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经注笺刋误卷五
    钦定四库全书
    水经注笺刋误卷五
    仁和赵一清纂
    易水篇
    犹王兴之五子也【卷十一一页十二行】
    一清案犹全祖望校改即
    触目怡情【卷十一一页十六行】
    一清按怡情黄省曾本作栖情
    取畅林木【卷十一一页十七行】
    笺曰木一作水一清按木字不误
    水源西出广昌乡县之樊石山【卷十一一页二十行】
    一清按乡字衍文
    易水又东迳武阳南【卷十一二页三行】
    一清按武阳下落城字孙潜校增
    易水迳故安城南外东流【卷十一二页八行】
    一清按下云今水被城东南隅城南之南当移在东字下
    事明经证【卷十一二页八行】
    一清按明经二字当倒互
    今水破城东南隅【卷十一二页九行】
    一清按破当作被
    易水迳出范阳县故城【卷十一二页十五行】
    一清按出字衍文故城下落南字
    王莽之通顺也【卷十一二页十八行】
    一清按汉书地理志作顺隂
    出故安县西北穷独山【卷十一二页十八行】
    一清按出上落水字
    东西北注濡水【卷十一二页十九行】
    一清按北黄省曾本作流东西字亦误当作东南
    昔燕丹纳田生之言【卷十一三页二行】
    笺曰生宋本作光一清按王楙野客丛书曰先生之语古亦有单称一字者叔孙通与诸弟子共为朝仪曰叔孙生真圣人也梅福曰叔孙先非不忠也又观张释之龚遂等传所谓王生结袜公卿数言邓先皆此意也田光为时所尊贵战国策鞠武曰燕有田光先生者郦故曰田生也朱氏欲改生为光殆未识斯义耳
    俱在罡阜之上【卷十一三页三行】
    笺曰罡当作冈一清按罡冈音同通用注例作罡字
    上邪而下方【卷十一三页三行】
    一清按邪孙濳校改衺
    左右百步一钓台【卷十一三页十一行】
    一清按名胜志引此文作有二钓台今补正
    南北如减【卷十一三页十六行】
    一清按御览引此文作加黄省曾本亦是加字
    即此台【卷十一三页十七行】
    一清按御览引此文作即斯台也今补正
    北有兰马台【卷十一三页十七行】
    一清按御览引此文作北有小金台台北有兰马台今补正
    尚传镌刻之名【卷十一四页五行】
    一清按名字误全祖望曰当作石
    又东得白杨水口出遒县之西山白杨岭下【卷十一四页十二行十三行】
    笺曰孙云口疑作水一清按口字不误出上落水字之字衍文
    西南南流与石泉水会【卷十一四页十五行】
    一清按南字重文宜衍
    石上赤土又高一丈四壁直立上广四十五步【卷十一四页十八行】
    一清按丈字衍文四当作匹直立当倒互说文匹四丈也小尔雅倍两谓之匹孙濳云以柳佥钞本校正
    故俗有并沟之称矣【卷十一五页二行】
    一清按矣黄省曾本作焉
    许慎曰濡水入深深渠【卷十一五页六行七行】
    笺曰许氏说文云濡水出涿郡故安东入漆涑一清按此条不误说见下
    南濡北易至涿郡范阳县会北濡又并乱流入涞【卷十一五页九行】
    笺曰古本作乱流入沫疑此沫字当作涑字说文可据吴本改作入涞一清按上条本文不误此条吴琯本改沫为涞是也说文漆水出右扶风杜陵岐山东入渭一曰入洛不闻别有涿郡之漆也又说文涑□也从水束声河东有涑水速侯切又洓小雨零貌从水束声所责切初不云是水名至广韵集韵始云水名在此地盖承误本说文东入漆涑之语而为之辞检说文涞字云水起北地广昌东入河从水来声并州浸汉志代郡广昌县下云涞水东南至容城入河过郡三行五百里并州浸方舆纪要云郡三谓代上谷涿也【溙水不经上谷三郡代涿勃海纪要亦误】水经巨马河篇云河出代郡广昌县涞山注云即涞水也又云涞水上承故渎于逎县北垂重源再发结为长潭自成渊渚谓之巨马河亦曰渠水是篇注云濡水合渠许慎曰濡水入深深渠二号即巨马之异名正与彼文相照泲水篇有源源水沁水篇有驫驫水泗水篇有涓涓水获水篇有净净沟是其名例矣故知道元所见之说文与世本大异古漆字似涞字隶续云地皇侯钲书七作来韩勅碑书漆作□是其明证若涑字又漆字重文传写之讹朱氏不察反致疑于郦注之深深渠吴本改正之涞水真所谓身入酒国以不狂为狂者也
    东迳容城县故城北【卷十一五页十行】
    一清按东迳上落巨马水又四字全祖望校补
    壑逹洞开【卷十一六页十行】
    一清按壑当作豁
    历迳荆陉北【卷十一六页十一行】
    一清按迳字误黄省曾本作送寰宇记引九州记曰送荆陉在易县西南三十里即荆轲入秦之路也
    俗又谓水为武遂津【卷十一六页十六行】
    一清按谓下落是字名胜志校增
    孝成十九年赵与燕易【卷十一六页十七行】
    一清按孝成下落王字赵与燕易下落土字史记校补
    东南流出长【卷十一七页四行】
    一清按长下落城字孙濳校增
    北新城县东二十里有有樊舆亭【卷十一七页八行】
    笺曰克家云有字或作东一清按何焯云衍一有字
    渥水注之【卷十一七页十三行】
    一清按寰宇记引此文作泥下大泥淀小泥淀并同泥即□之省与渥相似
    水南流注易水【卷十一七页十四行】
    一清按水上落其字
    谓之渥同口【卷十一七页十五行】
    一清按寰宇记晏元献公类要引此文皆作泥洞口
    水侧有浑渥城【卷十一七页十五行】
    一清按浑渥城当作浑泥城金泰和四年改浑渥城为渥城县与隋人之置毛州之误正同
    易水出北新城城北【卷十一七页十六行】
    一清按下城字当作西孙潜校改
    今者地壁夷平【卷十一八页二行】
    一清按地当作城即易京城也
    即瓒所堡也【卷十一八页四行】
    一清按堡当作保
    阚駰称太子子丹【卷十一八页七行】
