣,何又云肝能入肝明目。荒唐无稽之说,不可殚述。兹则删其繁芜,正其悖谬,就常食习见之物,分类而剖之,确而可信,简而易稽,俾饮之食之者,洞悉其物性,审择其损益,庶有助于养生者之趋避也。
谷类
粳米 性和平,得天地中和之气。
又称粘米。(南产米胜于麦,北产麦胜于米,亦地气使然也)
〔宜〕 陈米性平,扶助脾土,益精强志,滋培胃气。
〔忌〕 新米性稍热,凝痰。
早米 (性温,得土气,最能健脾)
晚米 (性凉,得金气,尤能解热)
红米 (性温,力浓)
白米 (性凉,气清)
糯米 性温,米之绵软者。
〔宜〕 补脾肺虚冷,坚大便,实肠。
〔忌〕 多食粘滞难化。(糯米酿酒,和以极克伐之药曲,糟秕仍难融化,即此可知)
粟米 性微寒。
小米曰粟米。糯者名秫,酿与糯米同。
〔宜〕 养肾益气,解胃热,利二便。
〔忌〕 湿热下痢者少食。
大麦 性温。
〔宜〕 助胃补脾,下气除胀。
〔忌〕 久食生熟,亦令脚软,因其下气也。
麦芽 (性微热,味甘。化一切面食积滞)
小麦 性微寒。
北产与陈久者良。
〔宜〕 养心补气,助五脏,浓肠胃。
面(性热)
(麦之凉在皮,面去皮即性热。加碱水者多口燥发渴)
麸 (性凉。熨腰脚寒湿,散血止痛)
荞麦 性寒。
〔宜〕 降气宽肠,解酒积。
〔忌〕 脾胃虚者勿多食。致头眩。
高粱 即稷。
〔宜〕 作酒。治腹疾良。
芝麻 性平。
即胡麻。又名巨胜子。陶弘景曰:八谷中惟此最良。
〔宜〕 补脾,益肝肾,润五脏,填精髓,坚筋骨,明耳目,凉血,解毒。黑者入肾;白者入肺;粟色者久蒸久晒,可以耐饥。
薏苡仁 性微寒。
〔宜〕 健脾补肺,除脚气湿热,去筋疼拘挛,亦治疝气热淋。祛邪辅正,有益无损,最宜常作粥食。
绿豆 性凉。去皮性平。
〔宜〕 清热解毒,利小便,消肿痛。
〔忌〕 多食动腹中冷气。
豆粉 (性凉)
(荡粉皮、索粉条,皆能醒酒解毒)
豆芽 (同粉)
黄豆 性平。炒则热,煮则寒,作豉则冷,蒸晒则温。
〔宜〕 清热,下大肠浊气。
〔忌〕 发疮助脓。
豆腐 (性寒。和脾胃,消胀)
豆腐浆 (清火带补)
豆腐皮 (性寒。解热、除斑)
豆腐干 (性同豆腐)
豆腐乳 (性同)
黑豆 性寒。坚小者名马料豆。
〔宜〕 镇心活血,明目补肾,利水下气,散热,驱风,解毒。
豆豉 (性冷。发汗解肌,调中下气)
蚕豆 性温。即胡豆。
〔宜〕 快胃利脏。
〔忌〕 多食发胀。
豌豆 性平。
〔宜〕 益胃,止泄。
〔忌〕 多食发胀。
赤小豆 性平。
〔宜〕 补心。
〔忌〕 多食助热。
兽类
猪肉 性微寒。
雄猪曰 ,骟割者曰 ,母猪曰彘。
〔宜〕 肉补肉,丰肌体,泽皮肤。亦润肠胃,生精液。
〔忌〕 多食助热、生痰、动风。(故肉虽多不使胜食气也。风寒病初起及愈后宜暂禁之。因油腻沾滞,风寒不能解散。又,病后肠胃虚弱,难受肥浓也)
猪头 (性热,有毒,发宿疾)
槽头 (毒比猪头尤甚。系猪项肉)
脑髓 (性大寒,冷精,损阳)
猪舌 (无毒,可食)
猪蹄 (性平)
(煮汤食,通乳汁。洗败疮良)
猪血 (性平)
(解丹石毒。治头风眩晕。心血治惊癫。尾血和冰片治痘疮倒 )
(多食损阳)
猪油 (性寒)
(凉血,润燥,散风,利肠,解毒,杀虫。胰子油润五脏,消干胀)
猪心 (性平)
(治惊邪虚悸,补心血不足)
猪肝 (性温补肝明目)
