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四
    三洞羣仙录卷之四
    正一道士陈葆光撰集
    尊师何何,先生仆仆。
    《神仙传》:衡山有一道士,不示姓名,或问其姓,则日何,问其名,则日何,时人因呼为何尊师。或问:师无言,何以开悟後人。曰:知不知上,不知知病,谁能凿混沌之窍而达自然之理邪。遂杖草入山,而虎豹随之。司马先生曰:此可谓才全而德不形者也。後尸解,雷震,尸遂不见。
    《广记》:仆仆先生,不知何许人,自云姓仆,时人因号仆仆先生。寓光州黄土山,即三十余年,饵杏丹,饮食如常人,货药为业,人皆不识之。时王弁遇之,而授弁以杏丹之诀,先生即时昇云天。太守李休光闻之,以为不祥。先生复降休光之府,休光曰:若仙当往去,而复来,妖也。先生曰:麻姑、茅君皆问道於我,子以为妖,何也。休光叱左右执之,即时龙虎君见於前,而先生上昇,烟云四合,雷电震动,观者奔走,休光谢罪。明皇诏立官观,至今存焉。
    侯观三松,苏庵两竹。
    高道传:道士侯楷字法光,京兆人也。魏正始中为道士,授天文秘诀,晨夕之奉,久而愈勤。卜居於寒谷,行三奔衍,诵《大洞经》及《三皇内文》劾召之法。其居有清泉环流,三松偃覆,酒然幽寂,是为柄真之所,遂号三松观。
    《梆江集》:苏真君耽母年百余岁,无疾奄然而逝,乡人为立封木以礼敛葬。是日,郡东北隅牛脾山上有紫云覆木,弥漫不散,又若有白马一疋击於林问,遂闻山岭上有号哭之声,皆云苏君归持母服。乡人竟往即之,其草庵前哭泣之所,基址平坦,有竹两株,无风自摇,扫其地,终年常净。三年之後,无复哭声,白马亦不复见矣。
    胡仿励金,雍伯种玉。
    《神仙传》:唐陈休复号七子,贞元中来居褒城,耕农探樵,与常无异。多变化之衍,好事少年五七人求学其衍,勤动不已,语未终,忽暴卒,须突真败。众皆惊走,莫敢回视,自此少年不敢干之。昌明胡仿常师事之,将赴任,留钱五千为休复市酒,笑而不取,曰:吾金玉甚多,恨不能用尔。以锄授仿,使之斯地,不二三寸,金玉钱货随断而出曰:人问之物固若是,但世人赋分有定,不合多取,若用之,岂有限约乎。
    《广记》:杨雍伯事亲以孝闻,及父母死,葬於高山,雍伯庐於墓侧,昼夜号恸。甘泉涌出,以济行人。忽有一饮马者来,将白石一升与雍伯,曰:种之当生美玉。果生白璧,长二尺许,不计其数。一日出游,偶至海上,遇韦仙曰:此种玉雍伯也。一仙曰:汝有孝行,神真所感,此官即汝他日所居也。雍伯归数年,夫妇俱上昇。今者所居之宅,号玉田坊。
    道成跨骡,敬之谢鹿。
    《梆江集》:庆历中,有处士游东岳,谒主簿郭及甫。既坐,视其刺字,乃罗道成,询其乡里,曰:梆州人也。及甫留饮,处士曰:久思束州之游,前日到泰山,已游历遍也,旦夕回南方。乃借纸笔为诗曰:因思灵秀偶来游,碧玉寒堆万叠秋。直上太平高处望,根盘连接十余州。复自和云:水云踪迹日闲游,夏谷阴寒玲胜秋。猿乌性情犹恋旧,翻身却去海边州。及甫见诗,不胜叹美。既去,及甫遣人送之至邸,又为一诗付史曰:白骡代步若奔云,闲人所至留诗迹,欲知名姓问源流,请看梆阳山下石。後询梆人,地有白骡真君观,因得道,跨白骡行石壁上,其骡进至今存焉。
    《西山记》:许真君名逊字敬之,世为许昌人,後徙豫章。逊生而颖悟,姿容秀伟,少不羁,喜畋猎,尝射一鹿子堕地,母以舌舐之,未已而死,因感悟,毁弃弓矢,刻意读书。弱冠,旁通经史,善音律,天文地理、五行识记之书悉皆极致,尤慕神仙之道,後拔宅上昇。
    廖扶北郭,王续束皋。
    《本传》:後汉廖扶绝志世外,专精经典,尤明天文谶纬、风角推步之衍。公府辟召,皆不应,时人号为北郭先生。