    一清按黄省曾本作燕太子丹今校正
    燕太子称荆入秦太子与知谋者【卷十一八页八行九行】
    笺曰谢兆申云宋本无燕太子称以下十三字当删之一清按此亦妄说也燕太子当作燕丹子渭水注引燕丹子曰秦王为机发之桥盖袭用其说也风萧萧之歌高渐离宋如意之事皆出于燕丹子故知耳伯之非荆下落轲字
    宋如意知之【卷十一八页十二行】
    一清按知黄省曾本作和
    又东过束州县南东入于海【卷十一九页二行】
    笺曰按汉地理志束州亦属勃海郡古本作泉州误也孙云束州县在今河间县境内一清按黄省曾本作泉州字不误也沽水篇经云又东南至泉州县与清河合东入海注云清淇漳洹易涞濡沽滹沱同归于海则是易水亦至泉州合清河入海也汉志泉州县属渔阳郡今通州武清县地正直沽入海之处方舆纪要曰乐史云易水有三源流经易州南三十里者曰中易水出州西北三十里穷独山者谓之濡水亦曰北易水出州西南六十里石兽冈者谓之雹水亦曰南易水中易水流经定兴县西亦谓之白沟河涞水县之拒马河流合焉又东经安肃县北及容城县北濡水流合焉所谓北易水也又经新城县南亦曰拒马河历雄县及顺天府覇州之北又东经东安县及永清县南入武清县之三角淀又东南至小直沽与卫河合逹于海此易水之东出者也其南易水即雹水也自安肃容城县南又东南经安州北东至雄县亦名瓦济河又东历河间府任丘县覇州之保定县文安县南引而东合于滹沱河注于海此易水之别出而东南流者也盖易水之源并出于易州而其流自不相乱或曰易水或曰故安水则推其本而言之也或曰拒马河或曰白沟河则从其流而言之也或曰滋河或曰沙河唐河则因其所滙之川言之也或又曰易水本无正流附合支川以逹于海故自汉以来言易水源流多未得其详云宛溪之言可称明白了当水经未尝兼叙南易道元从而释之与经文有如枘凿之不相入朱氏改泉州为束州以为易水既流经勃海文安与束州相近不应又改途北出至渔阳郡之泉州也经注不明致有斯蔽妄以疑意改窜旧文有识之士深所不取
    水篇
    又东泉水注之【卷十一九页十五行】
    一清按泉水上落莎字
    水中自源南注水【卷十一九页十七行】
    一清按上云亭在南原上此当是中原源字不从水中自二字当倒互
    则名不因灵王【卷十一十页一行】
    一清按灵王上落武字
    车驾沿革【卷十一十页七行】
    笺曰沿革字未详一清按是沿泝之讹
    川有一水【卷十一十页十一行】
    一清按准下滙川三合之文一当作二
    虽川三合【卷十一十页十二行】
    一清按虽字误全祖望曰当作滙盖与嘉牙川水合流也以是知上文一水当是二水之讹
    起御坐于松园建祗洹于东圃东北二面岫嶂高深【卷十一十页十六行十七行】
    笺曰古本云起御坐於松园建祗洹东圃北二面岫嶂高深谢兆申云宋本无东字疑当作建祗洹园东北二面云云一清按本文无误字朱氏乃引古本误文以相证何也若如谢说文义岂可通乎
    峡右山则有祗洹精庐【卷十一十一页二行】
    一清按则当作侧
    分石飞悬水一匹有余【卷十一十一页十一行】
    一清按水字衍文
    又东流历山【卷十一十一页十三行】
    一清按寰宇记引此文作历鸿山落鸿字
    兼县上所拯也【卷十一十一页十五行十六行】
    一清按全祖望云上当作土拯当作极
    水出中山城之西如北【卷十一十一页二十行】
    笺曰谢云宋本无如字一清按如往也言自西往北也
    侧水锐山【卷十一十二页一行】
    一清按寰宇记引此文作侧而锐上今校正
    故曰中人山也【卷十一十二页五行】
    一清按中人山误当作中山城
    名尧始城【卷十一十二页八行】
    一清按路史余论曰望都城东有尧故城俗呼为尧姑城姑故音同始字误也後同
    但苦其不东观矣【卷十一十二页十行】
    笺曰谢云其不矣三字疑有脱误一清按无脱误也谢说非
    水出中山城北郎中阜下【卷十一十二页十四行】
    一清按郎中当作郎山
    然于城非西在【卷十一十二页十五行】
    笺曰在疑作北一清按西在二字当倒互孙说非
    世谓之京【卷十一十三页五行】
    一清按京下落陵字陵亦丘也
    南对汉顷王陵【卷十一十三页五行】
    一清按顷王上落中山二字
    是城西平城之地泉涌而出【卷十一十三页十四行】
    一清按於文是城之西北平地泉涌而出孙濳用柳佥钞本校正
    駰所说此则非也【卷十一十四页三行】
    一清按此全祖望校改北
    城北去山五里【卷十一十四页七行】
    一清按山上落尧字
    然则俗谓之都香山【卷十一十四页八行】
    一清按都山以尧母庆都得名香字衍文盖不学人有闻于都梁之为香而妄加之也
    周同姓【卷十一十五页六行】
    一清按周同姓下当接下十三行周之衰也至十四行筑城以固之三十字错简于此
    周之衰也【至】筑城以固之【卷十一十五页十三行十四行】
    一清按三十字是错简当移在前六行周同姓下此处当移十六页七行昔耿伯昭至九行卢水池二十六字错简于此
    故城北藉水以取名矣【卷十一十五页十八行】
    一清按北当作地
    际水有汉王故宫处【卷十一十五页十九行】
    一清按汉下落中山二字初学记引此文校增
    为刹利灵图【卷十一十六页三行】
    一清按刹利二字当倒互孙潜校正
    今府榭犹传故制【卷十一十六页七行】
    一清按故制下当接九行自漠及燕中间昔耿伯昭至卢水池二十六字错简当移在前十五页十二行治水南卢奴县之故城下
    自汉及燕【卷十一十六页八行】
    一清按漠全祖望校改汉谓汉中山国及後燕也
    水出洛光涓【卷十一十六页十五行】
    一清按涓当作沟名胜志引此文校改
    受胡泉【卷十一十七页三行】
    一清按受上落水首二字
    又东迳安喜县南【卷十一十七页八行】