猪肺 (性微寒。补肺治咳)
猪肚 (性温)
(健脾,补羸,助气,四季宜食)
猪肠 (性寒润肠治燥,止小便,调血痢)
猪肾 (即腰子。性冷。治肾虚腰疼。耳聋)
猪脾 (即连贴。性平。治脾胃虚热)
猪脊髓 (性寒。补骨髓,益虚劳)
羊肉 性热。
〔宜〕 补虚劳,益气血,壮阳,开胃。
〔忌〕 发疮疖。
羊肝 (性平。补肝明目)
羊胆 (性苦寒。点风泪眼、赤障、白翳良)
胫骨 (烧灰擦牙良)
羊血 (性凉。解金银、丹石、砒硫毒)
羊乳 (性甘温)
(补肺肾虚,润胃脘、大肠,治反胃、消渴、口疮、舌肿)
牛肉 性温。味甘。补脾。
〔宜〕 补脾益气,壮力强筋。
〔忌〕 患疮毒者勿食肉,患冷痢者勿食乳。且有功之畜,亦不忍食。
牛乳 (味甘寒)
(作酥油,补脏利肠,和血脉,泽肌肤。作酪,止烦,润燥,益心肺)
犬肉 性温。味甘微辛。
〔宜〕 暖胃,益脾,补虚,壮阳。
〔忌〕 食之身带厌秽。亦有功之畜,戒与牛同。
鹿肉 性温。味甘微酸。
〔宜〕 补中益气,助虚补脏。(鹿乃纯阳多寿之物,又择食良草,其肉有益无损)
鹿茸(补骨血,益精髓,坚阳道,除耳聋,目暗)
鹿角胶(强骨髓,补阳,悦颜色)
兔肉 性凉。
〔宜〕 益肺健脾。小儿食,稀痘。
〔忌〕 孕妇不宜食。
麂肉 性平。
〔宜〕 治五痔。
熊肉 性平。
〔宜〕 补虚损,除风痹。
熊掌 (性温)
(益气力,御风寒,除痹,补虚)
熊胆 (性苦寒)
(凉心,平肝,明目,杀虫,治惊痫、五痔)
獐肉 性温。
〔宜〕 祛风,消瘤。
〔忌〕 动风。
果子狸肉 性平。
〔宜〕 去游风。
虎肉 性平。味微酸。
〔宜〕 益气力,止惊悸。
虎骨 (治筋骨,追风定痛)
虎胫 (治手足诸风)
豹肉 性平。
〔宜〕 强气健力。
马肉 性冷。
〔宜〕 壮筋骨,治痿痹。
〔忌〕 发疮疥。春食防瘴毒。
驴肉 性凉。
〔宜〕 益劳损。
〔忌〕 动风。
野猪肉 性平。
〔宜〕 治肠风泻血。
禽类
鸡肉 性温。味辛,入肺。
黄雌及乌骨者良。
〔宜〕 补虚,温中,治劳损,助阳气。
〔忌〕 发风,助肝火。老鸡头有毒,勿食。
鸡蛋 (性平)
(补血,清音,止嗽,散热,定惊,止痢,安胎)
鸭肉 性冷。味甘咸。老鸭白鸭良。
〔宜〕 滋阴补虚,除蒸止嗽,利水道,治热痢。
鸭蛋 (性微寒)
(能除心腹膈热。盐藏食更宜)
鹅肉 性寒。味辛甘。
白鹅辛凉无毒,苍鹅冷有毒。老鹅良,嫩鹅毒。
〔宜〕 解脏热。汁止消渴。
〔忌〕 发风动疮。
野鸭 性凉 一名凫。
〔宜〕补中,益气,平胃,消食,解热。
野鸡 性微寒。一名雉鸡。
〔宜〕 补中,益气,止泄。
〔忌〕 春夏食之微毒。
鸽 性平。味甘辛。入肾经助阳。
〔宜〕 除诸疮疾,解百药毒。
〔忌〕 减药力。
鸽屎 (治阴症腹痛)
斑鸠 性平。味甘微咸。入肝经明目。
〔宜〕 补气,助阴,能明眼目。
麻雀 性温。
〔宜〕 益气,壮阳。
麻雀蛋(有斑。五月取之,和天雄、菟丝子为丸,酒下,治阳痿不起)
雁 性平。
〔宜〕 治风挛拘急,长毛发须眉,除结热,开耳聋。
鸬 性冷。
〔宜〕 治大腹鼓胀,利水道。
水族类
燕窝 性平。洁白者良。
〔宜〕 消痰,降火,补气。
海参 性寒滑。
〔宜〕 解脏热,补肾,故名参。
〔忌〕 稍滞而难化。
鲍鱼 性温。
〔宜〕 化痰。
