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六十
    孙真人备急千金要方卷之六十
    宋朝奉郎守太常少卿充秘阁校理林亿等校正
    肾脏方
    补肾第八论 方 灸法
    论曰:补方通治五劳、六极、七伤虚损。五劳,五脏病。六极,六腑病。七伤,表裹受病。五劳者,一曰志劳,二曰思劳,三曰忧劳,四曰心劳,五曰疲劳。六极者,一曰气极,二曰血极,三曰筋极,四曰骨极,五曰髓极,六曰精极。七伤者,一曰肝伤,善梦;二曰心伤,善忘;三曰脾伤,善饮;四曰肺伤,善痿;五曰肾伤,善唾;六日骨伤,善饥;七曰脉伤,善嗽。凡远思强虑伤人,忧恚悲哀伤人,喜乐过度伤人,忿怒不解伤人,汲汲所愿伤人,戚戚所患伤人,寒暄失节伤人,故曰五劳、六极、七伤也。论伤甚众,且言其略,此方悉主之。
    建中汤,治五劳七伤,小腹急痛,膀胱虚满,手足逆冷,食饮苦吐酸痰呕逆,泄下,少气,目眩耳聋口焦,小便自利方:
    胶饴半斤 黄耆 乾姜 当归各三两 人参 半夏 橘皮 芍药 甘草各二两 附子一两 大枣十五枚
    右十一味,□咀,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半,汤成下胶饴烊沸,分四服。《深师》有桂心六两,生姜一斤,无橘皮、乾姜。
    又方,治虚损少气,腹胀内急,拘引小腹至冷不得屈伸,不能饮食,寒热头痛,手足逆冷,大小便难,或复下痢,口乾,梦中泄精,或时吐逆,恍惚,面色枯瘁,又复微肿,百节疼酸方:
    附子 厚朴各一两 人参 甘草 桂心 当归 茯苓各二两 麦门冬 黄耆 龙骨各三两 芍药四两 生姜五两#1 饴糖八两 生地黄一斤 大枣三+枚
    右十五味,□咀,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四升,去滓,内饴糖。每服八合,日三夜一。咳者,加生姜一倍。
    又方,治五劳七伤,虚赢不足,面目黧黑,手足疼痛,久立腰疼,起则目眩,腹中悬急而有绝伤,外引四肢方:
    生姜 芍药 乾地黄 甘草 芎藭各五两 大枣三十枚
    右六味,□咀,以水六升,渍一宿,明旦复以水五升,合煮取三升,分三服。药入四肢百脉,似醉状,是效。无生姜,酒渍乾姜二两一宿用之。常行此方,神妙。
    大建中汤,治虚劳寒澼,饮在胁下,决决有声,饮已如从一边下,决决然也,有头并冲皮起引两乳,内痛裹急,善梦失精,气短,目□□,惚惚多忘方:
    蜀椒二合 半夏一升 生姜一斤 甘草二两 人参三两 饴糖八两
    右六味,□咀,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去滓,内糖,温服七合。裹急拘引,加芍药、桂心各三两;手足厥,腰背冷,加附子一枚;劳者,加黄耆一两。
    又方,治五劳七伤,小腹急,脐下彭亨,两胁胀满,腰脊相引,鼻口乾燥,目暗□□,愦愦不乐,胸中气急,逆不下食饮;茎中策策痛,小便黄赤,尿有余沥,梦与鬼神交通,去精,惊恐虚乏方:
    饴糖半斤 黄耆 远志 当归《千金翼》无 泽泻各三两 芍药 人参 龙骨 甘草各二两 生姜八两 大枣二+枚
    右十一味,□咀,以水一斗,煮取二升半,汤成内糖令烊。一服八合,消息又一服。《深师》无饴糖、远志、泽泻、龙骨,有桂心六两,半夏一升,附子一枚。
    小建中汤,凡男女因积劳虚损,或大病後不复常,苦四体沉滞,骨肉疼酸,吸吸少气,行动喘惙,或小腹拘急,腰背强痛,心中虚悸,咽乾唇燥,面体少色,或饮食无味,阴阳废弱,悲忧惨戚,多卧少起。久者积年,轻者百日,渐致瘦削,五脏气竭,则难可复振,治之之方:
    甘草二两#2 桂心 生姜各三两 芍药六两 胶饴一升 大枣十二枚
    右六味,□咀,以水九升,煮取三升,去滓,内胶饴。每服一升,日三。间三日,复作一剂,後可与诸丸散。仲景云:呕家不可服。《肘後》云:加黄耆、人参各二两为佳。若患痰满及溏泄,可除胶饴。《胡洽方》有半夏八两#3,黄耆三两。《古今录验》名芍药汤。
    前胡建中汤,治大劳虚劣,寒热,呕逆;下焦虚热,小便赤痛;,客热上熏,头目及骨肉疼痛,口乾方:
    前胡三两#4 黄耆 芍药 当归 茯苓 桂心各二两 甘草一两 生姜八两 白糖六两 人参 半夏各六分
