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卷第二十一
-
阿毗达磨藏显宗论卷第二十一
尊者众贤造
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
辩业品第五之四
如是已说得律仪等。舍律仪等今次当说。且云何舍别解脱律仪。颂曰。
舍别解调伏 由故舍命终
及二形俱生 断善根夜尽
有说由犯重 余说由法灭
迦湿弥罗说 犯二如负财
论曰。调伏声显律仪异名。由此能令根调伏故。由五缘舍别解律仪。一由故舍。谓于律仪由阿世耶。不怀欣慕。为舍学处。对有解人发起相违表业差别。非但由起舍学处心。如得律仪心无能故。又在梦中舍不成故。非但由起表业差别。忿癫狂等舍不成故。非但由二对傍生等。起心发表舍不成故。二由命终。谓众同分。增上势力得律仪故。三由依止二形俱生。谓身变时心随变故。又二形者。非增上故。四由断灭所因善根。谓表无表业等起心断故。是此律仪因缘断义。舍尽寿戒。由上四缘近住律仪。亦由夜尽谓近住戒。由上四缘及夜尽舍过期限故。夜尽者。谓明相出时。诸轨范师多分共许。如是五种舍律仪缘。有余部师执随犯一感堕重罪舍出家戒。有余部执正法灭时别解律仪无不皆舍。以诸学处结界羯磨所有圣教皆息灭故。对法诸师作如是说。尔时虽无得未得律仪。而先得律仪无有舍义。迦湿弥罗国毗婆沙师蕴理教于心作如是说。非犯随一根本罪时。一切律仪皆有舍义。然犯重者有二种名。一名具尸罗。二名犯戒者。若于所犯应可悔除。发露悔除。唯名具戒。如有财者。负他债时。名为富人。及负债者。若还债已。但名富人。此亦应然。故非舍戒。静虑无漏二律仪等。云何当舍。颂曰。
舍定生善法 由易地退等
舍诸无漏善 由得果退失
论曰。诸静虑地所系善法由二缘舍。一由易地。谓上下生。二由退失。谓退胜定。舍众同分及离染时。亦舍暖等及退分定。为摄此故复说等言。如舍色善由易地退。及离染三无色亦尔。舍无漏善由二种缘。一由得果总舍前道。二由退失舍诸胜道。此或是果。或胜果摄。我于此中应少分别。若舍见道及道类智。当知但由得果非退。道类智果摄。亦必无退故。退所练根亦有退义。若不动法无学俱无。所余无漏容具二种。如是已说舍诸律仪不律仪云何舍。颂曰。
舍恶戒由死 得戒二形生
论曰。诸不律仪由三缘舍。一者由死舍所依故。众同分力得律仪故。二由得戒。谓若受得别解律仪。或由获得静虑律仪。恶戒便舍。对治力胜舍不律仪。三由相续二形俱起。以于尔时所依变故。不律仪者。受近住戒。至夜尽位舍律仪时。为得不律仪。为名处中者。有余师说。得不律仪恶阿世耶非永舍故。如停热铁赤灭青生。有余师言。若不更作无缘令彼得不律仪。以不律仪依表得故。前说应理。先受戒时恶阿世耶非永舍故。依前表业恶戒还起。处中无表舍复云何。颂曰。
舍中由受势 作事寿根断
论曰。处中无表舍由六缘。一由受心断坏故舍。谓先誓受。恒于某时敬礼制多。及赞颂等。今作是念。后不更为。彼阿世耶从兹便息。由彼弃舍本意乐故。或复别作势用增强。与先现行。相违事业。本意乐息。无表便断。二由势力断坏故舍。谓由净信。烦恼势力所引无表。彼二限势。若断坏时。无表便舍。如所放箭及陶家轮。故轨范师作如是说。由等起力所引发故。虽舍加行及阿世耶。无表或容尽寿随转。乃至发起极猛利缠。捶击禽兽应知亦尔。或先立限齐尔所时。今限势过无表便断。三由作业断坏故舍。谓虽不舍根本受心。然更不为所受作业。唯除忘念而不作者。以此无表期加行生。绝加行时无表便舍。四由事物断坏故舍。谓所舍施制多园林。及所施为罝网等事。本由彼事引无表生。彼事坏时无表便舍。五由寿命断坏故舍。谓所依止有转易故。六由依根断坏故舍。谓起加行断善恶时各舍彼根所引无表。非至断善。得静虑时方舍处中善恶无表。以羸劣故。起加行时便舍处中善恶无表。所言根者通善恶根。所说断言是断加行。欲非色善及余一切非色染法舍复云何。颂曰。
