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44部分
-
【補遺】【寅集】【山字部】 【川篇】音鬱。山煙貌。
毇 【辰集下】【殳字部】 毇 【唐韻】許委切。【集韻】【韻會】【正韻】虎委切,□音毀。【說文】米一斛,舂爲八斗。 又與鑿通。【左傳桓二年粢食不鑿釋文】鑿,精米也。《字林》作毇,子沃反。【淮南子主術訓】作粢食不毇。【註】毇,音毀。細也。○按此知鑿與毇義本同,但音別耳。《說文》分二字,謂毇一斛舂八斗。糳一斛舂九斗。據此說,毇米較精。 又【集韻】卽各切,音作。又租毒切,音傶。□與糳同。義見上。 【廣韻】又作□。【集韻】或作□、□。
毈 【辰集下】【殳字部】 毈 【唐韻】【集韻】□徒玩切,音段。【說文】卵不孚也。【玉篇】不成子曰毈。【淮南子原道訓】獸胎不贕,鳥卵不毈。【高誘註】胎不成獸曰贕,卵不成鳥曰毈。【揚子法言】雌之不才,其卵毈矣。【張華禽經】鸛,水鳥也。伏卵時數入水,冷則不毈。 又【集韻】杜果切,音惰。義同。 或作。互見歹部字註。卵字原从卵从鳥。
毉 【辰集下】【殳字部】 毉 【廣韻】【集韻】□於其切。與醫同。【揚子太□經】爲毉,爲巫祝。 又同瑿。【韻會補】松脂千年爲茯苓,千年爲琥珀,千年爲瑿。 又同翳,木名。【崔豹古今注】翳,或作毉。翳木出交州,亦謂之烏文木。
毊 【辰集下】【殳字部】 毊 【廣韻】許嬌切【集韻】【正韻】虛驕切,□音囂。大磬也。【爾雅釋樂】大磬謂之毊。【郭註】毊,形似犂錧,以玉石爲之。孫炎云:毊,喬也。喬,高也。謂其聲高也。李巡云:大磬聲淸燥,故曰毊。毊,燥也。《字林》云:錧,田器也。自江而南呼犂刃爲錧。此毊形似之,但大爾。
【辰集上】【月字部】 【篇海】他凋切,音挑。祭名。
【寅集下】【广字部】 【集韻】落合切,音拉。屋聲。
毋 【辰集下】【毋字部】 毋 【唐韻】武扶切【集韻】【韻會】【正韻】微夫切,□音無。【說文】止之也。其字从女,內有一畫,象姦之形。禁止之,勿令姦。【禮曲禮】毋不敬。【註】毋,止之辭。古人云:毋,猶今人言莫也。又【儀禮士相見禮】毋上于面,毋下于帶。【鄭註】古文毋爲無。【賈公彥疏】今不从者。《說文》云毋,禁辭,故不从有無之無也。 又將毋、毋乃,皆發問之辭,與無通。【韓詩外傳】客有見周公者,曰:入乎將毋。公曰:請入。坐乎將毋。公曰:請坐。言乎將毋。公唯唯。 又姓。【廣韻】毋丘或爲毋氏。又漢複姓,八氏。《漢書貨殖傳》有毋鹽氏,巨富,齊毋鹽邑大夫之後。漢有執金吾東海毋將隆、將作,大匠毋丘興。《風俗通》有樂安毋車伯奇,爲下邳相,有主簿步邵南,時人稱毋車府君步主簿。《何氏姓苑》云有毋終氏,《左傳》魯大夫兹毋還、晉大夫綦毋張,《漢書》有巨毋霸,王莽改爲巨毋氏。 又甯毋,地名。【穀梁傳】作寧毋。毋音無。又茂后反。【公羊傳】音同。 又【集韻】【韻會】□迷浮切,音謀。毋追,夏后氏緇布冠名。【禮郊特牲】毋追,夏后氏之道也。 又【集韻】罔甫切,音武。與、鵡同。鸚,鳥名。或从武,亦省作毋。 與父母之母不同。考證:〔【漢書食貨傳】〕 謹照原書食貨傳改貨殖傳。
毌 【辰集下】【毋字部】 毌 【唐韻】【集韻】□古丸切,音冠。【說文】穿物持之也。从一橫貫,象寶貨之形。 又【廣韻】【集韻】□古玩切,音貫。義同。通作貫。 又毌丘,地名。【史記田完世家】宣公伐衞,取毌丘。【註】索隱曰:毌,音貫。毌丘,古國名。衞之邑。今作毌者,字殘缺耳。正義曰:《括地志》云:故貫城卽古貫國,今名濛澤城,在曹州濟陰縣南。又【字彙補】按《古音畧》貫高之貫音冠,本毌丘,複姓,後去丘爲毌氏。又作貫氏。魏有毌丘儉,今多呼爲父母之母,非也。據此,則毌丘氏當从沽歡切之毌字,不當从微夫切之毋字矣。其誤已久,不可不辨。 與毋、母俱別。
母 【辰集下】【毋字部】 母 【唐韻】【廣韻】【正韻】莫厚切【集韻】【韻會】莫後切,□音某。【廣雅】母,牧也。言育養子也。【釋名】冒也,含已生也。【增韻】慕也。嬰兒所慕也。【說文】从女,象懷子形。一曰象乳形。【蒼頡篇】其中有兩點,象人乳形。豎通者卽爲毋。【詩小雅】母兮鞠我。 又天地爲大父母。【書泰誓】惟天地萬物父母。【易說卦】乾,天也,故稱乎父。坤,地也,故稱乎母。【蔡邕獨斷】天子父事天,母事地,兄事日,姊事月。 又【老子道德經】有名萬物之母。 又日爲陽德之精,故稱日母。【枚乗七發】流攬無窮。歸神日母。 又元氣之本曰氣母。【莊子大宗師篇】伏羲得之,以襲氣母。 又父母,尊親之詞。【詩小雅】豈弟君子,民之父母。【禮表記】使民有父之尊,有母之親。 又【揚子方言】南楚□洭之閒,母謂之媓。【淮南子說山訓】西家子謂其母曰社。【說文】蜀人謂母曰姐,齊人謂母曰嬭,又曰,吳人曰媒。【眞臘風土記】呼父爲巴駞,呼母爲米。方音不同,皆自母而變。 又乳母亦曰母。【越語】生三人,公與之母。 又禽獸之牝皆曰母。【孟子】五母雞,二母彘。【前漢昭帝紀】罷天下亭母馬。【張華禽經】鷇將生,子呼母應。雛旣生,母呼子應。【蘇軾仇池筆記】眉州縣有一小佛屋,俗謂之猪母佛。 又十母,謂甲乙之屬,十干也。十二支爲十二子。見【史記律書】。 又西王母,神名。見【山海經】。《大戴禮》云:舜時,西王母獻白玉琯。 又寶母,所以集寶者。【祥異記】魏生常得一美石,後有胡人見之,曰:此寶母。每月望,設壇海邊上,可以集珠寶。 又嶺南有瘴母。【鄭熊番禺雜記】五羊嶺表見有物自空而下,始如彈丸,漸如車輪,遂四散。人中之卽病,謂之瘴母。 又鬼母,神名。【括異記】南海小虞山有鬼母,一產千鬼。朝產之,暮食之。今蒼梧有鬼姑神是也。 又凡物之有大小者皆曰子母。【詩鄭風盧重環毛傳】重環,子母環也。【疏】謂大環貫一小環。又錢有子母錢。【周語註】重曰母,輕曰子。子母相通,民乃得所欲。又牛有子母牛。【易說卦】坤爲子母牛。正義曰:取其多蕃畜而順。又子母竹,今之慈竹也。見【任昉述異記】。又子母瓜,取收瓜子,故名。見【齊民要術】。 又甯母,地名。【春秋僖七年】公會齊侯,盟于甯母。【後漢郡國志】山陽郡方與縣有泥母亭,或曰古甯母。 又慈母、雨母,皆山名。【丹陽記】江寜縣南三十里有慈母山,生簫管竹。【荆州記】湘東有雨母山。 又雲母,扇名。又屛名。【西京雜記】昭陽殿有雲母扇、雲母屛風。又雲母竹,竹之大者。見【郭義恭廣志】。又【贊寜筍譜】有雲母筍。 又益母、貝母、知母,俱藥草名。蟁母、鴾母,俱鳥名。喜母,蟲名。俱見【爾雅註疏】。又酒滓謂之酪母,見【本草】。 又胡母,複姓。【後漢獻帝紀】有胡母班。《風俗通》云:胡母,姓,本陳胡公之後,齊宣王母弟,別封母鄕。遠本胡公,近取母邑,故曰胡母氏。 又【集韻】蒙晡切【正韻】莫胡切,□音模。熬餌也。【禮內則】煎醢加黍上,沃以膏,曰淳母。【鄭註】母,讀曰模。模,象也。作此象淳熬。 又叶母婢切。音敉。【詩鄭風】豈敢愛之,畏我父母。叶上杞里。【魯頌】魯侯燕喜,令妻壽母。【蔡邕崔夫人誄】昔在共姜,陪臣之母。勞謙紡繢,仲尼是紀。
每 【辰集下】【毋字部】 每 【唐韻】武罪切【集韻】【韻會】母罪切【正韻】莫賄切,□音浼。【增韻】常也,各也,凡也。《三蒼》曰:每,非一定之辭。【詩小雅】每懷靡及。【莊子外物篇】聖人躊躇以興事,以每成功。【郭象註】事不遠本,故其功每成。 又雖也。【爾雅釋訓】每有,雖也。【詩小雅】每有良朋。【箋】言雖有良朋也。 又貪也。【前漢賈誼傳】衆庶每生。【註】孟康曰:每,貪也。【敘傳】致死爲福,每生作旤。 又姓。每當時,漢人。見【印藪】。 又【廣韻】【集韻】【韻會】【正韻】□莫佩切,音妹。數也。一曰田美也。【左傳僖二十八年】原田每每。【註】每有枚、昧二音,義同。 又【集韻】【正韻】謨杯切【韻會】謀杯切,□音枚。義同。 【正字通】《古尚書》昧昧,與梅梅、媒媒、每每通聲。古人以聲狀義類如此。 【說文】作□,草盛上出也。从屮母聲。【徐鉉曰】屮則象上出也。隸省作□,今書作每。【毛氏曰】今俗作□,非。
毐 【辰集下】【毋字部】 毐 【廣韻】於改切【集韻】【韻會】倚亥切,□音唉。【說文】人無行也,一說嫪毐,秦人,以淫坐誅,故世罵淫曰嫪毐。【通雅】嫪毐,音勞靄。 又【廣韻】烏開切【集韻】於開切,□音哀。義同。 又【玉篇】古文娭字。
毑 【辰集下】【毋字部】 毑 【集韻】姐古作毑。註詳女部五畫。 又【集韻】子我切,音左。【博雅】毑□,母也。
毒 【辰集下】【毋字部】 毒 〔古文〕□□【唐韻】【廣韻】【集韻】【類篇】【韻會】□徒沃切,音碡。【博雅】惡也。一曰害也。【書盤庚】惟汝自生毒。【禮緇衣】惟君子能好其正,小人毒其正。 又深害曰漸毒。【莊子胠篋篇】漸毒頡滑。 又痛也,苦也。【詩大雅】民之貪亂,寧爲荼毒。【後漢蘇章傳】分骸斷首,以毒生者。【註】毒,苦也。 又恨也。【馮衍顯志賦】惡叢巧之亂世兮,毒縱橫之敗俗。【註】毒,恨也。【後漢袁紹傳】令人憤毒。 又藥名。【周禮天官醫師】掌醫之政令,聚毒藥以供醫事。【鄭註】毒藥,藥之辛苦者。藥之物恆多毒。又【瘍醫】凡療瘍,以五毒攻之。【註】今醫方有五毒之藥,作之合黃堥,置石膽、丹砂、雄黃、礜石、慈石其中,燒之三日三夜,取以注創,惡肉破骨則盡出。 又魚毒,木名。見【爾雅釋木】。《急就篇》註云:芫華,一名魚毒。漁者投之水中,魚卽死而浮出,故以爲名。芫,或作杬。 又雞毒,烏頭別名。【淮南子主術訓】天下之物,莫凶於雞毒,然良醫索而藏之,有所用也。 又狗毒、繩毒,俱草名,見【爾雅釋草】疏。 又置毒於物曰毒。【左傳襄十四年】秦人毒涇上流。 又治也。【易師卦】以此毒天下,而民從之。【註】王云:毒,役也。馬云:治也。【莊子人閒世】無門無毒。【註】毒,亦訓治。 又同育,亭育化育之意。【老子道德經】亭之毒之。【註】亭以品其形,毒以成其質。毒,徒篤反。今作育。【唐代宗詔書】中孚及物,亭育爲心。【張說撰姚崇□】亭育之功成。皆以亭毒爲亭育。古毒育者義通。 又【韻會】【正韻】□都毒切,音篤。身毒,西域國名。在大夏東南。一名捐毒,又名天篤。師古曰:今之天竺。蓋身毒聲轉爲天篤,篤省文作竺,又轉爲竺音。【山海經】東海之內。北海之隅,有國名天毒,其人水居。【郭璞註】天毒,卽天竺國。 又【集韻】待戴切【正韻】度耐切,□音代。同瑇。瑇瑁也。亦作毒冒。【前漢地理志】多犀象毒冒。【註】師古曰:毒,音代。冒,莫內反。通作玳瑇。 又叶昌石切,音尺。【曹植思歸賦】何曾雲之沈結兮,悼太陽之潛匿。雨淋涔而絫注兮,心憤悁以悽毒。 【說文】□,厚也。害人之草,往往而生。从屮从毐。【廣韻】本作□。今經史□省屮,从作毒。考證:〔【周禮天官醫師】掌醫之政令,聚毒藥以供藥事。〕 謹照原文藥事改醫事。〔狗毒,繩毒,俱草名。見【爾雅釋草註】。〕 謹照原書註改疏。
【子集下】【力字部】 【海篇】音口。用力也。○按卽劶字之譌。
毓 【辰集下】【毋字部】 毓 【廣韻】【集韻】□余六切,音□。與育同。【說文】養子使作善也。一曰稚也。【周禮天官大宰】以九職任萬民,二曰田園毓草木。又【地官】以蕃鳥獸,以毓草木。【註】毓,古育字。【班固東都賦】豐圃草以毓獸。【註】毓,同育。 又郁毓,盛多也。【左思蜀都賦】密房郁毓被其阜。
比 【辰集下】【比字部】 比 〔古文〕夶□【廣韻】□履切【集韻】【韻會】補履切【正韻】補委切,□音匕。校也,□也。【周禮天官】凡禮事,贊小宰,比官府之具。【註】比,校次之,使知善惡足否也。【儀禮大射儀】遂比三耦。【註】比,校也。【齊語】比校民之有道者。 又類也,方也。【禮學記】比物醜類。【疏】謂以同類之事相比方,則學乃易成。【韓詩外傳】高比,所以廣德也。下比,所以挾行也。比於善,自進之階。比於惡,自退之原。 又《詩》有比體。【毛詩序】詩有六義:一曰風,二曰賦,三曰比,四曰興,五曰雅,六曰頌。鄭司農云:比者,比方於物,諸言如者,皆比詞也。比之與興,同附託外物,比顯而興隱。 又比例。【禮王制】必察小大之比以成之。【鄭註】已行故事曰比。比,例也。【後漢陳忠傳】父寵在廷尉,上除漢法溢於甫□者。未施行,寵免,後忠略依寵意,奏上二十三條,爲决事比。【註】比,例也。 又綴輯書史曰比。【前漢儒林傳】公孫弘比輯其義。【唐藝文志】□宗命馬懷素爲修圖書使,與褚無量整比。 又諡法之一。【左傳昭二十八年】擇善而從之曰比。【詩大雅】王此大邦,克順克比。【註】比,必里反。正義引服云:比方損益古今之宜而從之也。 又比部,官名。取校勘亭平之義。卽今□部。【正韻】音皮,誤。 又水名。【前漢地理志】南陽郡有比陽縣。應劭曰:比水所出,東入蔡。 又【集韻】【正韻】□普弭切,音諀。與庀同。治也,具也。【周禮春官】大胥比樂官。【註】錄具樂官也。與庀通。 又【廣韻】【韻會】毗至切【集韻】毗義切【正韻】毗意切,□音避。【爾雅釋詁】比,俌也。【郭註】俌,猶輔。【易比卦彖辭】比,輔也,下順從也。【卜氏傳】地得水而柔,故曰比。 又親也,近也。【周禮夏官】形方氏使小國事大國,大國比小國。【註】比,猶親也。 又和也。【周禮春官】□人辨九□之名,六曰巫比。【註】巫讀爲筮,比謂筮與民和比也。 又近鄰之稱。【周禮地官】五家爲比,使之相保。五比爲閭,使之相受。 又案比。【周禮地官】小司徒掌九比之數,乃頒比法於六鄕之大夫,及三年,則大比。【又】鄕大夫大比考其德行道藝,而興賢者能者。【疏】三年一閏,天道有成,故每至三年則大案比。 又及也。【詩大雅】比于文王,其德靡悔。【註】比于,至于也。【前漢高帝紀】自度比至皆亡之。 又頻也。【禮王制】比年一小聘。【漢志】比年,猶頻年也。又比比,猶言頻頻。【前漢成帝紀】郡國比比地動。 又□也。【書牧誓】比爾干。【正義】楯則□以扞敵,故言比。【史記蘇秦傳】騎不得比行。 又齊也。【詩小雅】比物四驪。【註】比物,齊其力也。 又偏也,黨也。【書洪範】人無有比德。【正義】人無阿比之德,言天下衆民盡得中也。【論語】君子周而不比。【鄭註】忠信爲周,阿黨爲比。 又從也。【論語】義之與比。【朱註】比,從也。【晉語】事君者比而不黨。【註】比謂比義。 又合也。【禮射儀】其容體比於禮,其節比於樂。【註】比,親合也。【漢劉歆移太常博士書】比意同力,冀得廢遺。【師古註】訓合。 又密也。【詩周頌】其比如櫛。 又比余,櫛髮具。【史記匈奴傳】漢文帝遺單于比余。【漢書】作比疎。【廣雅】比,櫛也。【蒼頡篇】靡者爲比,麤者爲疏。今亦謂之梳。【顏師古急就篇註】櫛之大而麤,所以理鬢者,謂之疏,言其齒稀疏也。小而細,所以去蟣蝨者,謂之比,言其齒密比也。皆因其體以立名。 又矢括曰比。【周禮考工記】矢人爲矢,夾其隂陽以設其比,夾其比以設其羽。【鄭司農註】比,謂括也。 又【揚子方言】比。代也。 又【廣韻】【集韻】【韻會】□必至切,音畀。近也。倂也,密也。義同。 又【正韻】兵媚切,音祕。先也。【禮祭義】比時具物,不可以不備。【鄭註】比時,猶先時也。比,必利反,又甫至反。 又【廣韻】房脂切【集韻】【韻會】頻脂切【正韻】蒲麋切,□音毗。和也。一曰次也,□也。比鄰,猶□鄰。【杜甫詩】不敎鵝鴨惱比鄰。 又比蒲,地名。【春秋昭十一年】大蒐于比蒲。 又臯比,虎皮也。【左傳莊十年】蒙臯比而先犯之,後人以爲講席。【戴叔倫詩】臯比喜接連。【朱子張載銘】勇撤臯比。 又師比,胡革帶鉤也。【戰國策】胡服黃金師比。通作毗紕。 又【唐韻】毗必切【集韻】【韻會】簿必切【正韻】簿密切,□音邲。比次也。【增韻】比比,猶總總也。【張九齡荔枝賦】皮龍鱗而騈比。【顧况持斧章】榱之斯密,如鱗櫛比。皆讀如邲。又【莊子齊物論】人籟則比竹是矣。李軌讀。 【說文】二人爲从,反从爲比。考證:〔【左傳莊十年】蒙臯皮而先犯之。〕 謹照原文臯皮改臯比。
毕 【午集上】【田字部】 畢 【廣韻】□吉切【集韻】【韻會】【正韻】壁吉切,□音必。【博雅】畢,竟也。【書大誥】子曷敢不于前,寧人攸受休畢。【左傳莊二十九年】日至而畢。【註】日南至,微陽始動,故土功畢。 又皆也。盡也。【詩小雅】畢來旣升。【禮月令】仲春之月,乃修闔扇,寢廟畢備。【註】畢,猶皆也。又【郊特牲】唯爲社田,國人畢作。【疏】畢,盡也。 又月名。【爾雅釋天】月在甲曰畢。 又星名。【詩小雅】有捄天畢。【朱註】天畢,畢星也。狀如掩兔之畢。【禮月令】孟夏之月,日在畢。 又小綱也。【詩小雅】鴛鴦于飛,畢之羅之。【疏】罔小而柄長謂之畢。【禮月令】田獵罝罘,羅綱畢翳。【揚雄校獵賦】荷垂天之畢。 又□也。【爾雅釋器】□謂之畢。【註】今□札也。【禮學記】今之敎者,呻其佔畢。【疏】佔,視也。畢,□也。不曉經義,但謳吟長咏,以視篇□而已。 又貫牲。體木也。【禮雜記】畢用桑。【註】主人舉肉時,以畢助之。喪祭用桑,吉用棘。畢狀如,博三寸,長八寸,柄長二尺四寸,丹漆兩頭。【儀禮特牲饋食禮】宗人執畢先入。【註】畢狀如叉,蓋爲其似畢星,取名焉。 又【儀禮大射儀】司馬正東面,以弓爲畢。【註】畢,所以助敎執事者。【疏】畢是助載鼎實之物,故司馬執弓爲畢以指授。 又【揚子方言】車下鐵,□宋淮楚之閒謂之畢。 又【字彙補】畢門,路門也。 又地名。【爾雅釋地】畢,堂牆。【註】今終南山道名,畢其邊,若堂室之牆。【詩秦風終南何有有紀有堂箋】畢,終南山之道名,邊如堂之牆然。 又國名。【左傳僖二十四年】畢原酆郇,文之昭也。【史記建元以來王子侯年表】畢梁侯劉嬰。 又姓。【左傳閔元年】畢萬爲右。【晉語】得畢陽。【註】畢陽,晉士。 又神名。【博雅】木神謂之畢方。【張衡東京賦】况鬾□與畢方。【註】畢方,老父神,如烏兩足一翼者,常銜火在人家作怪災。 又鳥名。【山海經】章莪之山有鳥焉,其狀如鶴,一足,赤文靑質而白喙,名曰畢方。 又與彃同。【歸藏鄭母經】昔者羿善射,畢十日果畢之。 又與縪同。【儀禮覲禮】冠六升外畢。【註】外畢者,冠前後屈而出縫於武也。【疏】外畢者,前後兩畢之末而向外攝之也。○按旣夕畢作縪。 又與韠同。【荀子正論篇】共艾畢。考證:〔【禮月令】田獵置罘,羅綱畢翳。〕 謹照原文置罘改罝罘。〔【左傳僖二十三年】畢原酆郇,文之昭也。〕 謹照原文二十三年改二十四年。
