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疫疹之症
-
头痛倾侧
头额目痛,颇似伤寒,然太阳、阳明头痛,不至于倾侧难举,而此则头痛如劈,两目昏晕,势若难支。总因毒火达于两经,毒参阳位。用釜底抽薪之法,彻火下降,其痛立止,其疹自透。误用辛香表散,燔灼火焰,必转闷证。
骨节烦痛腰如被杖
骨与腰,皆肾经所属。其痛若此,是淫热之气已流于肾经。误用表寒,死不终朝矣。
遍体炎炎
热宜和不宜燥,至于遍体炎炎,较之昏沉肢冷者,而此则发扬,以其气血尚可胜毒,一经清解,而疹自透,妄肆发表,必至内伏。
静躁不常
有似乎静而忽躁,有似乎躁而忽静,谓之不常,较之癫狂,彼乃发扬,而此则遏郁,总为毒火内扰,以至坐卧不安。
火扰不寐
寤从阳,主于上;寐从阴,主于下。胃为六腑之海,毒火壅遏,阻格上下,故不寐。
周身如冰
初病周身如冰,色如蒙垢,满口如霜,头痛如劈,饮热恶冷,六脉沉细。此阳极似阴,毒之隐伏者也。
重清内热,使毒热外透。身忽大热,脉转洪数,烦躁谵妄,大渴思冰,症虽枭恶,尤易为力。若遇庸手,妄投桂、附,药不终剂,死如服毒。
四肢逆冷
四肢属脾,至于逆冷,杂症见之,是脾经虚寒、元阳将脱之象。惟疫则不然,通身大热,而四肢独冷。
此烈毒壅遏脾经,邪火莫透。重清脾热,手足自温。
筋抽脉惕
筋属肝,赖血以养。热毒流于肝经,疹毒不能寻窍而出,筋脉受其冲激,故抽惕若惊也。
大渴不已
杂症有精液枯涸,水不上升,咽干思饮,不及半杯,而此则思冰饮水,百杯不足,缘毒火熬煎于内,非冰水不足以救其燥,非石膏不足以制其焰。庸工忌戒生冷,病家奉为神术,即温水亦不敢与,以致唇焦而舌黑矣。
胃热不食
四时百病,胃气为本,至于不食,似难为也。而非所论于胃热者,乃邪火犯胃,热毒上冲,频频干呕者有之,旋食旋吐者有之。胃气一清,不必强之食,自无不食矣。
胸膈郁遏
胸乃上焦心肺之地,而邪不易犯。惟火上炎,易及于心,以火济火;移热于肺,金被火灼,其躁愈盛,气必长吁,胸必填满而郁遏矣。
昏闷无声
心之气出于肺而为声。窍因气闭,气因毒滞,心迷而神自不清,窍闭而声不出矣。
腹痛不已
胃属湿土,列处中焦,为水谷之海,五脏六腑十二经脉,皆受气于此。邪不能干,弱者着而为病,偏寒偏热,水停食积,皆与真气相搏而痛,此言寻常受病之源也。至于疫疹腹痛,或左或右,或痛引小肠,乃毒火冲突,发泄无门,若按寻常腹痛分经络而治之必死。如初起,只用败毒散或凉膈散加黄连,其痛立止。
筋肉动
在伤寒过汗,则为亡阳,而此则不然。盖汗者心之液,血之所化也。血生于心,藏于肝,统于脾。
血被煎熬,筋失其养,故筋肉为之 动。
冷气上升
病患自言胃出冷气,非真冷气也,乃上升之气,自肝而出,中挟相火,自下而上,其热尤盛。此火极水化,热极之征,阳亢阴微,故有冷气。
口秽喷人
口中臭气,令人难近。使非毒火侵炙于内,何以臭气喷人乃尔也。
满口如霜
舌苔分乎表里,至于如霜,乃寒极之象。在伤寒故当表寒,而疫症如霜,舌必浓大,此火极水化,误用温表,旋即变黑。《灵枢》曰:热症舌黑,肾色也。心开窍于舌,水火相刑必死。予已经过多人,竟无死者,可见古人亦有未到处,但无此法耳!
咽喉肿痛
喉以纳气通于天,咽以纳食通于地,咽喉者,水谷之道路,气之所以上下者。至于肿痛,是上下闭塞,畏用清凉,为害不浅。
嘴唇肿
唇者脾之华,以饮食出入之门,呼吸相关之地, 肿不能自如,脾热可知。
脸上燎泡
燎泡宛如火烫,大小不一,有红有白,有紫黑相间,痛不可忍,破流清水,亦有流血水者。治同大头。(经验)
大头
头为诸阳之首,其大异常。此毒火寻阳上攻,故大头。
腮
腮者肝肾所属,有先从左肿者,先从右肿者,有右及左、左及右者,不即清解,必成大头。
颈肿
颈属足太阳膀胱经,少阴肾经与膀胱为表里。热毒入于太阳,故颈肿。
耳后硬肿
耳后肾经所属。毒发于此,其病愈恶,即宜清散。耳中出血者不治。
嗒舌弄舌
舌者心之苗。心宁则舌静,心乱则舌动。心在卦为离,属火,下交于肾,得坎水相济,成其为火,故为君火。寂无所感,自然宁静,毒火冲突,燔炙少阴,以火遇火,二火相并,心不能宁,嗒舌其能免乎?