    《唐隐逸传》:王绩字无功,授扬州六合县丞,弃官还乡里。绩河渚中先有田数十顷,邻渚有隐士仲长子先,服食养性,绩重其真素,愿与相近,乃结庐河渚,以琴酒自乐,故时人号为束皋子。
    董奉食粟,曼倩偷桃。
    《神仙传》:董奉字君异,候官人也。居庐山,不田作,为人治病亦不取钱物,但使人重病得愈者为栽杏五株,轻病得愈者载杏一株。如此数年,杏有万株,郁然成林,韦虫戏其下,常无生草,有如耘除也。於是杏子大熟,奉尝语人曰:欲买杏者,不须来报之,但径自往取之,一器谷便得一器杏。尝有谷往少而多取杏者,即有虎号啸而逐之。所得之谷救赈贫乏,供给行旅,岁消三百斛,而所余犹多。一旦昇天去。
    《汉武内传》:武帝忽见青衣女子曰:七月七日王母暂来。帝问东方朔此何人,朔曰:西王母紫兰室女传命往来。至日,帝盛服立阶,下夜闻空中有箫鼓声,王母乘紫云车,驾九色班龙,别有天仙皆长一丈,王母上殿自设精撰,以拌盛桃七枚,帝食之甚美,母曰:此桃三千岁一实,方朔曾三来偷桃矣。
    山甫玄发,姚泓绿毛。
    《抱朴子》:伯仙甫居华山,精思不食,二百余年玄发不老。後以其衍授之於女子,色如桃花。有一老仑须眉皓白而来,女子笞之,怪而问之,女曰:此是妾儿,不肯用山甫之法,致令衰老,故杖之耳。
    《唐记》:唐时有一僧居於南岳,夜见一物,绿毛覆体,直至座前,僧曰:贫僧禅居,不挠生灵,鬼神有知,无相恼也。其物曰:子知有晋、宋乎。僧曰:自晋至唐四百年矣。其物曰:师知有姚泓乎。僧曰:吾闻泓已死矣。其物曰:我泓也,其时示之以死,脱身逃遁,游行福地,唯冷柏叶遍身生毛。
    王母击节,子登弹傲。
    《集仙录》:九微元君、龟山王母、三元夫人泊诸真人仙众至,降於小有清虚上官绦房之中,夫人与王君为宾主,各命侍女陈曲成之钧,九虚合节,八音灵柴,王母击节而歌。
    《汉式内传》:王母命侍女王子登弹八琅之墩,董双成吹云和之笛,许飞琼鼓灵虚之黄,安法婴歌玄灵之曲。
    人问长史,山中宰相。·
      《真诰》:长史姓许讳谧字思玄,肇七代孙也。君博学高第,初为余姚令,累迁尚书、护国长史,密修上道,真仙屡降,而真妃授书云:玉醴金浆、交生神梨、方文火枣,当与山中许道士,不与人问许长史。
    又,陶弘景字通明,擢进士第,迁侍读。年三十有七,无意於仕,乃曰:仲尼日稳居以求其志,行义以达其道,我令义达,无复其方,请从求志之业。遂自称为华阳隐居,脱朝服挂於神虎门,袭鹿巾,衣道服,入华阳,居积金峰,修《真诰》。梁武帝累召不至,或有所议,遣使就问,时人号曰:山中宰相。
    法进帝前,奉仙天上。
    《王氏神仙传》:王法进幼而好道,一日忽遇二仙童告之曰:汝有仙骨,不忘於道,上帝敕我来迎汝,授事於天上。不觉□随二女凌虚至於帝前,而帝告之曰:人处三才之中,不易得也。付《谢罪科》一卷,汝下谕生民,亦汝之功也。天宝中,白日上昇。
    又,王奉仙,宣民女也,幼时遇青衣童子十余人,与之游戏,言笑自夜达旦。父母疑为妖,诂之,奉仙曰:女所遇者道也,所见者上仙也,初刻天上见天人罗列,一仙人云:汝有仙骨,五十年後当复来此,然百谷之实伤人真气。奉仙自後绝食,尝谓人曰:其所见天上神仙,与道家之流无异。遂画天人朝会图,号《混天图》。
    元一蹙壶,长房投杖。,
    《丹台新录》:谢元一号壶公,即孔子三千弟子之数也。常悬一空壶市肆货药,日入之後公辄蹙入壶中,举市无人见者,惟费长房於楼上见之,往拜焉,以师事之。
    又,汝南费长房为市探时壶公,公知其笃信,语长房曰:我蹙入壶时,卿便效我,自当得入。既入壶之後,不复见壶,但琼楼金阙,物象妍秀,玉童玉女侠侍,公语长房曰:我仙人也,君好道否。长房哀恳,授以劾鬼治病之卫,但不得仙道耳。又以一竹杖与之,骑此到家,讫以杖投葛陂中。长房如其言,投於陂中,遂化龙去。
