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卷一之三
-
妙法莲华经台宗会义卷一之三
古吴后学蕅益智旭述
释序品竟次释方便品
方便品第二
此一经之正宗。万法之都会。证信。证此。发起。发此。譬喻。譬此。乃至流通。通此。释此为二。先略。次广。略中为二。初正释。次料简。正释有三。一云。方者。法也。便者。用也。法有方圆。用有差会。三权是矩是方。一实是规是圆。若智诣于矩。则善用偏法逗会众生。若智诣于规。则善用圆法逗会众生。如经令离诸著。出三界苦。是故如来殷勤称叹方便。盖随众生欲。非佛本怀。此可释他经。非今品意。二云。方便者。门也。门为能通。通于所通。方便权略。皆为真实作门。真实得显。功由方便。从能显得名。故以门释方便。如经。开方便门。示真实相。此义可释他经。非今品意。三云。方者。秘也。便者。妙也。于昔成秘。今开成妙。妙达于方。卽是真秘。点内衣里无价宝珠。与王顶上惟有一珠。无二无别。指客作人。是长者子。亦无二无别。方便及门。卽是秘妙。如经。唯我知是相。十方佛亦然。止止不须说。我法妙难思。故以秘释方。以妙释便。正是今品意也。次料简者。第一释。是体外方便。化物之权。随他意语。第二释。亦是体外方便。自行化他之权。是随自他意语。第三释。是同体方便。卽自行之权。乃为随自意语。又第一释方便。非能入。非所入。第二释方便。是能入。非所入。第三释方便。卽能入。是所入。又第一释方便。是秘而非妙。第二释方便。秘堪入妙。第三释方便。秘卽是妙。据正法华。名善权品。权卽方便。无二无别。低头举手。皆成佛道。方便善权。皆真实也。先略释竟。次广释者。破古不录。今品是如来方便。摄一切法。如空包色。若海纳流。岂可但以一枝一派。释法界之大都耶。今明权实者。先作四句。谓一切法皆权。一切法皆实。一切法皆亦权亦实。一切法皆非权非实。一切法权者。如文云。诸法如是相性体力作因缘果报本末等。介尔有言。皆是权也。(有言不出千如百界)。一切法实者。如文云。如来巧说诸法。悦可众心。众心以入实为悦。(被机之意)又云。诸法从本来。常自寂灭相。(诸法之本)又云。如来所说。皆悉到于一切智地。(化仪之宗)又云。皆实不虚。(本行之源)又大经云。四句皆不可说也。(亡教之理。诸文皆以入证为实。故知有说无说。无不皆以真实为本。)一切法皆亦权亦实者。如文云。诸法如实相。是双明一切亦权亦实。例如不净观亦实亦虚。(治欲故实。假想故虚。秪此一观。是实是虚。何妨一法亦权亦实。)一切法皆非权非实者。如文云。非如非异。又云。亦复不行上中下法有为无为实不实法。非虚非实。如实相也。若一切法皆权。何所不破。纵令百千种师。一一师。作百千种说。无不是权。如来有所说。尚复是权。况复人师。宁得非权。若一切法皆实。又何所不破。唯此一事实。余二则非真。但一究竟道。宁得众多究竟道耶。诸师异解。皆破入实。宁复保其巢窟。若一切法皆亦权亦实。复何所不破。一切悉有权有实。那得自是一途。非他异解。一一法中。皆有权实。不得一向权一向实也。若一切法皆非权非实。复何所不破。何复纷纭。强生建立。直列名。尚自如此。况论旨趣耶。须晓四句。秪一法性。法性秪是真如实相如如涅槃。以法性体。不违诸法。不受诸法。不住诸法。不入诸法。故一一名字。一一心法。一一句偈。一一因果。一一凡圣。一一依正。乃至下文十双。无非法界。自在无碍。其义可成。具如不二十门所说。若本若末。体理无殊。说而不说。不说而说。照性非远。自在无穷。虽复无穷。不出四句。四句无句。无句而句。句句偏收十方佛法。但法华前。教教四句。句句未畅。来至此会。一味无殊。具如药草喻中。差卽无差。无差卽差。今就第三亦权亦实句。更开十法。就十法中。为八番解释。初列名。二生起。三解释。四引证。五结十为三种权实。六分别三种权实照三种二谛。七约诸经判权实。八约本迹判权实。(开章别释者。已知诸法互融徧入。举实卽实中有权。乃指此权为方便品。举权卽是不思议权。此权有实。乃以此权名方便品。举亦权亦实。则各有所归。此乃相卽之两亦。摄三之两亦。故用卽真实之方便为方便品。举非权非实则秪是方便之理。理收三句皆方便品。是则句句皆徧。皆方便品。何必约第三句。更开十法。一者名便。具权实故。二者义便。所摄徧故。余句义便。而名不便。余三虽有权义。而权名不如第三卽名卽具。用此卽实而权为今品也。故下十双。双双皆具权实之名。皆取卽实而权为方便品。况初三总释。皆冠十文八门故也。若不尔者。非方便之事理乃至悉檀。非列方便中法相之名。乃至非今经之本迹十义。十义无二。本迹似殊。本迹虽殊。不思议一。十义相别。实相一如。为众生故。列名生起。乃至本迹。事理。乃至悉檀不同。得意忘言。言说解脱。若见此意。常默常说。言行无违。还以此旨而为观境。使彼观境昭然可观。诸释所无。良由于此。然此八中。前七迹门。第八本门。本虽未至。权实理徧。故下文云。是我方便。诸佛亦然。故方便之名通于本迹。又此八门次第意者。若不列名。无以解释。若不生起。迷于诠次。解释正示十文相状。引证为防不信者故。结归为明品元意故。分别为令释品有归。判释令知粗妙有在。如是方显品之深旨。又预辩本迹。令识本地权实自他。方显大迹久近之化。)初列名者。一事理权实。二理教权实。三教行权实。四缚脱权实。五因果权实。六体用权实。七渐顿权实。八开合权实。九通别权实。十悉檀权实。二生起者。从无住本。立一切法。无住者。理也。一切法者。事也。由理事故有教。由教故有行。由行故有缚脱。由脱故成因果。由果故体显能用。由用故有渐顿之化。由开渐顿。故有开合。由开合故。有通别益。分别两益。故有四悉檀也。(此十双中。初五从因至果。后五果家胜用。因中若无前四。则因义浅狭。若无后五。则果用粗近。于中教是圣化。且以受者得名。又复文标能化。义须对所。故后五双。惟体用中一只对所。余四并从能对得名。又此亦与十妙义同。若不尔者。谁知方便须具十法。谁知十法义徧一经。若无十法。乃成经文不诠因果。及以能所。是故十双皆穷至要。方是今经之十双也。若尔。一经始终。皆名方便。并指前教以为所开。方乃可云此经方便。故知序中证信发起方便。譬喻。秖是比况方便。因缘。秖是往昔方便。本门。秖是久远方便。流通。秖是诸佛菩萨通法方便。由是方便。故名真实。