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辑
    第三辑
    ●利国利民
    宋孝宗乾道四年,百姓缺粮。朱熹向州府请求借粮。得到了政府用来调节粮价的常平米六百石,作为赈济灾民之用,借给百姓。老百姓夏天缺粮时从宫府粮仓中领来了粮食。冬天等秋粮收完后加上利息还给朱熹;要是欠收了,示熹就减免一半利息;要是遇上大灾。就把利息全部免去。这样有借有还,连本带息,总共经过十四年,他把原来借州府的六百石粮食都还了后,还余下三千一百石。他用这些粮食设立了储粮备荒的义仓,百姓借粮食不用再加利息。从此即便遇上歉收的年头,当地百姓也不缺吃的。皇帝下令让各地都采用朱熹设立义仓的办法。
    ●知州明鉴
    明神宗万历年间,陈霁岩在开州任知州时,发大水,政府没有免除租税徭役,而只发救济粮。州府中的官员们对如何救济进行了讨论。陈霁岩提议:最贫困的救济粮食一石,次贫的救济五斗,一定要力求让百姓享受到实际的好处。发放救济粮时,人们都编了号拿着写有号的旗,一个接一个地进来,虽然前后来了有一万人,但没有一个敢吵吵嚷嚷的。陈公亲自坐在谷仓门口的小棚子里,拿着笔点名,一方面观察来领救济的人的服装和容貌,在那些最贫苦的人的名字上,暗自做下记号。到了第二年春天,上面又下公文,让第二次救济最贫困的人。书吏禀报陈公,准备再出告示,让大家另报接受救济人的名单。陈公说:“不必了,只要把我上次在名册上暗底作了记号的那些人的姓名开列出来,你们就直接叫他们前来领取救济粮吧。”老百姓都以为陈公不必调查就能得知实情,认为他是神明知州。
    ●粮多价低
    宋神宗熙宁年间,赵清献在越州当知州,两浙闹了早灾又闹蝗灾,米价暴涨,饿死的人比比皆是。各州都在通衙大道上张贴布告,禁止商人抬高米价。赵公唯独在大路上张贴布告,让卖米的人可以随意定价。于是米商纷纷前来,米价反倒更贱
    ●赈灾救民
    宋代富粥在青州当知州,河朔地区发大水,百姓四处流亡讨饭吃,富粥鼓励他管辖地区的百姓拿出粮食来,增加官府的粮食储备,找到了公房私房十几处,让这些流民散住其中。官吏们亲自前往资助缺衣少食、寄居在此的流民者,富粥都给他们发薪傣,如果官员到流民所住的地方,给年老体弱和有病的人发放赈粮,富粥就记载他们的功劳,约定以后替他们上奏,为他们请求赏赐。他还每五天就派人拿酒肉饭食,去慰问办理流民事务的官员,完全以至诚之心相待,所以官吏们人人为这件事尽力。凡是山林湖池中的出产,只要是可以帮助人们生存的,听凭流民们去拿。死了的把他们埋葬,第二年麦子丰收,流民们各自按路途的远近接受了粮食,回到家乡,这些人中被招蓦去当兵的以万计。皇上听说后,派使者来褒奖慰问富弼。在这以前,所谓救灾都是把灾民聚集在城郭里,煮粥供应他们吃,聚集的人多了就流行瘟疫,有的人嗷嗷待哺了好几天,得不到粥就倒毙在路上,这种办法名义上是救灾民,实际上是杀害灾民。富弼立的办法简单完备,天下都传以为模式。
    ●围海造田
    元代的虞集,在元仁宗时被任命为国子祭酒。有一次在给天子讲完经书后,因为提到京师地区的粮食要靠船从东南海运来供应,这样做消耗了民力,航行时还时常有不测之祸。虞集就进言道:“北京以东濒临海的地方有几千里,都是芦苇场,北边到了辽海,南边靠近青、齐,这块地方由于每天涨潮。淤积的泥沙形成了肥沃的土壤,这种情况已经很久了。假如用浙江一带人的办法,筑上堤坝挡住海水来造田,接受那些想做官的有钱人,分给他们土地,按照他们所接受的田地的范围大小来授予职务,能率领一万人围海造田的,就给他一万人种的田,任命他做万夫长,同样按此来任命千夫长、百夫长。三年以后看他们的成绩,按他们所围垦土地的质量和数量,在朝廷上确定征税数额,按次序陆续问他们征税,五年后如有存粮,就任以官职,按其储存粮食的多少给予俸禄。十年后就让他们佩带官印,使他们能将爵禄传给子孙后代。那么东南地区就有民兵几万人,近可以保卫京师,远可以宽缓东南海运之力;既可以抵御外敌,又使民富足并找到了合适的官员从事管辖。靠积淤地区谋生的百姓,能够有自己的归宿,自然也不至于做强盗了。”但是,不知为什么此事没有执行。
    ●筹集粮饷
    明孝宗弘治十年,皇帝命令户部尚书刘大夏出面办理边境地区的粮饷。有人说:“北部边境上的粮草,一半归中贵人(皇帝所庞幸的宦官)子弟经管,您一向同他们的上一辈合不来。恐怕不免会因为刚直而惹祸。”刘大夏说:“处理事情应当按道理,不能按势力,等到那里后再想办法吧。”到了后。他召集了边境地区的父老们日夜进行研究,于是掌握了处理这件事情的要领。有一天,他在通衢大道上张贴布告说:“某粮仓缺少粮食若干,每石官价若干。凡是境内外的官员、百姓、来往客商。只要愿意卖粮的。粮食从十石以上,秣草从百捆以上,都准来卖。即便是中贵子弟也不禁止。”不到两个月,粮仓、草场都满了。原来过去这里规定出售粮食一百石以上,秣草一千捆以上才准办理,因此宦官子弟争相前来做买卖,他门转买边境地区百姓的粮草,陆续运到这里,可以取得五成利。自从刘大夏的这个办法实行后,有粮草的人家自己就可以直接前来出售,宦官子弟即使想收购粮食,也无处可得。这样一来,公家有了更多的粮食,百姓家里有了余财。
    ●巧运军粮
    董抟霄是磁州人,元顺帝至正十六年,他向朝廷建议说:“海宁境内,不通船只。军粮只能从陆路运送。靠近淮海的人,已经多次经受外患内乱,暂时应多加慰问和安抚。因此不要用民力来运粮。权且下令让军人来运送。军队从陆路运输的方法是:每人走出十步,三十八个人可以走出一里路,三百六十人可以走完十里,二千六百人可以行走一百里。每个士兵背四斗米,用布袋装上米,上边打上封存印记。每个人不息肩,每袋米不着地,几千人排列成行,每人每天来回走五百次,共计走二十八里路,有十四里是不背米轻身走的,有十四里是背着米载重走的,这样每天可以运米二百石。每运一次可供两万人所需的军粮。这是一日之内运粮百里的方法。
    ●储粮备战
    以前从水路运送到京师的粮食,唯有通州粮仓。由于靠近运河运送方便,从通州再运到北京粮仓,陆上运输要四十多里,费用大,而一路上所增加的粮食损耗也不补给。各地军队来到京师练兵,时间一久军粮就不足了。刘本道考虑到运粮过程中费用大、损耗多这两方面的弊病,上奏请求:在两个月没有军事活动的时候,让停止操练的军队把通州仓里的粮食转运到京师,每运三十石赏给一两银子。从水路运送的粮食,停留在通州交纳,在那里就地增设三百间粮仓,以便收贮原来直接运到京师来的粮食。一年后积余粮食五十多万石,从而增加了京师的粮食储备。皇上赐给刘本道二品官服来表彰他。
    ●巧护官堤
    宋真宗咸平年间,赵昌言在当地任知州,有些豪门贵族。种了很多的秣草和麦子,为了浇灌这些庄稼,他们常常寻求不法的人在官堤上挖口子来为自己取利。赵昌言查访到这一情况后,并没有追咎。有一天官堤又决口,下边的官员向赵昌言告急,赵昌言命令他们马上取豪门贵族家所积存的粮草来堵口子,从此以后再没有人敢私自决堤了。
    ●以茶换马
    西蕃地区历来盛产马,他们又仗着喝中国产的茶来治病。祖宗留下来的制度是用蜀地产的茶来换西蕃产的马,时间久了后,这种制度渐渐松弛,茶叶大多不经政府许可就运出,让不法的人从中牟利,而西蕃的马常常运不来。杨一清请求官府重新设立掌管畜牧的太仆、宛马等官职,严格禁止私商交易,把茶叶买卖的专利权完全掌握在官府手中,并把大明皇帝的这一决定通知西蕃,这样西蕃的马大量运入,屯牧的政策得以整治。