舍欲非色善 由根断上生
由对治道生 舍诸非色染
论曰。欲界一切非色善法舍由二缘。一断善根。二生上界。应言少分亦离染舍。如忧根等非色善法。三界一切非色染法舍由一缘。谓起治道。若此品类能断道生。舍此品中惑及助伴。何有情有善恶律仪。颂曰。
恶戒人除北 二黄门二形
律仪亦在天 唯人具三种
生欲天色界 有静虑律仪
无漏并无色 除中定无想
论曰。唯于人趣有不律仪。然除北洲唯三方有。于三方内复除扇搋及半择迦。具二形者律仪亦尔。谓于人中除前所除。并天亦有。故于二趣容有律仪。然唯人中具有三种。谓别解脱静虑无漏。若生欲天及生色界。皆容得有静虑律仪。然无想天但容成就。生无色界彼俱非有。无漏律仪亦在无色。谓若生在欲界天中及生色界中。除中定无想。皆容得有无漏律仪。生无色中唯得成就。以无色故。必不现起。无漏上生。得成下故。已辩诸业性相不同。当释经中所摽诸业。且经中说业有三种。善恶无记。其相云何。颂曰。
安不安非业 名善恶无记
论曰。诸安隐业说名为善。能得可爱异熟涅槃。暂永二时济众苦故。不安隐业名为不善。由此能招非爱异熟。极能遮止趣涅槃故。非前二业立无记名。不可记为善不善故。是非安隐不安隐义。又经中说。业有三种。福非福等。其相云何。颂曰。
福非福不动 欲善业名福
不善名非福 上界善不动
约自地处所 果业无动故
论曰。欲界善业说名为福。非福相违招爱果故。诸不善业说名非福。招非爱果违福业故。上二界善说名不动。岂不世尊说下三定皆名有动。圣说此中有寻伺喜乐受动故。由下三定有寻伺等灾患未息故立动名。不动经中据能感得不动异熟故名不动。如何有动定招无动异熟。虽此定中有灾患动。而业对果非如欲界有动转故。立不动名。谓欲界中余趣处满业。由别缘力可异趣处受。以或有业能感外内。财位形量色力乐等。于天等中此业应熟。由别缘力所引转故。于人等中此业便熟。色无色界余地处业。无容转令异地处受。业果处所无改动故。等引地摄无散动故。依如是义立不动名。应知此中由于因果相属愚故。造非福业。以非福业纯染污故。要依粗重相续无明。由此无明现在前位。不能解信因果相属。是故发起诸非福行。由真实义愚故造福及不动业。真实义者。谓四圣谛。若于彼愚诸异生类。于善心位亦得间起。由此势力令于三界不如实知其性皆苦起。福不动行为后有因。若已见谛者则无是事。乘先行力渐离染时。如次得生欲色无色。又经中说。业有三种。顺乐受等。其相云何。颂曰。
顺乐苦非二 善至三顺乐
诸不善顺苦 上善顺非二
余说下亦有 由中招异熟
又许此三业 非前后熟故
顺受总有五 谓自性相应
及所缘异熟 现前差别故
论曰。诸善业中。始从欲界至第三静虑名顺乐受业。以诸乐受唯至此故。诸不善业名顺苦受。第四静虑及无色善业。说名为顺不苦不乐受。此上都无苦乐受故。非此诸业唯感受果。应知亦感彼受资粮。受及资粮。此中名受。随所化欲。总立受名。下诸地中为亦许有。顺非二业。为决定无。有余师言。下地亦有顺非二业。以定中间既无苦乐应无业故。又更有证。谓本论说颇有三业非前非后受异熟耶。曰有。谓顺乐受业色。顺苦受业心心所法。顺不苦不乐受业心不相应行。乃至广说。由此证知下地亦有顺非二业。非离欲界有此三业。俱时熟故。此俱非定证。然于下地中理应定有顺非二业。如顺正理广辩应知。此业为善为不善耶。有作是言。是善而劣。又不可别示。而可总言。于诸善业中。或有一类能感乐受及受资粮。或有一类能感非二。应知此业能益乐受。名顺乐受。如顺马处。或复此业能受于乐。名顺乐受。如顺浴散。顺余受业应知亦然。此业非唯感受异熟。如何总得顺受业名。诸业为因所感异熟。皆似于受。得受名故。所以者何。彼皆如受为身损益及平等故。如水火等。于树枝等为益为损。为等义成。又顺受多略说有五。