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第五
  折疑论卷第五
 
    金台大慈恩寺西域师子比丘述注
 
  言符第十九(此篇。吻合三教之理。故曰言符)
 
  客曰。夫孔佛二教其殊合之道。或得其梗概矣(梗概者大略也。儒佛二教其殊别合同之道或得其大略矣)。
  未审。老氏之言与夫儒佛之语。敢问亦有同乎。
  妙明曰有。但时有淳浇。机有大小。随其所适(汉书曰。浇淳散朴各随所适)。
  教有浅深。虽不能全同。而亦有可同之语也。孔子云。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语去声。论语语告也。言教人者当随其高下而教。则其言易入而无躐等之蔽也)。
  老子云。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上士唯智非愚勤行于道。中士闻其道则可上可下矣。下士唯愚非智返笑圣道。故上士悟。中士疑。下士迷)。
  佛云。大根大茎大枝大叶。中根中茎中枝中叶。小根小茎小枝小叶(法华经云上中下三品者即三乘也)。
  达摩九年不语(祖师航海而来。少林面壁九年)。
  颜回终日如愚(孔子曰。吾与回言终日。不违如愚)。
  老子曰。多言数穷不如守中(频数也。道不属言。言多数而气穷。不如守一中之道)。
  季康子患盗问于孔子。孔子对曰。苟子之不欲。虽赏之不窃(且上若不贪欲。则虽赏民使之为盗。民以知耻而不偷盗也)。
  老子曰。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佛云。不得畜金银生像。尚书云。汝惟不伐。天下莫与汝争功(伐夸也若不夸有功。则天下人无与尔争夺其功也)。
  汝惟不矜。天下莫与汝争能。太上曰。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自专所见者。必不明其道也。自言是者。其道德必不显彰也。自夸伐者。必无其功也。目矜才能者。必不得久长也)。
  佛经云。不得故自赞毁他。即其类也(经言不得赞夸自己毁谤他人)。
  如此者众(如此相同之言众多也)。
  是以圣人虽居异域。被机同处如出一口(三教圣人。虽时代国土不同。其被化机缘相同之处。如出。一人之口)。
  但病有浅深。药有殊品。而疗苦求安。其情一也(结上文意然三教所设。各有浅深不同。但苦病也。三圣之言药也。虽有差殊品类不同。其治疗病苦而欲求其安乐。则一理也)。
  独以战国纵横时无大器。故二圣不言世外之典耳(惟以三纲五常修齐治平之道。而化利天下。其出世玄妙之典故不言耳)。
 
  会名第二十(此篇会同三教圣人之名目。故曰会名)
 