鱼翅 性平。
鲤鱼 性平。
〔宜〕 利小便,治脚气、水肿、黄胆。
鲟鳇鱼 性平。味甘辛。雄曰鲟,雌曰鳇。
〔宜〕 作 ,可常食。
鲥鱼 性平。味甘。
〔宜〕 补虚劳。
〔忌〕 发疳痼。
鲈鱼 性温。
〔宜〕 温中益气。
鲭鱼 性甘平。
〔宜〕 治脚气。
〔忌〕 服术人勿服。
胆(治目疾,除喉痹,涂热疮)
鱼 性平。味甘。即鲂鱼。
鲫鱼 性温。味甘。
〔宜〕 和胃实肠。(鱼皆属火,惟鲫属土,故宜肠胃)
〔忌〕 不宜同沙糖食。
鲢鱼 性甘温。味甘。一名 鱼。
〔宜〕 补中益气。
〔忌〕 多食,令人热中发渴,又发疮疥。
鳜鱼 性平。
〔宜〕 补虚,益脾,治劳瘵、肠风便血。
鲩鱼 性温。即草鱼。
〔宜〕 暖胃和中。
鱼 性平。味甘。大者为蠖鱼。
鲞鱼 性平。即石首鱼干。
〔宜〕 开胃,消食,治痢。凡病中,忌油腻生冷,惟食鲞相宜。
白鱼 性平。味甘。又名 鱼。
〔宜〕 开胃助脾,补肝明目。
〔忌〕 患疖毒人食之,发脓。
鲦鱼 性平。即 鱼。
〔宜〕 暖胃,止冷泻。
鲨 鱼 性平。味甘。
〔宜〕 暖中,益气。
纸鱼 性平。味甘淡。
乌鱼 性平。味甘微咸。即鳢鱼。
〔宜〕 煮汤洗除汗斑。
鱼 性平。味甘。
有黄白二色,黄而小者名颡鱼。
鳝鱼 性温。味甘。
〔宜〕 补五脏,除风湿。尾血疗口眼 邪。
鳗鱼 性平。味甘。
〔宜〕 除劳瘵骨蒸,补虚损。
鳅鱼 性平。味甘。即泥鳅,又名 鱼。
〔宜〕 暖中益气,解消渴及酒病,收痔,兴阳。
鳖 性平。味甘。
〔宜〕 凉血滋阴,愈疟疾,补肾除热。
〔忌〕 与苋菜同食。
龟 性温。味甘微咸。
〔宜〕 补心,益肾,滋阴,资智。
〔忌〕 恶人参。
龟版(熬膏良。治阴血不足,劳热骨蒸)
虾 性热。味甘。
〔宜〕 壮阳道。
〔忌〕 多食发疮。
蟹 性寒。味甘。
〔宜〕 除热,解结,散血,通筋,续筋骨。
〔忌〕 寒胃泄泻。
螺蛳 性大寒。味甘微咸。
〔宜〕 清热安痔,利大小便。
〔忌〕 脾胃虚寒者食之,泻不止。
蛏 性凉。味咸微甘。入肾经。
〔宜〕 清热除烦。
石决明 (似蛏而扁者,治目疾)
海蜇 性温。味咸。
〔宜〕 清热软坚。
菜类
韭菜 性温。味辛咸。
入肺肾二经。韭汁和京墨能止血。
〔宜〕 益胃,助肾,补阳,充肺气,逐停痰。(春月多食最宜)
〔忌〕 春后多食昏神。
韭子 (性温。补命门,暖膝,治阳痿)
薤 性温滑。味辛,又名 子( 音叫)
〔宜〕 助阳,散血,泄大肠滞气。同蜜捣烂,可涂汤火伤。
葱 性温散。味辛。
和蜜可治金疮毒壅。炒热熨脐下,治阴症腹疼。
〔宜〕 煮粥治痢。发汗,通阳气,止头疼,散寒邪,利二便,治耳鸣,解诸鱼肉毒。
〔忌〕 同蜜食,同枣食。
蒜 性温。味辛。
和猪肚食之,能消鼓胀。
〔宜〕 通五脏,达诸窍,去寒湿,解暑气,辟瘟疫,消肿毒,破积化食,利大小便,解蛇虫诸毒。独头元瓣者,治疮尤良。
〔忌〕 伤肝,损目,生痰,助火,散气,耗血,昏神。
芸苔菜 性温。味辛。
道家五荤之一。其四即韭、薤、蒜、芫荽也。
〔宜〕 散游风丹毒。
芥菜 性温。味辛。
〔宜〕 利九窍,明耳目,除邪气,止咳嗽。
油菜 性温。
〔宜〕 散血消肿。
〔忌〕 动疾发疮。
苋菜 性冷,味咸。
〔宜〕 通九窍。
〔忌〕 冷中,损腹,动气。不宜与鳖同食。