一自性顺受。谓诸受体。如契经说。受乐受时如实了知受于乐受。乃至广说。二相应顺受。谓一切触。如契经言。顺乐受触。乃至广说。三所缘顺受。谓一切境如契经言。眼见色已唯受于色不受色贪。乃至广说。由色等是受所缘故。四异熟顺受。谓感异熟业。如契经说。顺乐受业。乃至广说。五现前顺受。谓现行受。如契经说。受乐受时二受便灭。乃至广说。非此乐受现在前时。有余受能受此乐受。但据乐受自体现前。即说名为受于乐受。由所顺受有多种故。虽业异熟非皆是受。而可总立顺受业名。谓诸善业为因所感色不相应。能为所缘生乐受故。是诸乐受所领纳故。可爱异熟顺乐受故。亦名乐受。由此善业所招诸果。虽非乐受顺乐受故。招彼业名。顺乐受业。顺苦非二。理亦应然。如是三业。有定不定其相云何。颂曰。
此有定不定 定三顺现等
或说业有五 余师说四句
论曰。此上所说顺乐受等。应知各有定不定异。非定受故立不定名。谓顺乐业非必定熟。若熟必应受乐异熟。顺余二业说亦如是。定复有三。一顺现法受。二顺次生受。三顺后次受。此三定业定感异熟。并前不定总成四种。或有欲令不定受业。复有二种。谓于异熟有定不定。并定业三合成五种。譬喻者说业有四句。一者有业。于时分定异熟不定。谓顺现等三非定得异熟。二者有业。于异熟定时分不定。谓不定业定得异熟。三者有业。于二俱定。谓顺现等定得异熟。四者有业。于二俱不定。谓不定业非定得异熟。彼说诸业总成八种。谓顺现受有定不定。乃至不定亦有二种。于此所说业差别中。颂曰。
四善容俱作 引同分唯三
诸处造四种 地狱善除现
坚于离染地 异生不造生
圣不造生后 并欲有顶退
论曰。此中唯显顺乐等业。于现等时有定不定。释经所说顺现受等四业相殊。故定业中分为三种。并不定业合而为四。是说为善。理必无有。异熟不定。时分定业。时定唯是。异熟定中。位差别故。非离异熟别有时体。如何时定非异熟耶。此中但依异熟定业。得果位差别。立顺现等故。颇有四业俱时作耶。容有云何遣三使已。自行邪欲俱时究竟。顺现受等。四种业中。几业有能引众同分。唯三能引。除顺现业。以顺现业必依先业所引同分而得起故。即于现生必与果故。何界何趣能造几业。诸界诸趣或善或恶。随其所应皆容造四。总开如是。若就别遮。捺落迦中。善除顺现。无爱果故。余皆得造。不退姓名坚。彼于离染地。若异生类除顺生受可造余三。圣者双除顺生后受。可造余二异生不退。若离彼染。无容于彼无间受生。故彼应除顺生受业。于上界没必还生下。故容造彼顺后受业。圣者不退。若离彼染必无容有于彼更生。故彼双除顺生顺后。随所生地容造顺现。受造不定业。一切处无遮。然诸圣者。若于欲界及有顶处已得离染。虽有退堕。而亦不造顺生后业。从彼退者。必退果故。诸退果已。必不命终。还得本果。住中有位。亦造业耶。亦造云何。颂曰。
欲中有能造 二十二种业
皆顺现受摄 类同分一故
论曰。于欲界中住中有位。容有能造二十二业。谓中有位及处胎中。出胎以后各有五位。胎中五者。一羯剌蓝。二頞部昙。三闭尸。四键南。五钵罗奢佉。胎外五者。一婴孩。二童子。三少年。四中年。五老年。此十一位一生所摄。住中有位能造中有定不定业。乃至能造老时二业。应知亦尔当知如是中有所造。十一种定业皆顺现受摄。由类同分无差别故。谓此中有位与自类十位。一众同分一业引故。由此不别说顺中有受业。即顺生等业所引故。类同分者。谓人等类非趣非生。以约趣生中有生有同分异故。诸定受业其相云何。颂曰。
由重惑净心 及是恒所造
于功德田起 害父母业定
论曰。若所造业由重烦恼。或淳净心。或常所作。或于增上功德田起。功德田者。谓佛法僧。或增上补特伽罗。谓证世出世胜德。于此田所虽无重惑。及淳净心亦非常行。若善不善所起诸业。或于父母设起下缠行损害事。如是一切皆定业摄。有余师说。若以猛利意乐所造。或有造已起欢喜心。或一切时数数惯习。或胜愿力事力所起业皆决定现法果业。其相云何。颂曰。
