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无一定之法,而有一定之理。理无可疑,则虽庸工一得,断不以人废言;理有可疑,则虽前代宗匠,奕祀之所奉为典型者,亦不护其所短,必为之摘发其万一,以质诸天下后世。盖医以寄生死,故不得不阐发其精微,深探其义蕴。此会稽张景岳先生《质疑录》一书之所由作也。粤稽轩、岐二圣,化天地身,发菩提愿,着《灵枢》、《素问》诸经,创立医道,而斯民已登诸仁寿之域,厥德溥已;春秋时秦越人复有《难经》之作,汉文帝与淳于意问答若干条;脏腑之表里阴阳,病证之寒温虚实,言中机宜,了如指掌。此即后代质疑之权舆乎!厥后张仲景、刘河间、李东垣、朱丹溪四先生,后先踵起,着述最富,或精于伤寒,或工于杂证,各立一家言,发前人之未发,大畅宗风,遂令医之一道,如日月经天,江湖丽地,昭垂宇宙,亘古如新。后之工于医者,又何疑之可质乎?虽然,愚者千虑,岂无一得?智者千虑,岂无一失?况医如用兵然,奇正变化,运用从心,不离乎法,而亦不泥乎法,岂得为前贤章句所埋,遂寄人篱下,而不思所以变通之也哉!先生天姿卓绝,复殚人工,其于岐黄之术,不啻三折肱矣,浙东西何止活万人!取先圣之经,以辨前贤之误。如伤寒一证,必辨虚实,攻补兼施,而不泥“伤寒无补法”之一言;中风则必辨十二经之见证,而不以治伤寒之法治之;血证必先清外感,次理内伤,而不泥洁古“见血无寒”之语。可疑者诸如此类,先生一一搜剔之,真可谓善读古人之书矣。楷生也晚,不获亲炙先生之门,然至今读其遗书,虽不能至心,窃向往之,篝灯披阅,以是质诸轩岐也可,质诸四大家也可,即以是质诸天地鬼神,亦无不可。于是知先生之为功,于天下万世也大,而工于医者,庶可以无疑矣。因先光梨枣,以公诸海内,若先生全集中,更有《杂证谟》、《伤寒典》、《妇人规》、《传忠录》、《本草类考》等书,嗣当谋诸同志君子,次第梓行,以共欣赏焉!
    时康熙岁在丁卯蒲月东海石楷谨识


用手机扫一下二维码,在手机上阅读或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图书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