若得此意。如观掌果。法华一部。方寸可知。一代教门。刹那便识。因果自他。共成一法。十方三世。无怀异求。以十法乘而观察之。法华三昧。投足有地。无上佛果。修途可期。)三解释者。一理事权实。理是真如。真如本净。有佛无佛。常不变易。故名理为实。事是心意识等。起净不净业。改动不定。故名事为权。若非理则无以立事。若非事则不能显理。事有显理之功。是故殷勤称叹方便。(谁肯以三界有漏心等以为如来之所称叹方便品耶。若不尔者。为令众生。其义安在。世间相言。如何消释。)二理教权实。总前理事。皆名为理。例如真俗。俱称为谛。诸佛体之而得成圣。圣者。正实也。欲以己法下被众生。因理设教。教卽权也。非教无以显理。是故如来称叹方便。(无明法性。乃至界外一切诸法。皆是所诠。此心意识名之与体。具足一切界外法故。谁知法华之教。以此等法而为所诠。若不尔者。邪见严王。恶逆调达。从何而得。果教谭此。能诠亦权。故知其教。秖诠其理。自非今经。谁肯叹此诠迷之教方便品。若不尔者。从三昧起。所叹者何。)三教行权实。依教求理。则生正行。行有进趣深浅之殊。故行名权。教无进趣深浅之异。故教名实。非教无以立行。非行无以会教。会教由行。是故称叹方便。(若不尔者。如来方便波罗蜜等。何所证耶。)四缚脱权实。行违理则缚。缚是虚妄。故名权。行顺理则生解。解冥于理。故名实。(诸经地前尚自违理。未开权故。此经弹指无非佛因。以显实故。)非缚无由求脱。得脱由缚。如因尸渡海。是故称叹方便。(谁知此经。佛以恶行亦得名为善巧方便。死尸之譬。徧通一切。)五因果权实。因有进趣暂用。故名权。果有克终永证。故名实。无果则因无所望。无因则果不自显。果由因克。是故称叹方便。六体用权实。前方便为因。正观入住为果。(且指圆初住为分证果。)住出为体用。体卽实相。无有分别。用卽立一切法。差降不同。如大地一。生种种芽。(初住百界作佛。卽能示十界法。)非地无以生物。非生无以显地。寻流得源。推用识体。是故称叹方便。七渐顿权实。统论修因证果。从体起用。俱有渐顿。今明起用。用渐为权。用顿为实。若非渐引。无由入顿。是故称叹方便。八开合权实。从顿开渐。渐自不合。(藏通两教不废小故。)亦不合顿。(三教菩萨不入实故。)故名为权。渐令究竟还合于顿。故名为实。由开故合。开有合力。是故称叹方便。九通别权实。通则半字无常之益。别卽满字常住之益。然常益道长。易生退没。故以化城接引生安隐想。然后息化。引至宝所。若无半益。不得会常。半有显满之功。是故称叹方便。十悉檀权实。世界为人对治三悉。是世间故为权。第一义悉。是出世故为实。非世不得出世。由三悉檀。得第一义。是故如来殷勤称叹方便。三解释竟。四引证者。此十义通大小教。亘一切法。且引今经。不如三界见于三界。三界是事。不如三界见是理。此证事理权实也。诸法寂灭相。不可以言宣。是理。以方便力故。为五比丘说。是教。此证理教权实也。(须云。若无性者。为说人天。乃至修罗为下品善。乃至为说无作四谛。故知从理俱不可说。从事大小俱可得说。)若闻此经。是善行菩萨道。又汝等所行。是菩萨道。佛子行道已。来世得作佛等。此证教行权实也。但离虚妄。名为解脱。其实未得。一切解脱。此证缚脱权实也。(小中虚妄名缚。离卽名脱。若望大乘。乃名为缚。唯今名脱。)尽行诸佛所有道法。是因。道场得成果。是果。此证因果权实也。我以佛眼观。是体。见六道众生。是用。此证体用权实。始见我身。闻我所说。卽皆信受。入如来慧。是顿除先修。习学小乘者。是渐。此证渐顿权实。穷子初逃。中间除粪。是开。后则付财。是合。此证开合权实。初息化城。是通益。后至宝所。是别益。此证通别权实。种种欲种种性相忆念等。此证悉檀权实。已通引一部为证。更别引一品。虽不次第。十文具足。诸佛智慧。甚深无量。其智慧门。难解难入者。一切事理境智等。悉名为实。施设诠辨言教。悉是智慧门。此证理教论权实。难解难入。一切声闻辟支佛所不能知。卽是缚脱论权实。佛曾亲近百千万亿无数诸佛。尽行诸佛无量道法。勇猛精进。名称普闻。卽是教行论权实。成就甚深未曾有法。随宜所说。意趣难解。卽是体用论权实。吾从成佛已来者。成佛是果。果必有因。卽是因果论权实。种种因缘种种譬喻广演言教。无数方便。引导众生令离诸著。卽是渐顿论权实。如来方便知见波罗蜜。皆已具足。卽是开合论权实。如来能种种分别巧说诸法。言辞柔软。悦可众心。卽是通别益论权实。取要言之。无量无边未曾有法。佛悉成就。卽是三悉檀成就。止舍利弗。不须复说。卽是第一义悉檀。是为四悉檀论权实。佛所成就第一希有难解之法。唯佛与佛。乃能究尽诸法实相。卽是理。所谓诸法如是相等。卽是事。是为事理论权实。此一段。略明五佛权实。佛佛皆尔。四引证竟。五结十为三种权实者。先通结。次别结。先通者。此十种通四教。共四十权实。若三藏中自证十法。名自行权实。说已十法利益众生。名化他权实。化他之十。有实有权。皆合为权。自行之十。亦有实有权。皆合为实。名自行化他权实。余三教十法。各就当教。束为三种权实亦如是。(此通中通)又当教各以事理教行缚脱因果四种为自行权实。各以理教开合二种为化他权实。各以体用渐顿通别悉檀四种为自他权实。其名虽同。其义各异。(此通中别)次别结者。前三教若通若别。当分皆是化他权实。随他意语故。圆教若通若别。当分皆是自行权实。随自意语故。化他之三若权若实。皆名为权。自行权实。皆名为实。次结成四句。随他意语。卽一切法权。随自意语。卽一切法实。双取。卽一切法亦权亦实。双遮。卽一切法非权非实。次结成三番释品。若自行自意者。此文称道场所得法。(实也)大经云修道得故。(权也)摄大乘称如理如量智。(如理是实如量是权)皆是圆教自行权实。随自意语。佛虽于此不可说法。能方便说。而众生不堪。若发轸单说此法取众生者。卽不能得。故言不可说不可说也。复置此事。以自行权实。兼别教权实共取众生。大机利者直得。钝者曲得。小机利钝俱不得。盖华严意也。复置此事。但用半字权实取众生。大机利钝密得显不得。小机利钝但保于证取亦不得。盖三藏意也。复置是事。合用四教权实共取众生。大机利钝曲直俱得。小机利钝保证俱不得。盖方等意也。复置是事。舍三藏权实。用通别圆三种权实共取众生。大机利钝俱得。小机利钝保证俱不得。盖般若意也。复置是事。舍前三权实。单用圆教自行权实取众生。