由田意乐胜 及定招异熟
得永离地业 定招现法果
论曰。由田胜者。闻有苾刍于僧众中作女人语。彼须臾顷转作女人。此等传闻其类非一。由意乐胜者。闻有扇搋救脱诸牛黄门事故。彼须臾顷转作丈夫。此等传闻事亦非一。或有余业亦得现果。谓生此地永离此地染。于此地中诸善不善业必应现受。不重生故。如阿罗汉及不还者。未离染时已造彼业今离染故成现法受彼是何业。谓异熟定。应知此中所说业者。是异熟定非时定业。若有余位顺定受业。彼必定无永离染义。必于余位受异熟果。若于异熟亦不定者。永离染故不受异熟。诸不还者及阿罗汉。于欲三界设退起染。必不生下定涅槃故。异熟定业皆成现受。余随所应类此当说。何田起业定即受耶。颂曰。
于佛上首僧 及灭定无诤
慈见修道出 损益业即受
论曰。于如是类功德田中。为善恶业定即受果。功德田者。谓佛上首僧。约补特伽罗差别有五。一从灭定出。谓此定中得心寂静。此定寂静似涅槃故。若从此定初起心时。如入涅槃还复出者。胜静功德庄严其身。为殷净心生长依处。二从无诤出。谓此定中已能永拔一切烦恼灾患相续。有缘一切有情为境。所起无边增上意乐。无诤功德积集熏身。从此出时彼心相续。不为一切世间定心及不定心之所胜伏。是福非福近果胜田三从慈定出。谓此定中有缘无量有情为境。利益安乐增上意乐积集熏身。出此定时有为无量最胜功德所熏修身。相续而转能生胜业。四从见道出。谓此道中能超一分无始流转所不能超三界轮回生死根本。从此道出有胜净身。相续而生能生胜业。五从修道出。谓此道中能超一分生死根本。余如前说。从如是一一初出位中。乘前所修胜功德势心。犹反顾专念不舍。诸根寂静特异于常。世出世间定不定福。无能胜伏映夺彼者。故说此五名功德田。若有于中为损益业。此业必定能招即果。若从余定余果出时。由前所修定非殊胜。修所断惑未毕竟尽。故彼相续非胜福田。异熟果中受最为胜。今应思择。于诸业中。颇有唯招。心受异熟。或招身受。非心受耶。亦有云何。颂曰。
诸善无寻业 许唯感心受
恶唯感身受 是感受业异
论曰。善无寻业。谓从中定乃至有顶所有善业。于中能招受异熟者。应知但感心受非身。于彼地中无身受故。身受必定与寻相应。非无寻业感有寻果。诸不善业能感受者。应知但感身受非心。以不善因苦受为果。意地苦受决定名忧。忧受必非异熟果摄。故不善业唯感身受。若执忧根定非异熟。诸有情类所发心狂。在何识中。何因所感。依何处起。非异熟耶。颂曰。
心狂唯意识 由业异熟生
及怖害违忧 除北洲在欲
论曰。有情心狂唯在意识。若在五识必无心狂。以五识身无分别故。由何因故有情心狂。由诸有情业异熟起。由何等业异熟起耶。谓由彼用药物咒术令他心狂。或复令他饮非所欲。若毒若酒。或现威严怖禽兽等。或放猛火焚烧山泽。或作坑阱陷坠众生。或余事业令他失念。由此业因于当来世。感得异类大种异熟。由彼势力令心发狂。由此心狂体非异熟。善恶心等皆容狂故。由斯但说业异熟生。谓恶业因。感不平等。异熟大种。依此大种心便失念。故说为狂。如是心狂对于心乱。应作四句。狂非乱者。谓诸狂者不染污心。乱非狂者。谓不狂者诸染污心。狂亦乱者。谓诸狂者诸染污心。非狂乱者。谓不狂者不染污心。有情心狂。为但由此更由四种。其四者何。一由惊怖。谓非人等现可怖形来相逼迫。有情见已遂致心狂。二由伤害。谓因事业恼非人等。由彼嗔故伤其支等遂致心狂。有情身中有别支节。若被打触心即发狂。三由乖违。谓由身内风热淡界互相违反。大种乖适故致心狂。四由愁忧。谓因丧失亲爱等事。愁毒缠怀心遂发狂。如婆私等。何有情类有此心狂。除北俱卢。所余欲界。诸有情类容有心狂。谓欲天心尚有狂者。况人恶趣得离心狂。地狱恒狂。众苦逼故。欲界诸圣唯除诸佛。大种乖适容有心狂。一切如来心无狂乱。无渐舍命无破音声。亦无发白面皱等事。以极淳净妙业所生。又经中说业有三种。谓曲秽浊。其相云何。颂曰。
