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六
    三洞羣仙录卷之六
    正一道士陈葆光撰集
    玉器自满,陶瓢屡空。
    《高道传》:道士王延字子元,师华山云台观焦旷真人,授三洞秘诀真经。後周武帝钦向,乃遣使召之,焦真人谓曰:道教陵夷,久失拯援,汝可力阐,无令不振,吾自此逝矣。师至都,久之得请还观,复诏增修以居之。然山石无土,致之极劳,因虚默祷天,忽踊土出於观侧,取多而不竭。常苦乏油,又置一器,经夕自满,久用而有余。
    《晋逸史》:陶港少有高趣,任真自得。宅边有五株柳,故尝着《五柳先生传》以自况曰:先生不知何许人,亦不详姓字,宅边有五柳,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其解,每有会意,欣然忘食。性嗜酒,而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招之,造饮叉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草瓢屡空,晏如也。
    宋香足雨,昊符止风。
    《高道传》:道士宋元白,一日越州大旱,方曝廷檄龙以析雨,久之亢阳愈甚,元白谓人曰:几所降雨,须俟天符,非上奏无以致於是。止於元真观,焚香上祝,经夕大雨告足,越人神异之。信州复旱,郡将特请祷,元白遂作卫.以告城隍之像,则须臾致雨。
    《西山记》:吴真君猛,字世云,尝有暴风起,世云书符掷屋上,有青乌衔去,须臾风止。人问其故,答曰:南湖有舟遇此风,有二道士呼天求救,故以此符止之耳。验之果然。
    尊师伏虎,处士豢龙。
    《野人闲话》:闱州云台化,昔老君张天师经游之所,观内有一道士裴浩中者,不知何许人,年逾百岁,多食松枝或链气而已。每因握固数息,冥目静坐,叉有猛虎驯扰於左右,同住者亦尝见之,一旦谓门人曰:余有所往,尔等好住,无替修习门人固留不住,遂裹衣上峭壁,若履平地,如飞乌捷猿直上峰顶,杳杳而不见之。後乡里有虎暴者,竞画尊师形像以厌之,谓之伏虎尊师。
    尚书故实,牛相国镇襄阳,久旱,有处士,众云豢龙者,公请致雨,处士曰:江汉间无龙,独一派泊中有黑龙,强驱爻为灾,难制。公固命之,果有大雨,漂流万户。
    孝先水上,德闰瓮中。
    《高道传》:葛孝先,人呼仙翁。尝从吴王船行至三江口,阻风,船多漂没,仙翁船亦不知所在,吴王叹曰:仙翁有道,何不能免此乎。乃遣使求之。瑜宿,忽见翁水上行来,衣履不湿。既至,颇有酒容,诂其故,曰:昨伍子胥强邀留饮,淹屈陛下於此。上听然。
    《天师内传》:张仲常字德闰,天师玄孙,常应聘至阙,潜归叹曰:吾几落世网。室中常埋一瓮,每对妻子茹荤饮酒,夜皆在瓮中,经日不出。
    赤松雨师,元芝水母。
    《列仙传》云:赤松子者,神农时雨师也,服水玉以教神农,能入火不烧。往崑仑山西王母石室中,随风雨而上下。炎帝少女追之,亦得仙俱去。高辛时阵为雨师焉。
    《晋逸史》:赵元芝一日出行,遇一道士相揖,遂引入水去。深夜月中行,泥泞不污,傍见一物如蛇形,有五色之光,元芝惊异,问此何物耶。道士曰:此谓之水母,见者神仙。
    洞源呜锺,荐明闻鼓。