毵 【辰集下】【毛字部】 毿 【玉篇】先含切【集韻】【韻會】【正韻】蘇含切,□音鬖。毛長貌。【詩陳風值其鷺羽疏】白鷺靑脚,高尺七八寸,頭上有毛十數枚,長尺餘,毿毿然與衆毛異。
□ 【未集中】【网字部】 □ 【篇海】與兜同。註詳儿部九畫。
□ 【未集上】【米字部】 □ 【字彙補】古文粟字。註見六畫。
毖 【辰集下】【比字部】 毖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兵媚切,音祕。【說文】愼也。【書酒誥】汝劼毖殷獻臣。【正義曰】毖訓爲愼。【詩周頌】予其懲而毖後患。 又勞也。【書大誥】無毖于恤。【正義曰】言無勞于征伐之憂也。 又泉流貌。【詩邶風】毖彼泉水,亦流于淇。【毛傳】泉水始出,毖然流也。【左思魏都賦】溫泉毖涌而自浪。【謝靈運山居賦】汎濫異形,首毖終肥。【原註】汎濫、肥毖,皆是泉名。事見於詩。
毗 【辰集下】【比字部】 毗 【唐韻】房脂切【集韻】【韻會】頻脂切,□音琵。明也,厚也,輔也。【詩小雅】天子是毗。【毛傳】毗,厚也。【鄭箋】毗,輔也。【正義曰】以毗爲毗益,故爲厚,亦由輔弼使之厚,義與鄭同。 又【爾雅釋訓】夸毗,體柔也。【李巡曰】屈已□身,求得於人,曰體柔。【詩大雅】無爲夸毗。又【朱註】夸,大。毗,附也。 又【莊子在宥篇】人大喜邪毗於陽,大怒邪毗於隂。【註】司馬云:毗,助也。一曰幷也。 又【爾雅釋詁】毗劉,暴樂也。【郉疏】木枝葉稀疎不均者爲暴樂。 又【博雅】毗,懣也。 又諸毗、彭毗,皆山名。見【山海經】。 又毗陵,漢縣名。師古曰:舊延陵也。漢改曰毗陵,屬會稽郡。今常州曰毗陵。 又犀毗,革帶鉤也。【史記匈奴傳】孝文遺匈奴黃金胥紕一。【漢書】作犀毗。【索隱曰】《戰國策》云:趙武靈王賜周紹具帶黃金師比。延篤云:胡革帶鉤也,則帶鉤亦名師比。胥、犀與師,□聲相近,而說各異耳。【班固與竇憲牋】賜犀比金頭帶是也。亦作鮮□。【楚辭大招】小腰秀頸,若鮮□只。【註】鮮□,帶頭,言腰頸細如帶束也。 又毗貍,鼠名。【澠水燕談】契丹國產大鼠,而足短,極肥。其國以爲殊味。 又毗盧,佛名。又佛家有毗耶居士。見【維摩經】。耶亦作邪。【王屮頭陀寺□】掩室摩竭,用啓息言之心。杜口毗邪,以通得意之路。 【說文】本作□。或作□。
毘 【辰集下】【比字部】 毘 同毗。
毚 【辰集下】【比字部】 毚 【廣韻】士咸切【集韻】【韻會】【正韻】鋤咸切,□音讒。【說文】狡兔也。一曰兔之駿者。【詩小雅】躍躍毚兔,遇犬獲之。【張衡西京賦】毚兔聮掾。 又檀名。【孔子世家註】《皇覽》曰:孔子冢有毚檀之樹。索隱曰:毚檀,檀樹之別名也。 又【集韻】初銜切,音欃。辰星別名。 【集韻】或从犬作。
毛 【辰集下】【毛字部】 毛 【唐韻】莫袍切【集韻】【韻會】謨袍切,□音旄。【說文】眉髮之屬,及獸毛也。【釋名】毛,貌也,冒也,在表所以別形貌,自覆冒也。【詩小雅】不屬于毛。【註】毛者,體骨之餘氣末屬也。【周禮秋官】《司儀》王燕,則諸侯毛。【鄭註】謂以須髮坐也。【齊語】班序顚毛,以爲民紀。【註】顚,頂也。毛,髮也。次列頂髮之白黑,使長幼有等。 又髮班白曰二毛。【禮檀弓】古之征伐者,不獲二毛。 又獸爲毛蟲。【周禮地官】以土會之灋,辨五地之物生。一曰山林,其動物宜毛物。【註】毛物,貂、狐、貒、貉之屬,縟毛者也。【禮月令】孟秋之月,其蟲毛。又【樂記】羽者嫗伏,毛者孕鬻。【正義曰】羽,鳥也。毛,獸也。 又犧牲純色曰毛。【史記三王世家】魯有白牡、騂剛之牲,羣公不毛。【註】何休曰:不毛,不純毛也。 又草也。【左傳隱三年】溪沼沚之毛。又【昭七年】食土之毛,誰非君臣。 又桑麻五穀之屬皆曰毛。【周禮地官載師】凡宅不毛者,有里布。【註】鄭司農云:謂不種桑麻也。【公羊傳宣十二年】錫之不毛之地。【註】不毛者,磽确不生五穀。又【崔豹古今注】地以名山爲輔,石爲之骨,川爲之脈,草木爲之毛。 又去毛曰毛。【詩魯頌】毛炰胾羹。【註】毛炰,爛去其毛而炰之。 又柔毛,羊也。【禮曲禮】羊曰柔毛。 又莎草曰地毛。見【廣雅】。又扻毛,鹽草也。見【雷斆炮炙序】。 又【高麗方言】謂苧曰毛,苧布曰毛施背,見【雞林類事】。又閩南人謂毛曰膜。見【井觀瑣言】。又梵言欽跋羅,此云毛。顩缽羅,《西域記》云織細羊毛。褐賴縭,《西域記》云織野獸毛。 又國名。又姓。【左傳僖二十四年】魯衞毛耼,文之昭也。【廣韻】周武王弟毛公,後以爲氏。本居鉅鹿,避讎滎陽。漢毛亨治《詩》,作訓詁傳以授從子萇,時稱亨爲大毛公,萇爲小毛公。 又竹名。【顧愷之竹譜】南嶺有毛竹。【劉美之續竹譜】毛竹,生武夷山。【李商隱詩】武夷洞裏毛生竹。 又與髦通。【儀禮士喪禮】馬不齊髦。【註】今文髦爲毛。 亦作。【周禮天官司裘註】中秋鳥獸毨。 亦作旄。【史記夏本紀】羽旄齒革。 又【集韻】莫報切,音帽。擇也。鄭康成說或从手作。通作芼。 又蒙晡切,音模。【佩觿集】河朔謂無曰毛。【後漢馮衍傳】饑者毛食。【註】太子賢曰:案《衍集》作無,今俗語猶然者,豈古語亦通乎。當讀如模。 【集韻】又作□。考證:〔【史記夏本紀】羽□齒革。〕 謹照原文□改旄。
毣 【辰集下】【毛字部】 毣 【廣韻】【集韻】【韻會】【正韻】□莫卜切,音木。思貌。一曰好也。【揚子方言】純毣,好也。【郭璞曰】毣毣,小好貌。【前漢鮑宣傳】願賜數刻之閒,極竭毣毣之思。【註】師古曰:毣音沐,沐沐猶蒙蒙也。如淳曰:謹愿之貌。 又風貌。【柳宗元龍城錄】台人旣辭去,舟回如飛,但覺風毣毣而過。 又【玉篇】一曰毛濕也。 又【廣韻】莫角切【集韻】墨角切,□音邈。義同。 又【集韻】莫報切,音帽。與眊同。【說文】目少精也。
淣 【巳集上】【水字部】 淣 【集韻】硏奚切,音倪。水際也。 又宜佳切,音厓。與倪同。極際也。【莊子大宗師】不知端倪。或作淣。端,山顚也。淣,水滸也。 又硏計切,音詣。義同。
毤 【辰集下】【毛字部】 毤 【玉篇】【廣韻】【集韻】□與毻同。【管子輕重篇】文皮毤服以爲幣。 又【集韻】欲雪切,音悅。義同。
毦 【辰集下】【毛字部】 毦 【唐韻】【集韻】□仍吏切,音餌。【說文】羽毛飾也。【博雅】毦,罽也。一曰績羽爲衣。一曰兜鍪上飾。【後漢單超傳】金銀罽毦,施於犬馬。【註】毦,以羽毛爲飾。音如志反。又【西南夷傳】齎黃金、旄牛毦。【註】顧野王曰:毦,結毛爲飾,卽今馬及弓槊上纓毦也。【魏略】劉備性好結毦,有人以髦牛尾與備者,因手自結之。又【諸葛亮答孫權書】所遺白毦薄少,重見辭謝,益以增慙。【女紅餘志】臨川王宏妾江無畏善騎馬,翠毦珠羈,玉珂金鐙。【庾信詩】金羈翠毦往交河。 又冠上飾。【董巴輿服志】內常侍加黃金,附蟬毦尾,謂之惠文冠。 又拂名。【晉東宮舊事】皇太子納□,有白毦拂二枚。 又錦名。【內典翻譯名義集】兜羅錦,亦翻揚華,或稱兜羅毦。 又香草之稱。【郭璞江賦】揚皓毦,擢紫茸。【註】毦與茸皆香草也。 又藤名。【齊民要術】毦藤,大小如苹蒿,蔓衍生。○按《服虔通俗文》毛飾曰毦,則凡絲羽革草之下垂者,□可以毦名矣。 與目部眊不同。【正韻牋補】毦从耳。誤从目,讀作眊,謂□德好結帽,譌久矣。
毧 【辰集下】【毛字部】 毧 【玉篇】而中切,音戎。細毛也。
毨 【辰集下】【毛字部】 毨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蘇典切,音詵。理也。【書堯典】鳥獸毛毨。【孔傳】毨,理也。毛更生整理也。【正義】毛羽美悅之狀。夏時毛羽希少,今則毛羽復生,故言更生整理。【說文】仲秋鳥獸毛盛,可選取以爲器用。讀若選。包氏言,霜後選毛。與《說文》義同。 【集韻】或作□。
毫 【辰集下】【毛字部】 毫 〔古文〕□【廣韻】【集韻】【韻會】【正韻】□胡刀切,音豪。長銳毛也。【老子道德經】合抱之木,生於毫末。【前漢鮑宣傳】有益毫毛。 又言物細曰秋毫,言毫至秋極纖細也。【孟子】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莊子知北遊】秋毫爲小,待之成體。【前漢高帝紀】沛公入關,秋毫無犯。 又【謝察微算經】十絲曰毫,十毫曰釐。【禮經解】差若毫釐,謬以千里。【晉書虞預傳】毫釐之失。 又筆謂之毫。【陸機文賦】或含毫而邈然。【唐書劉知幾傳】每記事載言,則閣筆相視,含毫不斷。又蘸筆曰濡毫,落筆曰揮毫。 又姓。漢毫康,封安陽侯。 又修毫,狗名。【西京雜記】李亨好馳駿狗,有修毫、釐睫、白望、靑曹之名。 【說文】作豪。籀文作毫。【正字通】毫、豪雖通,然《山海經》豪豬可借毫,孟子《豪傑》之士,《淮南子》智過百人謂之豪,當用豪,俗溷爲一,非。又《姓譜》毫、豪分二姓。考證:〔【陸機文賦】或含毫而渺然。〕 謹照原文渺改邈。
毬 【辰集下】【毛字部】 毬 【唐韻】渠鳩切【集韻】【韻會】【正韻】渠尤切,□音求。【說文】鞠丸也。【荆楚歲時記】寒食,爲打毬、鞦韆、藏鉤之戲。【註】《劉向別錄》曰:蹴鞠,黃帝所造,本兵勢也。或云起於戰國。古人蹋蹴以爲戲。【史記霍去病傳】驃騎尚穿域蹋鞠。【註】索隱曰:鞠戲,以皮爲之,中實以毛,蹵蹋爲戲。正義曰:按《蹵鞠書》有《域說篇》,卽今之打毬也。起戰國時,程武士,知其材力。【初學記】鞠卽毬字,今蹴鞠曰戲毬。古用毛糾結爲之。今用皮,以胞爲裏,噓氣,閉而蹴之。或以韋爲之,實以柔物,謂之毬子。鞠,亦作踘。又蹴踘之處曰毬場,勝者所得謂之毬采。 又花毬,毳布也。【外國志】哈烈,古大宛地,有瑣伏花毬,織鳥毳成文。 又帶名。【夢溪筆談】太宗命創方團毬帶,賜二府文臣,其後樞密使兼侍中張耆王貽永皆特賜。【邵氏聞見錄】王拱辰出判北京時,賜笏帶毬露,金帶佩魚。 又魚名。【范正敏遜齋閒覽】朱崖之傍,有物如鞠,大小質狀無異,亦有紋如線,味極肥美。土人呼爲毬魚。 又杖名。【杜光庭錄異記】蘇校書者,好酒,唱《望江南》,善製毬杖。每有所闕,卽以毬杖干於人,得所酬之金以易酒。 又錦名。【齊東野語】御府臨六朝、羲、獻、唐人法帖,用毬露錦。又【費著蜀錦譜】有盤毬錦、大窠馬大毬錦、眞紅雪花毬露錦。 又燈名。【東京夢華錄】元宵大內宣德樓上皆垂黃綠簾,簾中御座,簾外兩朶樓,各挂燈毬一枚,約方圓丈餘。 又花果,名繡毬花,爲二月之花客卿。見【屠本畯缾史月表】。又蹙金毬、探金毬、紫繡毬,皆牡丹名。寒毬、黃寒毬,皆柰名。見【周氏洛陽花木記】。又星毬紅,荔枝名。見【徐□荔枝譜】。又玉毬、繡毬、毬子,皆菊名。見【范成大菊譜】。 【集韻】或从皮作皳。
□ 【辰集上】【月字部】 □ 【篇海】居律切。姓也,出《韻譜》。
毯 【辰集下】【毛字部】 毯 【廣韻】【集韻】【韻會】吐敢切【正韻】他感切,□音菼。毛席也。通作緂。
毰 【辰集下】【毛字部】 毰 【廣韻】薄回切【集韻】蒲枚切,□音裴。毰毸,張羽貌。一曰鳳舞也。【韓愈雪詩】興與酒毰毸。【王安石鵞詩】晴天鏡裏雪毰毸。 【集韻】或作□。
毱 【辰集下】【毛字部】 毱 【玉篇】巨六切【廣韻】【集韻】渠竹切,□音□。與鞠同。皮毛丸也。【篇海】別作□。
毲 【辰集下】【毛字部】 毲 【集韻】【韻會】□都括切,音掇。蠻夷織毛罽也。【後漢西南夷傳】哀牢夷知染采文繡罽毲。【又】冉駹夷,其人能作旄氊、斑罽、靑頓、□毲、羊羧之屬。
毳 【辰集下】【毛字部】 毳 【唐韻】【集韻】【韻會】□此芮切,音脃。【說文】獸細毛也。【方言】揄、鋪、□、□,毳也。【周禮天官掌皮】共其毳毛爲氈,以待邦事。【鄭註】毳毛,毛細縟者。【王褒聖主得賢臣頌】夫荷旃被毳者,難與道純綿之麗密。 又冕服名。【周禮春官司服】四望山川則毳冕。【又】子男之服,自毳冕而下,如侯伯之服。【尚書正義】毳冕五章,虎蜼爲首。虎蜼毛淺,毳是亂毛,故以毳爲名。【詩王風】毳衣如菼。【毛傳】毳衣,大夫之服。【箋】古者天子大夫服毳冕,以巡行邦國。天子大夫四命,其出封五命,如子男之服,故得服毳冕。 又火毳,卽火浣布也。【後漢西南夷傳論】賨幏火毳馴禽封獸之賦,軨積於內府。 又鳥腹毛曰毳。【說苑尊賢篇】背上之毛,腹下之毳。【杜甫詩】見輕吹鳥毳。 又毳幕,卽氈帳也。【李陵答蘇武書】韋韝毳幕。 又僧服名。【法苑珠林】衣中有四者:一糞掃衣,二毳衣,三衲衣,四三衣。 又小耎物易斷也。【荀子議兵篇】事小敵毳,則偸可用也。【文子道原篇】志弱者柔毳安靜。 通作脃。【老子道德經】其脃易破。【晉語】臣脃弱,弗能忍俟。 又柔美之物曰甘毳。【史記聶政傳】旦夕得甘毳以養親。【前漢丙吉傳】數奉甘毳。亦與脃義同。 又通作膬。【管子霸言篇】釋堅而攻膬。【枚乗七發】甘膬腥膿。 又姓,出【姓苑】。 又【集韻】儒稅切,音汭。又妹悅切,音歠。義□同。 又【集韻】租悅切,音蕝。與橇同。【前漢溝洫志】泥行乗毳。【史記】作毳。【註】孟康曰:毳,竹如箕,擿行泥上。如淳云:毳謂以板置泥上,以通行路也。師古曰:毳讀如本字。
毷 【辰集下】【毛字部】 毷 【集韻】莫報切,音帽。【博雅】解也。
毸 【辰集下】【毛字部】 毸 【廣韻】素回切【集韻】蘇回切,□音□。毰毸,張羽貌。一曰鳳舞也。或从崔作□。 又【集韻】【韻會】□柔才切,音鰓。義同。亦作毢。詳六畫毢字註。
【補遺】【丑集】【女字部】 【字彙補】音尋。姓也。見《千家姓》。
毹 【辰集下】【毛字部】 毹 【唐韻】羊朱切,音兪。【說文】氍毹也。【風俗通】織毛褥曰氍毹。【南史夷貊傳】梁大同中,高昌國獻蒲桃、良馬、氍毹等物。【古樂府】坐客氊氍毹,□□五木香。【韓愈李正封郾城聮句】兩廂鋪氍毹,五鼎調勺藥。 或書作毺。【三輔黃圖】溫室規地以罽賓毺。 亦作。【張衡四愁詩】美人贈我貂襜褕。或作氊氍。【通俗文】氍之細者名毾。 又【廣韻】山芻切【集韻】雙雛切,□音。又【集韻】舂朱切。音輸。義□同。 【集韻】亦作□、氀。考證:〔【古樂府】坐客氊氍毹,□五木香。〕 謹照原文改□。
毺 【辰集下】【毛字部】 毺 同毹。
毻 【辰集下】【毛字部】 毻 【廣韻】湯臥切【集韻】吐臥切,□音唾。【博雅】解也。謂鳥獸解毛羽也。【揚子方言】隋、毻,易也。【郭註】謂解毻也。【郭璞江賦】產毻積羽,往來勃碣。【註】毻,音唾,落毛也。與□同。【庾信老子廟應詔詩】毻毛新鵠小。 又【玉篇】他果切,音妥。又【廣韻】他外切【集韻】吐外切,□音蛻。義□同。
毼 【辰集下】【毛字部】 毼 【廣韻】胡割切【集韻】【韻會】【正韻】何葛切,□音曷。【博雅】□毼,罽也。【後漢烏桓傳】婦人能刺韋,作文繡,織氀毼。【註】廣雅曰:氀毼,罽也,氀,力于反。毼,胡葛反。【陳琳神武賦】黼錦繢組,罽毼皮服。 又毛布也。或从衣作褐。 又與鶡同。雞名。【後漢西南夷傳】冉駹夷有五角羊、麝香、輕毛毼雞、牲牲。【註】郭璞註:《山海經》曰:毼雞似雉而大,靑色,有毛角,鬭敵死乃止。今通作鶡。 又【集韻】丘葛切,音渴。與楬同。豆不飾曰楬。或从毛作毼。【儀禮士喪禮】毼豆兩。【註】毼,白也。 又【字彙】得合切,音答。【李翊俗呼小錄】今俗謂性劣者爲氀毼。氀音兜,毼音達。
□ 【辰集上】【曰字部】 □ 【篇海】須倫切,音荀。勻也。
毽 【辰集下】【毛字部】 毽 【字彙補】經電切,音建。拋足之戲具也。【帝京景物略】諺云:楊柳兒靑,放空鐘。楊柳兒死,踢毽子。
毾 【辰集下】【毛字部】 毾 【唐韻】吐盍切【集韻】託盍切,□音榻。【說文】毾也。【後漢西域傳】天竺國有細布、好毾。【註】埤蒼曰:毛席也。【釋名】施之承大牀前小榻上,登以上牀也。【班固與弟超書】月支毾大小相雜,但細好而已。【正字通】中天竺有毾,今曰氆氌,秦、蜀之邊有之,似褐,五色方錦。廣中洋舶亦有至者。又名多羅羢。 或作□,非。
毿 【辰集下】【毛字部】 毿 【玉篇】先含切【集韻】【韻會】【正韻】蘇含切,□音鬖。毛長貌。【詩陳風值其鷺羽疏】白鷺靑脚,高尺七八寸,頭上有毛十數枚,長尺餘,毿毿然與衆毛異。
氀 【辰集下】【毛字部】 氀 【廣韻】力朱切【集韻】【韻會】龍珠切,□音慺。【博雅】氀毼,罽也。【後漢烏桓傳】婦人能刺韋,作繡,織氀毼。 又【集韻】雙雛切,音萸。與毹同。織毛蓐也。詳九畫毹字註。 又【字彙】當侯切,音兜。人險爲氀毼,音兜達。見【李翊俗呼小錄】。 【集韻】或書作□。
