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录二 了凡的故事
    (注:袁了凡,明朝进士,为教戒他的儿子袁天启而写了一本家训书,名“了凡四训”。该书读了可以使人心目豁开,实在是一本有益世道人心,转移社会风气不可多得的好书。因篇幅所限,下面仅录出主要情节,以期读者明了改运的道理。若要全面了解,请看原著)
         我在童年时代就死了父亲,母亲要我放弃学业功名,改学医学,并对我说:学医可以赚钱维持生活,也可以济世利人,并且成为名医后还能得到社会地位,这是你父亲生前的心愿啊!
         后来,我在慈云寺遇到一位老人,相貌非凡,一脸长须,飘飘然若仙风道骨,我恭敬地向他行礼。老人向我说:你是官场中人,明年就可以中秀才,为何不读书呢?我就把母亲叫我放弃读书去学医的事告诉他,并问他的姓氏,那里人?他回答说:我姓孔,云南人,得到宋朝邵康节先生皇极数的真传,按定数来讲,我应该把皇极数传授给你。
         我领了这位老人到家里,并将详情告诉母亲。母亲要我好好招待他。孔先生为我详细推算,对过去的遭遇,就连很小的事情,都推算得非常准确。我就动了读书的念头,我和表哥沈称商量,表哥说:有位郁海谷先生在沈友夫家里开馆办学,我送你去他那里寄宿读书就是了。于是,我便拜了郁先生为老师。
         孔先生有一次替我推算:县考童生考中第十四名,府考考中第七十一名,提学考考中第九名。到了第二年去考试,果然三处的名次和孔先生所推算的完全相符。
         孔先生又替我推算终生的吉凶祸福:那年考取第几名,那年应当补廪生,那年应当做贡生,得贡生后的某年应当选为四川省的一个县长,在任三年半后,便该辞职回乡,到了五十三岁八月十四日的丑时,就应该寿终正寝,可惜你命中没有儿子。
         我把这些话详细记录下来。从此以后,凡是碰到考试,所考名次先后,都不出孔先生所算定之中。但算我做廪生领到九十一石五斗米的时候才能出贡。可是我吃到七十一石米的时候,学台屠宗师就批准我补了贡生。我怀疑孔先生的推算有些不灵了。后来被另外一位代理的学台杨宗师驳回,不准我补贡生。直到丁卯年,殷秋溟宗师看见我在考场中的备卷,叹息道:这五篇论文竟如同上给皇帝的奏折一样,像这样有大学问的人,怎么可以埋没他呢?于是他就吩咐县官替我申请公文上去,准我补了贡生。我把所有领到的廪米加起来,恰好是九十一石五斗。因此,我就更相信,人的一切遭遇,都是命中注定的,我把一切名利都看得淡,不去追求了。
         我当选了贡生后,到北京的国家大学去读书。我在京城里住了一年,一天到晚,总是静坐不动,不说话,不看书。到了己巳年,回到南京的国家大学读书,在入学前,我先到栖霞山去拜见云谷禅师,同禅师面对面坐了三天三夜,连眼睛都没闭。禅师问我:凡是一个人,所以不能够成为圣人,只因为妄念缠绕;而你静坐三天,不见你起一个妄念,这是什么缘故呢?我说:我被孔先生算定了,生死荣辱都已有定数,没有办法改变,妄想又有什么用呢?云谷禅师笑道:我以为你是个豪杰,原来是个凡夫俗子。我不明白,便问他此话怎讲?云谷禅师道:一个人不能达到无心的境界,那会没有数呢?但只有平常人才会被定数所束缚住,若是一个大善的人,数就拘他不住了。而极恶的人,数也拘他不住。你二十年来的命都被孔先生算定,不曾把数变动一分一毫,被数把你给拘住了。一个人会被数拘住,就是凡夫俗子。
         我问:究竟这个数,可以逃得过去么?禅师说:命由我造,福由我求;我造恶就自然折福;我修善,就自然得福。从前各种诗书中所说,就是最好的教训。我们佛经里说:人要求富贵就得富贵,要求儿女就得儿女,要求长寿就得长寿。妄语是佛家的大戒,那有佛菩萨还会乱说假话,欺骗人的呢?