    右十一味,□咀,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四升,去滓,内糖,分四服。
    黄耆建中汤,治虚劳裹急诸不足方:
    黄耆 生姜 桂心各三两 甘草二两 芍药六两 大枣十二枚 饴糖一升
    右七味,□咀,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去滓,内饴令消。温服一升,日三。间日可作。呕者,倍加生姜;腹满者、去枣,加茯苓四两。佳。仲景、《集鱼》《古今录验》并同。《深师》治虚劳腹满,食少,小便多者,无饴糖,有人参二两,半夏一升#5。又治大虚不足,小腹裹急劳,寒拘引脐,气上冲胸,短气,言语谬误,不能食,吸吸气乏闷乱。《必效方》治虚劳,下焦虚冷,不甚渴,小便数者,有人参、当归各二两,若失精,加龙骨、白敌各一两。《古今录验》治虚劳裹急,小腹急痛,气引胸胁痛,或心痛短气者,以乾姜代生姜,加当归四两。
    黄耆汤,治虚劳不足,四肢烦疼,不欲食,食即胀,汗出方:
    黄耆 麦门冬 芍药 桂心各三两 甘草 当归 五味子 细辛 人参各二两#6 大枣二十枚 前胡六两 茯苓四两 生姜 半夏各八两
    右十四味,□咀,以水一斗四升,煮取三升。每服八合,日二服。《深师方》治虚乏,四肢沉重,或口乾,吸吸少气,小便利,诸不足者,无麦门冬、五味子、细辛、前胡,有桑螵蛸二十枚#7,治丈夫虚劳风冷少损,或大病後未平复而早牵劳,腰背强直,脚中疼弱,补诸不足者;无五味子、细辛,有远志、橘皮各二两,蜀椒一两,乌头三枚。《小品方》治虚劳少气,小便过多者,无五味子、细辛、人参、前胡、茯苓、半夏,有黄苓一两、地黄二两,以水九升,煮取三升。治虚劳,胸中客气,寒冷癖痞,宿食不消,吐噫,胁间水气,或流饮肠呜,食不生肌#8肉,头痛,上重下轻,目□□忽忽,去来躁热,卧不得安,小腹急,小便赤余沥,临事不起,阴下湿,或小便白浊,伤多者,无麦门冬、五味子、细辛、当归、前胡、茯苓、半夏,有厚朴二两。《胡洽方》治五脏内伤者,无麦门冬、五味子、当归、细辛、前胡、茯苓,名大黄耆汤。《延年秘录方》主补虚损,强肾气者,无麦门冬、五味子、细辛、前胡,有防风、芎藭各三两。
    乐令黄耆汤,治虚劳少气,胸心淡冷,时惊惕,心中悸动,手脚逆冷,体常自汗,五脏六腑虚损,肠鸣风湿,荣卫不调百病,补诸不足,又治风裹急方:
    黄耆 人参 橘皮 当归 桂心 细辛 前胡 芍药 甘草 麦门冬 茯苓各二两#9 生姜五两 半夏二两半 大枣二十枚
    右十四味,□咀,以水二斗,煮取四升。每服五合,日三夜一。《深师方》无橘皮、细辛、前胡、甘草、麦门冬,有乌头三两,蜀椒二两,远志二两。《胡洽》、《崔氏》有蜀椒一两、乌头五枚。《崔氏》名乐令大黄耆汤。
    肾沥汤,治虚劳损羸乏,咳逆短气,四肢烦疼,腰背相引痛,耳呜,面黧黯,骨间热,小便赤黄,心悸,目眩,诸虚乏方:
    羊肾一具 桂心一两 人参 泽泻 五味子 甘草 防风 芍蒲 地骨皮 黄耆 当归各二两 茯苓 玄参 芍药 生姜各四两 磁石五两
    右十六味,□咀,以水一斗五升,先煮肾取一斗,去肾入药,煎取三升,分三服。可常服之。《广济方》 治虚劳百病者,无人参、甘草、芎藭、当归、芍药、生姜、玄参,有苁蓉三两,牛膝、五加皮各二两。《胡洽》治大虚伤损,梦寤惊悸,上气肩息,肾中风湿,小腹裹急,引腰脊,四肢常苦寒冷,大小便涩利无常,或赤或白,足微肿,或昏僻善忘者,无泽泻、防风、黄耆、玄参、磁石、地骨皮,有黄苓一两,麦门冬、乾地黄、远志各三两,大枣二十枚。《崔氏》治肾脏虚劳所伤,补益者,无芎藭、玄参、磁石、地骨皮,有黄苓、远志各二两,乾地黄三两,麦门冬四两,大枣二十枚。治五劳六极,八风十二痹,补诸不足者,无泽泻、甘草、五味子、防风、芍药、生姜、玄参、地骨皮,有附子、牡丹皮各一两,乾地黄一两半,牡荆子、菖蒲、果螵蛸各二两。《经心录》治肾气不足,耳无所闻者,无泽泻、甘草、五味子、防风、黄耆、芍药、生姜、玄参、地骨皮,有附子、牡丹皮、牡荆子各一两,乾地黄三两,大枣十五枚,名羊肾汤。《近效方》除风下气,强腰脚,明耳目,除痰饮,理荣卫,永不染时疾诸风者,无当归、芍药、磁石,有独活、牛膝各一两半,麦门冬二两,丹参五两,为煮散,都分二十四贴,每贴入生姜一分,杏仁十四枚,水三升,煮取一升。