    一清按迳当作过
    沙息壤加以城池板筑既兴【卷十一十七页十六行】
    笺曰谢云宋本作加以城地一清按谢改池为地是也云加以城地则误矣加字属上读以城上落重字当作沙息壤加重以城地板筑既兴沙息壤加者谓水漂沙去用成沃壤若连下读则沙息壤三字如何成文
    有旧卢奴之乡也【卷十一十七页十七行】
    一清按有当作古
    赵灵王【卷十一十九页二行】
    一清按灵王上落武字
    俗名之曰浊鹿罗地地不远【卷十一十九页四行】
    笺曰罗地地字有脱误未详一清按罗与逻通遮逻也浊鹿逻如魏书章武王融传白牛逻之类又赵郡王干传云以驿逻无兵盖戍守之别名也上地字当作城
    方数里【卷十一十九页七行】
    一清按方下落广字名胜志引此文校增
    至若娈童丱角【卷十一十九页八行】
    笺曰古本作娈童丱及当是丱少之譌吴改作丱角一清按孙潜校改丱友不如杨慎引此文作丱女为善
    博水又东迳自堤亭南【卷十一十九页十五行】
    一清按自名胜志引此文作白
    世代又远【卷十一二十页三行】
    笺曰谢云宋本又作云疑作久一清按又字为是
    湍水于城北曲而西流【卷十一二十页五行】
    一清按湍水汉书地理志注作濡水下并同
    又南迳安阳亭东晋书地道记曰蒲隂县有安阳关【卷十一二十页十六行】
    一清按安阳当作阳安以郡国志校正汉书王子侯表有易安侯平赵敬肃王子武帝元朔元年封即此阳安也而世本俱误作易安非矣
    因河仍墉【卷十一二十页二十行】
    一清按河当作阿
    水出北平县西南鱼山山石善巨焉水发其下【卷十一二十一页五行六行】
    笺曰鱼山以下疑有譌误一清按寰宇记引此文云山石若巨鱼水发其下今校正
    齐与燕会于濡水【卷十一二十一页十一行】
    一清按水左氏传作上
    濡水出高昜县【卷十一二十一页十一行】
    笺曰昜当作阳一清按昜古文阳字如此之类其义甚浅实为辞费
    盛若蚁蛭【卷十一二十一页十七行】
    笺曰谢云宋本作咸若蚁蛭一清按博雅盛多也言层山之多如蚁塲也盛字不误
    亦峻岽也【卷十一二十一页十八行】
    笺曰谢云峻岽疑作峻嵊一清按广韵嵊音盛山名在剡县集韵音乘亭名在吴均与上峻字义不合类篇岽音冻山脊也峻岽山之最高处也谢说非
    皆翼对层岩【卷十一二十二页一行】
    一清按岩名胜志引此文作峦下云岩障深高故知峦字为是
    迳五回之嶮途【卷十一二十二页三行】
    一清按途名胜志引此文作邃
    徐水屈东北迳郎山【卷十一二十二页六行】
    一清按屈字当移在东北之下
    又屈迳其山南岑山岑竞举【卷十一二十二页七行】
    一清按名胜志引此文衍上岑字初学记引此文作衆崖竞举於文是衆岑竞举
    山内有郎山碑【卷十一二十二页九行】
    一清按内当作南郎山下落君字
    徐水又迳郎山君子中触锋将军广南【卷十一二十二页十行】一清按下云是太白君碑郎山君之元子也?此当作郎山君中子广当作庙
    颍丘太守【卷十一二十二页十二行】
    一清按晋书地理志云废东郡立顿丘又云顿丘郡秦始二年置颍丘是顿丘之误
    幽冀二州以代子诏书【卷十一二十二页十五行】
    笺曰以代子语有譌脱一清按隶释载此文是戊子盖诏书以是日下也
    南出乘崖【卷十一二十二页十八行】
    笺曰乘当作垂一清按乘字不误
    倾澜泄注【卷十一二十二页十九行】
    笺曰克家云泄疑作泻一清按泄散也亦作泄会稽五泄即瀑布也此水乘崖注下与泄溪同义无可疑者一字之工髣髴与山水之灵相默契也
    盖徐州之别名也【卷十一二十三页六行】
    一清按州黄省曾本作水
    又东南与沈水出蒲西【卷十一二十三页七行】
    一清按於文当作又东南与沈水合水出蒲城西孙濳校增三字
    徐水又东左合会曹水【卷十一二十三页十行】
    一清按会字衍文
    曹水又东南迳北新城县故城南河南又迳北新城故城北此王莽之朔宁县也【卷十一二十三页十三行十四行】
    一清按河南二字衍文北新城下落县字此字是北字重文之误亦宜衍朔宁汉书地理志作朔平今校正
    水又东南迳一故城北【卷十一二十三页十五行】
    一清按水上落徐字
    入于博【卷十一二十三页十七行】
    笺曰博古本作河一清按此是班固原文在中山国北平县盖徐入博博入河朱氏乃欲以俗本改汉书耶
    他说无依城之名【卷十一二十四页一行】
    一清按他说当作地说
    圣水篇
    故燕也【卷十二一页七行】
    一清按也当作地
    屈而流也【卷十二一页十九行】
    一清按而下落南字
    俗为之羊头溪【卷十二二页三行】
    一清按为当作谓
    水出县西北大防南山【卷十二二页五行】
    一清按南山当倒互孙濳校改
    又东迳聚圣南【卷十二二页六行】
    一清按聚圣二字当倒互
    又名之曰非漯之沟也【卷十二二页十一行】
    笺曰漯一作理一清按漯理音同传写之差漯水即湿水注云涿水自涿鹿县东注湿水此云非漯之沟盖未与湿水合也
    即杭水也【卷十二二页十四行】
    笺曰汝澄曰杭水疑作范水涿之为范阳郡盖亦取於此一清按非也汉书地理志涿县下云桃水首受涞水分东至安次入河又良乡县下云垣水南东至阳乡入桃桃杭字近致讹
    出涿县故城西南【卷十二二页十七行】
    一清按出上落水字
    非桃水也【卷十二二页十九行】
    一清按桃水是桃仁之误详本卷
    故在山谷为涿耶水【卷十二三页八行】
    一清按山谷当作上谷湿水经云又东过涿鹿县北郦氏以涿水释之汉志涿鹿县属上谷郡盖在上谷郡为涿水而经广阳郡者即是圣水名因地变也
