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册:白晋《古今敬天鉴》
 古今敬天鉴
    白晋
    古今敬天鉴题解
    《古今敬天鉴》系耶稣会士白晋所作,抄本现藏于法国国家图书馆(Bibliothèque Nationale de France) ,古郎(Maurice Courant)编目为7161号,共134面。同馆还藏有一本,为第7162号。白晋(Joachim Bouvet),字明远,法国人,生于1656年,1687年来华,1730年卒于北京。本书最早于康熙四十二年(1703)完成于北京,有经筵讲宫礼部尚书韩大学士作的序言。过了四年(1707)白晋又辑入了《日讲》等解,“始复明典籍敬天之原旨”,并自己作了序。
    《古今敬天鉴》分上下两卷。上卷以天主教思想阐释中国四书五经所载之言,其宗旨在于复明上古敬天之原意,纠正前代儒学传解之误,恢复中国人的敬天传统。同时也阐发天主教的思想,“发明天学之微旨”,“明天学之本义”。进而使中国人,尤其是中国学者对天主教发生兴趣,与西方传教士一同学习《圣经》,以发明天学的道理。(“中华之儒欲明经典奥文所藏天学本义者,莫如与西士同心含志,考究天主《圣经》的精微之旨尔”)
    在结构上,上卷先是摘录儒家经典经文,然后择录一些中国古代儒者的注解,与天主《圣经》观点进行对比,并提出自己的意见,以便于读者能看出儒家经典与天学精意符合之处。如对《易传》中“出乎震”一名,作者先引用了《日讲》中的注解,然后介绍天主《圣经》的相应观点。最后作者对上述引文和观点进行详述。作者用天主教神学的思想框架对中国儒家的古典经文进行整理,书中标题有天主存在、天主创造、天主爱人、天主赏善罚恶、人当悔改、人当敬畏天主、人当爱主爱人等。以此来说明中国古人早已对天主有所认识,并且一直在敬天主、爱天主、事天主。只是后世异端邪说的兴起,中国的天学才变得模糊不清了。
    本书的下卷是民俗民谚,文人雅语和儒家经文的汇集互证,把同一话题的语句汇集在一起,以此来证明无论古今,无论雅俗,天主教的道理都贯穿于其中。如在“宇宙必有真宰”的题目下,俗语云:“头上有老天爷作主”,读书人会说:“上有青天”,《诗经》有证:“有皇上帝”。
    白晋是于1788年2月到达北京进见康熙的。他在宫廷里讲解西学,绘制地图,使康熙皇帝大为高兴。他传教亦非常热心,设立善会,以增神益。他与人交往和蔼可亲,有许多缙绅朋友。《古今敬天鉴》多引皇家《御批》和钦定《日讲》等书的注解,以便与官方的思想意识相一致。从这些事件来看,我们可以推测白晋写本书的目的也在传教。不过其传教策略以走上层路线为主。当然,他也非不关心普遍百姓的信仰。相反,他对民间俗语的研究,正是把天主教信仰带入了平民生活。
    《古今敬天鉴》是从中国已有的文献出发,来寻找天主的“自然启示”,可以说是天主教对中国儒家经典的理解,其中尽管有传教的目的在内,但其态度是亲和的,同情的。白晋的《古今敬天鉴》给中西文化的对话提供了一种模式,就是文化根源上的比较。本书与《天儒同异考》的宗旨,可谓是相得益彰。
    古今敬天鉴目录
    古今敬天鉴题解 217
    古今敬天鉴目录 219
    古今敬天鉴自序 231
    一、先后之儒敬天之旨大不相同 231
    二、历代名儒未归於古儒之意 231
    三、本朝皇上复明典籍敬天之旨 232
    四、复明天学之法 233
    古今敬天鉴(上卷) 235
    第一节 上帝创造 235
    一、有皇上帝 235
    二、(帝)出乎震 235
    三、天之主宰 235
    四、上天无声无臭 236
    五、天命於穆不已 236
    六、礼必本于太一 236
    七、太极生两仪 236
    八、万物本于天 237
    九、天作高山 237
    十、帝赉予良弼 237
    第二节 上帝主宰 237
    一、天生此民 237
    二、帝命率育 237
    三、上帝赐人丰年 237
    四、天阴隙下民 238
    五、上帝是下民之君 238
    六、天为人之父母 238
    第三节 万民出乎一祖 238
    第四节 上帝生有形有灵之人 239
    一、天生蒸民 239
    二、天与我心灵 239
    三、上帝临汝 240
    第五节 上帝付人以善性 240
    一、上帝降衷于下民 240
    二、天生有物有则之民 240
    三、天命之谓性 240
    四、孟子道性善 240
    五、牛性不同于人性 241
    六、仁智乃性之德 241
    七、仁乃天赋之德 241
    八、仁乃人之安宅 241
    第六节 天理人欲各率人行其善恶 241
    一、道分仁与不仁 241
    二、舜跖之分在于利与善 242
    三、君子与小人之别 242
    四、为富与为仁之别 242
    五、志于仁则无恶 242
    六、君子周而不比 242
    第七节 上帝命人中正诚实 242
    一、意诚则心正 242
    二、中正以应天 243
    三、中庸即至理 243
    四、君子中庸 243
    五、君子时而中 243
    第八节 天降圣德以复人明德之性 243
    一、明明德 243
    二、惟圣人可以践形 244
    三、人道思诚 244
    四、顾諟天之明命 244
    五、天理至诚无息 244
    第九节 人当畏唯一上帝 245
    一、先王享帝 245
    二、至尊无二 245
    三、获罪於天,无所祷也 245
    四、圣人亨以享上帝 245
    五、赋之牺牲以共上帝 245
    六、郊社之礼以事上帝 246
    第十节 敬畏至神至灵之上帝 246
    一、上帝日监在兹 246
    二、汉文帝日食求言 246
    三、惟天聪明 246
    四、畏天之威 247
    五、燔烈以与嗣岁 247
    第十一节 圣洁之人方可祀上帝 247
    一、惟圣人能飨帝 247
    二、上帝居歆 247
    三、上帝时歆 247
    四、恶人痛悔亦可祀上帝 247
    第十二节 每事必请命于上帝 248
    一、请罪有夏 248
    二、天子祈谷于上帝 248
    三、以旦代某之身 248
    四、丘之祷久矣 248
    五、诚敬为祈天之本 248
    第十三节 不可乱用祭祀之物 249
    一、天子亲耕以事上帝 249
    二、用酒以祭祀 249
    三、用玄牡昭告于皇皇后帝 249
    四、用牛羊祭祀天 249
    五、用五畜祭祀上帝 249
    六、祀帝於郊 249
    七、柴於上帝 249
    八、用盛乐祭祀上帝 249
    九、作乐荐之上帝 249
    十、无礼义则悖天道 249
    十一、无节则灭天理 250
    十二、饮酒失常则乱德 250
    第十四节 上帝全在全知 250
    一、惟天聪明 250
    二、简在上帝之心 250
    三、简在帝心 251
    四、昊天曰明 251
    五、上天昭临下土 251
    六、天监在下 251
    七、上帝监观四方 251
    八、上帝明明在下 251
    九、知我其天 251
    第十五节 民心即天意 251
    一、天视自我民视 251
    二、不以耳目心思天知物 252
    三、天听自我民听 252
    四、天聪明自我民聪明 252
    五、帝惟下民之秉为 252
    第十六节 上帝示人之主 253
    一、天不言 253
    二、天以行与事示之 253
    三、天意存乎民心 253
    四、梦帝赉予良弼 253
    第十七节 上帝垂顾四方之民 253
    一、盛德闻於上帝 253
    二、秽德彰闻于天 254
    三、腥秽闻於天 254
    四、上帝鉴民 254
    五、天鉴厥德 254
    六、天哀四方民 254
    第十八节 上帝赐人规范 255
    一、天乃锡禹洪范九畴 255
    二、天叙有典 255
    第十九节 修己以敬天 255
    一、存心养性以事天 255
    二、敕天之命 255
    三、顾諟天之明命 255
    四、君子戒慎恐惧 256
    五、恪谨天命 256
    六、居恭执敬 256
    七、君子有九思 256
    八、君子三畏 256
    九、殷王罔敢失帝 257
    十、咸有一德 257
    十一、敬迓天威 257
    十二、修己以敬 257
    第二十节 诚实不伪 257
    一、巧言令色,鲜矣仁 257
    二、静言庸违,象恭滔天 258
    三、毋欺天 258
    四、拂人之性必招灾 258
    第二十一节 祸福之机 258
    一、祸福由于善恶 258
    第二十二节 上帝眷爱改过迁善者 259
    一、天亲敬天之君 259
    二、天佑于一德 259
    三、天须暇之子孙 259
    四、改过迁善无咎 259
    第二十三节 忠恕以爱人 260
    一、己欲立而立人 260
    二、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260
    第二十四节 祸福由人自取 260
    一、孽非天降 260
    二、乱匪天降 260
    三、人自取殃祸之命 261
    四、夏殷自取其亡 261
    五、为政不平召祸乱 261
    六、民自速辜 261
    七、灾眚不可幸免 261
    八、祸福自求 261
    九、满招损,谦受益 262
    第二十五节 上帝赦免悔改之人 262
    一、尚赖匡救之德 262
    二、恶人斋戒沐浴以祀上帝 262
    三、悔改成吉 262
    四、改过自新以回天意 263
    第二十六节 上帝降罚不悔之人 263
    一、上帝降罚夏桀 263
    二、商纣自绝于天 263
    三、益之用凶事 264
    四、天命去桀 264
    第二十七节 上帝警恶劝善 264
    一、鲧汩陈其五行 264
    二、商王弗敬上天 264
    三、昊天疾威于上下 265
    四、敬天之怒 265
    五、敬天之谕 265
    六、天彰周公之德 265
    七、大雷电以风 265
    第二十八节 上帝立大圣全德之君 265
    一、天生聪明时乂 265
    二、天惠民以立君 266
    三、天立君师以佑民 266
    四、天降君师 266
    五、王来绍上帝 267
    六、帝立子生商 267
    七、帝命式于九园 267
    八、天求民主 267
    九、帝命武汤正域四方 267
    十、天命尧为天下君 268
    十一、元后作民父母 268
    十二、天命文王 268
    十三、天命二后 268
    十四、文王受命 269
    十五、天命此文王 269
    十六、文王在帝左右 269
    第三十一节 上帝以身心之艰苦炼其德 269
    一、天将降大任於是人 269
    二、天閟毖我成功所 270
    第三十二节 上帝弃绝逆天害民之君 270
    一、天用剿绝其命 270
    二、帝式商受命 270
    三、天命诛商 270
    四、天命殛夏 271
    五、天降之咎 271
    六、皇天弗保 271
    七、上帝命汤伐夏 271
    八、天弃我 271
    九、上帝改厥元子 271
    第三十三节 顺受天命 272
    一、死生有命,富贵在天 272
    二、天与命 272
    三、道之行废 272
    四、行止非人所能 272
    五、天纵成功 272
    六、匡人其如予何 272
    七、桓魋其如予何 272
    八、天实为之 273
    九、斯人而有斯疾 273
    十、可以无大过 273
    十一、不尤不怨 273
    十二、君子居易以俟命 273
    十三、天命不彻 273
    十四、修身以俟之 274
    十五、世乱由人为 274
    十六、顺受其正命 274
    十七、君子行法以俟命 274
    第三十四节 发誓以明心 274
    一、夫子之誓 274
    第三十五节 天降圣德 275
    一、有陨自天 275
    二、惟德动天 275
    三、天佑之利 275
    第三十六节 敬上帝爱下民 276
    一、时亮天工 276
    二、人代天工 276
    三、天命多辟 276
    四、未顺命 276
    五、帝享王用 276
    六、好生钦恤 276
    七、具严天威 277
    第三十七节 上帝赐福仁爱之君 277
    一、天保定尔 277
    二、降尔遐福 277
    三、天被尔禄 277
    第三十八节 上帝福善祸淫 277
    一、惟天聪明 278
    二、天命有德,天讨有罪 278
    三、上天孚佑下民 278
    四、惠迪吉,从逆凶 278
    五、上帝必福善淫 278
    第三十九节 敬是真福真祸之机 279
    一、天监下民 279
    二、天佑有商 279
    三、天降灾祥在德 279
    四、敬乃祸福之机 280
    五、元吉在上 280
    第四十节 永福永祸 280
    一、无坠天降之命 280
    二、万世无疆之休 280
    三、文王在上 280
    四、文王在帝左右 281
    五、三后在天 281
    六、殷多先哲王在天 281
    七、天有显道 281
    八、天剿绝其命 281
    九、永畏惟罚 281
    十、上帝不蠲 281
    十一、永言配命 281
    十二、不敢宁于上帝之命 281
    第四十一节 全福极祸 282
    一、五福之目 282
    二、六极之目 283
    三、总结:以福极劝惩天下 284
    第四十二节 上主所闻之道乃自然率性天理 285
    一、天命之谓性 285
    二、人心道心 285
    三、攻乎异端 285
    四、仲尼不为己甚 285
    第四十三节《古文渊鉴》诸条 286
    一、《祭祀术奏》 286
    二、《请除释教》 286
    三、《论佛骨表》 286
    四、《与吕微仲书》 286
    五、《毁佛寺制》 287
    六、《正命》 287
    古今敬天鉴(下卷) 288
    一、称呼真宰之文语 288
    二、宇宙必有真宰 288
    三、至尊无对 288
    四、造天地万物 289
    五、养万民之大母 289
    六、天子在位乃奉主宰之命 289
    七、人人该敬事之 289
    八、人心不正,何能事之 289
    九、无所不在 289
    十、无所不知 289
    十一、无所不见 290
    十二、无所不闻 290
    十三、明白善恶 290
    十四、毫厘不差 290
    十五、至明何能哄之 290
    十六、至公无私 290
    十七、自掌赏罚善恶之权 291