    ●发展经济
    楚王马殷得到湖南后,不向客商征税。因此各地的商人都集中到湖南。湖南盛产铅、铁。军都判官高郁请求允许用铅、铁来铸钱,在本地流通。外地来的客商离开湖南时,由于这种钱币在别处不能使用,因此用它全部购买了湖南出产的其他货物带走,这样湖南的财政就富足了。
    湖南的百姓不养蚕桑,不从事纺织,高郁为了发展当地的纺织业,下令叫缴纳租税的人全部用丝织品帛来代替钱币,不久,民间的纺织业大盛。
    ●扩军新法
    刘备到荆州投靠刘表后,曾担心荆州兵少,不能同曹操对抗。诸葛亮进言说:“荆州不缺人,只是登记在军队花名册上的人少,平时发征兵的命令,百姓心里就不高兴。您可以告诉刘荆州(刘表),让他下令所有的离乡远游到荆州的人都让他们报名充实荆州的军队,于是把他们的姓名录写在军队的花名册上,就可以增加荆州的兵力了。”刘备听从了诸葛亮的意见,这一来荆州的军队就强大了。
    ●重建洛阳
    东都洛阳经过外患内乱,那里的百姓远不满一百户、张全义做河南尹,从他下属中选取了十八个能干的人,每人发给一面旗,一张告示,称他们为屯将,让他们到十八个县的旧村落中,树起旗帜,张贴告示,招募、安置流散的百姓,鼓励他们种庄稼,减免他们的祖税。那里的人犯了罪,只有杀人的才处死,其余罪过都只是打板子、挨棍子罢了。因此百姓回来多得象赶集似的,几年之后,渐渐恢复了洛阳原有的规模。张全义每见到长势良好的作物,就下马同手下的官员们一起观看,还召见农田的主人,拿酒食慰劳他。有养蚕种麦取得好收成的,有时他亲自到那些人的家里,把全家老少都叫出来,赐给他们茶和衣物。民间传说:“张公不喜声伎,独见好麦良蚕才笑呢!”从此百姓争相耕田养蚕,洛阳就富裕了。
    ●人人射箭
    种世衡所建立的清涧城,靠近党项族的边境,守备单薄。粮草都缺乏。种世衡把官府的钱借贷给商人,让他们把粮草运来,而不过问他们的收支情况。没过多久,粮仓都满了。他又教下级官员和民众练习射箭,即便是和尚、道士和妇女也参加练习。他用银子作箭靶的靶心。谁射中靶心就给他这块银子。不久射中靶心的人越来越多。为了提高大家的射箭技术,他把靶心改得越来越小,越来越厚,而银子份量还是象以前一样。有些人为服徭役的轻重而争吵,他也让他射箭,射中的人,可以选择好的去处。有人犯了过失,他也让他射箭,射中的就免于处分。从此清涧城中入人都会射箭。种世衡管辖的清涧城无论是在经济上还是在防守力量上,都在延州地区数第一。
    ●以树代标
    韦孝宽做雍州刺史,在这以前,路旁每隔一里设置一个土堆(记里程的土堆),这些土堠经雨淋后就坍塌了。韦孝宽来到州里,下令他所管辖的地区,凡是应设置土堆处,只要种上一棵槐树,这样一来,既免于经常整修,又方便了行旅之人。字文泰后来见到了,叹道:“哪能只一州如此呢?”于是就下令各州计里程时都以种树为标。
    ●敲鼓治盗
    后魏时李崇任充州刺史。兖州过去拦路抢劫的强盗很多,李崇让各村建一座楼,楼上都挂上鼓,发生强盗抢劫的地方,就乱鼓点地敲鼓,旁村第一个听到的,就一下一个鼓点地敲,下一个村听到后,就两下一个鼓点地敲,再下一个村,按次序以三下为一鼓点,一会儿功夫,鼓声传遍方圆百里之内。各村都派人把守在险要处,从此以后,只要有强盗,没有抓不住的。
    ●巧对使者
    大同的猫儿庄,本来是北方鞑靼人入朝进贡的正式道路。明宪宗成化初年,他们的使者中有人走别的道路入京朝见,皇上根据守臣的启奏,同意了他这样做。当时姚夔任礼部尚书,他上奏折请求对这位使者的宴请和赏赐都要降格。鞑靼使者不高兴了,姚夔告诉他说:“按旧例,北边来的使臣入朝进贡,都是从正式的道路上来的,朝廷设大礼来相待,现在你从小路来,我们怀疑你不是北边来的头目,所以只能与别处来的使臣一样对待。”使者无话可说。
    ●重整江陵
    南宋淳祜年间,孟珙出任江陵知州,刚到任所,便登城楼观览周围的地形,感叹地说:“江陵所依靠的是古岭、先锋、三汉这三个湖的险要地势,不知情者把这些低洼的地方变成了农田。现在江陵东面的古岭、先锋直至三汉,广阔的地区中没有任何阻隘,敌人一扬鞭,不就马上来到城外吗。”于是修复了十一处屏障,在这以外又另建十处险要之处。沮水和漳河的水,本是从城西流入长江的,现在把入江处拦住,疏通河道,使它向东流,绕过城北,流入汉水,于是三海就连成一片。随着河水的涨落、可以蓄水,也可排洪,城外三百平方里的土地成了一片浩浩森森的大湖。这次工程共用土木之工一百七十万,但百姓们并没有感到是什么负担。
    ●守城良策
    宋朝大臣李纲上疏提到治理河北、河东两地的基本方针,说:“河北河东是国家的屏障。只要这两个地区的问题处理妥当,那么中原地区就可保全。东南地区就可安定。现在河东地区失掉了恒州、代州、太原、泽潞、汾晋五个郡。其他的州郡仍在我们手中:河北地区失掉的不过是真定、怀、卫、澶四州罢了,其余三十多个州郡,都在本朝官员手中。河北、河东的官员、百姓、十兵和将领,都坚决拥护宋朝,他们都推举豪杰之士作领袖,形成反金武装,多的几万人,少的也不下万人。朝廷不乘此时设立机构、派遣使者,给这些地方以大的援助和抚慰,我担心他们在粮尽力疲,处于危急关头却走投无路的情况下。必定会产生怨恨之心,金人就会乘机拢络他们,使他们被金人所用,成为敌人中的精锐部队。不如我们在河北地区设置招抚司,河东地区设制经制司,选择象张所,傅亮那样的有才能和胆略的人来担任职务,由他们来传达皇帝不忍心把河北、河东丢弃给敌国的决心,如有人能保全或收复某一个州郡的,就按过去设藩镇的制度。让他自己当郡守来防守此州。这样,不仅可以断绝他们从敌的念头,义可以借用他们抵御敌人的力量,这是今日的首要任务。”
    金兵围城、李纲领兵死守,当时,京师中有些为非作歹的人,乘机杀伤内侍,抢走他们的金银财物。而把内侍所藏的兵器、盔甲、弓、剑之类缴纳给官府来请功。李纲命令把他们集中在守御使衙门,按次序查清楚,这些人总共二十多,让他们每人报自己的姓名,然后把他们全斩了,同时杀了二十多个杀伤将领的人。凡是偷一件僧衣、抢妇女一匹绢的,以及随便砍伤百姓的,都要立即示众。所以,虽然城外有强敌围城达一个月。但城内再没有发生盗窃事件。
    ●震惊之计
    襄阳被围,情况危急,城将被攻破,汪立信写信给贾似道说:“沿江的守备,全线不到七千里,而内地各郡现役的士兵还有七十万。应该把他们全部调遣来,集中在沿江的战线上,以加强抗敌第一线的力量。把这些部队中的老弱者淘汰掉后。还可有精锐部队五十万人。在七千里防线中,每隔一百里建立屯,每屯有守将,十屯为一府,府设总督。最要害之处。可部署三倍的兵力。没有战事时,可以行船于江淮之上。来往巡逻;有战事时,各屯府可以互相援助,加强联系,形成强大的抗敌之势,这是上策、长久地拘留对方使者,对我们没有好处,只能使敌人有了进犯我国的口实,不如按应有的礼节,放使者回去。请求输岁币来缓和目前的紧张局势。等到边境地区稍稍得到体整,再慢慢商量战守的对策,这是中策。”后来元丞相伯颜进入建康后,听到汪立信的这个策略,震惊地说:“如果宋人果真采用了这条计策。我们怎能到此!”
