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督脉
-
督脉(图缺)
督脉者。起于下极之 。
下极之 。两阴之间。屏翳处也。屏翳两筋间为篡。篡内深处为下极。督脉之所始也。
并于脊里。上至风府。入脑上巅。循额至鼻柱。属阳脉之海也。
脊之为骨。凡二十一椎。通项骨三椎。共二十四椎。自屏翳而起。历长强穴。并脊里而上行大椎、哑门。至风府入脑。循脑户、强间、后顶上巅。至百会、前顶、囟会、上星、神庭。
循额至鼻柱。经素 、水沟、兑端。至龈交而终焉。云阳脉之海者。以人之脉络。周流于诸阳之分。譬犹水也。而督脉则为之都纲。故曰阳脉之海。
行背中一行。凡二十七穴。
长强(一名气之阴 一名橛骨) 脊 骨端下三分。伏地取之乃得。足少阴、少阳结会。督二分。留七呼。明堂。灸五壮。主肠风下血。久痔 。腰脊痛。狂病。大小便难。头重。洞泄。五淋。疳蚀下部慝。小儿囟陷。惊痫螈 。呕血。惊恐失精。瞻视不正。实则脊强。泻之。虚则头重。补之。
腰俞(一名背解 一名髓孔 一名腰柱 一名腰户) 二十一椎节下间宛宛中。以挺身伏地舒壮。甲乙针二分。留七呼。灸七壮。忌房劳。举重强力。明堂。灸三壮。下经。灸五壮。素注。针一分。又云二寸。主腰髋腰脊痛。不得俯仰。温疟汗不出。足清不仁。伤寒四肢热不已。妇人月水闭。溺赤。宋、徐秋夫闻鬼斛斯泣腰痛。缚草作人。令根据之针腰俞、肩井。明日一人谢云。蒙君救济。忽不见。
按秋夫疗鬼。事涉怪诞。然左氏记彭生、子产立伯有。理或有。姑录以博闻见。
阳关 十六椎节下间。坐取之。铜人。针五分。灸三壮。主膝外不可屈伸。风痹不仁。筋挛不行。
命门(一名属累) 十四椎节下间。伏取之。铜人。针五分。灸二壮。主头痛如破。身热如火悬枢 十三椎下。伏取之。铜人。针三分。灸三壮。主腰脊强不得屈伸。积气上下行。水谷不化。下痢。腹中留积。
脊中(一名神宗 一名脊俞) 十一椎节下间。俯取之。铜人。针五分。得气即泻。禁灸。灸肛。素问。刺中髓。为伛。行针宜慎之。
筋缩 九椎节下间。俯取之。铜人。针五分。灸三壮。明下。灸七壮。主癫疾狂走。脊急强。目转反戴。上视目瞪。痫病多言。心痛。
至阳 七椎节下间。俯取之。铜人。针五分。灸三壮。明下。灸七壮。主腰脊痛。胃中寒气。少气难言。卒疰忤。攻心胸。
灵台 六椎节下间。俯取之。铜人缺治病。见素问。
按灵台一穴。诸书缺主治。资生经集铜人、千金、外台、明堂亦无考。惟曰见素问。考之素名治相混。而泯没欤。先儒谓心曰灵台。经谓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岂主病同手少阴神门。而针刺浅深。艾壮多寡。同至阳、神道欤。或曰。手少阴神门主心矣。于督脉何与。而六椎节下。又属之心。心之所出何多邪。曰。督为阳脉之都纲。犹五脏既有俞在背。而督又处太阳之中。故太阳有肾俞。而督有命门。灵台为心无疑。如紫微垣有天皇大帝矣。心中星又为帝星。大微垣又有帝座。天市垣又有帝星。盖心为一身之主。如帝王警跸所至。曰行在所也。曰。论语示阙文。春夏存夏。吾子何僭妄若此。曰。安国以郭公为虢公。晦庵补格致于大学。将以明经也。
神道 五椎节下间。俯取之。铜人。灸七七壮止百壮。明下。灸三壮。针五分。千金。灸五合。小儿风痫。
身柱 三椎节骨下间。俯取之。铜人。针五分。灸七七壮止百壮。明堂。灸五壮。下经。三三脉。风痫惊痫发狂。恶人与火。灸三椎、九椎。
陶道 大椎下间。俯取之。足太阳、督脉之会。铜人。灸五壮。针五分。主 疟寒热。洒淅脊强。烦满汗不出。头重目瞑。螈 。恍惚不乐。
大椎 一椎上。陷者宛宛中。手足三阳。督脉之会。铜人。针五分。留三呼。泻五吸。灸以回顾。风劳食气。骨热。前板齿燥。仲景曰。太阳与少阳并病。颈项强痛。或眩冒。时如结胸。心下痞硬者。当刺大椎第一间。
哑门(一名舌厌 一名舌横 一名喑门) 在项风府后一寸。入发际五分。项中央宛宛中。仰。泻五吸。泻尽更留针取之。禁灸。灸之令人哑。主舌急不语。重舌。诸阳热气盛。衄血不止。寒热风哑。脊强反折。螈 癫疾。头痛风汗不出。