    十八、自本爱人 291
    十九、万恩之源,理当报之 291
    二十、吾将何物报其洪恩 291
    二十一、生人之主,命人相爱,或有相欺,即欺主也 291
    二十二、人不善,其宰严其恶 291
    二十三、凡苦皆由其命 291
    二十四、兹怜之本不负苦人之望 292
    二十五、苦之极必祷其怜 292
    二十六、好谦恶傲 292
    二十七、不容人恶,不可不畏 292
    二十八、人无过失,何以畏之 292
    二十九、其意深奥难知 292
    三十、其算无穷 293
    三十一、事事好否,无不顺其命 293
    三十二、人之生死,俱属主宰之命 293
    三十三、非主宰之佑,事事不成 293
    三十四、真宰者乃众人之赖,事事告之 293
    三十五、天旱之时,望雨求之 293
    三十六、天旱之时,望雨求之 293
    三十七、五谷不生,求之方得 294
    三十八、真宰福善之所,不外于天 294
    三十九、真宰乃长生之根,求之可寿无疆 294
    四十、敬主牌位 294
    四十一、敬主礼仪 294
    四十二、开人明悟,自招灾祸 294
    四十三、开人明悟 295
    四十四、赋人上智 295
    四十五、上天从人 295
    四十六、全赖上天 295
    四十七、赐人福禄 295
    四十八、上天降灾 295
    四十九、惟天当求 295
    五十、上天神灵 296
    五十一、上天可畏 296
    古今敬天鉴自序
    一、先后之儒敬天之旨大不相同
    从古以来,诸儒皆重典籍所载修身齐家治国之道,无不以敬天为本,然先后之儒敬天之旨大不相同。
    1、古儒朝夕事奉上帝
    上古之儒近於天学。故其敬天者,明识有皇上帝至尊无对,全能至神至灵,赏罚善恶,至公无私,真为万有之根本主宰。所以朝夕小心翼翼,畏之、敬之、事之。
    2、中儒事天以外仪虚文
    中儒不幸遭战国焚书之害。於时,典籍所载敬天之原旨,与古传之文几亡。当秦汉晋唐,愈失真道之传。虽祭天之礼,事天之说尚在,大概不过外仪虚文,而真如不识惟有一至尊无对上帝为万有之主宰。故祭五帝祭七帝,种种非举,迷谬反古。
    3、宋儒不明真主唯一
    迨至宋朝,憎前儒流於道家,诸帝之妄,务尽革之。惜哉!宋儒有不明真主惟一之旨者,各逞其臆说,而经乃晦矣。
    二、历代名儒未归於古儒之意
    所以诸儒云:信经不信传。
    1、诸儒各有所学
    如《书经?大全序》,元城刘氏云:汉承秦火之後,诸儒各有所学,谈经或得或失,各自名家。
    2、前儒失意而後学忘味
    《易经?大全程序》云:去古虽远,遗经尚存,然前儒失意以传言,後学诵言而忘味,自秦而下盖无传矣。
    3、王道衰而异端起
    《性理会通进书表》云:自王道既衰,异端蜂起,燔烈秦火之馀,穿凿汉儒之弊,其间存者不绝如线。
    4、宋学以狂瞽相师
    《十三经钱序》云:王介甫凭藉一家之学,创为新义,而经学一变。朱元晦拆衷诸儒之学,集为传注,而经学再变。宋之学者自谓得不传之学於遗经,胥天下不知穷经学古,而冥行趋址,以狂瞽相师,驯至於今。
    5、孔子没而易亡
    《易经?来注?来序》云:本朝纂修《易经》、《性理大全》,乃门外之粗浅,非门内之奥妙。自孔子没而易已亡,四圣之易如长夜者,二千馀年。
    6、朱子晚年痛悔
    《王阳明文集?朱子晚年定论序》云:朱子晚岁固已大悟旧说之非,痛悔极艾,至以为自诳诳人之罪不可胜赎。世之所传《集注》、《或问》之类,乃其中年未定之说,自咎以为旧本之误,思改正而未及。而其诸《语类》之属,又其门人挟胜心,附己见,固於朱子平日之说,犹有大相谬戾者。如此等名儒,虽尽知前後传解之失,惜终未归於古儒原意之正。
    三、本朝皇上复明典籍敬天之旨
    今幸赖我皇上,天纵聪明,自幼博览古今书籍,且于天文、测量、算法、律吕、格物等学,则相引以求其大本。奉旨取汉宋以来诸家之说,荟萃折衷,著经书《日讲》《御批》,选《古文渊鉴》,始复明典籍敬天之原旨,多正前代传解之谬。
    1、惟天聪明
    如《日讲?书经解》“惟天聪明”云:惟天高高在上,至虚至公,至神至灵。不庸听而聪无不闻,不需视而明无不见。不惟政令之得失,民生之休戚,举不能逃天之鉴。即暗室屋漏之中,不睹不闻之地,亦皆照察无遗焉。天之聪明如此。
    2、简在帝心
    又解“惟简在上帝之心”云:善与罪一一简在上帝之心。天虽高而听则卑,或善或恶报应,昭然断无或爽。
    3、日食求言
    《古文渊鉴》“日食求言诏”,《御批?诗》曰:不显亦临昭,事上帝之心无时可懈。因日食而克谨天戒,亦倍凛於平日尔。
    4、天乃至圣之主宰
    德升虞氏所著《品字笺》解“天”字云:汉诂天者,理而已矣。又理不离气,顾其中必非漫无所主,而能阴隙下民者。《太甲》曰:惟天无亲,克敬惟亲。《咸有一德》曰:天难谌,命靡常。而《伊训》直曰:“作善降之百祥,作不善降之百殃。使其中止此浑然运行之理若气,而绝无至灵之真宰焉,则所云无亲惟亲者谁所云?难谌靡常,而降祥降殃者又谁?倘所谓皇皇之上帝非乎,乃吾人日在鉴兹之下,不知时加警惕以畏天威,且敢以小智私心与帝天角,弗思甚矣。”由此观之,古典之文所载敬天之旨有缺而失序者,多赖《日讲》等书复明之。
    四、复明天学之法
    1、分列经典修目
    但因天之主宰万德之妙,分见於经传,而藏於奥文微言之内,自外人外观之,若无次序,难以明达。然在我朝大邦,穷经明理之儒,犹易察识。况兹分列其条目,如一明鉴然,则上主之神容可识,而天学之本义可以复明矣。譬如依目学之法,画其耳目手足身体形,上下左右,错综分散,不成像貌之状。乃用数面之镜照之,方见全人之容貌。故经典之文,有明发上主能德之蕴。
    2、择录中儒之注
    中古之儒,注解显著者,择录其略,以助明天学之本义。
    3、据天主《圣经》真传
    且南北东西四方之人,同为上天一大父母君师所生养,治教皆原属一家,惟一天学之人。中华经书所载,本天学之旨,奈失其传之真。西土诸国存天学本义,天主《圣经》之真传,今据之以解中华之经书,深足发明天学之微旨。故於所辑经书内,亦引天主《圣经》真传一二条以证之,为《敬天鉴》上卷。
    4、汇集民谚经文
    经传之外,又有自古至今、众口所传之谚语,为士为民,亦择其语异意同、关系天学之要者,配於经文之句,为《敬天鉴》下卷。
    5、考究天主《圣经》精微
    凡兹上、下二卷诸条,皆对合於天主诸端道理,以明中华经典与西土天主《圣经》,其大本原惟一无二。中华之儒欲明经典奥文所藏天学本义者,莫如与西士同心合志,考究於天主《圣经》精微之旨尔。
    康熙四十六年辑
    (韩大学士观此书时,尚未辑入《日讲》等诸解)
    ?
    古今敬天鉴(上卷)
    集古今经解之文,发明天学本义。
    第一节 上帝创造
    宇宙之内,必自有一无形无像、造天地万物之主。
    一、有皇上帝
    《诗?正月》:有皇上帝。
    程子等儒云:帝者,天之主宰。
    《说文》云:皇从白,为古自字,即皇字也,自王也。天之主宰,苟非自有,何以自王,何以皇天而主宰之?
    二、(帝)出乎震
    《易?说卦传》:(帝)出乎震。
    《日讲》:帝为生成之宰,其出入不可见。即物之出入,以可见者,明其不可见也。当其出而生物,令方行而气方动,化育发端,则出乎震焉。
    据天主《圣经》,造物主至神至灵无可见,诸德之美明显于所造有形而可见万物之妙。其所造者,依己全能之命令。乃上主之命,为生生造化发育之大机。上主初造之之时,明圣经之士,概归之於震。
    天之帝,即世之君。尽臣之所为功,而莫非君之功;尽造化之所为生成,而莫非帝之化。帝生万民,圣人生万民,其主宰洵有同符矣。治世国功之小,无不由其君活活神灵之能。况主宰宇宙,而成治天国之大功乎。
    三、天之主宰
    《易》注:帝者,天之主宰。
    《大全》:震峰胡氏曰:自出震,以至成言乎艮,万物生成之序也。然孰生孰成之,必有为之主宰者,故谓之帝。
    四、上天无声无臭
    《中庸?三十三章》:上天之载,无声无臭。
    《十三经注》:上天之造生万物,人无闻其声音,亦无知其臭气。
    五、天命於穆不已
    《中庸?二十六章》:《诗》云:维天之命,於穆不已。盖曰天之所以为天也。
    《日讲》:维天之命,於穆不已。言天道运行,其帝命所存之处,无声无臭,幽深邃远,而无一时之止息。
    六、礼必本于太一
    《礼?礼运》:礼必本于太一,分而为天地。
    《史记》引《索隐》曰:太一为百神之最尊者。又云:古者,天子春秋祭太一东南郊,用太牢。《礼》云:祀帝于郊。由此明知,礼所谓天地之本太一者,原非他,乃天地万有根本主宰上帝也。
    七、太极生两仪
    《易?上传十一章》:易有太极,是生两仪。
    《日讲》:太极,谓至极无上。以主宰万化之理言,易固生生不已,变化无端矣。然必有至一不变之理,主宰于中,以为生生之本,太极是也。
    据此《日讲》,万物本於太极,於理而己,其理其太极,可为造物真主乎?
    考天主《圣经》,造物主所化之类无数,然尽於有灵无灵。能明理不能明理,乃万物万灵二等而已。万物万形之妙,一一皆合於造物主;所怀至灵至一不变当然之理,而明显其造者之无极而太极之能、至明至神之德。於己万像万灵,一看万像,格物穷其理。而由此可见之形像,至於明通所无形像、无可见造物主自为无极而太极之能。万灵所属至神至灵至一不变之理,真为万物万灵根本主宰。
    由此观之,《国史》周濂溪等儒,论《太极图》,所云无极而太极,上原有自,为二字极是。朱子诃刚之。
    八、万物本于天
    《礼?郊特牲》:万物本乎天。
    万物之生成,乃天施地承。二者之功,岂可归於有形之天?万物本乎天者,乃超天地之上,无形全能之天,所谓造物天之主宰。
    九、天作高山
    《诗?周颂》:天作高山。
    有形之天地,但覆载其山而已。而作之者,则惟全能无形上天之命。
    十、帝赉予良弼
    《书?说命上》:恭默思道,梦帝赉予良弼。
    《大全》:朱子曰:高宗梦传说。据此,则是真有个天帝,与高宗对曰:吾赉汝以予良弼。今人但以主宰说帝,谓无形容,恐也不得;说无此事,只是天理亦不得。
    据上可见朱子真认有个天帝,而其所认之帝,非为天理。又知朱子一时之人,所认之天帝,真为无形容之主宰。
    第二节 上帝主宰
    天之主宰,生人、养人、治人,居之、安之、佑之,乃万民之大君大父母。
    一、天生此民
    《孟子?万章上》:天之生此民也。
    二、帝命率育
    《诗?周颂》:帝命率育。
    《注》:乃上帝之命,以此遍养下民者。
    三、上帝赐人丰年
    《诗?周颂》:於皇来牟,将受厥明。明昭上帝,迄用康年。
    《注》:麥已将熟,则可以受上帝之明赐。而此明昭之上帝,又将赐我新畬以丰年也。
    四、天阴隙下民
    《书?洪范》:惟天阴隙下民,相协厥居。
    《日讲》:惟天於冥冥之中,默有以安定其民,为之辅相,保合其所当居止之理。天之为民,何其厚也。
    五、上帝是下民之君
    《诗?大雅》:荡荡上帝,下民之辟。
    《注》:言此荡荡之上帝,乃下民之君也。
    由天所生、所治之民且有则而灵,岂生之、治之之天反不如民,而无灵无则乎?
    六、天为人之父母
    《诗?小雅》:悠悠昊天,曰父母且。
    《注》:大夫伤於谗,无所控告,而诉之於天。曰悠悠昊天,为人之父母,胡为使无罪之人,遭乱如此其大也。
    第三节 万民出乎一祖
    天下万民,皆由一元祖父母所出,故天下为一家,四海为兄弟也。
    《论语?第十二》: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日讲》:兄弟之有无,皆天命也。四海之广,皆我同胞之兄弟也。
    《西铭》:民吾同胞。凡天下疲癃残疾,茕独鳏寡,皆吾兄弟之颠连而无告者也。
    《易?序卦传》云:有天地然后有万物,有万物然後有男女。万物万民所生所命之理同,即万民之生皆由造物主之命。从一男一女、一父一母同元祖所出。如万物之生,皆由天地一阴一阳,如一男一女、一父一母所生然。故《礼》云:万物本乎天,人本乎祖。
    第四节 上帝生有形有灵之人
    造物主至灵,生物惟有形,生人有形有灵。人当以灵为本,以形为末。若有灵之人,专向于有形之物,而不专向至灵至主,大不可也。
    一、天生蒸民
    《诗?蒸民》:天生蒸民,有物有则。
    二、天与我心灵
    《孟子?告子上》:耳目之官不思,而蔽於物。物交物,则引之而已矣。心之官则思,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也,此天之所与我者。
    《日讲》:耳目为小体,心为大体,皆天之所以与我者。体既有能思不能思之别,则所受於天者,自有以大制小之理。
    1、上主付人形体灵性
    耳目为小体者,乃有形之耳目,肉身之拙体,末也。心为大体者,乃无形之心,灵性之精体,本也。二者俱生人之主所付。
    2、形体与灵性
    故以大制小者,必以己心之大为主,而用己身为役。然共二者之力,专向己所出之本。物者有形之体而已,人心交其物,必蔽欲其形,而至於失己本向。
    3、天命以上主为本,以下物为末
    据天主《圣经》,造物主生人,有形身,有灵心,而成其性。命之属上主灵体以下,主凡有形物之上。以上主为本,以下物为末
    4、以大制小之理
    以其心为主,以其身为仆。若人心常使己身为仆,己耳目之灵,绝形不蔽於下物,则恒听天命,恒向天理,而交上主之心。此乃所谓以大制小之理也,即顺上主所赋之命,并人所受之性也。
    5、以小制大之非
    人若不然,而以仆制主,以形制心,此以小制大之非也。乃本末倒置,即大背天命,而逆人性也。
    三、上帝临汝
    《诗?大明》:上帝临女,无贰尔心。
    第五节 上帝付人以善性
    造物主初生人,赋以元良之性,至精至纯,最善无恶。
    一、上帝降衷于下民
    《书?汤诰》:惟皇上帝,降衷於下民,若有恒性。
    《日讲》:惟皇上帝,当始生万民之初,即予以至正之,则所谓衷也。民受此衷以生,但率循其自然,皆有不可易之常理,谓之恒性。至善之理出於天,在天为衷,民受之为性。
    1、元祖为万民之宗
    《日讲》解《书》所云“惟皇上帝”当始生万民之初,乃万民之元祖。盖元祖为万民之宗,全包後族之众,如天地包万物然,真万民之根、之初也。
    2、造物主赋元祖最善
    此理本无异於天主《圣经》所载。造物主初造男女二人,以为後万世之元祖。赋其最善不蔽於私欲之性,最明天理,容易守天诫,而保己永命。
    二、天生有物有则之民
    《孟子?告子上》:《诗》曰:天生蒸民,有物有则。民之秉夷,好是懿德。
    《日讲》:天主众民,有形气者为物,有天理者为则。此民所秉执之常性,无不好是懿美之德。
    三、天命之谓性
    《中庸?第一章》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
    《日讲》:天之生人,既与之气以成形,即赋之理以成性。其禀受赋畀,即如天之命令,所谓性也。
    四、孟子道性善
    《孟子?滕文公上》:孟子道性善。
    《日讲》:性者,人所得於天之理,至精至纯,本善而无恶。
    五、牛性不同于人性
    《孟子?告子上》:然则犬之性犹牛之性,牛之性犹人之性与?