    维山王乔,墦溪吕尚。
    《神仙传》:王乔字子晋,遇浮丘公得仙。友人桓良遇子晋於维山之上,谓良曰:七月七日我当昇天,可与故人会别也。至是,与故人韦官登山,见子晋弃所乘马於涧下,昇天而去。是时拿官拜别,回见所乘马亦飞空而去,今名为拜马涧焉。
    又,吕尚,冀州人,幼而智慧,预知存亡。避纣之乱,隐於辽东二十余年。西适周,匿繙汉,垂钓三年,不获一鱼,比间问曰:可已矣。尚曰:非汝所知。而获鱼於腹中,得兵秒之书,或云《玉铃》。文王梦得圣人,闻尚之贤,载归同治於周。功成告亡,开棺无尸,惟有《玉铃》六篇在棺中。
    石子东府,广利南宫。
    《真诰》:大茅君曰:昔有白石子,以石为精,故世号白石先生,此至人也。今补为东府右仙卿,入山断谷煮石食之。煮白石自有方,乃石生所造也。
    又中茅君曰:韩太华者,安国之妹也,汉将军李广利之妇也。广利在世有功及物,今在南官受化。
    紫阳役使,鲁连飞冲。
    《天蓬阮序》:邓紫阳入麻姑山,日夜诵天蓬神呢,感金甲神人与语曰:吾是北方六天使者,绿子念诵灵文,帝君已署子之功矣。遂今降黑篆神符真形,上有神仙之卫,中有役使鬼神,下有救疗疾病,子宜秘之,後当为王者师。次日果於石室中得其真形符篆,行持有验。
    《王氏神仙传》:王鲁连乃神仙王刚之女也,得父之道,入陆浑之山不出。後遇太一真人授以飞冲之法,修之白日昇天。
    郭文驯虎,瞿君驾龙。
    《仙传拾遗》:郭文字文举,洛阳人,居大壁岩。一日一有虎张口至前,若有所告,文举以手探虎口中,得骨,去之。明旦虎衔一死鹿致石室之外,自後虎常驯扰於左右,亦可抚而狎之。文举出山,虎亦随焉,虽在城市众人之中,虎倪首随行,不敢肆暴,如羊犬耳,或负书册盐米归山。晋帝闻之,诏诣阙下,问:先生驯虎有衍耶。对曰:自然耳,人无害兽之心,兽无伤人之意,何铃有衍。抚我则后虎犹民也,虐我则伟民犹虎也,亦何异哉。帝高其言,拜官不就,隐鳌亭山。  
    又瞿君者,南安人也,汉章和问隐居平冈山,黄帝降授龙跚之道,能控御云龙。後入峨眉山修洞房明镒之卫,临欲昇天,辞诀亲友,驾龙而去。今平冈化有龙岩山系龙汉。
    黄石圯下,李整洞中。
    《前汉列传》:张良过一老人堕履於圯下,顾良曰:孺子取履。良取进,老人曰:孺子可教。遂与之期曰:後五日与我期於此。如是三次,如期而来,老人曰:当如此。遂出书与良曰:读是则为王者师,後十三年见齐北谷城山下,黄石即我也。南岳夫人曰:信者得失之关挞,张良三期,可谓笃道而明心矣。
    《真诰》中茅君曰:河内李整昔守一之道,初在洛阳,近迁在华阳洞中,主考注民问之事。
    赵昇露宿,马湘壁睡。
    《神仙传》:天师张道陵有九鼎大要,唯付弟子王长曰:而後合有一人从束方来,当得之,此人铃以正月七日日中到。具说长短形状。果有赵昇从束方来,生平未相见,其形貌一如陵所说。陵乃七度试昇,皆过,乃授昇丹经。第一试昇初到门不为通,使人骂四十余日,露宿不去。
    《续仙传》:马湘字自然,有道卫,因入长溪县界投宿,主人戏言无宿处,若壁上睡可矣。日暮,弟子切於止宿,湘曰:尔乃众人中睡,我坐可到明。众人皆睡,湘跃身粱上,以一脚挂梁倒垂身睡。主人夜起,烛火照见,大惊异之,湘曰:染上犹能,壁上何难。俄而入壁,主人析谢乃出。
    稷丘拥琴,渔父鼓绁。
    《列仙传》:稷丘君者,泰山下道士也。武帝时,以道卫受赏赐,发白更黑,齿落更生。上东巡狩太山,稷丘乃冠章甫,衣黄衣,拥琴而来迎。
