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十四
  
         ◎成公
    起九年,尽十八年

    九年,春,王正月,杞伯来逆叔姬之丧以归。传曰:“夫无逆出妻之丧而为之也。”
        [疏]传“《传》曰”至“为之也”。释曰:《公羊》以为鲁胁杞,使逆其丧。《左氏》以为鲁人请之,故杞伯来逆。此传不说归之所由,要叔姬免犯七出之愆,反归父母之国,恩以绝矣。杞伯今复逆出妻之丧,而违礼伤教,言其不合为而为之,是以书而记之以见非。传曰夫无逆出妻之丧为之,言其不合为而为之也。徐邈云:“为,犹葬也。”言夫无逆出妻之丧,而葬理亦通矣。但范不训“为”为葬也。
    公会晋侯、齐侯、宋公、卫侯、郑伯、曹伯、莒子、杞伯同盟于蒲。
    蒲,卫地。

        公至自会。
        二月,伯姬归于宋。
    逆者非卿,故不书。

        夏,季孙行父如宋致女。
    致敕戒之言於女。

        [疏]传“夏季”至“致女”。释曰:《公羊》以《春秋》“未有言致女者,此其言致女何?贤伯姬也”。《左氏》无说,盖以使卿则书,馀不书者,或不致,或不使卿也。此传云详其事,贤伯姬也,则与《公羊》意同耳。徐邈云:“宋公不亲迎,故伯姬未顺为夫妇,故父母使卿致伯姬,使成夫妇之礼,以其责小礼违大节,故传曰:不与内称,谓不称夫人而称女。”案传称贤伯姬,而徐云责伯姬,是背传而解之,故范以为谓致敕戒之言於女也。
    致者,不致者也。妇人在家制於父,既嫁制於夫。如宋致女,是以我尽之也。
    剌巳嫁而犹以父制尽之。
不正,故不与内称也。
    内称,谓称使。○
内称,尺证反。
        [疏]注“内称,谓称使”。释曰:案经内大夫出国,例言如,不言使,此季孙行父如宋,即是内称,而云不与者,凡内卿出外,直言如某者即是使,又即是内称。今行父称君之命,以在家之道制出嫁之女,虽言如以为内称,言致女是见其不与也。僖三年“公子友如齐莅盟”,彼亦言如:又云莅盟者,若直言如,则嫌是单聘,故更须言盟也。莅盟既更须言盟也,莅盟则致女亦须言之。云不与内称者,莅盟是礼,致女非礼,故不合言也。若然,传曰逆者微,故致女详其事,贤伯姬也。据传文,似致女得正,而云不正,故不与内称者,礼:诸侯亲逆,则不须致女,今以宋逆者微,故致女,具传解其致女之意也;云不正,故不与内称也,其以在家之道制出嫁之女也。此传之意,因解宋公不亲逆,并见致女之不正。又云贤伯姬者,以上下文详,皆云贤伯姬,则此云致女亦兼贤伯姬也。若其不为贤伯姬,则致女虽正,亦不书也。
    逆者微,故致女详其事,贤伯姬也。
        晋人来媵。媵,浅事也,不志,此其志何也?以伯姬之不得其所,故尽其事也。
        秋,七月,丙子,齐侯无野卒。
        晋人执郑伯。
        晋栾书帅师伐郑。不言战,以郑伯也。
    栾书以郑伯伐郑,君臣无战道。
为尊者讳耻,
    不使臣敌君,王师败绩于贸戎是也。○
为尊,于伪反,下及此传注同。为贤者讳过,
    为齐桓讳灭项是也。○
灭项,乎讲反。为亲者讳疾。
    雍曰:“栾书以郑伯伐郑,不言战是也。”郑,兄弟之国,故谓之亲,君臣交兵,病莫大焉,故为之讳。

        [疏]“为亲者讳疾”。释曰:《春秋》讳有四事,一曰为尊者讳耻,二曰为鲁讳败,三曰为贤者讳过,四曰为同姓讳疾。此不言鲁者,因亲者讳疾,则又亦包鲁可知,故不言也。圣人有作,亲疏一也。今乃以同姓为别者,《春秋》之意因亲疏,故仲尼书经,内外有别。既内外别,则亲疏尊卑见矣。
    冬,十有一月,葬齐顷公。
    顷音倾。

        楚公子婴齐帅师伐莒。庚申,莒溃。其日,莒虽夷狄,犹中国也。
    莒虽有夷狄之行,犹是中国。○
溃,户内反。行,下孟反。大夫溃莒而之楚,是以知其上为事也。
    臣以叛君为事,明君臣无道。