    《本传》:瞿柏庭师事桃源黄洞源法师,一日拜辞,洞源问:汝辞吾将安往。答曰:归洞府。欲留之,不克见柏庭颜色光彩异常,服短布衣,乌缯巾,遣巡却行三移足,忽然不见。洞源与道徒皆愕,贻求之,无踪迹。呜锺集观户将大索林莽,观户至束北林际遇一大蛇当路而止。
    《高道传》:道士张荐明通《老》、《庄》,高祖召见,问:道家可以治国乎。对曰:道者妙万物而为言,得其极者,尸居推席之问可以治天下。高祖大其言,延入内殿讲《道德经》,拜以为师。忽一日闻禁中奏时鼓曰:陛下闻鼓乎,其声一而已。五声十二律,鼓无一焉,然和之者鼓也。夫一,万事之本也,能守一者可以治天下。高祖善之,赐通玄先生。後不知所之。
    剪韭务光,服葵桂父。
    《列仙传》:务光者,夏时人也,耳长七寸,好琴,服薄韭根。殷汤伐桀,因光而谋,曰:非吾事也。汤曰:孰可。曰:吾不知也。汤曰:伊尹何如曰:强力忍垢,吾不知他。汤既克桀,以天下让光曰:智者谋之,武者遂之,仁者居之,古之道也。吾子胡不遂之,请相吾子。光辞曰:废上非义也,杀人非仁也,人犯其欺,我享其利,非康也。吾闻非义不食其录,无道之世不践其位,况於尊我,我不忍也。遂负石自沉寥水.已而自匿。後四百余年至见武丁时,复见武丁,欲相之,不从。武丁以舆迎而从辟不以礼,遂投河浮山。後游尚父山。《真诰》云务光剪韭以入清泠之泉是也。 
    又桂父者,象林人,时黑时白,时赤时黄,南海人见而尊事之。常服挂及葵,以龟脑和之,千丸十斤。桂父累世见之,今荆州之南尚有桂丸焉。
    仙流谭宜,客作子主。
    《仙传拾遗》:唐谭宜,开无末生,堕地能言,数岁身逾六尺,髭发,风骨不与常兄同,不饮食,行及奔马。後忽失所在,远近异之,以为神人,乡里立庙杞之q大历中忽还家,即霞冠羽衣,真仙流也。告别父母讫,腾空而去。
    《列仙传》:子主者,不知何处人也,诣江都王,自言宵先生雇我客作二百余年,不得作真人。以为狂王,问先生居止,云:在龙眉山上。王遣史将上龙山,巅果见宵先生毛身广耳,披发鼓瑟。主见之叩头,史致王命,先生曰:此主是我比舍九世孙也,汝勿预吾客事。史乃下山。
    师文泉涌,苌洪雪飞。
    《列子》:瓠巴鼓瑟而乌舞鱼跃,郑师文闻之,弃家从师襄游,师襄曰:子之琴何如。师文曰:得之矣,请尝试之。於是当春而叩商弦以召南吕,冻风忽至,草水成实。及秋而叩角弦以激夹锺,温风徐回,草木发荣。当夏而叩羽弦以召黄锺,霜雪交下,川池暴沍。当冬而叩徵弦以激萝宾,阳光炽烈,坚冰立散。将终而命官以总四弦,则景风翔,庆云浮,甘露降,醴泉涌。
    《拾遗记》:灵王二十三年起昆昭之台,亦名宣昭台,高百丈,昇之以望云色。时有苌洪能招致韦异,王乃登台,望云气蓊郁,忽见二人乘云而至,须发皆黄,游龙飞凤之笔,驾以青璃,其衣皆缝缉毛羽也。王即迎之上席,时天下大旱,地烈木燃,一人先唱,能为霜雪,引气一喷,则云起雪飞,坐者皆凛然,官中池井,坚冰可琢。又设狐腋素裘,紫熊文褥,褥是西域所献也。又有一人唱,能使即席为炎。乃以指弹席上,而暄风入室,裘褥皆弃於台下也。
    萧随弄玉,犊配连眉。
    《列仙传》:萧史者,秦穆公时人,能政孔雀白鹊舞。穆公有女字弄玉,好之,公以女妻之,遂教弄玉作凤呜。居数十年,吹箫作凤声,凤来止其屋。穆公作凤台,夫妇止其上不下数年。一旦皆随凤去,故秦人为作凤女祠於雍官,时有箫声。