说曲秽浊业 依谄嗔贪生
论曰。身语意三各有三种。谓曲秽浊。如其次第应知依谄嗔贪所生。谓依谄生身语意业。名为曲业。谄曲类故。实曲谓见。故契经言。实曲者何。谓诸恶见谄是彼类。故得曲名。从谄所生身语意业。曲为因故。果受因名。是故世尊说彼为曲。若彼嗔生身语意业。名为秽业。嗔秽类故。嗔名秽者。谓嗔现前如热铁丸。随所投处便能烧害自他身心。诸烦恼中为过最重。故薄伽梵重立秽名。是诸秽中之极秽故。从嗔所生身语意业。秽为因故。果受因名。是故世尊说彼为秽。若依贪生身语意业名为浊业。贪浊类故。贪名浊者。谓贪现前染著所缘。是染性故。从彼生等准前应释。又真直道。谓八圣支。能障彼生三业名曲。真实无病。谓求涅槃。障证彼因三业名秽。依外道见。于佛教中。障净信心。不信名秽。以能扰浊净信心故。从彼所起三业名浊。又堕断常违处中行。从彼所起身语意业违直道义故立曲名。由损减见所起诸业能秽净法故立秽名。秽名必依极秽义故。萨迦耶见所起诸业。能障无我真实净见。依障净义故立浊名。又经中说业有四种。谓或有业黑黑异熟或复有业白白异熟。或复有业黑白黑白异熟。或复有业非黑非白无异熟。能尽诸业。经虽略示而不广释。今应释彼。其相何云。颂曰。
依黑黑等殊 所说四种业
恶色欲界善 能尽彼无漏
应知如次第 名黑白俱非
论曰。佛依业果性类不同。所治能治殊。说黑黑等四。诸不善业一句名黑。以具染污黑不可意黑故。异熟亦黑。不可意故。色界善业一向名白。不为一切不善烦恼及不善业所陵杂故。异熟亦白。是可意故。非无色者多阙减故。欲界善业。名为黑白。恶所杂故。异熟亦黑白。非爱果杂故。此黑白名依相续立。非据自体互相违故。欲界恶强非善陵杂。故恶业果得纯黑名。诸无漏业能永断尽前三业者。名第四业。此无漏业。非染污故。得非黑名。非顺爱故。又不能感白异熟故。说名非白。然大空经说无学法是纯白者。以无学法。于超诸染。身中可得。非如学法。非超诸染。身中可得。诸无漏业。为皆能尽前三业不。不尔云何。颂曰。
四法忍离欲 前八无间俱
十二无漏思 唯尽纯黑业
离欲四静虑 第九无间思
一尽杂纯黑 四令纯白尽
论曰。于见道中四法智忍。及于修道离欲染位。前八无间圣道俱行。有十二思唯尽纯黑。离欲界染第九无间圣道俱行。一无漏思双令黑白。及纯黑尽此时总断。欲界善故亦断第九。不善业故离四静虑。一一地染。第九无间道俱行无漏思。此四唯令纯白业尽。所余诸业无异熟故。非所明故于此不论。故于此中唯说十七与无间道俱行圣思能永尽前三有漏业。虽尽诸业是圣慧解。然于此中说近对治。虽身语业亦近治三。非慧相应故此不说何缘诸地有漏善业。唯最后道能断非余。以诸善法非自性断。已断有容现在前故。然由缘彼烦恼尽时。方说名为断彼善法。尔时善法得离系故。由此乃至缘彼烦恼余一品在断义不成。善法尔时犹被缚故。颂曰。
有说地狱受 余欲业黑杂
有说欲见灭 余欲业黑俱
论曰。第一第三皆有异说有余师说。顺地狱受及欲界中顺余受业。如次名为纯黑杂业。谓地狱异熟唯不善业感。故顺彼受名纯黑业。唯除地狱。余欲界中异熟皆通善恶业感。故顺彼受名黑白业。如是所说前已遮遣。谓善无能杂不善故。有余师说。欲见所断及欲界中所有余业。如次名为纯黑俱业。谓见所断无善杂故名纯黑业。欲修所断有善不善故名俱业。此亦非理。二所断中俱有业不能感异熟果故。若谓此中所说三业据有异熟说非无异熟者。不应简言欲见所灭。又强力业理必不应。为力劣者之所陵杂。是故不应说修所断诸不善业亦得离名。亦不应言欲界有善力胜不善。陵伏恶业非所许故。所以者何。以欲界善非数行故。无有能感一劫果故。
说一切有部显宗论卷第二十一
用手机扫一下二维码,在手机上阅读或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