    城内东北角有晋康王碑城东有范阳王司寇□庙碑【卷十二三页十四行】
    一清按晋书列传范阳康王绥子虓司寇当作司马黄省曾本校
    匈奴降王赐【卷十二三页十八行】
    笺曰赐古本作胜一清按史记汉书皆作赐
    而南注泽渚水【卷十二四页四行】
    一清按当作鸣泽渚水字衍文
    导泉【卷十二四页十八行】
    一清按泉当作□
    世谓寒号非也【卷十二五页五行】
    一清按谓下落之字寒号下落城字
    巨马水篇
    王莽之广屏魏封乐进为侯国矣【卷十二五页十三行】
    一清按矣字当移在广屏之下名胜志校
    谓之石曹水【卷十二五页十九行】
    一清按曹当作槽乐史云孟门山一名石槽河南有山凿中如石槽此亦其类也
    水南发谿【卷十二六页一行】
    一清按谿上落桑字鲍丘水注云桑谷水注之盖沿出桑谿故也可证
    盖霍原隐教授处也【卷十二六页二行】
    一清按下云徐广云原隐居广阳山此落居字
    为王浚所召【卷十二六页三行】
    一清按召全祖望校改害
    左会叠砢溪水【卷十二六页八行】
    一清按叠吴琯本作垒垒砢亦作磊砢上林赋云水玉磊砢玉篇衆小石貌
    水出担石硎【卷十二六页十一行】
    一清按石黄省曾本作车
    东南流迳圣人东南城【卷十二六页十一行】
    笺曰谢云宋本作迳圣人城东南一清按非也下文多一东字南城二字当倒互盖紫石水出圣人城北又迳城东此担车水流迳城南南流注于紫石水城之三面皆水之会也
    涞水东迳徐城北出焉【卷十二六页十六行】
    一清按出焉上落沙沟二字
    即涞之故渎矣【卷十二六页十八行】
    一清按之当作水
    涓流控引水自成渊渚【卷十二七页二行】
    笺曰控引下落其字一清按水字衍文
    十一许步【卷十二七页三行】
    一清按十一当倒互名胜志校
    东南流迳县故城东【卷十二七页三行】
    一清按县上落逎字
    北屈滙于桃水【卷十二八页十行】
    笺曰滙宋本作注一清按滙本作汇尚书孔传曰汇回也不得改云注
    余而南枝沟【卷十二八页十二行】
    笺曰谢云宋本作而合南枝沟一清按合字当在南字下
    水上承护陂【卷十二八页十四行】
    一清按护当作濩
    东南迳临乡南汉封广阳王子须为侯国【卷十二八页十五行】一清按汉书王子侯表临乡顷侯云广阳顷王子元帝初元五年封临乡下落城字广阳下落顷字须即顷之讹当改作云
    地理记曰【卷十二八页十六行】
    一清按地理下落风俗二字黄省曾本校增
    城南十里【卷十二八页十七行】
    一清按四字衍文
    水出安次县东北平地泉【卷十二九页一行】
    一清按泉字衍文
    东南迳束州县故城西【卷十二九页二行】
    一清按此是汉渔阳郡之泉州县非勃海郡之束州县也黄省曾本校改
    涞水东南至容城入于海河【卷十二九页九行】
    一清按汉书地理志作入河海字衍文
    巨马水於平舒北【卷十二九页十行】
    一清按平舒下落城字
    ?水篇
    沿坡历涧【卷十三一页七行】
    一清按坡孙濳校改波
    汉景帝後元三年置【卷十三一页十行】
    一清按元字衍文
    北燕京山之大池【卷十三一页十三行十四行】
    一清按寰宇记代州鴈门县下引水经注云潜通燕京山之天池北下落通字大池当作天池
    其水阳焊不耗【卷十三一页十九行】
    笺曰克家云焊当作旱一清按集韵焊火乾也义亦通
    忽过大风【卷十三二页一行】
    笺曰过当作遇一清按过字不误
    盖狄语言譌【卷十三二页五行】
    一清按言当作音下云马磨声相近是也
    城将成而崩数矣有马走一地【卷十三二页七行】
    一清按崩下落者字马下落驰字刘昭郡国志补注校补
    遂名马邑【卷十三二页八行】
    一清按遂名下落之为二字刘昭郡国志补注校补
    枝之南分【卷十三二页十三行】
    笺曰当作津一清按当作水下云桑乾枝水是也
    左合武周塞水【卷十三二页十四行】
    笺曰孙云地理志作武州一清按州周音同通用
    津委浪【卷十三三页三行】
    一清按津上落长字
    湿水又东北迳魏亭南【卷十三三页八行】
    一清按魏亭上落巨字
    崞川注之【卷十三三页十三行】
    一清按崞川下落水字
    处三山之中【卷十三三页十五行】
    一清按三当作二二山谓元岳及崞山也
    北流迳繁畤故城东【卷十三三页十六行】
    一清按繁畤下落县字
    王莽之善阳也【卷十三三页十八行】
    笺曰孙云一作鄯阳一清按汉志是善字不从阝作鄯
    水即成池【卷十三四页三行】
    一清按即当作积黄省曾本校
    北对凉州池之南池【卷十三四页五行】
    一清按凉州池全祖望校改凉州城
    如浑水又东南流迳水固县【卷十三四页九行】
    笺曰水固疑是永固之譌考魏书地形志并无此县名一清按地形志恒州代郡领永固县何云无此县名也
    慕容宝自河而还军【卷十三四页十二行】
    一清按而当作西
    死者父兄皆号泣哀恸【卷十三四页十四行】
    一清按哀恸上黄省曾本有六军二字
    故北俗谓之老公城也【卷十三四页十六行十七行】
    一清按故字也字俱衍文
    左右山源【卷十三五页十行】
    一清按源当作原
    魏太当七年所成也【卷十三五页十八行】
    笺曰当当作平一清按黄省曾本作太常魏明元帝年号也太武帝改元太平真君道元不应遗下二字单称太平朱氏误矣
    其水南又屈迳平城县故城南【卷十三五页二十行】
    一清按南又二字当倒互
    即朱明阁直侍之官出入所由【卷十三六页十三行】