氂 【辰集下】【毛字部】 氂 【唐韻】里之切【集韻】【韻會】陵之切,□音釐。【說文】氂牛尾也。【周禮春官樂師有旄舞註】旄舞者,氂牛之尾。【疏】山海經,潘侯之山有獸,如牛而四節生毛,名曰旄牛。又【山海經】荆山,其中多氂牛。【註】旄,牛屬也,黑色,出西南徼外。【杜甫詩】天馬跂足隨氂牛。 又馬尾亦曰氂。【淮南子說山訓】馬氂截玉。【註】氂,馬尾也。 又毛之强曲者。【前漢王莽傳】以氂裝衣。【註】師古曰:毛之强曲者曰氂,以裝楮衣中,令其張起也。又【前漢五行志】天漢三年八月,天雨白氂。 又【小爾雅】雜毛曰氂。 又長毛也。【後漢岑彭傳】岑熙遷魏郡太守,輿人歌之曰:狗吠不驚,足下生氂。【註】氂,長毛也。犬無追吠,故足下生氂。 又罽也。【爾雅釋言】氂,罽也。【郭註】毛氂,所以爲罽。【郉疏】織毛爲之。若今之毛氍毹,以衣馬之帶鞅也。 又凡言物之細者爲氂。【列子殷湯篇】以氂懸蝨於牖。【曹植九華扇賦】篾氂解而縷分。 又與釐通。【史記蘇秦傳】毫氂不伐,將用斧柯。【前漢律歷志】不失豪氂。【註】孟康曰:十豪爲氂。 又【廣韻】莫袍切【集韻】【韻會】謨袍切,□音毛。義同。亦作斄髦犛。 又【集韻】郞才切,音來。義同。○按《周禮春官》註:氂,音毛。劉音來,沈音貍,或音茅,或作犛,或作斄。考《莊子逍遙遊》斄牛,其大若垂天之雲。註:郭呂之反,徐、李音來,又音離,司馬云:旄牛。據此知諸家音切雖異,而義□通。
氃 【辰集下】【毛字部】 氃 【集韻】【韻會】徒東切【正韻】徒紅切,□音同。氋氃,散毛貌。【世說】羊祜有鶴,善舞,嘗向客稱之。客試使驅來,氃氋而不肯舞。
氄 【辰集下】【毛字部】 氄 【廣韻】【正韻】而隴切【集韻】【韻會】乳勇切,□音宂。與□同。鳥細毛也。一曰毛盛。【書堯典】鳥獸氄毛。【孔傳】鳥獸皆生耎毳細毛以自溫。又馬融云:溫柔貌。正義云:氄毛,謂附肉細毛。【劉楨烏生八九子詩】氄毛不自煖,張翼强相呼。 又【玉篇】而允切,音蝡。義同。 又【集韻】而融切,音戎。又如容切,音茸。義□同。【兪琰席上腐談】北方毛段細軟者曰子氄。子謂毛之細者。今誤爲紫茸。 【說文】本作□。从毛隼聲。【集韻】或作□縟。【玉篇】【增韻】亦作。
氅 【辰集下】【毛字部】 氅 【唐韻】【正韻】昌兩切【集韻】【韻會】齒兩切,□音敞。氅鶖,鳥羽也。或从鳥作鷩。 又析羽爲裘衣之屬。【世說】王恭著鶴氅。
氆 【辰集下】【毛字部】 氆 【字彙】布廣切,音榜。氆氌,西蕃織羢也。
氇 【辰集下】【毛字部】 氌 【字彙】郞何切,音羅。氆氌,西番羢毛織者。吐蕃貢霞氎,卽今紅氆氌。 又【篇海】郞古切,音魯。義同。
氈 【辰集下】【毛字部】 氈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諸延切,音旃。【說文】撚毛也。或曰撚,執也,蹂也。蹂毛成片,故謂之氈。【釋名】氈,旃也。毛相著旃旃然也。【周禮天官掌皮】秋斂皮,冬斂革,共其毳毛爲氈。又【掌次】王大旅上帝,則張氈案。【疏】案謂牀也。牀上著氈,卽謂之氈案。【齊民要術】作氈法,春毛秋毛中半和用。秋毛緊强,春毛軟弱,獨用太偏,是以須雜。三月桃花水氈第一。凡作氈,不須厚大。唯緊薄均調乃佳耳。 通作旃。【前漢王褒傳】荷旃被毳。【王吉傳】細旃之上。【蘇武傳】齧雪與旃毛。皆與旃同。 又叶之人切,音眞。【楊方合歡詩】寒坐□肩氈。上叶身,下叶塵。考證:〔【周禮天官掌皮】共其毳皮爲氈。〕 謹照原文毳皮改毳毛。
氉 【辰集下】【毛字部】 氉 【玉篇】蘇到切,音燥。毛也。一曰毛健。 又【唐國史補】舉子不捷而醉飽,謂之打毷氉,謂拂其煩悶也。
【寅集中】【巾字部】 【廣韻】卽移切【集韻】將支切,□音貲。【玉篇】布也。【類篇】布名。【急就篇】服瑣緰與繒連。【註】緰,錫布之尤精者也。言其質精好,與繒相連次。 又【五音集韻】睢氏切,音此。巾也。 【埤蒼】或作□。考證:〔【急就篇】服瑣緰與繪連。【註】言其質精好,與繪相連次。〕 謹照原文兩繪字□改繒。
□ 【辰集上】【日字部】 □ 【集韻】郞丁切,音靈。與昤同。詳昤字註。
□ 【未集中】【羽字部】 □ 【廣韻】【集韻】□於劒切,音俺。斂羽也。 又【集韻】於贍切,音厭。義同。
氋 【辰集下】【毛字部】 氋 【集韻】謨蓬切,音蒙。氋氃,毛貌。
氌 【辰集下】【毛字部】 氌 【字彙】郞何切,音羅。氆氌,西番羢毛織者。吐蕃貢霞氎,卽今紅氆氌。 又【篇海】郞古切,音魯。義同。
氍 【辰集下】【毛字部】 氍 【玉篇】巨俱切【唐韻】其俱切【集韻】權俱切,□音衢。【說文】氍毹、毾,皆氊緂之屬。蓋方言也。【風俗通】織毛褥謂之氍毹。 【玉篇】或作□。【集韻】或作□、□。
氎 【辰集下】【毛字部】 氎 【廣韻】徒協切【集韻】【韻會】達協切,□音牒。細毛布也。【唐書地理志】隴右道,厥賦有毛毼、白氎。又吐蕃貢霞氎。【廣輿記】雲南永昌軍民府出縹氎,卽白氎,布堅厚細密,頗類紬。【梁□文帝與廣信侯重述內典書】永謝瀉甁,終慚染氎。【庾信五張寺經藏□】銀函東度,金氎南翻。 又織成衣亦曰氎。【賢愚經】一端金色之氎,奉上如來。【註】氎,織成大衣也。 亦取作巾及手巾之屬。【杜甫詩】光明白氎巾。【王昌齡詩】手巾花氎淨。 亦作疉。【後漢南蠻傳】哀牢夷知染采文繡,罽毲白疉。又【南史夷貊傳】高昌國有草,實如繭,繭中絲如細纑,名曰白疉子。國人取織爲布,甚軟白,交市用焉。
氏 【辰集下】【氏字部】 氏 【唐韻】承旨切【集韻】【韻會】【正韻】上紙切,□音是。氏族也。【白虎通】有氏者何,貴功德,下伎力,所以勉人爲善也。【左傳隱八年】天子建德,因生以賜姓,胙之土而命之氏。諸侯以字爲諡,因以爲族。官有世功,則有官族,邑亦如之。【疏】釋例曰:別而稱之謂之氏,合而言之則爲族。【趙彥衞雲麓漫抄】姓、氏後世不復別,但曰姓某氏,雖史筆亦然。按姓者,所以統系百世,使不別也。氏者,所以別子孫所自出。如周姓姬氏,所以別子孫,如魯衞毛耼邘晉應韓之分,若夫《易》云:黃帝堯舜氏作。堯舜雖非姓氏,旣是天子當一代,稱曰堯舜氏,義亦通。此又不拘姓氏之例。【柳芳論氏族】氏於國則齊魯秦吳,氏於諡則文武成宣,氏於官則司馬司徒,氏於爵則王孫公孫,氏於字則孟孫叔孫,氏於居則東門北郭,氏於志則三馬五鹿,氏於事則巫乙匠陶。 又古者貴有氏,賤無氏,故其詛辭有曰:墜命亡氏,言奪爵失國也。詛辭見【左傳襄十一年】。 又婦人例稱氏。【儀禮士昏禮】祝告婦之姓,曰某氏來歸。 又樂氏,津名,在鄭。【左傳襄二十六年】涉於樂氏。 又元氏、猗氏、盧氏、尉氏,皆縣名。【廣輿記】元氏屬常山,今屬眞定府。猗氏屬河東,今屬平陽府。盧氏本漢縣,今屬河南府。尉氏本秦縣,今屬眞定府。 【師古漢書註】凡地名稱某氏者,皆謂因之而立名。如尉氏、左氏、緱氏、禺氏之類。 又以氏名其物。【大戴記】蘭氏之根,櫰氏之苞。 又姓。【吳志】有氏儀,後改姓是。 又猛氏,獸名。【司馬相如上林賦】鋋猛氏。【郭璞曰】今蜀中有獸,狀似熊而小,毛淺有光澤,名猛氏。 又【說文】巴蜀山名岸脅之旁著欲落墮者曰氏。氏崩,聞數百里。《揚雄解嘲》響若氏隤。○按今《揚雄傳》作□。【玉篇】亦云:巴蜀謂山岸欲墮曰氏,崩聲也。承紙切。又《元包經》剝屵氏。傳曰:山崩於地也。註:屵音蔡,氏音支。與《說文》《玉篇》義同而音異。 又【集韻】掌是切,音紙。姓也。義同□。 又【廣韻】【集韻】【韻會】章移切【正韻】旨而切,□音支。月氏,西域國名,在大宛西。【史記大宛傳】有大月氏,小月氏。亦作月支。 又閼氏,單于后名。【史記韓王信傳】上乃使人厚遺閼氏。【註】閼音燕,氏音支。 又烏氏,縣名。【史記酈商傳】破雍將軍烏氏。【註】烏音於然反,氏音支,縣名。屬安定。【前漢地理志】作閼氏。又【史記貨殖傳】烏氏倮。【註】韋昭曰:烏氏,縣名,倮,名也。索隱以烏氏爲姓,非是。 又【廣韻】子盈切【集韻】咨盈切,□音精。狋氏,縣名。【前漢地理志】代郡有狋氏縣。【註】孟康曰:狋音拳,氏音精。 亦作□。【古今印史】□,承旨切,族下所分也。古者姓統族,族統□。適出繼位之餘,凡側出者皆曰□。故爲文從側出以見意。考證:〔【趙彥衞雲麓漫抄】如魯衞毛耼邗晉應韓之分。〕 謹照原文邗改邘。〔【史記貨殖傳】烏氏倮。〕 謹照原文鳥改烏。
氐 【辰集下】【氏字部】 氐 〔古文〕□【唐韻】丁禮切【集韻】典禮切,□音邸。【說文】氐,至也。从氏,下著一。一,地也。 又本也。【詩小雅】尹氏大師,維周之氐。【毛傳】氐,本也。正義曰:氐,讀從邸。若四圭爲邸,故爲本,言是根本之臣也。又【鄭箋】氐,當作桎鎋之桎。《孝經鉤命決》云:孝道者,萬世之桎鎋。《說文》云桎車鎋也。則桎是鎋之別名,以鎋能制車,喻大臣能制國也。桎,之寔反,又丁履反。鎋又作轄,胡□反。○按今《詩》從毛傳,讀若邸。 又與抵同。歸也。【前漢食貨志】天下大氐無慮皆鑄金錢。【又】大氐皆遇吿。【註】師古曰:氐,讀曰抵,歸也。大氐,猶言大凡也。又【左思三都賦】作者大氐舉爲憲章。【註】氐,音旨。義同。今俗書作抵。 又氐人,外國名,在建木西,人面魚身,無足。見【山海經】。氐,音觸抵之抵。舊註附入都奚切,今訂正。 又木之根氐也。亦作柢。義詳木部。 又人所托宿亦曰氐。通作邸。 又【集韻】軫視切,音旨。氐道,地名,在廣漢。 又【廣韻】丁尼切【集韻】張尼切,□音胝。氐池,縣名。或作旨而切,音支,非是。 又【廣韻】都奚切【集韻】【韻會】【正韻】都黎切,□音低。氐羌也。【詩商頌】自彼氐羌,莫敢不來享,莫敢不來王。【正義曰】氐羌之種,漢世仍存。其居在秦隴之西。【路史】氐羌數十,白馬最大。【前漢地理志】隴西郡有氐道、羌道二縣。【魚豢魏略】漢置武都郡,排其種人,分竄山谷,或號靑氐,或號白氐。 又星名。【爾雅釋天】天根,氐也。孫炎曰:角亢下繫于氐,若木之有根。【史記天官書】氐四星,東方之宿。氐者,言萬物皆至也。【甘氏星經】氐四星爲天宿宫,一名天根,二名天符。【禮月令】季冬之月旦氐中。又【前漢地理志】韓地,角、亢、氐之分野。 又同低。俛也。【前漢食貨志】封君皆氐首仰給。【註】師古曰:氐首,猶俯首。 又賤也。【前漢食貨志】其價氐賤減平。 又墨神曰回氐。見【致虛閣雜俎】。 又【集韻】【韻會】【正韻】□丁計切,音帝。東方宿也。義見上。考證:〔孝經鉤命訣。〕 謹照原晝訣改決。
麁 【亥集下】【鹿字部】 麁 【廣韻】倉胡切,音麤。疎也,大也,物不精也。【正字通】俗麤字。
民 【辰集下】【氏字部】 民 〔古文〕□【唐韻】【集韻】【韻會】【正韻】□彌鄰切,音泯。【說文】衆萌也。言萌而無識也。【易師卦】君子以容民畜衆。【書咸有一德】后非民罔使,民非后罔治。【禮緇衣】民以君爲心,君以民爲體。 又四民。【穀梁傳成元年】古者四民:有士民,有商民,有農民,有工民。【註】德能居位曰士,辟土植穀曰農,巧心勞手成器物曰工,通財貨曰商。 又司民,星名。【周禮秋官司民】及孟冬祀司民之日,獻其數于王。【註】司民,軒轅角也。【釋文】軒轅十七星,如龍形,有兩角,角有大民、小民。 又官名。【周禮秋官司民】掌登萬民之數,自生齒以上,皆書於版。 又民曹,漢官名。【後漢百官志】民曹尚書主凡吏上書事。【註】《蔡質漢舊儀》曰:典膳治功作,監池、苑囿、盜賊事。 又民部,今戸部也。【文獻通考】漢置尚書郞四人,其一人主財帛委輸。至魏文帝,置度支尚書寺,專掌軍國支計。吳有戸部,晉有度支,皆主筭也。後周置大司徒卿一人,如《周禮》之制,隋初有度支尚書,則幷後周民部之職。開皇二年,改度支爲民部。永徽初,改民部爲戸部。 又北方有比肩民,見【爾雅釋地】。南方有裸民,見【呂氏春秋】。又白民國,白身,背有角,乗之壽二千歲。羽民國,其民皆生羽毛。卵民國,其民皆生卵。毛民國,其民皆生毛。又有勞民、搖民、壎民、盈民、臷民、蜮民諸國,□見【山海經】。又鶴民國,人長三寸,日行千里,見【窮神祕苑】。 又姓,見【姓苑】。 又叶鄰知切,音離。【夏禹襄陵操】洪水滔天,下民愁悲。上帝愈咨,三過吾門不入。父子道衰,嗟嗟不欲煩下民。 又叶彌延切,音眠。【楊方合歡詩】齊彼蛩蛩獸,舉動不相捐。生有同穴好,死成倂棺民。 【六書略】民,象俯首力作之形。○按民字之義非一。有總言人者,《詩》天生蒸民,厥初生民。是也。有對君而言者,《書》民惟邦本。是也。有別於在位而言者,《詩》宜民宜人。註:人謂臣,民謂衆庶。是也。有對幽而言者,《論語》務民之義,《左傳》先成民而後致力于神。是也。有對已而言者,《詩》民莫不穀,我獨于罹。是也。有對農而言者,《漢食貨志》粟甚貴傷民,甚賤傷農。是也。况四民兼士農工商,豈力田始稱民乎。《六書略》之說穿鑿,不可從。
氒 【辰集下】【氏字部】 氒 【唐韻】居月切,音厥。【說文】木本,从氏,大於末。 又【廣韻】古文厥字。註詳厂部十畫。
氓 【辰集下】【氏字部】 氓 【唐韻】武庚切【正韻】眉庚切,□音盲。【說文】民也。【詩衞風】氓之蚩蚩,抱布貿絲。【石經註疏】作甿。甿與氓通。【周禮地官遂人】凡治野以下劑致甿,以田里安甿,以樂昏擾甿,以土宜敎甿稼穡,以興耡利甿,以時器勸甿,以彊予任甿。【鄭註】變民言甿,異外內也。甿猶懵。懵,無知貌也。又【旅師】凡新甿之治,皆聽之,使無征役。【註】新甿,謂新徙來者也。○按此則氓本同甿,《長箋》以氓爲民,□爲民田,分爲二,非是。 又【集韻】謨耕切【韻會】謨盲切,□音萌。義同。 又通作萌。【前漢劉向傳】民萌何以戒勉。【註】萌,與甿同。 又【楊愼經說】氓从亡从民。流亡之民也。引《周禮》新甿之治,註:新徙來者。○按氓與民音別義同。从亡者,言民易散難聚,非專屬新徙之民而言。《周禮》註:新徙來者,釋新義,非釋甿義。遂人之安氓、敎氓,氓猶民也,非皆他國新徙之民謂之氓也。《孟子》受廛爲氓,猶受廛爲民,天下之民皆願爲氓,猶皆願爲民也。楊說迂泥。考證:〔周禮註,新徙來者,釋新義,非釋□義。〕 謹按文義□改甿。
气 【辰集下】【气字部】 气 【唐韻】去旣切【集韻】丘旣切,□音炁。【說文】雲气也。象形。一曰息也。或作氣、炁。又與人物也。今作乞。 又【玉篇】去乙切【廣韻】去訖切【集韻】【類篇】欺訖切,□音乞。【博雅】求也。一曰取也。或省文作乞。【徐官古今印史】氣,小篆本作气。氣爲火所化,其出必炎上,故象炎上之形。凡求乞者必於上,因借爲求乞字。气、乞本同一字也。後世隷楷以二字易混,乃省一筆以別之。 又【六書正譌】气,俗用氣,乃稟氣之氣。雲气必用气。○按天地人物之氣雖別,而气、氣字義實同,分屬則泥矣,《正譌》之說非是。(氣)〔古文〕□【唐韻】去旣切【集韻】【韻會】【類篇】丘旣切,□音气。【玉篇】□也,息也。【文子守弱篇】形者,生之舍也。氣者,生之元也。【易乾卦】同氣相求。【繫辭】精氣爲物。【禮月令】孟春之月,天氣下降,地氣上騰。又【祭義】氣也者,神之盛也。【註】氣謂噓吸出入者也。 又天氣曰元氣。【後漢明帝紀】升靈臺,望元氣。【註】元氣,天氣也。 又陰陽曰二氣。【太極圖說】二氣交感,化生萬物。 又五氣。【史記五帝紀】炎帝修德振兵,治五氣。【註】王肅曰:五氣,五方之氣。又【書洪範曰雨曰暘曰燠曰寒曰風註】雨木氣,暘金氣,燠火氣,寒水氣,風土氣爲五氣。又【素問】寒熱風燥濕,五氣之聚也。寒生水,熱生火,風生木,燥生金,濕生土。 又六氣。【左傳昭元年】六氣:隂陽風雨晦明也。又【莊子逍遙遊】乗天地之正,而御六氣之辨。【註】平旦爲朝霞,日中爲正陽,日入爲飛泉,夜半爲沆瀣,與天□地黃爲六氣。【王逸楚辭註】《陵陽子明經》春食朝霞,日欲出時黃氣也。秋食淪隂,日沒已後赤黃氣也。冬食沆瀣,北方夜半氣也。夏食正陽,南方日中氣也。幷天□地黃之氣爲六氣。 又年有二十四氣。【內經】五日謂之□,三□謂之氣。【書正義】二十八宿,布於四方,隨天轉運,所以敘氣節也。氣節者,一歲三百六十五日有餘,分爲十二月,有二十四氣,一爲節氣,謂月初也,一爲中氣,謂月半也,以彼迭見之星,敘此月之節氣。 又曆家有□氣法。【司馬彪續漢書】□氣之法,爲室三重,塗亹周密,布緹幔室中,以木爲按,每律各一,內庳外高,從其方位,加律上,以葭灰抑其內端,案歷而□之。氣所動者,其灰斯散,人及風所動者,其灰聚。 又有望雲氣法。【周禮春官】保章氏以五雲之物,辨吉凶水旱之祲象。【註】視日旁雲氣之色,靑爲蟲,白爲喪,赤爲兵荒,黑爲水,黃爲豐。【史記天官書】雲氣有獸居上者勝。【又】日旁雲氣,人主象。【又】金寶之上皆有氣,不可不察。海旁蜃氣象樓臺,廣野氣成宮闕。然雲氣各象其山川人民所聚積,精華實息者吉,虛耗者凶。【邵諤望氣經】鬱鬱蔥蔥,隱隱隆隆,佳氣也。綿綿絞絞,條條片片,兵氣也。澤澤燄燄,女子氣也。如藤蔓挂樹者,寶氣也。紫氛如樓者,玉氣也。 又道家有食氣法。【參同契】食氣鳴腸胃,吐正吸外邪。 又以鼻觸物亦曰氣。【禮少儀】執食飮者勿氣。【疏】執尊長飮食,不鼻臭之也。 又【唐韻】【集韻】□許旣切。與餼、□通。【說文】饋客芻米也。引《春秋傳》齊人來氣諸侯。 又叶去訖切,音乞。【成公綏嘯賦】聲不假器,用不借物。近取諸身,役心御氣。 又叶丘謁切,音朅。【嵆康寒食散賦】當吐利之困患兮,守危殆而假氣。喜乳哺之遂安兮,信衆疾之日歇。
【丑集中】【土字部】 【廣韻】丁果切【集韻】都果切,□音朵。動也。一曰垂貌。易觀我頤。京房讀。○按《易頤卦》今作朶。《字彙補》作朶字古文。 【正字通】無垂義。【爾雅釋宮】垝謂之坫。【郭璞註】在堂隅。坫,也。○按坫,亦垂而下。
□ 【未集中】【羊字部】 □ 【篇海】羥字之譌。
【丑集下】【女字部】 同婚。
洼 【巳集上】【水字部】 洼 【唐韻】一佳切【集韻】於佳切,□音娃。水名。渥洼水,在陝西行都司沙州境內。【史記樂書】嘗得神馬渥洼水中。 又【廣韻】【集韻】【韻會】【正韻】□烏瓜切,音窊。同窪。【揚子方言】洼,洿也。自關而東,或曰洼,或曰汜。 又深也,曲也。【莊子齊物論】似洼者,似汙者。 又【廣韻】烏隹切【集韻】烏雖切,□音嫢。義同。 又【廣韻】古攜切【集韻】涓畦切,□音圭。姓也。【後漢儒林傳】大鴻臚洼丹。 又【集韻】烏乖切,音崴。亦曲也。考證:〔【史記樂書】常得神馬渥洼水中。〕 謹照原文常改嘗。