  客曰。三圣设教异同之理。则闻命矣。敢问圣人原始返终之道。可得闻乎(原其始而知所生。返其终而知所死。如此道理可许得闻乎)。
  妙明曰。甚哉子之问也(此赞客之所问)。
  予随堂粥饭之流(谦云。我乃随众堂中食粥饭之常流)。
  焉能达圣人起尽之事也欤。然以所知敢告吾子。佛昔居睹史多天(梵语睹史多。亦名兜率陀天。此云知足)。
  故名护明菩萨(佛彼时号护明菩萨。亦名胜善天子)。
  降神迦维罗国净饭王宫。以周昭王甲寅二十四年四月初八日。于毗婆尼蓝园波罗叉树下。于母摩耶右胁而生。十九逾城出家。成佛德相妙好。住世七十九年。谭经三百五十度(佛自降生至于双林入灭。共七十九载。自成道已四十九年。演教三百余会)。
  以周穆王壬申五十二年二月十五日入般涅槃。其道本乎明析色心(析分也。佛说三乘教法。其道本欲分明色心二法即真俗二谛也)。
  指陈因果排列行位(指点陈说。先因后果。随其所终而证排列五十二行位阶级)。
  透脱生死越四暴流河(透过解脱生死之事。超越四暴急流河者。谓欲流有流见流无明流也)。
  超三界彼岸(超出欲界色界无色界。梵语波罗。此云彼岸)。
  舍凡从圣。得大菩提(梵语菩提。此云觉也舍离凡夫而证菩提之大觉也)。
  末后拈华示众。教外别传不立文字直指人心本来是佛。以正法眼藏涅槃妙心传付饮光(梵语迦叶此云饮光)。
  达摩东迁。特明此事(梵语菩提达摩。此云觉法。西天自迦叶为初祖。相传至达摩。乃二十八祖。东迁震旦。明原始返终之道)。
  其来也月现江心(祖师来东土所传心印如月现于江心)。
  其逝也日沈山顶(其归逝也如日沈西山之顶)。
  道高尧舜。德迈羲轩(如子贡曰。夫子贤于尧舜)。
  分身混沌之前。流教太虚之始(佛祖及一切众生本有底太极混沌无极之前。早有这个道理。是以流教于太虚之初始也)。
  不生不灭(虚灵本体本来不生不灭)。
  出九层圆盖之天(易数九者。老阳至尽之处。道出于九天之上)。
  无去无来(本体如如岂有去来)。
  超八维方质之地(超出乎四方四隅形质之地)。
  大矣广矣。汪哉洋哉。巍巍乎不可思议者也(此赞佛祖道妙。若汪洋大海。又如五岳巍巍。不可思议也)。
  大权菩萨经云。老子是迦叶菩萨化游震旦。兴正录云。周定王丙辰二年二月十五日。老子降神于亳(亳音朴老子生于楚国陈郡苦县赖乡仁里)。
  母怀八十一年。诞于李树下。遂指为姓(老氏父姓韩名干字元卑。母曰精敷。孕经八十一年。生李树下。因以为姓名耳。字伯阳。身长四尺六寸额凸眉粗。反唇折鼻。臀尖胯阔。聃耳髼头。故曰老聃)。
  生而皓首(生而白头)。
  为周柱下史(柱下史者周时掌礼之官)。
  周道既衰。战国纵横(周辙既衰。淳风坠地。王道不兴于时去国矣)。
  牛驾而行。拟游西竺。过函谷关。为关令尹喜说道德二篇。西涉流沙薨于槐里(流沙地名。函谷关即今潼阙。槐里亦地名)。
  其道本乎专气致柔。抱一守真实腹虚心(老子之道。专守精气。使不散乱则形体应之而能顺也。故能致其柔和。抱一守真者。谓其无为自然之道。一者为言至也言更无其二。故抱一气而固守本真也。道德经云。实其腹者怀道抱一而守其真神也。虚其心者谓除其嗜欲去其烦恼也)。
  少思寡欲(无私蔽而少贪欲也)。
  视之不足见(道德经云。视之不见。名曰夷。夷者无色之谓。其道故无色可见)。
  听之不能闻(经云。听之不闻。名曰希。希者无声之谓。其道故无声可闻)。
  寂兮寥兮(寂者无音与声也。寥者无形而空也。如诗上天之载无声无臭至矣)。
  独立而不改(独立者。道更无其二也。不改者。常化有常也)。
  周行而不殆(既明此无形无影之道。则周行天下而无危殆也)。
  然后设无为之化(明乎专气抱一之道。然后可以称无为之教化)。
  行不言之教(既明道妙则可以行无言无说之教)。
  足以还年却老(可以证返老还童之理)。
  羽驾长生(乘鸾跨鹤谓之羽驾。其本体不灭谓之长生久视之道也)。
  共阴阳以晦明(阴阳者。指日月与阴阳而同暗同明也)。
  与天地而遐久。非含和蕴素忘怀守雌者。不足与语此道也(若不是含养中和蕴积纯真忘其情欲。守一若雌之抱卵。孳孳而为道者。不足以论此道德也)。
  牟子云。清净法行经云。震旦国人难化。先以三圣而往教焉(文出破邪论。在藏经既字函上卷)。
  大迦叶菩萨称为老子。净光童子菩萨称为仲尼。儒童菩萨称为颜回(佛说空寂所问经。及天地经。皆云。吾迦叶在彼为老子。号无上道。净光在彼号仲尼为夫子渐教化。儒童在彼号颜回。须那经云。吾入灭千载之后。教流于东土。王及人民。奉戒修善者众。出藏经明字函)。
  兴正录云。周灵王二十一年十一月四日生孔子。年谱云。周二十二主灵王二十一年十一月四日。孔子生于兖州鄹邑平乡阙党里(缉事记。灵王在位二十七年庚戌二十一年十一月初四日。时老子五十五岁孔子生于鲁国兖州鄹邑平乡晋昌里。生而有髭。身长九尺六寸。腰大十围手垂过膝。河目海口。龙颜方颡凤颙燕领。虎视雷声有中和之德。衣庄而严。色温而厉。如世家说)。