        [疏]“大夫”至“事也”。释曰:范《别例》云:“凡溃者有四,发传有三。”僖四年“蔡溃”,传曰:“溃之为言上下不相得也。”此“莒溃”,传曰:“大夫溃莒而之楚。”二者虽同,是不相得,与君臣不和自溃散少异,故亦发传。昭二十九年“郓溃”,彼郓是邑,与国殊,故重发传;一解郓不伐而自溃,与常例异,故重发之。文三年“沈溃”不发者,从例可知他。
    恶之,故谨而日之也。
    溃例月,甚之,故日。○
恶,乌路反。
        [疏]注“溃例”至“故日”。释曰:传上云犹中国也,故日;下文言恶之,故谨而日之也。若使莒非中国,虽恶不得曰也。以溃例月,为恶故日,是以云谨而日之。范知例月者,僖四年“春,王正月,公会齐侯”云云“侵蔡。蔡溃”,文三年“春,王正月,叔孙得臣会晋人”云云“伐沈。沈溃”,是例月。今此莒帅众民叛君从楚,故变文书日以见恶。
    楚人入郓。
        [疏]“楚人入郓”。释曰:鲁虽有郓,此郓非鲁也,盖从《左氏》为莒邑,人都以名通,故不系莒。或以为昭元年取郓,范云鲁邑,此不系莒,则鲁邑可知,理亦通也。
    秦人、白狄伐晋。
        郑人围许。
        城中城。城中城者,非外民也。
    讥公不务德政,恃城以自固,不德能卫其人民。

        [疏]“城中”至“民也”。释曰:庄二十九年冬,“城诸及防”,传曰:“可城也。”今云非外民也者,凡城之志皆讥,就讥之中,闲隙之月少耳,故云可城,乃非全善之文。此亦冬城,嫌同而无讥,故发传明之。旧解以为有难而脩城,则不讥之,若文十二年“季孙行父城诸及郓”是也;此涉《左氏》之说。案《穣梁传》凡城之志皆讥,安得有备难之事?若备难无讥,则经本不应书之,经既书之,明讥例同。或以为“城诸及防”是十一月,故传发可城之文,今此城是十二月,故发外民之传。虽同是讥,事有优劣,故发传以异之。
    十年,春,卫侯之弟黑背帅师侵郑。
        [疏]“卫侯”至“侵郑”。释曰:范答薄氏駮云:“诸侯之尊,弟兄不得以属通,有贤行则书弟。”今黑背书弟者,明亦有贤行故也。陈侯之弟黄,卫侯之弟专,秦伯之弟针,传无贤行,所以皆云弟者,隐七年“齐侯使其弟年来聘”,传曰:“其弟云者,以其来接於我,举其贵者也。”是接我者例称弟。襄二十年“陈侯之弟光出奔楚”,昭元年“秦伯之弟针出奔晋”,传皆曰:“亲而奔之,恶也。”襄二十七年“卫侯之弟专出奔晋”,传云:“其曰弟何也?专有是信者。”三者无罪,故称弟以恶兄。襄三十年“天王杀其弟佞夫”,传曰:“甚之也。”称弟以恶王也。昭八年“陈侯之弟招杀陈世子偃师”,传曰:“其弟亡者,亲之也。亲而杀之,恶也。”是恶而称弟也。宣十七年“公弟叔脄卒”,传曰:“其曰公弟叔脄,贤之也。”庄三十二年“公子牙卒”,无贤行而不称弟,明称弟皆贤也。自然黄专之非,直罪兄,必兼有贤行。叔脄以贤称弟,传有贤行明文,则黑背称弟,自然亦有贤行。故范准例言之,称弟之例有四意,齐侯之弟年来聘,郑伯使其弟御来盟,为接我称弟;卫侯之弟专,为罪兄称弟;陈侯之弟招,恶之称弟;叔脄及卫侯之弟黑背,为贤称弟。是有四也。
    夏,四月,五卜郊。不从,乃不郊。夏四月,不时也。
    郊时极於二月。
五卜,强也。乃者,亡乎人之辞也。
    强,其丈反。

        [疏]“亡乎人之辞也“。释曰:重发传者,嫌五卜与四卜异故也。
    五月,公会晋侯、齐侯、宋公、卫侯、曹伯伐郑。
        齐人来媵。
    媵,伯姬也。异姓来媵,非礼。