马齿苋 (性寒。散血,解毒,利肠,祛风)
菠菜 性冷滑。味甘涩。
〔宜〕 通肠胃,利五脏,解热毒酒毒。
〔忌〕 滑肠,动冷气。
莴苣菜 性冷。味甘涩。
〔宜〕 开胸膈,利气。
苦 菜 性寒,味苦。
〔宜〕 解毒。
萝卜 性温。即莱菔。
〔宜〕 消食化痰。
〔忌〕 服地黄、何首乌者,不宜食。
萝卜叶 (止痢)
萝卜子 (治痰,止嗽)
胡萝卜 (性平)
(宽中下气,散肠胃邪滞)
芫荽 性温。即胡荽。
〔宜〕 内通心脾,外达四肢,能辟一切不正之气。
〔忌〕 久食令人多忘。
茼蒿菜 性平。
〔宜〕 安心气,利肠胃,消痰饮。
〔忌〕 动风。
水芹 性平寒。
〔宜〕 消烦渴。
蒌蒿 性温。
〔宜〕 主发散。
〔忌〕 多食发疮。
菜 性平。
〔宜〕 利五脏,去头风。
〔忌〕 腹冷人食之,破腹。
黄芽菜 性平。
菘菜 性温。
即白菜。北地无菘,土不宜也。
〔宜〕 利肠胃,除胸中烦渴,消食下气,止热嗽。
〔忌〕 夏前不宜多食。发皮肤风痒。
菜 性冷滑。
〔宜〕 消渴,利便,下气,止呕。
〔忌〕 多食损胃。
蕹菜 性平。
蕨 性寒。
〔宜〕 去暴热,利水道。
〔忌〕 多食腹胀,损阳,落发。
芋 性平。
〔宜〕 宽肠胃,充肌肤,耐饥。
〔忌〕 多食难克化,滞气困脾。
薯 性平。
大者为薯,小者为山药,皮红、小似萝卜者为甜薯,又名红苕。
〔宜〕 补劳瘦,益气力,充五脏,润皮毛,除烦热。
山药(性平,入脾肺二经,补其不足,清其虚热)
(固肠胃,化痰涎,止泻痢,益心,治健忘,久食清耳目。生捣敷疮毒,消肿硬)
百合 性平。
〔宜〕 润肺,宁心,清热,益气,止嗽,除涕泪,利二便。
香椿 性寒。
香者为椿,臭者为樗。
〔宜〕 寒能胜热,苦能燥湿,涩能收敛,治湿热泄泻、滑遗,止小便。
茭白 性冷。
〔宜〕 治客热,利小便,解食毒。
芦笋同。
竹笋冬生者性温,其余俱性冷难化。
〔宜〕 通利九窍,爽胃化热,消痰。多痰者宜食。
扁豆 性温。
〔宜〕 调脾暖胃,消暑除湿,止渴止泻,解酒毒。
豇豆 性平。
即长豆,为豆中上品。又名豆角。
〔宜〕 益气,补肾,健胃,和脏,生精除渴,止吐逆泄痢。
紫苏 性温。
〔宜〕 去寒发表,开胃除胀,辟腥解毒。
茄子 性寒。又名落苏。
〔宜〕 散血,宽肠。
〔忌〕 动风,发疾。秋后食损目。
枸杞叶 性凉。
〔宜〕 清心肺客热,去风明目。
姜 性温。
〔宜〕 生用逐寒邪能散,炮熟除胃冷能守。通神明,去秽恶,宣肺气而解郁调中,畅胃口而开痰下食。
〔忌〕 多食损目。
蘑菇 性寒。
〔宜〕 益肠胃,化痰理气。
〔忌〕 动气发病,不可多食。
羊肚菜同。
慈菇 性辛。
〔宜〕 清热治痈,除结核瘰 。
金针菜 性寒。
〔宜〕 舒脾开胃。
〔忌〕 多食滑肠。
紫菜 性寒。
〔宜〕 解烦热,消瘿结。
菌 性寒。
〔忌〕 因湿气薰蒸而成,多有毒杀人。
木耳 性凉。
〔宜〕 治牙疼、血痢,除痔。
〔忌〕 多食难化。
石耳 性冷。
〔宜〕 益精,明目,除泻血,安痔漏。
香蕈 性平。
〔宜〕 益气不饥,治风破血。
〔忌〕 生山僻处者有毒杀人。
瓜类
冬瓜 性寒。
〔宜〕 泻血益脾,利二便,消水肿,散热毒。
子 (补肝明目)
瓠瓜 性平。长曰瓠瓜,短曰葫芦。
〔宜〕 除烦热,利水道,润心脾。花、叶俱解毒。