    ●分区统领
    北方民族向南入侵,文天祥向皇帝上疏,认为朝廷对敌人姑息和消极防范得多,奋发果断的积极抵抗少,要求斩师孟来祭鼓,用以振作士气。并说:“宋朝由于从五代之乱中吸取了教训,削弱了蕃镇的力量。建立了文官管理的州郡,这样做,虽然在一时能够纠正镇势力过于强大而带来的弊病,然而国家却因此变得衰弱,所以敌人到一州,这一州就被攻破,到一个县,这县就被侵占,中原大地国土沦丧,痛悔可及?如今应当分天下为四个统领一方的军府,立都督来统率这个地区。可以把广西划归湖广地区,在长沙建立统帅府;把广东划归江西,在隆兴建立统帅府;把福建划归江东,在鄱阳建立统帅府;把淮西划归淮东,在扬州建立统帅府。要求长沙统帅府从鄂取得给养,隆兴的统帅府从蕲黄地区取得给养,扬州的统帅府从两淮取得给养,使各军府拥有广大的土地,众多的人力,足以抗敌。
    四个军府,约定日子,一齐奋进,只许进不许退。这样做,敌人需要多头防守,力量分散,疲于奔命,而我方百姓中的豪杰之士,又伺机秘密出现在敌后,这样敌人不难打退了。
    ●教育皇储
    张昭先前事奉后唐明宗,明宗的儿子们一个比一个奢侈骄淫,张昭上奏疏提出了教育皇储的办法,大略如下:“陛下您的每个儿子应各置一个老师,让皇子们屈节按对待老师的礼节来事奉他们。一天当中,只要求每位皇子记一件政事,一年之内,记的政事渐渐多了,每个月到月终,让老师全部记录下来向您上奏,使您了解他们的情况,等到皇子们进宫谒见时,您就当面询问他们的治国之策。倘若询问的十件事中能回答上来五件,就可以说是广泛地懂得了国家安危的原因,深入了解国家成败的道理了。”但唐明宗不能采纳他的意见。
    ●物尽其用
    陶侃生性仔细认真,对政事很努力,任荆州刺史时,命令修造船只的官员把据下来的木屑全部收起来,不限多少。官员们都不了解他的用意。后来,正月初一,正遇下雪后转晴,官府治理政事的大堂台阶还很湿,于是他就让小吏用木屑全部盖上,走路时一点没有妨碍。官府用的竹子,他让人们把截下来不用的竹根全部收起来,几年下来竹根堆积如山。后来恒温举兵攻打后蜀,需要组装船只,这些竹根全都用来做了竹钉。陶侃还曾征发他们管辖地区的竹篙,有一个官员在让百姓砍竹时,要求连根取出,到使用时发现这种竹篙的根部能够当篙脚(竹根坚固可以代替铁脚),陶侃就破格提拔了他。
    ●种桑减罪
    范仲淹在襄城当知州时,当地的风俗是不从事养蚕纺织,因此很少有人家种桑树,范公为此感到忧虑,于是他下令让犯了罪而情节轻的百姓,在家里种桑树,所种桑树的多少根据罪过情节的轻重而定,以后按照他所种桑树的生长情况,给他们免罪或减罪。从此,襄城的百姓都从养蚕织布中得到了好处。范仲淹离开后,百姓仍然怀念他,久久不忘。
    ●巧救弃儿
    叶石林在武昌时,那年正好赶上闹水灾,京西地区灾情尤其严重,漂浮上来饿死的尸体、从唐州邓州入境内,多得无法计算。县令把用来平定粮价用的常平仓中的粮食储备,都拿出来救济灾民,一般百姓都得到了救济,只有那些被遗弃的孩子,由于没人代领,因此无法得到粮食救济。有一天叶石林向手下人请教说:“民间没有子女的人,为什么不收养这些孩子呢?”手下人说:“大家怕把孩子养大之后,有的家长又会来认领。”叶石林翻阅了法令条例,上面写着:凡是因为灾荒遗弃的孩子,父母不能再来认领。于是,叶石林作了几千份空白文书,上面都写着这条法令,马上交给境内外的各保各伍,凡是拣到孩子的人,都让他们自己来说明拣孩子的经过,然后写成公家文书交给他们作凭证,官府在户播上为他们作了登记,这样一来。总共救活了三千八百个孩子。
    ●免税救儿
    过去浙江地区的百姓,每年要根据家庭人口上缴钱和绢,充当人丁税。由于生活所迫,贫民们生了孩子就仍掉,年纪稍微大点的孩子就被杀了。虞允文听说这种情况后心里很难过。他打听到江中的水洲上有种芦荻的荻场,得到的利润很多,却为世家大族及和尚所占有。他让官员把荻场的利润统计出来向上汇报,请求用那里的收入代替百姓所要上缴的人丁税。公文下达之日,百姓欢呼雀跃,从这时开始,当地人才知道世上还有父子的天伦之乐。
    ●奖勤罚劣
    张需擅长于管理百姓,先前在郧州做辅佐知州的州佐时,州里有条水渠淤塞不通,几十年来不能种水田,先后几任知州,没有一个能疏浚水渠的。张需刚到那里,知州就向他提起这件事,想疏浚渠道,又怕兴师动众。张需看过渠道回来说:“如果给我若干人,那么三天之内就可以疏浚完毕。”知州感到奇怪,认为他说大话。张需就召集人,凑够了他要求的人数以后,就让他们各自带着工具,丈量和分配好地段,人们便争先恐后地卖力干,三天就完工了。知州大惊,认为他有神明相助。
    当张需升为霸州知州时,他见到当地百姓游手好闲的很多,就在每个里中设置一个薄册,列上这个里中的户数,每户自报家里男女老少的人数,分配他们每户该种粮食多少石、种桑树枣树多少棵以及织布、养鸡、养猪的数量,到处传告让大家知道,他有时间就下乡,查看百姓的户籍簿,对少种、少养的户进行惩罚。于是老百姓都勤于出力,不偷懒,不到两年,整个州的面貌大变,百姓生活越来越好。
    ●明辨诬告
    唐朝初年,李靖任歧州刺史时,有人向朝廷告他谋反,唐高祖李渊派一御史调查这件事。御史明知这是诬告,便邀请告密者一起去歧州。在过了几个驿站之后,他假说检举信丢失,而且装作非常害怕的样子,鞭打随从的典吏,接着又请求告密者,重新写一份检举信。待那人写完后,拿来和原先的一比较,大有出入。御史即刻赶回京城禀告唐高祖,高祖大惊。于是把诬告人杀了。
    ●巧辨案件
    唐代武则天当政时,湖州佐史江琛,拿了刺史裴光写的书信,剪贴拼凑,成了一封和徐敬业共同谋反的信件,并以此为证据向朝廷告发了裴光。武则夭就派一御史去查这案子。经查,御史批了结论:“字是裴光的字,话不是裴光的话”,从而否定了原告。此事前后三次派人去查,都不能给裴光定罪。武则天又命张楚金接办案件。张楚金得出的结论仍和以前的相同,感到无法交差,心里十分忧郁烦闷。一天,他躺在靠西窗的床上休息,阳光从外面照射进来,他拿起那“谋反信”就着阳光看,因为光线是从纸的背面照射过来,他从正面发现,信上的字竞是经过修补粘贴的。他心里马上明白了,立即把湖州的官吏们部召集来,又让人端了一个大水瓮,然后他命江琛自己把那封书信放进水里。不一会,信上粘贴的字一个个都脱落了。江琛见阴谋败露,吓得跪下连连叩头,承认罪过。
    ●洗刷罪名
    武则天当政时,有人向朝廷密告崔思竞和他的堂兄崔宣谋反。朝廷即让御史张行岌调查此案。密告者预先把崔宣的妾诱骗到自己家藏起来,然后放风说:“崔宣的妾本想揭露他的阴谋,结果被崔宣杀了,尸体被投到洛河里了。”张行岌经调查,没找到证据,罪名不能成立。武则天很生气,命令他重新调查,结果还是同样。武则天发怒了,说:“崔宣如果真杀了妾,他谋反的罪行就已很清楚了。如果找不到崔宣的妾,你将怎样洗白自己呢?”张行岌十分紧张,就逼着崔思竟赶快设法找到崔宣的妾。
    崔思竟就在城里中桥南北一带,出很多钱招募能找到藏妾者的人,但几天过去都没有什么消息,这期间,他发觉家里每次秘密商议的事,告密者总是会知道,他估计家人中一定有同谋者。一天,崔思竞假装对崔宣的妻子说:要用三百匹绢,去收买刺客杀掉告密者。第二天天快亮时,他就偷偷地守候在告密者家门口的台阶旁。崔宣家有个姓舒的食客,是婺州人,他为崔家干活,崔宣倚重他,就象自己家的子弟一样。不一会,崔思竟就看见这食客来到台阶前,买通看门人,叫他进去向告密者报信。果然,皆密者就公开宣扬崔家要刺杀他了。
    崔思竟明白了真相,就约那个食客到城里的天津桥。见面后,崔大骂:“你这个阴险的无赖、畜生!崔家如果败了家,肯定要指认为你为同谋,到那时你有什么办法洗刷自己?你如果能找到那个妾,我可以给你五百匹细绢,这样你回乡终身都可受用不尽,否则,你也必是死路一条!”那个姓舒的食客听了后悔不已,便认了错。然后就带着崔思竟到告密者家,搜出了那藏着的妾。这样,崔宣谋反的罪名才得以免除。
    ●平反冤案