大小利钝俱得。盖法华意也。如来智慧靡所不达。明照时宜。用与可否。故释品云。方者。诸方法也。便者。善巧用也。巧用方法取众生得。是故殷勤称叹方便。(此约前四时三种法用不能至实。故但成于初义释品。若至法华。纵名法用。亦成秘妙之法用也。卽可以用释今品经。则方法之名。昔日通四。今无复三)复次如来自证权实。俱不可说。愍念众生。说自证之权为门。于物非宜。众生不能得入。故自证权。亦不可说。说别权实为门。利者得入。钝者不入。(华严)于物非宜。别权实亦不可说。说三藏权实为门。利者密入。钝亦不入。(三藏)于物非宜。亦不可说。说三种化他权实为门。利者得入。钝亦不入。(方等)于物非宜。亦不可说。说二种化他权实为门。利者得入。钝亦不入。(般若)亦不可说。于物非宜。舍三种化他权实。但说自行之权。利者钝者俱得入。从始至终。以方便为门。是故如来称叹方便。释品云。方便为入实之门。卽此意也。前一番。明如来能知方便能用方便。此一番。明行者能随顺方便。(初约方法中。明如来能知能用方便。法是能知。用是能用。众生不知是佛方便。今并开之。令众生知。此一番。明令众生随顺方便者。谓从门顺实故也。而亦不知方便卽是所顺之实。今亦开之。又二章并有机应二意。但前多从应说。且云如来。后多从机说。且云行者。故殷勤称叹之言。并从佛得。)复次如来自证。修道所得。于一切方便。卽是真实。而此真实。不可得说。虽能说之。众生不能卽实。以方便力。带不卽说一卽。利者能卽。钝不能卽。(华严)又纯说一不卽。利者密卽。钝者不卽。(三藏)又带三不卽。说一卽。利者能卽。钝者不卽。(方等)又带二不卽。说一卽。利者能卽。钝者不卽。(般若)又废三不卽。纯说一切卽。利钝俱能卽。于方便得见真实。(法华)上两意。用方便从方便。此一意。卽方便卽真实。真实卽圆因。圆因卽自行之方便。如此自行方便。今始证入。故释品云。方者。秘也。便者。妙也。妙达于方。卽是真秘。从自行方便得名。故言方便品也。五结十为三种权实竟。六分别三种权实照三种二谛者。前旣通别当分结束权实。(通则十双各三。别则四自。二他。四自他共也。)今还约此智照。义则易见。若通以十种明自行二智者。卽照随智二谛也。通用十法逗缘者。卽照随情二谛也。若束四为二者。卽照随情智二谛也。(每一教中。皆束四为二。谓自行权实。皆束为实。化他权实。皆束为权。故但成二。此通中通也)若当分照谛者。事理教行缚脱因果。悉是自证。卽照随智二谛也。理教开合。两属化他。卽照随情二谛也。体用渐顿通别悉檀。四通自他。卽照随情智二谛也。(此通中别也)又总束者。三藏教三十种二智。是化他二智。皆照随情二谛。若通教别教共六十种二智。是自他二智。卽照随情智二谛。通教或时与前三藏共为随情二谛。则别教三十种二智。是自他二智。照随情智二谛。(先收通教为自他者。以能通别通圆。为大乘初门故。次拣通教为但他者。以当分不诠中理。同灰断故。)唯圆教三十种权实。是自行二智。照随智二谛。又三教若通若别。(还指通则十双各三。别则自四他二等。)皆是逗缘。悉是化他二智。照随情二谛。圆教若通若别。皆是自行二智。卽照随智二谛。束三教之权实。总为权。束圆教之权实。总为实。卽自他二智。照随情智二谛也。六分别权实照二谛竟。七约诸经判权实者。初华严。论教。但是满字。论时。但是乳。论法。是一自行一化他。论人。但是菩萨。二乘如聋如哑。今文云。未曾向人说如此事也。次三藏。论教。但是半字。论时。卽是酪。论法。是一种化他。论人。但是二乘。今文云。住立门外。著弊垢衣。执除粪器也。次方等。论教。对半明满。论时。并酪明酥。论法。有三种化他。一种自行。论人。小慕于大。今文云。心相体信。入出无难也。次般若。论教。带半明满。论时。挟生而熟。论法。有二种化他。一种自行。论人。大资于小。小教于大。今文云。出内取与。皆使令知也。今法华。论教废半明满。论时。纯是醍醐。论法。唯有自行。论人。此实我子。我之所生。我实是父。付以家业。授记作佛。前教不说者。今皆发之。正直舍方便。但说无上道。故是自行之权。名方便品。自余或是自他二智。或化他二智。(教行理三。前或已会。若开人者。前教所无。)复次华严。对二菩萨。说一自一他。不拟二乘。不闻不解。三藏。对二乘说一化他。不拟菩萨。故无自行。方等。具对小大。对二乘说两化他。对菩萨说一自一他。般若。对二乘说一他。对菩萨说一自一他。法华。普对机熟者但明一自。不复有他。文云。菩萨闻是法。疑网皆已除。千二百罗汉。悉亦当作佛。一切众生。悉入自行之方便。故名方便品也。七约诸经判权实竟。八约本迹判权实者。如来本地。久已证得一切权实。名为自行权实。中间垂迹。亦作兼带等说。今日垂迹寂场。带别化他说自行。次说一化他。次说三。次说二。次说废三等。皆名化他权实。束本中权实。名实。束迹中权实。名权。卽是自他合权实也。结此则成四句。一切实。一切权。一切亦权亦实。一切非权非实。舍利弗本证一切权实。卽自行权实。迹在鹿苑。单受化他。在方等。受一被三折。在般若。带二转一。至法华。废三悟一。皆是化他权实。束本权实为实。束迹权实为权。卽自他权实。亦具四句可知。若从佛迹说。亦是化他之权实。亦称方便品。若从引入圆因自行。亦是方便品。若从舍利弗迹权。亦是方便品。若从舍利弗迹入实。亦是方便品。为此诸义。故称方便品也。
(丙)二迹门正说为二。初从今文至则生大欢喜。是略开三显一。动执生疑。次从尔时世尊告舍利弗汝已殷勤三请岂得不说。至授学无学人记品。是广开三显一。断疑生信。
(丁)初中二。初略开显。二腾疑请。
(戊)初又二。初长文重颂。叹佛二智。二偈颂。正略开显动执生疑。
(己)初又二。初长文。二重颂。
(庚)长文为二。初寄言叹二智。二绝言叹二智。
(辛)初又二。初明诸佛权实。二明释迦权实。
(壬)初又三。初双叹。二双释。三双结。
(癸)今初
尔时世尊。从三昧安详而起。告舍利弗。诸佛智慧。甚深无量。其智慧门。难解难入。一切声闻辟支佛所不能知。
