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八字命理学是以人出生时间为切入点,排定命局岁运,以阴阳五行生克制化为正理,推演人生的各个方面及预知人生未来吉凶祸福的一门传统学术。命理学的可贵,不只在于能算得准,而更在于研究如何改善人生!命理学家的责任是在于以正确的学理来建议人们走向正确的人生道路,例如建议他如何改善不好的个性、做何种事业来回馈社会、如何教育儿女等等,这样才能显示出命理学的可贵性。
         八字命理学与八卦易卜、紫微斗数、风水、相学等被统称为中国神秘文化,即玄学。愚以为这个玄字用在八字命理学很不恰当,是长期以来人们没有深入了解它而产生的误解。首先,它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易学易懂,脉络清晰;稍具文化知识的人经过一段时间的研习都可以登堂入室,渐次而解个中三味。其次,命理学所讲的命运与俗传的天命思想是有截然区别的。天命思想宣扬的是大自然冥冥中有某个神灵掌握着我们的人生,我们既不可知也无能为力;命理学则指生命来自宇宙,生命过程在人生不断的时空转换中,必定要受到不断变化的宇宙场的作用和影响,而通过命理学的理论人们可以预知其作用的影响,从而起到趋吉避凶,引善拒恶的作用。从某种意义上讲,八字命理学这门古老的学术可以说是一门很现代的科学。故我们学习命理的意义在于知人生进退之机,合理回避命运中的不良信息,有效运用命运中的有利因素,从而达到趋吉避凶的作用,使人生更趋幸福、美好。
         众所周知,中国古代科学技术是十分发达的,但自明清以来竟大大地落后了。主要原因在于很少有系统全面的总结和实践这些科学理论和保存技术成果。同样,八字命理学这门古代学术在历史的发展中也处在一种无序、散乱的流传中。要么作为高人异士的不传之秘,要么作为江湖术士的糊口工具,在一段历史时期更被斥为封建迷信。但古人发明的东西毕竟流传了下来,确是不争的实是,实为幸事。
         那么八字命理学是封建迷信吗?纵观正宗命理典籍,并无一字一句提及信鬼信神。相反,提出“万物莫逃乎五”,就是说连鬼神也逃不脱五行的变化,而五行学说正是命理学家所运用和掌握的唯物主义世界观,根本不存在半点信鬼神的味道!中国传统文化是一种兼容性很强的文化。八字命理学产生于封建时代,在发展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吸收了佛、道、儒、民俗等古老文化,但不能据此就斥之为封建迷信。去芜存精,还八字命理学本来面目,正是现今命理学家的努力所在。
         八字命理学中理想的八字命局是五行中和,循序相生。对应的人生指向就是出身名门,少年科甲,官高极品,富有百万,夫妇齐眉,子孙昌盛,但这种八字极少,却也算是命理学家对人生的完美追求和对芸芸众生的衷心祝愿吧。
         生命历程有如舟行水上,有激流飞湍,有平波细浪;或一帆风顺,或川洄九转。预知人生未来以把握人生航向,是人类长期以来的一个美好的愿望。自伏羲画卦始,数千年来中国先哲们对“预卜未来”这一命题进行了不懈的探索和求证,如任何一项科学法则的确立一样,经过无数次“猜想-验证-总结-应用”的过程,终于发明一套预测人生的应用程序--八字命理学。它以人的出生时间这组数据为信息代码,运用阴阳五行学术可以全方位的解析生命历程。
         八字命理学经过不同历史时期的发展,已形成较为严密的理论体系。但其准确率和实用性还亟待提高。令人欣幸地是,进入信息化时代,现代命理学者结合更多的科学原理和命理个案,正本清源,触类引伸,使命学理论跃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尽管八字命理学自产生之日起,就饱受非难,但它如同一件出土的国之瑰宝,拂去沧桑的尘土,仍然映射出无与伦比的传统文化光芒!
         可以肯定,八字通过大运流年阴阳五行的作用,的确可以预知人的吉凶祸福。周易之所以能流传数千年而长盛不衰,就是明证!但令人遗憾的是,所谓的传统派,新派等等,流派众多,莫衷一是。一些所谓的大师,易圣,一边著书立传,互相攻击,一边又高价开班授徒。是也,非也,令易学爱好者望而却步。编者想,传统派也好,新派也好,其实都有其独到之处,正如中医西医,虽治病方法不同,但医理殊途同归。如将中西医结合,其治病救人的效果又会更高一层。由此及彼,愚想若将传统派和新派的命理精华揉合到一起,必然会极大的推动易学命理的研究向更高层次迈进。本《八字命理秘笈》的推出,就是编者以数年批断的实践和不懈的研究的结晶。有缘者得之,细研之下,不出半年,保你如虎添羽,成为名副其实的一代大师且当之无愧!
         学习八字命理,准确批断命局,使你做到铁口直断,必须循序渐进,打好根基,方能学而有成。不下苦功而妄想成为大师的任何想法和企图都是徒劳的,是学易的大忌。为使习者学而有成,本书本着简洁明快,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方法,带你进入佳境。本书分阴阳五行基础知识,四柱八字和大运的排盘,十神类像,断旺衰,定格局,取用神忌神,六亲断法,财运,官运,婚姻,伤病等人生历程的吉凶批断。同时对高层次的批断理论和技巧也有详尽的阐述和命例说明。
         本书有不解之处,切望提出,大家一同在实践中研究,以促进中华命理学的健康发展。
     --编者


用手机扫一下二维码,在手机上阅读或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图书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