        [疏]注“媵伯姬”至“非礼”。释曰:何休以为异姓亦得媵,故郑《箴膏盲》难之云:“天子云备百姓,博异气,诸侯直云备酒浆,何得有异姓在其中?”是亦以异姓不合媵也。此媵不发传者,上详其事,见同姓之得礼,异姓非礼可知,故省文
    丙午,晋侯玜卒。
    玜,乃侯反。

        [疏]“晋侯玜卒”。释曰:何休云:“不书葬,为杀大夫赵同等。范虽不解,或当鲁不会也。”
    秋,七月,公如晋。
        冬,十月。
        十有一年,春,王三月,公至自晋。
        晋侯使鄐犨来聘。
        已丑,及鄐焠盟。
    鄐焠,尺由反,《公羊》作“鄐州”。

        [疏]“已丑,及鄐焠盟”。释曰:书日者,公亲在,又非前定之盟故也。又不云公者,取举国与之也。
    夏,季孙行父如晋。
        秋,叔孙侨如如齐。
        冬十月。
        十有二年,春,周公出奔晋。周有入无出。
    郑嗣曰:“王者无外,故无出也。宗庙宫室有定所,或即位失其常处,反常书入,内宗庙也。昭二十六年‘天王入于成周’是。”○
处,昌虑反。其曰出,上下一见之也。
    郑嗣曰:“上,谓僖二十四年‘天王出居于郑’;下,谓今周公出奔,上下皆一见之。”○
见,贤遍反。言其上下之道无以存也。上虽失之,下孰敢有之?今上下皆失之矣。
    上虽有不君之失,臣下莫敢效不臣之过。今复云周公之出,则上下皆自失矣。君而不君,臣而不臣,是无以存于世,言周之所以衰。○
复云,扶又反。
        [疏]“周有”至“失之矣”。释曰:有入无出,注意直据天子,今不云王而云周者,以经虽无王臣入文,至於王臣出,亦是讥限,故言周以总之。范以王者出入之文俱有,故注直言王以当之。案僖二十四年传云:“虽失天下,莫敢有也。”谓王虽出郑,不敢有之以为国也。此云上虽失之,下孰敢有之,谓上虽有不君之失,臣下谁敢於效为之。观经立说,故二处不同也。今上下皆失之矣,谓王既书出居于郑,今复云周公出奔晋,是上下皆有失也。《公羊》以为书出者,周公“自其私土而出也”;《左氏》以为书出者,已复之,“周公自出”。并与《穣梁》异也。
    夏,公会晋侯、卫侯于琐泽。
    琐泽,某地。○
琐,素果反。
        秋,晋人败狄于交刚。
    交刚,某地。
中国与夷狄不言,战皆曰败之。
    不使夷狄敌中国。
夷狄不日。
        [疏]“夷狄不日”。释曰:不於箕役发传者,以再败狄师甚之,故发於此。
    冬,十月。
        十有三年,春,晋侯使鄐锜来乞师。
    锜,鱼绮反。
乞,重辞也。古之人重师,故以乞言之也。
        [疏]“乞师。乞,重辞也”。释曰:重发传者,公子遂内之始,此外之初,故发之也。古之人重师,故以乞言之也者,古人以师之为重,故以重辞言之。古者,旧以为穣梁子后代人远者举当时之事,亦以古言之;徐邈以为引古以剌今耳。
    三月,公如京师。公如京师不月,月,非如也。
    时实会晋伐秦,过京师也。公行出竟,有危则月,朝聘京师,理无危惧,故不月。○
过京师,音戈,下同。竟音境。朝聘,直遥反,下皆同。非如而曰如,不叛京师也。
    因其过朝,故正其文,若使本自往。

        [疏]“公如”至“师也”。释曰:僖二十八年“五月,癸丑,公会晋侯”云云,“盟于践土”,“陈侯如会”,“公朝於王所”,彼日月并书。“公朝于王所”,虽文承“五月,癸丑”之下,彼之日月自为盟,不为朝也。“壬申,公朝于王所”,书日,此意取自不系月,犹诸侯不宗於天王,朝会无危,则例时。今公以伐秦过京师,非真朝,故书月以见意。
    夏,五月,公自京师,遂会晋侯、宋公、卫侯、郑伯、曹伯、邾人、滕人伐秦。言受命不敢叛周也。
    使若既朝王,而王命已使伐秦。叛周,谓专征伐。