    宋代开封府有个胡屠夫的老婆,行为素来不检点,经常受到丈夫和公婆的指责。有一天她去井边打水,再没回家。胡屠夫就去官府报了案。这时,正好安业坊的一口枯井中发现一具女尸,官府就让胡屠夫去辨认。胡看后说:“我老婆有一只脚缺小趾,这尸首的脚趾全有,不是我老婆。”胡屠夫的老丈人向来恨胡,这时他就伏在女尸身上边哭边说:“这就是我的女儿?她一直得不到公婆的疼爱,一定是他们把她打死后,扔在井里想逃避罪责。”当时正是盛夏,两三天后,尸体已腐烂,官府权且把尸首埋在城外,把胡屠夫下了狱。屠夫经受不住拷打,只得屈打成招。
    根据宋朝的法律,每年要派遣官吏夏审狱中各种刑事案件。这年,刑部郎中边某审查胡案,一眼就看出此案是冤案,说:“这个胡屠夫的老婆肯定没死。”宣抚使安文玉心知胡屠夫实属冤枉,但他还是以没抓住逃走的女人为由,不肯释放胡屠夫。刚巧这时开封一名官吏到洛州去上任,他的仆人在来迎接的妓女中,发现了胡屠夫的老婆。讯问之下,才知道她当初出去打水时,私奔到相好家,后来又流落到了妓院。这件事情就此真相大白。
    ●计探真情
    定州流浪汉解庆宾兄弟犯法获罪,一起被流放扬州。弟弟解思安躲过看守的士兵逃回去了,解庆宾怕看守追查,就冒认了城外一具死尸,谎称弟弟被人所杀,把尸首迎回来殡葬了。因为死者相貌和解思安颇有点相象,所以见到的人都分不情真假。加上一个姓杨的女巫又说,她见到了解思安的鬼魂,鬼魂曾向她诉说被害的痛苦和饥渴的感觉。事情更是弄假成真了。解庆宾一不做、二不休,又向州府诬告士兵苏显甫和李盖杀了他弟弟。经审讯,这两人经不住拷打,只得招认。
    在案子即判决的时候,当地的官吏李崇觉得有疑问,即命先搁置起来,同时暗中派了两个本州人都不认识的部下,扮成外地人去见解庆宾,说:“我们在北方做事的,曾遇见一个人来投宿,夜里和他聊天时,发现他有点可疑,追问后他说,他是从流放地逃跑的,叫解思安。当时我们要把他交送官府,他苦苦央求,说‘我有个哥哥解庆宾,现住在扬州相国城内,嫂嫂姓徐,您如果可怜我,请帮我报个信,说说我的处境,我哥哥知道后,一定会重重报答你的。今天我们俩是来核对这件事的,如果找不到他哥哥,再把他送官府也不迟,所以我们来访问你。你如果愿意给我们一些好处,我们一定会放你弟弟的;你如果不信,现在就可跟我们去见他。”解庆宾听后很烦恼,脸色苍白,求来人稍等两天再答复。这两个人把上述情况报告了李崇,李崇把解庆宾抓来审问,解即招认了实情。当问到李盖两人的问题时,解说是他诬告的。几天之内,解思安也被人抓到,绑送回扬州。李崇又召那个女巫来问明是非,打了她一百鞭。
    ●智擒凶犯
    欧阳晔在鄂州做官时,老百姓有一次因为争抢船只斗殴,出了人命,当事者被抓起来,很久未能定案。欧阳晔就亲自到监狱去,把囚犯提出来,让他们坐在庭院中,去掉枷锁,给他们吃东西,又安慰了一番,然后送回牢房,唯独留下了一个人。这个人四面张望,显得神色紧张。欧阳晔说:“杀人的,就是你!”犯人听了不知是怎么回事,欧阳晔说:“我看你们吃东酉时都是用右手拿勺子,而唯独你是用左手,现在死者的伤口在右肋,这就是你杀人的明显证据。”犯人听后,哭着认了罪。
    ●嫁祸于人
    明武宗正德年间,殷云雾任清江知县。县里有一个叫朱铠的,死在孔子庙西侧的小屋里,不知是谁杀的。一夭,殷知县忽然收到一封匿名信,说杀死朱铠的是某人。此人本来就是朱铠的仇人,所以大家都认为不会冤枉他。殷云霁问左右的人:“谁和朱铠最亲近?”回答说是县衙内姓姚的书办。殷云雾就把县衙里所有的办文书的小官吏都召集到厅堂上,说:“我想找人誊抄信函,把你们写的字呈上来让我看看。”有个叫姚明的,写的字和匿名信上的字相象。殷即盘问他:“你为什么要杀朱销?”姚明大惊,交待说:“朱铠将要到苏州做买卖,只有我一个人迎送他,我贪图他的钱财,所以把他杀了。”
    ●难以欺罔
    周纤任召陵侯的宰相,一个下属惧怕他处事严肃公正,想损害他的威望。有天早上天快亮时,这个下属把一个死人砍断手脚,立在官府门口。周纡听说后,去到门口,并走近死人身边,好象在和他说话,而暗中他却观察到死人的口中、眼旁都有稻芒。他就悄悄地去问守城门的人说:“昨天晚上有谁运稻草进城了?”守门人说,只有那个下属。周纡就把那人抓来审问,他都招认了。从此以后,再没人敢欺骗蒙蔽周纡的人了。
    ●杀母报仇
    程戡在处州做官时,当地老百姓中有两家人私仇根深。一天,一家的几个儿子对他们的母亲说:“母亲年老多病,恐怕不会活很久了,请求用您的死来报家仇。”于是他们把母亲杀死,把尸首放到仇人家的门口,然后到官府告仇人杀母。对这件事,那家仇人无法辩白,程勘表示怀疑,而他手下的官员都说没什么可疑的。程勘说:“杀了人却把尸首放在自己家门前,这不令人怀疑吗?”他就自己审理了这个案子,终于弄清了全部内幕。
    ●以猪断案
    张举当句章县官时,曾有一妻子杀死丈夫,又放火烧房灭迹,然后诈称丈夫死于火灾。死者的弟弟告了官。张举就找来两头猪,一只杀死,一只还活着,然后把它们一起放进柴堆里烧。火熄后,看见死猪口中没有灰,而原来的活猪口中则有很多灰。接着,他查验了死人的口腔,里面果然没有灰。根据这情况,他审问那女人,她才服了罪。
    ●梦的启示
    陈骐任江西金宪,刚到任时,曾梦见一只身中三箭的老虎,登上了他的船。醒后他感到很奇怪。当时正是他在审问吉安女子谋杀亲夫一案的时候,因疑点很多,难于结案。
    原来这女子是许嫁给一书生的。女家富、男家穷,所以女家经常周济男家。那穷书生很感激,每次都跟他的朋友周彪说起这些事。周彪家中也很富有,听说那女子又长得很美,就想向她求婚,但又没有办法。后来,在穷书生迎亲时,周彪和他一起上路。民间你作伴郎,途中他们遇见强盗,书生被杀了。书生的父亲怀疑这是女家嫌弃他家穷,所以指使人半路要挟。谋杀他儿子,目的是想让女儿改嫁别人,书生的父亲去官府报了案。办案的人就以“有奸谋杀亲夫”的罪名进行审问。
    陈骐了解上述情况后,即传书生的父亲来讯问。他只说女子和别人有奸情,而说不出是何许人。陈骐就让一个接生婆对女子进行检查,发现她仍是处女。于是陈骐又问书生的父亲:“你儿子和准交往最密切?”他答说:“和周彪。”陈骐一听,突然想起自己做的那个梦:“登上船的老虎身上带有三支箭,不正是影射周彪吗?何况案发时又是周彪陪伴书生去迎亲的。看来所梦的竟是事实了。” 几天之后,陈骐向吉安发了一道文书,假称要召集有学问的人来编写郡志,周彪也在召集之列。这些人来到之后,陈骐设宴招待。饮酒过半时,他单独召周彪到后堂,把身边随从打发走,然后拉着周的手叹息着假装说:“听人说,是你杀了穷书生,想娶他的妻子。我很爱惜你的才学,如果你的官司一定,就不能再翻案了。你应该跟我说实话,我设法救你。”周彪听了这番话,吓得全身发抖,立即跪下全部招认了。陈骐把供词记录在案,并秘密派人逮捕了同谋犯。一经审讯,案子立即就定下来了。为此全郡上下都惊叹不已,把陈骐奉为神明。
    ●推敲破案
    湖州商人赵三和姓周的书生很要好。一次他们相约去南都做生意,赵三的妻子孙氏却不想让丈夫出门,已经闹了好几天了。
    到约定的日子,赵三一早先上了船。因太早,他就在船舱里打起盹来。船夫张潮贪图赵三的钱财,偷偷把船摇到僻静处,把赵三杀死沉入河底,然后又把船划回原处,假装熟睡。等姓周的书生来后,张潮说赵三没来。周等了很久仍不见赵,就让张潮去赵家催请。张潮到赵家敲门,喊叫三娘子,问赵三为什么这么晚还不出门。孙氏听了很惊奇,说:“他出门很长时间了,哪能还没上船呢?”张潮回去告诉周生,周也感到很惊异,就和孙氏分头去找人,但过了三天,赵三仍无踪影。
    周生怕受连累,就写了封书信呈交县衙门,县官怀疑是孙氏有其他缘故害了自己的丈夫。过了很久,大理寺有个姓杨的评事看了那封书信,分析说:“张潮去赵三家敲门时,叫的是三娘子,可见他一定知道屋里没有她的丈夫。”根据这点,官府认定了张潮的罪行,张潮只得招认了。
    ●冤情大白