    《神仙传》:黑山仙人犊子者,郑人也。居黑山,探松子、扶苓饵之,已数百年,时壮时老,时美时丑,乃知其仙人也。都阳女者,生而连眉,耳细而长,众以为异,俗皆云天人也。会犊子求耦,都女悦之,遂留相奉。时出门,共牵犊耳而走,莫能追之。左太冲魏都赋曰:昌荣练色,犊配连眉。昌容事载别巷。
    张老席帽,孟岐草衣。
    《神仙传》:张老,杨州六合县园史也。因娶比邻韦恕女为妻,一日乃挈妻去,且曰:某土居山下有小庄,明旦且归,他年相思,可令大兄往天坛山南相访。去数年,绝无消息。韦念其女,令男义方访之,至天坛南,有崑仑奴迎拜。至一甲第,楼阁花木异常,见一人戴远游冠,朱履,仪状伟然,细视之,乃张老也。引入堂内,见妹且碧窗珠箔,服饰之盛,世所未见。进候精美,留经日而别,赠金二十镒并一度帽,曰:兄若无钱,可於杨州北郊卖药王家取钱一千万,特以此信。既归,五六年问金尽,访王老取钱,果留帽付钱,乃信真神仙也。
    《仙传拾遗》:孟岐,清河逸人也。年七百余岁,言及周时事如在目前,云曾侍周公升坛,以手摩周公之足,而周公以玉质一枝与之。岐常执之,今已说矣。每切桂叶而食。汉武帝好神仙,遂披草衣而来,帝异之。
    骊母克木,搓客支机。
    《广记》:李荃往嵩山石室中得《黄帝阴符经》,本未晓其义理,因往骊山,於路傍见火起烧木,有一老姥曰:火生於木,祸发又克。荃闻之大惊,曰:此《黄帝阴符》之秘文,姥何得而言之。姥曰:吾受经已三元六周甲子矣。荃於是拜请奥义,姥曰:吾受此符,名列仙籍,而後可语至道之妙。夫《阴符》者,上清所秘,玄台所尊,理国则太平,理身则得道,非奇人不可妄传。泄天机者沉乎三劫,可不戒哉。
    《博物志》:客有居河滨者,年年八月十五日浮搓来过,至不失期。客阴异之,乃多责粮,乘搓去,任其所之。忽至一城郭处,望见织妇,因问,不答,但取支机小石与之曰:可将此蜀中问严君平。客还,问君平,君平曰:去年七月七日客星犯牛女,即是汝矣。
    芝耕云卧,松餐涧饮。
    《仙传拾遗》:吴筠自号洞阳子,年十五笃志於道,善属文,攻楷、隶,举进士,三教九流,靡不周览。隐居南阳倚帝山,芝耕云外,声利不入。
    《高道传》:道士王延字子元,九岁好道,师正懿先生陈宝炽。至十八,受业於楼观,与真人李顺兴相友善。未几,访华山云台观,复师焦旷真人,授三洞秘诀真经。唯松养涧饮,以希真理。
    司命宝爵,老父神枕。
    《仙传拾遗》:司命君者常在於民门,与御史康元环幼小同学,尝赠元环一饮器,如玉非玉,不言其名,自此叔别,不复再见。一日一有商胡诣东都所居谒元环曰:宅中有奇宝之气愿得一见。元环以他物示之,皆非也,乃出司命所与器,商胡见顿首曰:此天帝流华宝爵耳,致於日中则白气连天,承以玉拌则红光照室,此器太上镇中华之宝,亦不久留於人间即当飞去,得此宝者受福七世。元环以玉拌承之,夜现红光满室。
    《神仙传》云:太上老父者,失其姓名,汉孝武帝东巡狩,见者父锄於道,头上白光,怪而问之,老父答曰:臣年八十五垂死,有道者教臣服木饮水,并神枕之中有三十二药物,二十四件应二十四气,其八毒药应其八风,今臣之年转少,此之故也。
    严青夜行,国珍昼寝。