洽 【巳集上】【水字部】 洽 【唐韻】侯夾切【集韻】轄夾切【韻會】【正韻】胡夾切,□音狹。和也,合也。【詩小雅】洽比其鄰。 又霑也。【書大禹謨】好生之德,洽于民心。【正義】洽,謂沾漬優渥,洽于民心,言潤澤多也。 又【後漢杜林傳】京師士大夫咸推其博洽。【註】洽,徧也。 又【爾雅釋天】太歲在未曰協洽。 又【集韻】葛合切,音閤。水名。亦作郃。【詩大雅】在洽之陽。 又【韻補】叶胡急切,音覡。【傅遐皇初頌】歌九功,舞八佾,鴻澤普,皇恩洽。 又叶胡頰切,音協。【顏延之赭白馬賦】武義粵其肅陳,文敎迄巳優洽。泰階之平可升,興王之軌可接。考證:〔【後漢杜林傳】京師士大夫咸推其溥洽。〕 謹照原文溥改博。
派 【巳集上】【水字部】 派 【廣韻】匹卦切【集韻】【韻會】普卦切,□音□。【說文】別水也。一曰水分流也。【左思吳都賦】百川派別,歸海而會。 又【博雅】水自汾出爲派。 又【集韻】卜卦切,音□。谷名,在安邑。 又莫獲切,音麥。泉潛通也。 又【韻補】叶滂佩切,音配。【歐陽修病暑賦】覽星辰之浮沒,視日月之隂蔽。披閶闔之淸風,飮黃流之巨派。 又叶普駕切,音怕。【呂溫勳臣贊】河出昆侖,來潤中夏。連山合沓,橫擁其派。 或作泒,非。泒音孤,水名。考證:〔【博雅】水自分出爲派。〕 謹照原文分改汾。
洿 【巳集上】【水字部】 洿 【唐韻】哀都切【集韻】【正韻】汪胡切,□音烏。【說文】水濁不流也。一曰窊下。【孟子】數罟不入洿池。 又掘洿之也。【禮檀弓】洿其宮而豬焉。 又【唐韻】侯古切【集韻】後五切,□音戸。水深謂之洿。 又穢也。【左傳文六年】趙盾爲政,治舊洿。 又漫也。【成公綏嘯賦】大而不洿。 又洿染也。【前漢王莽傳】以墨洿色其周垣。 又【集韻】荒故切,謼去聲。抒水也。 又【韻補】叶古禾切,音科。【楊方合歡詩】爾根深且固,余根淺且洿。移植良無期,歎息將如何。 又叶胡故切,音互。【楚辭天問】九州安錯,州谷何洿。 【正字通】污洼溛窪□通。
流 【巳集上】【水字部】 流 〔古文〕【唐韻】【集韻】【韻會】【正韻】□力求切,音留。【說文】水行也。【爾雅釋言】流,覃也。【疏】謂水之流,必相延及。【詩大雅】如川之流。 又【爾雅釋詁】流,擇也,求也。【詩周南】左右流之。 又下也。【詩豳風】七月流火。 又流漫無節制也。【禮樂記】樂勝則流。 又【書禹貢】二百里流。【禮王制】千里之外曰采,曰流。 又放也。【書舜典】流宥五□。 又視不端諦曰流。【左傳成六年】鄭伯視流而行速。 又走也。【戰國策】楚襄王流淹于城陽。【註】謂走而自匿。 又【周禮冬官玉人註】鼻勺曰流,凡流皆爲龍口。 又【前漢食貨志】朱提銀重八兩爲一流。 又【前漢藝文志】儒家流,道家流,隂陽家流,法家流,墨家流,縱橫家流,雜家流,農家流,小說家流,各有所從出,分九家。 又流布也。【易謙卦】地道變盈而流謙。 又流轉也。【禮仲尼燕居】周流無不徧。 又【張協七命】傾罍一朝,流湎千日。【註】齊顏色,均衆寡謂之流。 又長流,官名。【顏之推家訓】名治獄參軍爲長流。 又黃流,酒名。【詩大雅】黃流在中。 又雙流,縣名。【廣輿記】屬成都府。 又【韻補】叶□如切,音閭。【陸雲詩】樂奏聲哀,言發涕流。唯願君子,德與福俱。 又叶力救切,音溜。【博□詩】悠悠建平,皇澤未流。朝選于衆,乃子之授。
滤 【巳集上】【水字部】 濾 【集韻】【正韻】良據切【韻會】良豫切,□音慮。【玉篇】濾水也。一曰洗也,澄也。唐白行□有濾水羅賦。【註】羅者,濾水具,用輕紗粗葛爲之。滓在上,水在下,則水潔淨。
滵 【巳集上】【水字部】 滵 【廣韻】美必切【集韻】莫必切,□音密。水流貌。【張衡南都賦】玉膏滵溢流其隅。
浃 【巳集上】【水字部】 浹 【唐韻】子協切【集韻】卽協切,□音□。【爾雅釋言】徹也。【疏】謂潤澤浹洽,相霑徹也。【前漢禮樂志】教化浹洽。 又周浹,猶周匝也。【荀子君道篇】先王審禮,以旁皇周浹于天下。 又【左傳宣九年】浹辰之閒,楚克三都。【註】浹辰,謂自子至亥,周匝十二日也。【楚語】近不過浹日。【註】浹日,謂從甲至癸也。 又通作挾。【周禮天官】使萬民觀治象,挾日而斂之。 又【集韻】轄夾切,音洽。浹渫,水貌。【郭璞江賦】長波浹渫。【註】浹渫,水滂溏也。
浅 【巳集上】【水字部】 淺 【唐韻】【正韻】七衍切【集韻】【韻會】此演切,□千上聲。【說文】水不深也。【詩邶風】就其淺矣。 又【荀子修身篇】少聞曰淺。 又虎皮也。【詩大雅】鞹鞃淺幭。【傳】淺,虎皮淺毛也。 又凡獸之淺毛者,皆曰淺。【周禮春官】巾車鹿淺□。【註】以夏鹿皮爲覆笭。【疏】夏時鹿毛新生爲淺毛,故云。 又【廣韻】則前切【集韻】將先切,□音箋。與濺同。淺淺,水疾流貌。【楚辭九歌】石瀨兮淺淺。 又【集韻】在演切,音踐。【古文尚書堯典】寅淺納日。馬融讀。今作餞。 又則旰切,音贊。與灒同。汙灑也。 又子賤切,音箭。與濺同。水激也。【儀禮士虞禮註】槃以盛棄水,爲淺汙人也。 又與翦通。【儀禮士喪禮】用疏布緇翦。【註】翦,淺也。
浆 【巳集上】【水字部】 漿 〔古文〕□【唐韻】卽良切【集韻】【韻會】【正韻】資良切,□音將。【說文】本作將,酢漿也。一曰水米汁相將也。【周禮天官酒正】辨四飮之物,三曰漿。又□漿,水名。【水經注】芍陂東注□漿水。 又寒漿,草名,葴也。見【爾雅釋草】。 又【周禮註】蚌曰合漿,亦曰含漿。
浇 【巳集上】【水字部】 澆 【唐韻】古堯切【集韻】【韻會】【正韻】堅堯切,□音驍。【說文】□也。一曰薄也。【後漢循吏傳】澆淳散樸。 又姓。明總兵澆彧。 又【集韻】【類篇】□力交切,音聊。水洄洑貌。【王逸楚辭註】回波爲澆。 又【廣韻】【韻會】五弔切【集韻】倪弔切,□音顤。人名。寒浞子。 又【集韻】魚到切,音傲。義同。或作□。
浈 【巳集上】【水字部】 湞 【唐韻】陟盈切【集韻】知盈切,□音貞。水名。【說文】水出南海龍川,西入溱。【前漢地理志】桂陽郡有湞陽縣。 又【廣韻】宅耕切【集韻】除耕切,□音橙。又【集韻】虛庚切,音亨。又癡貞切,音檉。義□同。 又【集韻】抽庚切,音瞠。水貌。
浊 【巳集上】【水字部】 濁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直角切,音濯。水名。【說文】水出齊郡屬嬀山。 又【括地志】濁水,源出蒲州解縣東北平地。 又【水經注】濁水,上承雲陽縣東大黑泉。 又【水經注】南昌有濁水。 又水不淸也。【詩邶風】涇以渭濁。 又星名。【爾雅釋天】濁謂之畢。【史記律書】濁者,觸也。 又姓。【史記貨殖傳】濁氏連騎。 又【集韻】竹角切,音斲。人名。【史記孔子世家】主於子路妻兄顏濁鄒家。 又【韻補】叶昌六切,音逐。【前漢潁川歌】潁水濁,灌氏族。
昹 【辰集上】【日字部】 昹 【金鏡】音藹。星名。又昶。
渘 【巳集上】【水字部】 渘 【玉篇】而舟切【集韻】而由切,□音柔。水名。
测 【巳集上】【水字部】 測 【唐韻】初側切【集韻】【韻會】察色切【正韻】初力切,□音惻。【說文】深所至也。【玉篇】度深曰測。 又凡測度之稱。【易繫辭】隂陽不測之謂神。 又淸也。【周禮冬官考工記】弓人漆欲測。 又測測,刃利意。【詩周頌畟畟良耜傳】畟畟,猶測測。
涭 【巳集上】【水字部】 涭 【集韻】是酉切,音受。【玉篇】水貌。
浍 【巳集上】【水字部】 澮 〔古文〕巜□□【唐韻】【集韻】【韻會】【正韻】□古外切,音儈。水名。【說文】水出靃山,西南入汾。【水經注】澮水,出詳高山。 又涓澮,小流也。【郭璞江賦】商搉涓澮。 又【爾雅釋水】水注溝曰澮。【周禮地官遂人】千夫有澮。【疏】澮,廣二尋,深二仞。 又【廣韻】【集韻】□古邁切,音夬。義同。 又【集韻】烏外切,音薈。與濊同。深廣也。 又戸八切,音滑。兩水合也。
济 【巳集上】【水字部】 濟 〔古文〕泲【唐韻】【集韻】【韻會】【正韻】□子禮切,音秭。水名。【說文】水出常山郡房子縣贊皇山。【釋名】濟,濟也,源出河北濟河而南也。【風俗通山澤篇】濟者齊,齊其度量也。【書禹貢】導沇水,東流爲濟。【傳】泉源爲沇,流去爲濟。 又水名,出酈縣。【山海經】支離之山,濟水出焉。 又濟南,郡名。【廣輿記】漢初爲濟南國,景帝時分郡。 又濟濟,衆盛之貌。一曰多威儀也。【詩大雅】濟濟多士。 又【廣韻】【集韻】【韻會】【正韻】□子計切,音霽。渡也。【揚子方言】過渡謂之涉濟。【詩邶風】濟有深涉。 又止也。【詩鄘風】旣不我嘉,不能旋濟。 又與霽通。亦止也。【爾雅釋天】濟,謂之霽。【疏】濟,止也。今南陽人呼雨止爲霽。 又成也。【左傳僖二十年】以欲從人則可,以人從欲鮮濟。 又利用也。【易繫辭】臼杵之利,萬民以濟。 又益也。【左傳桓十一年】莫敖曰:盍請濟師于王。又賙救也。【易繫辭】知周乎萬物,而道濟天下。 又相助也。【易謙卦】天道下濟而光明。 又【揚子方言】濟,憂也。陳楚或曰溼,或曰濟。 又讀作擠,滅也。【晉語】二帝用師,以相濟也。【註】濟,當讀爲擠。 又【集韻】前西切,音齊。濟濟,祭祀容。 又在禮切,音薺。與霽同。
浏 【巳集上】【水字部】 瀏 【廣韻】【集韻】【韻會】【正韻】□力求切,音留。水淸貌。【詩鄭風】瀏其淸矣。【傳】瀏,深貌。 又風疾貌。【楚辭九歎】秋風瀏以蕭蕭。 又瀏莅,林木鼓動之聲。【司馬相如上林賦】瀏莅芔吸。 又瀏亮,淸明之稱。【陸機文賦】賦體物而瀏亮。 又水名。【水經注】瀏水,出江州豫章縣首裨山。 又【唐韻】【集韻】【韻會】【正韻】□力九切,音柳。義同。 又瀏,風聲也。【左思吳都賦】瀏颼飀。
浑 【巳集上】【水字部】 渾 【唐韻】戸昆切【集韻】【韻會】【正韻】胡昆切,□音魂。【說文】混流聲。【枚乗七發】沌沌渾渾。【註】渾渾,波相隨貌。 又洿下貌。又濁也。【老子道德經】渾兮其若濁。 又大也。【班固幽通賦】渾元運物。 又肧渾,言如肧胎之渾然也。【郭璞江賦】類肧渾之未凝。 又齊同也。【孫綽天台賦】渾萬象以冥觀。 又【集韻】戸袞切,音溷。豐流也。一曰雜流。【前漢劉向傳】賢不肖渾淆。 又【揚子方言】渾,盛也。【註】們渾,肥滿也。 又【爾雅釋詁】渾,墜也。【註】水落貌。 又姓。【左傳】鄭大夫渾罕。 又古本切,音袞。與滾同。大水流貌。【荀子富國篇】財貨渾渾如泉源。
浒 【巳集上】【水字部】 滸 【唐韻】呼古切【集韻】【韻會】【正韻】火五切,□音虎。【說文】水厓也。【爾雅釋丘】岸上滸。【疏】岸上平地去水稍遠者名滸。【詩王風】在河之滸。 又淮水之別出者。【爾雅釋水】淮爲滸。 【說文】本作許,或作滹。【玉篇】同汻。
浓 【巳集上】【水字部】 濃 【廣韻】女容切【集韻】【韻會】尼容切,□音醲。厚也。【增韻】濃淡之對。通作醲。 又【說文】露多也。【詩小雅】零露濃濃。 又【集韻】【韻會】奴冬切。【正韻】奴宗切,□音農。義同。 【玉篇】亦作□。
浔 【巳集上】【水字部】 潯 【唐韻】徐林切【集韻】【韻會】【正韻】徐心切,□音尋。【說文】旁深也。一曰水厓也。或作□潭。 又水名,在琅琊。【水經注】潯水,出巨公之山。 又潯陽,地名,漢屬盧江郡。【郭璞江賦】流九派乎潯陽。 又州名,漢桂林郡,唐置潯州。【廣輿記】今爲潯州府。 又【集韻】夷針切。與淫同。 又徒南切,音覃。義同。
【丑集下】【女字部】 【集韻】規倫切,音均。女始妝。
□ 【未集中】【网字部】 □ 【字彙補】字學元元云:□,俗作冞,通作。詳字註。
浖 【巳集上】【水字部】 浖 【唐韻】力輟切【集韻】龍輟切,□音劣。【博雅】湄浖,厓也。一曰山上有水曰浖。通作埒。
浙 【巳集上】【水字部】 浙 【唐韻】旨熱切【集韻】【韻會】【正韻】之列切,□音折。江名。【說文】江水東至會稽山隂,爲浙江。【史記秦始皇紀】至錢塘,臨浙江。【註】浙者,折也。蓋取其潮出海,曲折而倒流也。 又水名。【水經注】浙水出浙縣西北弘農盧氏縣大蒿山。 又【廣韻】浙米也。【類篇】一曰汰也。 又【集韻】征例切,音制。通作淛。亦作制。義同。 又【集韻】或作漸。【水經】漸江,卽浙江也。考證:〔【史記昭王本紀】至錢塘,臨浙江。〕 謹照原文昭王本紀改秦始皇紀。
浚 【巳集上】【水字部】 浚 【唐韻】私閏切【集韻】【韻會】【正韻】須閏切,□音峻。【說文】抒也。【徐曰】抒取出之也。【左傳襄二十四年】浚我以生。【註】言取我財以自生也。 又深也。【春秋莊九年】冬浚洙。 又【揚子方言】稟浚,敬也。秦晉閒曰稟,齊曰浚。 又須也。【書臯陶謨】夙夜浚明有家。【傳】言早夜思之,須明行之也。馬融云:大也。 又水名,在衞。【詩地理攷】浚水出浚儀,東逕邶地,入濟。 又邑名。【詩邶風】在浚之下。【傳】浚,衞邑。 又【集韻】祖峻切,音俊。浚稽,山名,在武威北。 又【字彙補】七均切。與踆通。伏也。【劉歆遂初賦】鳥脇翼之浚浚。 與□濬通。考證:〔【揚子方言】稟浚,敬也。秦晉閒曰稟,齊曰敬。〕 謹照原文曰敬改曰浚。〔【書大禹謨】夙夜浚明有家。〕 謹照原書大禹謨改臯陶謨。
浛 【巳集上】【水字部】 浛 【廣韻】【集韻】□胡紺切,音憾。【玉篇】水和泥也。 又【集韻】姑南切,音弇。與淦同。詳淦字註。 又【集韻】胡南切,音含。【揚子方言】沈也。或作□□淊淦澏。【六書故】□別作浛□。【王子年拾遺記】浛天蕩蕩望蒼蒼。 又地名。【正字通】浛洸,古英州屬縣。今連州江口之上有浛洸口,屬韶州英德縣。
婍 【丑集下】【女字部】 婍 【集韻】去倚切,音綺。【博雅】好也。
浜 【巳集上】【水字部】 浜 【廣韻】布耕切【集韻】晡橫切,□音。安船溝也。一曰溝納舟者曰浜。【李翊俗呼小錄】絕潢斷港謂之浜。 又【廣韻】布梗切【集韻】百猛切,□音邴。浦名也。考證:〔【李翊俗呼小錄】絕橫斷港謂之浜。〕 謹照原文橫改潢。
浝 【巳集上】【水字部】 浝 【廣韻】【集韻】□莫江切,音尨。【說文】水也。一曰水名。
浲 【巳集上】【水字部】 浲 【集韻】與漨同。 又與洚同。
漝 【巳集上】【水字部】 漝 【集韻】席入切,音習。影也。一曰滀漝,水貌。 又實入切,音十。義同。
浞 【巳集上】【水字部】 浞 【唐韻】【集韻】【韻會】□士角切,音捉。【說文】濡也。【玉篇】漬也。
浟 【巳集上】【水字部】 浟 【廣韻】以周切【集韻】夷周切,□音由。【玉篇】水流貌。【木華海賦】浟湙瀲灧。通作滺。 又【集韻】亭歷切,音狄。速也。【易頤卦】其欲浟浟。今作逐逐。【前漢敘傳註】浟浟,欲利貌。
浠 【巳集上】【水字部】 浠 【集韻】香依切,音希。水名。
浡 【巳集上】【水字部】 浡 【廣韻】【韻會】【正韻】蒲沒切【集韻】薄沒切,□音孛。【爾雅釋詁】作也。【孟子】則苗浡然興之矣。 又【博雅】盛也。【左思吳都賦】歊霧漨浡。 又浡潏,沸涌貌。【木華海賦】天綱浡潏。 又滂浡,憤鬱貌。【馮衍顯志賦】氣滂浡而雲披。 又【玉篇】渾也。 又海別名。與勃渤□通。 又南浡里,海外國名,見【馬觀瀛海勝覽】。考證:〔【木華海賦】大綱浡潏。〕 謹照原文大綱改天綱。
浢 【巳集上】【水字部】 浢 【唐韻】田□切【集韻】大透切,□音豆。水名。【水經注】河北縣有浢水,其水南入于河,河水故有浢津之名。【□天子傳】天子自寘軫,乃次于浢水之陽。
浣 【巳集上】【水字部】 浣 【唐韻】【集韻】□胡玩切,音換。濯衣垢也。一曰滌也。【史記萬石君傳】身自浣滌。 又【廣韻】【正韻】胡管切【集韻】戸管切,□音緩。又古緩切,音管。義□同。 又戸版切,音睆。水名,在江夏。【水經注】辱水,出于鳥山,俗謂之秀延水,東流得浣水口。 又江口。【廣輿記】雲南臨安府寧州有浣江。 本作□亦作澣。
浤 【巳集上】【水字部】 浤 【廣韻】戸萌切【集韻】乎萌切,□音宏。【玉篇】海水騰湧貌。【木華海賦】浤浤汨汨。【集韻】與汯通。
浥 【巳集上】【水字部】 浥 【唐韻】於及切【集韻】【韻會】乙及切【正韻】乙入切,□音邑。【說文】濕也。又漬潤也。【詩召南】厭浥行露。 又【廣韻】於業切【集韻】乙業切,□音裛。義同。 又【集韻】乙俠切,音□。窊陷也。【前漢司馬相如傳】踰波趨浥。【註】趨浥,輸于淵也。 又乙甲切,音押。水流下貌。【郭璞江賦】乍浥乍堆。考證:〔【前漢司馬相如傳】踰彼趨浥。〕 謹照原文踰彼改踰波。
浦 【巳集上】【水字部】 浦 【唐韻】滂古切【集韻】【韻會】頗五切【正韻】滂五切,□音普。【說文】瀕也。【詩大雅】率彼淮浦。 又【玉篇】水源枝注江海邊曰浦。【風土記】大水有小口別通曰浦。 又浦陽,江名。【廣輿記】浦江,本吳越三江之一。 又浦江,縣名,屬金華府。浦城,屬建寧府。 又合浦,漢郡名,屬交州。 又荒浦,舒鳩地名,見【左傳襄二十四年】。 又姓。晉起居注浦選。
浧 【巳集上】【水字部】 浧 【廣韻】以整切【集韻】以井切,□音郢。泥滓也。 又【集韻】丑郢切,音逞。義同。 又丈井切,音徎。與□同,通流也。【管子宙合篇】聖人之動靜,開闔,詘信,浧濡,取與之必因于時。【註】浧濡,猶言滑滯。 又於政切,纓去聲。水名。一曰澱也。 又【韻寶】古文澄字。註詳十二畫。□字原作徎下土。