    山东单县有个农民在田里干活儿,他的妻子给他送饭,他吃完竟死了。公公以此认为是媳妇故意害死自己的儿子,就向官府告了她。媳妇经不住鞭打的痛苦而屈招了。从此,当地天旱久不下雨,许襄毅当时到山东做客,听说单县久旱不雨,就说:“那里是否有冤案啊?”于是,他亲自到单县,把狱中的囚犯普遍进行了复审。当查到那个媳妇的案子时,他说:“夫妇终身厮守,这是一般人最好的愿望。用毒药杀人,是各种计谋中最隐秘的,哪有自己去地里送饭,而自己在饭里下毒的人呢?”他询问媳妇当时送什么饮食,走过哪条路。媳妇说:“送的是鱼汤米饭,路上经过一片荆条林,没有什么异常的。”许襄毅就照媳妇说的,买鱼做饭,然后把荆花放在鱼汤米饭中,试着喂给狗吃,结果狗吃了没有不死的。这一来,媳妇冤情大白。当天,久旱的天终于下了大雨。
    ●谨慎断案
    苏州有个人外出经商,他的妻子养了几只鸡,等丈夫回来吃。过了多年,商人回到家,妻子杀了鸡给他吃,结果吃后就死了。邻居听说后,怀疑商人的妻子和别人有奸情而杀死丈夫。就向姚太守告发了。姚太守经过审问,未发现有可疑之处。他料想可能是鸡本身有毒,就令人找来老鸡,做熟后,让判死罪的囚犯们都来吃,果然有两人死了,这件官司也就查清了。原来,鸡平日吃蜈蚣百虫,时间长了则毒素会蓄积在体内。所以讲究养生之道的人,是不吃老鸡的,而且夏天也不吃鸡。
    ●冤案平反
    明朝御史张仲明,慈溪人,宪宗成化年间中进士,曾当过铅山县知县。该县有个卖柴的人,很爱吃鳝鱼。有一天他从集市上回家,肚子很饿。他妻子就做了鳝鱼给他吃。他放开肚子吃了很多,结果肚子痛起来,很快就死掉了,邻居中的甲长认为是妻子毒死丈夫。就把妻子抓起来送到官府。经过拷问,未发现其它证据,案子无法了结,只得把她拘押起来。
    过了一年,张仲明到任,看到有关案卷,怀疑卖柴人是中了鳝毒,他下令召集渔民捕捉鳝鱼。一时捉到几百斤,都被放到水瓮中,张仲明观察到有些鳝鱼昂着头,露出水面两三寸。一数,有七条。张仲明感到很奇怪,就命把那妻子叫来,让她当面把几条鳝鱼做熟,然后让狱中的死囚来吃。死囚才吃下肚就喊肚痛,很快就倒地死了。这样,那妻子的冤枉才得到平反。
    ●昭雪冤案
    唐代汧国公李勉镇守风翔时,有个农民挖地时得到一瓮金元宝,即送交县宰。县宰担心放在衙门里,青守不严。就把瓮藏在私人房里。隔了两夜去看时,瓮里的元宝都变土块了,这瓮金元宝在刚出土时,乡里的头面人物都曾来观看查验过。现在突然发生了这个变化,上下无不感到惊骇、诧异。这消息传到衙门后,县宰无法解释,结果只得承认自己把金元宝偷换了。虽然有了供词和画押,但并未追查金元宝被藏在哪里,用于何处,就把案子报了上去。李勉看到案卷后,举办了一个酒宴,在席上他说起这件事,满座人部很震惊。当时相国袁滋是李勉僚属,他低着头没说话。李询问他,袁说:“我怀疑这事有,冤枉啊。”李勉说:“看来你是不是发现了什么?是否责怪判官没有搞清真伪?”袁说:“是的。”于是李勉让把县宰的案子转到府里来。经查看,瓮里放有二百五十多块土块。他们就在各商店作坊要来金属,溶化后铸成和土块一样大小的金属块。刚称了其中的一半,就已有三百斤重。经询问得知,当初这瓮“元宝”只是两个农民用竹扁担抬到县里的。如果按全部是金元宝计算重量,则不是两个人可以抬得起来的。这证明,大瓮在上路时,里面的金子已经被换成土块了,于是大家的心情豁然开朗,县宰也得到了昭雪。
    ●智断金案
    唐敬宗时,李德裕曾任浙西观察史。当地甘露寺的和尚向官府控告前任主事僧贪污寺里的常住金,他们说,过去寺里历届主事僧办交接时,帐面上记载的金子数目都很清楚。但这个主事僧办交割时,却不见金子。他门众口一词地指控这主事僧把金子藏起来私用了。
    经过审讯,案子成立,主事僧也明确表示认罪了。但是在审理过程中,并没有进一步追查他把金子用在什么地方了。
    李德裕怀疑这案子还没查完,就暗中想办法对被告进行试探。于是,那个被告向李德裕申诉了自己的冤枉说:“多年以来,寺里都是空交帐本,实际上没有金子。寺里的人们都孤立我,想借此把我排挤走。”李德裕说:“这事不难搞清楚。”他就召来了几乘轿子,命令历届主事僧来对证。僧人们各自被打发进一乘轿中,轿门都面向墙壁,不让他们相见。然后给每人一团黄泥,让他们各自捏出上届交付下来的金块的模样,声称要以他们所捏的作为给案犯定罪的证据。那些僧人过去并不知金子的形状,终于捏不出来。这样,寺里以前的这几届主事僧,都承认了自己的罪过。
    ●断藏钱案
    北宋程颖任鄠县的主簿时,当地有个老百姓借他侄的屋子住,后来在屋里的地下挖出了许多的钱。他侄子到县衙申诉说:“这是我父亲藏的钱。”县令说:“这事没有证据,怎么判决呢?”程颖说:“这很容易分辨清楚。”他问房主说:“你父亲藏钱有多少年了?”回答说:“四十年了。”又问:“你叔叔借房住有多久了?”回答说:“二十年。”程颢即派手下取了十千钱来看,之后,他对借屋的人说:“现今官府所铸造的钱,不过五六年就通行于天下,而这些钱都是你没借房前十几年所铸造的,这是什么道理?”那个人听后就承认,钱确实不是他埋藏的。
    ●敦促和睦
    宋代的吕陶任铜梁县官时,城里有庞氏三姐妹共同分了小弟的田产。弟弟成年后,向官府申诉,但得不到公正的处理,生活很贫困,甚至不得不去给人当奴仆。吕陶到任后,只审问一次,庞氏三姐妹就认罪退还了田地。那弟弟感动得哭拜在地,发誓要拿出一半田地用来做佛事,以报答神灵。吕陶开导说:“三个姐姐都是你的同胞亲姐姐,在你幼小的时候,如果不是她们为你作主,你不是差点就被外人欺凌宰割了吗?现在,你与其捐一半田地供佛,还不如把它们分赠给三个姐姐。”弟弟再次被感动得流泪,向吕陶表示了尊敬和从命。
    ●巧断牛案
    新乡县人王敬驻守边疆,留下六头母牛寄在舅父李进处。母牛养了五年,产下了小牛三十头。王敬从驻地回乡后,向舅父要牛。李进说:“有两头已经死了”。他只归还了四头老牛,其余小牛则不肯还。王敬很气愤,向县里投书申诉。
    县令裴子云让人把王敬送进监牢,又升堂提审李进。李进胆战心惊地到了县衙,裴子云假装叱责他说:“盗贼和你一起偷了三十头牛,把牛藏在你家里了。”说着,又大声说要提贼上来和李进对质。于是手下就拿了件衣服蒙住王敬的头,让他立在南墙下。李进一看有人来对怔,着急了,就吐露了实话说:“我家的三十头牛,全是外甥的母牛生的,实在不是偷来的。”裴子云让人掀掉王敬头上的衣服,李进一见,说:“这就是我的外甥。”裴子云说:“如果是,就赶快还他牛。但是念你五年养牛的辛苦,可以给你几头表示谢意。”这个结果很得人心,使全县都拍手称快。
    ●巧断钱案
    唐懿宗咸通初年,楚州淮阴县内,有两人相邻而居。东邻那人把自己的一张大商号的契据抵押给西邻,借得一千缗钱。约好来年加利钱来赎取契据。到期时,东邻先还了八百缗,并说第二天全部还清后,再取回契据。因为两家人素来交谊很深,而且只隔一两天。东邻认为肯定不会有什么问题,所以就没向对方要八百串钱的收据。第二天他带足其余的钱来时,西邻竟然昧心不认前帐了。东邻就到县衙击状。县里借口没有证据。不肯主持公道。东邻只好告到了楚州府,结果还是这样。
    东邻非常气愤,他听说天水人赵和任江阴的县令,根据一句话就能判决案子、就过江去他那里申诉了。赵和则以自己官位低,而且事情又不是发生在本县为由,执意推辞。东邻仍然喊冤不止。赵说:“那么你暂且住在我家吧。”赵考虑了整夜。说:“有办法了!”于是他召来几个捉贼能手。带上公文到淮阴府,声称江阴县抓获拦路抢劫的大盗,他已供出有个同谋是淮阴县的某人(按,指西邻),请淮阴县把他抓来交江阴具处理。
    按照唐朝的法律,抓捕持刀拦路抢劫的犯人。相邻的州县不得庇护。果然,淮阴把西邻捉住送来了。
    西邻自恃自己是普通农民,实在没有其他劣迹,所以答起来很镇定。赵和威胁他要动大刑,他才吓得哭泣叩头。求饶不已。赵和就说:“所盗的幸而多是珠宝锦绣,不是农家甲品。你最好把家里的所有财物开列清单,以便去辨认。”西邻一听,心稍微放宽了,而且他没料到东邻会越县来告他。就详细地把自己的钱粮金帛如数列出清单,并且注明来源,其中东邻赎契据的八百缗钱也写上了。赵和看了清单。笑着说:“你果然不是拦路的强盗,但为什么不承认西邻的八百缗钱呢?”说着,让告状的东邻出来当面对质。西邻于是又惭愧又害怕,终于认了罪。赵和让人把他押回本县,叫他交出契据,并对他进行了处罚。