    一清按所由下吴琯本有也字
    又毁建白楼【卷十三六页十四行】
    一清按全祖望云毁字衍文
    用周园挽【卷十三七页四行】
    笺曰谢云宋本作围绕一清按沈名荪云园挽谓灌园者所汲挽也二字不误
    柱侧悉镂云炬【卷十三七页十七行】
    笺曰古本悉作云烟炬字误当作烟一清按玉篇炬火炬云炬形容雕镂之巧光炫夺目也
    去子丹碑侧远矣【卷十三七页十八行】
    一清按侧当作则
    台高广【卷十三八页七行】
    一清按台下落榭字名胜志校增
    阉人宕昌公钳耳处时【卷十三八页十一行】
    一清按魏书阉官传王遇字庆时本名他恶冯翊李润镇羌也姓王氏後改氏钳耳赐爵宕昌公处字误
    九堂【卷十三八页十九行】
    一清按明堂月令白虎通作九室堂字误
    施机轮饰缥【卷十三八页二十行】
    一清案饰缥下落碧字名胜志校增
    仰象天状画北通之宿鸟盖天也【卷十三八页二十行】
    笺曰此处有讹误当云画北辰列宿象盖天也一清按全祖望云通当作道鸟当作焉
    又东北右合黄山【卷十三九页七行】
    一清按山当作水
    南北六十七步【卷十三九页十行】
    一清按十七二字当倒互
    势热又同【卷十三十页一行】
    一清按势热二字当倒互
    南岸下有风穴【卷十三十页四行】
    一清按岸名胜志引此文作崖
    白头而羣飞者【卷十三十页十行】
    一清按白头当作白颈下同
    犍为舍人以为壁屋【卷十三十页十二行】
    笺曰壁屋字误当作卑居一清按今李廵注既无可考壁屋二字以广异名否则尔雅原文既以鸒斯为卑居孙炎又以卑居为楚鸟乃复云犍为舍人以为卑居辞重义复类于屋上架屋也盖卑之转音为壁屋义又与居近壁屋疑即卑居之一名又鸒斯之鸒上从与不从□鷽音渥尔雅释鸟鷽山鹊是也今刻误以鸒为鷽朱氏亦失笺
    马融亦曰贾乌者也【卷十三十页十三行】
    笺曰宋本无者字一清按者字宜有
    世法所缔【卷十三十页十九行】
    一清按缔通监注引此文作稀
    湿水又东迳北平邑县故城南【卷十三十一页九行】
    一清按迳北二字当倒互
    城在高柳南八十里【卷十三十一页十一行】
    一清按通监注作百八十里落百字
    俗为之苦力干城矣【卷十三十一页十四行】
    一清按为当作谓
    湿水又东流又东阳水注之【卷十三十二页一行】
    笺曰宋本无流又东三字一清按流字宜存又东二字重文宜衍阳水上落安字
    水自源东南流注于湿水【卷十三十二页二行】
    一清按源当作泽上云水出县东北泽中是也孙潜校改
    王莽之竞安也【卷十三十二页四行】
    一清按汉书地理志作竟安
    水入东流【卷十三十二页十四行】
    笺曰入宋本作又一清按水上落湿字
    阳武将军马成【卷十三十二页十八行】
    一清按阳後汉书马成传作杨
    出昌平县故城南【卷十三十四页一行】
    一清按出上落水字
    又东北入祁夷祁夷右会逆水【卷十三十四页一行二行】
    一清按两祁夷下俱落水字
    逆水又西注于祁夷之水【卷十三十四页六行】
    一清按又西下落流字下云逆之为名以西流故也可证
    耆谚曰【卷十三十四页八行】
    一清按谚当作彦
    未有升其岭者【卷十三十四页十八行】
    一清按岭当作巅
    代城东北九十里有空侯城也【卷十三十五页八行】
    一清按空侯城下黄省曾本有者字无也字彼此各缺一字可互证也
    湿水又东迳潘城县北【卷十三十五页九行】
    一清按两汉志俱作潘县此当云潘县故城
    下洛城西西二十里有雍洛城【卷十三十五页二十行】
    笺曰当作而西一清按当作西南
    湿水又东迳三台北【卷十三十六页四行】
    一清按湿水下落又东迳高邑亭北七字黄省曾本校补
    湿水又东迳温泉水注之【卷十三十六页六行】
    一清按迳字衍文
    下有温泉【卷十三十六页七行】
    一清按下字上落山字
    是使越者若流【卷十三十六页九行】
    一清按越当作赴
    水出塞外子玄镇西【卷十三十六页十一行】
    一清按子当作柔柔玄镇乃魏六镇之一胡三省通监注曰柔玄镇城在汉且如县西北塞外魏太和十八年如柔玄镇即此方舆纪要云孝昌初柔玄镇民杜洛周反于上谷围燕州镇盖与上谷接境在今大同府大同县界
    校其城郭【卷十三十六页十四行】
    一清按城黄省曾本作程
    又东南于大甯郡北右注鴈门水【卷十三十七页二行】
    笺曰于宋本作流一清按于字不误
    雁出其间【卷十三十七页四行】
    一清按刘昭郡国志补注引山海经曰雁门者雁飞出于其门间字误也
    敦水东又?水注之出东阜下【卷十三十七页十七行】
    一清按东又二字当倒互出上落水字
    与神泉【卷十三十八页二行】
    一清按神泉下落水合二字
    汲引泉谿泽泽涛东注【卷十三十八页七行】
    一清按泽当作浑下泽字重文宜衍
    东南流迳小甯县故城南【卷十三十八页十八行】
    一清按东南流下落迳小甯县故城西东南流注于延水又东十六字黄省曾本校增
    北方人谓之谪仙【卷十三十九页五行】
    一清按北当作此与上此人失怖之此误作北正同
    下洛西北百三十里【卷十三十九页十行】
    一清按下洛下落城字
    因名其为磨笄山【卷十三十九页十八行】
    笺曰其下疑脱地字一清按孙潜校改山
    王莽之久居也【卷十三二十页六行】
    笺曰旧本作王莽之所谓文居也一清按汉志是久字改作文非
    地理志曰于延水东至广宁入治非矣【卷十三二十页七行】一清按全祖望云湿水即治水既云注湿而又以入治为非乎考汉志是沽字方舆纪要云沽当作治刘氏似指伯庄然于延水本入治郦故以班志入沽为非与祁夷水之入沽误正同祁夷水师古改作入湿
