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太阳变证
-
(原注:汗下失宜,或虚其阳,则从少阴。阴化之证,多以太阳少阴为表里也。或伤其阴,则从阳明阳化之证,多以太阳阳明递相传也。)
太阳病发汗太过,遂漏不止,其人恶风、小便难、四肢微急、难以屈伸者,宜桂枝汤加附子。
发汗太过,其人仍发热、心下悸、头眩、身困动、振振欲擗地者,真武汤主之。
不应下而下之,续得下利清谷、身疼痛者,先宜四逆汤以救里,后宜桂枝汤以解表。
太阳证误下,遂协热而利、心下痞硬、表里不解者,桂枝理中汤主之。(原注:理中汤加桂枝。)
病发热,头痛,脉反沉,若汗之不差,身体疼痛,当救其里,宜四逆汤。大汗、大下利而厥冷者,亦宜四逆汤。
发汗后病不解,反恶寒者,虚故也,宜芍药甘草附子汤。不恶寒,但热者,实也,宜调胃承气汤。
太阳病误下之,微喘者,表未解也,桂枝汤加厚朴、杏仁主之。
太阳病下之后,脉促、胸满者,汗出微恶寒者(原注:阳虚也),宜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
本桂枝证医反下之,利遂不止、脉促者,表未解也。喘而汗出者,葛根芩连甘草汤主之。
发汗后,无大热而喘者,麻黄杏仁石膏甘草汤主之,
发汗后,身疼痛脉沉迟者,桂枝汤加人参主之。(原注:此荣卫虚也。)
发汗过多,其人义手冒心、心下悸、欲得按者,归芍桂枝甘草汤主之。(原注:此汗伤心液也。)
发汗后,腹胀满者,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主之。(原注:此汗伤脾气也。)
发汗后,其人脐下悸,欲作奔豚,黄芩桂枝甘草大枣汤主之。(原注:此汗伤肾气也。)
伤寒若吐若下后,心下逆满、气上冲胸、起则头眩、脉沉紧、发汗则动经、身为振振摇者,苓桂术甘汤主之。(原注:此汗吐下伤肝脏也。)
误服桂枝汤,汗出不解、大烦大渴、脉洪大者,人参白虎汤主之。
吐下后,七八日不解、表里俱热、时时恶风、大渴而烦、舌上干燥、欲饮水数升者,人参白虎汤主之。
伤寒不大便六七日,头痛、有热、外不解,由于内不通也。下之,里和而表自解矣。与承气汤,病人烦热,汗出则解。又如疟状,日哺所发热,属阳明也。脉实者,宜下之,与承气汤;脉虚者,宜发汗,与桂枝汤。
发汗后,心下痞硬、干噫食臭、胁下有水气、腹中雷鸣、下利者,水停上焦也,宜生姜泻心汤。若误下,而泻利不止、心下痞硬、干呕心烦者,水火不交也,宜甘草泻心汤。
病发于阳而反下之,热入于里,从心至小腹硬满而痛不可近,脉迟者,为大结胸,宜大陷胸汤。若结止在心下、按之始痛、脉浮滑者,宜小陷胸汤。若寒实结胸、无热证者,宜三物白散。若心下痞硬、痛引胁下、干呕短气、汗出不恶寒者,水气在中焦也,宜十枣汤。
汗吐下后,虚烦不眠、胸中窒滞,甚则反覆颠倒、心中懊依,栀子豆豉汤主之。呕者,加生姜。少气者,加甘草。若烦而腹满、卧起不安者,栀子、枳实、厚朴汤主之。若大下之后,身热微烦者,水火不交也,栀子、干姜汤主之。
伤寒六七日,发热微恶寒、支节疼痛、微呕。心下支结、外证未去者,柴胡桂枝汤主之。若汗下之后,胸胁微结、小便不利、渴而不呕、往来寒热、头汗心烦者,柴胡桂枝干姜汤主之。
汗吐下后,心下痞硬,噫气不除者,旋覆花代赭石汤主之。
用手机扫一下二维码,在手机上阅读或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