尔时者。文殊答问已竟时也。佛常在定。何故言起。此有所示。往古诸佛说此经时。必前入无量义。卽入法华。今佛亦尔。此示世界悉檀。哀从定起。观理观机。二俱审谛。说必不谬。增长物信。此示为人悉檀。哀从定起。佛寂而常照尚须入定。方乃说法。况复散心。妄有所说。此示对治悉檀。哀从定起。入定缘理。安心实相。出定令他安心实相。此示第一义悉檀。哀从定起。安此四法。故言安详而起也。(四教俱有四悉。今须约开显圆)告舍利弗者。小乘中智慧第一。将欲因之而破小智显大智。此乃经家提起之文。问。此中告舍利弗。与大品何别。答。何但大品。始自四阿含。终至此经。处处有告。各各不同。四含中。或为发起生灭法轮故告。方等斥故告。般若加故告。今经开故告。天亲论云。告身子不告余声闻者。智慧深故。不告诸菩萨者有五。一为声闻所作事故。二回向大菩提故。三令无怯弱故。四为发余人善思念故。五令不起所作已办心故。当知五意。兼异他经。前显露教。不云声闻得入佛智也。诸佛智慧甚深无量者。叹实智也。非三种化他权实。故言诸佛。显自行之实。故言智慧。此智慧体。卽一心三智。竖彻如理之底。故言甚深。横穷法界之边。故言无量。此正称叹之辞。无量甚深。深高横广。譬如根深则条茂。源远则流长。实智旣然。权智例尔。其智慧门难解难入等者。叹权智也。自行道前方便。有进趣之力。故名为门。(四十位真因也。)从门入到道中。(妙觉果位)道中称实。道前名权。(此卽前十双中约因果论权实)十住始解。故难解。十地为入。故难入。非七方便人所能测度。此正叹权之辞。而别举声闻辟支不能知者。执重故别破之耳。(藏通二乘。通菩萨。别三贤。圆十信。共名为七方便。)法身本意。元以自行权实拟之。无机逃走。故言不知。(未结缘来。名在法身。结缘已后。名无机等。)华严顿照。如聋如瘂。故言不知。方等弹斥。保任草庵。故言不知。般若转教。无心希取。故言不知。今大机启发。放光动地。彼此古今。诸佛道同。由怀疑惑。故言不知。利根菩萨。节节能知。钝同二乘。是亦不知也。
(癸)二双释
所以者何。佛曾亲近百千万亿无数诸佛。尽行诸佛无量道法。勇猛精进。名称普闻。
佛曾亲近等。是释实智。良由外值佛多。禀承至要。故实智甚深。良由内行纯厚。尽行道法。故实智无量。无量释横广。甚深释竖高也。勇猛精进等。是释权智。良由勇猛精进。能入难入之门。旣入门已。泽被无疆。物钦胜德。故名称普闻。亦可勇猛精进能入法门。卽释权智深。名称普闻。卽释权智广。权智虽无深广之语。例实智此义则成。
(癸)三双结
成就甚深未曾有法。随宜所说。意趣难解。
称理究竟。故言成就。到彼岸底。故言甚深。此结成实智也。称机适会。故言随宜。非七方便所知。故言难解。此结成权智也。或成就甚深未曾有法。结自行权实。随宜所说意趣难解。结化他权实。自行权实。俱名为实。化他权实。俱名为权也。初明诸佛权实竟。
(壬)二明释迦权实三。初双叹。二双释。三双结
(癸)今初
舍利弗。吾从成佛已来。种种因缘。种种譬喻。广演言教。无数方便。引导众生令离诸著。
实智不圆。佛道不成。旣云成佛。一成一切成。卽是叹实智也。种种因缘下。是叹权智。四十余年。以三种化他权实逗会众生。故言种种因缘也。譬喻者。小乘中。如芭蕉水沫等譬。大乘中。如干城幻事等譬。广演者能于一法出无量义也。无数方便。卽七种方便也。引导等者。说散十善。离三途著。说净十善。离欲界著。说三藏。离见思著。说菩萨法。离涅槃著。说佛法。离顺道法爱著。
(癸)二双释
所以者何。如来方便知见波罗蜜。皆已具足。
如来二字。是释实智。从真如实相中来而得成佛。故名如来也。方便二字。是释权智。由于方便善巧。故能种种因缘譬喻广演言教也。知见波罗蜜。卽双举权实。知见。一切种智名实知。佛眼名实见。道种智名权知。法眼名权见。悉到事理边际。故悉名波罗蜜。皆已具足者。权实悉究竟也。
(癸)三双结
舍利弗。如来知见。广大深远。无量。无碍。力无所畏。禅定解脱。三昧。深入无际。成就一切未曾有法。
广大明横。深远明竖。实智非横非竖。寄言叹其横竖。照无限极。如函大盖大也。无量者。佛地大慈悲喜舍也。无碍者。佛地四辨也。力者。佛地十力也。无所畏者。佛地四无所畏也。禅者。实相禅也。定者。首楞严定也。三昧者。王三昧也。深入无际。结成权智竖深。成就一切未曾有法。结成权智横广。初寄言叹二智竟。
(辛)二绝言叹二智为二。初举绝叹之由。二正绝言叹。
(壬)初中二。初正举绝叹之由。二指绝言之境。
(癸)今初
舍利弗。如来能种种分别。巧说诸法。言辞柔软。悦可众心。
种种分别巧说诸法。重举权也。言辞柔软悦可众心。重举实也。上文见他土说顿云出柔软音。下文身子领解云闻佛柔软音。故言举实。众心乃以得实为悦故也。前寄言叹。前实后权。是明从实舒权。今绝言叹。前权后实。是欲卷权归实。
(癸)二指绝言之境
舍利弗。取要言之。无量无边未曾有法。佛悉成就。
取要者。创指之端。犹云略而言之也。无量无边。是指权。未曾有法。是指实。言此二事佛悉成就。修道得故。此那可说。若单明一事。不应言悉。悉者。双指权实也。复次无量无边皆未曾有。则卽权而实。不可思议。未曾有法无量无边。则卽实而权。不可思议。初举绝叹之由竟。
(壬)二正绝言叹为二。初绝言叹。二释止叹意。
(癸)今初
止。舍利弗。不须复说。
此法深寂。言语道断。体不可说。故止而叹之。设慈悲为说。闻不能解。伤其善根。是故止也。
(癸)二释止叹意
所以者何。佛所成就第一希有难解之法。唯佛与佛。乃能究尽诸法实相。所谓诸法如是相。如是性。如是体。如是力。如是作。如是因。如是缘。如是果。如是报。如是本末究竟等。
此释止叹。凡有两意。一者佛是最上人。成就修得最上法。故不可说。卽约能究尽之智慧言也。二者甚深境界。不可思议。故不可说。卽约所究尽之诸法实相言也。成就。对不成就。第一。对不第一。希有。对不希有。难解。对不难解。以果望因。自他相对。须约教味。委悉简他。以显佛最上人。权实横满。故不可说也。唯佛与佛乃能究尽者。初中分获。未尽其源。如十四夜月。光用未满。独佛与佛。究竟边底。如望夜月。体无不圆。光无不徧。以显权实竖深。修道得故。故不可说也。诸法实相者。略标甚深权实境也。诸法。谓百界千如。卽实之权也。实相。谓中道理体。卽权之实也。所谓诸法如是相等。广释甚深权实境也。须作四番解释。一约十法界。二约佛法界。三约离合。四约位。经云诸法。故用十法界释。经云佛所成就希有之法。故用佛法界释。经云。止止不须说。我法妙难思。故用离合释。经云唯佛与佛乃能究尽。故用位释也。一约十法界者。谓六凡四圣。法虽无量。数不出十。一一界中虽复多派。不出十如。