         我还是不明白,再进一步问:孟子曾说:凡事求之可得。我以为道德仁义可以尽力去求取,功名富贵怎么可以求得到呢?禅师说:孟子的话不错,但是你误解了。你没看见慧能六祖说:一切的福田离不开自己的心,只要从心里去求福,是没有感应不到的!如能虔诚去求,不但道德仁义可以求得,而且功名富贵也可以求到,这叫做内外双求双得。如果不从心地上去求,一味只是盲目地追求名利福寿,但还能遵守道德法纪,虽有可能得到,那是你命中本来应该得到的;如果不从正道去求,过份的乱求,贪得无厌,不顾道德法纪而不择手段,那就把心里本来有的道德仁义也失掉了,岂不是内外双失吗?所以乱求是毫无益处的。
         云谷禅师接着又问我:孔先生算你终身的命运如何?
         我就把孔先生的话详细的告诉他。云谷禅师说:你自己想想,你应该考得功名吗?应该有儿子吗?我想了很久才回答:我不该考得功名,也不该有儿子。因为有功名的人,大多有福相。我生来福相薄,又不能积功累德,且性情急燥,不能担当琐碎繁重的事情,肚量窄小,不能包容别人,有时还自尊自大,意气行事。像这样种种劣行,都是薄福的相,怎么能配有功名呢!
         污秽的土地能滋长万物,清澈的泉水没有鱼类;我过分地喜欢清洁,就变得不近人情,这是我没有儿子的第一种原因。天地要靠温和的阳光,和风细雨的滋润,才能生长万物;我经常生气发怒,无一点和育之气,这是我没有儿子的第二种原因。仁爱,是生生不息的根本,若是心怀残忍,没有慈悲,就不能繁育生人;我只知道爱惜自己的名节,不能施舍救人,这是我没有儿子的第三种原因。多话耗气,我却喜发言论,信口开河,这是我没有儿子的第四种原因。人全靠精气神三种物质才能活命,酒是消散精神的东西,我却爱喝酒,这是我没有儿子的第五种原因。我常整夜长坐不睡,不知保养元气精神,这是我没有儿子的第六种原因。其它还有许多的过失,说也说不完呢。
         禅师说:不只是功名不应该得到,不应该得到的事情还多着呢!当知有福没福,都是由心造的。有智慧的人,晓得这都是自作自受;糊涂的人,就都推到命运头上去了。善人积德,上天就加多他应受的福。恶人造孽,上天就加多他应得的祸。上天不过就他本质之上,根据他的德行加减一些罢了,并没有一丝毫别的意思。一个人,积了一百代的功德,就会有一百代的子孙来保住他的福。积了十代的功德,就会有十代的子孙来保住他的福。至于那些只享了一代的福,到了下一代,就绝后的人,那是他功德极薄的缘故,恐怕他的罪孽,还积得不少哩!你既然知道自己的短处,那就应该把你一向不能得到功名,和没有儿子的种种福薄之相,尽心尽力改得干干净净。一定要积德,一定要对人和气慈悲,一定要替人包含一切,而且要爱惜自己的精神。从前的一切,譬如昨日,已经死了;以后的一切,譬如今日,刚刚出生;能够做到这些,就是你重新再生了一个义理道德的生命了。我们这个血肉之躯,尚且还有一定的的数;而义理的、道德的生命,那有不能感动上天的道理?书经上说:上天降给你的灾害,或者可以避开;自己做的孽,就要受到报应,不能安然地活在世上。孔先生算你不得功名,命中无子,虽然说是上天注定,但是还是可以改变的;只要你尽量多做一些善事,多积一些阴德,这是你自己所造的福,别人要抢也抢不去,那有可能享受不到呢?易经说:“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恶之家必有余殃”,这个道理,你能够相信吗?
