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卷四 伤寒脉证第三十八
-
伤寒热病,脉喜浮洪。沉微涩小,证反必凶。
汗后脉静,身凉则安。汗后脉躁,热甚必难。
阳病见阴,病必危殆。阴病见阳,虽困无害。
上不至关,阴气已绝。下不至关,阳气已竭。
代脉止歇,脏绝倾危。散脉无根,形损难医。
《素问》热论曰∶今夫热病者,皆伤寒之类也。又曰∶人之伤于寒也,则为病热。
热虽甚,不死。观此,则知伤寒虽是阴寒之邪,袭人生气中,正气与之抗拒,郁蒸成热,亦理势之必然者。抗拒在表,故脉浮。郁蒸成热,故脉洪。热病得此阳脉,知正气不陷缩而能鼓发,胜邪必矣,故喜焉。若沉微涩小,是皆阴类。证阳脉阴,表病见里。证与脉反,邪盛正衰,凶之兆也。至若汗后,邪解正复。此时脉躁盛者,亦应宁静。身体自然凉和。设脉仍躁而热加甚,是正气已衰,邪气更进,必难乎其为生矣。即《素问》评热论所谓有病温者,汗出辄复热,而脉躁疾,不为汗衰,狂言不能食,病名阴阳交者是也。(一派阳邪,阴不能复。若与阳交,并为一而不分,是阴已绝亡,故死。)阳病见阴者,见阴脉也,即上文所云热病而得沉微涩小之类。言证与脉反,故亦危殆。
阴病见阳者,见阳脉也。亦似与证相反,惟伤寒则不然。伤寒自表入里,从阳之阴,刻刻侵传,层层渐入。今阴病得阳脉,是转寒凛而变温和,起深沉而出浮浅。死阴忽作生阳,病虽困笃,自当无害。故仲景云∶阴病见阳脉者生,阳病见阴脉者死。
尺为阴,尺脉上不至关,是阴已绝于下。寸为阳,寸脉下不至关,是阳已竭于上。
《脉经》曰∶阳生于寸,动于尺。阴生于尺,动于寸。言阴阳互相生动。今两不至关,是阴阳离异矣。《素问》生气通天论曰∶阴阳离决,精气乃绝,非此之谓欤!代脉止歇者,乃藏真不能接续,其倾危可立见也。散脉无根者,谓脉外散而不敛,内无根蒂之候。若形见损伤,必难医治。仲景平脉篇云∶伤寒咳逆上气,其脉散者死,谓其形损故也。其义谓咳逆属肺,散脉属心。肺金心火,火刑其金,故主死。形刑二义俱通,姑两存之。
用手机扫一下二维码,在手机上阅读或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