        [疏]“言受”至“周也”。释曰:“公子遂如京师,遂如晋”,传云:“不叛天子。”此文重发传者,嫌君臣异例也。
    曹伯庐卒于师。
    庐,力吴反,又力鱼反。
传曰:“闵之也。公大夫在师曰:“师在会曰:“会
        [疏]“曰闵”至“曰会”。释曰:诸侯或从会,或从伐,皆闵其在外而死,故云卒于师于会也。卒于师,则此曹伯庐,襄十八年曹伯负刍是也;卒于会者,则定四年杞伯成卒于会是也。僖四年许男新臣亦卒於师,不言於师者,彼以内桓师,虽卒於外,以若在国然,故不书于师。然则大夫之卒,例所不书,而与公同例,云在师曰师,在会曰会者,旧解以为《春秋》缘大夫之心,则知书君之卒,於师则言师,於会则言会,非谓外大夫书卒于师。若然,传当云大夫也,公不得云大夫,且经无其事,传因类发列者,其数不少,即日食云外壤,饥云馑康之等是也。彼经无其事,传得因类引之,此虽无经,何以为不得?又会大夫单伯之徒亦书会谓侯,若使卒於师,因当书之,但无卒于师卒于会者耳。故知公大夫在师曰师,谓公及大夫二者皆然也。徐邈之注,亦以为公及大夫所会诸侯在师言师,在会言会,明为旧解非也。
    秋,七月,公至自伐秦。
        冬,葬曹宣公。葬时,正也。
        [疏]“葬时,正也”。释曰:嫌卒于师,失正葬,故重发之。葬正则是无危。不日卒者,盖非嫡子为君故也。又僖四年注云:“新臣卒于楚,故不日耳。”则此不日者,或当为卒于秦故也。若然,襄二十六年“壬午,许男甯卒于楚”,注云:“许男卒于楚,则在外已显矣。日卒,明其正。“二注不同者,以无正文,二理俱通,故为两解;或亦新臣非嫡子,不须两解,理足可通耳。
    十有四年,春,王正月,莒子朱卒。
    徐邈曰:“传称‘莒虽夷狄犹中国也’,言莒本中国,末世衰弱,遂行夷礼。葬皆称谥,而莒君无谥,谥以公配。而吴楚称王,所以终《春秋》亦不得书葬。”

        [疏]“莒子朱卒”。释曰:莒子朱者,莒渠丘公。今不书葬者,莒行夷礼,则是失德。又葬须称谥,莒夷无论,故不书葬也。不日卒者,何休云:“入《春秋》以来,至此始书卒,故略之不日。或当既行夷礼,不得同中国,故不日;或当非正卒。无文可明之。”
    夏,卫孙林父自晋归于卫。
        秋,叔孙侨如如齐逆女。
    泰曰:“亲迎例时,大夫逆,皆谨月以讥之。下云九月,侨如以夫人妇姜氏至自齐,一事不二讥,故此可以不月也。”宣元年“公子遂如齐逆女”,亦以时逆而月致,义与此同。○
亲迎,鱼敬反,传同,本或作逆。
        [疏]注“宣元”至“此同”。释曰:案宣“元年,春,王正月,公即云,公子遂如齐逆女”,彼文承正月之下,即与此别。而云同者,彼虽文承正月之下,正月自为即位发文。非是为遂逆女。若逆女,既蒙上月,则不夫人至不须云月。案此比例,知彼亦当时也。
    郑公子喜帅师伐许。
        九月,侨如以夫人妇姜氏至自齐。大夫不以夫人,以夫人,非正也,剌不亲迎也。侨如之挈,由上致之也。
    剌不,七赐反。挈,苦结反。

        [疏]“大夫”至“之也”。释曰:“公子翚如齐逆女”,传曰:“不言翚之来,何见于公也?”然则夫人见於君,宜言以夫人至。而曰非正者,逆女,亲者也,使大夫,非正也,非正而以夫人至,故剌之。彼以先接於公,故无至文。此使大夫有讥,则翚之被责,居然显矣。不发於宣公逆女,於此发之者,宣公以丧娶,故略夫人而不氏,一事不二讥,故省其文。成公非丧娶而不亲迎,嫌其无罪,故传明之。庄公亲逆,传亦讥之者,以娶雠人之女而事宗庙故也。由上致之者,宣元年注云:“上谓宣公,则谓成公也。”
    冬,十月,庚寅,卫侯臧卒。
    臧,子郎反。

        秦伯卒。
        [疏]“秦伯卒”。释曰:《世本》及《左氏》是秦桓公也。
    十有五年,春,王二月,葬卫定公。
        三月,乙巳,仲婴齐卒。此公孙也。其曰仲,何也?
    此盖仲遂之子,据实公孙。
子由父疏之也。
    雍曰:“父有弑君之罪,故不得言公子,父不言公子,则子不得称公孙,是是疏之罪由父故。”