    留其民於涿鹿之河【卷十三二十页十一行】
    一清按河当作阿
    其水东北与陂泉合【卷十三二十页十二行】
    笺曰陂一作阪一清按寰宇记妫州怀戎县下云羹颉山黄帝祠有泉湛而不流即古阪泉也又云阪山史记云轩辕与炎帝战於阪泉之野即此是也
    以统流离【卷十三二十页十九行】
    一清按离当作杂
    清夷水又西会牧牛山【卷十三二十一页五行】
    一清按山下落水字
    其水俱西南注于沧水【卷十三二十一页十二行】
    一清按西南下落流字
    又西与右阳沟水合【卷十三二十一页十七行】
    一清按与右二字当倒互
    西南流迳居庸县城北【卷十三二十一页十八行】
    一清按县下落故字
    次仲首发于道【卷十三二十二页三行】
    笺曰古本作首发于迈一清按道字不误
    灵亭城水注之【卷十三二十二页十五行】
    一清按城字衍文
    水导马兰城【卷十三二十二页十七行】
    一清按导下落源字
    落次仲鸟翮于此【卷十三二十二页十九行】
    一清按落字当移在次仲下孙濳校
    又西得泉沟水会【卷十三二十三页一行】
    一清按会字衍文
    谓之落马河【卷十三二十三页十行】
    一清按河当作洪
    谢承汉书曰【卷十三二十三页十八行】
    一清按隋书经籍志後汉书一百三十卷吴武陵太守谢承撰落後字
    魏氏土地记曰【卷十三二十三页二十行】
    一清按氏字衍文後并同
    更燕国【卷十三二十四页五行】
    一清按更下落曰字
    城有万载宫光明殿【卷十三二十四页五行】
    一清按八字当移在次行县曰代成之下全祖望校
    至隽光寿元年四十九矣【卷十三二十四页八行】
    一清按元年下落齿字谓马齿也名胜志校增
    有魏征南将军建成郷景侯刘靖碑【卷十三二十四页十行】一清按何焯云征南当作征北靖薨于镇北将军假节督河北诸军事赠征北将军
    表功加于民【卷十三二十四页十一行】
    一清按表下落靖字杨慎刻水经碑目校增
    元嘉四年【卷十三二十四页十二行】
    一清按元嘉当作元康碑见鲍丘水注
    侧城南东门注【卷十三二十四页十七行】
    一清按东门二字当倒互
    昔铫期启戟处也【卷十三二十四页十七行】
    笺曰谢云启戟当作棨戟一清按非也何焯云是奋戟之误以後汉书本传校改
    泉东注【卷十三二十五页四行】
    一清按泉下落流字
    笥沟水之别名也【卷十三二十五页九行】
    一清按笥沟下落沽字全祖望校增
    湿余水篇
    使者入上谷【卷十四一页九行】
    一清按使者上落更始二字孙潜校增
    侧道褊峡【卷十四一页十五行】
    一清按峡方舆纪要作狭
    其水导源西北迳千蓼泉【卷十四二页三行】
    一清按迳字衍文
    又东迳平昌县故城南【卷十四二页十行】
    一清按汉书地理志上谷郡有昌平县後魏废入军都县魏书地形志幽州燕郡军都县有昌平城孝昌中陷于杜洛周天平中置东燕州领平昌郡复立昌平县隶焉道元卒于孝昌二年天平复置郡县之事所不及知也
    左右芹城水【卷十四二页十三行】
    笺曰谢云宋本作芹城水注之一清按非也右当作合注之二字耳伯所缪增
    又东南流注湿余水【卷十四二页十三行】
    笺曰又古本作水一清按又字不误上云水出北山南迳芹城不当改作水字也
    沽水篇
    九泉水注之【卷十四三页四行】
    一清按泉当作□
    左右翼注入川【卷十四三页五行】
    一清按入当作八
    ?有二城【卷十四三页十行】
    一清按?上落夹字
    易为依居【卷十四三页十一行】
    笺曰宋本作依据疑作依据一清按古据据通用据字为近
    下抗深隍【卷十四三页十五行】
    一清按抗当作枕
    有二源【卷十四三页十六行】
    一清按有上落水字
    左与旧卤水合【卷十四四页一行】
    一清按旧详下文当作候下旧卤城同
    山石色特上【卷十四四页四行】
    笺曰石一作白一清按山石下落白字朱氏误以石为白
    渔阳又西南入沽水【卷十四四页十五行】
    一清按阳黄省曾本作水
    西南与?余水合为沽河【卷十四四页十九行】
    一清按此沽河字误当作潞以注文知之
    教民植种【卷十四五页二行】
    笺曰当作种植一清按植种义自通
    出狐奴山南转迳狐奴城南【卷十四五页五行】
    一清按出上落水字下南字当作西
    笥沟【卷十四五页十行】
    一清按笥沟上落入字名胜志校增
    派河尾也【卷十四五页十三行】
    一清按派字是????字传刻之讹卞同
    清湛漳洹易涞濡沽虖沲【卷十四五页十六行】
    一清按湛当作淇全祖望校改
    鲍丘水篇
    水北川【卷十四页一行】
    一清按水下落导字
    乱流迳密云戍城南【卷十四六页五行】
    一清按乱流下落西南二字黄省曾本校增
    望虽【卷十四六页七行】
    笺曰虽字疑衍一清按虽字是离字之误不宜衍
    自决注之【卷十四六页八行】
    一清按决当作坎与上离字相照离南坎北盖用代字法耳柳佥钞本校正
    又东南峡【卷十四六页八行】
    一清按东南下落出字孙潜校增
    水西南流注之【卷十四七页二行】
    一清按水上落桑谷二字下云是水有桑谷之名可证也
    鲍丘水东南迳【卷十四七页四行】
    一清按迳下落渔阳县三字
    又西南流注之于沽河【卷十四七页九行】
    一清按之字衍文