浩 【巳集上】【水字部】 浩 【唐韻】【正韻】胡老切【集韻】戸老切【韻會】合老切,□音晧。大水貌。【書堯典】浩浩滔天。 又饒也。【禮王制】用有餘曰浩。 又【集韻】古老切,音杲。以水泲酒曰浩。 又姓。漢靑州刺史浩賞。 又居號切,音誥。水名。 又【廣韻】古沓切【集韻】葛合切,□音閤。浩亹,漢縣名,屬金城郡。【前漢地理志】浩亹水,在西塞外,東至允吾,入湟水。【註】浩亹,音合門。考證:〔【書舜典】浩浩滔天。〕 謹照原書舜典改堯典。
浪 【巳集上】【水字部】 浪 【廣韻】魯當切【集韻】【韻會】盧當切【正韻】魯堂切,□音郞。滄浪,水名。【水經注】水出荆山,東西流爲滄浪之水。 又康浪,水名。【廣輿記】在靑州臨湽。 又浪浪,流貌。【屈原離騷】霑余襟之浪浪。 又聊浪,放蕩貌。【揚雄羽獵賦】聊浪乎宇內。 又浶浪,驚擾貌。【張衡西京賦】樛蓼浶浪。 又博浪,地名。【前漢地理志】河南陽武縣有博浪沙。 又樂浪,漢郡名,卽古朝鮮國。 又莊浪,縣名,屬平凉府。 又【唐韻】來宕切【集韻】【韻會】【正韻】郞宕切,□音閬。波也。水激石遇風則浪。 又鼓也。【孔稚圭北山移文】浪栧上京。 又謔浪,不敬也。【詩邶風】謔浪笑傲。【註】浪,意萌也。 又井名。【張僧鑒潯陽記】湓城有浪井。 又姓。晉浪逢。 又【集韻】里黨切,音朖。孟浪,猶較略也。一曰不精要之貌。【莊子齊物論】夫子以爲孟浪之言。徐邈讀莽朗,向秀讀漫瀾。
浬 【巳集上】【水字部】 浬 【集韻】陵之切,音釐。泥浬,波斯酋長名。
汭 【巳集上】【水字部】 汭 【唐韻】而銳切【集韻】【韻會】【正韻】儒稅切,□音芮。水名。【周禮夏官職方氏】雝州,其川涇汭。【註】汭在豳地。 又【說文】水相入貌。一曰小水入大水也。 又水內也。【書堯典】釐降二女于嬀汭。【傳】汭,水之內也。通作芮。【詩大雅】芮鞫之卽。【箋】水內曰芮,水外曰鞫。 又水北也。【書禹貢】涇屬渭汭。【傳】水北曰汭。【疏】涇水南入渭,而名爲渭汭,知水北曰汭。又【五子之歌】徯于洛之汭。【正義】待于洛水之北。 又水之隈曲爲汭。【左傳】稱淮水之曲曰淮汭,漢水之曲曰夏汭,滑水之曲曰滑汭。 又沙邊曰沙汭。【木華海賦】雲錦散文,於沙汭之際。 又【集韻】如劣切,音爇。水北也。義同。【江淹擬古詩】昨發赤亭渚,今宿浦陽汭。方作雲峰異,豈伊千里別。 又他昆切,音暾。與涒通。詳七畫涒字註。
□ 【未集中】【网字部】 □ 【集韻】私箭切,音綫。【玉篇】魚罔。
【丑集下】【女字部】 【玉篇】古文奴字。註見奴。 又【集韻】侮古作。註詳人部七畫。
汰 【巳集上】【水字部】 汰 【廣韻】【集韻】【韻會】【正韻】□他蓋切,音泰。【說文】滑也。【賈誼新書道術篇】厚志隱行謂之潔,反潔爲汰。 又太過也。【左傳宣四年】伯棼射王汰輈。【杜註】汰,過也。箭過車轅上。 又沙汰。【莊子天下篇】泠汰於物。【註】猶沙汰也,謂沙汰使之泠然也。【晉書孫綽傳】沙之汰之,瓦礫在後。 又洮汰。【淮南子要略】所以洮汰滌蕩至意。【註】洮汰,潤也。【後漢陳元傳】洮汰,學者之累惑。【註】洮汰,猶洗濯也。亦作淘汰。【齊民要術】作醬法,熱湯浸豆黃,良久淘汰,漉而蒸之。 又奢汰。【荀子仲尼篇】閨門之內,般樂奢汰。【左傳襄十四年】欒黶汰虐已甚。 又【集韻】他計切,音替。水波也。 又徒蓋切,音大。淅□也,與汏同。 又【正韻】他達切,音闥。亦滑也。【蘇軾秧馬歌】以我兩足爲四蹄,聳踊滑汰如鳧鷖。
汱 【巳集上】【水字部】 汱 【廣韻】姑泫切【集韻】古泫切,□音畎。【爾雅釋詁】汱,墜也。【註】水落貌。 又【廣韻】伏水也。 又【佩觿集】水名。 又戸犬切,音泫。義同。
汲 【巳集上】【水字部】 汲 【唐韻】【正韻】居立切【集韻】【韻會】訖立切,□音急。【說文】引水於井也。【易井卦】可用汲,王明□受其福。【莊子至樂篇】綆短者,不可以汲深。 又【廣韻】引也。【周禮冬官考工記】匠人大汲其版。【註】汲,引也。【郭璞江賦】幷吞沅灃,汲引沮漳。 又汲汲,不休息貌。【博雅】孜孜汲汲,劇也。【前漢揚雄傳】不汲汲於富貴。【文子上德篇】君子日汲汲以成煇。 又縣名。屬河內郡。【史記魏世家】城垝津以臨河內,河內共汲必危。【廣輿記】汲縣,故汲郡,治今屬衞輝府。 又姓。漢汲黯。 又【集韻】極入切,音及。與伋同。伋伋,虛詐貌。或作汲。
汳 【巳集上】【水字部】 汳 【唐韻】【集韻】皮變切【正韻】毗面切,□音卞。水名。水受陳留浚儀隂溝,至蒙爲雝水,東入於泗。【水經】汳水,出隂溝,逕浚儀縣北。又東至梁郡蒙縣,爲濉水。餘波入睢陽城中。【酈道元注】隂溝卽蒗蕩渠也,亦言汳,受旃然水。又云:丹泌亂流,於武德絕河,南入滎陽合汳,故汳兼丹水之稱。汳水東逕陳留,又東逕梁國睢陽縣,又東逕貫城。城在蒙縣西北。汳水自蒙縣南出,今無水。惟睢陽城南側有小水,南流入雎城。亦作汴。【後漢明帝紀】遣將作謁者王吳修汴渠,自滎陽至於千乗海口。【註】汴渠卽蒗蕩渠也。【宋曾鞏曰】昔禹於滎澤下分大河爲隂溝,出之淮泗,至浚儀西北,復分二渠。其後或曰鴻溝,或曰浪宕渠,或曰浚儀渠,或曰石門渠。石門渠東合濟水,與河渠東注,至於敖山之北而兼汴水,又東至滎陽之北,而旃然之水東流入汴。滎陽之西有廣武二城,汴水自二城閒小中東流而出,濟水至此乃絕。桓溫將通之而不果者,晉大和之中也。劉裕浚之,始有湍流奔注。以漕運者,義熙之間也。皇甫誼發河南丁夫百萬開之,起滎陽入淮,千有餘里。更名之曰通濟渠者,隋大業之初也,後世因其利焉。【一綂志】汴水源出開封府滎陽縣大周山,合京、索、須、鄭四水,東南至中牟縣,北入於黃河。 又【廣韻】芳萬切【集韻】孚萬切,□音。義同。 【集韻】或作汴。
汴 【巳集上】【水字部】 汴 【集韻】同水。 又州名。【韻會】秦屬三川郡,漢爲陳留郡,東魏置梁州,後周攺爲汴州,宋爲京師。 又襄陽零水亦名汴水。【水經注】夷水東南流,與零水合。零水卽汴水也。上通梁州沒陽縣之默城山。考證:〔【韻會】秦屬三州郡。〕 謹照原文三州改三川。
汶 【巳集上】【水字部】 汶 〔古文〕渂【唐韻】【集韻】【韻會】【正韻】□文運切,音問。水名。【書禹貢】浮于汶,達于濟。又濟東北會于汶。【前漢地理志】泰山郡萊蕪縣原山汶水出,西南入泲。【水經】汶水,出泰山萊蕪縣原山西南,過壽張縣,至安民亭入于濟。【註】汶出牟縣故城西南阜下,俗謂之胡盧堆。牟縣,古牟國,故俗謂是水爲牟汶。汶水又右合北汶水,水出太山天門下谷東流,西南逕汶陽縣,又西南逕桃鄕縣,自桃鄕四分,當其派別之處,謂之四汶口。左二水雙流至無鹽郈鄕平陸故城,合爲茂都澱。次一汶至壽張故城東,遂爲澤渚。右一汶逕壽張縣西南,注長直溝,西流入泲。【淮南子地形訓】汶出弗其。【高誘註】弗其,山名,在朱虛縣東。◎按誘說乃東汶,非經所謂入濟者也。 又【前漢地理志】琅邪郡朱虛縣東泰山,汶水所出,東至安丘入維。【說文】維作濰。【水經】汶水出朱虛縣泰山。【酈道元注】伏琛晏謨□言,水出縣東西峿山,山在小泰山東。地理風俗記曰:朱虛縣東四十里有峿城,亭故縣也。汶水逕峿城北,又北過淳於縣西。濰水過縣東,其城東北則兩川交會也。 又【水經注】崮水有二源雙會,東導一川,俗謂之汶水,東經蒙隂縣,注桑泉水,又東北流入於沂。 又汶上,縣名。【廣輿記】本漢平陸,今屬兗州府。 又【集韻】武粉切,音吻。義同。 又【廣韻】【集韻】□無分切,音文。黏唾也。 又遼東有汶城。【盛輔之云】卽孤竹國也。音文。 又【廣韻】武巾切【集韻】眉貧切【正韻】彌鄰切,□音珉。與岷通。汶江也。【書禹貢】岷嶓旣藝。【又】岷山導江。【史記】皆作汶。【山海經】大江出汶山。【輿地廣記】汶山在茂州汶山縣西北,俗謂之鐵豹嶺。禹之導江,發跡於此。 又汶山,郡名。汶川,縣名。【蜀王本紀】禹本汶山郡廣柔縣人,生於石紐。廣柔隋攺曰汶川。【廣輿記】今屬成都府。 又【集韻】謨奔切【韻會】謨昆切,□音門。汶濛,玷辱也。【楚辭漁父】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 【正字通】汶水,今一統志列爲三,曰塹汶,徐汶,靑汶。章本淸曰:入濟之汶,見禹貢,論語。汶上,書傳謂之北汶,卽今大淸河入濰之汶,見漢書。入沂之汶,見水經。齊有三汶,淸河爲大。述征記:泰山郡水皆名汶,有北汶、嬴汶、柴汶、牟汶,皆源別流同,又在三汶之外。考證:〔【水經】【註】汶逕壽張縣西南,注長直溝,西流入浦。〕 謹照原文入浦改入泲。〔【山海經】大江出汶水。〕 謹按此句出山海經註。謹於經下增註字,□照原文汶水改作汶山。
汷 【巳集上】【水字部】 汷 【唐韻】職戎切【集韻】之戎切,□音終。【說文】水也。一曰水名,在襄陽。 【集韻】亦作泈。
汸 【巳集上】【水字部】 汸 【唐韻】府良切【集韻】分房切,□音方。倂船也。【說文】本作方,或从水作汸。 又【集韻】敷方切,音芳。與淓同。水名也。【山海經】箕尾之山,汸水出焉,南流注于淯。【註】音芳。 又符方切,音房。義同。 又【正韻】普郞切,音滂。與滂同。【荀子富國篇】汸汸如河海。
汹 【巳集上】【水字部】 汹 【集韻】與洶同。(洶)【唐韻】【集韻】【韻會】【正韻】□許拱切,音詾。【說文】湧也。一曰洶涌,水聲。 又洶洶,鼓動聲。【揚雄羽獵賦】洶洶旭旭。 又【集韻】筍勇切,音竦。義同。 又【廣韻】【集韻】【正韻】許容切【韻會】虛容切,□音匈。義同。一曰水勢。【左思吳都賦】濞焉洶洶。
決 【巳集上】【水字部】 決 【廣韻】【集韻】【韻會】□古穴切,音玦。水名。【水經】決水,出廬江雩婁縣南大別山。【注】俗名爲檀山峴,蓋大別之異名也。其水歷山委注而絡其縣,西北流逕蓼縣故城,灌水注之,故地理志曰:決水北注蓼入灌,灌水於蓼亦入決。 又決決,北方水名。【山海經】龍侯之山,決決之水出焉,東流注于河。 又行流也。【管子君臣下篇】決之則行,塞之則止。【左傳襄三十一年】不如小決使道。 又斷也,判也。【禮曲禮】夫禮者,所以定親疎,決嫌疑。又分爭辨訟,非禮不決。 又以齒斷物亦曰決。【禮曲禮】濡肉齒決,乾肉不齒決。【周禮冬官考工記】梓人銳喙決吻。【疏】鳥乃喙長,決物食之時,以其近喙本決,故云決吻。決如字。又烏穴反。 又開也。【儀禮鄕射禮】袒決遂。【註】決猶闓也。以象骨爲之,著右大擘指,以鈎絃闓體也。闓音開。【詩小雅】決拾旣佽。 又絕也,與訣同。【前漢蘇武傳】李陵與蘇武決去。【註】決,別也。 又決曹,官名。主罪法者。【後漢黃昌傳】習文法,仕郡爲決曹。 又【廣韻】【集韻】【正韻】□呼決切,音血。疾貌。一曰小飛也。與□通。【莊子逍遙遊】決起而飛,搶楡枋。決或作□。 又【集韻】苦穴切,音闋。與缺同。或从血作□。亦作決。【史記秦始皇紀】譬猶騁六驥過決□也。 又涓惠切,音桂。疾貌。【莊子齊物論】麋鹿見之而決驟。【註】決,徐邈讀古惠反。
□ 【卯集下】【无字部】 □ 【篇韻】音計。璧也。
汻 【巳集上】【水字部】 汻 【唐韻】呼古切,音火。與滸同。【說文】水厓也。 又【廣韻】呼朗切【集韻】許朗切,□音酐。姓也。今涇州有之。又【廣韻】虎晃切,音怳。義同。
汽 【巳集上】【水字部】 汽 【唐韻】許訖切,音迄。與汔同。近也,幾也。【爾雅釋詁】作汽。 又【集韻】居代切,音漑。義同。 又丘旣切,音氣。水气也。 又億姞切,音乙。水涸也。今謂去飯水爲汽。
浨 【巳集上】【水字部】 浨 【廣韻】【集韻】□盧感切,音壈。【字林】藏梨汁也。
汾 【巳集上】【水字部】 汾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符分切,音濆。水名。【說文】水出太原晉陽山西南入河。或曰出汾陽北山冀州浸。【周禮夏官職方氏】冀州,其浸汾潞。【水經】汾水出太原汾陽縣北管涔山。【山海經】管涔之山,其上無草木,而下多玉。汾水出焉,西流注于河。【十三州志】出武州之燕京山,亦管涔之異名也。 又地名,在襄城。【左傳襄十八年】楚子庚治兵于汾。【司馬彪曰】襄城縣有汾丘。 又縣名。【前漢地理志】汾隂,臨汾,俱屬河東郡。汾陽屬太原郡。【廣輿記】臨汾,汾西二縣,今俱屬平陽府。 又郡名。【廣輿記】山西汾州府,本漢太原郡,後魏曰汾州,唐曰浩州,宋曰汾陽。 又【集韻】步奔切,音盆。與湓同。湓水在潯陽。或省作汾。詳湓字註。 又方文切,音分。與紛同。【揚雄長楊賦】汾沄沸渭。【註】衆盛貌。汾沄,音紛雲。 又溫汾,水轉貌。【枚乗七發】所揚汩者,所溫汾者。
沁 【巳集上】【水字部】 沁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七鴆切,音鈊。水名。【說文】水出上黨羊頭山。【水經】沁水出上黨沮縣謁戾山,南過穀遠縣,東至滎陽縣北,東入于河。【注】卽洎水。【郡縣釋名】沁河源出沁源縣,有二,一自縣西北綿山東谷南流,一自縣東北馬圈溝南流,俱至交口村合流入黃河。 又州名。【廣韻】本漢穀遠縣,後魏置沁源縣,武德初置州,因沁水以名。【廣輿記】沁源縣屬沁州,沁水縣屬澤州。 又【集韻】所錦切,音。又斯荏切,音襂。又所禁切,音滲。義□同。 又以物探水也。【韓愈詩】義泉雖至近,盜索不敢沁。【註】北人以物探水爲沁。 又思林切,音心。水名。
沂 【巳集上】【水字部】 沂 【唐韻】【集韻】【韻會】□魚衣切,音溰。水名。【說文】水出東海費縣。一曰沂水出泰山,蓋靑州浸。【周禮夏官職方氏】靑州,其浸沂沭。【水經注】沂水於下邳縣北西流,分爲二水,一水於城北西南入泗,一水逕城東屈從縣南,亦注泗,謂之小沂水。水上有橋,徐泗閒以爲圮,子房遇黃石公,卽此處。【地理通釋】曾氏曰:徐州之水,以沂名者非一。酈道元謂出尼丘山,西北逕魯之雩門,謂之沂水。出泰山武陽之冠石山,亦謂之沂水。 又山名。四鎭之一。【周禮春官大司樂】四鎭五嶽。【註】靑州之沂山。 又地名。【左傳定五年】大敗夫王于沂。【註】沂,楚地。 又州名。本秦琅邪地,宋置北徐州,周攺沂州,今屬兗州府。又沂水,縣名。本春秋鄆邑,今屬靑州府。俱見【廣輿記】。 又姓。【一統志】有沭陽令沂州。 又【集韻】【正韻】□魚巾切,音銀。器之釿鍔。釿或作沂。【爾雅釋樂】大篪謂之沂。又【杜篤論都賦】奮彗光,埽項軍,遂濟人難,蕩滌於泗沂。【班固答賔戲】張良受書於邳沂。俱作魚巾切。考證:〔【周禮夏官職方氏】靑州,其浸沂沐。〕 謹照原晝沐改沭。〔【爾雅釋樂】大箎謂之沂。〕 謹照原文箎改篪。
沄 【巳集上】【水字部】 沄 【唐韻】【集韻】王分切【韻會】【正韻】于分切,□音雲。【說文】轉流也。【杜甫詩】沄沄逆素浪。 又【爾雅釋言】沄,沆也。【註】水流漭沆。 又□沄,沸貌。【揚雄冀州箴】冀土麋沸,泫沄如湯。 又通紜。【揚雄長楊賦】汾沄沸渭。【註】汾沄,與紛紜同。衆盛貌。 又【廣韻】戸昆切【集韻】【韻會】【正韻】胡昆切,□音渾。義同。 又【集韻】戸袞切,混上聲。水流貌。 又【韻補】叶于權切,音員。【柳宗元懲咎賦】凌洞庭之洋洋,泝湘流之沄沄。飄風擊以揚波,舟摧抑而迴邅。考證:〔【柳宗元懲咎賦】泝湘流之沄沄。〕 謹照原文沂改泝。
沅 【巳集上】【水字部】 沅 【唐韻】【集韻】□愚袁切,音元。水名。【說文】水出牂牁故且蘭,東北入江。【山海經】沅水出象郡鐔城西。【註】象郡,今日南也。【尚書日記】楚中九江,五曰沅江,出沅州西蠻界。【水經】沅水出牂牁且蘭縣,爲旁溝水,又東至鐔城縣爲沅。【楚辭九歌】沅有芷兮澧有蘭。 又州縣名。【廣輿記】屬湖廣辰州府,漢武陵地,唐沅州。又有沅陵縣。又常德府有沅江縣。又雲南有鎭沅府。 又【集韻】【正韻】□五遠切,音阮。義同。
昩 【辰集上】【日字部】 昩 【廣韻】莫撥切,音末。日中不明也,星也。引《易》日中見昩。《音義》《字林》作昩,斗杓後星。又音妹。◎按《易豐卦》本作沬。《音義》云:《字林》作昧,亡太反,斗杓後星也。王肅云:音妹,無末音。《前漢五行志》引《易》亦止作昧,疑《廣韻》之誤。又《說文》□無昧字。服虔云:日中而昬也。《集韻》:日中不明也。《正字通》引作《說文》,尤誤。
沆 【巳集上】【水字部】 沆 【唐韻】胡朗切【集韻】戸朗切【韻會】合朗切,□音骯。【說文】莽沆,大水也。一曰大澤貌。【博物志】停水東方曰都,一名沆。【張衡西京賦】滄池漭沆。 又沆茫,水草廣大貌。【揚雄羽獵賦】鴻濛沆茫。 又沆瀁,水深廣貌。【木華海賦】浺融沆瀁。 又沆瀣,露氣也。詳瀣字註。 又【廣韻】胡郞切【集韻】寒剛切【正韻】下郞切,□音航。水流貌。一曰渡也。 又【集韻】舉朗切,音。義與莽沆同。 又【正韻】口浪切,音亢。【前漢郊祀歌】西顥沆碭。【註】白氣也。沆或讀若抗。
沇 【巳集上】【水字部】 沇 〔古文〕沿【唐韻】【集韻】【韻會】□以轉切,音兗。水名。【說文】水出河東東垣王屋山。【書禹貢】道沇水東流爲濟。【山海經】聮水西北流,注于秦澤。【註】聮衍聲相近,卽沇水也。【水經注】濟水逕原城南,東合北水,亂流東南注,分爲二水。一水東南流,俗謂之衍水,卽沇水也。 又沇沇,流行貌。【前漢郊祀歌】沇沇四塞。 又與兗通。【甘氏星經】兗州作沇州。【前漢天文志】角亢氐,沇州。 又【集韻】庾準切,音尹。義同。 又兪水切,唯上聲。沇溶,水流谷中也。【司馬相如上林賦】沇溶淫鬻。 【集韻】或从兗作渷。
