喉病
    
    《内经》曰:一阴一阳结,谓之喉痹。王注谓一阴即厥阴,肝与胞络是也。一阳即少阳,胆与三焦是也。
    四经皆有相火存焉。子和曰:胆与三焦寻火,治肝和胞络都无异。东垣曰:火与元气不两立,一胜则一负。盖元气一虚,则相火随起,而喉痹等暴病作矣。夫喉之为会厌者,经谓之吸门是也。以其司呼吸,主升降,为人身紧关之 门户也。
    若夫卒然肿痛,水浆不入,言语不通,死在须臾,诚可惊骇。其会厌之两傍肿者,俗谓之双乳蛾,易治;会厌之一边肿者,俗谓之单乳蛾,难治。古方通谓之喉痹,皆相火之所冲逆耳。经曰:一水不能胜二火。又曰:一水不能胜五火。甚言其真水之易亏,而相火之易动也。如大怒则火起于肝,房劳则火起于肾,饮食失节则火起于脾胃之类。是故知火者痰之本,痰者火之标,火性急速,故病发则暴悍。治之之法,必先大涌其痰,或以铍针刺其肿处,此急则治标之法也。用药者,必须以内经从治之法,而以桔梗、甘草、玄参、升麻、防风、羌活、荆芥、人参、白术、茯苓之类,少加干姜、附子等药为向导,徐徐频与,不可顿服,此为治之大法也。切不可骤服寒凉之药,非徒无益,而且促其死耳。俗人未谙此理,而峻用芩、连、栀、柏之类而正治之,又甚者杂进以大寒草药,频与顿服,但觉肿势稍退,语言略通,而医者病者皆谓获效而喜。殊不知上热未除,中寒复生,其毒气乘虚而入腹,渐而至于发喘不休,不可治矣,良可叹哉!外有天行一种,名曰大头病,俗呼捏颈瘟,其证甚为凶恶,染此者十死八、九,宜推运气治之,治法亦不甚相远也,东垣普济消毒饮子甚妙,实为百发百中之剂,学人再宜详究而扩充之,务活人于斯世也,幸甚。
    脉法
    两寸脉浮洪而溢者,喉痹也。脉微而伏者死。
    方法
    丹溪曰:喉痹多属痰,重者宜用吐法,或只以桐油灯油脚,用鹅翎探吐之。病轻者,新取园中李实根噙之,更研水于项上敷之。
    卢氏曰:按本草:蠡实根即马蔺草根也,能治喉痹,北方多有之。此又曰园中李实根,未知孰是。
    缠喉风,属痰热,亦宜吐之。
    又方 用远志去心为末,水调敷项上。
    又方 用灯心草烧灰,吹入喉中。
    一方 治咽喉肿痛。
    荆芥穗 当归身 桔梗 甘草(各等分)
    上细切,水煎放温,嗽而服之。有热加黄芩、枳壳。宜刺少商出血,立愈。
    又方 治喉干燥痛,用四物汤加桔梗、荆芥、黄柏、知母,立已。
    又方 治喉疮并痛者,多属虚火游行无制,用人参、黄柏(蜜炙)、荆芥。虚火,用人参、竹沥。血虚,用四物汤加竹沥。
    又方 用黄撩郎根(俗名倒摘刺),入好酒少许研汁,滴入喉中愈。
    又方 以灯笼草炒焦为末,酒调敷喉中。
    泻实热火,用黄连、荆芥、薄荷、硝石为末,姜汁蜜调噙化。
    喉舌之疾,皆属火热,虽有数种之名,轻重之异,乃火之微甚故也。微而轻者,可以缓治;甚而急者,惟用砭针刺血,最为上策。
    (以上丹溪方法凡十一条)
    通关饮(东垣) 治喉痹肿痛不能语言者,但可进药,无不愈者,此从治之法也。一方,有鼠粘子,无白术、茯苓、干姜、附子,名利膈汤,治一切咽喉生疮肿痛。
    人参 白术 茯苓(各一钱) 炙甘草(一钱五分) 桔梗(去芦,二钱) 防风(去芦,七分) 荆芥(五分) 薄荷(五分) 干姜(炮,五分) 或加附子(炮,五分)
    上细切,作一服,水二盏,煎七分,徐徐与之。
    又方(东垣) 治喉痹。
    用鸭嘴胆矾三分或五分,吹入喉中,吐痰愈。
    普济消毒饮子(东垣) 治天行喉痛等证。(方见瘟疫门。)
    桔梗汤(东垣) 治咽喉微觉肿痛,声破难语。
    当归身 马勃(各一钱) 白僵蚕(炒) 黄芩(各三分) 麻黄(去节,五分) 桔梗(去芦) 甘草(炙,各一钱) 桂枝(少许)
    上细切,作一服,水二盏,煎至一盏,去渣温服。
    又治喉痹方 新取青艾叶杵汁,灌入喉中即愈。
    又方 用蛇床子于有嘴瓶中烧,令病者以瓶嘴含口中,吸烟入喉内,立愈。
    吹喉散 治咽喉一切肿痛。
    胆矾(五钱,别用青鱼胆一个,以矾研细入胆内,阴干) 巴豆(七粒,去壳) 朴硝(二钱五分,另研) 铜青(一钱) 轻粉(五分) 青黛(些少,另研)
    上将胆矾同巴豆肉于铜铫内飞过,去巴豆,合朴硝以下四味,再加麝香少许研匀,每用一字,吹入喉中,吐出痰血,立愈。
    圣烟筒 治喉痹。
    蓖麻子取肉捶碎,纸卷作筒,烧烟吸之。
    (祖传方)
    治喉痹神效。
    马兰菊 五爪龙草 车前草(各一握,俗名虾蟆衣)
    上以三物杵汁,徐徐饮之。
    又方 治喉痹及喉中热痛等证。
    用上好消梨杵汁,频频饮之。如患者能自嚼咽下,亦可。多食为良,大解热毒。惟金疮产妇及诸脱血证不可食,以其破血故也。其余一应痈疽发背等证,多食极妙。


用手机扫一下二维码,在手机上阅读或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图书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