    《日讲》:生则人物所同,性则人物各异。人与物,虽同得乎天之气以为生,而实各得乎天之理以为性。此所以人无不善,而为万物之灵也。
    据天主《圣经》,始生人之初,人祖之性,至精至纯,有善无恶。然未几,其心交蔽于物,获罪于天,坏己良善。人之根祖已坏如此,其後所生之子孙,莫不皆然。若论古儒经书所所言性善者,原论万民始生之初也。
    六、仁智乃性之德
    《中庸?二十五章》:成己,仁也;成物,知也。性之德也。
    《日讲》:仁、知二者,本吾性中固有之德,命之於天。
    七、仁乃天赋之德
    《论语?第三章》: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
    《日讲》:天所赋之德,而具於人之心者,所谓仁也。
    八、仁乃人之安宅
    《孟子?离娄章》:仁,人之安宅也。
    《日讲》:仁乃天理之公,万善之长。人若所处在此,则身心泰然。
    第六节 天理人欲各率人行其善恶
    人生之初,原秉天理。後因自染于欲,乃仁不仁,善不善,公私二道分焉。二者不容并立,各率人行其善恶,至于无极。
    一、道分仁与不仁
    《孟子?离娄上》孔子曰:道二,仁与不仁而已矣。
    《日讲》:昔孔子曰:止仁、不仁两端尽之。盖道心之外即人心,天理之外即人欲也。
    二、舜跖之分在于利与善
    《孟子?尽心上》:欲知舜与跖之分,无他,利与善之间也。
    《日讲》:一念为善,则日循乎天理,不至于为舜不止;一念为利,则日沦於人欲,不至於跖不止。是岂有他哉?亦在乎利与善之间而已矣,人可不谨凛乎哉?
    三、君子与小人之别
    《论语?第十四》:子曰:君子上达,小人下达。
    《日讲》:天理本自高明,君子凡事必循天理,而不杂於人欲之私,愈积愈上,盖上达者也。人欲本自污下,小人凡事必徇人欲,而不念乎天理之公,愈流愈下,盖下达者也。
    四、为富与为仁之别
    《孟子?滕文公上》:为富不仁矣,为仁不富矣。
    《日讲》:专心为富,则必不能行仁;专心为仁,则必不能致富,天理、人欲之难并存,断然矣。
    五、志于仁则无恶
    《论语?第四》:子曰:苟志於仁矣,无恶也。
    《日讲》:天理、人欲不容并立,人心亦无两用。诚能使此心之所向,专在於仁,则趋向坚定,惟有天理之公,而必不入於人欲之私矣。
    六、君子周而不比
    《论语?第二》: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日讲》:周则不比,比则不周。天理、人欲,不并立也。
    第七节 上帝命人中正诚实
    诚、正、中,皆上主所命之理。
    一、意诚则心正
    《大学?圣经》:意诚而后心正。
    《日讲》:意诚则私欲去,而天理常存,而后吾心虚灵之体,无少偏倚,而常正矣。
    二、中正以应天
    《易?中孚》:中孚以利贞,乃应乎天也。
    《日讲》:孚命於天,浑然至正。若意见未融,一徇乎人为,即非正矣。惟孚出於人心之正,而合乎天命之本然,乃与天相应,斯感无不化也。
    三、中庸即至理
    《中庸?三章》:中庸,其至矣乎。
    《日讲》:中庸之道,本人心所同具,天理之当然。
    四、君子中庸
    《中庸?二章》:仲尼曰:君子中庸。
    《日讲》:仲尼曰:日用常行,皆有无过不及之理,是为中庸,乃天命所当然,而人心之所同有者。
    五、君子时而中
    《中庸?二章》:君子之中庸也,君子而时中。
    《日讲》:君子静时,即能戒慎恐惧,心存天理;而动时,又能随时处中,合乎大道,此所以为中庸也。
    第八节 天降圣德以复人明德之性
    人心初所受於上主之德,原明无蔽。其後众人有欲之私,染於旧污。即昏而失己原性之明德,己力不足以克己身之欲。惟自天降有圣德者,自无私欲,能克践其形之情,而复人心原明之德。
    一、明明德
    《大学?圣经》:大学之道,在明明德。
    《日讲》:德者,天所赋於人心。至虚而无所累,至灵而无所蔽,能包涵众理,而酬应万事,故谓之明德。德本明,而气禀拘於有生之初,私欲蔽於有生之後,则明者有时而昏矣。
    二、惟圣人可以践形
    《孟子?尽心上》:形色,天性也;惟圣人然後可以践形。
    《日讲》:人之生也,气聚而为形与色,理全而为天性。气不离乎理,理不杂乎气,人之有形有色,即天性之所在也。盖天所赋之理,原充满於形色。但众人气禀拘之於先,物欲蔽之於後,於是失其天性,物具而则亡。虽同然此形,无以践之矣。惟圣人清明纯粹,无气拘物蔽之私,其於天性,无毫发之不尽,实有以践其形而无歉也。
    据天教真经,天之主宰初生人祖,原赋以明德善性。未几,人祖逆己性,获罪於天,即昏其明德,而有气禀之拘。後世子孙之众,无不染其旧污。惟上主之元子,降生为人,圣德之全,毫无人祖旧污之染,故能复人心本明之德。
    三、人道思诚
    《中庸?二十章》: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
    《日讲》:诚虽具於人,而实原於天。诚者真实无妄,所谓天之道也。但在天之理,原无不实,而在人之心,不能无伪。惟思诚者,明善以复其初,使天之予我者无少亏欠,此乃天道之当然,所谓人之道也。
    所谓在人心不能无伪者,非人祖初生元良之心,乃获罪之後,染於旧污之心,後世子孙,无不皆然。
    四、顾諟天之明命
    《大学?首章》大甲曰:顾諟天之明命。
    《日讲》:伊尹告大甲曰:人之明德,乃天所昭然付予之理,所谓天之明命也。人多忽而不察,惟成汤时存於心,故常目见之,而无一时之敢忽焉。
    五、天理至诚无息
    《中庸?二十六章》:故至诚无息。
    《日讲》:天理具在人心,但因私欲间断,常有止息之时。至诚之心,浑然天理,无不诚时,安有止息之时?
    第九节 人当畏唯一上帝
    上主为万物之本,万民之大父母,至尊无对。自天子以至於庶人,所当敬畏以报本者,惟一而已。
    一、先王享帝
    《易?涣卦》:先王以享於帝。
    《日讲》:先王享帝於郊,以明父天母地之礼。
    天施地承,乃主宰生人养人大德之像。故古之先王借天地为上主生养至神、至明德之两大像,共之、祭之,以报生养万民上主惟一大父母之功。
    二、至尊无二
    《书?舜典》:肆类於上帝。
    《日讲》:上帝乃天神之至尊者。
    《礼?曾子问》:天无二日,土无二王。尝禘郊社,尊无二上。
    《礼?坊记》:天无二日,土无二王,家无二主,尊无二上。
    《纲目》:宋徽宗立上帝后土,尊无二上之二号,发明深责之云。
    《易》曰:帝出乎震。帝者天之主宰,其尊无对,讵必加以徽号云乎?获罪於天,无所祷也。
    三、获罪於天,无所祷也
    《论语?第三》:获罪於天,无所祷也。
    《日讲》:媚奥媚灶,吾皆以为不然。奥灶之上,至尊无对,莫过於天。顺理而行,则天降之祥;逆理而行,则天降之灾。倘所行不能安分,不能循理,即为得罪於天。天之所罪,将何所祷以求免哉?
    四、圣人亨以享上帝
    《易?鼎卦》:圣人亨,以享上帝。
    《日讲》:报功之典,莫大於享帝。
    五、赋之牺牲以共上帝
    《礼?月令》:次诸侯之列,赋之牺牲,以共皇天上帝。
    《月令》:凡在天下九州之民者,无不咸献其力,以共皇天上帝。
    六、郊社之礼以事上帝
    《中庸?十九章》:郊社之礼,所以事上帝也。
    冬至、夏至祭天地之二礼,皆郊之祭也,皆以祭惟一上帝也,故礼云祀帝于郊。
    第十节 敬畏至神至灵之上帝
    自古合经典之旨,所敬畏事之天,非有形无灵之天;真为至神至灵,至上而临下,有心有意有思,而无所不照见之天主。
    一、上帝日监在兹
    《诗?周颂》:敬之敬之,天维显思,命不易哉。无曰高高在上,陟降厥士,日监在兹。
    《注》:敬之哉,敬之哉!天道甚明,其明不易保也。无谓其高而不吾察,当知其聪明明畏,常若陟降於吾之所为,而无日不临鉴於此者,不可以不敬也。
    二、汉文帝日食求言
    《渊鉴古文》:日食求言诏,汉文帝二年。
    《御批?诗》曰:不显亦临,昭事上帝之心,无时可懈。因日食而克谨天戒,亦倍凛於平日尔。
    《日讲?书经御序》:朕仰法前代圣王,志勤道远。然夙夜兢兢,思体诸身心,措诸政事,以毋负上天立君之意。
    三、惟天聪明
    《书?说命中》:惟天聪明。
    《日讲》:惟天高高在上,至虚至公,至神至灵。不庸聪而聪无不闻,不需视而明无不见。不惟政令之得失,民生之休戚,举不能逃天之鉴。即暗室屋漏之中,不睹不闻之地,亦皆照察遣焉。天之聪明如此。
    四、畏天之威
    《诗?我将》:畏天之威。
    《春秋?左传》:畏天之威,于时保之,敬主之谓也。
    《注》:此言君以天为主,成王畏天,即是敬主。
    据此古传,明知敬天畏天之本义,乃敬畏天主也。
    五、燔烈以与嗣岁
    《诗?大雅?生民篇》:载燔载烈,以兴嗣岁。
    《十三经注疏》定本云:孟春之令曰无月字,元日谓善日,上辛也。祈谷即郊天也。引此以证郊祭,而云嗣岁之意内郊天主,为祈谷故也。
    第十一节 圣洁之人方可祀上帝
    惟圣德克敬克飨,而乐上主之心。在恶者,若能痛改洗心更善,亦可敬飨。
    一、惟圣人能飨帝
    《礼?祭义》:惟圣人为能飨帝。
    二、上帝居歆
    《诗?大雅》:其香始升,上帝居歆。
    《注》:其香始升,而上帝已安而飨之,言应之疾也。
    三、上帝时歆
    《书?大诰》:予嘉乃德,日笃不忘,上帝时歆。
    《日讲》:以此德而祀上帝,自然天鉴其德,而随时歆享。
    四、恶人痛悔亦可祀上帝
    《孟子?离娄下》:虽有恶人,斋戒沐浴,则可以祀上帝。
    《日讲》:虽有丑恶之人,苟齐戒沐浴以自洁,亦可以祀上帝。
    第十二节 每事必请命于上帝
    有圣德者,凡事告於上主,敬祭祈祷。而求常生真福,必以心为主。
    一、请罪有夏
    《书?汤诰》:敢用玄牡,敢昭告於上天神后,请罪有夏。
    《日讲》:汤为天吏,每事必请命於天。
    二、天子祈谷于上帝
    《礼?月令》:天子乃以元日祈谷於上帝。
    三、以旦代某之身
    《书?金滕》:以旦代某之身。
    《十三经正义》:周公请命於天。
    《祈讲》:君命於天。
    四、丘之祷久矣
    《论语?第七》:丘之祷久矣。
    《日讲》:夫所谓祷者,乃悔前非,以禳灾患耳。若丘平日敬畏天命,一言一动,皆不敢得罪於鬼神,自祷於心者,亦已久矣。
    五、诚敬为祈天之本
    《易?既济卦》:东邻杀牛,不如西邻之礿祭,实受其福。
    《日讲》:惟诚敬之心,为祈天永命之本。若此心一衰,非所以格天心而膺多福也。
    据天主《圣经》,上主乃万根之原,常生真福永命之本。故有形有灵之人,杀牲共物,诵诰敬畏,尽己身心之力,以祭之祷之,当然之理也。但以身不如以心求之。若丰财厚禄之人有罪,虽用牺牲宝物之盛,奏乐诵诰以求,百不得一;若无辜虽无物贫家,空手虚心,惟以诚实敬畏,无声之意以求,则百求百获。无辜圣德者如此。至於最恶者,若反於己,醒悟痛悔,改过洗心,而惟一心之洁求之,百祷百获,无不然。凡求莫若於心求如此。
    第十三节 不可乱用祭祀之物
    谷酒、牺牲、礼乐、燔柴等,祭祀之大用,原特为敬上主。若为自用而无节,大背天命。
    一、天子亲耕以事上帝
    《礼?表记》:天子亲耕,粢盛秬鬯,以事上帝。
    二、用酒以祭祀
    《书?酒诰》:祀兹酒,惟天降命,肇我民为元祀。
    《注》:惟祭祀则用此酒。天始令民作酒者,为大祭礼祀而已。
    三、用玄牡昭告于皇皇后帝
    《论语?第二十》:予小子履,敢用玄牡,敢昭告于皇皇后帝。
    四、用牛羊祭祀天
    《诗?我将》:我将我享,维羊维牛,维天其右之。
    五、用五畜祭祀上帝
    《礼?月令》五者备尝,上帝其飨。
    六、祀帝於郊
    《礼?礼器》:祀帝於郊,敬之至也。
    七、柴於上帝
    《礼?大传》:柴於上帝。
    八、用盛乐祭祀上帝
    《礼?月令》:大雩帝,用盛乐。
    九、作乐荐之上帝
    《易?豫卦》:先王以作乐崇德,殷荐之上帝。
    十、无礼义则悖天道
    《书?毕命》:世禄之家,鲜克有礼。以荡陵德,实悖天道。
    《日讲》:我闻古之人有言,世享禄位之家,习於逸乐,而不知稼穑之难艰;安於豢养,而不知人事之劳苦;嗜欲薰蒸,其能以礼制心者寡矣。人心之欲无穷,而无礼义以养之,未有不荡检逾闲者。由是视有德之人,以为迂阔而不足道,而侵蔑欺陵之。盖福善祸淫,满招损,谦受益者,天道也。此辈之行事,实与天道相悖。
    十一、无节则灭天理
    《礼?乐记》:好恶无节於内,知诱於外,不能反躬,天理灭矣。
    十二、饮酒失常则乱德
    《书?酒诰》:天降威,我民用大乱丧德,亦罔非酒惟行。越小大邦同丧,亦罔非酒惟辜。
    《日讲》:饮酒而失其常,必至越礼败德,天必降威,以祸其身家,是何莫非因酒而有此行乎?
