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书库 > 医家类 >中寒论辩证广注 >卷中 太阴少阴厥阴病
白通汤方
    葱白(四茎) 干姜(一两) 附子(一枚生用去皮破八片)
    上三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分温再服。
    成注引内经曰:肾苦燥。急食辛以润之。葱白之辛。以通阳气。姜附之辛。以散阴寒。
    琥按上注云。肾苦燥。急食辛以润之。盖少阴下利。非苦燥。方中药味皆用辛者。乃辛以散之。殊非润之之义。
    内台方议云。少阴者。肾水也。若脉沉微下利。无热证者。乃少阴客寒不能制肾水。故自利也。以附子为君。温经散寒。加干姜之辛热。温中益阳。加葱白之辛。通阳气也。以此三味之剂。而治下利。若非内寒阴胜者。不可用也。
    琥按上议云。少阴客寒。不能制肾水。此言实本成注之意。然成注云不能制水。乃肠胃中之水也。若云肾水。彼下利之水。岂肾水邪。何悖谬之极也。
    武陵陈氏云。白通汤者。谓葱白能通阳气。而因名白通也。少阴阳气原微。又为大寒所中。而独见下利一证。阴盛阳微。其势大危。故用姜附二味。 使其从中焦。直达下焦。补益真阳之气而散极寒也。此方与四逆汤相类。独去甘草。盖驱寒欲其速。辛烈之性。取其骤发。直达下焦。故不欲甘以缓之也。而尤重在 葱白。少阴为阴。天之寒气亦为阴。两阴相合而偏于下利。则与阳气隔绝不通。姜附之力。虽能益阳。不能使真阳之气。必入于阴中。惟葱白味辛。能通阳气。令阴 得阳而利可愈。盖大辛大热之药。原非吾身真阳。不过藉以益吾阳气。非有以通之。能令真阳和会。而何以有济也邪。
    或问人身真阳之气何居。余答云。两肾中有真阳之气。乃命门相火也。肺中有真阳之气。乃心与包络之火也。寒中少阴不独主肾。心家之火亦隔绝也。故用白通汤。以通上下之阳气。
    少阴病。下利脉微者。与白通汤。利不止。厥逆无脉干呕烦者。白通加猪胆汁汤主之。服汤。脉暴出者死。微续者生。(此承上条而言。服白通汤不 应。反增无脉等证。少阴病脉原微细。兹但言微者。微为阳虚。即下文无脉之渐也。下利脉微。与白通汤。非不对病。然服之利不止。厥逆无脉。干呕烦者。寒邪太 甚。热药为邪格拒。阳欲通而不得通。阳气卒不相接而扰乱故也。与白通加猪胆汁汤主之者。内经云。反治之法也。服汤脉暴出者。正气因发泄而骤脱也。故死。脉 微续者。乃真阳之气渐复也。故生。)


用手机扫一下二维码,在手机上阅读或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图书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