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书库 > 史评类 >中国哲学史 >第三编 近古哲学史
第二十九章 吕心吾
    第二十九章  吕心吾
    当王学之盛,有一不由师传,而从艰难困苦中自得之者,曰吕心吾。心吾名坤,字叔简,亦号新吾。河南宁陵人。隆庆(穆宗)五年,登进士第。万历中,官至刑部左侍郎。立朝持正,以是为小人所中,致仕去。家居四十年,年八十三卒。其自撰墓志称:“质困钝,读两叶书,旦夜不成诵。看书亦不甚解。博涉坊刻训诂家言,益乱益不解。乃一切弃置之。默坐澄心,体认经旨,不了悟不休。久之,我入于书。又久之,书归于我。过目即得,一得久不忘。非诵读之力也。”而《呻吟语》有云:“少年只要想我见在干些甚么事,到头成个甚么人。这便有多少恨心,多少愧汗,如何放得自家过。”又云:“士君子作人不长进,只是不用心不著力。其所以不用心不著力者,只是不愧不奋。能愧能奋,圣人可至。”(并《修身》)观此,即其为学致力之勤苦,可见也。所著书有《四礼翼》、《四礼疑》、《闺范》、《实政录》、《呻吟语》、《去伪斋文集》。而《呻吟语》尤为世所称道。
    心吾之学,从默坐澄心入,依然阳明家法。故其论格物曰:“格物二字,圣学入门第一要诀。圣经不言力行者何?善当为,恶当去,其谁不知。而竟不为善不去恶者,意不真诚故也。意不真诚者何?知不痛切故也。知不痛切者何?性不透悟故也。性透则知自痛切,痛切则意念自真。意念既真,则好善自然无以尚之,恶恶自然不使加乎其身。”又曰:“物外无道,格物之外无学。是物也,为上帝所降之衷,是先天纯粹之理。物格是实见得,知至是实信得。”(并《文集·答孙冢宰论格物书》。有节文)虽其谓阳明说良知乃在情上立跟脚,认端绪作根本;又谓阳明见子而不见亥(并同上。道家以亥子之中为口诀)。然以物为帝降之衷,为先天纯粹之理,吾未见其有异于阳明之所谓良知者也。虽然,心吾与阳明门下实有大不同者。曰:“才贵通不贵一,事贵习不贵料。故问不厌迂缓,考不厌厐杂,学不厌居积。夏索狐貉,冬索絺绤,而应之曰无。此良贾之耻也。由斯以观,博学审问慎思明辨,不专在方寸间笔楮上矣。儒者之急务,不专在谈性天讲理气矣。夫理可心悟,而事难心悟。理可一贯,而事难一贯。宋儒有言:‘孔子生而知之者。言亦由学而至,所以勉进后人也。’弟窃笑之。夫气质清明,则义理昭著。道与身一,则由仁义行,所谓性焉安焉,圣人诚若是矣。乃若生不见泰山,而能图泰山景象;生不见坟典,而能诵坟典故实,圣人能之乎?夫古今事变,名物宇宙,人情物理,童而习之,白首不能尽。故识商羊,辨萍实,必先闻童子之谣。防风骨,肃慎矢,必先读夏、周之典(四事并见《家语》)。假令问孔子以四海民情土俗,万古因革损益,必不能臆对。若欲周知,岂得不学。以是知发愤忘食,好古敏求,未必不涉历世务,未必不理会前言。期月而可,三年有成,必有经济弘术,必有区画长策。而一点灵光,特一触即透,默运不劳,斡旋无斧凿之痕,转移有俄顷之妙耳。”(《别邹尔瞻书》。尔瞻名元标,号南皋。吉水人。京师首善书院之设,即由尔瞻与冯从吾少墟倡之)又曰:“吾人讲学须知所学何事。自十五时便入大学,所讲者圣经一章耳。盖儒者教门,以天下国家为一身。其格致诚正也,欲端一身以为国家天下。非莘野磻石专言耕钓,阿衡尚父方讲治平,作两截学问也。诸子问为政,颜渊问为邦,何尝以用世为讳哉!目前是何光景?殷浩以苍生自负,(《晋书》)房琯以经武知名(《唐书》),一出犹作败局。有如缓急之际,艰难如足食足兵,重大如安边治河,种种不可悉数。当事者问我,委曰不知。柄人者用人,委曰不能。可乎?夫任聪明不可以当盘错,旋安排不可以应仓皇。此周、孔所以必寝食俱忘,夜以继日,且思且学也。”(《答姜养冲》)又曰:“不当事,不知自家不济。才随遇长,识以穷精。坐谈先生只好说理耳。”(《呻吟语·品藻》)夫清儒之攻明儒者,谓其事空谈而无实学,耽心性而遗国家。而如先生所言,则明儒何尝不自争之。又不独先生也,胡庐山亦有言矣。曰:“国莫病于畏言兵,士莫忌于疲虚文。”(《衡齐·谈言下》)曰:“区区弊精故纸,奔走一世,以趋窾言。虽言满天下,何资实用。”(同上)呜呼!其如言而天下不听,何哉?


用手机扫一下二维码,在手机上阅读或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图书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