沈 【巳集上】【水字部】 沈 【唐韻】直深切【集韻】【韻會】【正韻】持林切,□音霃。【說文】陵上滈水也。一曰濁黕也。【風俗通山澤篇】沈者,莽也。言其平望,莽莽無涯際也。沈澤之無水斥鹵之類也。【前漢□法志】山川沈斥。【註】斥卽斥鹵,沈卽川澤。【莊子達生篇】沈有履。【註】沈水,汚泥也。 又齊人謂湖曰沈。【郭緣生述征記】有鳥當沈。 又沒也。【詩小雅】載沈載浮。【戰國策】智伯攻趙,圍晉陽而水之,城之不沈者三板。【又】常民溺於習俗,學者沈於所聞。 又以毒沈水也。【周禮秋官】雍氏禁山之爲苑,澤之沈者。【註】謂毒魚及水蟲之屬。 又五齊之一。【周禮天官酒正】五齊,三曰沈齊。【註】沈者,成而滓沈,如今造淸酒。 又九天之一。【揚子太□經】九天,八爲沈天。 又水名。【後漢光武紀】輔威將軍臧宮,與公孫述將延岑戰於沈水。【註】沈水出廣漢縣。 又實沈,星次也。屬晉分。【左傳昭元年】參爲晉星,實沈,參神也。 又綠沈,畫工設色之名。【鄴中記】石虎造象牙桃枝扇,或綠沈色。【王羲之筆記】有人以綠沈漆管見遺。【野客叢書】物色之深者皆爲綠沈。 又【廣韻】【集韻】【韻會】□直禁切,音鴆。亦沒也。一曰投物水中也。或作湛。【周禮春官】以貍沈祭山林川澤。【註】沈如字,劉註直反。 又【廣韻】【集韻】【韻會】【正韻】□式荏切,音審。古國名。【左傳昭元年】沈姒蓐黃,實守其祀。【註】四國臺駘之後。 又姓。【廣韻】出吳興。本周文王第十子聃季,食采於沈,子孫以國爲氏。 又沈丘,縣名。【廣輿記】屬開封府,古沈子國,隋沈州,唐沈丘。 又【集韻】【正韻】□昌枕切,音瞫。與瀋同。汁也。【禮檀弓】爲楡沈故設撥。【註】以水澆楡白皮之汁,有急以播地,於引輴車滑也。 又【集韻】【韻會】徒南切【正韻】徒含切,□音覃。沈沈,宮室深邃貌。【史記陳涉世家】顆頤,涉之爲王沈沈者。【註】應劭曰:沈,長含反。通作潭。亦作。
沉 【巳集上】【水字部】 沉 【字彙】同沈。
沋 【巳集上】【水字部】 沋 【唐韻】羽求切【集韻】于求切,□音尤。水名,在高密。 又【枚乗七發】魚鼈失勢,顚倒偃側。沋沋湲湲,蒲伏漣延。【註】沋沋湲湲,魚鼈顚倒貌。
旽 【辰集上】【日字部】 旽 【集韻】他昆切,音燉。與暾同。【玉篇】日欲出。 又朱閏切,音甽。旽旽,懇誠也。
沌 【巳集上】【水字部】 沌 【廣韻】徒損切【集韻】杜本切【正韻】徒本切,□音囤。混沌,元氣未判也。亦作渾沌。【揚子太□經】渾沌無端,莫見其根。 又不開通之貌。【莊子應帝王】中央之帝爲渾沌。【註】渾沌,無孔竅也。 又渾沌,四兇之一。卽讙兜也。本獸名。【神異經】崑崙有惡獸,名曰渾沌。 又【廣韻】【集韻】□徒渾切,音屯。水勢也。【枚乗七發】沌沌混混,狀如奔馬。【註】波相隨貌。 又【博雅】混混沌沌,轉也。【孫子兵勢篇】渾渾沌沌,形圓而不可敗。 又【集韻】殊倫切,音淳。與純同。粹也。 又都困切,音頓。與忳同。愚貌。【老子道德經】忳忳兮。或作沌。 又柱兗切,音篆。水名。在江夏。【水經注】涉水,又逕沌水,口水,南通縣之太白湖,湖水東南通江,又謂之沌口。又有沌陽縣,處沌水之陽,故名。
沏 【巳集上】【水字部】 沏 【廣韻】【集韻】□千結切,音切。水聲。一曰水流疾貌。【木華海賦】鬱沏迭而隆頹。【註】沏迭,疾流貌。 又摩也。【木華海賦】飛澇相磢,激勢相沏。 又【玉篇】初乙切【集韻】測乙切,□音厀。義同。
泿 【巳集上】【水字部】 泿 【廣韻】語巾切【集韻】魚巾切,□音銀。水名。【山海經】禱過之山,泿水出焉。【水經】泿水,出武陵鐔城縣,北界沅水谷。 又【玉篇】水厓也。【集韻】亦作垠。 又【廣韻】吐根切,音吞。又【集韻】語靳切,音憗。義□同。
沐 【巳集上】【水字部】 沐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莫卜切,音木。【說文】濯髮也。【詩衞風】豈無膏沐。【周禮天官】宮人共王之沐浴。【疏】沐用潘,浴用湯。 又【漢官儀】五日一假,洗沐,亦曰休沐。 又潤澤之意。【後漢明帝紀】冬無宿雪,春不燠沐。【註】沐,潤澤也。言無暄潤之氣。 又治也。【禮檀弓】夫子助之沐槨。 又溟沐,細密之雨也。【揚子太□經】密雨溟沐。 又姓。漢有陳郡太守沐寵。
沑 【巳集上】【水字部】 沑 【唐韻】人九切【集韻】忍九切,□音蹂。【說文】水利也。一曰溫也。 又【集韻】女九切,音紐。濕也。 又【廣韻】【集韻】□女六切,音恧。縮沑,水文蹙聚。【木華海賦】葩華踧沑。
沒 【巳集上】【水字部】 沒 〔古文〕歿歾□【唐韻】【集韻】【韻會】【正韻】□莫勃切,音歿。【說文】沈也。 又盡也。【詩小雅】曷其沒矣。【傳】沒,盡也。【疏】言不可盡服也。 又過也。【禮坊記】君子不以美沒禮。【疏】沒,過也。不可以財物豐多,華美其事,沒過於禮。 又貪也。【晉語】不沒爲後。 又乾沒。【史記酷吏傳】張湯始爲小吏乾沒。【註】如淳曰:得利爲乾,失利爲沒。正義曰:乾沒,謂無潤澤而取他人也。又曰:陽浮慕爲乾,心內不合爲沒。 又水名。【山海經】太水東南流,注于沒水。【水經注】作役水。 又【孫□雞林類事】高麗方言,謂水曰沒,井曰烏沒,熟水曰泥根沒,冷水曰時根沒。 又【集韻】莫佩切,音妹。亦沈也。 又母果切,音麼。不知而問曰拾沒。 又【韻補】叶明祕切,音寐。【曹植七啓】翔爾鴻翥,濈然鳧沒。縱輕體以迅赴,景追形而不逮。逮音遞。 【說文】本作□。考證:〔【山海經】太山東南流,注於沒水。〕 謹照原文太山改太水。
沓 【巳集上】【水字部】 沓 【廣韻】【集韻】【韻會】【正韻】□達合切,音。【說文】語多沓沓,若水之流。 又水沸溢也。今河朔方言謂沸溢爲沓。 又重也。【詩小雅】噂沓背憎。乂合也。【揚雄羽獵賦】出入日月,天與地沓。【註】言若天地相連合也。 又冒也,貪也。【唐書王琳傳】酋領沓墨。 又弛緩意。【孟子】泄泄猶沓沓也。 又水名。遼東有沓水,沓縣因以名。 又姓。【北史孝義傳】沓龍超。 又【集韻】【韻會】【正韻】□託合切,音錔。義同。一曰行擊鼓也。
沔 【巳集上】【水字部】 沔 【廣韻】【集韻】【韻會】彌兗切【正韻】美辨切,□音緬。水名。【說文】沔水出武都沮縣東狼谷。【書禹貢】浮于潛,逾于沔。【傳】漢上曰沔。 又【廣輿記】沔口,在漢陽府城西南。【地理通釋】漢入江處謂之沔口。【漢陽圖經】漢沔本一水也。 又州名。【廣韻】春秋鄖國之地,戰國時屬楚,秦屬南郡,武德初置沔州。【廣輿記】今爲漢陽府。 又沔陽州,屬安陸府,漢竟陵地,梁沔陽。又沔縣,屬漢中府,本漢沔陽縣。又沔池縣,屬河南府。□見【廣輿記】。 又水流滿也。【詩小雅】沔彼流水,朝宗于海。 又與湎通。【史記樂書】流沔沈佚。 又【集韻】美隕切,音閔。水名。【書禹貢註】沔池。一音亡忍切。 又母婢切,音弭。與濔同。水盛貌。詳濔字註。
峚 【寅集中】【山字部】 峚 【正字通】莫必切,音密。山名。【山海經】峚山多丹木,黃華赤實,食之不飢。【陶潛山海經詩】丹木生何許,乃在峚山陽。
洱 【巳集上】【水字部】 洱 【廣韻】而止切【集韻】忍止切,□音耳。水名。【水經注】洱水,出弘農郡盧氏縣之熊耳山。 又【集韻】母婢切,音弭。義同。 又【廣韻】【集韻】□仍吏切,音餌。水名。【楊愼雲南山川志】西洱海,在府城東,古葉楡河也。一名渳海。又名西洱河。
□ 【辰集上】【日字部】 □ 【字彙】與昪同。
□ 【備考】【未集】【米字部】 □ 【五音篇海】古得切。
湇 【巳集上】【水字部】 湇 【廣韻】去急切【集韻】乞及切,□音泣。羹汁也。【博雅】羹謂之。或作湇。【禮少儀】凡有湇者不以齊。 又【集韻】迄業切,音怯。又迄洽切,音恰,義□同。
沕 【巳集上】【水字部】 沕 【廣韻】【集韻】【韻會】【正韻】□文拂切,音物。沕□,深微貌。【賈誼鵩鳥賦】沕□無窮。 又【廣韻】美筆切,音密。潛藏也。一曰塵濁謂之沕。 又【集韻】莫佩切,音妹。義同。【賈誼弔屈原賦】沕深潛以自珍。【註】徐廣曰:沕,亡筆反。鄧展曰:沕音昧。
【丑集下】【女字部】 【玉篇】古文姣字。註詳六畫。
沖 【巳集上】【水字部】 沖 【唐韻】直弓切【集韻】【韻會】持中切,□音蟲。【說文】涌搖也。 又【玉篇】虛也。【老子道德經】大盈若沖。 又【廣韻】和也,深也。【蕭慤詩】重明豈凝滯,無累在淵沖。 又飛也。【史記滑稽傳】一飛沖天。 又幼小也。【書盤庚】肆予沖人。【傳】沖,童也。 又垂飾貌。【詩小雅】革沖沖。 又聲也。【詩豳風】鑿冰沖沖。 又姓。明洪武中香山縣丞沖敬。 又【集韻】杜孔切,音動。涌也。 又【韻補】叶仲良切,音長。【道藏歌】鬱鬱對啓明,圓華煥三沖。飇粲麗九天,天綠繞丹房。
沗 【巳集上】【水字部】 沗 【字彙】卽□字。與忝別。增□之沗从水,忝辱之忝从心。備考:《海篇》音滂。沗字下从水作,與沗字異。《巳集上》沗,卽□(添)字。
沙 【巳集上】【水字部】 沙 【唐韻】所加切【集韻】【韻會】【正韻】師加切,□音紗。【說文】水散石也。从水从少,水少沙見。楚東有沙水。【水經注】逢澤陂東北流爲新溝,又東北注梁爲沙水。 又【山海經】盧其之山,無草木,多沙石,沙水出焉,南流注于涔水。 又潁水之別名。【爾雅釋水】潁爲沙。【註】謂大水溢出別爲小水之名。 又疏土也。【易需卦】需于沙。【正義】沙,水旁之地。【詩大雅】鳧鷖在沙。 又州名,在西徼外,取沙角山爲名,卽三秦記鳴沙山也。【廣輿記】沙州鳴沙山,峰勢危峻,沙如乾糖。天氣淸朗則沙鳴,聞數里外。 又流沙,西境極遠之地。【書禹貢】西被于流沙。 又丘名。【爾雅釋丘】邐迤曰沙丘。【疏】謂丘形斜行,連接而長者。 又長沙,郡名,屬楚。【廣輿記】今湖廣長沙府有長沙縣。 又長沙,星名。在軫旁,主壽命。見【史記天官書】。 又水中有沙者曰沙衍。【□天子傳】天子乃遂東征,南絕沙衍。 又沙汰,詳汰字註。 又【謝察微算經】十塵爲沙,十沙爲纖。 又木名。【范成大桂海草木記】沙木與杉同類,尤高大,葉尖成叢,穗少與杉異。 又豆名。【崔豹古今注】貍豆,一名貍沙,一名獵沙。虎豆,一名虎沙。馬豆,一名馬沙。 又吹沙,魚名。【爾雅釋魚】鯊鮀。【郭璞註】今吹沙也。【陸璣註】魚狹而小,常張口吹沙,故曰吹沙。 又小而甘美之稱。【韓彥直橘錄】沙橘取其細而甘美,或曰種之沙州之上,故其味特珍。然邦人稱物之小而甘美者必曰沙,如沙瓜,沙蜜,沙糖之類,特方言耳。 又沙門,謂勤行也。【佛說四十二章經】辭親出家,識心達本,解無爲法,名曰沙門。 又姓。宋勇將有沙世堅。 又借爲紗縠字。【周禮天官】內司服素沙。【註】素沙,今之白縳也。以白縳爲裏,使之章顯。今世有紗縠者,名出于此。 又【集韻】蘇和切【正韻】桑何切,□音蓑。亭名,在元城。【春秋定七年】齊侯衞侯盟于沙。【註】今陽平元城縣東南有沙亭。 又與犧通。【詩魯頌】犧尊將將。【鄭註】素何反。【毛傳】有沙飾也。 又酒名。【儀禮大射儀兩壷獻酒註】獻讀爲沙。沙酒濁,特泲之,必摩沙者也。 又【集韻】山宜切,音釃。亦水傍也。 又【廣韻】【集韻】【韻會】□所稼切,音嗄。聲嘶也。【周禮天官】內饔鳥皫色而沙鳴貍。【註】沙音所嫁反,或蘇他反。【疏】沙,嘶也。○按沙本有蘇何、山宜二切,不必又入歌支叶韻。今刪去。考證:〔【周禮天官】內司服素沙。【註】素沙,今之白縛也。以白縛爲裏。〕 謹照原晝兩縛字□改縳。
沚 【巳集上】【水字部】 沚 【唐韻】【集韻】【韻會】□諸市切,音止。【爾雅釋水】小渚曰沚。【詩召南】于沼于沚。 又【釋名】止息也,可以止息其上。 又【集韻】職吏切,音志。【正韻】諸氏切,音紙。義□同。 又【韻補】叶諸池切。【楚辭九懷】淹低徊兮京沚。與師彝爲韻。 【玉篇】或作洔。
沛 【巳集上】【水字部】 沛 【唐韻】【集韻】□普蓋切,音霈。水名。【說文】沛水出遼東番汗塞外,西南入海。 又澤名。【左傳昭二十年】齊侯田于沛。 又草生水曰沛。【公羊傳註】草棘曰沛。【風俗通山澤篇】沛者,草木之蔽茂,禽獸之所匿也。 又縣名,屬沛郡。【漢書註】秦泗水郡之屬縣。 又行貌。【楚辭九歌】沛吾乗兮桂舟。【左思吳都賦】直衝濤而上瀨,常沛沛而悠悠。 又有餘貌。【公羊傳文十四年】沛若有餘。 又大貌。【前漢五行志】沛然自大。 又雨貌。【張衡思□賦】凍雨沛其灑塗。又滂沛,雨盛貌。別作霈。 又旛幔也。【易豐卦】豐其沛。通作旆。 又蓄水灌田之名。【三餘贅筆】浙中少水人家,多于山上置閘蓄水,遇旱歲開以灌田,名之曰沛。 又竹名。【神異經】南方荒中有沛竹,可以爲大船。【僧贊寧筍譜】又沛竹筍。 又沛艾,姿容俊偉貌。【司馬相如大人賦】沛艾赳螑。 又滯沛,奔揚貌。【司馬相如上林賦】奔揚滯沛。 又姓。 又【廣韻】【集韻】【韻會】□博蓋切,音貝。義同。 又疾也。【前漢郊祀歌】靈之來,神哉沛。【註】沛,補蓋反。 又偃仆也。【詩大雅】顚沛之揭。【傳】沛,拔也。【正義】遽離根本之言。 又【韻補】叶方吠切,音避。【揚雄甘泉賦】雲飛揚兮雨滂沛,于胥德兮麗萬世。 又叶蒲迫切,音白。【左思魏都賦】揆旣往之前跡,叩將來之後轍。成都迄以傾覆,建業則亦顚沛。考證:〔【揚雄甘泉賦】雲飛揚兮雨滂沛,子胥德兮麗萬世。 〕 謹照原文子胥改于胥。
沜 【巳集上】【水字部】 沜 【廣韻】【集韻】【韻會】□普半切,音判。水流也。一曰水厓。 又【玉篇】古文泮字。義與詩隰則有泮之泮同。沜,猶漘也。註詳五畫。【唐書王維傳】輞川有芙蓉沜。
沝 【巳集上】【水字部】 沝 【唐韻】【集韻】□之壘切,音捶。【說文】二水也。【類篇】閩人謂水曰沝。○按鄺氏易坎爲水,水作沝。郭忠恕佩觿集,音義一而體別,水爲沝,火爲□。是水與沝音義□同,與《說文》小異。至楊愼轉注古音,沝音委,義如禮記或原或委之委。《說文》字原,沝,古流字。皆曲說,今不從。
涏 【巳集上】【水字部】 涏 【廣韻】徒鼎切【集韻】待鼎切,□音挺。涇寒也。 又汫涏,小水。一曰波直貌。【爾雅釋水】直波爲徑。【註】言徑涏也。 又【集韻】【韻會】□堂練切,音電。涏涏,美好貌。一曰光澤貌。
沟 【巳集上】【水字部】 沟 【篇韻】古侯切,音勾。水聲。(溝)【唐韻】古侯切【集韻】【韻會】【正韻】居侯切,□音鉤。【說文】水瀆,廣四尺,深四尺。【釋名】田閒之水曰溝。溝,搆也。縱橫相交搆也。【周禮地官】遂人十夫有溝。 又【爾雅釋水】水註谷曰溝。 又溝池,城塹也。【禮禮運】城郭溝池以爲固。 又汗溝,馬中脊也。【齊民要術】相馬法,汗溝欲其深。 又【集韻】古項切,音講。與港同。水分流也。詳港字註。 又【韻補】叶斤於切,音居。【焦氏易林】馬驚破車,王孫墜溝,身死魂去,離其室廬。
【未集下】【肉字部】 【字彙】與□同。【五音集韻】甫委切,音彼。肉也。
没 【巳集上】【水字部】 沒 〔古文〕歿歾□【唐韻】【集韻】【韻會】【正韻】□莫勃切,音歿。【說文】沈也。 又盡也。【詩小雅】曷其沒矣。【傳】沒,盡也。【疏】言不可盡服也。 又過也。【禮坊記】君子不以美沒禮。【疏】沒,過也。不可以財物豐多,華美其事,沒過於禮。 又貪也。【晉語】不沒爲後。 又乾沒。【史記酷吏傳】張湯始爲小吏乾沒。【註】如淳曰:得利爲乾,失利爲沒。正義曰:乾沒,謂無潤澤而取他人也。又曰:陽浮慕爲乾,心內不合爲沒。 又水名。【山海經】太水東南流,注于沒水。【水經注】作役水。 又【孫□雞林類事】高麗方言,謂水曰沒,井曰烏沒,熟水曰泥根沒,冷水曰時根沒。 又【集韻】莫佩切,音妹。亦沈也。 又母果切,音麼。不知而問曰拾沒。 又【韻補】叶明祕切,音寐。【曹植七啓】翔爾鴻翥,濈然鳧沒。縱輕體以迅赴,景追形而不逮。逮音遞。 【說文】本作□。考證:〔【山海經】太山東南流,注於沒水。〕 謹照原文太山改太水。
沤 【巳集上】【水字部】 漚 【唐韻】烏□切【集韻】【韻會】【正韻】於候切,□謳去聲。【說文】久漬也。【詩陳風】東門之池,可以漚麻。【傳】漚,柔也。【正義】考工記註,漚,漸也。楚人曰漚。此云漚柔者,謂漸漬之,使柔韌也。 又漚鬱,香氣盛也。【司馬相如上林賦】芬芳漚鬱。 又或作渥。【周禮冬官考工記】渥淳其帛。【註】渥與漚同。 又【廣韻】【集韻】【韻會】【正韻】□烏侯切,音謳。浮漚也。【楞嚴經】空生大覺中,如海一漚。 又通鷗。【列子黃帝篇】海上有好漚鳥者。
沥 【巳集上】【水字部】 瀝 【唐韻】郞擊切【集韻】【韻會】【正韻】狼狄切,□音歷。【說文】浚也。一曰水下滴。【王延壽魯靈光殿賦】動滴瀝以成響。 又飮酒將盡餘滴曰瀝。【史記滑稽傳】時賜餘瀝。 又瀝液,微流也。【張衡思□賦】漱飛泉之瀝液。 又淅瀝,雨雪聲。【謝惠連雪賦】霰淅瀝而先集。 【集韻】或作□。
沦 【巳集上】【水字部】 淪 【唐韻】力迍切【集韻】【韻會】【正韻】龍春切,□音倫。【說文】水波也。【爾雅釋水】小波爲淪。【詩魏風】河水淸且淪猗。【傳】小風拂水成文,轉如輪也。【韓詩外傳】順流而風曰淪。淪,文貌。 又【爾雅釋言】淪,率也。【詩小雅】淪胥以鋪。【箋】言牽率相引,而徧得罪。 又【博雅】淪,沒也。【書微子】今殷其淪喪。 又【集韻】縷尹切,音稐。盧困切,音論。義□同。 又鱗淪,水相次貌。【馬融長笛賦】波瀾鱗淪。 又垽淪,水迴旋貌。【郭璞江賦】垽淪溛瀤。 又濆淪,水勢相糾貌。【木華海賦】□濆淪而滀漯。 又混淪,未分離之貌。【列子天瑞篇】氣形質具而未相離,故曰混淪。 又水名。【山海經】宣山,淪水出焉。 又【集韻】姑頑切,音鰥。姓也。古有泠淪氏。 又魯本切,上聲。混淪,水流轉貌。 又【韻補】叶閭員切,音連。【道藏歌】今日度元吉,憶曾狀曲泉。萬神同斯和,億劫豈知淪。