〔忌〕 多食令人吐利。患脚气、冷气者,食之永不除也。
西瓜 性寒。
〔宜〕 解暑除烦,醒酒,利便。(谓之天生白虎汤)
〔忌〕 多食伤脾助湿,致成疟痢。
瓜子 (多食动火助热)
菜瓜 性寒。即梢瓜,多用作酱菜。
〔宜〕 宣泄热气,解酒热毒。
〔忌〕 苦寒有毒,不可多食。
甜瓜 性寒。
〔宜〕 止渴除烦,利小便,夏不中暑。
〔忌〕 多食破腹。
苦瓜 性寒。
〔宜〕 除邪热,清心明目。
子 (益气壮阳)
南瓜 性温。红色者名金瓜,南人俗名番瓜,北名倭瓜。
〔宜〕 补中益气。
〔忌〕 发脚气、黄胆并诸疮。
丝瓜 性冷。
〔宜〕 除风化痰,凉血解毒,消浮肿,治肠风。
〔忌〕 多食落发。
王瓜 性寒。即番薯,一名地瓜。
〔宜〕 除诸热邪,益气,散痈肿,愈黄胆,妇女行乳通经。
黄瓜 性寒。一名胡瓜。
〔宜〕 清热解渴,利水道。
〔忌〕 多食致疟疾。
木瓜 性温。即香瓜。
〔宜〕 和胃,滋脾,益肺,止吐,消食,治转筋,除湿痹脚气。
果类
枣子 性温。北产肥润者良。
〔宜〕 补中益气,滋脾土,润心肺,生津液,悦颜色,通九窍,助十二经,和百药。
〔忌〕 多食生虫、损齿、作膨胀。不宜同葱、鱼食。
柿子 生柿性寒,柿饼性平。
〔宜〕 肠风痔漏。健脾涩肠,润肺止嗽,安反胃。
〔忌〕 多食生柿,苦寒败胃。
柿霜 (性冷。生津化痰,清上焦之热,治喉舌之疮)
柿蒂 (性温。止呃逆。解误食桐油毒)
栗子 性温。
〔宜〕 浓肠胃,补肾气。熟食则耐饥,煨食止内寒暴泻。
〔忌〕 多食,生则难化,熟则滞气。
榛子 性平。似栗,甚小,俗名茅栗。
〔宜〕 肠胃。止饥,调中。
桃子 性热。
〔忌〕 多食生内热,发胀,长疖,夏秋成痢。
桃仁 (性平。行血消坚,润大肠,除皮肤燥痒)
李子 性温。
〔宜〕 生津止渴。
〔忌〕 多食发痰疟。
杏子 性热。
〔宜〕 止热。
〔忌〕 多食昏目,生痰。
巴旦杏 (止咳,下气,消腹闷)
杏仁 (性温。润肺,消食积,散滞气,发汗解风寒)
梅子 性涩。
〔宜〕 止烦渴,生津。
〔忌〕 冒风寒者不宜食,恐收寒入内。且损齿,泄津液,伤肾。
乌梅 (性平。烟薰黑者,除烦热,止吐逆,消酒毒,敛肺涩肠)
白梅 (性平。腌晒干者。除痰,止泻痢,解烦渴)
橘子 性寒。
〔宜〕 肺经化痰,开胃,除胸膈气。
〔忌〕 食肉生痰。
橘皮 (其皮陈者曰陈皮,皮青者曰青皮,去皮里白者曰橘红)
(陈皮调中快膈,导气消痰;青皮破滞削坚,除痰消痞;橘红顺气化痰,和中利膈)
柑子 性寒。
〔宜〕 顺气调中,解酒热。
〔忌〕 多食损齿。
橙子 (性寒。比柑稍大。美在皮。下气消痰,止恶心。肉不可食)
柚子 (性寒。大如瓜。皮肉逊柑。消食,解酒)
香橼 (性寒。大小如橙,蒂如金钱。取其气香,皮肉俱不佳)
金橘 (性微寒。小如茧。皮甘,肉酸。功用同柑)
佛手柑 (性温。止心下气痛)
梨于 性微寒。
〔宜〕 润肺消痰,降火止渴,解酒。生者清六腑之热,熟者滋五脏之阴。切片贴汤火热毒。
〔忌〕 脾虚泻痢及血虚人,不宜食。
梨汁 (治中风失音)
苹果 性平。
林檎 性温。
大为林擒,小为奈子。
〔宜〕 下气消痰。
白果 性温而涩。
〔宜〕 熟食温肺益气,生食降痰解酒。
〔忌〕 多食壅气。小儿动疳。
核桃 性热而涩。即胡桃。
〔宜〕 固肾涩精,温肺润肠,补气养血。