    又方:
    羖羊肾一具,切,去脂,以水一斗六升,煮取一斗三升 大枣二十枚 桑白皮六两 五味子 黄耆 苁蓉 防风 巴戟天 秦艽 泽泻人参 桂心 薯蓣 丹参 远志 茯苓 细辛 牛膝各三两 石斛 生姜各五两 杜仲磁石各八两
    右二十二味,□咀,内肾汁中,煮取三升。分三服,相去如人行五里,再服。
    增损肾沥汤,治大虚不足,小便数,嘘吸焦燆引饮,膀胱满急。每年三伏中常服此三剂,於方中商量用之:
    羊肾一具 麦门冬 地骨皮 人参 石斛 泽泻 栝蒌根 乾地黄各四两 远志 生姜 甘草 当归 桂心 茯苓 五味子 桑白皮一作桑寄生,各二两 大枣三十枚
    右十七味,□咀,以水一斗五升,先煮肾,取一斗二升,去肾内药,煮取三升,去滓,分三服。《小品方》无石斛、栝蒌、地骨、桑皮、茯苓,有芎藭、黄连、龙骨各二两,螵蛸二十枚。又治肾气不足,痟渴引饮,小便过多,腰背疼痛者,无石斛、栝蒌、地骨、桑白皮、甘草,有芎藭二两,黄苓、芍药各一两,桑螵蛸二十枚,鷄脉胵黄皮一两。《崔氏》治脏损虚劳,李子豫增损者,无石斛、栝蒌、地骨、桑白皮,有黄耆、黄苓、芍药、防风各二两。
    治左胁气冲,膈上满,头上有风如虫行,手足顽痹,鼻塞,脚转筋,不能伸缩,两目时肿痛方:
    猪肾一具 防风 芎藭 橘皮 泽泻 桂心 石斛各一两 生姜 丹参 茯苓 通草 半夏各一两#10 乾地黄三两
    右十三味,□咀,以水一斗半,煮肾,减三升,去肾下药,煮取二升七合,去滓,分三服。
    五补汤,治五脏内虚竭,短气,咳逆伤损,郁悒不足,下气通津液方:
    五味子 桂心 甘草 人参各一两#11 麦门冬 小麦各一升 生姜八两,《千金翼》无 粳米三合 薤白 枸杞根白皮各一斤
    右十味,□咀,以水一斗二升,煮取三升。每服一升,日三。口燥者,先煮竹叶一把,水减一升,去叶,内诸药煮之。
    凝唾汤,治虚损短气,咽喉凝唾不出,如胶塞喉方:一名茯苓汤。
    麦门冬五两 人参二两#12 前胡三两 甘草 乾地黄 桂心 芍药各#13一两 大枣三+枚 茯苓二两
    右九味,□咀,以水九升,煮取三升,分温三服。
    补汤方:
    车前子三两#14 防风 桂心各#15二两 巴戟天 丹参 乾地黄 鹿茸 枸杞皮 五加皮#16各五两
    右九味,□咀,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分三服。
    人参汤,治男子五劳七伤,胸中逆满,害食,乏气,呕逆,两胁下胀,小腹急痛,宛转欲死,调中平脏、理绝伤方:
    人参 当归 芍药 甘草 生姜 麦门冬 白糖 桂心各二两 前胡 茯苓 五味子 蜀椒 橘皮各一两 枳实三两 大枣十五枚
    右十五味,□咀,取东流水一斗半,渍药半日,用三年陈芦稍煎,取四升,内糖,复上火煎令十数沸。年二十以上,六十以下,一服一升;二十以下,六十以上,服七八合;虽年盛而久赢者,亦服七八合,日三夜一。不尔,药力不接,则不能救病。要用劳水、陈芦,不则水强火盛猛,即药力不出也。贞观初,有人久患赢瘦殆死,余处此方,一剂则瘥,如汤沃雪,所以录记之。余方皆尔,不能一一具记。
    内补散,治男子五劳六绝,其心伤者,令人善惊,妄怒无常;其脾伤者,令人腹满喜噫,食竟欲卧,面目痿黄;其肺伤者,令人少精,腰背痛,四肢厥逆;其肝伤者,令人少血面黑;其肾伤者,有积聚,小腹腰背满痹,咳唾,小便难。六绝之为病,皆起於大劳脉虚,外受风邪,内受寒热,令人手足疼痛,膝以下冷,腹中雷鸣,时时泄痢,或闭或利,面目肿,心下愦愦不欲语,憎闻人声方:
    乾地黄 菟丝子 山茱萸 地麦各五分 远志 巴戟天各半两 麦门冬 五味子 甘草 人参 苁蓉 石斛 桂心 茯苓 附子各一两半
    右十五味,治下筛,酒服方寸匕,日三,加至三匕。无所禁。
    石斛散,治大风,四肢不收,不能自反覆,两肩疼痛,身重经急筋肿,不能行,时寒时热,足端如似刀刺痛,身不能自任。此皆得之饮酒,中大风露,卧湿地,寒从下入,腰以下冷,不足无气,子精虚,众脉寒,阴下湿,茎消,令人不乐,恍惚时悲。此方除风、轻身、益气、明目、强阴,令人有子,补不足方:
    石斛十分 牛膝二分 附子 杜仲各四分 柏子仁 石龙芮 芍药 松脂 云母粉 山茱萸 泽泻 萆薢 菟丝子 防风 细辛 桂心各三分