红丝绕目
目者肝、脾、肺、肾所属。红丝缠绕,此脾火传肺,肺传肾,肾传肝。治宜重清脾热,兼治三经,而红目退。误以眼科治之,为害不浅。
头汗如涌
头为一身之元首,最轻清而邪不易干。通身焦燥独头汗涌出,此烈毒鼎沸于内,热气上腾,故汗出如涌。
咬牙
齿者骨之余。有以切牙为血虚,谓杂证则然耳。疫疹切牙,是肝经热极。肝为血海,被火煎熬,牙失其养,故频频而作。
鼻衄涌泉
杂症鼻衄,迫于肺经浮游之火,而疫乃阳明郁热上冲于脑。鼻通于脑,热血上溢,故从鼻出如泉。
舌上珍珠
舌上白点如珠,乃水化之象,较之紫赤黄黑,古人谓之芒刺者更重。
舌如铁甲
(此三十六舌未有者)
疫症初起,苔如腻粉,此火极水化。医者误认为寒,妄投温表,其病反剧,其苔愈浓,加以重剂,以致精液愈耗,水不上升,二火煎熬,变白为黑,其坚如铁,其浓如甲,敲之戛戛有声,言语不清,非舌卷也。治之得法,其甲整脱。(经验)
舌疔
(亦三十六舌未有)
发于舌上,或红或紫,大如马乳,小如樱桃,三五不等,流脓出血。重清心火,舌上成坑,愈后自平。(经验)
舌长
热病愈后,舌出寸余,累日不收,名曰阳强。因犯房劳而得。长数寸者不救。
舌衄
肝热太盛,血无所藏,上溢心苗而出。
齿衄
牙床属胃,齿统十二经。此阳明热传少阴,二经相并,故血出牙缝。
谵语
心主神,心静则神爽,心为烈火所燔,神自不清,谵语所由来矣。
呃逆
人之阴气,赖胃以养。胃火上冲,肝胆之火亦相随助之,肺金之气不能下降,由清道而上冲喉咙,故呃而有声。
呕吐
邪入于胃则吐,毒犹因吐而得发越,至于干呕则重矣。总因内有伏毒,清胃自不容缓。
似痢非痢
瘟毒移于大肠,里急后重,赤白相兼,或下恶垢,或下紫血。其人必恶寒发热,小水短缩。此热滞大肠,只宜清热利水,其痢自止。误用通利止涩之剂不救。
热注大肠
毒火注于大肠,有下恶垢者,有利清水者,有倾肠直注者,有完谷不化者。此邪热不杀谷,非脾虚也,较之似痢者稍轻。考其症,身必大热,气必雄壮,小水必短,唇必焦紫,大渴喜冷,四肢时而厥逆,腹痛不已。此热注大肠,因其势而清利之,泄自止矣。
大便不通
大肠为传送之官,欲通则易,欲实则难。杂症见此,有补有下,而疫症闭结,因毒火煎熬,大肠枯燥不能润下,误用通利,速其死也。
大便下血
邪犯五脏,则三阴脉络不和,血自停滞,渗入大肠,故血从便出。
小便短缩如油
小便涩赤,亦属膀胱热极,况短而且缩,其色如油乎!盖因热毒下注,结于膀胱。
小便溺血
小便出血,小腹必胀而痛。至于血出不痛,乃心移热于小肠,故血从精窍中来也。
发狂
猖狂刚暴,骂詈不避亲疏,甚至登高而歌,弃衣而走,逾垣上屋,非寻常力所能及,语生平未有之事、未见之人,如有邪附者。此阳明邪热扰乱神明,病患亦不自知。多有看香、送祟、服符以驱邪者,可发一笑。
痰中带血
火极生痰,肺热之征。至于带血,热极之象也。
遗尿
疫症小便自遗,非肾虚不约,乃热毒流于膀胱。其人必昏沉谵语,遗不自知。
喘嗽
诸病喘满,皆属于热。五脏生成篇曰:上气喘嗽,厥在胸中,遏在手阳明、太阴。胸中者,太阴肺之分也,手阳明大肠为肺之表,二经之邪热逆于胸中,则为喘嗽也。
发黄
黄者中央戊己之色,属太阴脾经。脾经挟热,不能下输膀胱,小水不利,经气郁滞,其传为疸。周身如金矣。
循衣摸床
(撮空同)
在伤寒列于不治,疫疹有此,肝经淫热也。肝属木,四肢属土,肝有邪热,淫于脾经,此木来克土,木动风摇,土自不安。
狐惑
狐惑之状,其人默默欲眠,起卧不安,目牵不闭。虫蚀其肛为狐,蚀于喉为惑。大抵病患内热食少,肠胃空虚,三虫求食不得,蚀人五脏。当验其上、下唇,上唇有疮,虫蚀其喉,下唇有疮,虫蚀其肛。
战汗
先寒后战,寒极而战,杂症则谓元阳将脱之象,而疫则热毒盘踞于内,外则遍体炎炎。热极之症,是必投以寒凉,火被水克,其焰必伏。火伏于内,必生外寒,阴阳相搏则战,一战而经气输泄,大汗而解矣。
以上五十二症,疫症恶候,变态无常。以下二十症,有因失治于前者,有因不谨于后者。
用手机扫一下二维码,在手机上阅读或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