    第十四节 上帝全在全知
    上主至神至灵,无所不在,无所不知,无所不见,无所不闻。善恶无所不察,报应一定不爽,不可不敬畏。
    一、惟天聪明
    《书?说命中》:惟天聪明。
    《日讲》:惟天高高在上,至虚至公,至神至灵。不庸听而聪无不闻,不需视而明无不见,不惟政令之得失、民生之休戚,举不能逃天之间。即暗室屋漏之中,不睹不闻之地,亦皆照察无遗焉。天之聪明如此。
    《注》:天之聪明,无所不闻,无所不见。
    二、简在上帝之心
    《书?荡诰》:惟简在上帝之心。
    《日讲》:善与罪一一简在上帝之心,天虽高而听则卑。或善或恶,报应昭然,断无或爽。
    〈注》:朱子曰:善与恶天皆知之,如天检点数过相似。尔之有善也在帝心,我之有恶也在帝心。
    三、简在帝心
    《论语?第二十》:有罪不敢赦,帝臣不蔽,简在帝心,
    《直解》:凡此有罪有德之人,都一一简在上帝之心。
    四、昊天曰明
    《诗?大雅》昊天曰明,及尔出王。昊天曰旦,及尔游衍。
    《注》:言天之聪明,无所不及,不可以不敬也。
    《十三经笺》:昊天在上,常与汝出入往来,游溢相从,视汝所行善恶,可不慎乎?
    《大全》:朱熹云:才有些放肆,则他便知,所以曰日监在兹。
    五、上天昭临下土
    《诗?小雅》:明明上天,昭临下土。
    《旁训》:此呼天而诉之,言天宜无不察也。
    六、天监在下
    《诗?大雅》:天监在下。
    七、上帝监观四方
    《诗?大雅》:皇矣上帝,临下有赫,监观四方。
    八、上帝明明在下
    《诗?大雅》:明明在下,赫赫在上。
    九、知我其天
    《论语?第十四》:知我者其天乎?
    第十五节 民心即天意
    上主本无耳目,而无不视听。然其视听之验,明显於众人公同之意。
    一、天视自我民视
    《书?泰誓》: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
    《日讲》:天人一理,善观天者,验之於民而已。今夫天虽未尝有目以视人,而於人之善恶无所不见者,亦自我民之视以为视也。虽未尝有耳以听人,而于人之是非无所不闻者,亦自我民之听以为听也。民情如此,则天意可知。苟不能慰民之心,即不能顺天之意。
    二、不以耳目心思天知物
    《性理?正蒙》:天之知物,不以耳目心思。然知之之理,过於耳目心思。
    《集释》:无所不见,天之目;无所不闻,天之耳;无所不尽,天之心思,默皆出乎自然。
    三、天听自我民听
    《孟子?万章上》:太誓曰: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
    《日讲》:舜之天下,出於天与。《太誓》曰:天无视也,而从民之视,民视即是天视。天无听也,而从民之听,民听即是天听。
    四、天聪明自我民聪明
    《书?皋陶谟》:天聪明自我民聪明,天明威自我民明威。
    《日讲》:悙庸命讨,皆出於天,所以天道至神。其聪则於善恶无不闻,其明则於善恶无不见。然天未尝有视听,因民之視听以为聪明。天道至公,善者降福,以显明之;恶者降祸,以畏惧之。然天未尝有好恶,因民之好恶以为明威。夫天在上,民在下,甚相悬绝。而民心之所同然,即是天理之所必然,其通达无间如此。
    五、帝惟下民之秉为
    《书?多士》:惟帝不畀,惟我下民秉为,惟天明畏。
    《日讲》:天心愿治,而殷乃乱之,乱则未有不亡者。今观天不与殷,信乎。天心厌乱,验之於民而已。民心之向背,即天命之去留。惟我下民之所秉为,一出於至而无所私,此民之之去殷,非即天降丧之明威,凛然可畏者乎?
    民心之公意,乃至公上主所赋,即与天之公意同。然天之意虽本不显,而明显於民心,向背之验也。
    第十六节 上帝示人之主
    上主非以言示人,惟以物、以事、以时、以民示己意,亦有时以梦示之。
    一、天不言
    《论语?第十七》: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
    《日讲》:天虽不言,而所以行所以生,皆有默为之宰者,天又何俟於言哉。
    二、天以行与事示之
    《孟子?万章上》:天与之者,谆谆然命之乎。曰:否。天不言,以行与事示之而已矣。
    《日讲》:天之与舜,但就舜之行与事,默示其与之之意。昔者尧荐舜於天,以稽天意之从违。乃舜之行事,当乎天心,而天受之;协乎民心,而民受之;天人交与。而天示之意即在是。
    三、天意存乎民心
    《易?剥卦》:君子得舆,民所载也。
    《日讲》:孔子释上象曰:君子何以得舆,盖以一阳独留,此天意也。天意攸存,即民心所属。
    四、梦帝赉予良弼
    《书?说命上》:恭默思道,梦帝赉予良弼。
    《日讲》:精诚感孚,俨通帝载。爰梦上帝,与我一贤相。
    第十七节 上帝垂顾四方之民
    善德之香,无罪之号;罪恶之臭,皆达於上主。歆善厌恶,乃上主之心。
    一、盛德闻於上帝
    《书?康诰》:我西土,惟时怙冒,闻於上帝,帝休。
    《日讲》:盛德馨香,闻播於上帝,上帝深休美之。
    二、秽德彰闻于天
    《书?泰誓中》:无辜吁天,秽德彰闻。
    《日讲》:其毒流於天下,使无罪受害之人,无处控诉,呼天告冤,故其腥秽之德,显闻於天耳。夫天道福善祸淫,岂能容此凶人哉。
    三、腥秽闻於天
    《书?酒诰》:弗惟德馨香祀,登闻於天。诞惟民怨,庶群自酒,腥闻於上。
    《日讲》:全不能敬畏天命,以馨香之德,昭格於天。惟有小民疾毒之气,及庶群酗酒腥秽之行,日闻於上帝。
    四、上帝鉴民
    《书?吕刑》:虐威庶戮,方告无辜於上。上帝鉴民,罔有馨香德,刑发闻惟腥。
    《日讲》:有苗之君,播恶於上。其被虐威,而陷於刑戮之众,无所控诉,咸告无罪於上天。上天鉴视有苗之民,无有馨香之德。其发而上闻者,惟刑罚腥秽之气。有苗淫刑之恶,上通於天如此,故天命圣主布除其恶也。
    五、天鉴厥德
    《书?太甲上》:天鉴厥德。
    《大全》:西山真氏曰:汤惟顾天之明,命故天鉴汤之厥德。曰顾曰鉴,可见天人之交,至近而非远也。
    六、天哀四方民
    《书?召诰》:夫知保抱携厥妇子,以哀吁天。天亦哀於四方民,其眷命用懋。
    《日讲》:後王受命以来,不能敬德用贤,民不能胜其残虐,咸保抱其子,携其妻,以哀恸号呼於天。天心仁爱,不忍此四方之民重罹荼毒。於是眷顾申命,勉德之文武,而使之有天下。
    第十八节 上帝赐人规范
    规心规身之范,趋避诸善诸恶之道,皆上主所锡。
    一、天乃锡禹洪范九畴
    《书?洪范》:天乃锡禹洪范九畴。
    《日讲》:帝王治天下之道,具在洪范九畴。此九畴者,其原盖出於天。
    二、天叙有典
    《书?皋陶谟》:天叙有典,天秩有礼。
    《日讲》:人君安民之事,无非天事。天生君臣、父子、夫妇、长幼、朋友之伦,即有亲、义、序、别、信之典。此五典,乃天所次叙而不可紊。天生君臣、父子、夫妇、长幼、朋友之伦,即有尊卑、贵贱、等级之礼,此五礼乃天所品秩而不可逾。典礼即民所受於天之衷。
    第十九节 修己以敬天
    天理、天命、天道,上主原畀之於人,以成其性,须臾不可离忽。惟圣德者,时时恐惧,敬之慎之。
    一、存心养性以事天
    《孟子?尽心上》:存其心,养其性,所以事天也。
    《日讲》:心与性,皆天之付与我者。存养如此,则天理常存,即所以奉承乎天而无违也。君子事天之学如此。
    二、敕天之命
    《书?益稷》:敕天之命,惟时惟几。
    《注》:无时不戒敕,无事不戒敕。
    三、顾諟天之明命
    《书?太甲上》:先王顾諟天之明命。
    《日讲》:先王成汤,见得上天有显然之理,而畀之在我者,谓之明命。于是提撕省察,念念不忘,知此理随处流行,使此心随在有觉,常若接于目而真有所见者然。
    四、君子戒慎恐惧
    《中庸?首章》: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
    《日讲》:道率于性,无须臾之顷,可得而暂离也。故君子虽其所不睹之顷,此心常惺惺然,戒谨祗慎而不敢忽;虽其所不闻之顷,此心常凛凛然,惺恐危惧而不妄。所以存天理之本然,而不使静中有须臾之离也。
    五、恪谨天命
    《书?盘庚上》:先王有服,恪谨天命。
    《日讲》:昔我先王,遇国家大政事,莫不恪谨以奉天命,知天命之所在,而不敢违越也。
    六、居恭执敬
    《论语?第十三》:樊迟问仁。子曰: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虽之夷狄,不可弃也。
    《日讲》:时乎居处,无动无静,衣冠瞻视,无敢惰慢。时乎执事,无小无大,无敢怠忽。时乎与人交接,无众无寡,无敢欺伪。虽之夷狄,亦必确然固守,不可弃失也。可见仁者心之全德,诚能常存此心,将至于全体不息,浑然天理之周流矣。
    七、君子有九思
    《论语?第十六》:君子有九思。
    《日讲》:君子兢兢业业,存天理,遏人欲,其思大要有九。
    八、君子三畏
    《论语?第十六》: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
    《直解》:三畏虽有三事,总之只是敬天而已。
    《日讲》:天以仁义礼智之性,赋畀于人,是谓天命。若不能戒慎恐惧,则性体有亏,是曰亵天。君子静存动察,不敢一念稍弛,日用之间,常如上帝鉴临者然。
    九、殷王罔敢失帝
    《书?多士》:自成汤至于帝乙,罔不明德恤祀,亦惟天丕建保乂有殷,殷王亦罔敢失帝。
    《日讲》:自成汤至于帝乙,莫不夙夜明德以治身,勤恤典祀以敬神。是以天心眷顾,使国祚长安,其得天如此。然殷王亦不敢以天之丕建保乂,而稍有安肆,兢兢然恐失上帝之心。是商之所以久安长治,永保天命者,以其累世积德,克当天心故也。
    十、咸有一德
    《书?咸有一德》:惟尹躬暨汤,咸有一德,克享天心,受天明命。
    《日讲》:惟尹躬暨我先王成汤,皆能兢兢业业,有此纯一不杂之德,克当上帝之心,而受其光大显明之命。
    十一、敬迓天威
    《书?顾命》:在後之侗,敬迓天威。
    《日讲》:予小子继文武之後,虽侗愚无知,然亦知天命靡常,至为可畏,务夙夜祗惧敬慎以迎之。是予之敬天,如此其不敢怠也。
    十二、修己以敬
    《论语?第十四》:修己以敬。
    《日讲》:君子之所以为君子者,以敬修其身而已,盖无事,则收敛身心,使天理常存;有事,则检点言行,使人欲不作,则身修而德成矣。
    第二十节 诚实不伪
    诚实不虚不伪,及人之原性,实上主所命。若内意与外貌相乖,非特拂人性而欺人,并违上主之命而欺天。
    一、巧言令色,鲜矣仁
    《论语?第一》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日讲》:巧言令色。此等人,纯是私意,私意胜而天理亡。
    二、静言庸违,象恭滔天
    《书?尧典》:静言庸违,象恭滔天。
    《日讲》:共工静虽能言,有事之际,用则违背,无实用也。貌虽恭敬,心实傲狠。
    浩瀚,无实心也。
    三、毋欺天
    《论语?第九》:吾谁欺,欺天乎?