沧 【巳集上】【水字部】 滄 〔古文〕□□【唐韻】七剛切【集韻】【韻會】千剛切,□音倉。水名。【書禹貢】嶓冢導漾,東流爲漢。又東爲滄浪之水。 又河名。【水經注】濕水左會淸夷水,亦謂之滄河。 又湖名。【廣輿記】在韶州府樂昌縣。 又州名。【廣韻】後魏所置,蓋取滄海爲名。 又【說文】寒也。【逸周書】天地之道有滄熱。 亦作倉。【揚雄甘泉賦】東燭倉海。 又【集韻】楚亮切,音創。與凔同。
沫 【巳集上】【水字部】 沫 【唐韻】【集韻】【正韻】莫葛切【韻會】莫曷切,□音末。水名。【說文】水出蜀西徼外,東南入江。 又浮沫也。【莊子大宗師】相煦以濕,相濡以沫。 又涎沫也。【莊子至樂篇】乾餘骨之沫爲斯彌。【註】沫,口中汁也。 又噴沫,跳波也。【馬融長笛賦】□瀑噴沫。 又湯華也。【陸羽茶經】凡酌置諸盌,令沫餑均。沫餑,湯之華也。華之薄者曰沫。 又紅沫。【酉陽雜俎】紅沫,煉丹砂爲黃金,碎以染筆,書入石中,削去逾明,名曰紅沫。 又已也。【屈原離騷】身服義而未沫。 又汗流貌。【前漢郊祀歌】霑赤汗,沫流赭。【註】應劭曰:流沫如赭也。李奇曰:沫如靧面之靧。師古曰:沫沬兩通。沬者,言被面如頮也,字從水傍,午未之未,音呼內反。沫者,言汗流沫出也,字從水傍,本末之末,音亦如之。 又【韻補】叶謨杯切,音枚。【屈原離騷】芳菲菲而難□兮,芬至今猶未沫。 又叶莫結切,音蔑。【郭璞江賦】濯翮疏風,鼓翅□□。揮弄灑珠,拊拂瀑□。
沬 【巳集上】【水字部】 沬 〔古文〕湏【廣韻】【集韻】莫貝切【韻會】【正韻】莫佩切,□音妹。衞邑名。【詩鄘風】沬之鄕矣。亦作妹。【書酒誥】明大命于妹邦。 又【易豐卦】日中見沬。【註】王氏曰:微昧之明也。薛氏曰:斗之輔星。 又【廣韻】【集韻】□無沸切,音未。水名。 又【唐韻】荒內切【集韻】呼內切【正韻】呼對切,□音誨。【說文】灑面也。通頮。 又作靧。【禮內則】面垢燂潘請靧,足垢燂湯請洗。
沭 【巳集上】【水字部】 沭 【唐韻】食聿切【集韻】【韻會】【正韻】食律切,□音術。水名。【說文】沭水出靑州浸。【周禮夏官職方氏】靑州,其浸沂沭。【疏】沭出東莞。【前漢地理志】琅邪郡東莞縣術水,南至下邳入泗。【註】卽沭水也。 又縣名。【廣韻】沭陽在海州。【廣輿記】今屬淮安府。 又【集韻】允律切,音聿。義同。 或作□。
沮 【巳集上】【水字部】 沮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子余切,音苴。水名。【說文】水出漢中房陵,東入江。【水經】沮水出東汶陽郡沮陽縣。 又【前漢地理志】武都郡沮縣沮水,出東狼谷。【水經注】沔水一名沮水。 又漆沮,二水名。【書禹貢】漆沮旣從。【詩大雅】自土沮漆。【水經】漆水出扶風杜陽縣兪山,東北入于渭。沮水出北地直路縣北,東入于洛。【十三州志】漆沮,卽洛水也。【詩地理攷】段氏曰:漆沮有二,皆出雍州,東入于渭,特有上流下流之別。詩漆沮入于渭之上流。書漆沮入于渭之下流。 又【水經注】肥如縣,故肥子國,有大沮水,小沮水。 又沮中,地名。亦作柤。【吳志】赤烏四年,諸葛瑾取柤中。 又【廣韻】側魚切【集韻】臻魚切,□音菹。姓也。黃帝史官沮誦,三國沮授。 又【廣韻】慈呂切【集韻】【韻會】在呂切【正韻】再呂切,□音咀。止也,過也,壞也。【詩小雅】謀猶回遹,何日斯沮。又【禮儒行】沮之以兵。【註】沮,謂恐怖之也。 又敗也。【晉語】衆孰沮之。 又沮泄,謂泄漏也。【禮月令】地氣沮泄,是謂發天地之房。 又丘名。【爾雅釋丘】水出其後曰沮丘。【註】沮,辭與切。 又【廣韻】疾與切【集韻】象呂切,□音敘。義同。 又【集韻】壯所切,音阻。【漢志】沮陽,縣名。在上谷郡。 又【廣韻】【集韻】【正韻】□將預切,音怚。沮洳,漸濕也。【詩魏風】彼汾沮洳。【註】沮洳,水浸處,下濕之地。【禮王制】山川沮澤。【註】沮謂萊沛也。 又【集韻】將先切,音箋。涓沮,小流。
沰 【巳集上】【水字部】 沰 【廣韻】他各切【集韻】闥各切,□音託。【玉篇】落也,磓也。 又【廣韻】赭也。【詩秦風顏如渥丹】《釋文》丹如字,韓詩作沰。音撻各反。赭也。 又【集韻】當各切,音矺。滴也。【崔實農家諺】上火不落,下火滴沰。考證:〔【詩秦風顏如渥丹箋】丹如字,韓詩作沰。音撻各反。赭也。〕 謹按丹如字云云本釋文非鄭箋。謹改箋字爲釋文。
沱 【巳集上】【水字部】 沱 【唐韻】徒何切【集韻】【韻會】唐何切【正韻】湯何切,□音駝。【說文】江別流也。出山。【書禹貢】岷山導江東別爲沱。【註】引爾雅釋水,水自江出爲沱,漢爲潛。【詩地理攷】蔡氏曰:南郡枝江縣有沱水,其流入江,而非出於江也。華容縣有夏水,首出於江,尾入於沔,亦謂之沱。此荆州之沱,蜀郡郫縣江沱在東,西入大江。汶江縣江沱在西南,東入江,此梁州之沱。戴侗曰:沱名不一,梁州之沱,特其大者耳。 又滹沱,河名。在定州。 又涕垂貌。【易離卦】出涕沱若。 又大雨貌。【詩小雅】俾滂沱矣。 又【廣韻】徒可切【集韻】【韻會】【正韻】待可切,□音柁。與□同。瀢□,沙土往來貌。【郭璞江賦】碧沙瀢□而往來。 又與沲同。潭沲,隨波貌。【郭璞江賦】隨風猗萎,與波潭沲。【杜甫詩】春光潭沲秦東亭。今作淡沱。 又【集韻】陳知切,音馳。與池同。考證:〔【說文】水別流也。〕 謹照原文水改江。
沲 【巳集上】【水字部】 沲 【集韻】同沱。
河 【巳集上】【水字部】 河 【唐韻】乎哥切【集韻】【韻會】【正韻】寒歌切,□音何。水名。【說文】水出敦煌塞外崑崙山,發源注海。【春秋說題辭】河之爲言荷也。荷精分佈,懷隂引度也。【釋名】河,下也。隨地下處而通流也。【前漢西域傳】河有兩源,一出蔥嶺,一出于闐。于闐在南山下,其河北流,與蔥嶺河合,東注蒲昌海,潛行地下。南出於積石,爲中國河云。【書禹貢】導河積石,至于龍門。【爾雅釋水】河出崑崙,色白,所渠幷千七百一川,色黃,百里一小曲,千里一曲一直。 又九河。【書禹貢】九河旣道。【傳】九河,徒駭一,太史二,馬頰三,覆釜四,胡蘇五,□六,絜七,鉤盤八,鬲津九。 又三河,謂河南,河北,河東也。【後漢光武紀】三河未澄,四關重擾。又【小學紺珠】以黃河,析支河,湟中河爲三河。 又兩河,謂東河,西河也。【爾雅釋地】兩河閒曰冀州。 又州名。【廣輿記】古西羌地,秦漢屬隴西,唐曰河州,明置河州衞。 又梗河。星名。【甘氏星經】梗河三星,在大角帝座北。 又銀河,天河也。 又【趙崇絢雞肋】道家以目爲銀河。 又酒器也。【乾□子】裴鈞大宴有銀河,受一斗。 又淘河,鳥名。見【爾雅釋鳥註】。 又姓,明河淸,長沙人。□字从月从作。考證:〔兩河,謂河南,河北也。【爾雅釋地】兩河閒曰冀州。〕 謹按爾雅註云自東河至西河,非謂河南河北。謹改河南河北爲東河西河。
□ 【未集中】【羊字部】 □ 【篇海】疾二切,音字。牝羊也。
【酉集中】【豕字部】 【集韻】呼回切,音灰。豕也。一曰豕發土也。與同。或作鼿。
筫 【未集上】【竹字部】 筫 【玉篇】陟利切【海篇】音智。【篇海】竹器。【字彙】朴也。 又之日切。義同。 又音只。致謹也。又正也。
沴 【巳集上】【水字部】 沴 【唐韻】【集韻】【韻會】郞計切【正韻】力霽切,□音麗。【說文】水不利也。【前漢五行志】惟金沴木。又氣相傷謂之沴,沴猶臨莅不和意也。【註】服虔曰:沴,害也。如淳曰:沴音拂戾之戾。 又妖氣也。【前漢孔光傳】六沴之作。【註】沴,惡氣也。 又水渚也。【揚雄河東賦】秦神下讋,跖魂負沴。【註】沴,河岸之坻也。 又【集韻】【韻會】【正韻】□徒典切,音殄。陵亂也。【莊子大宗師】隂陽之氣有沴。 又【集韻】乃結切,音涅。義同。
沵 【巳集上】【水字部】 沵 【字彙】同沴。 又水名,在襄陽。【水經注】零水東逕新城縣之沵鄕縣,謂之沵水。又東歷宜城西山,謂之沵谿。東流合於夷水,謂之沵口。
沶 【巳集上】【水字部】 沶 【唐韻】與之切【集韻】盈之切,□音飴。水名。 又【集韻】陳尼切,音墀。同坻。【前漢諸侯王表】沶陵康侯魏駟。 又神至切,音示。沶鄕,縣名。見【左傳桓十三年註】。 又直利切,音緻。義同。
沷 【巳集上】【水字部】 沷 【玉篇】府伐切,音發。寒也。一曰渫也,通流也。【木華海賦】鏟臨崖之阜陸,決陂潢而相沷。【註】沷,灌也。一曰凡壅水處決之,使相沷蕩也。 又敷勿切,音弗。義同。
沸 【巳集上】【水字部】 沸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方味切,音芾。涫也。【詩大雅】如沸如羹。 又水名。【王子年拾遺記】蓬萊山有沸水,飮者千歲。 又井名,潭名。【水經注】曲阿季子廟前井及潭常沸,故名井曰沸井,潭曰沸潭。【謝惠連雪賦】沸潭無涌,炎風不興。 又【集韻】【正韻】敷勿切【韻會】分勿切,□音拂。灑也。 又觱沸,泉出貌。【詩小雅】觱沸檻泉。 又【正韻】滂佩切,音配。波涌貌。【司馬相如子虛賦】水蟲駭波鴻沸。 又怒貌。【司馬相如上林賦】沸乎暴怒。 又與潰同。沸渭,不安貌。【王褒洞蕭賦】若雷霆輘輷,佚豫以沸渭。【註】沸或爲潰,扶味切。 【集韻】或作□。考證:〔【司馬相如子虛賦】水蟲駿波鴻沸。〕 謹照原文駿改駭。
油 【巳集上】【水字部】 油 【唐韻】以周切【集韻】【韻會】夷周切【正韻】于求切,□音由。水名。【說文】水出武陵孱陵,東南入江。【水經注】孱陵縣有白石山,油水所出。 又江夏平春縣有油水。【水經注】油水,出平春縣西南油溪。 又膏也。【博物志】積油滿萬石,自然生火。 又石油。【水經注】高孥洧水肥可然。【夢溪筆談】鄜延出石油。【廣輿記】石油出肅州南山。 又猛火油。【昨夢錄】猛火油,出高麗東數千里。日初出之時,因盛夏日力烘,石極熱則出液,他物遇之,卽爲火,惟眞琉璃器可貯之。 又緹油,車飾。【後漢劉□傳】乗鮮車大馬,赤屛泥。【註】赤屛泥,謂以緹油屛泥於軾前。 又橘名。【韓彥直橘錄】油橘,皮似以油飾之,中堅而外黑。 又油油,和謹貌。【禮玉藻】三爵而油油以退。 又禾黍光悅貌。【束皙補亡詩】厥草油油。 又雲盛貌。【孟子】天油然作雲。 又【廣韻】【集韻】□余救切,音狖。浩油,地名。【公羊傳定四年】公及諸侯盟于浩油。【註】油音由,一音羊又反。 又與釉同。【篇海】物有光也。【蔡襄茶錄】珍膏油其面。考證:〔【禮玉藻】三爵而油油以進。〕 謹照原文進改退。
箣 【未集上】【竹字部】 箣 【字學指南】同策。【史記龜筴傳】諸靈數箣,莫如汝信。【索隱】或是策之別名。 又竹名。【筍譜】箣竹筍叢生。
淁 【巳集上】【水字部】 淁 【唐韻】【集韻】□七接切,音妾。【說文】水也。 又【集韻】卽涉切,音接。水名。 又卽入切,音。與潗同。水瀵也。一曰水微轉細通貌。
淂 【巳集上】【水字部】 淂 【廣韻】都則切【集韻】的則切,□音德。【玉篇】水也。一曰水貌。 又【廣韻】丁力切,音滴。義同。
淃 【巳集上】【水字部】 淃 【廣韻】【集韻】□逵眷切,音倦。水名。一曰水迴旋貌。
溸 【巳集上】【水字部】 溸 【正字通】俗字。
□ 【未集中】【缶字部】 □ 【篇韻】音貯。義闕。【字彙補】盛米也。
□ 【未集上】【竹字部】 □ 【玉篇】杜回切。竹筆也。
淄 【巳集上】【水字部】 淄 【廣韻】側持切【集韻】【韻會】【正韻】莊持切,□音菑。水名。【水經】淄水,出泰山萊蕪縣原山。 又州名。【廣韻】春秋時屬齊,漢爲濟南郡,宋文帝改淸和郡,隋置淄州。因水以名焉。 又縣名。【廣輿記】淄川,屬濟寧府。臨淄,屬靑州。 又通作菑。【周禮夏官職方氏】幽州,其浸菑時。 又黑色曰淄。【後漢皇后紀】恩隆好合,遂忘淄蠹。【集韻】俗作□,非。考證:〔通作菑。【周禮夏官職方氏】幽州,其浸菑。〕 謹照原文菑下增時字。
淅 【巳集上】【水字部】 淅 【唐韻】先擊切【集韻】【韻會】先的切,□音錫。【說文】汰米也。【孟子】接淅而行。 又淅瀝,雨聲。【夏侯孝若寒雪賦】集洪霰之淅瀝。 又淅川,縣名。【廣輿記】屬河南南陽府,漢淅縣,後魏淅川。 【集韻】或作□。
淆 【巳集上】【水字部】 淆 【廣韻】胡茅切【集韻】【韻會】【正韻】何交切,□音爻。混淆,濁水。【後漢黃憲傳】淆之不濁。 又水名。【土地名】河南陽城縣東北山,淆水所出。 又亂也,雜也。
【寅集下】【广字部】 【廣韻】【集韻】□得案切,音旦。【玉篇】小舍也。 又【集韻】一曰小柸。
淇 【巳集上】【水字部】 淇 【唐韻】【集韻】【韻會】渠之切【正韻】渠□切,□音其。水名。【說文】水出河內共北山,東入河。【水經】淇水,出河內隆慮縣西大號山。【詩邶風】亦流于淇。又襄陽亦有淇水。【水經注】濔水,東合夷水,與夷水亂流東出,謂之淇水。 又縣名。【廣輿記】屬彰德府,古朝歌地,周沬邑,元淇州。
淈 【巳集上】【水字部】 淈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古忽切,音骨。【說文】濁也。一曰滒泥。【楚辭漁父】淈其泥而揚其波。 又亂也。【張衡應閒】涉冬則淈泥,而潛蟠避害。 又盡也。【荀子宥坐篇】其洸洸乎不淈盡似道。 又與汨同。【爾雅釋詁】淈,治也。【註】淈,書序作汨。 又【廣雅】淈淈,決流也。【司馬相如上林賦】潏潏淈淈。 又【蒼頡篇】淈,水通貌。【郭璞江賦】潛演之所汨淈。 又【集韻】【韻會】【正韻】□胡骨切,音搰。又【廣韻】下沒切【集韻】下扢切,□音扢。義□同。 又【集韻】呼骨切,音忽。與淴同。水貌。
淉 【巳集上】【水字部】 淉 【廣韻】【集韻】□古火切,音果。【說文】水也。 又【集韻】古玩切,音貫。與祼同。灌祭也。
淊 【巳集上】【水字部】 淊 【唐韻】胡感切【集韻】戸感切,□音頷。【說文】泥水淊淊也。一曰繰絲湯。又【廣韻】【集韻】□以冉切,音琰。淊,水滿也。【類篇】與灩同。瀲灩,水滿貌。 又【廣韻】【集韻】□于陷切,音韽。淊淊,水淖。一曰沒也。 又【集韻】胡南切,音含。與浛同。沈也。 又於咸切,音揞。義同。
淋 【巳集上】【水字部】 淋 【唐韻】力尋切【集韻】【韻會】犁針切【正韻】犁沈切,□音林。【說文】以水沃也。一曰淋淋,山下水貌。 又淋漓,渥貌。亦作淋離。【揚雄羽獵賦】淋離廓落。 又池名。卽太液池。【王子年拾遺記】昭帝元始元年,穿淋池廣千步。 又與霖通。 又【集韻】力鴆切,臨去聲。亦水沃也。 【集韻】或作□。
淌 【巳集上】【水字部】 淌 【集韻】尺亮切,音唱。【玉篇】大波也。 又水貌。【淮南子本經訓】淌游瀷淢。【註】皆文畫擬象水勢之貌。
淍 【巳集上】【水字部】 淍 【集韻】之由切,音周。【玉篇】匝也。或作周。【類篇】水名。一曰水匝。
【丑集中】【土字部】 【集韻】謨中切,音。澤也。
淎 【巳集上】【水字部】 淎 【玉篇】撫孔切【集韻】撫勇切,□音捧。水也。
□ 【未集上】【竹字部】 □ 【字彙補】古文箕字。註見八畫。
□ 【未集上】【竹字部】 □ 【廣韻】蒲角切【集韻】弼角切,□音雹。□箕,軬帶也。【揚子方言】車枸簍,宋魏陳楚之閒,其上約謂之□。【郭註】卽軬帶也。 又【廣韻】【集韻】□測角切,音娖。又【集韻】側角切,音捉。義□同。
淏 【巳集上】【水字部】 淏 【集韻】下老切,音皓。淸貌。
淐 【巳集上】【水字部】 淐 【玉篇】尺羊切【集韻】蚩良切,□音昌。水名。
渷 【巳集上】【水字部】 渷 【廣韻】【集韻】以轉切【正韻】以淺切,□音兗。水名。與沇同。濟水別名。
淑 【巳集上】【水字部】 淑 【唐韻】殊六切,音孰。【說文】淸湛也。 又【爾雅釋詁】淑,善也。【詩曹風】淑人君子。 又【集韻】昌六切,音俶。淑沑,水貌。 又與俶通。【儀禮聘禮】俶獻無常數。【註】古文俶作淑。
淒 【巳集上】【水字部】 淒 【唐韻】七稽切【集韻】【韻會】【正韻】千西切,□音妻。【說文】雲雨起貌。【詩小雅】有渰淒淒。 又寒涼也。【詩邶風】淒其以風。 又水名。【山海經】翠山西二百五十里曰騩山,淒水出焉。 又【集韻】千咨切,音郪。亦雲雨起也。 又此禮切,音泚。義同。 又倉甸切,音蒨。淒浰,疾貌。或从倩作□。通作倩。【司馬相如子虛賦】儵眒淒浰。徐廣讀。漢書文選作倩浰。
淓 【巳集上】【水字部】 淓 【廣韻】【集韻】□敷方切,音芳。水名。【山海經】箕尾之山,淓水出焉。或从方作汸。
淔 【巳集上】【水字部】 淔 【唐韻】恥力切【集韻】蓄力切,□音敕。【說文】水也。一曰出潁川。 又草名。【爾雅釋草】淔灌。【郭璞註】未詳。 又【集韻】丞職切,音殖。義同。
【寅集中】【山字部】 【集韻】祖臥切,音佐。山摧也。 又徂禾切,音矬。山名。
淖 【巳集上】【水字部】 淖 【廣韻】【集韻】【韻會】【正韻】□奴敎切,音鬧。【說文】泥也。【左傳成十六年】有淖於前,乃皆左右相違於淖。 又【字林】濡甚曰淖。【前漢郊祀志】堅冰淖溺。 又水名。【山海經】西北大荒之中有龍山,日月所入。有三澤,名曰三淖。 又姓。【路史】楚淖國先爲淖氏。 又【集韻】直敎切,音棹。和也。【儀禮士虞禮】嘉薦普淖。【註】普,大。淖,和也。德能大和,乃有黍稷。 又尺約切,音綽。與繛綽□同。【說文】□也。【莊子逍遙遊】淖約如處子。【註】淖約,柔弱貌。
淘 【巳集上】【水字部】 淘 【集韻】【韻會】【正韻】□徒刀切,音陶。【博雅】淘淘,水流也。 又【韻會】澄汰也,與洮同。 又淅米也。【齊民要術】冷水淨淘。 又淘河,鳥名。【杜甫詩】江中淘河嚇飛燕。