    右十六味,治下筛。酒服方寸匕,日再。阴不起,倍菟丝子、杜仲;腹中痛,倍芍药;膝中痛,倍牛膝;背痛、倍萆薢;腰中风,倍防风;少气,倍柏子仁;蹶不能行,倍泽泻;随病所在倍三分。亦可为丸,以枣膏丸如梧子,酒服七丸。
    肾沥散,治虚劳百病方:
    羖羊肾一具,阴乾 茯苓一两半 五味子 甘草 巴戟天 桂心 石龙芮 牛膝 山茱萸 防风 乾姜 细辛各一两 乾地黄二两 人参 锺乳粉 石斛 菟丝子 丹参 苁蓉 附子各五分
    右二十味,治下筛,合锺乳粉和搅,更筛令匀。平旦清酒服方寸匕,稍加至二匕,日再。
    又方,治男子五劳七伤,八风十二痹,无有冬夏,悲忧憔悴,凡是病皆须服之之方:
    羊肾一具,阴乾 厚朴 五味子 女萎细辛 牡刑子 芍药 巴戟天 石斛 白歛 石龙芮 茯苓 山茱萸 乾漆 矾石 龙胆桂心 芎藭 苁蓉 蜀椒白术 菊花 续断 远志 人参 黄耆 泽泻 萆薢 黄苓各一两 乾姜 附子 防风 菖蒲 牛膝各一两 半桔梗二两 半薯蓣 秦艽各二两
    右三十七味,治下节,酒服方寸匕,日三。忌房室。
    又方:
    石龙芮 续断 桔梗 乾姜 菖蒲 山茱萸 茯苓各二两 薯蓣 蜀椒 芍药 巴戟天 人参 龙胆 女萎 厚朴 肉苁蓉细辛 萆薢 附子 石斛 黄耆 芎藭 白敛 乌头 天雄 桂心各两半 秦艽 白术 誉石一作矾石 五味子 牡荆子 菊花牛膝各一两 远志二两 半乾漆三两 羊肾一具,阴乾
    右三十六味,治下筛。酒服方寸匕,日三。此方比前方无泽泻、黄苓、防风,有乌头、天雄各一两半,余并同。
    薯蓣散,补丈夫,一切病不能具述方:
    薯蓣 荆实一用枸杞子 续断一方用远志 茯苓一方用茯神 牛膝 菟丝子 巴戟天杜仲各一量 两苁蓉二两#17五味子 山茱萸一用防风 蛇床子二分
    右十二味,治下筛,酒服方寸匕,日二夜一。惟禁醋、蒜,自外无忌。服後五夜知觉,十夜力生,十五夜力壮如盛年,二十夜力倍。若多忘加远志、茯苓,体涩加柏子仁。服三两剂益肌肉。亦可为丸,每服三十丸,日二夜一。以头面身体暖为度。其药和平不热,调五脏,久服健力不可当,妇人服之面生五色。
    补五劳方:
    五月五日采五加茎,七月七日采叶,九月九日取根,治下筛。服方寸匕,日三。长服去风劳,妙。
    治五劳六极七伤虚损方:
    苁蓉 白龙骨 阳起石 续断 天雄各七分 牡蛎 五味子 蛇床子 乾地黄桑寄生 天门冬 白石英各一两#19 地肤子车前子 韭子 菟丝子各五合 地骨皮八分
    右十七味,治下筛,酒服方寸匕,日三服。
    锺乳散,治五劳七伤,虚赢无气力,伤极方:
    锺乳六两,无问粗细,以白净无赤黄黑为土,铜铛中可盛三二斗,并取粟粗糠二合许内铛中,煮五六沸,乃内乳煮,水欲减,又添如故,一晬时出,以暖水净淘之,曝乾,玉锤研不作声止,重密绢水下澄取用 鹿角白者 白马茎别捣 硫黄别研 石斛 铁精 人参 磁石 桂心 僵蚕各一两 蛇床子三两
    右十一味,为末,以枣膏和捣三千杵,酒服三十丸如梧子,日再。慎房室及生冷、酢滑、鷄、猪、鱼、陈败。
    寒食锺乳散,治伤损乏少气力,虚劳百病,令人丁强饮食,去风冷。方见气极篇中。
    地黄散,主益气、调中、补绝,令人嗜食,除热方:
    生地黄三十斤,细切曝乾,取生者三十斤捣汁渍之,令相得,出曝乾,复如是九反曝,捣末。食後酒服方寸匕,勿令绝。
    三石散,治风劳毒冷,百治不瘥,补虚方:
    锺乳 紫石英 白石英 白术 桔梗 防风各五分 栝蒌根 人参 蜀椒 乾姜 附子 牡蛎 桂心 杜仲 细辛 茯苓各十分
    右十六味,治下筛,酒服方寸匕,日三。行十数步至五十步以上,服此大佳,少年勿用。自余补方通用老少,皆宜冬月服之。《千金翼》 名更生散,用赤石脂,不用紫石英、蜀椒、杜仲、茯苓,为十三味。
    石韦圆,黄帝问五劳七.伤於高阳负,高阳负曰:一曰阴衰,二曰精清,三曰精少,四曰阴消,五曰囊下湿,六曰腰一作胸胁苦痛,七曰膝厥痛冷不欲行,骨热,远视沮出,口乾,腹中鸣,时有热,小便淋沥,茎中痛,或精自出。有病如此,所谓七伤。一曰志劳,二曰思劳,三曰心劳,四曰忧劳,五曰疲劳,此谓五劳。黄帝曰:何以治之?高阳负曰:石韦丸主之。