如地狱界。当分自具相性乃至本末。亦具畜生界相性本末。乃至亦具佛法界相性本末。无有缺减。故阿毗昙毗婆沙云。地狱道。成就他化天法。卽是其例。余九法界亦如是。当知一一界。皆互具余九界十如。若照自位九界十如。皆名为权。照其自位佛界十如。名之为实。一中具无量。无量中具一。所以名为不可思议。凡夫虽具。绝理。情迷。(自鄙无分。故云绝理。随想异见。故云情迷。)二乘虽具。舍离求脱。(三道卽是。舍而不观。避空求空。反资小脱。)菩萨虽具。照则不周名不了了。(藏通照六。别照次第。故云不周。)如来洞览。横竖具足。(一中无量为横。无量卽一为竖。多一相卽。故云具足。)唯独自明了。余人所不见。不可宣示。故止止绝言耳。上玄义中已说。今不具记。二约佛法界释者。佛界非相非不相。而名如是相。指万善缘因。故下文云众宝庄校也。佛界非性非不性。而名如是性。指智慧了因故下文云有大白牛也。佛界非体非不体。而名如是体指实相正因。故下文云其车高广也。佛界非力非不力。而名如是力。指菩提道心慈善根力等。故下文云又于其上张设幰盖也。佛界非作非不作。而名如是作。指任运无功用道。故下文云其疾如风也。佛界非因非不因。而名如是因。指四十一位。故下文云乘是宝乘游于四方也。佛界非缘非不缘。而名如是缘。指一切助菩提道。故下文云又多仆从而侍卫之也。佛界非果非不果。而名如是果。指妙觉朗然。圆因所克。故下文云直至道场也。佛界非报非不报。而名如是报。指大般涅槃。故下文云得无量无漏清净之果报也。佛界非本非末。非不本非不末。而言本末。本卽佛相。末卽佛报。是自行权也。佛界非等非不等。而言究竟等。指于实相。故标章云实相。是自行之实也。卽实而权。故言本末。卽权而实。故言为等。(问。此中佛界与前十界中佛界何别。答。前则在迷在因。通悟通果。今乃唯果。不通因迷。故一一法。皆用双非。非相卽非假。非不相卽非空。虽出双非。意存三谛。下九准知。乃知本末究竟等也。如是方名究竟佛乘。是故皆以大车文结。此则于今品文。是佛果家之诸法实相。于彼譬说。卽至道场之庄严大车。于彼宿世。卽极果佛之开权实处。于彼本门。卽久成佛之所契妙法。若正宗可识。则流通岂迷。一句一偈之言。弥可信也。三德三轨之说。皎若目前。若得此意。广演于八年不出乎一念。经五十小劫。讵动于刹那。例知一代逗机居于心性。十方佛事。宛然瞩目。法界根性。览而易通。随宜所说。咸指藏理。)此是如来自行权实。最为无上。无上相乃至无上果报。横广竖深而无有上。故标章云诸法实相。例亦应言诸法实性实体实力乃至实究竟等。但略举一以蔽诸耳。如来徧照。横竖悉周。如观掌果。秪为凡夫如双盲。二乘如眇目。菩萨夜视。蒙眬不晓。不可得说。故止止绝言也。三约离合释者。若佛心中所观十界十如。皆无上相乃至无上果报惟是一佛法界。如海总万流。如千车共辙。此卽自行权实。若随他意。则有九法界十如相性等。卽是化他权实。化他虽复有实。皆束为权。自行虽复有权。皆束为实。卽是自行化他权实。随他则开。随自则合。横竖周照。开合自在。虽开无量。无量而一。虽合为一。一而无量。虽无量一。而非一非无量。虽非一非无量。而一而无量。惟佛与佛。乃能究尽。凡夫则诽谤不信。二乘则迷闷不受。菩萨则尘杌未明。为此义故。止止绝言也。四约位释者。如是相。谓一切众生皆有实相。本自有之。乃如来藏之相貌也。如是性。卽是性德智慧第一义空也。如是体。卽是中道法性之理也。是为三德。通十法界。位位皆有。若研此三德入十信位。则名如是力如是作。入四十一位。则名如是因如是缘。若至佛地。则名如是果如是报。初三名本。后三名末。初后同是三德。名究竟等。初位三德。通恶通善。通贤通圣。通小通大。通始通极。虽在恶而不沈。虽在善而不升。虽在贤而不下。虽在圣而不高。虽在小而不窄。虽在大而不宽。虽在始而非新。虽在极而非故。故是不可思议。不可得说。所以止止绝言也。复次三德究竟等者。十界相性。权实开合。差别若干。以平等大慧如实观之。究竟皆等。若迷此境。卽有六界相性。名为世谛。若解此境。卽有二乘相性。名为真谛。达此非迷非解。卽有菩萨佛界相性。中道第一义谛。若以此慧等于俗谛。俗谛非迷。等于真谛。真谛非解。非解非迷。双非迷解。但名平等。若双照者。权卽是实。实卽是权。虽二而不二。亦名究竟等也。(此约惑解等)又权实不二之境。七种方便。不能以不二智而等不二之境。惟有诸佛。以不二智等不二境。故言究竟等。(此约人等)又今大乘机动。不明九界相性。直说一切相性。悉入佛界相性。昔教未说。谓昔不与今等。今教说之。知昔与今等。故言究竟等。(此约教等)又所以四释者。明理摄徧。故约十界释。明自证极。故约佛界释。明佛化用。故约离合释。明三德徧。故约诸位释也。初叹佛二智中初长文竟。
(庚)二重颂二。初颂寄言叹二智。二颂绝言叹二智。偈颂上文。互有广略。令发易显耳。
(辛)初中二。初合颂叹二佛二智。二合颂二佛释叹结叹。长文二佛各叹。表化缘异故。颂中二佛合叹。示二智同故。
(壬)今初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世雄不可量。诸天及世人。一切众生类。无能知佛者。佛力无所畏。解脱诸三昧。及佛诸余法。无能测量者。
初一偈。总颂二佛实智。第二偈。总颂二佛权智也。诸余法者。指化他权实。卽以自行而为化他。从一法中。开出无量。所有方便。无不卽权卽实。故亦无能测量。
(壬)二合颂二佛释叹结叹
本从无数佛。具足行诸道。甚深微妙法。难见难可了。于无量亿劫。行此诸道已。道场得成果。我已悉知见。
此颂上两章释结之意。而文字变化。不必句句分配。盖谓甚深微妙之权实二法。最为难见难了。由我与诸佛。本从无数佛所。具足尽行无量道法。于无量劫行此道已。乃坐道场得成佛果。故能悉知悉见此权实微妙法也。无量劫具足行道。故权智满。道场成果。故实智满。此亦约因果而论权实也。初颂寄言叹二智竟。
(辛)二颂绝言叹二智为三。初颂释止叹意。二正颂绝言叹。三追颂绝言境。
(壬)今初
如是大果报。种种性相义。我及十方佛。乃能知是事。
此颂惟佛与佛乃能究尽诸法实相等也。先举果报之后。次举性相之初。中间例知。大果报者。卽妙果报。种种性相者。卽百界千法差别不同。义者。卽究竟等也。
(壬)二正颂绝言叹
是法不可示。言辞相寂灭。诸余众生类。无有能得解。除诸菩萨众。信力坚固者。