         我相信禅师的话,并且向他拜谢,接受他的教导。我就在佛前把从前所做的错事,所犯的罪恶,不论大小轻重,全部说出来;并且做了一篇表白文章,先祈求能得到功名,发誓要做三千件的善事,来赎罪和报答上天给我的果报。禅师听我立誓要做三千件的善事,就拿来一本‘功过格’给我,叫我把每天所做的事情都记在功过格上,善事就记在功格上面,恶事就记在过格下面。如果做了恶事,还要把已经记的功来减除。
         禅师还教我念准提咒,期望我所求的事会有效验。你现在还不能做到不动心念的境界,只要坚持念准提咒,不必用心去记数,一直念下去,不要间断,念到极熟的时候,自然就会口里在念,自己不觉得在念,这叫做持中不持;在不念的时候,心里不觉的仍在念,这叫做不持中持;念咒能念到这样,那就把我、咒、念打成一片了,自然不会有杂念进来,那时念的咒就灵验了。
         我起初的号叫学海,自从那一天起就改号叫了凡。因为我明白‘了’立命的道理,不愿意再做‘凡’夫了。
         从此以后,就整天小心谨慎,约束自己的言行,与从前大不相同。从前尽是糊涂随便地放任,现在,自然有一种战战兢兢戒慎恭敬的景象。虽然在暗室无人的地方,也常恐怕得罪天地鬼神。碰到憎恨和毁谤我的,也能够安然的接受,不再与人计较争论了。
         第二年到礼部去考科举,孔先生算我应该考中第三名,忽然考中了第一名,孔先生的预测就不灵验了;到了秋天考试,我竟然考中了举人,这些都不是我命里注定的。云谷禅师说:命运是可以改造的。这话我更加地相信了。
         我虽然把过失改了许多,但自己检点反省,觉得过失仍然很多。例如看见善,虽然肯做,但还不能勇敢地去做;遇到救人时,心里面常犹豫不决;或虽然勉强做善事,而常说过失的话;或在清醒时能把持住自己,而在酒醉后就放任了。拿功来抵过,还不够虔诚,常是虚度光阴。从己巳年开始发愿,直到己卯年,经过十多年,才把三千件善事做完。至此,我又发起求子的心愿,也许了行三千件善事的大愿。到辛巳年,生了你,取名叫天启。
         我每做了一件善事,随时都用笔记下来。你母亲不会写字,每做一件善事,都用鹅毛管印一个红圈在日历上。或是送食物给穷人,或买动物放生,都要记圈。有时一天多到十几个红圈呢!
         到了癸未年的八月,三千条善事的愿已经做满。九月十三日,再发起求中进士的愿,许行一万条善事的大愿。到了丙戌年,我居然中了进士,授宝坻县县长。我准备一本有空格的小册子,名叫‘治心篇’,放在办公桌上。每天所做的善事恶事,虽然极小,也都记在治心篇上。到了晚上,在庭院中摆上桌子,焚香祷告上天。你母亲见我所做的善事不多,就皱着眉头对我说:从前我在家里帮你做善事,所以三千件善事能够做完。现在你许了做一万件善事的心愿,可衙门里无善事可做,要等到什么时候才能做完呢?
         我晚上做了一个梦,看到一位神人,我告诉他善事难完成的原因。天神说:‘只是你当县长减钱粮这件事,一万件善事就已经算圆满了。’原来宝坻县的田,每亩本来要纳粮两分三厘七毫,我把它减至一分四厘七毫。我觉得奇怪,这事天神怎么知道?并且,只这一件事情怎么就可以抵得了一万件善事呢?那时候恰好幻余禅师从五台山来,我就把这梦告诉他,并问这件事可以相信吗?幻余禅师说:做善事只要存心真诚恳切,虽只有一件善事,就可抵得过一万件善事了。况且你减轻全县的钱粮,万民受惠获福啊!
         我听了禅师的话,就立刻把我所得的薪水捐出来,请禅师在五台山替我斋僧一万人,并把斋僧的功德代为回向。
         孔先生算我五十三岁要死,我虽然没祈天求寿,那年我竟然一点病痛都没有。我现在已六十九岁了。书经上说:天道是不容易相信的,人的命是没有一定的。又说:人的命没有一定,自己修德可以改造。
         这些话,一点都不假。我由此方知,‘人的祸福都是自己可以求得的’这句话实在是圣贤人的名言。若是说祸福都是天所注定的,那是世上庸俗的人所讲的。
         你(天启)的命运,现在还不知是怎么样的?就算命中应该荣华发达,也要常常当作不得意想。就算碰到亨通吉利的时候,还是要常常当作不如意来想。就算眼前有吃有穿,还是要当作贫穷来想。就算旁人喜欢你,敬重你,还是要常常谦虚谨慎。就算你家世代德高望重,还是要常常当做卑贱来想。就算你学问高深,还是要常常当做粗浅来想。这六种想法,是从反面来看问题,能够这样虚心,道德自然会增进,福报也自然会增加。
         从远一点讲,要发扬祖先的遗德;从近一点来说,要遮盖和承担父母的过失;对上要想报答国家的恩惠,对下要创造家庭的幸福,对外要救济别人的急难,对内要预防和克制自己的私心杂念。这六种想法,都是从正面来说明问题,能够常常如此的存心,必然能成为正人君子。
         一个人必须要天天检查自己的过失,才能天天改过自新。若是一天不知道自己的过失,就是一天放纵自己的过失。如果每天都无过可改,就是每天都没有进步。天下聪明俊秀的人不少,然而他们在道德上不肯用功去修,在事业上不能用功去做,就只为了‘因循’两个字,得过且过,不想前进,所以才耽搁了他们的一生。
         云谷禅师所教立命的道理,实在是最精、最深、最真、最正宗的道理,希望你务必熟读而努力去实行,千万不可把大好的光阴虚度,贻误自己的一生。
         改过之法
         人若是要得福而远离灾祸,在没有做善事前,就先要决心把自己的过失改掉。但改过的方法,第一要发‘羞耻心’。孟子说:一个人最大的、最要紧的事情莫过于‘耻’字。因为知耻则勇于改过,道德圆满,就可以成为圣贤;无耻则肆意妄行,失掉人格,便和禽兽一样了。这些都是德福远祸的真正秘诀。
         改过的第二个方法,是要发畏惧心。要知道天地鬼神都在我们的头上,是欺骗不了的,就是隐微的过恶,鬼神也能看见。
         第三,要发一往直前的勇猛心。一个人之所以有了过失还不肯改,都是因为得过且过,不肯坚决改过,堕落退后的缘故。必须奋发振作,绝对不能够拖延疑惑,当下就改。小的过失,像尖刺戳在肉里,要赶紧挑掉拔除。大的恶行,像毒蛇咬到手指头一样,要赶紧切掉手指头,以免蛇毒入心,人就会死。
         如果能具备以上这三种心,那么有过就能立刻改掉,就像春天的薄冰遇到太阳光一样,还怕融化不了吗?