        [疏]“子由父疏之也”。释曰:宣十八年,“公孙归父如晋”,归父亦襄仲之子,何以不疏者?卒则身之终。今婴齐之卒,当继於父,父既被疏,故子亦当略。归父则奉命出使使奔之,故具名氏以恩录也。归父还不氏者,以明由上也。《公羊》以为仲婴齐何以不称公孙,以归父既是兄,公孙婴齐为归父后,为人后者则为之子,故不称公孙,与《穣梁》异。
    癸丑,公会晋侯、卫侯、郑伯、曹伯、宋世子成、齐国佐、邾人同盟于戚。
        晋侯执曹伯,归于京师。以晋侯而斥执曹伯,恶晋侯也。
    僖二十八年,“晋人执卫侯,归之于京师”,此伯讨之文也。今以侯执伯,明执之不以其罪。○
恶晋,乌路反。
        [疏]“斥执曹伯”。释曰:重发者,此执归于京师,嫌晋之无罪,故明之。注“僖二十”至“其罪”。释曰:卫侯有罪,故称人言执,又归之京师,令天子决之,是伯讨之文也。又且此传云,“以晋侯而斥执曹伯,恶晋侯也”,称侯以执为恶,明称人以执是伯讨也。若然,定元年“晋人执宋仲几”,传曰:“此大夫,其曰人何也?微之也。何为微之?不正其执人於尊者之所也,不与大失之得伯讨也。”彼又称人非伯讨者,彼仲几虽则逆命,当归於王之有司。今晋大夫执人於尊者之侧,故地于京师以见尊,称人以见微,是不与大夫之伯讨也。伯讨宜施诸侯,大夫则不得也。《左氏》以为曹伯杀大子而自立,《公羊》之意,曹伯篡喜时,据三传之文则是有罪。范云不以其罪者,范以曹伯言执,云恶晋侯,曹伯之入,云归为善。据此二文言之,明执之不以其罪,不得以《公羊》、《左氏》为难。
    不言“之”,急辞也,断在晋侯也。
    明晋之私。○
断在,丁乱反。
        公至自会。
        夏,六月,宋公固卒。
        楚子伐郑。
        秋,八月,庚辰,葬宋共公。月卒日葬,非葬者也。
    宋共公正立,卒当书日,葬无甚危,则当录月,今反常违例,故知不葬者也。然则共公之不宜书葬,昏乱故。○
共音恭。
        [疏]注“宋共”至“乱故”。释曰:葬书时,正也。注不以时决而以月决之者,以葬书时最为正,书月有故,书日危不得葬,今共公月犹不得,明不葬可知,故不以时决之。然共公失德,所以不全去葬文者,为伯姬书葬,故不得不存共公之葬。但书日以素失德,且不全去葬文,嫌是鲁之不会,无以明其失德也。
    此其言葬,何也?以其葬共姬,不可不葬共公也。葬共姬,则其不可不葬共公,何也?夫人之义不逾君也,为贤者崇也。
    贤崇伯姬,故书共公葬。○
为,于伪反。
        宋华元出奔晋。
        宋华元自晋归于宋。
        宋杀其大夫山。
        [疏]“宋杀其大夫”。释曰:《左氏》以为背其族,何休注《公羊》以为谮华元,贬之,《穣梁》无说,不知所从。
    宋鱼石出奔楚。
        冬,十有一月,叔孙侨如会晋士燮、齐高无咎、宋华元、卫孙林父、郑公子、邾人,会吴于锺离。会又会,外之也。
    两书会,殊外夷狄。○
无咎,其九反。音秋。
        [疏]“会又会,外之也”。释曰:重发传者,攒函,表中国之辞,锺离,明内外之称,故两发之。
    许迁于叶。迁者,犹得其国家以往者也。其地,许复见也。
    叶,始涉反。覆,扶又反。见也,贤遍反。