    《直解》:人而欺天,莫大之罪。
    四、拂人之性必招灾
    《大学?十章》:好人之所恶,恶人之所好,是谓拂人之性。灾必逮夫身。
    《日讲》:好善恶恶,乃人之本性。好恶倒置,是谓拂人之性。既拂人性,必失人心。既失人心,必失天命。灾害及身,有必然者。
    第二十一节 祸福之机
    先後普世万民,有命绝命,真福真祸之大,原由一念间善恶之微而出。
    一、祸福由于善恶
    《书?伊训》:尔惟德罔小,万邦惟庆。尔惟不德罔大,坠厥宗。
    《日讲》:一念之善,德虽小也,勿以善小而不为也,万邦之庆积于此矣。一念之不善,不德虽小也,勿以恶小而为之,厥宗之德,肇於此矣。祸福之机,相为倚伏如此。王者修德凝命,无过一敬。能敬其身,则十愆并去,而百祥自臻,然後可以嗣祖德承天休也。
    1、《书》论之万邦
    普天下之诸邦,不过数百而已。《书》所论之万邦,岂论惟一中华诸邦乎?此所论者乃系于百世百方,宇宙一统之邦也。今据天主《圣经》,万邦万民,宗于一原祖之体,为宇宙之首王。
    2、造物主命长生之福
    造物主生原祖之初,命万民得失长生之真福,今系于厥原祖。一念一事善恶之微,若能敬畏上主大关系之命,则十愆并去。而後世万方万邦之庆,必积于此一念一事善之微矣。
    3、元祖肇涂炭之祸
    然惜乎元祖不敬,而放此万福万祸之机,故后族万民所坠于永畏涂炭之祸,肇于此矣。
    第二十二节 上帝眷爱改过迁善者
    上主至公无私,至尊无亲。然万民之众,或克敬为善者,或先不善,而後蒙上主默照,悔悟改恶者,上主无一不眷而亲之。
    一、天亲敬天之君
    《书?太甲下》:惟天无亲,克敬惟亲。
    《日讲》:惟天居高在上,有尊无亲。然敬者事天之理也。人君能敬以自持,凡动静语默,无一念之敢忽,则天乃眷佑而亲之矣。
    二、天佑于一德
    《书?咸有一德》:非天私我有商,惟天佑于一德。
    《日讲》:岂天之私于我商哉,惟我君臣咸有一德,夙夜寅恭,馨闻于上,而为天心之所眷佑耳。
    三、天须暇之子孙
    《书?多士》:天惟五年,须暇之子孙。
    《注》:纣虽昏愚,亦有可改过迁善之理,故天又未忍据绝之,犹五年之久。须待假宽于纣。
    四、改过迁善无咎
    《易?豫卦?上六》:冥豫成有渝,无咎。
    《日讲》:此一爻,是戒人之终溺于豫,而勉其迁善也。若因天理萌动之机,一旦悔悟,痛革前非,事虽成而能有渝。改过不吝,自不罹纵欲败度之愆,何咎之有?
    第二十三节 忠恕以爱人
    上主命人爱人,以爱己为爱人之准。
    一、己欲立而立人
    《论语?第六》: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日讲》:仁者,己欲成立,便思扶植人,使之皆得以自立。己欲通达,便不阻塞人,使之皆得以自达。如此立心,全然天理之公,毫无私欲之间滔天。
    二、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论语?第十二》: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
    《日讲》:凡人以非理加诸我,是己所不欲也。己所不欲而即不以施于人,此恕之至也。此天德之所以常存,而身世之所以咸善也与。
    第二十四节 祸福由人自取
    非上主之佑,人不能为善而得福。至於恶与祸,则皆惟人所自为所自召,不可归於气数。上主所降之灾,犹可转回;自所召者,万不可免。
    一、孽非天降
    《诗?十月之交》:下民之孽,匪降自天。噂沓背憎,职竞由人。
    《注》:下孽非天之所为也。
    二、乱匪天降
    《诗?大雅》:乱匪降自天,生自妇人。
    据天主《圣经》万民祖父母,男女二人。原生之时,最明天理,自顺上主所赋至善之性,初乎不文众人。原祖母被邪魔之感,非特自获罪,于天下平安不乱嗟罪,因遂连类後族众人,均染原罪,天并引己之夫,犯非自上主所降,乃自妇人所生,乃之污。由是万民患难,宇大乱,真原祖母,真为先後万罪乱之根。
    三、人自取殃祸之命
    《书?吕形》:非天不中,惟人在命。
    注:此非天不以中道待人,惟人自取殃祸之命。
    四、夏殷自取其亡
    《书?多方》:非天庸释有夏,非天庸释有殷。
    《日讲》:夏殷之亡,皆其自取,非天有心于去之也。
    五、为政不平召祸乱
    《诗?小雅》:昊天不俑,降此鞠凶。昊天不惠,降此大戾。
    注:夫为政不平,以召祸乱者,人也。而时人以为天实为之者。盖无所归咎,而归之天也。
    六、民自速辜
    《书?酒诰》:故天降丧于殷,罔爱于惟殷,惟逸。天非虐,惟民自速辜。
    《日讲》:天降丧乱于殷,而绝无爱恤者,惟嗣王纵酒自逸之故也。天岂有意於虐殷哉。亦殷人之荒亡沉溺,自速其罪耳。虽天心仁爱,至此不得不降威者,理之必然也。不甚可畏与。
    七、灾眚不可幸免
    《易?小过卦?上六》:弗遇过之,飞鸟离之,是谓灾眚。
    《日讲》:凡灾眚之来,如水旱、凶荒、日食、星变、山崩、地震之类,自天降者,类犹可逭;惟小人之凶孽由人作,是谓灾眚,不可幸而免也。
    八、祸福自求
    《孟子?公孙丑上》:祸福无不自己求之者。《诗》云:永言配命,自求多福。《太甲》曰: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
    《日讲》:仁不仁由己,则荣辱岂自外至?可见祸福无不自求之者。《诗》曰:为人君者,知天不易承。而反自克己,长思与之配合。则天心丕佑,盛大之福,皆其自所致矣。《书》曰:己无罪,而天降之灾,或犹可避。自为不善,而陷于祸,则决不可得生。可见天命不常,常于有德。降祥降殃,皆人事所感召,断断不可委之气数,以自宽其责。
    九、满招损,谦受益
    《书》满招损,谦受益,时乃天道。
    《日讲》:大凡盈满者,必招损伤;谦虚者,定受利益,此乃天道之自然。
    据天主《圣经》,造物主生人,任平行善行恶,随其善恶而得其善恶行报之诸福诸祸。即众人之祸福,真由自致,万不可委恶于而得善恶所定之气,于久原所生一数也。
    第二十五节 上帝赦免悔改之人
    凡有罪之人,赖上主神佑。认悔己罪而自新,复己元善吉,上主之心亦回而赦之。罪人大幸,可善终而复己福之元。
    一、尚赖匡救之德
    《书?大卑中》:予小子不明于德,自底不类。欲败度,纵败礼,以速戾于厥初尚躬。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既往背师保之训,弗克于厥初,尚赖匡救之德,图惟厥终。
    《日讲》:此一节书,是太甲致敬于伊尹,而求善终之道也。予小子向者昏迷沉溺,罔识天性之本善,而不明于德以自入于不肯。嗜好无节,坏其奉身之度;纵肆不恭,坏其修身之体礼,以自速罪戾于其身。夫天欲降灾,尚赖人事可以修救。若人所为不善,则孽自我而作者,又安可逃乎?
    二、恶人斋戒沐浴以祀上帝
    《孟子?离娄下》:虽有恶人,斋戒沐浴,则可以祀上帝。
    《日讲》:虽有丑恶之人,苟斋戒沐浴以自洁,亦可以祀上帝。《易》曰:不远复,无祗悔,元吉。自新之谓也。
    三、悔改成吉
    《易?复卦》:不远复,无祗悔,元吉。
    《日讲》:初当意念方萌,即白省悟而改图,亦可至于悔乎。复至此,则心体粹然,不为人欲所累,而适还其天理之本初,大善而吉之道也。
    四、改过自新以回天意
    《诗?大雅》:藐藐昊天,无不克巩。无忝皇祖,式救尔後。
    《注》:惟天高远,若无意于物,然其功用神明不测。虽危乱之极,亦无不能巩固之者。幽王苟能改过自新,而不忝其祖,则天意可回来者。犹不可救,而子孙亦蒙其福矣。
    第二十六节 上帝降罚不悔之人
    人为不善,上主先以真福之逸率也。若仍不善,不合于上主之心,上主不忍绝之,暂以灾异警其悔改。若终不悔不改,然後震怒,绝其永命,而弃之於至畏至罚。
    一、上帝降罚夏桀
    《书?多方》:上帝引逸,有夏不适逸。则惟帝降格,向于时夏。弗克庸帝,大淫有辞。惟时天罔念闻,厥惟废元命,降致法罚。
    《日讲》:上天生人,莫不予之以可安之理,使人循理而行,亹亹而不能自已。所谓作德日休,即上帝引之于逸也。夏桀昏德,丧失良心,自趋于危,而不适于逸,固已拂帝心矣。然帝犹未遽绝也,降格灾异,以示意向于桀,使桀能翻然改图,安在帝意之不可回乎?乃桀不知省惧,弗能敬用帝命,大肆淫,徒为矫诬之词。天子是赫然震怒,弗念弗听,遂废其大命,降致其罚。
    据天主《圣经》,造物主生人,以暂生于世,今世生安之小,即废已终後,天主永安。终後常生于天,人独思用其永远之逸乐、永命之大。故爱人之主,以劝善而惩恶焉。
    二、商纣自绝于天
    《书?多方》:惟圣罔念作狂,惟狂克念作圣。天惟五年,须腵之子孙,诞作民主,罔可听念。
    《日讲》:圣狂之机,系于一念转移。纣虽昏愚,亦有可以迁善悔过之理。又为殷先哲王之子孙,故天心未忍遽绝。惟以五年之久,须待而宽假之,犹冀其一旦悔悟。然纣终不知改图,无一善行可回天念,无一善言可感天听,自绝于天而亡,岂天之有心于去殷乎?
    三、益之用凶事
    《易?益卦》:益之用凶事,无咎。
    《日讲》:天心仁爱,生人,则出灾异以儆之。必反修身德,然後可仰答天意,而变灾为祥。
    四、天命去桀
    《书?多方》:惟帝降格于夏,有夏诞厥逸,不肯戚言于民,乃大淫昏,不克终日劝于帝之迪。
    《日讲》:昔夏王桀无道,上帝未忍遽绝之,降示灾异,以谴告格正子桀。桀不恐惧修省,大肆逸乐。然而日用动静莫非上帝所以启迪斯人者。桀虽纵逸,苟能稍自劝勉,则天心犹可回也。乃大淫乱昏迷,即终日之暂,不能劝勉于上帝之所启迪,况望其循乎天理,久而不违耶?桀惟殃民逆天如此,故天命去之。
    第二十七节 上帝警恶劝善
    雷风等之大变,乃上主警恶劝善之效。恶人不敬惧之,实有可畏;善者心亦敬惧之,无所可畏。
    一、鲧汩陈其五行
    《书?洪范》:鲧堙洪水,汩陈其五行,帝乃震怒。
    《日讲》:鲧逆水性,汩乱上帝所陈列之五行,故上帝怒震。
    二、商王弗敬上天
    《书?泰誓上》:今商王受,弗敬上天,降灾下民。皇天震怒,命我文考,肃将天威。
    《日讲》:天之立君,原是为民父母。今商王受居元后之位,乃侮慢自恣,不敬上天,肆行无道,降灾下民,是以皇天震怒。命我先人文考,敬将天威,往我其罪,以救民于水火之中。
    《大全》:陈氏大猷曰:人至愚,犹知敬天。今纣天且不敬,宜其众恶日深也。
    三、昊天疾威于上下
    《诗?小雅》昊天疾威,敖于上下土。
    四、敬天之怒
    《论语?第十》:迅雷风烈,必变。
    《日讲》:迅雷风烈,天变之大者。夫子当此,必变其常色,惕然恐惧。盖敬天之怒,而不敢逸豫以自安也。其容貌之见如此。
    五、敬天之谕
    《易?震卦》:震惊百里,不丧七鬯。
    《日讲》:惟惧乃可以不惧,惟危乃可以不危。诗曰:敬天之怒,无敢戏豫。敬天之渝,无敢驰驱。言其敬也。
    六、天彰周公之德
    《书?金滕》:今天动威,以彰周公之德。
    《日讲》:今天动风雷之威,以昭公勤劳之德。
    七、大雷电以风
    《书?金天》:大雷电以风。
    《日讲》:天忽大雷电,而加以烈风,此可见公之忠诚,能上格天心。而未孚于其君,故天出灾异以昭雪之。上帝之所以保佑忠良、启悟人主者,至矣。
    第二十八节 上帝立大圣全德之君
    上主爱人,怜其有私,不能自治,特将生一大圣全德者,命之为君、为师,以治之、教之,而为天地神人之主。
    一、天生聪明时乂
    《书?仲虺之诰》:惟天生民有欲,无主乃乱,惟天生聪明时乂。
    《日讲》:天为民而立君,非从虚拥尊位也。惟天生斯民,有形体,即有嗜欲。使无主以治之,各逞其欲而相争,乃至于乱。惟天不忍其乱,每于生民中,特生一资禀聪明,不敝于欲之圣人,立为斯民主,敷教行政,以致民之欲,而息其争乱焉。
    2、天主《圣经》解
    据天主《圣经》,万民之祖,已获罪于天,後世众人皆染其罪之污,其心所萌所发,不外私邪不正之欲,人力不足以治己。故天主从太古之始,泰誓定许乃惟一无所生之圣子降生于世,为无欲无辜全德之圣人,而为百世万民之君师,以治之、教之。
    二、天惠民以立君
    《书?泰誓中》:惟天惠民,惟辟奉天。
    《日讲》:惟天惠爱下民,立君以长之,立师以教之。惟为人君,居天之位,治天之民,必当仰体天心,以尽君师治教之责,庶乎不负上天立己之意也。
    三、天立君师以佑民
    《书?泰誓上》:天佑下民,作之君,作之师。惟其克相上帝,宠绥四方。
    《日讲》:上天佑助下民,为之君以长之,为之师以教之。天之所以立为君为师者,惟以其助上帝之不及。以宠安四方之民。此天所以立之也。
    四、天降君师
    《孟子?梁惠王下》:书曰:天降下民,作之君,作之师。惟曰,其助上帝,宠之四方。
    《日讲》:《书》云:上天降生下民,立之君,以主治;立之师,以主教。其意但欲为君师者,代天宣化,辅助上帝之所以不及。故使之享有天位,宠异之于四方也。
    生万民之主全能,无所不至,至于治教己民,何有不及《圣经》?人已获罪于天,其心蔽于私,而必降立君师以辅助之。据天主照之,神光难通透,欲失其灵惟一形肉之心。上主点己圣子,取人形,亲其内如上主全能之灵,不足以教之,治之,故特降之。口谈道敷教子,自现圣德之全表,以击众人有形治,耳目透通其心,自行神化于四方。其万民之、蒙之、教之,而辅助上主全能之灵,有不及之处。
    五、王来绍上帝
    《书?召诰》:王来绍上帝。
    《日讲》:人君一身,上荷皇天之付托。
    六、帝立子生商
    《诗?召诰》:帝立子生商。
    七、帝命式于九园
    《诗?商颂》:帝命不违,至于汤齐。圣经日跻,昭格迟迟,上帝是祗。帝命式于九园。
    《注》:汤之生也,应期而降适。当其时,其圣敬之日跻升,以至昭格于天,久而不息,惟上帝是敬。故帝命之,使为法于九州。
    据天主《圣经》,古之始,一誓许王主千圣子,以救世人。预定其降生之时,应合于许降已之斯,乃先古百世所望之吉也。万物违之。先後之中斯夫天,圣降耒大幸,乃得天道,复不息乃先定之期。一至四方,法圣德之,全表格合于上主之。普世获可心。
    八、天求民主
    《书?多方》:天惟时求民主,乃大降显休命于成汤。
    《日讲》:天厌夏桀之无道,不可作民主矣。於是监观四方,为民为民求主。乃眷有殷,大降显明休美之命于成汤,使为生民主。
    据天主《圣经》,上主生人祖之初,命之以为万民之首,天以主之。然己获罪于天,失己心之灵命,後世蒸民,类其原罪,并坏其心,命犹死者。然由此上主监观四方,绝元祖为万民主之命,移之降之。于己从无始所生之元子,乃特命之降生,同人亲民,使为复生民之主,以新道新之治之,而永主宰之。
    九、帝命武汤正域四方
    《诗?商颂》:古,帝武汤正域彼四方。
    《注》:古犹昔也。帝,上帝也。
    据天主《圣经》,普世先後之人,无一不染原祖之旧污,偏于私欲,而失己心之原正,後世四方,因而大乱。其乱虽由原原祖之罪,然本于叛逆上主邪傲之神。惟上主惠爱四方之民,命己徒无始之、所生之子降生,为全德之圣人。将至仁至义之神器,逐邪神人,复立天教,以复正四方之人心,以止其乱。
    十、天命尧为天下君
    《书?大禹谟》:皇天眷命,奄有四海,为天下君。
    《日讲》:帝尧之德,可谓极盛而无加矣。是以皇天眷顾其德,保佑命之使其有四海之地,为天下之君。
    十一、元后作民父母
    《书?泰誓上》:亶聪明,作元后,元后作民父母。
    注:天生聪明,明无待勉强,故能为君于天下,天之为民如此。
    据天主《圣经》,上主从无始乃灵明之至、聪明之本。然後命之降于世,使之以为复生生民,复治民之主。其复生民者,即做民之父母也。其复治民者,即作民之元后也。
    十二、天命文王
    《诗?大雅》:有命自天,命此文王。
    十三、天命二后
    《诗?周颂》:昊天有成命,二后受之。
    《诗?大雅》云:三后在天。
    引之以明《周颂》所云:成命受命者为何,乃《雅》云,乃三后之第二,受第一,所谓昊天,皇天后帝,皇天,神后之命。
    《史记》云:上古祭三一于郊。又云:上古祭太一于东南郊。
    先儒云太一含三,今据《礼》所云,祀帝于此,道理深奥,将何以明之?