风府(一名舌本) 项后入发际一寸。大筋内宛宛中。疾言其肉立起。言休立下。足太阳、督分。主中风。舌缓不语。振寒汗出身重。恶寒头痛。项急不得回顾。偏风半身不遂。鼻衄。咽喉肿痛。伤寒狂走欲自杀。目妄视。头中百病。马黄黄胆。仲景曰。太阳病。初服桂枝汤。反烦不解。先刺风池、风府。岐伯曰。巨阳者。诸阳之属也。其脉连府。故为诸阳主气。资生云。风府者。伤寒所自起。北人以毛裹之。(今之护风领)南人怯弱者。亦以帛护其项。今护项乃云蔽垢腻。实存名亡矣。疟论曰。邪客于风府。循膂而下。卫气一日夜大会于风府。明日日下一节。故其作晏。每至于风府。则腠理开。腠理开。则邪气入。邪气入。则病作。以此日作稍益晏也。其出于风府。日下一节。二十五日下至 骨。二十六日入于脊内。故日作益晏也。东垣曰。少阳头痛。治在风池、风府。
按风府禁灸矣。项疽发于脑之下。项之上。此正风府穴分也。东垣先用火攻之策。以大炷艾如两核许者。攻之至百壮。岂疮家与诸病异治欤。
脑户(一名合颅) 枕骨上。强间后一寸半。足太阳、督脉之会。铜人。禁灸。灸之令人哑。
目黄。面痛。头重肿痛。瘿瘤。
按脑户一穴。资生、明堂、素问所论深针妄灸。医家当知所戒矣。
强间(一名大羽) 后顶后一寸半。铜人。针二分。灸七壮。明堂。灸五壮。主头痛目眩脑旋。烦心呕吐涎沫。项强。狂走不卧。
后顶(一名交冲) 百会后一寸半。枕骨上。铜人。灸五壮。针二分。明堂。针四分。素注。
。头偏痛。
百会(一名三阳五会 一名巅上 一名天满) 前顶后一寸五分。顶中央旋毛中。可容豆。直二分即泻。又素注刺四分。主头风中风。言语謇涩。口噤不开。偏风。半身不遂。心烦闷。惊悸健忘。忘前失后。心神恍惚。无心力。 疟。脱肛。风痫。青风。心风。角弓反张。羊鸣。多哭。语言不择。发时即死。吐沫。汗出而呕。饮酒面赤。脑重鼻塞。头痛目眩。食无味。百病皆治。虢太子尸厥。扁鹊取三阳五会。有间太子苏。唐、高宗头痛。秦鸣鹤曰。宜刺百会出血。武后曰。岂有至尊头上出血之理。已而刺之。微出血。立愈。
前顶 囟会后一寸半。骨间陷中。铜人。针一分。灸三壮止七七壮。素注。刺四分。主头风目眩。面赤肿。水肿。小儿惊痫。螈 。肿痛。
囟会 上星后一寸陷中。铜人。灸二七壮至七七壮。初灸不痛。病去即痛。痛止灸。针二分分。主脑虚冷。或饮酒过多。脑疼如破。衄血。面赤暴肿。头皮肿。生白屑风。头眩。颜青目眩。鼻塞不闻香臭。惊悸。目戴上。不识人。
上星(一名神堂) 神庭后。入发际一寸陷中。容豆。素问。针三分。留六呼。灸五壮。铜人鼻中息肉。鼻塞头痛。 疟振寒。热病汗不出。目眩。目睛痛。不能远视。口鼻出血不止。
神庭 直鼻上入发际五分。足太阳、督脉之会。素注。灸三壮。铜人。灸二七壮止七七壮。
。不识人。头风目眩。鼻出清涕不止。目泪出。惊悸不得安寝。呕吐烦满。寒热头痛。喘渴。张子和曰。目痛目肿目翳。针神庭、上星、囟会、前顶。翳者可使立退。肿者可使立消。
素 (一名面正) 鼻柱上端准头。外台。不宜灸。针一分。素注。三分。主鼻中息肉不消。多涕生疮。鼻窒。喘息不利。鼻 。鼽衄。
水沟(一名人中) 鼻柱下。人中近鼻孔陷中。督脉、手足阳明之会。素注。针三分。留六呼。灸三壮。铜人。针四分。留五呼。得气即泻。灸不及针。日灸三壮。明堂。日灸三壮至二百壮。下经。灸五壮。主消渴。饮水无度。水气遍身肿。失笑无时。癫痫。语不识尊卑。乍哭乍喜。中风口噤。牙关不开。面肿唇动。状如虫行。卒中恶。鬼击。喘渴。目不可视。黄胆马黄。瘟疫。通身黄。口 。
兑端 唇上端。铜人。针二分。灸三壮。主癫疾吐沫。小便黄。舌干消渴。衄血不止。唇吻强。齿龈痛。鼻塞痰涎。口噤鼓颔。
龈交 唇内齿上龈缝中。任、督、足阳明之会。铜人。针三分。灸三壮。主鼻中息肉。蚀疮寒暑温疫。二十九难曰。督之为病。脊强而厥。又曰。其受邪气。畜则肿热。砭射之也。
用手机扫一下二维码,在手机上阅读或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