    《神仙传》:严青,会稽人也,居贫,常於山中作炭,忽有一人与青语,临别授以一书曰:汝骨相应得道。并教以服石脑法。青自得神书之後,常觉有数十人侍从。时都督逢青夜行,因叱从兵录之,青亦叱其从神录之,都督与从者皆不得去。明旦,行人曰:此叉是严公也。家人往叩头谢过,乃放遗归。《高道传》:巨法师名国珍,好神仙学,名利两忘,喜怒俱遗,食疏衣弊,所守弥笃。忽感疾,人勉之以药,曰:道胜则疾除,何虑之有。其自信之如此。一日昼寝,门人忽闻车马往来,有顷瓦屋皆震,师遂化去。
    洞府天仓,灵坛石凛。
    《神仙感遇传》:河束薛逢为绵州刺史,梦入洞府,肴撰甚多,有人谓曰:此天仓也。既觉,即使道士孙灵讽与亲吏访焉。至州界昌明县,有洞日天仓者,师乃入洞,见石状罗列,饮食名品极多,食之味皆甘香。欲责归以奉薛,及出洞门,形状宛然皆化为石矣。
    《湘川记》:朱陵之灵坛,太虚之宝洞,当翼秒之宿,度应玑衡,故曰:衡山。山有五峰,而石库预其一焉。山多词人,樵夫、舟子往往能诗。尝有广州从事舟行,闻人讽咏云:野鹊滩西一棹孤,月光遥接洞庭湖,堪憎回厉峰前过,望断家山一字无。
    寡言石室,灵府草堂。
    《高道传》:道士陈寡言隐玉霄峰,以琴酒吟诗,放情自任,未尝加饰。其山居诗云:醉外茅堂不闭关,觉来满目见青山。松花落处宿猿在,麋鹿韦韦林际还。又曰:照水冰作镒,扫雪玉为尘。何须问今古,便是上皇人。将尸解,谓弟子曰:当盛我以青布囊於石室中,慎勿土木为也。临终以诗示其徒云:我本无形暂有形,偶来人世逐营营。轮回债负都还了,搔首索然归上清。
    又,徐道士名灵府,号默希子,居天台云盖峰,建草堂以居之,日以修链自乐,尝作诗云:寂寂凝神太极初,无心应物降云舆。性修自性非求得,欲识真精只是渠。又曰:学道全真在此生,迷途待死更求生。今生不了无生理,纵得生知何处生。会昌初,武宗诏浙束康使以起之,辞不复出,见康使献言志诗曰:野性歌三乐,皇恩出九重,传来紫宸命,遣下白云峰。多愧书传鹤,深惭纸画龙。将何佐明主,甘老在岩松。康使表以衰槁免命,由此绝粒久,凝寂而化。
    刘宽府帅,贺亢员郎。
    《真诰》:刘宽字文饶,後汉人,今在洞中作童初府帅正侯,主始学道者。
    《陈无已传》:贺亢,世莫知年,与其乡里仕石晋为郎。章圣皇帝东封,有布衣市裹谒於道左,称晋水部员外郎贺亢。帝知其仙者,夜阅膀子,得之大惊,使求之,不获,每与庄献皇后言之,以为恨。天圣中,贺使其弟子喻澄诣阙献金银铜道像,直数十万,后怪之,召问澄,澄以师对。问师,曰:贺也。后亦大惊,问:今安在,可得见耶。澄曰:在淮南,使臣有献,固愿见也。后喜过望,遣使随澄求之淮南,与俱来。后为幸鸿福寺见之,其言皆人所难切於时者,后不乐,罢之。
    何充仙品,丁义神方。
    《真语》:何充,卢江潸人也,累迁尚书,世业奉教,多施惠立功德。永和二年尸解,受化南官,升居仙品,以其多施惠故也。
    《西山记》:吴真君名猛,字世云,七岁有孝行,夏不驱蚊纳,惧其去已而噬亲也。年四十,邑人丁义授以神方,复师南海太守鲍观,得其秘法。黄龙中,尝天降白云符,遂以道衍盛行於吴、晋之问矣。
    湘媪丹篆,郭公青囊。
    《女仙传》:唐贞元中,湘潭有一媪,不云姓氏,但称湘媪,常易止人合十有余年,每以丹篆字救疾,闲里莫不应验。媪鬓发如云,肌洁如雪,策杖曳履日可数百里。忽有道士与媪相遇,甚相慰悦。或诂道士,道士曰:此刘纲真君之妻樊夫人也。方知媪即樊夫人矣。
