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解惑二則
    一切法者,《百法明門》攝無為真如法,是知染法不足盡一切,染法之生死法更不足盡一切。處處經中談染法,皆指生滅而言,不第談生死,生死義狹,生滅義廣故也。今《辨法法性論》名為一切法,實則非一切法,但局于生死一法,名實異矣。又,生死涅  相翻,通常法門亦平等法門,小乘解脫身相共,不足攝大乘法身,故亦不足盡一切法,而亦不足賅法性之量。今《辨法法性論》,謂抉擇依大乘,而又說唯以生死涅  ,是詮參差異矣。又,二諦以遍計所執詮一切法,則凡與法性不相合者,皆不之無之,故可言一切法無,唯法性有也。三性以依他起詮一切法,空中固有此虛妄分別,故不可言一切法無,唯法性有也。試舉其例︰《大般若經》四百七十八〈空性品〉,具壽問如來︰永斷習氣,豈亦是化?佛言︰諸法若與生滅相合,亦皆是化;涅  不與生滅相合,是法非化。是則菩提與不生滅相應,謂之轉依,而必與生滅相合,乃堪為用,乃堪盡未來際作諸功德。是故,遍計談行談畢竟空,依他談行乃談善巧。善巧即與寂滅寂靜相應也,焉可雲一切法無、唯法性有也?今《辨法法性論》謂一切法無,唯法性有,不覺詮體而廢用,說豈能圓滿哉﹗今為之說曰︰若"法法性論"標"生死涅  論",則名實相符矣。乃內容生死,而外標一切法,一切法不足,與《中邊》談無欠缺者不同,故曰非彌勒學。
    《中邊》虛妄分別,性是依他有,境是遍計無,而《辨法法性論》直是但詮遍計無耳。何也?《攝大乘論》遍計所執相,謂于無義唯有識中似義顯現,《法性論》不過于此一句演為一頌而已。現二及名言,實無而現故,以是為虛妄,即似義顯現也。彼一切無義唯計故分別,即謂于無義,唯有識中也。不得但以現字計字附會《中邊》有,遂惑遍計作依他用也。故曰非彌勒學。
    (選自《內學雜著》上,《歐陽競無先生內外學》第十一冊)
    注 1922年9月支那內學院開學之初,歐陽漸于開講《成唯識論》之前,首先分十次講演本文。此文紀錄稿由聶耦庚筆記、呂澄校訂;黑括號之內為歐陽漸本人親撰的原稿,後收入《歐陽先生內外學》第十冊。


用手机扫一下二维码,在手机上阅读或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图书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