    黄河之别源时长?峻固【卷十四八页一行】
    一清按时名胜志引此文作也
    山川暴戾【卷十四八页四行】
    笺曰宋本作山水一清按暴戾名胜志引此文作暴发
    凡所润舍四五百里【卷十四八页十行】
    笺曰舍宋本作合一清按非也润舍谓溉润庐舍与下灌田之文对待
    乘北?七十余丈【卷十四八页十六行】
    笺曰谢云乘宋本作剩孙云疑作割书曰汤汤洪水方割作剩亦误一清按何焯云孙说谬甚据碑文是洪水毁损此遏所剩者北岸七十余丈岂可因洪水字而遂及尚书方割之文乎
    修立遏【卷十四八页十九行】
    一清按立当作主主遏见上又朱氏欲改遏作堨按三国志吴书诸葛恪云筑东兴堤遏湖水又云图坏堤遏又云倮身缘遏遏堨音同通用
    又东南流蓟县北【卷十四九页七行】
    一清按流下落迳字
    又东至潞县注于鲍丘之水【卷十四九页七行】
    一清按之字衍文
    北佩谦泽【卷十四九页十四行】
    笺曰谢云谦泽一作谏泽一清按通监注云夏谦泽在蓟北二百里今据是注乃二泽也谢说非
    合笥沟断【卷十四九页十六行】
    一清按合当作今言笥沟水时已断也
    今其居山之阳【卷十四十页十二行】
    笺曰其宋本作在一清按其乃且字之讹当作今在且居山之阳
    而东南流注于渠泃河【卷十四十页十四行】
    一清按当作泃渠河亦见濡水注
    故渎上承宰池水【卷十四十页二十行】
    一清按宰池当作滹沲
    公将征之【卷十四十一页四行】
    一清按公字衍文
    庾水注之【卷十四十一页五行】
    一清按庾水当作庚水即汉志右北平郡无终县之浭水也俊靡县下作庚庚浭音同
    以一石相磨【卷十四十一页十二行】
    一清按一当作二
    世谓之车軬水【卷十四十一页十七行】
    一清按世谓上落东南流三字黄省曾本校增
    水出北山溪【卷十四十一页十八行】
    一清按北山下落温字初学记引此文校增
    以其过灼故【卷十四十一页十九行】
    一清按故下落也字初学记引此文校增
    山之高崭絶【卷十四十二页二行】
    一清按之字衍文
    与中郎将孟溢【卷十四十二页四行】
    一清按与字误方舆纪要校改作诏後汉书灵帝纪云中平五年九月遣中郎将孟益率骑都尉公孙瓒讨渔阳贼张纯是也
    春秋襄公十四年【卷十四十三页三行】
    一清按左氏传无终子事在襄公四年十字羡文
    东入庚水【卷十四十三页十行】
    笺曰一作庾一清按庚字不误
    寺内有大堂【卷十四十三页十八行】
    一清按有黄省曾本作起
    出县北山【卷十四十四页四行】
    一清按出上落水字
    濡水篇
    左道则连泉水注之出故城东【卷十四十四页十八行】
    一清按道字衍文出上落水字
    迳林山北【卷十四十五页五行】
    一清按林山上落松字方舆纪要松林城在大宁卫西北志云汉辽西郡文成县地本松林南境辽置松江州胜安郡治松江县金废州元复置寻以松江县省入上都路又曰北边纪事旧庆州在大宁北六百里西南至开平八百余里地皆大松号曰千里松林亦曰平地松林在临潢西潢水出焉或谓之曲水亦曰囬水道元所谓水流回曲谓之曲河者也唐置松漠都督兼松林沙漠而取名焉郭造卿永平府志曰此乃千里松林也辽史曰蹛邨【按辽史国语解作蹛村地名即松林故地蹛音带窃疑村字乃林字阙笔之误郭志改作邨字形象更差】事如史记匈奴传之蹛林汉书音义曰匈奴秋社八月中皆会祭处又正义曰顔师古云蹛者遶林木而祭鲜卑之俗自古相传秋祭无林木者尚竪柳校衆骑驰遶三周乃止此其遗法也又寰宇记引入塞图云汉大甯西北行百里至怀荒镇又北行七百里至榆关又北行二百里至松林又北行千里方至瀚海也
    木林山水会之【卷十四十五页十一行】
    一清按木当作松
    地理志曰洫水出县北蛮中【卷十四十五页十五行】
    一清按汉书地理志渔阳郡白檀县下云洫水出北蛮夷师古曰洫音呼鶪反洫水即濡水之缺画此是六朝已後汉书传写之误师古不知而缪音之县字衍文北蛮下落夷字
    濡水又东而南【卷十四十五页二十行】
    一清按而字衍文
    而出于龙刍之谿【卷十四十六页十行】
    一清按而孙濳校改西
    东流入藏水【卷十四十六页十一行】
    一清按当作三藏水落三字
    又东南流迳列谿【卷十四十六页十一行】
    一清按当作武列谿下云武列水可证
    东南历石□下左层峦之上【卷十四十六页十二行】
    笺曰谢云□一作挺一清按当从木作梃说文梃一支也徐锴系传曰梃者独也梃然直立之貌石梃是石之孤生独立者左字误当作梃在层峦之上
    弯?矢【卷十四十六页十三行】
    一清按弯下落张字名胜志引此文校增
    东至清陉【卷十四十七页一行】
    一清按永平府志方舆纪要俱作青陉纪要云永平府卢龙县有青山口在府北桃林口东第四关口也下云东越青陉仍是青字
    杨都赋【卷十四十七页五行】
    一清按杨当作扬
    东越青陉【卷十四十七页六行】
    笺曰克家云青当作清一清按青陉字不误
    濡水又东南水又合焉【卷十四十七页十三行】
    笺曰水又旧本作水名宋本作洛水合焉一清按水上落敖字又当作右永平府志校正笺说非
    得去润水又会敖水【卷十四十七页十五行】
    一清按得上落左字去字衍又当作右永平府志校正
    南流注迳孤竹城西【卷十四十七页十九行】
    一清按迳字羡文
    水出肥如东北玄溪【卷十四十七页二十行】
    一清按肥如下落县字
    俗又谓肥如水【卷十四十八页一行】
    一清按又谓下落之字
    右合卢水【卷十四十八页三行】
    一清按合黄省曾本作会
    阳乐故燕也【卷十四十八页六行】
    一清按也当作地