    《神仙传》:晋郭璞好经衍,博学有高才,而讷於言论,词赋为中兴之冠,好古之奇,尤妙於阴阳。有郭公者客居河束,精於卜筮,璞从之受,公以《青囊中书》九卷与之,由是五行天文卜筮之衍,禳灾转福通致无方,虽京房、管辖不能过也。璞门人赵载尝窃《青囊书》,未及读而为火所焚。
    子春膏肓,游崑症疾。
    《幽怪录》:杜子春落魄,资产荡尽,有一老人与钱三百万,不告姓名而去。旬岁稍尽,去马而驴,去驴而徒,老人又与钱千万。数年後,贫过昔日,老人又与钱三千万,曰:此而
    不痊,贫在膏肓矣。
    《唐史隐逸》:田游岩,就兆三原人,初补大学生,其母及妻子并有方外志,後入箕山,就许由庙束筑室而居,自称许由束邻。调露中,高宗幸嵩山,遣中书侍郎薛元超就问其母,游崑山衣田冠出拜,帝令左右扶止之,谓:先生养道山中,皆得佳否。游岩曰:臣泉石膏肓,烟霞疯疾,既逢圣代,幸得逍遥。帝曰:朕今得卿,何异汉获四皓乎。薛元超曰:汉高祖欲废嫡立庶,黄绮方来,岂如陛下崇重隐沦,亲问岩穴。帝甚欢。
    王质烂柯,徐甲枯骨。
    《王氏神仙传》:王质,束阳人,时入山伐木,偶於石室中见数童子下棋,质坐斧柯上观之,童子将枣与质食之,无饥渴。童子下棋未终,一童子曰:子可去,来已久矣。质起视,斧柯已斓矣。还家一亲戚无有存者。後入山昇天,今衢州有烂柯山。
    《神仙传》:老子西度关,关令尹喜知其非常人,从之问道。时有客徐甲,约日雇百钱,计欠甲七百二十万钱。甲见老子出关远行,索债不可得,作辞诣关令以讼老子。喜得辞大惊,乃见老子,老子问甲曰:汝久应死,吾昔倩汝为吾官卑家贫,无有使役,故以太玄生符与汝,所以至今日,汝何以言吾。乃使甲张口向地,而太玄符立出於地,丹书文字如新,甲成一聚枯骨矣。
    仲节学道,观子奉师。
    《真诰》:有学道者平仲节,河中人,渡江入括苍山,受师宋君,存心镜之道,具百神,行洞房事。如此积四十五年精思,身形更少,体有真气。今年五月一日,黄老遣迎,即日乘云驾龙,白日昇天,今在沧浪云台。
    又,黄观子自少好学道,而家中奉师,朝朝拜礼,愿乞长生。如此积四十九年,太上真人以一百四十事试之,皆过,遂与之金丹,而入焦山诵《大洞经》。今补仙官为太极右卿,有志者也,非师所能致,是其寸心定耳。
    园客甍茧,巴卭盎橘。
    《仙传拾遗》:园客者,济阴人也,姿貌端美而良,邑人以女妻之,客终不取。常种五色香草,积数十年服食。一日有五色蛾止其香末,客衣而荐之,以布生花蚕焉。至蚕时,有女夜半至,自称客妻,道蚕状。客与俱往,得一百二十头茧,皆如瓮大,躁一茧六十日乃尽,讫则俱去矣,莫知所之。齐阴人祠华蚕,设祠室也。
    《真怪录》:巴卭人不知姓,家有橘园,因霜後尽收,余有二大橘如三四斗盎,巴人异之,剖开,每橘有二老支,鬓眉繙然,相对象戏,亦不惊怖,一史曰:恨不得深根固蒂以尽棋中之乐。一史曰:君输我海龙王第七女发十两、智琼额黄十二枚、紫销被一副、绦台山霞实散二庾、瀛洲玉尘九斛。阿母疗髓凝酒四胜、阿母女熊飞娘跻虚龙缟袜八缅,後日於王先生青城草堂还我耳。一史曰:橘中之乐不喊商山。一史曰:仆饥虚矣。即於袖中取龙根脯食之,如一草根,方圆径寸,形状宛转如龙,毫厘罔不周悉。因削食之,隋削复满。食讫以水叹之化为一龙,二史共乘之,足下泄泄云起,须臾风雨晦冥,不知所在。
    金城绦阙,清都紫微。