〔忌〕 多食动风痰、助肾火,有痰火者不宜。
橄榄 性凉。
〔宜〕 生津除烦,解毒醒酒。
橄榄核 (烧灰敷蛀疳良。磨水化鱼骨哽)
荔枝 性温。
〔宜〕 人肝肾,散滞气,辟寒邪。
〔忌〕 多食发虚热,口舌龈肿衄血。仍以壳浸水,饮之即解。
龙眼 性温。
〔宜〕 益脾长智,养心包,止肠风下血,润肺,治健忘。
〔忌〕 中满者不宜食。多食衄血。
榧子 性涩。
〔宜〕 消谷令人能食。滑肠可治五痔。
〔忌〕 与绿豆相反。
葡萄 性平。
〔宜〕 冷而不寒,除烦解渴,逐湿利水。
桑椹 性凉。色黑入肾。
〔宜〕 峻补肾水,通利关节,安魂镇神,聪耳明目,解酒热,乌须发(取熟透者),滤汁熬膏加蜜,点汤和酒并妙。
枇杷 性平。
〔宜〕 利肺气,止吐逆,润脏除热。
柏子仁 性温润。
〔宜〕 养心气,润肾燥,助脾滋肝,益志宁神,聪耳明目,除风湿,泽皮肤。常食有益无损。
山楂 性冷。
〔宜〕 消食积,补脾化滞,止痢。
〔忌〕 脾弱者恐太克伐,不宜多食。
石榴 性温。
〔宜〕 止泻痢,除咽喉燥渴。
〔忌〕 多食损齿。
樱桃 性热。
〔宜〕 益脾气,止泄精。
〔忌〕 内热,有喘嗽者不可食。
杨梅 性大热。
〔宜〕 消食,涤肠胃,止酒吐。
〔忌〕 多食发热,损齿。
落花生 性平。
〔宜〕 脾肺。香能舒脾,色白入肺。
〔忌〕 油者不宜食,反能致咳。
莲子 性温涩。
〔宜〕 补脾。能交水火而媾心肾,安靖君相火邪,益十二经脉血气,涩精气,浓肠胃,除脾泄久痢,白浊、梦遗、女人崩带、诸血病。
藕节 (性温而涩)
(解热毒,消瘀血,止吐衄淋沥、一切血症)
莲须 (性涩。清心通肾,固精乌发)
藕粉 (安神益胃)
菱 性寒。
〔宜〕 消暑,止渴,解酒。
芡实 性温而涩。
〔宜〕 固肾益精,补脾去湿,止泄泻,除梦遗。煮熟研膏同粳米作粥,甚助精气。
荸荠 性寒滑。味甘。主化坚。即地栗。
〔宜〕 益气安中,开胃消食;除胸中实热,止五种噎膈。能消坚削积,和铜钱嚼之,则钱碎。
槟榔 性温。味辛苦微涩。
〔宜〕 破滞散邪,攻坚去胀,消食行痰,除风下水,醒酒解瘴。
〔忌〕 过食泄脏气。
甘蔗 性寒。味甘。
〔宜〕 和中助脾,除热润燥,止渴消痰,解酒毒,利二便。
〔忌〕 多食出鼻血。
甘蔗汁 (与姜汁同服止呕哕反胃)
白糖 (性温热。和中,消痰止嗽)
红糖 (性温热。同白糖皆蔗汁熬成。补脾润肺)
蜜糖 生凉熟温。味甘。痘痂不落以此敷之。
〔宜〕 丸药,润燥,止嗽,除痢,明目,悦颜。
〔忌〕 略滑肠,泄者忌用。不宜同葱食。
饴糖 性热。味甘。即米糖,糯米熬成。
〔宜〕 和脾润肺,化痰止嗽。
〔忌〕 多食发湿热,动火,损齿。
杂食类
水 性各不同。味淡。
天雨水 (性平。久下淫雨为潦水)
〔宜〕 治心病狂邪。
露水 (性平)
(露能解暑,疟疾由于暑,故治疟之药宜露一宿服)
〔宜〕 止烦,清心。
雪水 (性冷)
〔宜〕 解疫,去酒热,消痧扉。洗目退赤。
冰水 (性冷)
〔宜〕 去烦热,解暑毒酒毒。
〔忌〕 多食,寒热相激,成脾疾。
海水 (性温)
〔宜〕 去风瘙,消食胀。
江河水 (性平)
〔宜〕 煎通二便药。急流者,性速而达下,回流者,性逆而倒上。
泉水 (性寒)
〔宜〕 解热闷烦渴。
温泉水 (性热。下有硫硖)
〔宜〕 治疥癣。
井水 (性平)