淙 【巳集上】【水字部】 淙 【唐韻】藏宗切【集韻】【韻會】徂宗切,□音賨。【說文】水聲也。一曰水流貌。【郭璞江賦】淙大壑與沃焦。 又【盧鴻終南十志】有雲錦淙。 又【廣韻】士江切【集韻】徂江切,□音鬃。又【集韻】仕巷切,淙去聲。義□同。 又【廣韻】【正韻】色降切【集韻】【韻會】朔降切,□音□。水出貌。
淚 【巳集上】【水字部】 淚 【廣韻】【集韻】【韻會】【正韻】□力遂切,音類。目液也。【本草】淚者,肝之液。【譚子化書珠玉篇】悲則雨淚。 又【集韻】劣戌切,音律。義同。 又【集韻】【韻會】郞計切【正韻】力霽切,□音麗。疾流貌。【張衡南都賦】漻淚淢汨。【註】引淮南子,水淚破舟。○按《淮南子主術訓》本作戾。淚與戾古通。 又【集韻】力結切,音捩。義同。 又淒淚,寒涼貌。【前漢武帝賦】秋氣憯以淒淚。亦作戾。
□ 【子集上】【乙字部】 □ 【韻會補】古文始字。註詳女部五畫。
【丑集上】【口字部】 【篇海】音幽。鹿鳴也。 又咿,吟聲。
淛 【巳集上】【水字部】 淛 【廣韻】【集韻】【韻會】【正韻】□征例切,音制。江名。【山海經】禹治水,以至淛河。 又【正韻】之列切,音折。與浙同。
淜 【巳集上】【水字部】 淜 【集韻】披冰切,音砰。淜滂,水聲。一曰風擊物聲。【宋玉風賦】飄忽淜滂。 又【玉篇】古文馮字。註詳冫部十畫。
淝 【巳集上】【水字部】 淝 【廣韻】【集韻】【韻會】【正韻】□符非切,音肥。水名。出九江山,入淮。本作肥。【水經】肥水,出九江成德縣廣陽鄕,北入芍陂。 又【爾雅釋水】所出同,所歸異,曰肥泉。【詩邶風】我思肥泉。 又合肥,縣名。【廣輿記】合肥縣,今屬廬州府。
淞 【巳集上】【水字部】 淞 【廣韻】息恭切【集韻】【韻會】思恭切,□音蜙。江名。今作松。
淟 【巳集上】【水字部】 淟 【廣韻】【韻會】【正韻】□他典切,音腆。【博雅】淟涊,垢濁也。【楚辭遠遊】切淟涊之流俗。 又汨沒也。【唐書贊】淟汨於隋。 又【集韻】多殄切,音典。義同。
淠 【巳集上】【水字部】 淠 【唐韻】【集韻】【韻會】□匹備切,音濞。水名。【說文】水出汝南弋陽垂山,東入淮。亦作渒。【水經】淮水又南北渒水注之。 又【玉篇】水聲也。 又【集韻】匹計切,音媲。義同。 又【博雅】淠淠,茂也,衆也。【詩小雅】萑葦淠淠。 又舟行貌。【詩大雅】淠彼涇舟。 又普蓋切,音霈。動也。【詩小雅】其旂淠淠。【註】匹弊反,又孚蓋反。
灮 【巳集中】【火字部】 灮 【說文】光本字。明也。从火,在人上,灮明意也。【波羅密多經】譬如影灮,雖可顯說,無實法,可令執取而有所顯照。又【無上內祕藏經】譬夜室輝灮,隨孔而照,灮雖萬殊,本之者一。
湐 【巳集上】【水字部】 湐 【廣韻】【集韻】□博陌切,音百。淺水貌。與洦同。
淡 【巳集上】【水字部】 淡 【廣韻】【正韻】徒覽切【集韻】【韻會】杜覽切,□音啖。【說文】薄味也。【急就篇註】平薄謂之淡。【史記叔孫通傳】呂后與陛下攻苦食啖。【註】啖,亦作淡。【如淳曰】食無菜茹爲淡。 又甘之反也。【禮表記】君子淡以成,小人甘以壞。 又【廣韻】徒敢切,音噉。淊淡,水滿貌。【前漢揚雄傳】秬鬯泔淡。 又【廣韻】【集韻】【正韻】□以冉切,音琰。澹淡,水播蕩貌。【枚乗七發】湍流遡波,又澹淡之。 又隨風貌。【司馬相如上林賦】隨風澹淡。 又淡淡,安流平滿貌。【宋玉高唐賦】潰淡淡而□入。 又【廣韻】【集韻】□徒甘切,音談。水貌也。或作澹。 又與痰通。【王羲之初月帖】淡悶千嘔。【黃伯思云】淡,古痰字。 又【廣韻】【集韻】【韻會】【正韻】□徒濫切,音餤。水味也。【中庸】淡而不厭。 又【集韻】以贍切,音豔。水貌。【列子湯問篇】淡淡焉若有物存。張湛讀。考證:〔【列子殷湯篇】淡淡焉若有物存。〕 謹照原書改湯問篇。
淢 【巳集上】【水字部】 淢 【唐韻】于逼切【集韻】【正韻】越逼切,□音域。【說文】疾流也。【張衡南都賦】漻淚淢汨。 又溭淢,水波鱗次貌。【郭璞江賦】溭淢濜溳。 又【集韻】越筆切,音。與□汨同。水也。又【廣韻】况逼切【集韻】忽域切【正韻】呼狊切。□與洫同。【詩大雅】築城伊淢。【傳】淢,城溝也。 又與惐同。惻淢,悲傷貌。【潘岳笙賦】湫愴惻淢。
泱 【巳集上】【水字部】 泱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於良切,音央。【說文】滃也。雲氣起貌。 又泱泱,水深廣也。【詩小雅】維水泱泱。 又宏大也。【左傳襄二十九年】泱泱乎大風。 又【集韻】於郞切,音鴦。義同。 又【廣韻】烏朗切【集韻】【韻會】倚朗切【正韻】於黨切,□音坱。泱漭,廣大貌。【馮衍顯志賦】覽河華之泱漭。 又淴泱,水漂疾貌。【郭璞江賦】潏湟淴泱。 又【集韻】於驚切,音英。泱泱,雲貌。【潘岳射雉賦】天泱泱以垂雲。【註】泱與英古字通。別作霙。 又於浪切,盎去聲。水貌。
泲 【巳集上】【水字部】 泲 【玉篇】古文濟字。【說文】泲,沇也。東流於海。○按沇水,卽濟水。發源爲沇,東流爲濟。 又地名。【詩邶風】出宿于泲。 又莤泲,釃酒也。【周禮天官酒正註】泲,謂醴之淸者。
泳 【巳集上】【水字部】 泳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爲命切,音詠。【說文】潛行水中也。【爾雅釋言】泳,游也。【詩邶風】泳之游之。 又【韻補】叶虛誑切,音旺。【詩周南】漢之廣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方去聲。
湠 【巳集上】【水字部】 湠 【廣韻】他旦切【集韻】他案切,□音炭。【玉篇】大水也。【字林】湠漫,水廣貌。【木華海賦】渺瀰湠漫。
涁 【巳集上】【水字部】 涁 【篇海】所禁切,音滲。漏也。亦與滲同。
泵 【備考】【巳集】【水字部】 泵 【五音篇海】音流。
泶 【巳集上】【水字部】 澩 【唐韻】胡角切【集韻】【韻會】【正韻】轄覺切,□音學。涸泉也。【爾雅釋山】夏有水,冬無水,曰澩。 又【博雅】水自渭出爲澩。 又【集韻】或作。詳字註。 又【廣韻】【集韻】□仕角切,音浞。又【集韻】呼酷切,音熇。義□同。 又【廣韻】【集韻】□下巧切,音攪。水聲。【郭璞江賦】漰湱澩灂。
泷 【巳集上】【水字部】 瀧 【廣韻】盧紅切【集韻】【韻會】盧東切,□音籠。【說文】雨瀧瀧貌。 又瀧涷,沾漬也。【揚子方言】瀧涿,謂之霑□。 又水名,在梁鄒縣。【水經注】瀧水,卽古袁水也。 又【集韻】力鍾切【正韻】盧容切,□音龍。義同。 又【廣韻】所江切【集韻】【韻會】疎江切,□音雙。水名。【水經注】桂陽藍豪山,廣圓五百里,悉曲江縣界,巖嶺干天,交柯雲蔚,霾天晦景,謂之瀧中。 又州名。【廣輿記】廣東羅定州,梁曰瀧州,隋曰瀧水,今州有瀧水縣。 又【廣韻】呂江切【集韻】【韻會】閭江切,□音。奔湍也。南人名湍曰瀧。 又【集韻】盧貢切,音弄。瀧涷,溼也。義同。
泸 【巳集上】【水字部】 瀘 【廣韻】洛乎切【集韻】【韻會】【正韻】龍都切,□音盧。水名,出牂牁。一名苦水。【水經注】禁水,北注瀘津水。【益州記】瀘水,源出曲羅,又下合諸水,而總其目,故有瀘江之名。 又州名。【廣輿記】本巴國地,梁曰瀘州。
泺 【巳集上】【水字部】 濼 【唐韻】【集韻】□盧谷切,音祿。【說文】齊魯閒水也。【玉篇】水在濟南。【水經注】濼水,出歷縣故城西南泉源上。 又【集韻】【韻會】□盧督切,音磟。又【廣韻】【集韻】□普木切,音朴。又【廣韻】盧各切【集韻】【韻會】【正韻】歷各切,□音洛。義□同。 又【廣韻】【集韻】【韻會】【正韻】□匹各切,音粕。【玉篇】陂濼也。一曰大池,山東名濼,幽州名淀,俗作泊。 又【廣韻】郞擊切【集韻】郞狄切,□音歷。藥草名。【爾雅釋草】濼,貫衆。 又【集韻】弋灼切,音藥。又式灼切,音爍。義□同。或从艸作□。 【集韻】或作□。亦省作。
泽 【巳集上】【水字部】 澤 〔古文〕【唐韻】丈伯切【集韻】【韻會】【正韻】直格切,□音宅。【周語】澤,水之鐘也。【風俗通山澤篇】水草交厝,名之爲澤。澤者,言其潤澤萬物,以阜民用也。 又光潤也。【禮少儀】澤劒首。 又雨澤。【易夬卦】澤上于天。 又德澤。【書畢命】澤潤生民。 又洗濯曰澤。【禮曲禮】共飯不澤手。【疏】以手宜潔淨,不得臨食始捼莎也。 又褻衣曰澤。【詩秦風】與子同澤。【箋】袴也。 又香澤。【梁□文帝樂府】八月香油好煎澤。又澤宮。【禮射儀】必先習射于澤。澤者,所以擇士也。 又州名。【韻會】秦上黨郡,隋爲澤州。 又【集韻】【正韻】□施隻切,音適。與釋同。【詩周頌】其耕澤澤。【疏】釋釋然土皆解散也。 又【集韻】【韻會】【正韻】□達各切,音鐸。格澤,星名,音鶴鐸。【史記天官書】格澤,星如炎火之狀。 又【集韻】夷益切,音繹。與醳同。【禮郊特牲】舊澤之酒。【註】澤,讀爲醳。
泾 【巳集上】【水字部】 涇 【唐韻】古靈切【集韻】【韻會】堅靈切,□音經。水名。【說文】水出安定涇陽开頭山。【書禹貢】涇屬渭汭。【周禮夏官職方氏】雍州,其川涇汭。 又丹陽有涇水。【前漢地理志註】涇水,出蕪湖。 又交趾有涇水。【水經注】涇水,出龍編縣高山。 又通也。【莊子秋水篇】涇流之大。【註】涇,通也。謂通流也。 又州名。【韻會】漢武分安定郡,元魏攺涇州。 又縣名。涇陽縣,屬西安府,本秦縣。涇縣,屬寧國府。本唐猷州。□見【廣輿記】。 又【集韻】棄挺切,音謦。泉也。 又古定切,音徑。涇涏,直流也。
洀 【巳集上】【水字部】 洀 【集韻】之由切,音周。水文也。 又【字彙】蒲官切。與盤同。【管子小問篇】桓公問:今寡人乗馬,虎望見寡人不敢行,何也。對曰:意者君乗駮馬而洀桓,迎日而馳乎。駮食虎豹,故虎疑焉。【註】洀,古盤字。
洁 【巳集上】【水字部】 洁 【廣韻】居質切【集韻】激質切,□音吉。【玉篇】水也。一曰水名。(潔)【唐韻】古屑切【集韻】【韻會】【正韻】吉屑切,□音結。淸也。【廣韻】經典用絜。【儀禮宗人】舉鼎鼏告絜。 又【新書道術篇】厚志隱行謂之潔。 【集韻】或作洯。亦省作□。
【子集中】【人字部】 【揚子方言】出水爲。【註】音升。
洂 【巳集上】【水字部】 洂 【集韻】液,或作洂。詳液字註。 又姓。【急就章】洂容調,姓苑本作液。
洃 【巳集上】【水字部】 洃 【字彙】呼恢切,音灰。溲粉也。
洄 【巳集上】【水字部】 洄 【唐韻】戸恢切【集韻】【韻會】胡隈切【正韻】胡瑰切,□音回。【說文】洄也。【爾雅釋水】逆流而上曰泝洄。【詩秦風】溯洄從之。 又水流貌。【後漢王景傳】立一水門,令更相洄注。 又湖名,在襄陽。【水經注】蔡州大岸西,有洄湖。 又通。【爾雅釋訓】洄洄,惛也。【註】洄本作,音韋。 又【集韻】胡對切,音潰。洄湜,水淸也。考證:〔【爾雅釋訓】洄洄,惛也。【註】洄本作。〕 謹照原文本作改或作。
洅 【巳集上】【水字部】 洅 【唐韻】【集韻】□作代切,音再。【說文】雷震洅洅也。 又【廣韻】子罪切,摧去聲。義同。
洆 【巳集上】【水字部】 洆 【集韻】辰陵切,音承。【博雅】潛洆,沒也。
洇 【巳集上】【水字部】 洇 【唐韻】於眞切【集韻】伊眞切,□音因。與湮同。一曰水名。 又【集韻】一結切,音噎。水流貌。或作潱。
洈 【巳集上】【水字部】 洈 【廣韻】魚爲切【集韻】虞爲切,□音危。水名,在南郡。【山海經】宜諸之山,洈水出焉。 又【唐韻】過委切【集韻】古委切,□音詭。義同。
涟 【巳集上】【水字部】 漣 【唐韻】力延切【集韻】【韻會】陵延切【正韻】靈年切,□音連。風行水上成文曰漣。【詩魏風】河水淸且漣猗。 又垂涕貌。【詩衞風】泣涕漣漣。 又水名。【水經注】漣水,出邵陵縣界。 又桂陽有漣水。【水經注】漣水源出桂陽縣西北之石塘村。 又【郡縣志】沭水俗名漣水。 又【韻會】郎干切,音闌。與瀾同。大波也。考證:〔【郡縣志】沐水俗名漣水。〕 謹照原文沐改沭。
洊 【巳集上】【水字部】 洊 【廣韻】【正韻】在甸切【集韻】才甸切,□音荐。【說文】本作瀳。詳瀳字註。 又通薦。【詩大雅】饑饉薦臻。 又【集韻】徂昆切,音存。與□同。□鄢,縣名,在犍爲。或从水作洊。 又徂悶切,音鐏。與臶同。再至也。或从水。 又粗本切,音鱒。義同。
【丑集中】【土字部】 【玉篇】於歸切,音威。決塘也。
□ 【備考】【未集】【耳字部】 □ 【篇海】音悤。
洋 【巳集上】【水字部】 洋 【唐韻】似羊切【集韻】徐羊切,□音詳。水名。【說文】水出齊臨朐高山,東北入鉅定。 又【玉篇】水出昆侖山北。【山海經】昆侖之丘,洋水出焉。 又藉水,卽洋水也。出上邽縣西北。【山海經】邽山,濛水出焉,南流注于洋水。 又蜀水名。【水經】漢水東會洋水。 又州名。【廣韻】本漢成固縣,秦爲漢中郡,魏置洋州。 又【廣韻】與章切【集韻】【韻會】余章切【正韻】移章切,□音陽。【爾雅釋詁】洋,多也。【詩魯頌】萬舞洋洋。 又廣也。【詩大雅】牧野洋洋。【中庸】洋溢乎中國。 又瀾也。【莊子秋水篇】望洋向若而歎。 又海名。【徐兢使高麗錄】洋中有白水洋,其源出靺鞨,故作白色。黃水洋卽沙尾也,其水渾濁且淺。 又洋洋,水盛貌。【詩衞風】河水洋洋。 又與徉同。【史記吳王濞傳】方徉天下。【註】方徉猶翺翔也。 又與養同。【爾雅釋訓】洋洋,思也。【疏】詩邶風中心養養。洋養音義同。考證:〔【山海經】邽山,蒙水出焉,南流注于洋。〕 謹照原文蒙改濛。洋下增水字。
洌 【巳集上】【水字部】 洌 【唐韻】【正韻】良薛切【集韻】【韻會】力薛切,□音列。【說文】水淸也。【易井卦】井洌寒泉食。 又酒淸亦曰洌。【歐陽修醉翁亭記】泉香而酒洌。 又【字林】洌,寒風也。【宋玉高唐賦】洌風過而增悲哀。 又水名,在朝鮮。【揚子方言】朝鮮洌水之閒。 又【廣韻】【集韻】□力制切,音例。【司馬相如上林賦】轉騰潎洌。【註】潎洌,相撇也。 又同冽。【佩觿集】洌冽□良薛翻,洌水淸也,冽水寒也。【集韻】同□。
洍 【巳集上】【水字部】 洍 【唐韻】詳里切【集韻】象齒切,□音似。【說文】水也。引《詩》江有洍。○按《詩》本作汜,則洍與汜同。詳汜字註。 又【廣韻】與之切【集韻】盈之切,□音飴。義同。 或作泤。
洎 【巳集上】【水字部】 洎 【唐韻】具冀切【集韻】【韻會】巨至切,□音曁。【說文】灌釜也,與漑通。【周禮秋官士師】祀五帝,則沃尸及王盥洎鑊水。【註】謂增其沃汁。又潤也。【管子水地篇】越之水重濁而洎。 又及也。【張衡東京賦】百僚師師,於斯胥洎。【註】言百官於此相連及,而來朝賀也。 又水名。【水經注】沁水,卽洎水。 又【廣韻】【集韻】【韻會】几利切【正韻】吉器切,□音冀。肉汁也。【左傳襄二十八年】去其肉,而以其洎饋。【佩觿集】作□,俗作□。考證:〔【周禮秋官士師】祀五帝,則沃尸。【註】謂增其沃汁。〕 謹按原註因有及王盥洎鑊水句,故云增其沃汁。正釋洎字也。謹增入及王盥洎鑊水六字。
洏 【巳集上】【水字部】 洏 【唐韻】【集韻】【正韻】如之切【韻會】人之切,□音而。【說文】洝也。一曰渜水也。 又連洏,流涕貌。【王粲詩】涕流連洏。
洐 【巳集上】【水字部】 洐 【廣韻】戸庚切【集韻】何庚切,□音行。【說文】溝水行也。
【子集下】【刀字部】 【唐韻】【集韻】□多忝切,音點。刀缺。一曰斫也。又【集韻】都念切,點去聲。【說文】缺也。詩白圭之。【玉篇】或作玷。
洑 【巳集上】【水字部】 洑 【廣韻】【集韻】□房六切,音伏。洄流也。一曰伏流。【杜甫詩】洑流何處入。 又水泊之名。【范成大吳船錄】有魯家洑,長風洑。【集韻】與澓同。
洒 【巳集上】【水字部】 洒 【廣韻】【正韻】所買切【集韻】【韻會】所蟹切,□音曬。【說文】滌也。【詩唐風】弗洒弗掃。 又【正韻】沙下切,沙上聲。義同。 又【集韻】【韻會】【正韻】□蘇典切,音銑。肅恭貌。【禮玉藻】君子之飮酒,受一爵而色洒如也。 又水深曰洒。【爾雅釋丘】望厓洒而高岸。 又【集韻】先見切,音霰。【禮內則】屑桂與薑,以洒諸上而鹽之。 又蘇很切。驚貌。【莊子庚桑楚】洒然異之。亦作悉禮反。 又洒洒,寒慄貌。【素問】秋刺冬分病不已,令人洒洒時寒。 又【唐韻】【集韻】先禮切【正韻】想禮切。□與洗同。【左傳襄二十一年】洒濯其心,壹以待人。 又雪也。【孟子】願比死者一洒之。 又【集韻】【韻會】【正韻】□取猥切。與漼同。鮮貌。一曰高峻貌。【詩邶風】新臺有洒。 又【集韻】思晉切,音信。與汛同。詳汛字註。考證:〔【禮內則】屑桂爲薑,以洒諸上而鹽之。〕 謹照原文爲薑改與薑。
洓 【巳集上】【水字部】 洓 【唐韻】所責切【集韻】色責切,□音。【說文】小雨零貌。 又【廣韻】【集韻】□七迹切,音磧。水名,在北地。 又【集韻】疾智切,音胔。與漬同。漚也。詳漬字註。 从朿,與从束別。
洔 【巳集上】【水字部】 洔 【廣韻】諸市切【集韻】渚市切,□音止。【說文】水暫益且止未減也。一曰與沚同。【□天子傳】飮於枝洔之中。【註】水岐成洔。洔,小渚也。 又【唐韻】【集韻】□直里切,音雉。水中高土。 又【集韻】士止切,音市。義同。
□ 【未集中】【耳字部】 □ 【廣韻】五介切【集韻】牛戒切,□音□。不聽也。
□ 【未集中】【网字部】 □ 罛字之譌。○按《篇海》音義與罛同。
用手机扫一下二维码,在手机上阅读或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