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书库 > 总集类 >儒家文献资料汇编 >儒家著作文献资料
尚书要义

    〖尚书要义〗十七卷。宋魏了翁(1178-1237)撰。了翁生平事迹,详见《周易要义》。了翁居靖州(今湖南靖县)时,著《九经要义》,凡二百六十三卷。皆摘录注疏中精要之语,标以目次,以便简阅,此书即了翁摘录《尚书》注疏而成,为其《九经要义》之一种。《尚书》孔安国传本出于伪托,循文衍义,无大发明,亦无大瑕疵,故宋儒说解《诗经》,多排斥《小序》,说解《春秋》则排斥三《传》,但说解《尚书》,却不甚排斥孔氏。孔颖达撰《尚书正义》虽冗于稍立同异,而原原本本,考证粲然,故《朱子语录》亦说,欲明《尚书》名物典故,当看疏文。由于《尚书》之文向称佶屈聱牙,晦奥难懂,加之注疏浩瀚芜杂,颇不便于阅读,致使学者卒业为艰。了翁有感于此,乃淘汰冗文,使后人不病其芜杂,但对一切考证之实学,则精华必撷,使此书成为学者阅读注疏的指南,很有普及之功。此书原目二十卷,但今本中第七、第八、第九卷已佚,尚存十七卷,并《序说》一卷。传本颇为罕见,《四库全书》收载,所据为浙江郑大节家藏本。 “凡于所明而无疑者,从蔡氏;其所有疑于心、而不敢苟从者,辄录为篇,以求是正”,知此书亦以宋蔡沈《书集传》为主,加以马明衡自己的心得,间纠蔡传之失。如谓“六宗”之说,自汉以来说者不一,当依祭法为得其义。谓“辑五瑞”为朝觐之常,非为更新立异。“治梁及歧”谓为蔡传胜孔氏。《洪范》“日月之行”取沈括之说。于《金滕》颇多异辞。明人解经,空疏冗滥者居多,明衡此书,能研究古义,参酌众说,不主一家,对于蔡沈《书集传》提出质疑,尚属醇正之作。有《四库全书》本。 “多取后世之事,纠以经义”,刘毓崧《跋》称“虽不尽与经义比附,百多于明事有关”。王夫之在书中对明代政治多所批评,如《尧典》第二篇,既论命相的重要,又在《周官》篇发挥文王不置相的流弊,讥刺明代自朱元障不设相,数传以后,大权旁移,因此亡国。《舜典》第二篇指陈明代严刑峻法之非,第四篇斥恢复肉刑之害。《吕刑》篇详论五刑、五罚之惨,讥刺明代过于重用刑罚,摧残民命。对老子、庄子、陆九渊、王守仁之学及佛家的惟心惟识论,也多有攻击。如《尧典》第一篇论“钦明”,实在批判王守仁“良知”说,《舜典》第一篇论“玄德”,则以批驳老子“玄旨”。王夫之在书中还提出“延天□人”的唯物主义自然观,认为“天无为”,不能解决人的吉凶祸福,强调“人有为”,“有为而求盈,盈而与天相争胜”。还强调“能”(人的主观认识)必须与“所”(客观)相结合,“能必副其所”批判佛教的“唯心唯识”及陆、王宣扬的“意之所在便是物”,举例说“越有山,我未至越,不可谓越无山,则不可谓我之至越者为越之山也”。对知与行的关系,提倡“知之非艰,行之惟艰”,反对朱熹”‘先知后行”和王守仁“知行合一”说。强调“行”之重要,谓“行可兼知,知不可兼行”等。对于中国古代唯物主义思想有所发展,于“知行”说有所贡献。有《船山遗书》本、1962年北京中华书局铅印王孝鱼点校本、1976年重印。
    十七卷。宋魏了翁(1178-1237)撰。了翁生平事迹,详见《周易要义》。了翁居靖州(今湖南靖县)时,著《九经要义》,凡二百六十三卷。皆摘录注疏中精要之语,标以目次,以便简阅,此书即了翁摘录《尚书》注疏而成,为其《九经要义》之一种。《尚书》孔安国传本出于伪托,循文衍义,无大发明,亦无大瑕疵,故宋儒说解《诗经》,多排斥《小序》,说解《春秋》则排斥三《传》,但说解《尚书》,却不甚排斥孔氏。孔颖达撰《尚书正义》虽冗于稍立同异,而原原本本,考证粲然,故《朱子语录》亦说,欲明《尚书》名物典故,当看疏文。由于《尚书》之文向称佶屈聱牙,晦奥难懂,加之注疏浩瀚芜杂,颇不便于阅读,致使学者卒业为艰。了翁有感于此,乃淘汰冗文,使后人不病其芜杂,但对一切考证之实学,则精华必撷,使此书成为学者阅读注疏的指南,很有普及之功。此书原目二十卷,但今本中第七、第八、第九卷已佚,尚存十七卷,并《序说》一卷。传本颇为罕见,《四库全书》收载,所据为浙江郑大节家藏本。



用手机扫一下二维码,在手机上阅读或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图书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