    又南得温泉水口注之出东北温溪【卷十四十八页九行】
    一清按注字衍文之乃水字之讹名胜志校正
    地理志曰令支有孤竹故城孤竹国也【卷十四十八页十六行】一清按故城二字当倒互地理志辽西郡令支县下云有孤竹城应劭曰故伯夷国是也
    我孤竹君也【卷十四十九页二行】
    一清按太平广记引博物志作我孤竹君子也落子字
    东南迳主乡北【卷十四十九页六行】
    一清按主永平府志作西
    出城东南【卷十四十九页六行】
    一清按出上落水字
    濡水又迳牧城南【卷十四十九页七行】
    一清按牧永平府志作故
    世谓新河矣【卷十四十九页十一行】
    一清按谓下落之字
    至王莽之淑武也新河又东分为二水【卷十四十九页十四行】笺曰至宋本作故俱疑衍一清按全祖望云至字当移在淑武也下
    水出新平县【卷十四十九页十七行】
    一清按当作新安平汉书地理志校补下并同
    世谓之马头山【卷十四十九页十八行】
    一清按山当作水
    东流注大水【卷十四十九页十九行】
    一清按当作封大水汉书地理志校补
    南流于海【卷十四二十页一行】
    一清按南流下落入字汉书地理志云皆南入海是也
    与缓灵水会【卷十四二十页二行】
    一清按灵汉书地理志作虚下同
    世谓之大笼山【卷十四二十页三行】
    一清按山当作水
    南流于海【卷十四二十页四行】
    一清按南流下落入字汉书地理志校补
    出令支县之蓝山【卷十四二十页五行】
    一清按出上落水字
    新河又东至九过口【卷十四二十页六行】
    一清按过当作□
    西入九过注【卷十四二十页十一行】
    笺曰一作□一清按非也其字从水作□不从火作□魏书毋丘俭传正始中俭以高句骊数侵叛督诸军步骑万人出玄莬从诸道讨之句骊王宫将步?二万人进军沸流水上大战梁口宫连破走俭遂束马悬车以登丸都注云梁音遏梁字无遏音盖误文也册府元龟作□口云音过梁与□遏与过皆以形似致误海阳城汉县属辽西郡今永平府卢龙县地旧志云西接蓟门东逹渝关渝关今山海关仲恭盖由此越险以伐高句骊也沸流水九都城在朝鲜京畿道东北辽史地理志渌州鸭渌军节使正州本沸流王故地为公孙康所并渤海置沸流郡有沸流水是也然而其事有可疑者沸流水在汉玄莬郡而九□口则在辽西郡仲恭进兵与高丽大战焉有引之反入内地之理史文如是难以意度也或于文当云句骊王宫将步骑二万人大战□口进军沸流水上宫连破走于事方合九□下落口字
    左迤为孔阳孤淀名【卷十四二十页十二行十三行】
    笺曰宋本无名字一清按永平府志引此文作左迤与北阳孤淀合今校正
    王莽改曰碣石也【卷十四二十页十七行】
    一清按汉书地理志右北平郡骊成县大碣石山在西南莽曰揭石师古曰掲音桀
    潮水大至【卷十四二十页二十行】
    一清按大至下落则隐二字全祖望校增
    大辽水篇
    辽水亦言出□石山【卷十四二十二页五行】
    一清按□当作?淮南子地形训辽出?石篇海类篇俱云?同砥
    有小辽水其流注之也【卷十四二十二页十二行】
    一清按其当作共
    辽水又右会白狼水【卷十四二十二页十四行】
    一清按又字衍文孙潜校
    魏武於马上使格之【卷十四二十三页六行】
    一清按於马上下博物志有逢狮子三字今校补
    杀伤其衆【卷十四二十三页六行】
    一清按其博物志作甚
    王乃统率常从健儿【卷十四二十三页六行】
    笺曰统宋本作自一清按统字义自得
    洛阳鸡狗【卷十四二十三页十行】
    一清按阳博物志作中
    白狼水北迳白狼县城东【卷十四二十三页十二行】
    一清按县下落故字
    白狼水又东【卷十四二十三页十三行】
    笺曰又古本作入一清按又字不误
    水发川西南山下【卷十四二十三页十三行】
    一清按川当作源
    盖委也人从之【卷十四二十三页十八行】
    笺曰盖委以下六字有讹脱一清按孙濳校改作盖倭地人徙之
    导西北远山【卷十四二十三页二十行】
    一清按导上落水字
    慕容晃【卷十四二十四页一行】
    笺曰克家云晃别本作皝一清按史作皝韵会云譌作晃当据史改正何别本之足云
    东流为二水【卷十四二十四页十二行】
    一清按东流下落分字孙濳校增
    迳一故城【卷十四二十四页十三行】
    一清按故城下落西字孙濳校增
    盖燕齐辽迥【卷十四二十四页十九行】
    笺曰迥宋本作远旧本作回一清按增韵迥寥远也与远字义无别若作回尤非
    地理志曰渝水自塞南入海【卷十四二十四页二十行】
    一清按汉书地理志辽西郡交黎县下云渝水首受塞外南入海落外字
    十三州志【卷十四二十五页四行】
    一清按志下落曰字
    大辽水自塞【卷十四二十五页四行】
    一清按塞下落外字
    小辽水篇
    西南至辽队县入于大辽水也【卷十四二十五页五行六行】
    一清按柳佥钞本此十二字经文另为一条在本注之後
    县故高句丽相之国也【卷十四二十五页七行】
    一清按汉书地理志玄莬郡高句骊县应劭曰故句骊胡相字误也
    西南流迳至辽水【卷十四二十五页十行】
    一清按迳至二字是注字之误
    浿水篇
    自浿水而至朝鲜【卷十四二十五页二十行】
    一清按而当作西孙潜校改
    水经注笺刋误卷五


用手机扫一下二维码,在手机上阅读或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图书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