此正颂止不须说之旨也。是法。卽诸佛二智所照权实妙境。所谓不可思议百界千如诸法实相也。实相非方所。故不可示。非言语道。故言辞相寂灭。佛虽能说此不可说法。而众生无能得解。故止不须说也。然旣无能得解。则是法将终不可传乎。故曰。除诸菩萨众。信力坚固者。庶几能得解耳。信力坚固。指圆教十信也。以下正广明诸余众生皆不能解。
诸佛弟子众。曾供养诸佛。一切漏已尽。住是最后身。如是诸人等。其力所不堪。假使满世间。皆如舍利弗。尽思共度量。不能测佛智。正使满十方。皆如舍利弗。及余诸弟子。亦满十方刹。尽思共度量。亦复不能知。辟支佛利智。无漏最后身。亦满十方界。其数如竹林。斯等共一心。于亿无量劫。欲思佛实智。莫能知少分。新发意菩萨。供养无数佛。了达诸义趣。又能善说法。如稻麻竹苇。充满十方刹。一心以妙智。于恒河沙劫。咸皆共思量。不能知佛智。不退诸菩萨。其数如恒沙。一心共思求。亦复不能知。
初六句。拣漏尽弟子不知。次四句。拣舍利弗不知。第三有六句。拣余大弟子不知。第四有八句。拣辟支佛不知。支佛逆顺观十二因缘。故名利智。佛实智者。自行权实俱名为实也。第五有十句。拣发心菩萨不知。或指六度三祇未断惑者。或指通别二教发心之人。彼于当教。各能了达四谛义趣。依之发于四宏誓愿。各能敷演当教道法。展转望前。皆称妙智。如藏教以超过世间名妙。通教以了达卽空为妙。别教以仰信中道为妙也。第六有四句。拣不退菩萨不知。通教断界内惑。虽得不退。不知中道别理。别教三贤。虽得位行不退。不知中道具一切法。卽一切法。
(壬)三追颂绝言境
又告舍利弗。无漏不思议。甚深微妙法。我今已具得。唯我知是相。十方佛亦然。
此正颂无量无边未曾有法。佛悉成就也。最后二句。亦是重颂唯佛与佛乃能究尽诸法实相等。无漏者。纯一实相。实相之外无余法也。不思议者。心行处灭。言语道断也。甚深微妙者。唯是诸佛所证契也。又依无漏义故。前于十如。约十法界释。十界十如。收诸凡圣理性无漏失。收三谛无漏失。权实智无漏失也。依不思议义故。前于十如。约开合释。卽权而实。卽实而权。故不可思议也。依甚深微妙义故。前于十如。约佛法界释。依唯我知是义故。前于十如。约位释。二并可知。初略开显中。初长文重颂叹佛二智竟。
(己)二偈颂正略开显动执生疑二。初明诸佛显实。二明释迦开三。互明一边耳。
(庚)今初
舍利弗当知。诸佛语无异。于佛所说法。当生大信力世尊法久后。要当说真实。
诸佛语无异者。此显诸佛化道是同。次两句。劝信。后两句。正显实。可见从前所说。皆非真实。所以破昔之执。生今之疑。下文将非魔作佛。正由闻此语也。佛旣实语劝信。何事翻疑。为防因疑起谤。故须劝信耳。
(庚)二明释迦开三
告诸声闻众。及求缘觉乘。我令脱苦缚。逮得涅槃者。佛以方便力。示以三乘教。众生处处著。引之令得出。
初一偈。正举昔日所施之三。声闻为小乘。缘觉为中乘。三祇六度脱诸苦缚逮得涅槃者为大乘也。次二句。正斥皆是方便假说。一总非实。后二句。释出施三之意。引令出著。不得已耳。初略开显竟。
(戊)二腾疑请二。初叙疑。二请决
(己)初中二。初经家叙。二正生疑
(庚)今初
尔时大众中。有诸声闻。漏尽阿罗汉。阿若憍陈如等千二百人。及发声闻辟支佛心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各作是念。
上斥三乘皆是方便。今叙疑但在二乘者。以其执重疑深。故偏举也。若下文陈疑中。卽云求佛诸菩萨。大数有八万等。故知三乘佥疑。
(庚)二正生疑
今者世尊。何故殷勤称叹方便。而作是言。佛所得法甚深难解。有所言说。意趣难知。一切声闻辟支佛所不能及。佛说一解脱义。我等亦得此法。到于涅槃。而今不知是义所趣。
何故言佛所得法甚深难解。是疑佛实智。何故言有所言说意趣难知等。是疑佛权智。以佛昔说三乘智慧。同证不差。但余习有尽不尽耳。今忽称叹如来二智非我所及。是以生疑也。佛说一解脱义下。是自疑所得。三乘圣道。是真出要。我修此理。亦到涅槃。而今忽言皆是方便。未知何者真实。故言不知是义所趣。初叙疑竟。
(己)二请决中。文有三请二止。并前文为三止。初止为理深难解。初请为自他求决。次止为惊疑不信。次请为久植必解。后止为谤必堕恶。后请为利根得益。或佛豫知三周得益前后不俱。故三抑俟其三请也。
(庚)第一请为二。初长文二偈颂
(辛)初长文二。初陈疑。二陈请
(壬)今初陈疑。疑二智也
尔时舍利弗。知四众心疑。自亦未了。而白佛言。世尊。何因何缘。殷勤称叹诸佛第一方便。甚深微妙难解之法。
(壬)二陈请。陈已请众请也
我自昔来。未曾从佛闻如是说。今者四众咸皆有疑。惟愿世尊敷演斯事。世尊何故殷勤称叹甚深微妙难解之法。
(辛)二偈颂五。初颂疑二智。二颂三乘四众疑。三颂自疑。四颂佛子疑。五总明同疑请
(壬)今初
尔时舍利弗。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慧日大圣尊。久乃说是法。自说得如是。力无畏三昧。禅定解脱等。不可思议法。道场所得法。无能发问者。我意难可测。亦无能问者。无问而自说。称叹所行道。智慧甚微妙。诸佛之所得。
是法。指实智。力无畏等。指权智。道场所得。指自行权实。我意难测。指化他权实。(以是同体方便。故难测也)所行道。结自行权。佛所得。结自行实。无问自说。卽结成化他意也。苟非欲以自行化他。何故无问自叹。
(壬)二颂三乘四众疑
无漏诸罗汉。及求涅槃者。今皆堕疑网。佛何故说是。其求缘觉者。比丘比丘尼。诸天龙鬼神。及乾闼婆等。相视怀犹豫。瞻仰两足尊。是事为云何。愿佛为解说。
初句明小乘。第二句明六度大乘。次偈明中乘及四众等。
(壬)三颂自疑
于诸声闻众。佛说我第一。我今自于智。疑惑不能了。为是究竟法。为是所行道
究竟法。果也。所行道。因也。上文佛斥所示三乘。皆是方便。今疑三乘各有因果。依教修证。未尝有谬。若云方便非真实者。为是所证果非实耶。为是所行因不真耶。
(壬)四颂佛子疑
佛口所生子。合掌瞻仰待。愿出微妙音。时为如实说。
此指通别二教菩萨有疑。若不疑者。何故合掌瞻仰待耶。
(壬)五总明同疑请
诸天龙神等。其数如恒沙。求佛诸菩萨。大数有八万。又诸万亿国。转轮圣王至。合掌以敬心。欲闻具足道。