    石韦 细辛 礜石 远志 茯苓 泽泻 菖蒲 杜仲 蛇床子 肉苁蓉 桔梗 天雄 牛膝 山茱萸 柏子仁 续断 薯蓣各二两 防风 赤石脂各三两
    右十九味,为末,取枣膏如蜜和丸如梧子。酒服三十丸,日三。七日愈,二十日百病除,长服良。《崔氏》 无誉石、茯苓、泽泻、桔梗、薯蓣,有栝蒌根二两半,云白水侯方。
    五补圆,治肾气虚损,五劳七伤,腰脚酸疼,肢节苦痛,目暗□□,心中喜忘,恍惚不定,夜卧多梦,觉则口乾、食不得味,心常不乐,多有恙怒,房室不举,心腹胀满,四体疼痹,口吐酸水,小腹冷气,尿有余沥,大便不利,方悉主之。久服延年不老,四时勿绝,一年万病除,愈之方:
    杜仲巴戟天各#20六分 人参 五加皮 五味子 天雄 牛膝 防风 远志 石斛薯蓣 狗脊各四分 乾地黄 苁蓉各十二分 鹿茸十五分 菟丝子 茯苓各五分 覆盆子 石龙芮各#21八分 萆薢 蛇床子 石南白术各三分#22天门冬七分
    右二十四味,为末,蜜丸如梧子。酒服十丸,日三。有风加天雄、芎藭、当归、黄耆、五加皮、石南、袂神、独活、柏子仁、白术各三分;  有气加厚朴、枳实、橘皮各三分;冷加乾姜、桂心、吴茱萸、附子、细辛、蜀椒各三分;泄精加韭子、白龙骨、牡蛎、鹿茸各三分;泄痢加赤石脂、龙骨、黄连、乌梅肉各三分。春依方服,夏加地黄五分,黄苓三分,麦门冬四分,冷则去此,加乾姜、桂心、蜀椒各三分,若不热不寒,亦不须增损,直尔服之。三剂以上,即觉庶事悉佳。慎酢醉、蒜、鱠、陈臭、大冷、醉吐,自外百无所慎。稍加至三十丸,不得增,常以此为度。
    无比薯蓣圆,治诸虚劳百损方:
    薯蓣二两 苁蓉四两 五味子六两 菟丝子 杜仲各三两 牛膝 山茱萸 乾地黄 泽泻 茯神一作茯苓 巴戟天 赤石脂各一两
    右十二味,为末,蜜丸如梧子。食前酒服二十丸加至三十丸,日再。无所忌,惟禁醋蒜陈臭等物。服七日後令人健,四体润泽,唇口赤,手足暖,面有光彩,消食,身体安和,音声清朗,是其验也。十日後,长肌肉,其药通中入脑鼻,必酸疼,勿怪。若求大肥,加敦煌石膏二两;失性健忘,加远志一两;体少润泽,加柏子仁一两。《古今录验》有白马茎二两,共十六味,治丈夫五劳七伤,头痛目眩,手足逆冷,或烦热有时,或冷痹骨疼,腰髋不随,食虽多不生肌肉,或少食而胀满,体涩无光泽,阳气衰绝,阴气不行。此药能补十二经脉,起阴阳,通内制外,安魂定魄,开三焦,破积聚,厚肠胃,消五脏邪气,除心内伏热,强筋练骨,轻身明目,除风去冷,无所不治,补益处广,常须服饵为佳,七十老人服之尚有非常力,况少者乎。
    大薯殡圆,治男子女人虚损伤绝,头目眩,骨节烦痛,饮食微少,羸瘦百病方:
    薯蓣 附子《古今录》作茯苓 人参 泽泻各八分 天门冬 乾地黄 黄苓 当归各十分 乾漆 杏仁 阿胶各二分 白术 白敛《古今录》作防风 芍药 石膏 前胡各三分 桔梗 乾姜 桂心各四分 大黄六分 五味子十六分 甘草二十分 大豆卷五分,《古今录》作黄耆大枣一百枚
    右二十四味,为末,蜜和枣膏,捣三千杵,丸如梧子。酒服五丸,日三,渐增至十丸。张仲景无附子、黄苓、石膏、乾漆、五味子、大黄,有神麯十分,芎藭、防风各六分,茯苓五分,丸如弹丸。每服一丸,以一百丸为剂。
    肾气圆,治虚劳,肾气不足,腰痛阴寒,小便数,囊冷湿,尿有余沥,精自出,阴痿不起,忽忽悲喜方:
    乾地黄八分 远志 防风 乾姜 牛膝 麦门冬 萎蕤 薯蓣 石斛 细辛 地骨皮 甘草 附子 桂心 茯苓 山茱萸各#23四分 苁蓉六分 锺乳粉十分 羖羊肾一具
    右十九味,为末,蜜丸如梧子。酒服十五丸,日三,稍加至三十丸。《古今录验》无远志、防风、乾姜、牛膝、地骨、萎蕤、甘草、锺乳,有狗脊一两,黄耆四两,人参三两,泽泻、乾姜各二两,大枣一百枚。
    又方,治男子妇人劳损虚赢,伤寒冷乏少,无所不治方:
    石斛二两 紫蒐 牛膝 白术各五分 麻仁一分 人参 当归 茯苓 芎藭 大豆卷 黄苓 甘草各六分 杏仁 蜀椒 乾地黄 防风桂心各四分 羊肾一具一方有苁蓉六分。
    右十八味,为末,蜜丸如梧子。酒服十丸,日再,渐增之。
    又方,此方胜胡公肾气丸及五石丸:
    乾地黄 茯苓 玄参各五两 泽泻 薯蓣 山茱萸 桂心 芍药各四两 附子三两
    右九味,为末,蜜丸如梧子。酒服二十丸,加至三十丸,以知为度。《千金翼》有牡丹皮四两,为十味。