(山泉者上,城市者下。清晨初汲,为井华水)
〔宜〕 治热解烦。
地浆水 (性寒)
(掘地作坑,用新汲水搅浊 待澄取用)
〔宜〕 治中暑 。
阴阳水 (性平。生熟各半)
〔宜〕 治上吐下泻,仓卒霍乱。
扬劳水 (性速。用勺扬起千遍。又名甘澜水)
〔宜〕 通二便。
百沸水 (性温。滚水久沸)
〔宜〕 主发散,助阳气。
屋漏水 (性寒)
〔忌〕 有毒不可用。
花瓶水 (性热)
〔忌〕 有毒不可饮。
盐卤水 (性热。有毒。熬盐初热,槽中滴下黑水)
〔忌〕 有大毒。
碱水 (性温涩)
(取蒿、蓼等草,用水浸过,晒干烧灰,以所浸之水淋汁,入白面凝结成碱)
〔宜〕 消食磨积,洗衣去垢。
〔忌〕 多用损肠胃。
米泔水 (性甘平)
〔宜〕 常饮调和脾胃。浸洗药良。
甑气水 (性凉)
〔宜〕 洗面上口唇烂疮。
饭汤水 (性温)
〔宜〕 调中开胃,理脏腑。
茶 性微寒。新茶性热,陈茶性凉。
〔宜〕 除烦止渴,消食下气。解食物油腻烧炙之毒。浓煎引吐。和生姜煎,名姜茶饮,茶助阴,姜助阳,使寒热平,治小伤风寒可常用。
〔忌〕 多食寒胃,消脏腑脂膏。(嗜茶面黄,寒伤胃也)酒后饮茶,引入肾经、膀胱,多患瘕疝水肿。空心早起亦忌。
《本草拾遗》云:饮茶能消食除痰,止烦去腻,然过饮则伤脾胃。每食后,以浓茶漱口,烦腻既去,脾胃不损,且食物之在齿间者,得茶漱涤之,尽消缩脱去,不烦刺剔,而齿亦因此坚密。
孩儿茶 (性涩)
(出南番。以细茶末入竹筒埋土中,日久取出,捣汁熬成块)
〔宜〕 清热,收湿,止血,化痰,生津。涂肌定毒疼。
酒 性热。
味辣者能散,味苦者能降,味甜者能和,味淡者利小便,味浓者性烈毒。最宜温服,宜少饮有益。
〔宜〕 和血行气,壮神御寒,消愁却邪,逐秽暖水,能通行一身之表,引药至极高之分。此少饮之益。
〔忌〕 热饮伤肺,冷冻饮料伤脾,多饮伤胃,成蛊膈,动火致吐血消渴,积湿生痰气足病,蓄热生痈疽及成痔漏,为害无穷,至丧命不可救药。
烧酒 (性大热)
(宜浸药饮,贴汤火伤。不宜多饮热饮)
高粱酒 (性平。即稷米酒)
(和中止泄,治腹疾良)
粟米酒 (性寒)
(胃热稍渴者,饮之良。泄泻者不宜饮)
戒酒语:陈宗泗曰:斟于杯中者,酒也。吸于口,入于喉,则流毒无穷。伤脏坏腑,乱性昏神,失事废时,生嫌惹厌。助狂徒之气,发钝夫之言,致无形之疾,损有限之年。内受种种暗伤,外现般般丑态。本能者纵而不节,不能者效而强贪。习惯难移,悔而莫及。今为改酒之名,谓之祸水。
麻油 性热。
〔宜〕 解毒润肠。调疮毒药良。
〔忌〕 生食滑肠胃。
菜油 性热。生则热,煎则寒。
茶油 性平。
〔宜〕 腌小菜。
豆油 性热。气膻。
〔宜〕 润肠。
〔忌〕 多食反困脾。
桐油 性冷。
〔宜〕 熬膏药。解热毒。
〔忌〕 误食大作泄泻。用陈柿饼煎水即解。
盐 性寒。
人心火盛,笑不止似疯者,用盐 赤,煎水饮之,即止。
〔宜〕 清火,解毒,固齿。善入而软坚。
〔忌〕 多食,伤肺发咳,伤肾发渴,助水肿,损容颜,泄胃中津液。(过食咸味必口干,可知)
醋 性温能敛。
〔宜〕 消食,解毒,开胃,令人思食。治口舌热疮,含漱即愈。
〔忌〕 多食损齿、悴颜、伤筋。(因收缩太过也)
酱 性微寒。以豆造。陈久者良。
〔宜〕 除热及汤火毒,杀一切鱼肉菜毒。