第一请竟。
(庚)第二止。恐怀疑故
尔时佛告舍利弗。止止。不须复说。若说是事。一切世间诸天及人。皆当惊疑。
(庚)第二请。腾宿根利。故不怀疑
舍利弗重白佛言。世尊。惟愿说之。惟愿说之。所以者何。是会无数百千万亿阿僧祇众生。曾见诸佛。诸根猛利。智慧明了。闻佛所说。则能敬信。尔时舍利弗。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法王无上尊。惟说愿勿虑。是会无量众。有能敬信者。
(庚)第三止。护增上慢故
佛复止舍利弗。若说是事。一切世间天人阿修罗皆当惊疑。增上慢比丘。将坠于大坑。尔时世尊重说偈言。
止止不须说。我法妙难思。诸增上慢者。闻必不敬信。
(庚)第三请。述饶益者多。世世受化。不起上慢
尔时舍利弗重白佛言。世尊。惟愿说之。惟愿说之。今此会中。如我等比百千万亿。世世已曾从佛受化。如此人等。必能敬信。长夜安隐。多所饶益。尔时舍利弗。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无上两足尊。愿说第一法。我为佛长子。惟垂分别说。是会无量众。能敬信此法。佛已曾世世。教化如是等。皆一心合掌。欲听受佛语。我等千二百。及余求佛者。愿为此众故。惟垂分别说。是等闻此法。则生大欢喜。
初略开三显一动执生疑竟
(丁)二广开三显一断疑生信。凡有三周。初从此文。至第二卷中尽回向佛道。是法说一周。上根得悟。次从尔时舍利白佛言我今无复疑悔。乃至授记品。是譬说一周。中根得悟。三化城喻等三品。是因缘说一周。下根得悟。亦名理事行三周。今以十义料简。一有通有别。二有声闻无声闻。三惑有厚薄。四根转不转。五根有悟不悟。六有领解无领解。七有得记不得记。八悟有浅深。九益有权实。十待时不待时。一明通别者。初周别名法说。通则具三。如优昙华时一现耳。卽譬说也。若我遇众生。尽教以佛道。卽因缘说也。第二周别名譬说。通亦具三。我先不言皆为一佛乘故。又于一佛乘分别说三。卽法说也。长者闻已。惊入火宅。方宜救济。卽因缘说也。第三周别名宿世因缘。通亦具三。涅槃时到。众又清净。令入佛慧。卽法说也。有一导师。卽譬说也。今从多从正。从略从旁。欲令名字不滥。故置通取别耳。二明有声闻无声闻者。光宅谓定有实行声闻。若言无实。权何所应。开善谓定无实行声闻。引胜鬘经。三乘初业不愚于法。外凡己知一乘。宁有二乘犹执小果。经明有者权耳。此二家偏执。乖经失义。若定有者。经那言但化诸菩萨。无声闻弟子。若定无者。谁入化城。亦无三可会。权何所引。难曰。若言实有声闻。为权所引者。亦应实有三藏佛。为权三藏佛所引。若实无三藏佛。但有权佛者。何意不许但有权声闻。无实声闻耶。答曰。此义不例。实有断界内惑者。呼此为实声闻。而权者应之。何处有但断界内惑之佛。而有权佛应此佛哉。今明有无不可偏执。若从长者实智往观。则无客作人。若就穷子根性。则便自谓作人。法华论明四种声闻。一决定。二上慢。三退大。四应化。前二未熟。不与授记。后二与记。若依今经。则应有五。一者久习小乘。今世道熟。闻小教证果。与论中决定声闻同。二者本是菩萨。积劫修道。中间疲厌生死。退大取小。大品经中称为别异善根。佛且成其小道。为说共般若。令其断结取果。是退大未久。习小来近。理应易悟。与论中退大声闻同。三者以此二故。诸佛菩萨内秘外现。成就引接。令入大道。与论中应化声闻同。四者由见权实两种声闻能出生死。因而欣乐涅槃。修戒定慧。微有观慧。未入似位。薄有所得。谓是证果。此名未得谓得。未证谓证。与论中上慢声闻同。五者大乘声闻。卽是以佛道声令一切闻也。若约决定退大两种。卽有声闻。若约大乘。理无灰断。不住化城。终归宝所。实者旣尔。则无有权。故无声闻。若增上慢人。旣未入位。故不名实。又非应化。故不名权。苟得此意。有无泠然。何须苦诤。复次秪就佛道声闻。复论有无。若权作应化。外现小迹。内隐大德。则谓无大乘声闻。若从自行发迹显本。则言有大乘声闻。今开权显实。正为引决定退大二种声闻。令成大乘声闻。自行旣立。卽能为应化声闻。若得此意。则达有无也。三明惑有厚薄者。约无明别惑。及约大乘根性言也。卽为四句。一惑轻根利。二惑重根利。三惑轻根钝。四惑重根钝。若别惑轻。大根利。初闻卽悟。若惑重根利。再闻方悟。若惑轻根钝。三闻乃悟。苦惑重根钝。虽复三闻。不能得悟。止为结缘众耳。或可初两句根利。同为上根。第三句为中根。第四句为下根。或可初句为上根。第二第三两句合为中根。第四句为下根。复次约初品无明有三重。能覆初住中道。初作法说。上根人闻。三重无明一时俱尽。开佛知见。入菩萨位。得菩提记。中根仅断二重。下根仅断一重。次作譬说。中根断第三重尽。开佛知见。得菩提记。下根进断第二重。后作因缘说时。下根断三重尽得菩提记也。四明根转不转者。旧云。上根初闻法说。卽悟。而中根转同上根。下根转同中根。至譬说时。中根前已成上。卽能得悟。下根前已成中。今转同上。至因缘说时。下根先已成上。所以得悟。今谓若尔。则悟者皆是上根。何名三根。若皆曰上根。何名利钝。夫众生心神不定。遇恶缘则转利为钝。遇善缘则转钝为利。先世值佛闻法。自有转下中为上者。俱于法说得悟。自有转下为中者。俱于譬说得悟。自有先世未转者。须待三周方悟。如此转根。不同旧释。譬如三刀斫木。利刀一斫卽断。中者二斫断。钝者三斫断。利钝之名不失。木断之处是同。刀譬根。木譬惑。执刀者譬机。教斫者譬佛。受教者譬闻法。运刀譬用观。木断譬证入。曾磨譬先世根转。遇磨不同。故有利钝。此中闻法得悟。似属信行。非不兼于法行。由于往世信法回转。相资不同故也。然一坐中。应无六十四番。问。三根入初住位。犹有利钝否。答。真修体显。则无差降。问。若尔。则初住已上。更起缘修。有优劣否。答。此同位人。无复胜负。真修体融。宁得有异。五明根有悟不悟者。经中多明菩萨为上根。缘觉为中根。声闻为下根。若尔。菩萨皆应初周得悟耶。义未必然。始自三周。乃至流通寿量。有诸菩萨节节得悟无生忍者。何得局在法说周也。缘觉不局在譬说周。亦可知。问。菩萨得悟。通于始终。二乘得悟。亦应至后。答。三周定父子天性已竟。则皆名菩萨。设在后悟。同名菩萨悟也。六明有领解无领解者。若三乘同悟。何意但见声闻领解。其二则无。今明无佛世出。