    据天主《圣经》,造物主至神至灵之体惟一,然有三位,至尊至圣同等。第一位,乃圣父皇父也。第二位,乃圣子皇子也。第三位,乃圣神皇神也。圣皇之体惟一,而含三位如此。因先後四方之人,皆染原罪之旧污,遭傲恶之神,乱世之患,故三圣皇主宰监怜下民。太始之初,商议泰誓,救万民之乱。皇天圣父发救之之大命,皇天圣子躬受其命,而负其大任。
    十四、文王受命
    《诗?大雅》:文王受命,有此武功。
    十五、天命此文王
    《诗?大雅》:有命自天,命此文王。
    十六、文王在帝左右
    《诗?大雅》:文王陟降,在帝左右。
    按《史记》等古传,先儒解文王、武王、五帝,总归之于天。故云,文王即天也,天即文王也,文王与天,一而已矣。又云,文王立武功,即武王也。文王,武王,皆一天而已。又云,文王为五帝之宗则,文王武王五帝,总一天一帝而已。再文王既为五帝之宗,帝舜为五帝之一,则文王与舜无异。帝者乃天之主宰,则舜、文王、武王、五帝,皆原惟一天之主宰而已。
    今考《诗?天雅》所云,有命自天命自天命此文王。又云,文王陟降,在帝左右。据上论文王,若异于昊天于帝,则《诗》所云文王有命自天、文王在帝左右,何意也?
    非据天主《圣经》,万无可以解也。天主《圣经》云,吾上主命吾上主坐己之右,以为普天下万民之君。此发命及受命二主之异,乃天主圣教所云,吾主天主圣父,命己无始之先子,降生以救世,救世之功己成,然复升天,而坐吾主圣父之右,为天地神人真主,斯真为天子。中华经典古文,与天主《圣经》奥文之意,极多印符相同。上主若加神多,必有发明之日。
    第三十一节 上帝以身心之艰苦炼其德
    上主欲用人成大事,先以身心之艰苦炼其德。
    一、天将降大任於是人
    《孟子?告子章下》:故天将降大任於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日讲》:圣贤皆成于忧患,而安乐之不可狃也一。自古圣若贤臣,大约兴于艰难困苦者为多,是何其初则抑郁顿挫,而後乃德业炳赫若此乎。是皆有天焉,非偶然也。
    二、天閟毖我成功所
    《书?大诰》:天閟毖我成功所,予不敢不极卒宁王图事。
    《日讲》:宁王图事。
    《日讲》:天閟毖我国家者,乃欲使我旧发有为,以大其成功。是多难正所以兴邦也,我敢不仰承天意,勘定祸乱,以完武王所图之事乎。
    3、天主《圣经》解
    据天主《圣经》,上主一付救世之大任,于己已无始之先所生之元子。自其圣诞之始,至于致命之终,无一非苦难之累,无劳其身心也。
    第三十二节 上帝弃绝逆天害民之君
    纵肆逆天害民者,大恶也,上主不佑,厌之弃之,绝之诛之。
    一、天用剿绝其命
    《书?甘誓》:有扈氏,威侮五行,怠弃三正,天用剿绝其命。今予惟恭行天之罚。
    《日讲》:有扈氏不顺天时,以虐下;不奉正朔,而背上。以此获罪于天,天用剿绝其命。我率师讨罪,惟敬行天之罚而已。
    二、帝式商受命
    《书?仲虺之诰》:夏王有罪,矫诬上天,以布命于下。帝用不臧,式商受命。
    《日讲》:有夏昏德,既涂炭其民,而获罪于天矣。桀知民心不从,反矫托天意,诬造虚辞,以宣布命令于下。其背乱已甚,故天用不善其所为,使我商受命,而为生民主。
    三、天命诛商
    《书?泰誓上》:商罪贯盈,天命诛之。
    《日讲》:今受穷凶极恶,其罪已贯通盈满矣,天厌其罪,命我诛之。
    四、天命殛夏
    《书?汤誓》有夏多罪,天命殛之。
    《日讲》:人君体天心,以子爱其民,然後可长保天命。夏王桀,虐民而慢天,其罪非一。天厌其恶,命我诛殛之。桀以慢天而亡,汤以畏天而兴。
    五、天降之咎
    《书?大禹谟》:蠢兹有苗,昏迷不恭。侮慢自贤,反道败德。君子在野,小人在位。民弃不保,天降之咎。
    《日讲》:由是下失民民心,弃之而不保;上失天心,降之以灾咎。有苗自于天诛,舜之命禹徂征,不得已也。
    六、皇天弗保
    《书?咸有一德》:夏王弗克庸德,慢神虐命,皇天弗保。
    《日讲》:皇天无亲,惟德是辅。夏王徇私纵欲,弗能有此纯常之德。亵慢神明,而不知敬;暴虐生民,而不知恤。是以天心厌弃,而保佑不加。
    七、上帝命汤伐夏
    《书?汤誓》:夏氏有罪,予畏上帝,不敢不正。
    《日讲》夏王桀得罪于天,天既命我诛之。我畏上帝之明命,不敢不往正其罪。
    八、天弃我
    《书》:故天弃我,不有康食。不虞天性,不迪率典。
    《日讲》:祖伊曰:我王既自绝于天,故天弃我殷。不有康食,天不欲遂其生也。不虞天性,天不欲复其性也。不迪率典,天不欲其治平也。
    九、上帝改厥元子
    《书?召诰》:皇天上帝,改厥元子,兹大国殷之命。
    《日讲》:元子宜为天心之所爱,大国宜为天眷之所钟。乃一不修德,而皇天上帝,竟改厥元子,而易大国殷之命。
    第三十三节 顺受天命
    贫富、行止、成败、夭寿、生死,万惠万灾,皆由上主之命。凡惠本於天,归之于天,理也;凡灾本于己,故归之于己,甘受无怨。
    一、死生有命,富贵在天
    《论语?第十二》:死生有命,富贵在天。
    《日讲》:人之生死,皆有所禀之命,不可移易;富贵各有所主之天,不可强邀。凡人于所处之境,但当顺受之而已。
    二、天与命
    《孟子?万章上》:莫之为而为者,天也;莫之致而至者,命也。
    《日讲》:盖天下事,凡人力莫之作为而自然为者,是之谓天,可得而测也。凡人力莫之召致而自然至者,是之谓命,禀受于有生之初,不可得而移也。
    三、道之行废
    《论语?第十四》:道之将行也与,命也。道之将废也与,命也。
    《日讲》:君子岂不欲行其道于天下,而道之或行或废,莫不有天焉。君子进退,上关天意。
    四、行止非人所能
    《孟子?梁惠王下》:行止非人所能也,吾之不遇鲁候,天也。
    《日讲》:所以行,所以正,非人之所能也,有天存焉。
    五、天纵成功
    《孟子?梁惠王下》:若夫成功,则天也。
    六、匡人其如予何
    《论语?第九》:天之未丧斯文也,匡人其如予何。
    七、桓魋其如予何
    《论语?第七》:子曰,天生德於予,桓魋其如予何?
    《日讲》:人之祸福,是德于予,非偶然也。天意既如此,则予之命,天自主之,桓魋其如予何哉。
    八、天实为之
    《诗?国风》:天实为之,谓之何哉。
    《注》:欢其贫窶,人莫知之,而归之予天也。
    九、斯人而有斯疾
    《论语?第六》:仁之命矣夫。斯人也,而有斯疾也!斯人也,而有斯疾也!
    《日讲》:孔子叹曰:疾势至此,殆将不起矣。然此乃天之所命,一定不易,非人之故也。凡人平日检身,或有不谨,以至灾咎,此人所自取,不可委之于命。今以如此之贤人,而乃有如此之疾病也,岂非莫之致而至者耶。
    十、可以无大过
    《论语?第七》:子曰:加我数年,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
    《日讲》:若天再假我数年,使我竟其学易之功,一动一静,虽未必全然无过,其亦可以无大过矣。
    十一、不尤不怨
    《论语?第十四》: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知我者其天乎?
    《日讲》:穷通出于天也,用舍出于人也。我不得于天,则责之于己,而不怨天;不得于人,则反之于己,而不尤人。但知黾勉于天理之常,渐达于理之上者。心存为己,仰不愧天,或者上天于冥冥之中,能知我耳。
    十二、君子居易以俟命
    《中庸?十四章》:正己而不求于人,则无怨。上不怨天,下不尤人,故君子居易以俟命。
    《日讲》:君子惟知正己,求完己之分内。上而不得于天,无所怨憾于天;下而不合于人,无所罪尤于人。穷通得丧,一听诸天命之自然,而无一毫慕外之心。
    十三、天命不彻
    《诗?小雅》:天命不彻,我不敢效,我友自逸。
    《注》:四方皆有馀,而我独忧;众人皆得逸豫,而我独劳。乃天命之不均,吾岂敢不安于所遇,而必效我友之自逸哉。
    十四、修身以俟之
    《孟子?尽心章上》:夭寿不贰,修身以俟之,所以立命也。
    《日讲》:夭而俟,夫命之自至。则天所付于我之理,毫无亏欠,而命自我立矣。岂非知天、事天之全功乎?