  父叔梁纥。母颜氏征(史记世家曰。其先宋人也)。
  适周道衰微。淳风坠地。周流天下(周流天下而化行导)。
  高而无位(夫子有君师之德。无君师之位)。
  伐树于宋(孔子尝谈道。于宋国树下宋人伐树)。
  削迹于卫(孔子过卫。国人削其脚迹)。
  见辱于阳货(阳货谓孔子曰。怀其宝而迷其邦。可谓仁乎。好从事而亟失时。可谓智乎)。
  被诮于接舆(楚狂接舆见孔子而歌曰。凤兮凤兮何德之衰。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已而已而。今之从政者殆而)。
  畏于匡人(夫子游于匡。宋人围之数匝。子弦琴而不辍。子路入见曰夫子何娱耶。宋人欲杀夫子矣。子推琴而谓子路曰。由来吾语汝。吾讳穷久矣。而不免命也。求通久矣。而不得时也当尧舜之时天下无穷。人非知得也。当桀纣之时。天下无通。人非知失也。世适然。夫水行不避蛟龙者。渔父之勇也。陆行不避兕虎者。猎夫之勇也。白刃交于前视死如视生。烈士之勇也。知穷之有命。知通之有时。临大难而不惧者。圣人之勇也。是以吾今虽难于此而不怖。故弦琴而乐也。论语曰。天生德于予。匡人其如予何)。
  困于陈蔡(论语。子在陈绝粮。从者病莫能兴)。
  穷词于盗跖。受毁于桓魋(桓魋。宋司马也。欲害孔子。子曰。天既赋我以如是之德桓魋其奈我何)。
  年七十有三而终于鲁(孔子年七十三。薨于鲁。葬于城北。今孔林是也)。
  其道本乎道德仁义礼乐(夫子以行其道也。则本于尧舜无为自然之道德。夫仁者心之德爱之礼。义者心之智。事之宜。礼者天理之节文。人事之仪则。乐者移风易俗而主于和也)。
  恭俭温良慈让(恭者庄敬也。俭者节制也。温者。和厚也。良者易直也。慈仁而有爱及人也让者谦逊也)。
  文行忠信(子以四教。文行忠信。教人以学文。修行存忠信也。忠信为人之本也)。
  祖述尧舜(远宗尧舜之道)。
  宪章文武(近守文武之法)。
  删诗书(删除削也。定公元年。季氏强僭。其阳虎作乱专政夫子退而削去诗中繁文异辞书中三坟三典)。
  定礼乐(夫子适问篇。问礼于老聃访乐于苌弘。然后定其礼乐)。
  赞易道(赞周易而讲明天道。及说卦文言系辞等)。
  补春秋(韩宣子适鲁。见孔子曰。易象与鲁春秋。盖周之旧典也。何不修之。因鲁史策书成文就加笔削。所补之者人道恢王道备矣)。
  作孝经(与曾子所言者是也)。
  理欹器(孔子观于鲁桓公之庙。有欹器焉。问于守庙者曰此谓何器。对曰。此盖为宥坐之器也。子曰。吾闻宥坐之器。虚则欹。中则正。满则覆。圣人以为至诚。故常置之于坐测。顾谓弟子曰。试注水焉。乃注之。果然中则正。满则覆。夫子喟然叹曰。呜呼夫物焉有满而不覆也哉。子路进曰。敢问持满有道乎。子曰聪明圣智。守之以愚。功被天下。守之以让。勇力振世。守之以怯。富有四海。守之以谨。此所谓损之又损之之道也)。
  受道于渔父(事如庄子渔父篇)。
  问礼于老聃。正三纲(三纲者。父子君臣夫妇)。
  明五纪(五纪者仁义礼智信)。
  配天祀帝。享祖尊亲(事出孝经)。
  仆妾竭其欢心(孝经。治家者不敢失于臣妾。而况于妻子乎。故得人之欢心)。
  臣子尽其忠孝(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臣能致其身)。
  居家理治长幼顺从(孝经居家理故治可移于君事兄弟故顺可移于长)。
  身揭日月之明(揭负也。言身负其道如日月之同明)。
  道历乾坤之固(夫子道德历代封谥如天地之永固)。
  此略其实也(此乃略少而言夫子之实迹也)。
  然圣人之道。仰之弥高(论语。颜子喟然叹曰圣人之道。仰之弥高不可及)。
  钻之弥坚(钻弥坚不可入)。
  瞻之在前。忽然在后(在前在后。恍惚不可以为象。此颜子深知夫子之道无穷无尽无形无体而叹之也)。
  居则善地。心则善渊。迎之无首。随之无后(老氏道体玄妙而不可及也)。
  生而无生。灭而无灭(释氏不生不灭之道也)。
  离相寂然。绝诸戏论(此形容释氏道体玄妙不可及也)。
  且谁能果知其升降隐显原始返终之道也(此总结三教之妙而谦辞云。且今谁敢言尽知其高低明暗。原其始生而尽其返终之道也哉)。
  客稽首再拜曰。非子之说。吾不得闻圣人至道如此其大者也。
 
  折疑论卷第五(终)


用手机扫一下二维码,在手机上阅读或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图书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