    《五代逸史》:浔阳太守孙偭於渚际见一轻舟,凌波隐现,俄而见一渔父垂纶鼓松,长啸清虚,公问:有鱼乎。答曰:其钓非钓,宁有鱼耶。公异之,遂寨裳涉水谓之曰:观先生有道耶,方今文明之治,何不赞缉熙之治乎。答曰:仆山海狂人,不达世务,未辫贫贱,无论富贵。乃歌曰:竹竿缠茨,河水悠悠,相忘为乐,食饵含钧,非夷非惠,联以忘忧。遂鼓松而去。
    道开食粗,石坦衣弊。
    《茆亭记》:单道开,恶食恶衣,不畏饥寒,好山居,而山神木精屡试之而不惧。後迁入罗浮山,独处茅茨,萧然物外,百余岁尸解。
    《晋逸史》:石坦自称北海人,居无定所。不营定所,不求美衣,衣弊,或有与之者,则反施於人。或有送葬,杖策而吊之,路无远近,时有寒暑,铃在其中,同时同日皆至焉人莫测,以为神明。後不知所在。
    司马白云,巫谈紫气。
    《神仙传》:司马承祯善篆,别为一体,名为金剪刀书。隐居天台玉霄峰,号白云子。睿宗召见,既归,朝士赋诗送之盈编,自号为白云记。
    又,汉驸马都尉巫谈字子都,北海人也。汉武帝出,子都见於渭桥,其头上有紫气,帝召问:君年几何。对曰:臣年一百三十八岁。帝问束方朔,朔曰:此君有阴道之衍。武帝屏左右问之,子都曰:臣昔年六十五,有时腰痛口燥舌燥涕出,得此以来七十三年,有子三十六人,身健如少。武帝受其卫不尽,然寿最胜别帝。
    琴高控鲤,黄安坐龟。
    《抱朴子》:琴高多游江浙,每於水中行,时人以为水仙。昔浙江南链丹,丹成泼灰於江,化为小鱼,时人因号为琴高鱼。後游吴,控赤鲤上昇。
    《列仙传》:黄安,代郡之卒,常坐一龟,阔三尺许,或问此龟几年,曰:昔伏羲造网结罟以授予,其背已平矣。此出畏日月之光,三千年一出头,吾坐此已五见出头矣。
    珠服桃核,回书榴皮。
    《王氏仙传》:王除为王屋令,常令,《黄庭经》六千遍,未了深义。罢官,绝谷咽气,入洞中,有嵌室石状案上古经一轴,除再拜曰:臣窃入洞天,万劫良会,今睹玄经,愿许尘目一披。忽有一人曰:吾束极真人王太虚,黄庭经吾所注,授於子。复与桃核大如数斗,磨而服之,愈疾延年。子未可居此,更二十年期。除携核与经而归。
    《搜神秘览》:湖州沈偕秀才,父以其晚年自号束老,延宾客,多酿酒以供肴烁,苟有至者,无问贵贱,悉皆酌之。一日,有衍者造谒,与束老对饮,高谈琅琅,洞达微妙,夜以继日,酒屡竭壶。卫者神色自若,诂姓氏,终不答,因以石榴皮书于壁曰:西邻已富忧不足,束老虽贫乐有余。白酒酿来因好客,黄金散尽为收书。後题日回山人。束老醉,遂失之。其去後,人多以为吕公,所题之字削去更生,束坡有诗甚详。
    焦光石芋,羊惜云芝。
    《抱朴子》:焦光居山,每煮白石如芋食之,或时入山伐薪,以施於人。及魏受禅,乃居河滨,结庵以居,不设席,其身垢污如泥漆。或数日一食,持不语,老少不常。如此在人问二百余年,後不知所之。
    《续仙传》:羊情常栖括苍山,後游阮郎亭崖上,去地十余丈,有篆书刻石,字极大。传云汉阮肇所题,验之乃李阳冰,尝为缙云令,游此亭题诗曰:阮客自何所,仙云洞口横,人问不到处,今日此中行。情於亭侧与缙云道士花时饮酒,忽仆地若毙,乃昇还家,七日乃醒,情曰:初有一人青情绦服,自称灵英,邀入洞府,见楼台鸾鹤之异,石穴中有物飞去,灵英指之曰:此青云芝也,食之得仙。情食之,觉身轻,行步如飞。後入委羽山隐矣。
    三洞羣仙录卷之四竟


用手机扫一下二维码,在手机上阅读或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图书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