        十有六年,春,王正月,雨木冰。
    《穣梁传》曰:雨木冰者,木介甲胄,兵之象。○
雨如字,或干付反,非也。介音界。胄,直又反。
        [疏]“雨木冰”。释曰:刘向云:“冰者阴之盛,木者少阳,卿大夫之象。”此是人将有害,则阴气胁木,木先寒,得雨而冰也。是时叔孙侨如出奔,公子偃诛死。一曰时晋执季孙行父,执公,此执辱之异也。徐邈云:“五行以木为介,介,甲也。木者少阳之精,幼君大臣之象。冰者兵之象。今冰胁木,君臣将见执之异。根枝折者,象祸害速至也。”或曰木冰此木介,介者甲也,兵之象也。是岁有鄢陵之战,楚子伤目而败。注云兵之象,则或说是也。
    雨而木冰也。
    雨著木成冰。○
著,直略反。志异也。传曰:“根枝折。”夏,四月,辛未,滕子卒。
        [疏]“滕子卒”。释曰:《左氏》滕文公。
    郑公孙喜帅师侵宋。
        六月,丙寅朔,日有食之。
        晋侯使栾黡来乞师。
    将与郑楚战。○
压,於斩反。
        甲午,晦,晋侯及楚子、郑伯战于鄢陵,
    鄢陵,郑地。○
鄢音偃,又於建反。楚子、郑师败绩。日事,遇晦曰晦。四体偏断曰败,此其败则目也。
    此言败者,目伤故。

        [疏]“日事,遇晦曰晦”。释曰:僖十五年“己卯,晦,震夷伯之庙”,传曰:“晦,冥也。”则晦非常文。而云遇晦者,旧解以为僖十五年传曰:“晦,冥也。”者,谓月光尽而夜闇,不谓非晦日也;今以为震夷伯之庙云晦者,如《公羊》书日为冥。自馀称晦者,是月尽日也。既云日事遇晦,何以日食不书晦者?日食既言日,虽不言晦,可以知省文也。必知不如《公羊》以尽为晦冥者,上六月丙寅朔,日有食之。此甲午是二十九日晦,以日月相当,知非画日为冥也。“败则目也”。释曰:手足偏断,尚谓之败。目在首,重於手足,故亦为败也。传讥在诸侯也。△
    楚不言师,君重於师也。
        楚杀其大夫公子侧。
        秋,公会晋侯、齐侯、卫侯、宋华元、邾人于沙随,不见公。
    沙随,宋地。
不见公者,可以见公也。可以见公而不见公,讥在诸侯也。
        [疏]“讥在诸侯也”。释曰:不见公者,是晋侯之意,诸侯既无解释之者,即是同不与公相见,故以诸侯总之。
    公至自会。
        公会尹子、晋侯、齐国佐、邾人伐郑。
    尹子,王卿士,子爵。

        曹伯归自京师。不言所归,归之善者也。出入不名,以为不失其国也。归为善,
    谓直言归而不言其国,即曹伯归自京师,不言于曹是。
自某归次之。
    若蔡季自陈归于蔡,卫侯郑自楚复归于卫是。

        [疏]“出入不名”。释曰:凡诸侯有罪失国,出书名者,即昭三年“北燕伯款出奔齐”是也;入书名,即僖二十八年卫侯郑、曹伯襄是也。今曹伯被执,以其无罪,故出入不名,见其不失国也。传详发于此者,以归文与常例异,故分别之。
    九月,晋人执季孙行父,舍之于苕丘。
    行父,鲁执政卿,其身执则危及国,故谨而月之,录所忧也。苕丘,晋地。○
苕音条。
        [疏]注“行父”至“晋地”。释曰:昭十三年“八月,甲戌,同盟于平丘,公不与盟”,“晋人执季孙意如以归”。二十三年“春,正月,叔孙媠如晋。癸丑,叔鞅卒。晋人执我行人叔孙媠”。彼二文皆承月下,即蒙上月文,何为此注独为谨而月之者?意如之执,文承八月之下,彼月自为盟而发,不为执意如也。媠之执虽文承正月之下,彼月自为叔鞅而言,亦不是为媠而发。故襄十八年“晋人执卫行人石买”,庄十七年“齐人执郑詹”,皆不月也。此九月之下,更无他事,指言晋人执季孙,故知为危,谨而月之也。一解行父书月以见危,则意如及媠亦是危也。
    执者不舍
    据昭二十三年“晋人执我行人叔孙媠”不言舍。○
孙媠,丑略反。而舍,公所也。
    今言舍者,以公在苕丘故也。公在苕丘而言舍者,明不得致也。若既不致,复不言舍,则无以见其舍。○
复,扶又反,下同。以见,贤遍反,下“见公”同。执者致,
    据昭二十四年“媠至自晋”。
而不致,公在也。
    在,在苕丘也。见舍于苕丘,还国则与公俱。不得致者,重在公。
何其执而辞也?
    问何故书执季孙行父而言舍之,复不致之辞邪?
犹存公也。
    时行父虽为晋所执,犹欲存公之所在,故不致行父,又言舍之,皆所以见公在苕丘。
存意公亦存焉?
    问存舍之不致之意,便可知公所在乎?
公存也。
    但存此二事,即知公在苕丘。