         要改过,有三种方法。一种是从事实上改,一种是从道理上改,一种是从心念上改。用这三种不同的功夫,所得到的效验也是不一样的。比如前天杀生,今天起禁杀了;前天发火骂人,今天起不再发火了。这就是在事情的本身来改错,禁止不再犯的方法。但是勉强压住不再犯,比自然而然的改,要难百倍。并且这犯过的病根没有去掉,仍在心里,东边灭了,西边又会冒出来,这是不彻底拔除干净的改过方法。
         善于改过的人,是在事未发之前,就明白这事不能做的道理。比如,过失在杀生,那么他先应该想到:一切动物都会爱惜自己的生命的,杀了它的生命来养我的身体,将我的享受建筑在动物的痛苦上,自问心能安吗?人吃蔬菜素食素汤等等,也吃得饱啊!何必一定要去伤害生命,造杀生的罪孽,减损自己的福报呢?再进一步想,有血气有生命的东西都有灵性知觉,和我是一样的,我虽不能养之爱之,又怎能天天伤害生命,使它们与我结仇,永无穷尽的恨我呢?能想到这些,那就会对吃肉菜觉得伤心而不能下咽了。
         又如以前自己容易发怒,就应该想:人总会有短处的,碰到他人短处的地方,按照情理,应该要哀怜他的苦恼,原谅他的短处。若是有人不讲道理冒犯了我,那是错在他,与我有什么关系呢?本来就没什么怒可以发的呀!又应想到:天下没有自以为什么错都没有的豪杰,也没有怨恨别人的学问。一个人做事不能称心如意,都是因为自己的道德没修好,不能感动人的心,应该要反过来积极自我反省和检讨。能够这样的存心用功,那么别人毁谤我,反而变成磨炼我,成为我反面的教育场所了。我应该欢欢喜喜地接受别人给我的教训、批评,还有什么怨恨呢?还有,听到别人说我坏话而能够不生气,尽管坏话说得像火光薰天那样厉害,也不过是像拿火炬去烧空中,火终归要熄灭的。若是听到别人说你坏话就生气,虽然你用尽心思和力气去争辩,结果却像春蚕吐丝,自取束缚,自讨苦吃。所以生气不但是无益处,并且还是有害的。
         怎样叫做从心上改过呢?人的一切过失,都是从心上造出来的。我的心不妄动,那么过又从何处生出来呢?既然知道过失是心造的,心病还须心药,必须从心上去改,像斩除毒树一样,须连根铲除,才不会再长出来,何必要一枝一枝的剪,一叶一叶的摘除呢?