    又方,治肾气不足,赢瘦日剧,吸吸少气,体重,耳聋眼暗,百病方:
    桂心四两 乾地黄一斤 泽泻 薯蓣 茯苓各八两 牡丹皮六两 半夏一两#24
    右七味,为末,蜜丸如梧子大。酒服十丸,日三。
    八味肾气圆,治虚劳不足,大渴欲
    饮水,腰痛,小腹拘急,小便不利方:
    乾地黄八两 山茱萸 薯蓣各四两 泽泻 牡丹皮 茯苓各三两 桂心 附子各二两
    右八味,为末,蜜丸如梧子大。酒下十五丸,日三,加至二十五丸。仲景云:常服去附子,加五味子。姚公云:加五味子三两,苁蓉四两。张文仲云:五味子、苁蓉各四两。《肘後方》云:地黄四两,附子、泽泻各一两,余各二两。
    黄耆圆,治五劳七伤诸虚不足,肾气虚损,目视□□,耳无所闻方:
    黄耆 乾姜 当归 羌活一作白术 芎藭 甘草 茯苓 细辛 桂心 乌头 附子 防风 人参 芍药 石斛 乾地黄 苁蓉各二两 枣膏五合 羊肾一具
    右十九味,为末,以枣膏与蜜为丸如梧子大。酒服十五丸,日二,加至三十丸。一方无芎藭、乾姜、当归、羌活,止十四味。《古今录验》 无羊肾,有羌活、锺乳、紫石英、石硫黄、赤石脂、白石脂、矾石各二分,名五石黄耆丸。
    又方,疗虚劳方:
    黄耆 鹿茸 茯苓 乌头 乾姜各三分 乾地黄 当归 桂心 芎藭各四分 枸杞 白皮 菟丝子 五味子 柏子仁 白术各五分 大枣二十枚#25
    右十五味,为末,蜜丸如梧子。平旦酒服十丸,夜十丸以知为度。禁如药法。
    神化圆,治五劳七伤,气不足,阴下湿痒或生疮,小便数,有余沥,阴头冷疼,失精自出,小腹急,绕脐痛,膝重不能久立,目视漠漠,见风汨出,经酸,精气衰微,卧不欲起,手足厥冷,调中利食方:
    苁蓉 牛膝 薯蓣各六分 续断 山茱萸 大黄各五分 远志 泽泻 天雄 柏子仁 菟线子 人参 防风 石斛 栝蒌根 杜仲 黄连 白术 甘草 誉石 当归各一两 桂心 石南 乾姜 蛇床子 赤石脂 萆薢 茯苓 细辛 菖蒲 芎藭各三两#26。
    右三十一味,为末,蜜丸如梧子。酒服五丸,曰三,加至二十丸。
    三仁九子圆,治五劳七伤,补益方:
    酸枣仁 柏子仁 慧苜仁 菟丝子 菊花子 枸杞子 蛇床子 五味子 庵?子 地肤子 乌麻子 牡荆子 乾地黄 薯蓣 桂心各二两 苁蓉三两
    右十六味,为末,蜜丸如梧子。酒服二十丸,日二夜一。
    填骨圆,治五劳七伤,补五脏,除万病方:
    石斛 人参 当归 牡蒙 石长生 石韦 白术 远志 苁蓉 巴戟天 紫苑 茯苓 乾姜 天雄 蛇床子 牛膝 牡蛎 附子 牡丹 柏子仁 甘草 薯蓣 阿胶 乾地黄 五味子各#27二两 蜀椒三两
    右二十六味,为末,白蜜和丸如梧子大。酒服三丸,日三。
    通明圆,治五劳七伤六极,强力行事举重,重病後骨髓未满房室,所食不消,胃气不平方:
    麦门冬三斤 乾地黄 石韦各一斤 紫菀 五味子 肉苁蓉 甘草 阿胶 杜仲 远志 茯苓 天雄各半斤
    右十二味,为末,蜜丸如梧子。食上饮#28若酒服十丸,日再,加至二十丸。
    补虚益精大通圆,治五劳七伤百病方:
    乾地黄八两 乾姜 当归 石斛 肉苁蓉 天门冬 白术 甘草 芍药 人参各六两 麻子仁半两 紫莞 大黄 黄苓各五两 蜀椒三升 防风四两 茯苓 杏仁各三两 白芷一两
    右十九味,为末,白蜜枣膏丸如弹子。空腹服一丸,日三,服十日效。
    赤石脂圆,治五劳七伤,每事不如意,男子诸疾方:
    赤石脂 山菜萸各七分 防风 远志 栝蒌根 牛膝 杜仲 薯蓣各#29四分 石韦三分#30 肉苁蓉二分 蛇床子六分 菖蒲 续断 天雄 柏子仁各五分
    右十五味,为末,蜜枣膏和丸如梧子大。空腹服五丸,日三服,十日知。久服不老,加菟丝子四分佳。
    鹿角圆,补益方:
    鹿角 白马茎 石斛 薯蓣 乾地黄 人参 菟丝子 防风 蛇床子各#31五分 山茱萸 杜仲 赤石脂 泽泻 乾姜各四分 石龙芮 远志各三分 五味子 牛膝 巴戟天各六分 天雄二分 苁蓉七分一方无乾姜、五味子。
    右二十一味,为末。蜜丸如梧子,酒服三十丸,日二。忌米醋。
    苁蓉圆,补虚益气,治五脏虚劳损方伤,阴痹,阴下湿痒或生疮,茎中痛,小便余沥,四肢嘘吸,阳气绝,阳脉伤徒方:
    苁薯积各#32五分 蛇床子#33 远志各四分 菟丝子六分 天雄八分 五味子 山茱萸各七分 巴戟天四分#34
    右九味,为末,蜜丸如梧子。酒服二十丸,日二,加至二十五丸。
    乾地黄圆,治五劳七伤六极,脏腑虚弱,饮食不下,颜色黧黯,八风所伤,补虚益气,进食,资颜色,长阳方:
    乾地黄 茯苓 天雄各#35七分 蛇床子六分 桂心 麦门冬各五分 远志 苁蓉 杜仲 甘草各十分 五味子四分 阿胶 枣肉各八分
    右十三味,为末,蜜丸如梧子。酒下二十丸,日再,加至三十丸。常服弥佳。
    治虚劳不起,囊下痒,汗出,小便淋沥,茎中数痛,尿时赤黄,甚者失精,剧苦溺血,目视□□,见风汨出,茎中冷,精气衰,两膝肿,不能久立,起则目眩,补虚方:
    蛇床子 细辛 天雄 大黄 柏子仁 菟丝子 杜仲 茯苓 防风 萆薢 菖蒲 泽泻各四两 远志 牛膝各六分 栝蒌根三分 山茱萸 桂心 苁蓉 薯蓣 蜀椒 石韦 白术各五分#36
    右二十二味,为末,蜜丸如梧子。酒服十五丸,日再,渐加至五十丸。十五日身体轻,三十日聪明,五十日康健复壮。
    覆盆子圆,治五劳七伤赢瘦,补益令人充健方:
    覆盆子 菟丝子各十二分 苁蓉 鹿茸 巴戟天 白龙骨 茯苓 天雄 白石英 五味子 续断 薯蓣各十分 乾地黄八分 蛇床子五分 远志 乾姜各六分
    右十六味,为末,蜜丸如梧子。酒服十五丸,日再,细细加至三十丸。慎生冷、陈臭。《张文仲方》无龙骨、鹿茸、天雄、续断、石英,有石斛、白术、桂心、枸杞子、人参、柏子仁、泽泻各六分,牛膝四分,山茱萸五分,赤石脂、甘草各八分,细辛四分。
    治五劳七伤,虚赢无力伤极方:
    菟丝子 五味子各二两 蛇床子一两
    右三味,为末,蜜丸如梧子。每服十丸,日三服。禁如常法。
    补益方:
    乾漆 柏子仁 山茱萸 酸枣仁各四分
    右四味,为末,蜜丸如梧子。每服二七丸,加至二十丸,日二。
    曲囊圆,治风冷,补虚弱,亦主百病方:
    乾地黄 薯蓣 牡蛎 天雄 蛇床子 远志 杜仲 鹿茸 桂心 五味子 鹿药草#37 石斛 车前子 菟丝子 肉苁蓉 雄鸡肝 未连蚕蛾各等分
    右十七味,欲和任意捣末,蜜丸如小豆大。酒服三丸,加至七丸,日三夜一。禁如常法。须令常有药气,大益人。服药十日以後,少少得强。
    崔#38平世治五劳七伤方:
    锺乳粉 萆薢各一分 巴戟天二分 乾姜三分,一作乾地黄 菟丝子 苁蓉各二分
    右六味,为末,蜜丸如梧子。酒服七丸,日三。服讫,行百步,服酒三合,更行三百步,胸中热定,即食乾饭,牛、羊、兔肉任为羹,去肥腻,余不忌。
    明目益精,长志倍力,久服长生耐老方:
    远志 茯苓 细辛 菟丝子 木兰 续断 人参 菖蒲 龙骨 当归 芎藭 茯神各五分
    右十二味,为末,蜜丸如梧子。服七丸至十丸,日二夜一,满三年益智。
    磁石酒,疗丈夫虚劳冷,骨中疼痛,阳气不足,阴下疥一作痛热方:
    磁石 石斛 泽泻 防风各五两 杜仲 桂心各四两 天雄 桑寄生 天门冬 黄耆各三两 石南二两 狗脊八两
    右十二味,□咀,以酒四斗浸渍。服三合,惭加至五合,日再服。亦可单渍磁石服之。
    石英煎,治男子女人五劳七伤,消枯羸瘦,风虚痼冷,少气力,无颜色,不能动作,口苦咽燥,眠中不安,恶梦惊惧,百病方:
    白石英碎如米,以醇酒九升,铜器中微火煎取三升,以竹篦搅,勿住手,去滓澄清 紫石英各一斤,制同上 乾地黄一斤 白蜜 酥桃仁各三升#39 石斛五两 柏子仁 远志 茯苓 山茱萸 人参 麦门冬 桂心 乾姜 五味子 白术 苁蓉 甘草 天雄 白芷 细辛 芎藭 黄耆 防风 薯蓣各二两#40
    右二十四味,治下筛,内煎中,如不足,加酒取足为限,煎令可丸,丸如梧子大。酒服二十丸#41,日三,稍加至四十丸为度。无药者,可单服煎。令人肥白充实。
    麋角圆方:
    取当年新角连脑顶者为上,看角根有斫痕处亦堪用,退角根下平者,是不堪,诸麋角丸方,凡有一百一十方,此特出众方之外,容成子羔服而羽化。夫造此药,取角五具,或四具、三具、两具、一具为一剂,先去尖一大寸,即各长七八寸,取势截断,量把镑得,即於长流水中以竹器盛,悬浸,可十宿。如无长流水处,即於净盆中满着水浸,每夜易换,即将出,削去皱皮,以利镑镑取白处,至心即止,以清粟米治浸两宿,初经一宿即乾,握去旧水,置新绢上曝乾,净择,去恶物粗骨皮及镑不匀者,即以无灰美酒於大白瓷器中浸经两宿,其酒及器物随药多少,其药及酒俱入净釜中,初武火煮一食久後,即又着火微煎,如蟹目沸,以柳木篦长四尺、阔三指,徐搅,不得住手,困则易人,时时更添美酒,以成煎为度,煎之皆须平旦下手,不得经两宿,仍看屑消似希胶,即以牛乳五大升,酥一斤,以次渐下後药:
    麋角一条,炙令黄,为散,与诸药同制之 槟榔 通草 秦艽 人参 甘草 菟丝子酒浸两宿,待乾别捣 肉苁蓉各一两
    右捣为散,如不要补,即不须此药共煎,又可一食时,候药似稠粥即止火,少时歇热气,即投诸药散相和,搅令相得,仍待少时渐稠枯堪作丸,即以新器盛贮,以众手一时丸就,如梧子大,若不能众手丸就,旋暖渐丸亦得,如牯手,着少酥涂手。其服饵之法,空腹取三果浆以下之,如无三果浆,酒下亦得,初服三十丸,日加一丸,至五十丸为度,日二服。初服一百日内,忌房室,服经一月,腹内诸疾自相驱逐,有微利勿怪,渐後多泄气,能食,聪耳明目,补心神,安脏腑,填骨髓,理腰脚,能久立,发白更黑,貌老还少。患气者,加根实、青木香,准前各一大两。
    若先曾服丹石等药,即以三黄丸食上压令宣泄。如饮酒、食麯口乾,鼻中气粗,眼涩,即以蜜浆饮之,即止。如不止,加三黄丸使微利。诸凡如此,一度发动已後,方使调畅。服至二百日,面皱自展光泽。一年,齿落更生,强记,身轻若风,日行数百里。二年,常令人肥饱少食,七十已上却成後生。三年,肠作筋髓,预见未明。四年,常饱不食,自见仙人。三十已下服之不辍,颜一定而不变。其药修合时须净室中,不得令鸡、犬、女人、孝子等见。妇人服之亦佳。
    治五脏虚劳,小腹弦急胀热方:
    灸肾输五十壮,老小损之。若虚冷,可至百壮,横三间寸灸之。
    孙真人备急千金要方卷之六十竟
    #1五两:影宋刻本作『六两』。
    #2二两:影宋刻本作『一两』。
    #3八两:影宋刻本作『六两』。
    #4三两:影宋刻本作『二两』。
    #5一升:影宋刻本作『二升』。
    #6各二两:影宋刻本作『各一两』。
    #7二十枚:影宋刻本作『一十枚』。
    #8肌:原作『饥』,据影宋刻本改。
    #9各二两:影宋刻本作『各一两』。
    #10各一两:影宋刻本作『各二两』。
    #11各一两:影宋刻本作『各二两』。
    #12二两:影宋刻本『茯苓、人参』各用『半两』。
    #13各:原脱,据影宋刻本补。
    #14三两:影宋刻本作『二两』。
    #15各:原脱,据影宋刻本补。
    #16五加皮:影宋刻本『五加皮』用『三两』。
    #17二两:影宋刻本作『一两』。
    #18二分:疑『二』上脱『各』字。
    #19各一两:影宋刻本作『各二两』。
    #20各:原脱,据影宋刻本补。
    #21各:原脱,据影宋刻本补。
    #22各三分:影宋刻本作『各二分』。
    #23各:原脱,据影宋刻本补。
    #24一两:影宋刻本作『二两』。
    #25二十枚:影宋刻本作『三十枚』。
    #26各三两:影宋刻本作『各二两』。
    #27各:原脱,据影宋刻本补。
    #28饮:原脱,据影宋刻本补。
    #29各:原脱,据影宋刻本补。下同。
    #30三分:影宋刻本作『二分』。
    #31各:原脱,据影宋刻本补。下仿此。
    #32各:原脱,据影宋刻本补。
    #33蛇床子:影宋刻本用『六分』。
    #34四分:影宋刻本作『十分』。
    #35各:原脱,据影宋刻本补。下同。
    #36各五分:影宋刻本作『各三分』。
    #37鹿药草:影宋刻本作『鹿衔草』。
    #38崔:影宋刻本作『翟』。
    #39各三升:影宋刻本『酥』用『一升』。
    #40各二两:影宋刻本『柏子仁、远志』各用『一两』。
    #41二十丸:影宋刻本作『 三十丸』。


用手机扫一下二维码,在手机上阅读或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图书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