        [疏]“执者”至“存也”。释曰:经称执季孙行父舍之苕丘,故传称执者不舍,是据叔孙媠而发问也。“而舍,公所也”者,谓言所舍故也。公所者,即苕丘是也。执致者,谓昭二十四年“媠至自晋”是也。“而不致,公在也”者,谓今季孙归而不书至者,公在故也;以其与公同归,重在公,故不致也。何其执而辞也,谓问经意何其书执不以致为辞也。犹存公也,谓为晋所执,心欲存公所在,故不致行父,又言舍之也。存意公亦存焉,谓又问经意,直存舍之不致之意,则便可知公所在乎?公存也者,答上问意,但存此二事,即知公在也。公存者,谓在苕丘也。旧解注言二事,舍是一事也,於苕丘是二事,今以为乘上注意,则二事者,谓舍於苕丘及不致焉二事。
    冬,十月,乙亥,叔孙侨如出奔齐。
    徐邈曰:“案襄二十三年‘臧孙纥出奔齐’,传曰:‘其日,正臧纥之出也。’礼:大夫去君,扫其宗庙,不绝其祀。身虽出奔,而君遇之不失正,故详而已之,明有恩义也。”○
纥,根发反。
        [疏]注“徐邈”至“义也”。释曰:侨如为君遇之,不失所,书日;臧纥则正其有罪而书日。二者不同,范引之者,欲明二者不异。臧孙云“正其有罪”,亦兼为君遇之不失所书日,侨如言君有恩而书日,亦兼正其罪可知,是互以相包,故引之。
    十有二月,乙丑,季孙行父及晋鄐焠盟于扈。
        公至自会。
    无二事,会则致会,伐则致伐。上无会事,当言至自伐郑,而言至自会,甯所未详。郑君曰:“伐而致会,於伐事不成。”

        乙酉,剌公子偃。大夫日卒,正也。先剌后名,杀无罪也。
    僖二十八年,“公子买戍卫,不卒戍,剌之”,是有罪者,以先列其罪。○
剌,七则反,传同:《尔雅》云:“杀也。”戍,式喻反。
        [疏]“剌公子偃”。释曰:徐邈云:“偃为侨如所谮,故云无罪。”《左氏》云:“为姜氏所立。”二者未知孰是。
    十有七年,春,卫北宫括帅师侵郑。
        夏,公会尹子、单子、晋侯、齐侯、宋公、卫侯、曹伯、邾人伐郑。
    单子音善。

        六月,乙酉,同盟于柯陵。
    柯陵,郑地。○
柯音歌。柯陵之盟,谋复伐郑也。
    复,扶又反。

        秋,公至自会。不曰至自伐郑也,公不周乎伐郑也。
    周,信也。公逼诸侯为此盟尔,意不欲更伐郑。
何以知公之不周乎伐郑?以其以会致也。何以知其盟复伐郑也?以其后会之人尽盟者也。
    后会,谓冬公会单子等是。
不周乎伐郑,则何为日也?
    据无伐郑意而强盟,盟不由忠,不当日也。○
而强,其丈反。言公之不背柯陵之盟也。
    舍已从人,遂伐郑。

        [疏]“不曰”至“盟也”。释曰:定四年,诸侯侵楚,“盟于皋鼬”,言“公至自会”者,经之常也。今传起违例之问者,定四年楚弱,而为诸侯所侵,侵讫而盟,故以盟为大事,故云“至自会”。郑自柯陵战后,不助中国,二年之间,三度兴兵,以伐为重盟为轻,故决其不以伐郑致,僖四年传云:“大伐楚也。”不以会致而以伐致,是其事也。案后会齐侯不出,而云后会之人尽盟者也,以今时身在,后遣大夫从师,故亦得云后会之人尽盟。
    齐高无咎出奔莒。
        九月,辛丑,用郊。夏之始可以承春。以秋之末承春之始,盖不可矣。
    郊,春事也。僖三十一年“夏,四月,四卜郊,不从”,传曰:“四月,不时。”今言可者,方明秋末之不可,故以是为犹可也。
九月用郊,用者,不宜用也。宫室不设,不可以祭。衣服不脩,不可以祭。车马器械不备,不可以祭。有司一人不备其职,不可以祭。祭者,荐其时也,荐其敬也,荐其美也,非享味也。
        [疏]“宫室”至“味也”。释曰:论用郊而陈宫室者,礼有五经,莫重於祭。祭之盛者,莫大於郊。传意欲见严父然后至其天,家国备然后然享,故具说宫室、祭服、车马、官司之等,明神非徒享味而已,何得九月始用郊乎?徐邈云:“宫室谓郊之齐宫,衣服、车马亦谓郊之所用,言一事阙,则不可祭。”何得九月用郊,理不通也。
    晋侯使荀罃来乞师。
    将伐郑。○
荀罃,乌耕反。
        [疏]“管侯”至“乞师”。释曰:范别例云:“乞师例有三。”三者不释,从例可知也。乞例六者,乞师五,乞盟一,并之为六。乞师五者,公子遂、晋鄐锜、栾黡、荀罃、士鲂是也。乞盟一者,郑伯是也。
    冬,公会单子、晋侯、宋公、卫侯、曹伯、齐人、邾人伐郑。言公不背柯陵之盟也。
        十有一月,公至自伐郑。
        壬申,公孙婴齐卒于貍蜃。
    貍蜃,鲁地也。○
貍蜃,上力之反,下时轸反。十一月无壬申,壬申,乃十月也。致公而后录,臣子之义也。
    婴齐实以十月壬申日卒,而公以十一月还,先致公而后录其卒,故壬申在十一月下也。婴齐从公伐郑,致公然后伐郑之事毕,须公事毕,然后书臣卒,先君后臣之义也。
其地,未逾竟也。
    竟音境。

