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面诸病
    头风论并方
    肝经风盛。木自摇动。尚书云。满招损。老子云。物壮则老。故木陵脾土。金来克之。是子来与母复仇也。使梳头有雪皮。见肺之证也。肺主皮毛。大便实。泻青丸主之。虚者人参消风散主之。
    【人参消风散】治诸风上攻。头目昏痛。项背拘急。肢体烦疼。肌肉蠕动。目眩旋运。耳啸蝉鸣。眼涩。好睡。鼻塞多嚏。皮肤顽麻。瘙痒瘾疹。
    川芎 甘草 荆芥穗 羌活防风 白僵蚕 茯苓 蝉壳藿香叶 人参(各二两) 浓朴 陈皮(各半两)
    上为末。每服二钱。茶清调下。如脱着沐浴。暴感风寒。头痛声重。寒热倦疼。用荆芥茶清调下。温酒调下亦得。可并服之。
    【龙脑芎犀丸】治头面诸风。偏正头痛。心肺邪热。痰热咳嗽。
    石膏 川芎(各四两) 生龙脑 生犀屑山栀(各一两) 朱砂(四两。二两为衣) 人参 茯苓细辛 甘草(各二两) 阿胶(炒。一两半) 麦门冬(三两)
    上为细末。蜜丸如樱桃大。每服一丸至二丸。细嚼茶清送下。
    ○一方加白豆蔻。龙脑。以金箔为衣。
    【神清散】治头昏目眩。脑痛耳鸣。鼻塞声重。消风壅。化痰涎。
    檀香 人参 羌活 防风(各十两)薄荷 荆芥穗 甘草(各二十两) 石膏(研。四十两)细辛(五两)
    上为末。每服二钱。沸汤点服。
    雷头风方
    【清震汤】治头面疙瘩肿痛。憎寒发热。四肢拘急。状如伤寒。
    升麻(一两) 苍术(一两) 荷叶(一个全。一方荷叶一个。烧研细。煎药调服亦可)
    上 咀。每服五钱。水一盏半。煎至七分。去渣。温服。食后。雷头风诸药不效者。证与药不相对也。夫雷者震卦主之。震仰孟。故药内加荷叶。象其震之形状。其色又青。乃述类象形也。
    眉骨痛方
    【选奇汤】治骨痛不可忍。大有神效。
    羌活 防风(各三钱) 甘草(二钱。夏月生。冬月炒)酒黄芩(冬月不可用。热甚者用)
    上 咀。每服三钱。水二盏。煎至一盏。去渣。温服。食后时时服之。
    时毒疙瘩方
    【漏芦汤】治脏腑积热。发为肿毒。时疫疙瘩。头面洪肿。咽嗌堵塞。水药不下。一切危恶疫疠。若肿热甚加。芒硝。快利为度。利已去硝。
    漏芦 升麻 大黄 黄芩(各一两)蓝叶 玄参(各二两)
    上六味为粗末。每服二钱。水一盏半。煎至六分。去渣。温服。肿热甚。加芒硝二钱半。
    【消毒丸】治时疫疙瘩恶证。
    大黄 牡蛎(烧) 僵蚕(炒。各一两)
    上三味为末。蜜丸弹子大。新汲水化下一丸。无时。
    胃虚面肿方
    【胃风汤】治虚风证能食。麻木。牙关急搐。目内蠕动。胃中有风。故面独肿。
    白芷(一钱六分) 苍术 当归身(各一钱) 升麻(二钱)葛根(一钱) 麻黄(半钱。不去节) 本 黄柏草豆蔻 柴胡 羌活(各五分) 蔓荆子(一钱)甘草(五分) 干生姜(二分) 枣(四个)
    上十五味 咀。作二服。每服水二盏。煎至一盏。去渣温服。食后。
    面热治法并方
    杨郎中之内五十一岁。身体肥盛。己酉春。患头目昏闷。面赤热多。服清上药不效。请予治之。诊其脉洪大而有力。内经云。面热者。足阳明病。脉经云。阳明经气盛有余。则身以前皆热。况其人素膏粱。积热于胃。阳明多血多气。本实则风热上行。诸阳皆会于头。故面热之病生矣。先以调胃承气汤七钱、黄连二钱、犀角一钱。疏利三两行。彻其本热。次以升麻加黄连汤。去经络中风热上行。如此则标本之病邪俱退矣。
