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六回 议捐款张先生转圜 考决科黄通理应课
-
话说张先生起初原是受了门上之命,于中取事,其事由黄祸发端,原也晓得,但不晓得黄祸又有诡计,以为不过就是这么一件事情罢了。那知当晚本官一面在堂上发落,一面门上又有密示送至他家,说今晚黄绣球尽管不必到堂,尽管说任他的本夫具结取保,却是还要从缓才能开释,并不许他本夫再去探望。所以那晚未审之先,张先生还与黄通理说过“你令正也就要带来”的一句话,谁知后来竟无须带到,这是连张先生都不料的。张先生接了这个密示,不解所以,重新到房科里,要转告黄通理,已是不及;要再请门上的示,问个端的。门上又面说没有什么,不过再要一两天内,在本官面前凛清楚了就是。恰好张先生要到亲戚家应酬一两天,趁便就说:“书办本有点私事,如此正好。”出来即叫人通知黄通理,在略说得个事有变动,官媒家不必再去云云,并不知竟有个大大的变局在内。
次日午前动身往亲戚家之后,路上想起与黄通理在饭馆内谈得相契,曾说请他“放一百二十个心”,又说“早碰着我,这事就不会糟糕”,如今忽然翻变,连我都不知来由,岂不更叫黄通理惊疑?故此一到亲戚家贺过了喜,即便回转,不曾帮忙,这正是张先生所以名张开化的好处。却未曾料着,是黄祸已出了头。一回转来,便寻黄通理说知。黄通理正苦无法无门,便一同拉他,先来黄绣球处作个计较。猛然听黄绣球问及黄祸,耳朵一竖,心神一凝。待黄绣球一五一十的说来,张先生是默然不语。黄通理是诧异不迭。两人有两样神色,亦有两样意思:张先生的意思,不疑心黄祸在黄绣球身上,又起了眼,反疑心是黄祸在他身上,出了花头。与那门上说,他讲的钱,不止此数。所以门上明说没有别事,暗中实使我为难。我受了冤枉,还因此叫黄通理派我个办事不周,落了面子,好不可恨!那黄通理的意思,则为黄祸向来不是好人,这事原说虽从谣言而起,其中必另有一条蹊径,不想就是他回来与我作对。于是与黄绣球又各将各话,彼此说了一番,却碍着张先生与媒婆两人在旁,不能痛述。那张先生听此情形,动了个仗义不服的念头,正要发话,只见黄祸已闯然进内。不提防三人打了照面,三人又各有一时说不出的话,与那假周旋真惊惶的一段情景,且略去不表。
单说张先生,当时盘算了一会,把仗义不服的念头又生出和平完全的法子,对黄通理道:“你暂在此,我与黄祸出外料理去。”说罢,便邀了黄祸,要同到衙门里会那门上。黄祸始而不肯,继而想:仗着门上的交情,所怕何事?就同去面见。张先生将如何遇着黄祸,先行说明,然后委婉曲折,带问带说,低低的说道:“这事原是假公行私,既然过了堂,本官不追究,里头师爷不知道,若再回禀本官,画蛇添足,一查起来,彻底翻转,弄假成真,案子是无头的,人是私押的,赃是过了手的,而且是卖官诈赃,这些罪名,反比黄绣球的事闹得大了。爷们不肯承当,书办替爷们办事,可也承当不起,黄祸也岂能脱身?依书办的愚见,就仍照前日的数目了事。另有如此如此的好机会,凭在书办身上,大家再明走一条路,可使得么?”门上听了点首。黄祸听了,对着门上说:“这就甚好,内里有你,外面有我同张先生,快点办起来,使得使得。”张先生说:“如此我们就去了结这一桩事,立刻取了黄通理的保结,叫黄绣球出来。”门上答应道:“就是这样,不可含糊。”张先生即与黄祸仍到黄绣球处。不过两顿饭功夫,就办妥了。
看官们,将张先生当着黄祸与门上说的一席话,解了葛藤,明了心迹,是看得出来的。至于如此如此的那话,怎样叫黄祸与门上便欣然乐从,成个虎头蛇尾,只怕一时不懂。要说做书的叙事鹘突,不能不申说明白。原来张先生前两日在饭馆内听黄通理说,黄绣球怎样开通,怎样想发心做事,甚以为然,已将一线文明,输入脑气筋内,所以当时黄通理暗存了个借风使篷之意,张先生也暗存了个剑酬烈士之心。至此又因黄祸一番交涉,触发起来,想:黄祸无非是要弄钱,黄通理夫妇却喜在地方上创兴事业。这两日内,闻得本官正奉文要举办新政,什么警察,什么学堂,那经费出在那里,还不是向地方上捐集?