    ●由袁信服
    汉朝时,沛郡有个富翁,家产二十多万。他儿子刚三岁,就死了母亲,他女儿已出嫁,很不贤惠。富翁病重时,写下遗书,要把全部财产都给女儿,只留下一把剑,说“等儿子十五岁时,把剑交还给他。”后来儿子长大,女儿不给他剑,儿子就到郡府陈诉。沛郡太守何武逮捕了那女儿和女婿,何武看了富翁留下的手书后,对下属的官吏分析道:“这富翁因为深知女儿强横霸道,女婿贪婪卑鄙,怕他们残害他的小儿子。他又考虑小儿子年幼,就是得了财产也不能保全,所以暂且把财产给了女儿,实际上是由她来守护住财产而已。剑这种东西,是象征决断的,限定十五年还剑,则是估计这时他儿子的心智和力量已足以自立。他又估计女儿必定不肯坯剑,儿子必然会通过州县,申诉委屈使处境好转。这老人的思虑是多么深远啊!”何武决定,把富翁的全部财产都夺回给儿子。他说:“这样糟糕的女儿和恶劣的女婿,享受了十年温饱,也已经够幸运的了。”当时的舆论对这一处理,都表示由衷的信服。
    ●舍财保子
    张咏在杭州做官时,当地一个富翁生病快要死了,他的儿子才三岁。这富翁就让他女婿掌管家财,他的遗书说:“日后分财产时,以十分之三给儿子,十分之七给女婿。”他儿子长大以后,向官府提出诉讼。女婿拿着老人的遗书到州府,张咏看罢,拿了酒洒向地上对老人表示敬意,他说:“你的丈人,真是个聪明的人啊!当时他的儿子年幼,所以才把家产交给你,不然的话,他儿子就会死在你手里了。”于是,他命令把财产的十分之三给女婿,而十分之七给了儿子。
    ●暗藏机心
    有个富人张老者,他的妻子只生了个女儿,没有儿子,所以招了个上门女婿。后来,张老者的妾生下一个男孩,起名叫一飞。一飞四岁时,张老者重病不起,他就对女婿说:“妾生的儿子不能管家,我的财产自当给你们夫妇。你们只要能赡养他们母子,不让他们死在野外沟壑,就是你们积了阴德了。”说着,他拿出一张文书,上面写着:“张一非吾子也家财尽与吾婿外人不得争夺”老人死后,女婿就占有了张家的产业而毫不怀疑。后来一飞长大成人,就去官府申诉,要求分家产。女婿把老人的文书呈送官府查验,官府就把这事搁置不问了。
    过了一些日子,上级官府的使者来到本地,一飞又提出诉讼,女婿仍前往提供证词。上级的使者看了老人的文书,改变了句读,念道:“张一非,吾子也,家财尽与;吾婿外人,不得争夺。”然后对女婿说:“你的丈人明明说‘吾婿外人’,你还敢据有他的家业吗?文书上把飞字故意错写成非字,是担心他儿子年幼被你所害而已。”于是把家产断给了一飞,人们都拍手称快。
    ●快刀斩麻
    北宋时,皇帝的亲戚中,有分财产不均的,轮番跑到朝里告状。丞相张齐贤对皇帝说:“这些纠纷台府能解决,我请求由我亲自处理。”张齐贤就坐在相府里,把告状的人都找来,问道:“你们不是都认为对方的财产多,自己所分的少吗?”双方都回答说“是的。”于是张齐贤把他们的意思都录下来,让他们签了名,然后召来两名官员,分别将甲家的人带到乙家去,把乙家的人带到甲家去,人换地方而一切财产都不得移动,分财产的文书则相互交换。这一来,双方都无话可说了。第二天,张齐贤把处理情况奏明皇上,皇上说:“我早就知道非你不能平息这件事。”
    ●疯病痊愈
    北宋时,王罕曾任渣州的知州。州内有个妇女精神不正常,经常到州府去申诉,说话语无伦次,如果拒绝接待她,就破口大骂。前任州官曾屡次三番地叱责驱赶她。
    王罕到任后,单独召见她,让她走近前来,口气温和婉转地向她问话。过了好一会,她的话就渐渐有条理了。原来,这妇女出嫁后,没有儿子,丈夫死后,妾仗着有儿子,就把她赶出家门,并占据了他的财产。因为她多次告状得不到公正处理,气愤和怨恨郁积过久而发疯了。
    王罕查清情况后,处治了那个妾,归还了这妇女的财产。不久这妇女的疯病就痊愈了。
    ●母子团圆
    北宋韩亿曾任洋州知州。当地有个李甲,因为富有而在乡里横行霸道。李甲的哥哥死后,他竟捏造说哥哥的儿子不是亲生的,而且买通乡里一个相貌有点相像的老太太,让她认定那孩子是自己的。他又设法把嫂嫂灌醉后嫁给别人,这样,他就把哥哥的财产全部夺了过来。嫂嫂和侄儿到官府申诉,但十几年过去了,竟没有一人为他们洗雪冤屈。
    韩亿到任后,母子二人满怀希望又提出申诉。韩亿把过去的案卷全看了一遍,发现竟没有接生婆的证词。一天,他把和案子有关的人全召集到厅堂,让接生婆当众作证,李甲等人在确凿的证据面前,部认了罪。于是,母子二人终于回到了自己的家。
    ●冒牌父亲
    北宋年间,富翁张三死了不久,有个老头到他家对他儿子说:“我是你的父亲,来和你一起生活。”张三的儿子又惊又疑,就到县府请求帮他分辨真假,程颢问老头是怎么回事,老头从怀里取出一个记事的册子递了上去,册上记载着:“某年某月某日,某人抱儿子去张三翁家。”程颢询问了张三的儿子和张三的年岁,然后对老头说:“这个孩子出生的时候,他父亲才四十岁,那时你就称他为‘三翁’了吗?”老头听了一惊,只好承认作伪。
    ●断亲母案
    西汉宣帝时,颖川郡有一家富户,兄弟俩住在一起,他们的妻子都怀了身孕。但嫂子伤了胎,流产了,弟媳妇则生了个男孩。嫂嫂很嫉妒,就把男孩偷偷抱走了。为此兄弟间打了三年官司,州郡一直无法断案。
    黄霸任颖川太守后,听说此事,就让一个当差的抱着小孩,离两个女人各十步远。然后喝令她们走过去抱孩子。两人都急忙扑了过去。嫂嫂急于夺走孩子,弄得孩子大哭大叫;弟媳妇怕伤着亲骨肉,只得松手,让对方抱去,但心里非常悲伤。黄霸看到这情景,立刻断定:“这是弟弟的孩子。”经过责问,兄嫂只好认错了。
    ●断亲父案
    北魏时,寿春县人苟泰,有个三岁的孩子被人拐走,寻找多年仍不知下落。后来发现孩子在同县的赵奉伯家里。苟泰就去县里告状。在县府,两人各说那是自己的孩子,而且都有邻居出来作证,结果郡县都无法判定孩子究竟归准。
    当时在淮南部督军事的李崇,下令把两个父亲和孩子分别关在三处,而且故意拖延了很久都不过问他们。忽然有一天,李崇秘密派人分头告诉两个父亲说:“您的儿子很不幸,昨天得急病突然死了!”苟泰一听,伤心得号陶大哭,悲痛欲绝;赵奉伯听了,只是叹息而已。李崇了解到这些情况,就把孩子还给了苟泰,并追究了赵奉伯骗走孩子的罪状。赵奉伯在供词中说:“因为先前死了一个儿子;所以就冒认了苟泰的孩子。”
    ●智断绢案
    范部做浚仪县令时,有两人在市场上互相争夺一匹绢,都说是属于自己的。范邵就命令把绢剪断,各分一半去。然后他分别派人暗中进行观察。两人表现果然不同:一个喜形于色,一个怒气冲冲。于是范邮下令把那个高兴的人抓起来了。
    ●断家务秦
    五代时,后晋的安重荣虽然是武士,但也熟悉官吏的事务。他刚担任成德节度使时,有一对夫妇来控告自己的儿子不孝。安重荣拔出宝剑交给那父亲,让他动手杀自己的儿子。那父亲流着泪,不忍心下手;而那母亲则在旁边辱骂丈夫,甚至夺过宝剑追着要杀儿子。安重荣制止了她,并开始询问。原来,这个女人是继母。安重荣斥责了继母,这场诉讼就此解决了。
    ●解家务案
    韩彦古任平江知府时,当地一世家大族的老太太,来告她丈夫前妻的儿子。搀扶她前来的士绅打扮的人,是她的亲生儿子。韩彦古听罢诉词说:“问题相当严重,一定要设法惩罚他。”老太太说:“我已经把情况都讲了,但愿明公您能根据法律给他判罪。”韩彦古说:“如果要这样办,必须把他先拘押起来,然后把他的罪状弄清楚。你年纪已老了,肯定不能在这里随时回答问题。姑且把搀扶你的这个儿子留下,就近在监狱作证,慢慢讨论要判决的事,”老太大想了很久说:“还是请你给我写个文书拿回家吧,等那儿子不思侮改时,我再来请你处理。”这么一来,那老太太再也不敢告状了。
    ●杖责羊皮