    【升麻加黄连汤】
    升麻 葛根(各一钱) 白芷 黄连(各七分)甘草(炙) 草豆蔻仁 人参(各五分) 黑附(炮。七分)益智(三分)
    上九味 咀。作一服。水三盏。连须葱白同煎至一盏。去渣。温服。数服良愈。
    升麻汤辨
    或曰。升麻汤加黄连治面热。加附子治面寒。有何根据。答曰。出自仲景。云岐子注仲景伤寒论中辨葛根汤云。尺寸脉俱长者。阳明经受病也。当二三日发。以其脉夹鼻络目。故身热目疼鼻干不得卧。此阳明经受病也。始于鼻交额中。从头至足。行身之前。为表之里。阳明经标热本实。从标脉浮而长。从本脉沉而实。阳明为病。主蒸蒸而热。不恶寒。身热为标。阳明本实者。胃中燥。鼻干目疼。为肌肉之本病。兀兀而热。阳明禁不可发汗。在本者不禁下。发之则变黄证。太阳主表。荣卫是也。荣卫之下。肌肉属阳明。二阳并病。葛根汤主之。卫者桂枝。荣者麻黄。荣卫之中。桂枝麻黄各半汤。荣卫之下肌肉之分者。葛根汤主之。又名解肌汤。故阳明为肌肉之本。非专于发汗止汗之治。桂枝麻黄两方互并为一方。加葛根者。便作葛根汤。故荣卫。肌肉之次也。桂枝、芍药、甘草、生姜、大枣止汗。麻黄、桂枝、甘草、生姜发汗。葛根味薄。独加一味。非发汗止汗。从葛根以解肌。故名葛根汤。钱仲阳制升麻汤。治伤寒温疫风热壮热。头痛体痛。疮疹已发未发。用葛根为君。升麻为佐。甘草、芍药安其中气。朱奉议活人书。将升麻汤列为阳明经解。若予诊杨氏妇阳明标本俱实。先攻其里。后泻经络中风热。故升麻汤加黄连。以寒治热也。尼长老阳明标本俱虚寒。先实其里。次行经络。升麻汤加附子。以热治寒也。仲景群方之祖。信哉。
    阴出乘阳治法方
    一妇人三十余岁。忧思不已。饮食失节。脾胃有伤。面色黧黑不泽。环唇尤甚。心悬如饥状。饥不欲食。气短而促。大抵心肺在上。行荣卫而光泽于外。宜显而不藏。肾肝在下。养筋骨而强于内。当隐而不见。脾胃在中。主传化精微以灌四脏。冲和而不息。其气一伤。则四脏失所。忧思不已。气结而不行。饮食失节。气耗而不足。使阴气上溢于阳中。故黑色见于面。又经云。脾气通于口。其华在唇。今水反来侮土。故黑色见于唇。此阴阳相反。病之逆也。上古天真论云。阳明脉衰于上。面始焦。始知阳明之气不足。故用冲和顺气汤。此药助阳明生发之剂。以复其色耳。
    【冲和顺气汤】
    葛根(一钱半) 升麻 防风 白芷(各一钱)黄(八分) 人参(七分) 甘草(四分) 芍药苍术(各三分)
    上 咀。作一服。水二盏。姜三片。枣两个。煎至一盏。去渣。温服。早饭后、午前。取天气上升之时。使人之阳气易达故也。数服而愈。
    内经曰。上气不足。推而扬之。以升麻苦平。葛根甘温。自地升天。通行阳明之气为君。人之气以天地之疾风名之。气留而不行者。以辛散之。防风辛温。白芷甘辛温。以散滞气。用以为臣。苍术苦辛。蠲除阳明经之寒湿。白芍药之酸。安太阴经之怯弱。十剂云。补可去弱。人参、羊肉之属是也。人参黄 、甘草、甘温。益正气以为臣。至真要大论云。辛甘发散为阳。生姜辛热。大枣甘温。和荣卫。开腠理。致津液。以复其阳气。故以为使也。


用手机扫一下二维码,在手机上阅读或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图书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