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四
    卷四
    论初学入手法
    宜以涵养为本,举动间要心平气和,善气迎人方免灾殃。
    不可轻与暴虐人比试,轻则以为学艺不高,重则触其恼怒。见时以奉承为主,不可贬刺,则彼心悦意解,彼亦乐推戴我矣。
    宜在静处用功,不可向人前卖弄精神,夸张技艺,方能鞭策着里,论语云:百工居肆,以成其事,君子学以致其道,信然乎。
    宜郑重其事,不可视为儿戏,则无苟且粗心之病。
    宜明其理,传其神,顾其名,思其形,方能精妙入细。
    宜心领神会,博闻广见。凡人所不知者,我必知之;凡人所不能者,我必能也。审端则竟委,声入则心通,如此方可作人师。
    宜专心致志,殚心竭力,方能日进一日,若浮光掠影,扬扬自然,视为己成,而不知早见弃于大雅也。子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味深哉。
    先看二十四正势,再看一套偏势,正以立其体,偏以行其用,偏正相济,体用兼全,不忧武艺不高人矣。
    初学莫言练气,先将身法步眼比清,不可先记住大概,熟时仔细再正,再正则终不正矣。易曰,蒙以养正,圣功也。又不可使力,须因势之自然,徐徐轮舞,务将外形安放一家,再食轻活圆熟,转关停顿,操纵开合,一一如式,势势展施,将筋节骨骸,处处松开,方得为妙。
    一势精灵,约得千遍,方能练熟。若不熟练,还是千遍。
    先以用功为主,一身血气周流,方能浑元一气。
    灵活之法无他道谬巧,总由熟而生,由静而得。
    功夫总在呼清倒浊,尤在养静。
    头随势转,阳亦阳势,阴亦阴势,不阴不阳,头亦不阴不阳,有斜歪扭缥,两肩务要松活,不可强硬。两肘务要内连向下,不可外圈。
    两胳膊俱要柔活,切不可使着力,方能练到疾快猛地位,不致落于强硬死筋坠里。拳头要握得紧,与胳膊平直相对,不可上仰下勾外斜;拳头握得紧,直对胳膊,方能练出筋法出来,及粘着人皮时,浑身如打电形象,怒力一齐,三尖照落,方能打得结实着筋,而人难招架矣;若拳头上仰如抬头状,下勾如提勾形,外斜如扭顶样,不惟用力不出,打人不着重,落到人身必致损伤自己手脖,而难用功矣。两手不可探远,探远则转关不灵,下势不生。两手之左右曲伸,则因人之势,远近近而用之,实无一定之规矩,总因人手之远近高低,我手亦随之高低曲伸;无论偏正,反侧诸式,宜将身子搁于两腿中间,直起直落,方能稳如泰山,而无歪斜不停之病。少有歪斜,便是东扭西裂,南倒北疴,岂不蹉跎可笑矣。身之俯仰,亦必不先不后,一齐俱到也。
    两腿不可过宽,过宽则转身不利,难免倾跌之患;两腿之曲,却有一定规矩,前腿固不可太曲,太曲失于跪膝,又不可太直硬。后腿之曲直,全视步法之大小;大步法后腿舒展,力方用得出;小步法后腿曲直,与前腿曲直不大差别。
    务须脚尖着地,决不可平放。全脚履地,将力用死,致犯转势不捷,起脚不利之病。惟用脚尖着地,落点一尽,方无不稳不灵之患。前脚必须向前踏实,要脚尖点地;后脚必须斜放,亦不可太实,使全脚履地。凡打势不论何势,欲打人着力稳当,前脚不拘在人脚内外,须脚尖抢进他身后,三尖照落方好。前脚横立,大足指心气宜往内勾,后脚竖立,后根往外一拧,两膝相对,既无不牢之病,裆亦护得住了。
    步法不可贪速,恐仓惶失措,不无倾跌,但能跳的高,不愁不远矣。高字当在远字之上,远字当在高字之下,良有以也。
    三合:脚手眼相合也。凡出手要比何势,打人何处,我眼神所注,手之所打,脚所进,须一齐俱进,一齐俱到。
    六*合:脚与手合,手与眼合,眼与心合,心与神合,神与气合,气与身合,再无不捷妙灵和处。
    第一要三尖照(头手脚,三尖也),其次要气催三尽(尽者,齐也。头手脚三齐也)。
    左动必右应,右攻必左辅,左右相生方得阴阳周流之妙。
    通身俱要气擎,顶心往上一领,然后发势,用尽平生之力,方能强壮,如狮子搏象用全力,搏兔亦用全力,则全神毕赴,自无坚之不破矣。若曰我本无力,不亦已乎。
    力要用得出,气要留得住。用得出,处处如战;留得住,步步要擎。擎中有战,战中有擎,出没变化,不可物相,物相则非矣。
    停顿处宜着有力,转关处宜活泼随机,起势时气要松活。气要擎而不硬,落点方一齐着尽,使尽平生气力,始得刚柔相济之妙。


用手机扫一下二维码,在手机上阅读或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图书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