    十五、世乱由人为
    《诗?大雅》:上帝板板,下民卒瘅。
    《注》:世乱乃人所为,而由上帝板板者,无所归咎之辞耳。
    《大全》:三山李氏曰:爱民者,天之常道耳。今天使下民皆病,则反其常道矣。
    十六、顺受其正命
    《孟子?尽心章上》:莫非命也,顺受其正。
    《日讲》:凡人生死吉凶祸福,遭遇不同,莫非天之所主宰,是谓气教之命,然其中有正命焉。为善而获福,固谓之正。即为善而或蒙祸,亦不可不谓之正。盖莫之致而至者,人但当顺受乎此而已。
    十七、君子行法以俟命
    《孟子?尽心章下》:君子行法以俟命而己矣。
    《日讲》:日用事物,莫不各有当然之理,是法也。君子奉行乎法,使志气不迷于欲,践履不失其常,至于吉凶祸福,一惟听天所命而已,而初何容心焉。
    第三十四节 发誓以明心
    真无过被人屈者,敬呼上主而誓,以明其心可也。
    一、夫子之誓
    《论语?第六》:夫子矢之曰:予所否者,天厌之,天厌之。
    《日讲》:夫子出誓言曰:凡人立身行已,务期不愧于天。若使我之所为不合于理,不由其道,是获罪于天也,天必弃绝之,天必弃绝之。
    第三十五节 天降圣德
    凡人获罪于天,皆属上主所命之凶罚。若未绝世,尚能仰望赖自天所降圣德者,可以动天,而转其命之凶。
    一、有陨自天
    《易?始卦》:有陨自天。
    《日讲》:盖阴阳消长,固系一定之数。人惟立志不坚,付于天命之无可如何,而不思所以转移之,则命即从此去矣。五之志,务期人定以胜天,故命亦为五所转,而有陨自天也。信乎,惟德可以动天耳。
    二、惟德动天
    《书?禹谟》:惟德动天,无远弗届。
    《日讲》:惟有德之人,可以上动天心。天虽高远,德无远不到。
    三、天佑之利
    《易?上系十二章》:易曰:自天佑之,吉无不利。子曰:佑者助也。天之所助者,顺也。
    《日讲》:此一节见惟德可以动天也。今上九满而不溢,尽处有之道,而克当天心。是以自天佑之,而吉无不利也。
    据天主《圣经》,世人无一不染元罪之尘,而己能免获罪于天。若然,先後真无一人足以为有德,可以动上主之心,而转其命。然无以为无奈,因有自天所陨、所降天主之凡子,绝无旧罪之染,至尊至谦,至仁至义,真为德备修天地之大圣人,佑助罪人之力。世人若能坚立志赖望其佑,虽其罪人之卑,于至尊至圣上主之心相绝,比天地更远,上下自然无不相交。而上主被大圣人之动,亲于下人,而转其命。
    第三十六节 敬上帝爱下民
    普世诸臣诸君之权,皆上主所赋。故诸民诸臣忠君者,如敬上主;诸君诸臣爱民者,如上主爱人。二者惟一天命,惟一理也。
    一、时亮天工
    《书?舜典》:钦哉!惟时亮天工。
    《日讲》:天生民而以治理托於君,君不能独理,而托于臣,故庶官之事,即天事也。唐虞咨儆,无不求端于天。君臣上下,各敬其事,即所以事天也。
    二、人代天工
    《书》:天工,人其代之。
    《日讲》:天工,谓上天付与君臣当行之事。
    三、天命多辟
    《诗?商颂》:天命多辟,设都于禹之绩。
    四、未顺命
    《易?临卦》:咸临,吉。无不利,未顺命也。
    《日讲》:按未顺命,或以为未顺天命,或以为未顺君子之命。要之君子之命,全乎天理,即天命也。邪正不两立。故小人不顺于君子,而君子必欲屏绝之,正以其悖乎天理耳。
    五、帝享王用
    《易?益卦》:王用享于帝吉。
    《日讲》:臣之事君,与君之事天,其分同也。君之益臣,与天之益君,其理同也。苟王者用是虚中永贞之德而享上帝,帝必鉴其诚,而歆其祀。自天佑之,吉又何如也。
    六、好生钦恤
    《孟子?离娄下》:无罪而杀士,则大夫可以去。无罪而戮民,则士可以徙。
    《日讲》:为人君者,诚能体上帝好生之心,法古圣钦恤之意,则百官万民,戴之如天,自有久安长治之效也。
    七、具严天威
    《书》:有众惟貌,有稽无简不听,具严天威。
    《日讲》:诚以天之爱民。倘虐及非辜,必上干天威。尔等可不战战兢兢,常若上帝之监临在上哉?
    第三十七节 上帝赐福仁爱之君
    人君体上主仁爱之心治民,其功不小。人力及世禄之福,不足以报。故善民望祷上主,以天禄无疆之真福,尽报其君。
    一、天保定尔
    《诗?小雅》:天保定尔,以莫不兴。如山如阜,如冈如陵。如川之方至,以莫不增。
    二、降尔遐福
    《诗?小雅》:天保定尔,俾尔戬谷。罄无不宜,受天百禄。降尔遐福,维日不足。
    三、天被尔禄
    《诗?大雅》:天被尔禄。
    据天主《圣经》,别有世国天国、世禄天禄之说。世之期,比于世後无穷天国之永,如一息之短微,必世禄虚福之微亦然。反世後之天国,永宁不息。必其天有禄之真真福,维日不足,无以增也。
    第三十八节 上帝福善祸淫
    世之君民所握之权,上主所付。祸淫福善,报应影响,一定不易之道。君臣凡行赏罚,若体上主至公之心,下民无不从之。
    一、惟天聪明
    《书?说命中》:惟天聪明,惟圣时宪,惟臣钦若,惟民从乂。
    《日讲》:惟天高高在上,至虚至公。惟圣君以是为法,好恶不蔽于私,赏罚皆当于理,一如天之聪无不闻,明无不见也。君成至公,则臣之奉令守职,而禀承于下者,莫不敬顺而亮天之工;民之心悦诚服,而鼓舞于下者,莫不从治而顺天之则。
    二、天命有德,天讨有罪
    《书?皋陶谟》:天命有德,天讨有罪。
    《日讲》:典礼之叙秩,皆出于天则。民之由乎典礼者为有德,即天所眷命者也,人君代天赏善。民之悖乎典礼者为有罪,即天所责讨者也,人君代天罚恶。
    三、上天孚佑下民
    《书?汤诰》上天孚佑下民,罪人黜伏,天命弗僭。
    《日讲》:成汤曰:我既请夏桀之罪,与尔众人之命于天。天果垂怜无辜,佑尔百姓,故使罪人窜亡屈服于南巢之地。上天祸淫之命,毫不僭差。天以生物为心,未有不爱下民者,人君以天之心为心,则顺天而应人矣。
    四、惠迪吉,从逆凶
    《书?在禹谟》:禹曰,惠迪吉,从逆凶,惟影响。
    《日讲》:凡人行事,能顺道理而行,天必降之以福,凡吉庆皆集于其身。若背道理而行,天必降之以殃,凡凶祸皆集于身。犹之表正而影随,声出而响应,不可易也。
    五、上帝必福善淫
    《诗?小雅》:民今方殆,视天梦梦。既克有定,靡人弗胜。有皇上帝,伊谁云憎。
    《注》:民今方危殆疾痛,号诉于天。而视天反梦梦然,若无于分别善恶者。然此时其未定之时尔,及其既定,则未有不为天所胜者也。夫天岂有所憎而祸之乎,福善祸淫,亦自然之理而已。
    第三十九节 敬是真福真祸之机
    凡人或自始至於终为善;或先不善,然後悔悟,而终为善者。皆为敬主,为有德,为义人也。终後上主一定怜之,以永年之吉,真福其命。若不终己善,终而有辜,此为不敬主,为无德,不义人也。终後上主一定不怜之,不但绝己永命,亦致至畏之天罚于己躬。即敬主与不敬主,真福真祸之机也。
    一、天监下民
    《书?高宗形日》:惟天监下民,典厥义。降年有永,有不永,非天夭民,民中绝命。
    《日讲》:天之监视下民,其祸福予夺,惟主于所行之义与不义耳。如其义,则天降之年,必然长久;如其不善,则天降之年,必然不永。故人之不获永年者,非天无故夭折其民,乃民之所行不义,而中道自绝其命耳。
    世乃众人暂生之所,天之主宰。置之于此。惟欲其行善始终无间,至于出世,必得永命,否则绝其命,世之暂生岂足为永命哉。
    二、天佑有商
    《书?太甲中》:皇天眷佑有商,俾嗣王克终厥德,实万世无疆之休。
    《日讲》:幸赖皇天眷顾佑我有商,使嗣王王幡然悔悟,能终其德,是举商家之基绪将坠者。今日自是其可久,子子孙孙皆得以享灵长之庆矣,岂不为万世无疆之休乎?
    三、天降灾祥在德
    《书?咸有一德》:德惟一,动罔不吉。德二三,动罔不凶。惟吉凶不僭在人,惟天降灾祥在德。
    《日讲》:人君之德,诚能纯乎天理,而无私欲之间,杂碓乎有常,而无始终之迁改,则德惟一矣。以此而格天保民,举动之间,罔有不吉者。天心无私,惟德是视德惟一,则为嘉祥之所集;德二三,则为灾患之所丛。天未尝有意于其间也。欲祈天而永命,合德何以哉。
    四、敬乃祸福之机
    《书?多士》:尔克敬,天惟畀矜尔;尔不克敬,尔不啻不有尔土,于亦致天之罚于尔躬。
    《日讲》:此示以祸福之机,而期以安享之利也。尔若凡事循理,而一出于敬,则必为天之所与,而天且矜恤之。尔若凡事悖理,而出于不敬,则天之所弃,不但不得享有土田,予亦捋明致天罚,以刑戮加于尔躬。祸福之机,由于敬不敬者如此。
    今世为人暂居之所,非本乡可享之土。今之本乡,本乃善人终後之灵,所归永安之天国。
    五、元吉在上
    《易?履卦》:元吉在上,大有庆也。
    《日讲》:元吉而得之在上,则自始之终,无少欠缺。非常之福,自天佑之,不亦大有庆乎。盖人生之善否,实与天命相流通。故一事不修,即致天行之沴;一时不谨,即于上帝之怒。
    第四十节 永福永祸
    凡圣德者去世,其灵不死,而归于天,上主收之,以享万世无疆之福。凡恶重者,其灵不但不得常生之福,上主绝其命,而弃之于永罚之畏。劝惩天下善恶,无如祸福之永也。
    一、无坠天降之命
    《书?金滕》:呜呼!无坠天之降宝命。我先王,亦永有依归。
    二、万世无疆之休
    《书?太甲中》:皇天眷佑有商,俾嗣王克终厥德,实万世无疆之休。
    三、文王在上
    《诗?大雅》:文王在上,于昭于天。
    《注》:文王既没,而其神在上,昭明于天。
    四、文王在帝左右
    《诗?大雅》:文王陟降,在帝左右。
    《注》:文王之神在天,一升一降,无时不在上帝之在右。
    五、三后在天
    《诗?大雅》:三后在天。
    六、殷多先哲王在天
    《书?召诰》:兹殷多先哲王在天。
    《日讲》:自成汤以後,世有令主,其灵爽在天。
    七、天有显道
    《书?泰誓下》:天有显道,厥类惟彰。今商王受,乃狎侮五常。荒怠弗敬,自绝于天。
    《日讲》:上天有明白显著之道。今商王受乃狎侮五常之道,荒弃怠惰,全然不敬。上则自绝于天,而天弃之。
    八、天剿绝其命
    《书?甘誓》:天用剿绝其命。
    九、永畏惟罚
    《书?吕刑》:永畏惟罚。
    《注》:长可畏,惟天之罚。
    十、上帝不蠲
    《书?吕刑》:上帝不蠲,降咎于苗。苗民无辞于罚,乃绝厥世。
    十一、永言配命
    《孟子》:诗云:永言配命,自求多福。
    《日讲》:言人常作思维,务合天理。于是天心佑助,多福聿臻,是乃自求以致之耳。
    十二、不敢宁于上帝之命
    《书?书奭》:我亦不敢宁于上帝命,弗永远念天威。
    《日讲》:天无常亲,今日之眷命,焉知他日不知威罚乎?故我亦不敢苟安于上帝之命,而不永远天之威罚。
    第四十一节 全福极祸
    上主所备,报应善终恶亡者之功罪,乃全福极祸之吉凶。
    《书?洪范》:九畴五福,一曰寿,二曰富,三曰康宁,四曰攸好德,五曰考终命。六极,一曰凶短折,二曰疾,三曰忧,四曰贫,五曰恶,六曰弱。
    《日讲》:畴之九为福极。盖言人之善者,天必报之一福;而恶者,必报之祸也。
    一、五福之目
    1、寿
    五福之目,一曰寿。人多年寿,而後能享诸福,故先之。
    据天主《圣经》,永年之寿,生命之长,乃大吉之本,诸福无疆之根。故论真福,必以此先之。
    2、富
    二曰富,财禄充赡,所以资生也。
    据天主圣经,人之心容,过天之广大,如无限也。万物乃世禄有限,不足以名心。能充之者,为无限上主所赐,以福人天禄之神惠。得此者,大富也。乃以养己心,而存己寿,至于万世无疆。故论真福者,先寿而後富也。
    3、康宁
    三曰康宁。体无疾厄,心无忧患。
    据天主《圣经》,凡在世善人,皆属上主之宠爱,而系于天之永命。然在世之时,其命不常,非小心翼翼,守上主之戒,易堕其天禄之福,而去其真福之永命。惟己去世而升天,其天禄及,其永命之吉,至康至宁,绝无以夺之。此时之心,自然安宁,无以毫之忧虑。故论真福者,天禄之富,以康宁次之。
    4、攸好德
    四曰攸好德。所谓心逸日体,自求多福也。
    据天主《圣经》,惟德,能乐上主之心。故有德,上主报之以休福之乐。故人无其得,即无以乐,上主之心。若上主白白加之天禄之福,人受之,其心何能安逸,而宁乐于其富哉?则非德必不得其之吉。故论真福者,接康宁以攸好德。
    5、考终命
    五曰考终命。德足致福,尤必善终,以成其顺受之命,乃为福之备也。
    据天主《圣经》,世人不成厥德厥善,至于终,不足以致真福。能终厥德厥善者,考之于终,其真福永命之吉备也。故论真福者,故攸德,接之以考终命。
    此五者,皆天所以福善人。
    据天主《圣经》,此福之五,若缺其一,非真福也。五者已全,真福之吉备也,以终後永报善人之功德。
    二、六极之目
    1、凶短折
    六极之目,一曰凶短折。遭凶害而夭殁,祸莫大焉。
    据天主《圣经》,寿乃永命大吉之本,真福之根也。若遭绝命之凶之害,短折其受而夭之,其夭乃示畏凶之本、真福之根,祸莫大焉。故论真福之凶,以短折首之。
    2、疾
    二曰疾。身多苦也。
    据天主《圣经》,人永为之凶,虽由绝其命,夭其寿而起。造此凶之恶党,不惟不系善人所享天主常生之永命。恶人之体,真死而灭。盖死而灭者,无以受疾而苦,乃实其体,尚存尚活。因永绝其常生之望,先为夭,而後受万疾万苦之凶。故论真祸之凶,首以短折,次以疾接之。
    3、忧
    三曰忧。心常戚也。
    据天主《圣经》,遭于真祸之凶者,其恶党之体,一聚集万疾万难之苦,其心即生万忧之戚,至于无穷。故论真祸之凶,疾者,以忧心常戚接之。
    4、贫
    四曰贫。俯仰无赖也。
    据天主《圣经》,遭祸之凶者,其恶党之体之心,一获万疾之苦,万忧之戚,明属上主之厌怒。上主宠爱,神惠之财绝已,无以救其害之凶。极贫也,真福仰无赖也。故论真祸之凶,忧心常戚者,以贫接之。
    5、恶
    五曰恶。过刚则暴也。
    据天主《圣经》,遭祸真之凶者,由上主厌怒其人。绝其天祸之故,乃其人之恶,至终不改,其心不悔悟,成刚暴也。故论祸之凶,贫者,以恶刚暴接之。