〔忌〕 多食助湿损精。(因咸入肾也)患疮疖愈后勿食,防疤黑。
糟 性热。陈者性平。
〔宜〕 消食化滞。
〔忌〕 有痰火病者勿食。
红曲 性温。
〔宜〕 消食活血。
芥辣 性温。
〔宜〕 入肺,发汗散寒,利气豁痰。敷痈毒,消肿止痛。
〔忌〕 久嗽肺虚者勿食。
茴香 性热。
如麦大者为小茴,有棱瓣者为大茴。
〔宜〕 和中益肾,暖丹田。最利下部。
〔忌〕 多食发疮。因香辛故也。
花椒 性热纯阳。
秦产者名秦椒,蜀产者名川椒。椒之子名椒目。
〔宜〕 入肺发汗散寒,治咳嗽。入脾暖胃燥湿,消食除胀,除心腹冷痛。治阳衰溲数阴汗,补肾,坚齿,明目,通经,杀痨虫,安蛔虫。
〔忌〕 肺胃热者不宜多食。
椒目〔宜〕 治水蛊、肾虚耳鸣。
胡椒性热。久蒸久晒,可用暖胃。
〔宜〕 暖胃快膈,治寒痰冷痢、胃寒吐水。
〔忌〕 多食损肺走气,痛齿昏目,动火发疮发痔。(此言生椒)
红椒 性热。
色红如珊瑚。有长而尖者,有短而圆者。又名海椒。
〔宜〕 入大肠。(解毒)切细和酱及猪油炒作菜料,治各痔疮神效。
〔忌〕 生食多食,致齿痛唇肿。
烟草 性热。
〔宜〕 散食胀、风寒湿痹,消滞气停痰,解山岚瘴气。
〔忌〕 多食,火气熏灼,耗精损神。
此烟草自明·万历年间始出于闽广。其相习食烟之始,以征滇之役,师入瘴地,无不染病,独有一营无恙,因众皆食烟故也。
性属纯阳,其气强猛,故下咽即醉。虽散瘴邪,亦耗正气,凡火盛气虚之人,决不可用。
食烟醉闷者,噙冷水可解。或红白砂糖亦解。
戒烟语:汪三侬曰:近日尚吃烟。予每语人曰:为何以火烧五脏?请看吃烟之管,其中垢腻积满,人之腹内亦必如此,其何以堪。有人闻予言,忽猛醒,誓戒不用。初甚决绝,少焉忆及,便开戒矣。予曰:病酒而禁酒之夫,破戒不待终朝;难产而畏产之妇,好合何须盈月。嗜烟之癖,甚于酒色,惑溺殊可怪也。
斋戒语:人能斋戒,本是好念,何可尽非,然须问其发念果属何为。若只为畜类惜生,为福利求佑,为媚悦佞佛,此三者皆可不必也。何也?如谓物与己同类,不宜宰食,则六畜原为人用,圣王立政,令畜五鸡二彘者为何也。且卿大夫食肉,祠先者血食,奉亲者有酒肉,岂皆不仁不慈之事也。如谓福利于己由此可求,世间善食甚多,积善必有余庆。其他善事可以不为,而独借持斋,冀必获福,有是理乎?至谓以慈佞佛,媚而悦之,夫慈本仁德,仁者人也,当以爱人为先。论爱人泛而同类,近而亲友,至切而家庭,皆在当爱。今人于一体人类,漠不相关,独区区惜此畜类,何慈之有。而谓为佛者不论真慈假慈,惟佑持斋之人以为媚己,恐无是佛矣。夫所谓斋者,在明洁其心,内外兼持。一为虔修祀事。当奉祭祖先神明,斋明盛服,饮食必改常。以昭敬也。一为抑制嗜欲。口之于味,为嗜欲之首,人所最难餍足者。而昏志气,生疾病,皆原于此,所谓祸从口出,病从口入者是也。能斋,则滋味淡泊,气血不强悍,主宰清明,肉躯皆得其职矣。一为扶助德行。凡人,见善不能决从,见恶不能决去。一念坚持其斋,捐所甚爱,就所不爱,以此洁诚,增长善念,愈积善功。此皆奉斋者之所为,不缘畜类,不缘福利,不缘媚悦,内外兼持,克己正志。人能克己,方许持斋,不然,徒成痴妄之人而已矣。
用手机扫一下二维码,在手机上阅读或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