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续录卷六
-
钦定四库全书
读书续録卷六 明 薛瑄 撰
为学之要在于知性善知性善则知所用力矣
告子以食色为性若紾兄之臂而得食得为性乎逾东家墙搂处子则得妻得为性乎故食色气也食色之理性也
寒暑阴阳也所以变化者神也变化之神无方阴阳之易无体
天地设位而易行乎其中而易亦天地也成性存存道义之门而道义亦性也
居处恭执事敬存吾心之天对越在天之天即顾諟天之明命畏天命尊徳性之谓也
孟子道性善言必称尧舜又曰圣人人伦之至也又曰尧舜性之也是则圣人之所以为圣人者全此性而已程子曰干天也一节论天至矣
顔子所言髙坚前后朱子曰道体也道体即性也天命之性浑然无间故存心养性即所以事天也圣人以四代礼乐告顔子使其得位则于前代之法必有因有革未必尽溺古法也
朱子曰功用言其气也妙用言其理也功用兼精粗【阙】
论性是学问大本大原知此则天下之理可明矣自泰之否易自否之泰难
卦爻随时取义不同
君徳明为本居敬穷理则明矣
朱子曰至精之理于至粗之物上见
班彪王命论真西山文章正宗取之
知行虽是两事然行是行其所知之理亦一也
干专直是一坤翕辟是二
参同契终是方技之书
顔子与圣人未达一间者以三月不违与纯亦不已也圣人相传之心法性而已
既曰上天之载无声无臭复何言哉
万古之阖辟不可得而穷程子所谓动静无端隂阳无始者与
物格知至在物之理与在己之理无间故曰才明彼即晓此
格物是方推致其知物格则知至矣
通天地万物总是一理致知格物者正欲推极吾心之知以贯天地万物之理也
孟子曰使吏治其赋后世分封者多用其言
天命有善而无恶性之谓也
大同之道即理也
诚之源即张子所谓性者万物之一原
唐郭子仪竭忠诚以事君故君心无所疑以厚徳不露圭角处小人故谗邪莫能害
观孟子答井田之问则其法坏已甚矣
四徳仁为大知为重非知之明守之固则仁亦不能有诸己矣
朱子赞明道曰龙徳正中甚大
孟氏醇乎醇以其言不出乎仁义礼智
言出乎已可警乎已
程子曰心通乎道然后能辨是非如持权衡以较轻重盖道即仁义礼智心通乎道以辨人之是非其合于道者为是不合于道者为非道即权衡较轻重即辨是非也
朱子论陆象山之学具有定论临川吴氏犹左右之何也
元人诗曰不宗朱氏元非学美哉言乎
晋司徒魏舒凡有为先行而后言可以为法其逊位而去一节尤髙
孟子专心致志四字读书之至要
率性之谓道全是自然
天下后世有公是公非秦桧祖子孙三世领史职亦不能揜其奸邪之迹
圣人之言皆自天理中流出所以为载道之文
知性善则天下之道皆自此出不知性而论道者妄也学至知道乃可以言学道者何性是也
在天成象在地成形皆造化之迹
太极动而生阳静而生隂即二气之良能也
元亨利贞仁义礼智八个字无物不有无时不然充塞天地贯彻古今日用须防不可离也
君子行此四徳者故曰乾元亨利贞圣人尽性以至命也
大哉乾元乃统天万化之源也
一隂一阳之谓道继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无时不然天既无言恐理亦无名
二气之良能即屈伸之自然也
细思人与天地本无二理惟无私贯之
凡言性命仁义礼智道徳之理皆无形声之可接惟黙而识之可也故曰上达必由心悟命之曰道盖借人所行实有道路之道以明人所行当然之理耳非真有形如道路之道也
先儒言闻道见道者但心悟其理故借闻见以明之非真有声之可闻有形之可见也
降衷秉彞天理民朱子于孟子豪杰兴及闻见章注两言之千载圣贤所传所学之道不外乎是
持盈惟有徳者能之
作徳心逸日休者诚也作伪者反是
人无忠信不可立于世
天地圣人诚而已
本一气而有动静耳
荀子以人性为恶则是诬天下万世之人皆为恶也其昩于理如是之甚
周世宗亦五代之贤君而争南唐江北之地亦多伤两国之生灵仁者不为也
孟子处战国之时不言兵其仁心大矣
观唐虞三代之书其世道可见
宋元祐宣仁临朝亦非大有为之时
气化流行未尝间断可见道体无一息之停
周礼后世用其制者犹不可易可见为圣人之书成汤不迩声色不殖货利最为难事
孟子得仁义礼智之大者其言千变万化皆由此出天道元而已人道仁而已
大学言明徳论语言仁中庸言性孟子言仁义一理也
坤之元即干之气也
一隂一阳之谓道继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先儒谓是孔子言性与天道处
非知道者不足以知圣人
自孟子后知孔子者鲜矣至周张程朱乃知之
显诸仁是藏诸用之发见处藏诸用是显诸仁之机缄处
三代王佐事业皆本于道徳后世辅相事功多出于才气
莫之为莫之致皆当谨其在已者
中庸惟圣人能之虽大贤亦未免有过不及者
议论是非易行事合理难
圣贤书所言之理神而明之在乎人不然书特尘编耳
一之理不患不能知患无可贯之实耳
朱子本义依吕氏所定经二卷传十卷古易次序可见易本卜筮之义
读书续録巻六
用手机扫一下二维码,在手机上阅读或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