        [疏]“致公”至“竟也”。释曰:《公羊》之意,以为臣待君命,然后卒大夫,此云致公而后录其卒,是与《公羊》异。杜预解《左氏》,以为日误,又与二传不同也。
    十有二月,丁巳,朔,日有食之。
        邾子玴且卒。
    玴,俱縳及。且,子馀反。

        [疏]“邾子玴且卒”。释曰:《世本》邾定公也。
    晋杀其大夫鄐锜、鄐焠、鄐至。自祸於是起矣。
    厉公见杀之祸。○
杀之,如字,又音试。
        楚人灭舒庸。
        十有八年,春,王正月,晋杀其大夫胥童。庚申,晋弑其君州蒲。称国以弑其君,君恶甚矣。
        [疏]“君恶甚矣”。释曰:於此发传者,以州蒲二年之间杀四大夫,故於此发恶例也。
    齐杀其大夫国佐。
        公如晋。
        夏,楚子、郑伯伐宋。
        宋鱼石复人于彭城。
    彭城,宋邑。鱼石十五年奔楚,经称复入者,明前奔时,入彭城以叛也,今楚取彭城以封鱼石,故言复入。

        [疏]注“彭城”至“复入”。释曰:晋栾盈亦书复入者,以栾盈先入曲沃,后复入晋,故亦云复入也。后入曲沃,不云复入者,兵败奔曲沃,即既前文巳云复入于晋,故直云入曲沃。旧解以为初入国都,后入曲沃,言复入。若然,何不云复入曲沃,而云复入于晋?
    公至自晋。
        晋侯使士匄来聘。
    匄本又作丐,音盖。

        秋,杞伯来朝。
    朝,直遥反,下同。

        八月,邾子来朝。
        筑鹿囿。
    筑墙为鹿地之苑。○
囿音又。
        [疏]“筑鹿囿”。释曰:范知非为鹿筑囿,而以鹿为地名者,案郎囿既是地名,则此鹿亦当是地名,徐邈、何休皆云地名。天子囿方十里,伯方七里,子男方五里。言鲁先有囿,今复筑之,故书以示讥。则郎及蛇泉,亦是讥也。案《毛诗传》云:“囿者,天子百里,诸侯三十里。”与徐、何二说别者,《诗传》盖据孟子称“文王囿七十里,寡人三十里”,故约之为天子,诸侯三十里耳。未审徐、何二家据何为说也。
    筑不志,此其志何也?山林薮泽之利,所以与民共也,虞之,非正也。
    薮,素口反。

        巳丑,公薨于路寝。路寝,正也。男子不绝妇人之手,以齐终也。
    齐如字,又侧皆反。

        冬,楚人、郑人侵宋。
        晋侯使士鲂来乞师。
    鲂音房。

        十有二月,仲孙蔑会晋侯、宋公、卫侯、邾子、齐崔杼,同盟于虚朾。
    虚朾,某地。○
杼,直吕反。虚,丘鱼反。朾,丑丁反。
        [疏]“同盟”于“虚朾”。释曰:此虚朾之盟不日者,何休云,公薨,丧,盟略之,故不日。事或然也。
    丁未,葬我君成公。


用手机扫一下二维码,在手机上阅读或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图书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