    6、弱
    六曰弱。过柔则辱也。
    据天主《圣经》,遭真祸之凶者,其恶党之心,既过而至刚,常逆上主之心。人心刚暴如此,公道暴之以弱柔,万物伤辱。故论真祸之恶,刚暴者,以弱接之。世焉有此真福真祸哉!包天道经文之妙,无钦无过,无有真伪之杂。今既有五福六极,万寿无疆,永命纯嘏,永畏惟罚等文,必实有其理,暂世世断无,世後定然。
    三、总结:以福极劝惩天下
    天之报人,以福极者,白昭然其不爽。
    据天主《圣经》,以祸福所报善恶者,上主下易之道,即世後报善恶之道也。在世人之善恶,世之祸福,多如不相应。
    而执此以劝惩天下,则皇极体天之责也。
    据天主《圣经》,上主所降于今世之祥灾,至微耳,不足以惊骇震动,变化人心。惟全福极祸之永,足以为劝善惩恶之大机。上主所降君师于世,特为代己之治民而教之,若不体上主之心,常提其民之心,以劝戒善恶,心大负上主生民治民福民之大旨。既《洪范》五福六极之理,与天主《圣经》所载真福真祸之理,印符相合一一不差。由此明知上古真儒之教,与天主圣教,福善祸淫不易之道,惟一无二也。
    第四十二节 上主所闻之道乃自然率性天理
    上主所闻之道乃自然率性之天理,至此惟一。若人所为者,皆邪不一,大坏人心,败五论,灭天理,当全绝之,必然之理也。
    一、天命之谓性
    《中庸?首章》: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
    《日讲》:循其性之自然,则事事物物,莫不各有当然之路,所为道也。道之大原,无不本于天,而备于我。
    二、人心道心
    《书?大禹谟》: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
    《大全》:道行者,天理也。
    《日讲》:自其发于形气之私者言之,谓之人心;自其发于义理之正者言之,谓之道心。
    三、攻乎异端
    《论语》子曰:攻乎异端,斯害也已。
    《日讲》:异端指杨氏墨氏,及仙家佛家,一切妖妄术数之类。後世邪教横行,在道日盛,奸诡邪僻之徒,方为之标榜附会其说,以蛊或天下,弃人伦而灭天理。
    四、仲尼不为己甚
    《孟子》:孟子曰:仲尼不为己甚者。
    《日讲》:仲尼不过因乎天理之自然,合乎人情之各当。使有一太甚,则不合乎中庸之大道矣。如杨墨佛老之徒,舍大中至正之道,而求之空虚窅渺之域,所以判道愈甚。
    第四十三节《古文渊鉴》诸条
    《古文渊鉴》(以下诸文皆是)
    一、《祭祀术奏》
    《祭祀术奏》(汉成帝末年,颇好鬼神。上书言祭祀方术者,皆得待诏,谷永因上奏。)
    臣闻明於天地之性,不可惑以神怪;知万物之情,不可罔以非类。诸背仁义之正道,不遵五经之法言,及言是有仙人,服食不终之药,皆奸人惑众,如系风捕影,终不可得。
    御批:穷极方士情态,可以正人心,维风教。
    二、《请除释教》
    《请除释教》(汤武得七年传奕上疏。)
    不忠不孝,削发而楫君亲;游手游食,易服以讨逃祖赋。降自牺农,至于汉魏,皆无佛法,君明臣忠,祚长年久。汉明帝假托梦想,始立胡神。僧尼徒众,糜损国家;寺塔奢侈,虚费金帛。
    御批:痛斥异端,理明气壮,始能为此非过激也。
    三、《论佛骨表》
    《论佛骨表》(唐宪宗迎佛骨入大内,韩愈上表极谏。)
    佛自後汉时流入中国,上古未尝有也。梁武帝前後三度舍身施佛,宗庙之祭不用牲牢,昼日一食,止於菜果,其後竟为候景所逼,饿死台城。臣虽至愚,必知陛下不惑於佛。然百姓愚冥,苟见陛下如此,将谓真心事佛。皆云天子大圣,犹一心敬信,百姓何人,岂合更惜身命,伤风败俗,传笑四方,非细事也。
    御批:义正词直,足以法世俗之惑,允为有唐一代儒宗。
    四、《与吕微仲书》
    《与吕微仲书》(宋张载)
    浮屠明畏,谓有识之死;受生循环,亦出庄说之流。孔子所谓天,必彼所谓道。
    御批:佛氏之说,不可穷诘。此专就道理上一一辨驳,直使之无说目解。
    五、《毁佛寺制》
    《毁佛寺制》(唐武宗五年,僧尼并勒归俗,寺皆立期毁撤,田货财产并没官,寺材以葺公驿舍,铜象钟磬以铸钱。
    朕闻三代已前,未尝言佛;汉魏之後,像教寝兴。是由季时传此异俗,因绿染习,蔓衍滋多,以至蠹耗国风而渐不觉,诱惑人意而众益迷。朕博览前言,旁求舆议,弊之可革,断在不疑。其天下所拆寺四千六百馀所,还俗之僧尼二十六万五百人。
    御批:明断之举,弘硕之论,洵有裨於风化人心。
    六、《正命》
    《正命》(宋王今)
    自西夷入中国以佛,而性命之说始杂。佛者尽收人死生终始之迹,以宠人而为命。而阴阳之家,复推步五行之支干,日月星辰之经缠迟速,以迎合人之修短贵贱以为命。而愚者自思无以出其说,而信惑之。
    御批:其佳处全在明白浅易,可警迷释惑。
    ?
    古今敬天鉴(下卷)
    极西耶稣会士白晋辑
    集经文俗语诸句,印符相对,发明天学本义。
    一、称呼真宰之文语 
    民俗:天爷(爷,主也。曰王为万岁也。)
       天爷(爷,父也。)
       老天爷
    士俗:天帝(帝者,天之主宰。) 
       天父 
       老天
    经文:皇天上帝。(《礼》)
       昊天曰父。(《诗》)
       古帝命武汤。(《诗》注:帝,上帝也。)
    二、宇宙必有真宰
    民俗:头上有老天爷作主。
    士俗:上有青天。 
    经文:有皇上帝。(《诗》)
    三、至尊无对
    民俗:没有大如老天爷。
    士俗:天至尊无对。
    经文:尝郊社,尊无二上。(《礼》)
    四、造天地万物
    民俗:什么不是老天爷生的?
    士俗:天生万物。
    经文:万物本於天。(《礼》)
    五、养万民之大母
    民俗:那个人不是老天爷养活?
    士俗:一饮一啄,莫非天定。
    经文:帝命率育。(《诗》)
    六、天子在位乃奉主宰之命
    民俗:万岁爷是天爷教我他管我们。
    士俗:天子奉天命治天下。
    经文:天降下民,作之君,作之师。
    七、人人该敬事之
    民俗:那个不敬天老爷?
    士俗:谁敢不敬天?
    经文:凡在天九州之民者,无不咸献其力以共皇天上帝。(《礼》)
    八、人心不正,何能事之
    民俗:天爷只要你一个好心。
    士俗:不正己心者,不足以事天。
    经文:存其心,养其性,所以事天也。
    九、无所不在
    民俗:那里没有老天爷?
    士俗:头上有青天,屋里有青天。
    经文:无曰:高高在天,陟降厥士,日监在兹。(《诗》)
    十、无所不知
    民俗:你在暗地里做的事,天爷都知道。
    士俗:你举念,上天便知。
    经文:知我者,其天乎?(《论》)
    十一、无所不见
    民俗:有老天爷看着哩。
    士俗:老天爷看得明白。
    经文:惟天监下民。(《书》)
    十二、无所不闻
    民俗:有老天爷听着哩。
    士俗:人间私语,天闻若雷。
    经文:惟厥罪无在大,亦无在多,矧曰其尚显闻于天。(《书》)
    十三、明白善恶
    民俗:好心歹心,天爷都知道。
    士俗:人心善恶,自有天知。
    经文:惟天监人,善恶必应忠。
    十四、毫厘不差
    民俗:老天爷看的真真的。
    士俗:老天都看得真。
    经文:惟简上帝之心。(《书》)
    十五、至明何能哄之
    民俗:哄得人,哄不得老天爷。
    士俗:瞒得人,瞒不得天。
    经文:吾吾谁欺,欺天乎?(《论》)
    十六、至公无私
    民俗:老天爷公道。
    士俗:天至公无私。
    经文:皇天无亲,惟德是辅。(《书》)
    十七、自掌赏罚善恶之权
    民俗:老天爷一个也放不过去。
    士俗:善恶自有天报。
    经文:天道福善祸淫。(《书》)
    十八、自本爱人
    民俗:老天爷爱人。
    士俗:天本仁爱。
    经文:惟天惠民。(《书》)
    十九、万恩之源,理当报之
    民俗:谢老天爷的恩。
    士俗:上谢天恩。
    经文:郊之祭也,大恩本反始也。(《礼》)
    二十、吾将何物报其洪恩
    民俗:人拿甚么报天恩?
    士俗:人无一物以报天。
    经文:昊天罔极。(《诗》)
    二十一、生人之主,命人相爱,或有相欺,即欺主也
    民俗:欺人就是欺老天爷一样。
    士俗:欺人便是欺天。
    经文:吾语欺欺天乎。(《论》)
    二十二、人不善,其宰严其恶
    民俗:没良心的人,天爷不容他。
    士俗:恶人天理难容。
    经文:天用剿绝其命。(《书》)
    二十三、凡苦皆由其命
    民俗:老天苦煞我了。
    士俗:上天绝我。
    经文:天实为之,谓之何哉?(《诗》)
    二十四、兹怜之本不负苦人之望
    民俗:老天爷定有可怜的日子。
    士俗:皇天不负苦人心。
    经文:苍天苍天,视彼骄人,矜此劳人。(《诗》)
    二十五、苦之极必祷其怜
    民俗:老天爷可怜我罢。
    士俗:上天可怜。
    经文:倬彼昊天,宁不我矜。(《诗》)
    二十六、好谦恶傲
    民俗:不怕天爷按你的脑袋么?
    士俗:欺天压小,天也不容。
    经文:天道恶盈而好谦。(《易》)
    二十七、不容人恶,不可不畏
    民俗:难道你不怕老天爷么?
    士俗:只怕天不容你。
    经文:胡不相畏,不畏于天。(《诗》)
    二十八、人无过失,何以畏之
    民俗:老天爷看我的心罢。
    士俗:此心无愧于天。
    经文:不愧于天,不畏于天。(《诗》)
    二十九、其意深奥难知
    民俗:谁知道天爷的意思?
    士俗:天道深远难知。
    经文:上天之载,无声无臭。(《诗》)
    三十、其算无穷
    民俗:人千算计,万算计,当不得老天爷一算计。
    士俗:天自有乘除加减,人算不如天算。
    经文:昊天不忒。(《诗》)
    三十一、事事好否,无不顺其命
    民俗:凭老天爷罢。
    士俗:凡事听天命。
    经文:爽惟天其罚殛我,我其不怨。(《书》)
    三十二、人之生死,俱属主宰之命
    民俗:老天爷要人生才生,死才死。
    士俗:生死都是天定的。
    经文:死生有命。(《论》)
    三十三、非主宰之佑,事事不成
    民俗:好不好都由着老天爷。
    士俗: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经文:若夫成功,则天也。(《孟》)
    三十四、真宰者乃众人之赖,事事告之
    民俗:不拘甚么,都告天爷罢。
    士俗:凡事必告于天。
    经文:敢昭告于黄黄后帝。(《论》)
    三十五、天旱之时,望雨求之
    民俗:老天爷下雨罢。
    士俗:求天下雨。
    经文:求雩帝。(《礼》)
    三十六、天旱之时,望雨求之
    民俗:老天爷下雨罢。
    士俗:求天下雨。
    经文:大雩帝。(《礼》)
    三十七、五谷不生,求之方得
    民俗:靠老天爷,要饭吃。
    士俗:要吃饭,须求天。
    经文:天子乃以元日祈谷于上帝。(《礼》)
    三十八、真宰福善之所,不外于天
    民俗:天爷收了罢,给我个好处。
    士俗:德成终後升天。
    经文:兹殷多先哲王在天。(《书》)
    三十九、真宰乃长生之根,求之可寿无疆
    民俗:老天爷保佑万岁万万岁罢。
    士俗:求天保安皇上万寿无疆。
    经文:王其德之用,祈天永命。(《书》)
    四十、敬主牌位
    民间:天地三界,十方万灵真宰。
    士人:天地君亲师(论语: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直解云:三畏虽有三事,总之只事敬天而已。)
    天子:皇天上帝。(《礼》)
    四十一、敬主礼仪
    民间:烧香叩拜老天爷。
    士人:焚香拜天。
    天子:祀帝于郊。(《礼》)柴于上帝。(《礼》)
    四十二、开人明悟,自招灾祸
    民俗:人自己招的灾祸,怎么暴怨老天爷?
    士俗:违背天理,自取灾祸。
    经文:天非虐,惟人自速辜。(《书》)
    四十三、开人明悟
    民俗:求老天爷开明人的心。
    士俗:上天点人心。
    经文:惟天民。(《诗》)
    四十四、赋人上智
    民俗:天生的聪明。
    士俗:上天赋人聪明。
    经文:天生德于子。(《论》)
    四十五、上天从人
    民俗:老天爷如人的人愿。
    士俗:天从人愿。
    经文:人之所欲,天必从之。(《书》)
    四十六、全赖上天
    民俗:人该全靠老天爷。
    士俗:仰赖上天垂估。
    经文:得之不得曰有命。
    四十七、赐人福禄
    民俗:是老天爷赏的福。
    士俗:福自天来。
    经文:自天佑之,吉无不利。
    四十八、上天降灾
    民俗:老天爷降灾,人躲避不的。
    士俗:祸从天降。
    经文:上帝不蠲降咎于苗,苗民无解于罚,乃绝厥世。(《书》)
    四十九、惟天当求
    民俗:不求老天爷求谁?
    士俗:祈求上天。
    经文:祈天永命。(《书》)
    五十、上天神灵
    民俗:有神灵在上。
    士俗:上帝至神至灵。
    经文:明明在下,赫赫在上。(《诗》)
    五十一、上天可畏
    民俗:人昧良心,老天爷罚你。
    士俗:天理良心何在?
    经文:不愧于人,不畏于天。(《诗》)


用手机扫一下二维码,在手机上阅读或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图书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