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五脏风证并诸风肥瘦寒热形色篇
-
(《内经》、《中藏经》、《巢氏》。)
肺风之状,多汗恶风,色 然白,时咳短气,昼日则瘥,暮则甚,诊在眉上,其色白。
心风之状,多汗恶风,焦绝,善怒吓,(《甲乙》无吓字。)赤色,病甚则言不可快,(仲景曰:风温为病,难以言,又曰:言迟者风也。)诊在口,其色赤。
肝风之状,多汗恶风,善悲,色微苍。嗌干善怒,时憎女子,诊在目下,其色青。
脾风之状,多汗恶风,身体怠惰,四肢不欲动,色薄微黄,不嗜食,诊在鼻上,其色黄。
肾风之伏,多汗,恶风,面庞然浮肿,脊痛不能正立,其色 ,隐曲不利,诊在肌上,其色黑。(肾风者,面 庞然,壅害于言。又面肿曰风。肌恐颧字、颐字或耳字之讹,俟考。)
胃风之状,颈多汗,恶风,食饮不下,膈塞不通,腹善满,失衣则 胀,食寒则泄,诊形瘦而腹大。(颈为阳明经脉所盛。)
首风之状,(新沐中风也,然头风不尽因新沐,经特举其大意耳,后仿此。)头面多汗,恶风,当先风一日则病甚,头痛不可以出内,至其风日,则病少愈。
漏风之状,(饮酒中风。)或多汗,不可单衣,食则汗出,甚则身汗,喘息,恶风,衣常濡,口干善渴,不能劳事。
泄风之状,(林亿云:当作内风。窃疑内风当是与泄风形证相近,抑或内风即泄风,故不别出。)
多汗,汗出泄衣上,口中干,上渍其风,不能劳事,身体尽痛,则寒。(上渍句与末句,疑有误倒。)
风者百病之长也,善行而数变,腠理开则洒然寒,闭则热而闷,其寒也衰食饮,其热也消肌肉,使人 栗而不能食,故名曰寒热。
风气与阳明入胃,循脉而上,至目内 。其人肥则风气不得外泄,则为热中而目黄;人瘦则外泄而寒,则为寒中而泣出。
风气与太阳俱入,行诸脉俞,散于分肉之间,与卫气相干,其道不利,故使肌肉愤 而有疡,卫气有所凝而不行,故其肉有不仁也。
疠者,有荣气热 ,其气不清,故其鼻柱坏而色败,皮肤疡溃。风寒客于脉而不去,(脉风成为疠,)名曰疠风,或名曰寒热。(一名大风,详长刺节论。又《脉经》曰:脉从尺邪入阳明者,大风也,寒热,是其脉必洪长而外鼓也。)
风中五脏六腑之俞,各入其门户,则为偏风。(上《素问》。)
心风之状,汗自出,而好偃仰卧,不可转侧,言语狂妄。若唇正赤者生,宜于心俞灸之。若唇面或青,或黄,或白,或黑,其色不定,眼 动不休者,心绝也,五六日死。
肝风之状,青色围目连额上,但坐不得倨偻者,可治,宜于肝俞灸之。若喘而目直视,唇面俱青者死。
脾风之状,一身通黄,腹大而满,不嗜食,四肢不收持。(巢论:有吐咸汁。)若手足未青,面黄者,可治。不然(巢论云:手足青。)即死,宜于脾俞灸之。
肾风之状,但倨坐,而腰脚重痛也。视其腰下,未生黄点者,(巢论云:如饼粢大,)可治。不然(巢论云:若齿黄赤,鬓发直,头面土色者,不可治。)即死,宜于肾俞灸之。
肺风之状,胸中气满,冒昧,汗出,鼻不闻香臭,喘而不得卧者可治。(巢论云:视目下,鼻上下两边,下行至口,色白可治。)若失血及妄语者,(巢论云:若色黄为肺已伤,化为血。)七八日死,宜于肺俞灸之。(上《中藏经》。)
凡中风,鼻下赤黑相兼,吐沫而身直者,七日死。又心脾俱中风,则舌强不能言。肝肾俱中风,则手足不遂。(上巢氏。按:小儿脐风与急慢惊风诊法,似当根据此例察其面目,以决其生死。)
按:百病皆有色诊,而前篇之末,独系疸癫,此篇更专述风证者,以风为百病之长,而疸与癫为急病也。
凡急病五色之吉凶生死,皆可取例于此。若必欲备载百病色诊,则《内经》及百家所述繁矣,不胜录也。
用手机扫一下二维码,在手机上阅读或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