         改过上最好的方法是修心。能修心,那末坏念头一动,就能立即发觉,一发觉就立即予以消灭掉。若是还不能消灭,那只好在碰到犯过的时候用强行压住的方法,坚决禁止不犯。净心、明理、临事禁戒,这三法并施是改过的要诀。
         积善的方法
         易经上说: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恶之家,必有余殃。
         如果要更精细的分类来说明,那么做善事还有真有假,有直有曲,有阴有阳,有是有非,有偏有正,有半有满,有大有小,有难有易的。这种种道理,要仔细的辨别,才能做到真正的行善积德,自利利人。
         凡是有益于人的是善,损人利己的是恶。有益于人的,那怕是骂人、打人也是善的;而损人利己的,就是敬人礼人也是恶的。所以一个人做善事,利人的就是公,公就是真的;损人利己就是私,私就是假的。还有从良心上出发的善行是真;表面装样行善的是假。不求回报的行善是真;有所求而行善是假。
         凡是想做好事,决不可被世俗的见解所迷惑,应从内心隐微的地方仔细审察,是不是纯粹从济世利民之心出发,若是则是直;如果存一味讨好世俗之心,就是曲。完全是爱人的心,就是直;如果有一丝一毫对世人怨恨不平之心,就是曲;纯怀敬人之心,就是直;如果有一毫玩弄世人之心,就是曲。这些都应该细细的去分辨。
         凡是做了善事而被人知道的叫做阳善;做善事而别人不知道的叫做阴德。有阴德的人,上天自然会知道并且会报酬他的。有阳善的人,亦可得善报,享受世上的名誉。享受好名声也是福,但必须是名副其实。若是享大名,而实际上却没有真实德行的,就会有料想不到的横祸。若是没有过失差错,反倒被冤枉,无缘无故被人栽上恶名的人,他的子孙往往会发达起来。所以,阴阳之间是很微妙的啊!
         现在所为虽然是善的,但如果流传下去对人有害,那就虽似善而实际是不善的;现在所行虽似不善,但是如果流传下去,能够符合大众的长远利益,那就虽似不善而实际是善的!这只不过是拿一件事情来讲讲罢了,还有很多事情。一个人应该做的事情,叫做义,但是有的时候,做该做的事,也会做错。譬如坏人可以不必宽容他,有人宽放他了,虽说是义,但反而使他的胆子更大,坏事做得更多,结果旁人受害,自己也犯罪,倒不如不宽放他,给他警戒,使他不再犯罪的好;不宽放坏人是非义,使这个人不再犯罪是义,这就叫做非义之义。
         礼貌是人人应该有的,但要有分寸。用礼貌待人是礼,但若过份,反而使人骄傲起来,就成为非礼了,这就叫做非礼之礼。
         信用虽要紧,但也要看情况,譬如:顾全小的信用是信,但若误了大事,不能顾全局,此信变成非信了,这就叫做非信之信。
         爱人本来是慈,但是因为过份的慈爱,反而使人胆子变大,闯出大祸,那就变成不慈了,这就叫做非慈之慈。
         以行善是正,作恶是偏,这是大家都知道的。以善心而行恶事,这是正中之偏。以恶心而行善事,这是偏中之正。
         若是做了一件善事,心里就牢记在这件善事上;虽然一生都很勤勉的做善事,也只不过是半善而已。如果这个心,不能够忘掉所做的善事,虽然用了万两黄金去救济别人,也只是半善而已。
         凡是存心在于利益国家百姓的,那么善事虽小而功德却很大。假使只是为了自己打算,那么善事虽多而功德却很小。
         凡是有钱有势的人要立些功德,比常人来得容易,但容易却不肯做,那就叫做自暴自弃了;而没钱没势的人,要做些功德有很大的因难,难做而能做到,这才真是可贵啊!
         随缘济世的事情,种类很多,重要的约有十条:第一、与人为善。第二、爱敬存心。第三、成人之美。第四、劝人为善。 第五、救人危急。 第六、兴建大利。 第七、舍财作福。 第八、护持正法。 第九、敬重尊长。 第十、爱惜物命。
         谦和之效
         与人交往、做人,最好的方法就是谦虚了。易经谦卦上说:满招损,谦受益。意思是说:自满就会遭到损害,谦虚就会受到益处。正如俗语所说: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就是很好的警言。
         从上面所讲的看来,趋吉避凶,这是断然由我自己作主的。因此,须要自己约束行为,丝毫不得动恶念、做恶事,要多行善念,多做好事,这样才是得福的基础。凡是骄傲自满的人必非远大的人材,即使暂时发迹,也是不得长久的。稍有见识的人,一定不肯把自己肚量弄得很狭窄,而自己拒绝可以得到的福,况且只有谦虚的人才有机会受到教育,从而得到无止境的进步。古人说:有心求功名的必可得到功名,有心求富贵的必可得到富贵。一个人有远大的志向,就像树有根一样。人立定了伟大的志向,必须在每一个念头上都要谦虚,即使碰到像灰尘一样极小的事情,也要使别人方便,能够做到这样,自然转变业报,命运和福泽就由我自主了。


用手机扫一下二维码,在手机上阅读或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图书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