名独觉。闻佛说因缘法得悟。名缘觉。如大迦叶舍利弗等。悉是中乘根性。旣入声闻数中。得悟领解不异。菩萨无领解者。声闻教中。不明得佛。今经开其归大之路。自恐解谬。故对佛述解。菩萨不尔。故无领解。又其意有三。一菩萨本意求佛。设有异执。而执轻。终归取佛。无有不得之虑。今闻三周之说。但是正其观慧。故不须领解。二菩萨悟大。处处有文。二乘作佛。始自今教。逐要流传。故略菩萨领解。梵文或有。汉略不书耳。三菩萨位行深绝。诸新小菩萨。不敢领解。说寿量竟。弥勒总都领解。初从无生法忍终讫余一生在。则是具足领解。更求何物。七明得记不得记者。若同皆领解。何故声闻得记不见缘觉菩萨受记。此亦三意。一者昔明二乘入正位者不能发心。何由得记。今旣悟大。欣斯别决。故为记劫国也。菩萨发心求佛。行满自成。故不欣急求。佛亦不促授。又前教处处授菩萨记。此是恒说。今但逐要传译。二菩萨亦有记别。调达龙女。岂非记耶。又法师品云。求声闻者。求辟支佛者。求佛道者。如是等类。咸于佛前闻法华经。我皆与授三菩提记。此岂非皆记耶。三二乘昔来未曾得八相记。故记其劫国。菩萨先已曾记。故不重明耳。浅近之记。初住已得。菩萨所欣。乃圆极妙觉远记。故寿量品中。始从发心。讫一生得。妙因斯满。极果顿圆。此乃授法身记。何谓无记耶。问。若小乘旣悟大道。应同授法身记。那得授八相记。答。八相是应记。旣得应记。知必有本。欲使物知闻。共来结缘。故与应记耳。又此二乘若闻寿量。卽同增道损生。得法身记也。八明悟有浅深者。一往同破无明。入圆初住。细寻必应明晦。初闻法说。旣入佛慧者。更闻譬说。岂不重明。又闻因缘。理必增进。更闻寿量。弥复优深。如听法人。重闻则胜前。如寒得衣。单复分厚薄。九明益有权实者。或云。实行得益。权行正为接引影响。不论其益。今明不尔。若至寿量。权实悉得益。增道弥高。损生弥尽。邻圆际极。唯一生在。岂非权者益耶。所以初为影响。共熟实行。后说极果。则自道明。文云。出入息利。乃徧他国。息利在己。卽是己利。实行得益。由于权引。化功归已。权亦得益。故佛以一音演说法。众生随类各得解。又何必须待寿量。方令权得益耶。地涌菩萨云。我等自亦欲得此真净大法。卽是自益也。十明待时不待时者。尔前未悟。必待法华悟者。名为待时。前教已悟者。名不待时。何以故。佛有显密二说。若约显说。则法华之前。二乘未悟大道。要须五味调熟。会在法华。故云。所以未曾说。说时未至故。今正是其时。决定说大乘。此卽待时也。若约密说。未必具待五味。在法华方会。尔前有密入者。名不待时。此乃大判时不时。若就三周。亦是待时不待时。迹本二门。亦是待时不待时。致有前后悟入也。三周之中自论密者。如法说时。密闻大车及大通事而得悟入。卽不待时。中周密闻。准此可知。问。若三周及本有密说者。玄文那云法华唯显。答。言显密者。尔前偏圆。互不相知。今至此经。同入一圆。虽密而显。纯一味故。但于一座。有待不待。然知彰灼授记二乘。显露分明说寿长远。于兹一座。无不闻知。故名为显。问。有一种根性。于前四时。旣无密益。不至法华。复无显得。二时不摄者。应是失时。永不得悟耶。答。余经或谓此为失时。今经不尔。此人虽于密显两时不悟。生灭度想。入于涅槃。而于彼土得闻是经。故无失时。乃是待彼土之时耳。问。五千起去。应是失时。答。此等应于如来灭后宏经人处受益。亦是待时也。十义料简三周竟。
(戊)初法说周为五。初正法说。二身子领解。三如来述成。四与授记。五四众欢喜。
(己)初中二。初长文。二偈颂。
(庚)初中三。初许。二受旨。三正说。
(辛)初又三。初顺许。二诫许。三拣许。
(壬)今初
尔时世尊告舍利弗。汝已殷勤三请。岂得不说。
汝已殷勤。是顺。岂得不说。是许也。
(壬)二诫许
汝今谛听。善思念之。吾当为汝分别解说。
上二句。是诫。后一句。是许也。谛听是闻慧。善思是思慧。念之是修慧。大经云。一者亲近善友。二者听闻正法。三者思惟其义。四者如说修行。惟此四法。是涅槃因。若言苦行是涅槃因。无有是处。一善知识。谓如来也。后之三句。卽是三慧。故佛诫之。是涅槃近因缘也。
(壬)三拣许
说此语时。会中有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五千人等。卽从座起。礼佛而退。所以者何。此辈罪根深重。及增上慢。未得谓得。未证谓证。有如此失。是以不住。世尊默然而不制止。尔时佛告舍利弗。我今此众。无复枝叶。纯有贞实。舍利弗。如是增上慢人。退亦佳矣。汝今善听。当为汝说。
从初至退亦佳矣。是拣。汝今善听。是许也。五千在座。故如来三止。今将许说。威神遣去。故名拣众。五浊障多。名罪重。执小翳大。名根深。未得三果。谓得三果。未证无学。谓证无学。如悞认四禅以为四果等。名增上慢。有如此失者。谓障执慢三失也。默不制止者。上闻略开三显一。言简义隐。犹未生谤。足为系珠因缘。去则有益。若闻广开三显一。乖情起谤。住则有损。是故不制止也。无复枝叶者。枝叶细末。不任器用。此等执方便之方便。(小乘四果。已是方便。更于暖顶。妄计为极。)于大非器。故大品经云。攀枝附叶。弃于根本。是人为不黠。卽此义也。退亦佳矣者。旣以小自翳。复妨他大光。今退无谤法之愆。复无障他之过。故云佳矣。枝叶未去。故如来三止。贞实愿闻。故身子四请。师弟鉴机。非徒靳固也。问。佛大慈悲。何不神力使其住而不闻。如华严中之二乘聋瘂。何不强毒以大。如喜根之于胜意。答。各有所以。华严末席。正已开渐。未破小执。故在座而隔。今正欲灭化破庵。宜须拣遣。若去在俱谤。宜如喜根强说。今去则有益。那忽令住。住则有损。那忽不遣。喜根令远得益。慈故强说。与某乐种。如来护令不谤。悲故发遣。拔其当苦。问。五千在座。卽不蒙益。去则何益。答。此非当机。是结缘人耳。昔大通佛时亦有无量众生心生疑惑。世世与师俱生。今皆得度。乃至如来灭后。犹故未尽。此五千人。当知亦尔。又说大经时。有八万五千亿人。于是经中不生信心。是人于未来。亦当得信。例此则益在不久也。初许竟。
(辛)二受旨
舍利弗言。唯然世尊。愿乐欲闻。
前已三请。并此为第四请。
妙法莲华经台宗会义卷一之三
用手机扫一下二维码,在手机上阅读或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