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温中固下方
-
姜附汤
治瘴病内弱发热。或寒热往来。痰逆呕吐。头痛身疼。或汗多烦躁。引饮或自利。小便赤兼主卒中风。
黑附子(大者要一两以上者一个炮去皮脐)
分作四服。每服加姜十片。煎温服。如欲冷者。候冷服之。不拘时。瘴病痰逆呕吐自利者。脾土无阳。虚寒也。汗多者。阳气外泄也。烦躁引饮小便赤者。阳气上浮。心肺焦熬而然也。头痛心疼者。虚寒外甚也。是方用附子之辛热以温脾。收外泄之阳气。佐以生姜又能发散外寒。候冷服之。则能导心肺之热下行。除下焦宿冷。以热攻热。为治重瘴之良方。大意先见附子论。
干姜附子汤
治瘴毒。阴虚发热。烦躁手足冷。鼻尖凉。身体重。舌苔黑。引饮烦渴。自利呕逆。汗出恶风。
大附子(一个,去皮脐分作四服) 干姜(二钱炮)
上水煎。欲饮水者。冷服之。瘴病烦渴引饮。
舌黑阳气上浮。心肺极热也。手足冷。鼻尖凉。吐利脾土无阳。虚寒也。身体重。寒气外盛也。汗出恶风。阳气外泄。不能卫皮毛也。姜附之辛热能温中祛外寒。而收外泄之阳气。冷冻饮料之以导心肺之热下行。而暖下焦上焦之热下行。中下二焦温暖。则寒热退。诸病息矣。
沉附汤
治瘴病上热下寒。腿足寒厥。
大附子(五钱) 沉香(磨浓汁)
上姜七片煎。八分乘热入沉香汁。勿令十分热。放冷服之。
此药既主上热下寒。须真正沉香方佳。虽弄沉亦不济事。况此香自有数种。既用服饵当以滋味别之。如咀嚼而香甜者。性平辛辣者。性热用者。须审择以对证。附子率用小者。及漏芦侧子之类。谓难得大者。然阴毒及冷瘴。但欲一时壮阳气可也。若虚而藉降气敛阳。倘非地道大附子。非徒药之无益。夫亦处方者之罪也。瘴病本上热下寒。加之腿足寒厥。乃下焦肾经阳气尽浮于上。肾经空虚之极。是方用附子。乃肾经本药。加以沉香能引上焦阳气上肾。肾中有阳气则下元暖。根本固而邪气自息矣。
冷汤
治瘴病内寒外热。咽噎干燥烦渴不止。
人参(五钱) 甘草(三寸炙) 淡竹叶(十四片) 大枣(五枚) 大附子(一钱去皮) 上水煎服。瘴病内真寒外假热。咽噎干燥。烦渴不止者。心肺热也。人参之甘。能补脾气生津液。利痰。甘草之甘。能和平。二味合用。能缓心肺之火。淡竹叶能解烦渴。大枣能补元气。大附子能引心肺之火下行。则烦渴止矣。
既济汤
治瘴病热大。烦渴饮水无度。
大附子(三钱) 人参(三钱) 甘草(一钱) 淡竹叶(二十片) 半夏(一钱) 粳米(二钱) 麦门冬(二钱去心)
上水煎服。
瘴病烦渴。饮水无度者。华盖焦熬之极也。故用人参以补肺生津。甘草之甘。以缓火。麦冬竹叶之寒。以润肺清肺。佐以半夏不令痰滞。粳米乃肺经之谷。用以养肺。若附子之用。妙在于引火下行。不令华盖焦熬也。
冷香汤
治瘴病。胃脘刺痛胸膈不利。或吐或泻。引饮无度。及治夏秋暑湿。恣食生冷。遂成霍乱。阴阳相干。脐腹刺痛。胁肋胀满。烦乱口渴等证。
良姜(一两) 檀香(二两) 丁香(五钱)附子(一两) 甘草(二两) 川羌(一两) 草豆蔻(一两)
上为细末。每用三钱水一钟半。煎数滚。贮瓶内。沉井底。待冷服之。
瘴因食生冷而得。胃脘痛。吐泻胸膈不利。皆脾胃之寒也。寒淫于内。以辛热川羌。良姜。檀香。草蔻。丁香。附子。皆辛热之药。去寒温胃。甘草之甘。温以和中。大渴引饮者。心肺中有邪热。故冷冻饮料以导邪热下行也。
三建汤
治瘴病。四肢厥冷。头汗出不止。两足如无或时发哕。
川乌 大附子 天雄 上各等分水煎服。
瘴病四肢厥冷。两足如无者。脾胃虚寒之极。中下二焦。全无阳气也。头汗大出不止者。阳气尽出于上。欲绝也。哕俗呼为呃逆。方书谓 绝者。声嘶不冻者。叶落阳气将脱也。此等证候。皆因医者误用攻热之药。以致此危急也。是方用川乌以去寒湿。攻寒痰。附子补下焦之虚阳。天雄补上焦之虚阳。合用之以收心液壮真阳。汗收哕止。四肢温暖。则可复生矣。按此温中固下二法。治瘴之重者。必用之第。瘴病显然明见者。皆极热之证。而阴寒之证。隐然难见。故以热治热之法。非玄机之士。未免皆以为怪也。然必冷冻饮料者。乃内经寒因热用。热因寒用之义。已见附子论。
用手机扫一下二维码,在手机上阅读或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