    《逸史》:有崔生者,於青城山下洞见金城绦阙,仙翁羽衣霞被,留生酒食,以女妻之,取青囊药两粒令服之,每朔望乘鹤上朝药官。岁余请归,得隐形符,乃潜游官禁,窃锦彩。上令罗公远作法照之殿後,果有崔生,上令笞死,公远曰:此人已居上界,杀之非国家福。上遣兵仗送至青城山洞口,果见金城绦阙,生妻掷一领巾化为五色绦桥,令生渡桥,随步随灭,须臾云雾四合,但闻鸾鹤笙歌之声。
    《列子》:周穆王游化人之官,化人之官构以金银,络以珠玉,出云雨之上而不知下之据,望之若屯云焉。耳目所观听,鼻口所纳尝,皆非人问之有,王实以为清都紫微,钧天广乐,帝之所居。王俯而视之,其官榭若累块积苏焉。
    希夷饵柏,守微茹芝。
    《唐史属辞》:王希夷隐嵩山,饵松柏杂叶,年七十余筋力柔强。明皇束巡,诏见行在,访以政事,与语甚院。
    《高道传》:道士李守微,不知何许人,常游蜀,谈论多滑稽,不拘小节,人常轻侮之。忽谓人曰:余将游五岳诸山,今往矣。或问求利衍,则曰:浮生瞬息问,盍寻真访道,脱洒尘网,至若脱气链丹,茹芝绝粒,皆有益也,何区区於利衍哉。遂遁去。尝与祠部韩屿友善,屿赠诗云:一定童颜老岁华,贫寒游历贵人家。链成正气功虽大,亡心却元神道更差。乌曳鹤毛乾巍毯,杖镌龙甲瘦查牙。如何旧隐不归去,落尽蟠桃几番花。番,去声。
    伯玉娶妇,蓟子还儿。
    《三洞珠囊》:褚伯玉字元璩,吴郡钱塘人。父为取妇入前门问,伯玉从後门而出,往刻居瀑布山修道。又尝游南岳,路入闽中,飞湍赴险。伯玉舟航逼晚,迥泊涯际,而冲飕夕震,山洪暴起,激船於万仞之上,倾坠绝崖。徒倡在前,判其冰碎,缘蛆寻求,已见伯玉怡然自若。後至霍山链气养霞,积年绝粒也。
    《神仙传》:蓟子训,齐人,举孝康,除郎中,又为都尉。年二百余,颜色不老。曾求抱邻舍婴兄,误堕地死。死家素尊子训,即埋之。二十余日子训自外来,抱儿还之。家恐是鬼,掘视所埋,但泥而已。
    居士芒屦,道者麻衣。
    《仙传拾遗》:朱桃椎者,成都人,隐於郭外,结草为庐,或佯狂放诞,或终日不言。益州牧窦轨辟之为绿,不就,遗以衣服,弃而逃去。每织芒屦致於路侧,行者见之,为留米置於本处,桃椎夕而取之,人谓之居士屠。
    《玲斋夜诰》:有史宗者,号麻衣道者坐,广陵白土棣、江都檀只与语,多无畔岸,索纸赋诗曰:有欲苦不足,无欲即无忧,未若清虚者,带索被玄裘。浮游一州问,泛若不系舟,要当灭尘虑,栖息老山丘。檀只异之。陶渊明记日白土棣逢三异比丘,此其一也。有狂道士借海盐,令所畜小兑登小山,山有屋数橡,道人三四辈相劳苦,其言小兄,一不能解,但得食一瓯如饴。又有问道士曰:谪者何时竟。答曰:在徐州江北广陵白土棣,计其谪行当竟矣。仍作书授小儿曰:为达之系小儿衣带上,令还海盐。令喜问曰:衣中何有。日□.书疏耳。又呼问:小儿至何处。小兄曰:为前道士捉杖飘然去。但闻足下波浪声,至一山中。山中人寄书与白土棣,上即引衣带示令,令一不能晓。小儿归诣史宗,宗惊曰:汝乃蓬莱山中来耶。
    三洞羣仙录卷之六竟


用手机扫一下二维码,在手机上阅读或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图书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