现在捐款很为吃力,本官即捐廉为倡,还恐不能踊跃。这位本官,更是吝啬不过,难得有黄通理夫妇这样一种人,想办事而不可得。若与之一说』叫他趁此机会,于学堂警察二者之中,随意择一自任,捐出三五千金,他力所优为,一定应允。有他这三五千,再捐别人,事就容易了,本官不必自挖腰包了,马上有人办事。既博得上司奖励,那款子除去创始的经费,随收随劝,上摊下分,自然也就不少。等到不够,或是重捐,或是中止,是极寻常的,不妨再作道理。这么一来,黄绣球有罪可免,黄通理有事可做,门上另有财可发,黄祸又有路可走,这是张先生起先盘算在胸,后来所说如此如此的话儿。
当下到黄绣球处,先说事已了结,随便将写的保结交付于我,人可出去。且不说及此事,黄祸也是不说起,只不免自居其功,像全是他的神力。黄通理与黄绣球莫明其忽难忽易之故,即赠了媒婆几番,托他雇一乘小轿,黄绣球坐了先回。张先生邀同黄祸,也随到黄通理家,才以地方上要举办警察学堂,劝他捐金任事的话,略略一说。黄通理闻之,欢喜欲狂,说:“这又真真应着『祸者福所倚』的一句话了,今日不及细谈,明日午间,仍奉请张先生与敝族黄祸,在那酒饭馆内面叙。”二人就少坐分辞而去。去时黄祸对张先生说:“凭着你了,你可要早点到的。”黄通理心下一疑,想:这有什么凭不凭的?等张先生去后,黄祸却独自回转,问黄通理道:“你意中想捐多少?闻得衙门里说捐得上万,可以详请项目奏保。我与你一家人,衙门里的门上,同我至好。你若先给个数目与我,好替你预为地步。公事虽不能跳过书办的手,却不用书办费心。况更不与刑房书办相干。故此张先生是用不着的,最好你有话对我讲,让我去托门上,吩咐礼房赶紧替你具呈。只须你认定数目,那款子不必说一定先要存库的呀。你懂得么?”黄通理听了,又恨又气一语不答,只说:“总总明日再谈罢。”送他出了门,这才与黄绣球休息下来。
想起黄祸的面目口脗,越见得前事是为他所害,曲折分明。可惜张先生不知他为小人,又拉扯了他,究竟不怕他什么。倒是以前要寻个做事的方针,无从下手。不料绣球他生病做梦,发心要同我一样,惹出这一场磨难。如今倒得着机会,我想毁家输财,以私财谋公益,也是一件极应该的事。但恐学堂、警察这两事的办法,也很难定夺,不难于发起举办,难在于切实完备。学堂要有造就人格的各种教育;警察要有捍卫地方的各种教育,我们不曾受过什么教育的影响,于这些上头,很有缺点,故临事虽放着一片热心,却将何术应付?想来真可惭愧。但事机所在,万无因难而退之理,自然要竭力鼓舞,正应着诸葛孔明所说“成败利钝,非能逆料”,且尽我义务而已。
黄通理这话原是对黄绣球讲的,那黄绣球心领神会,却不言语。你道为何?原来他受了两三天的委屈,沉思静观,越有一种义愤豪侠的原动力,摩荡于心。一面听,一面忖,反觉黄通理的话,有些模棱,不以为然;又无奈苦于无可发明,不能辩驳,遂似做了个息夫人。黄通理只当他是疲倦极了,岂知他那郁勃激烈的精神,引而未发,更是十分圆满。当下二人闲谈就寝。
次日料理些家事,打发照管门户、看顾孩子的人先后回去。未及午时,那黄祸便跑了来,瞎七瞎八讲个不了,定要问这学堂、警察的两宗事,认办那一门,认捐几何。黄通理被逼不达,说:“这事本官才奉文下来,还不知本官是怎样办法。大约那学堂,是由书院改做,管书院自有董事。本官必须先与董事商量,查明经费,拟好章程,或是要扩充规模,或仍照旧添改,均不可知。此时我冒冒失失,具呈认捐,不免事嫌搀越。且尽我的力量,也只恐捐得有限,怎能望那保举?”黄绣球眉头一皱,忽然说:“保举呢,总有可望,不过在多少上分个大小罢了。我们既是向来不与闻公事,什么事情都不会办。我的意思,不如我们送大伯子二百块钱,由大伯子自己再凑些,去捐为公款;或者图得个小小保举,那其间怎样办法,由官做主,大伯子也犯不着去管。这是我报补前日大伯子的情,不必同外人讲着。”黄通理听了,知是黄绣球要拿此推开黄祸,倒也干净。黄祸本是个贪利小人,只要有了钱,那里还顾甚么前后,听得有二百块钱,独自到手,心花怒开,也不计与门上如何交代,便说:“如此就生受了,真是你奶奶明白亮。不是我说,像我们这读书人,少出头露面,管那些闲事最好。我也晓得你们家财并不甚多。我虽生受了你们二百块钱,总算同是姓黄,捐到公中用了,也就算是姓黄的人,在地方上占点面子。这话既然如此,少停同张先生吃饭,就让我来说,你们不必开口。”黄通理与黄绣球扯了一扯袖子,说:“那更费心了。”