    北魏的李惠当雍州刺史时,一个背柴的和一个背盐的,曾一起来到树荫下卸了重负休息。当歇够准备动身时,两人为一张羊皮发生争执,都说那是自己背东西时,垫背用的。
    李惠说,这事很好办。就让人把羊皮放在席子上,用棍子敲打,结果敲出了一些盐屑,羊皮的归属也就清楚了。背柴人不得不承认了自己的错误。
    ●棍打蒲团
    汉淮省的平章游显讼,为政清明。一次,城里一家银店丢失一蒲团,后来在隔壁一家认出来了,但那邻居不服气,双方争吵不休。游显讼正好骑马经过这里,就问他们为什么吵架,当知道只是为了一个蒲团时,他叹息说:“一个蒲团才值几个钱?为了它竟伤了两家的和气!应该打这蒲团七十棍,然后丢掉它算了!”等打了蒲团之后一看,竟震出了些许银星儿。罪过显然在那个邻居。
    ●鞭抽团丝
    南朝傅琰曾在齐国做官,当过山阴的县令。山阴有两个老太太,一个卖针,一个卖糖。她们为争一团丝,去见傅琰,要他给自己作主。傅琰接过那团丝,用鞭子抽打了一番,然后仔细观察,发现掉下来一些铁末子,说明丝团是卖针人的,所以傅琰责罚了卖糖的老太太。
    ●破鼠屎案
    三国时期,吴国的君主孙亮出游西苑,那正是吃黄梅的时节。孙亮让一宦官到内库去,取来蜂蜜淹渍梅子。孙亮发现蜜中有老鼠屎,很生气,就把掌管内库的官吏传来问道:“那个宦官曾经从你那里要过蜂蜜吗?”回答说:“过去曾经要过,我实在是不敢给他。”宦官听了表示不服,左右的人请求把宦官送到狱中去审查。孙亮说:“这事很容易搞明白。”他命人把捞出的老鼠屎破开,发现里面还是干燥的。孙亮说:“如果它早就泡在蜜里,应当湿透了;现在它里面是干的,可以肯定是宦官刚放进去的。”于是,那个宦官低头认罪了。
    ●知识广博
    李南公当河北提刑时,有个班行犯罪下了狱,但对审查他不服,竟绝食一百多天,狱吏不敢再拷打、审问他了。李南公说:“我可以立刻就让他吃东西。”他把班行从狱里提出来,问道:“我拿点东西塞住你的鼻孔,你能始终不吃东西吗?”那人一听害怕了,马上就吃东西,而且全部招认了罪行。原来,这人能靠鼻孔运气保持体内营养,如果东西塞住鼻孔,气就凝结了,所以他很害怕。李南公能解决这个案子,是因为知识广博起了作用。
    ●明察秋毫
    樊举人是寿宁侯的门管。寿宁侯以尊贵的地位和显赫的权势,名震天下,樊举入倚仗权势,结交勋戚贵臣,府中一切给君主的奏章,都出自他笔下。然而因一些奏章没有事实根据,招致人们的怨恨,他被告发了,朝廷将事情交由刑部处理。刑部郎中韩绍宗了解樊举人的全部情况,就要把他抓起来。当时樊正躲在寿宁侯府中,藏得很隐秘,韩绍宗就千方百计把他挖出来了。
    樊举人下狱几天后,一天早上韩绍宗出门,见地上有卷纸,拾起一看,上面详细罗列了樊举人的条条罪状,而且说他罪大恶极,必须把他处死,不死不行。韩绍宗看后,笑着说:“这是樊举人自己所写的。”经审问,他果然承认了。同僚们感到很纳闷,就问樊举人为什么要这样做,樊回答说:“韩公这个人,是不可能以权势使他改变主意的。向他祈求生则必定让你死;如果一味说该死,则有可能得到生路。这只是一种旁门左道,想碰碰运气。”韩绍宗说:“不是这样的。你的罪行原来就不至于处死。”于是,樊举人被发配到辽地戍边去了。
    ●日记断案
    周文襄做事非常热忱、认真。他巡抚江南时,带了一个本子,亲自记录每天经历的事,连细节都不遗漏。每天的阴晴风雨,也一定详尽记载,周围的人开始时都不能理解他。
    一天,某县有人来报告说,运粮船因江上起风,被吹跑了。周文襄就问他丢船是在那天的午前还是午后,当时刮的东风还是西风。那人所答的全不对头。周文襄就用自己的日记和他对证。那人听了,惊叹佩服不已。周围的人目睹这情景,才知道周公的日记,不是漫无目的地写的。
    ●惩办舞弊
    陈弄岩任楚中督学时,刚到任,江夏县送来了文书千余件。书办先把它们分作两类:要向上陈报请求的公文和由督学查验批示的公文。陈弄岩曾听先辈说过:在衙门里,前任官员不采纳而又给以退回的文书,可以趁后任初到职时,买通主管的小官吏,把它重新混进送批的文书中。陈弄岩想起这话,就花了半天功夫,亲自把送批的那类文书,逐件检查,果然发现其中有一件是已经被驳回的,又被那个书办混在文件中了。陈事先暗中做了记号,然后命书办仔细检查有无不该接收的文件,并警告他不要草率从事。书办因为受了贿赂,所以就直接报告说,没有查出舞弊的问题。陈霁岩就挑出那一件来质问书办,严厉地责罚他,把他开除了。从这以后,下属送批文件,再也不敢欺骗陈雾岩了。
    ●涂袖捕盗
    西汉时,长安城里一度小偷、强盗很多,商人们叫苦连天。后来张敞出任长安令,他向城里的父老作调查,从而掌握了几个盗贼头目的情况。据说这些人在家都显得很温良忠厚,出门时总有很多人骑马随从,邻里们都以为他们是德高望重的长者。
    张敞把几个头目传来,责间有关情况,表示可赦兔他们,但他们过去对老百姓欠了账,要让他们到官府来自赎罪过。一个头目说:“现在一旦召他们到官府来,恐怕会打草惊蛇。我们愿专心一意地去接近他们,进行部署。”张敞就让他们都在官府当了差事,然后打发他们回去休息。
    头目们回家后,各置办了酒席,小偷们全来祝贺,而且一个个喝得酪可大醉,头目们就乘机用红色在小偷们的衣袖上作了记号。差吏们则坐在里巷门口看着,一见出来的人衣铀上染了红色,就捆绑起来。这样一天就抓到了几百人,官府彻底追查、惩治了他们的罪行,长安城里的盗贼就此绝迹了。
    ●以毒攻毒
    东汉安帝时,朝歌一带的土匪宁秀纠合数千人,一度攻占朝歌县城,杀了县令,十分猖撅,州郡因不能禁绝,于是就任命虞诩为朝歌县令。
    虞诩刚到朝歌时,先去谒见了河内太守马稷,表示希望能给他自主的权力,让他放手行事,不要有所限制、阻碍。到任后,他下令设三个等级招募壮士。县属各官员,都推举了自己所知道的人选,其中善长攻击、劫掠的为上等;能够伤人、偷盗的为二等;不务正业的为下等,共收得壮士百余人,虞诩办了酒宴款待这批人,而且全部赦免了他们过去的罪行。
    按虞诩的计划,这百余人设法混进了土匪之中,并诱使土匪出动去打家劫舍,而官兵事先已设下埋伏,这样一举消灭了土匪数百人。虞诩又秘密派遣了会裁缝的贫苦人,受雇为土匪做衣服。按约定,裁缝用彩色线在抽口上缝了标记。凡是穿了这种衣服到街市上去的,官府就把他们抓起来。这么一来,土匪被整得心惊肉跳,终于溃散了。
    ●将功折罪
    王世贞当青州守备时,有个叫雷龄的,在当地横行霸道,胡作非为。当地官府急于悬赏捉拿他,他躲避了起来。官府就把提拿雷龄的事托付给了王世贞。
    一次,王世贞摸到了雷龄的行踪,刚打算乘其不备去抓他,没想到,因为事先曾在王捕尉面前露过一点口风,结果下面报告说,雷龄又逃跑了。王世贞感到很可疑,他假装说:“先把雷龄的事搁起来,不理他了。”又过了一个月,王捕尉来报,捉到了别的盗贼。王世贞心里明白,这是雷龄出的力。他突然屏退左右,把王捕尉招到跟前盘问道:“你是怎么隐藏雷龄的?上回站在台阶下听见说要去捉拿雷龄的,不就是你吗?”王捕尉听了大惊,赶快谢罪,而且表示愿立即飞马去抓雷龄以自贼。
    很快。雷龄被捉来了。王世贞对雷说:“你是应当被处死的。但你如能把某某强盗捉来,你就可以免死了。”王世贞命令王捕尉和他一起出发,他们果然抓到了那个强盗。于是,王世贞向官府讲了雷龄将功折罪的情况。使雷龄得到了宽大处理。
    ●释放无辜
    有一次,王世贞手下的军官捉到了七个强盗,但其中一个又逃掉了。当审问逃走的是谁时,强盗头子乱供了一个姓名。不一会,手下士兵把叫这个名字的人捆来了,这人却直喊冤枉。王世贞就让人把强盗头子押在堂下不远的地方站着,而让那被捆来的人跪在台阶上。这个人脚上穿的鞋,是丝织的鞋面,强盗头子曾多次从后面偷看他的脚。这时,王世贞暗地叫过一个差役,让他把被捆的人蒙上头,押下去,再由这差役模仿那个人的样子,并换上那人的丝面鞋子,再押进堂来。强盗头子不知道已经换了一个人,所以当问他这人是否那逃跑的同伙时,他就指认了这穿丝面鞋子的人。王世贞听后不禁大笑,说:“你这是把我的差役当成了强盗!”