黄通理随命黄绣球退入后室,略略商量了几句话,正要出来托黄祸去邀张先生,张先生已来了。与黄通理见过后,即请见黄绣球,说:“奶奶连日受惊了。”黄绣球福了一福,说:“多劳先生鼎力,尚未登门拜谢。至于前几日的事,何足慰问。闻得泰西女杰,常有以数十年牢狱生涯,为众生请命,终能达其目的,发出光彩于世界历史之上,似我又何足为奇!我原有从我们村上绣出全地球的一个誓愿,这区区之诚,想必我家通理已与先生谈过,现在也谈不尽许多,诸事由通理请教。请同去用个便饭罢。”
于是三人出至饭馆。黄通理在黄祸不留神之间,已与张先生递过消息,约他另谈。张先生会意,所以这日在席上,只淡淡的将昨日所说之事提了几句,装了个既醉且饱,毫不关心的样子。黄祸也暗喜张先生并不上紧,那门上处,只消我去说开,他本没有成见,不至追究。二百块钱,安安稳稳到了我的手;黄通理夫妇还要大大的见我的功。将来看势,再借一二百块,也叫他不得不肯。
不一时,三人酒饭已毕,张先生散去。黄通理却招黄祸又同到家中,叫出黄绣球,当面说道:“前两日事,用了好几百下去,如今送他的二百块,家中已无存储,要待收些租籽,取点利息,原还凑得上来,只是时候耽搁了,事情亦有耽误,不如你拣几样衣裳首饰,就托他去一当,不够,可添上几十块罢,办事筹款真不容易。若是要我捐二三千金,只怕变尽产业也未必能如数呢。张先生不知我家底细,幸亏有了你大伯子,不必与他再谈。你大伯是自家同族,此番虽是报他的情,却也为是了自己的事,更不好耽搁的。但只门上那边,要格外费心弥缝了结,从此就不提此事了。”黄祸见如此殷懃,十分高兴,便“谨依台命”的照话而行。自去不提。
一连几日,恰近乡试决科之期。这年乡试,初改策论,报名的也有四百多人,内中监生七八十个。你道这一班秀才监生们,平日连八股都未精求,有些竟连“之乎者也”都掉不清楚,晓得什么策论!至多在窗下读了几篇《古文观止》,就算是高材生了,再有能看看《纲鉴易知录》,分得出什么吴楚材的《纲鉴》,袁了凡的《纲鉴》,那更是顶儿尖儿,算一位大名家。每年在书院应课,一课差不多可取几个第一的。自从改行策论,这一班高材生、大名家,毕竟聪明过于寻常,遇着题目,只在八股里面翻一篇,除去破承,删去两三股,作为段头散文,钞了上去。那出题阅文的人,原不过一般材料,得了这种文章,就奉为至室。加上那庸庸碌碌、不明这个秘诀的,缚手缚脚,做不上来,于是这一班越显本领。因此平时争膏火奖赏的,竟少去大半。一班老生、老监,与一班资望浅薄、性质拙笨的,都靡然自沮,不敢相争。却是到乡试年分,有一宗宾兴费,按名分给,在膏火奖赏之外,决科不到者,即摊派在到的人数上。此项之费,看人数多寡,每届得三四元不等。这年又是恩正并科,正科得四元,恩科减半,合来也有六七元,到一到,领到手之后,作为试费,省俭点就缺短有限,所以大家矢愿观光,不论老朽幼稚,只要可以进得场的,都报名投考。黄通理这样一个文明的人,难道还应此腐败科举、想去争一个第一,或是领这数元宾兴费吗?却因知道有开办学堂的事,要希冀遇着个题目,抒写他胸中意见,万一竟把开学堂出了问题,更好条议个章程,以文字为运动之计。逐连日在家与黄绣球计议,预先也报了名。不多几日,借书院决科扃试。那时正逢五月底六月初,天气炎热。黄通理这日应名接卷,感受暑气神思不振,自早晨六点钟至十点钟,还未落笔成得一字。俄而交到午牌,传本官谕知,各自携卷回家去做,限明日辰刻集卷,交礼房汇收,逾限不录。要知这日题目为何?黄通理怎样得心应手?且听下回分解。
用手机扫一下二维码,在手机上阅读或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