    ●巧识诡计
    明朝时,有个盗贼头子王和尚被捉拿归案,他供出了同伙多应亨、多邦宰。这两人勇猛剽悍异常,但被捕后己认罪。
    忽然,有一天,多应亨的母亲通过关系转下来一件请求为她的儿子辩白开脱的文书,文中还引了王和尚为证人。王阳明想,这必定是王和尚接受了多应亨家的钱财,才答应为他辩解,开脱罪名的。
    为了揭开这个谜,王阳明在后堂设了案桌,叫一个门客藏在桌围里面。布置停当后,王阳明就传唤三个盗贼来到桌案前,开始复审案子。按预先的安排,衙门里一差役中途进来报告,说迎宾馆有客,王阳明即起身离开后堂。不多时,他再回到室内。这时,门客就从桌下钻出来说:刚才我听见王和尚对两个贼人说:“你们要暂且忍受点刑法,等着我来为你们开脱吧。!”三个盗贼一见阴谋败露,吓得急忙伏地叩头请罪,连称该死。
    ●巧破盗案
    临安有一人家地窖被盗,现场没有留下任何踪迹。总辖听说后,对他的手下说:“这事恐怕是街市上耍猴人干的。你不妨去试着咋唬他一下,不承认的话,就把他抓起来;还不承认,就让他往手心上吐点口水。”试的结果,正象总辖所说,耍猴人半天都吐不出口水,于是脸色大变,不得不全部招认了。原来,他是让猴子从天窗爬进地窖去偷东西的。
    有人问总辖是根据什么知道这一切的。总辖说:“我也不敢说必定就是这样。但我知道,人如果处于极度惊恐中,必须没有唾液可吐。所以我姑且这样猜测,幸而是猜中了。”
    ●智识盗贼
    有个总辖坐在茶馆里喝茶,卖茶人使用的茶具中有两只银杯。这时,一个茶客,穿着考究,象个大商人,进来喝茶,用的正是那银杯。总辖远远看着,忽然大声向那人说:“我在此坐着呢,别想在这儿耍手段,留神我抓你!”那茶客听了又惭愧又害怕,赶紧道歉着就走了。
    人们觉得很奇怪,问总辖是怎么回事。他回答说:“这个盗贼体格很魁伟,但刚才喝茶时,却要用两只手捧着杯子,实际上他是在偷偷地测量杯子的大小,准备回去做假杯子来换走这个银杯。”
    ●家贼被捉
    一次,韩王府中忽然丢失了几件银器。据说,掌管这些器皿的婢女发现有贼,大声呼叫时,还被贼伤了手。当时治理京城的赵从善,命一总辖到韩王府调查此事。
    总辖在王府调察推究很长时间,之后抓了一个王府的仆人,经过审问,仆人马上就承认了。总辖回去向赵从善说明了情况:“到王府后,刚好看见那个婢女的伤口是在左手。因为她和那亲随仆人有私情,就偷了银器给他。为了转移目标,她自己用刀伤了手,然后假装说有贼。在调查过程中,发现那仆人表情、态度和别人不一样,这样才捉住了他。”
    ●彼此斗智
    相传维亭有个张小舍,很善于抓小偷。有一次,他偶然在街上走,见一人穿戴很整齐,但遇到背稻草的人走过时,这人却顺手抽了几根,然后上厕所去了。张小舍觉得这人有问题,就守侯着,等他一出厕所,就从后面大喝一声,这家伙吓慌了神。一审问,原来正是个小偷。
    张小舍曾经在夏天去游览一座古庙,只见庙中有三四个人躺在地上,睡得正香。他们身边放了个西瓜,已经切开,却没吃过。张小舍认为这几个人是小偷。把他们抓起来,经过审问,果然又不错。
    有人问他以什么办法识别小偷,张小舍说:“上厕所用草,这是无赖小人的习惯。那人穿戴很讲究却也用草,说明那身衣服必然是偷来的。庙里的那伙人白天聚在一起睡大觉,一定是夜里太劳累了;切开的西瓜,则是用来避苍蝇的。”从此,张小舍善于抓小偷的事就传开了。
    后来,张小舍曾经在路上遇见一个瞎叫化子,他很怀疑,就在后面跟踪,当见那瞎子遇到水沟竟一跨而过时,张小舍就上去一把抓住他了,果然,这是个盗贼头子,瞎眼是伪装的。贼头儿央求张小舍,如不把他送交官府,他将在某一天给张小舍送一大笔银钱,张小舍答应了。到约定的那天,贼头儿没有来。过了几天,张小舍又在路上碰到那贼,就骂他变卦,说话不算数。贼头儿说:“那笔钱我已经送到你家床底下,放在左边的床腿处了。只因为是夜里去的,不敢惊动你睡觉。”张小舍听了还是不相信,说:“你有什么证明?”那贼就把那天夜里张小舍夫妇私下说的话,复述了一遍。小舍这才大吃一惊。回家后,小舍看见床腿边确实有包东西。打开一看,里面的钱正是那贼答应给的数目,而同时,包里又还有一把锋利的刀子。张小舍感到毛骨悚然,说:“这太危险了!”从这以后,他抓小偷就很疏懒了。张小舍很机智,这个贼也很机智。张小舍先抓住了贼,说明他有智谋;后来他懒得抓贼,说明那个贼更有智谋。
    ●一网打尽
    京师有盗贼打劫了一户人家,临走丢下了一个本子。第二天一早,这家人看见这本子,里面记的尽是城里富家子弟的名字,而且还写着:某日某甲曾在某地喝酒、商量事情,或聚众赌博、玩弄妓女等等,共有二十条。他们把本子送交官府并报了案,官府便按本子上的名单一一抓到了。这些人都是浮浪少年,平日行为不端,因此官府确实以为抓对了;各家的父母认为这些孩子一向为非作歹,也很怀疑确是他们打劫了人家。
    事实上,这群少年饮酒赌博等等事情,全是盗贼们平时注意暗中察看,然后记录下来的。少年们经不住官府的拷问,只得含屈招认了抢劫的事。当问到所抢财物的去向时,他们就胡乱编造说埋在郊外某个地方了。官府派人去挖,果然全部找到了。少年们听了面面相觑,都说:“这是老天爷要我们的命啊!”就这样,案子了结,少年们就等候处决了。
    但是,京师指挥对这案子仍有怀疑,然而一时又找不到原因。他沉思很久,心想:“我左右的人中,有一留络腮胡子的,他的本职只是养马啊,怎么每次审问这个案子时,他都跑来在旁边陪着呢?”他决心弄个水落石出。于是他又提审这批少年囚犯,重复了四次,他发现每次那个大胡子必定要来,而审问其他案子时则不来。一次,指挥突然叫住大胡子,问他为什么来听审讯。大胡子推脱说没有什么,指挥立刻喊手下人取一种用火烫的炮烙刑具来。大胡子一听吓坏了,马上跪倒在地,叩头求饶。他请指挥屏退周围的人后,才交待说:“我本来并不知道这案子的情况,只是因为盗贼们贿赂我,指使我,每次审理这案子时,必须记住您和囚犯们所说的话,并马上向他们报告。为这事,他们答应给我一百两金子的报酬。”指挥听了,才明白宫府之所以能挖到那些财物,都是因为盗贼们得到报信后,连夜埋在那里的。大胡子又请求指挥让他去抓贼,给他一个立功赎罪的机会。指挥表示同意,就命令几个士兵换上各色便衣,跟他一起去了。
    他们来到一个偏僻的地方,把隐藏的盗贼一网打尽。这样,那群少年才得以释放。
    ●洞察事理
    宋朝的向敏中在西京做官的时候,有个和尚在天将晚时,到村里一户人家请求留宿,但主人不同意,他只好凑合睡在这家外面的一辆车上。半夜,和尚发现,有小偷从这家的墙头上扶出一个女人,还有一袋衣物。和尚心想:这家主人昨晚不肯收留我,等天亮后,他发现家里丢了女人和财物,必然要怀疑我,把我抓起来。想到这儿,和尚就连夜离开了。天黑路又不熟,和尚不小心掉进了一口枯井里,而那家的女人已经被小偷杀死,先前就被扔在这井底了。
    第二天,那家主人顺着脚印追到井边,找到井底的和尚和女人,就把和尚抓住送到县府。和尚无法辩解,只得冤屈地承认,是他引诱那家的女人一起逃跑,因为怕人追来,所以把她杀了推进井里,天黑没留神,自己也失足掉下去了,偷的财物扔在井边,不知让什么人拿去了。
    案子了结,报到府里。府里的官员都认为查处得公平适当,唯独向敏中因为财物还没找到而表示怀疑。他就又提审和尚,坚持要问个明白,终于得到了真实口供。
    向敏中秘密派一个小吏出去查访真正的凶手。小吏来到一村店吃东西,店里的老太太听说他是从城里来的,就问:“和尚的案子怎么样了?”小吏骗她说:“昨天已经被处死了。”老太太说:“现在再抓到贼会怎么样?”小吏说:“这个案已经判决,即使再抓到真的小偷也不再问罪了。”老太太听后就对小吏说:“这话现在说出来没关系了,那家的女人,实际上是村里的一个年轻人所杀的。”说着就指他的家给小吏看。小吏来到年轻人家里,乘他没防备,一下把他捉住了。经过审问,年轻人都招认了,而且从他家里起获了赃物。这样,和尚才得以出狱。
    ●按法论罪
    钱藻领兵驻守密云时,有两个京军在通州抢劫老百姓。通州的官吏抓住他们,他们不服,通州地方官没办法,就向钱藻反映了。
    在审问时,这两个抢劫犯仗着自己是京军,说话态度蛮横无礼,根本不认罪。钱藻就把甲押到大门外面,只留下乙反复进行审问,声色十分严厉。审完又拿起笔来写了百来字,好象在记录乙的口供的样子。然后把乙押下去,让甲进来。钱藻拿起那张写了字的纸,骗甲说:“乙已经交代事实了。抢劫的事主要是你干的,所以乙应当释放,你应当处死。”甲没想到钱藻在骗他,就愤愤地说:“本来是乙首先提出来要干的,为什么要推到我头上?”接着,他就把乙如何提议,怎么抢劫的情形,全都讲了出来,钱藻传乙上来作了对证,案情搞清楚,于是就按罪论法。
    ●小人劣智
    吉安州有个富豪家娶媳妇,一个小偷乘这家人多杂乱之际,悄悄混进新房,潜伏在床底下,想等到夜深人静时出来偷东西。没想到,这家人接连三夜都通宵达旦地点着灯烛,以示喜庆,小偷也就一直不敢出来。到第三天,他饿急了,突然跑了出来,一下就被人抓住送了官府。
    小偷受审时声称:“我不是小偷,是医生。新媳妇有种特别的病症,所以让我跟随在她身边,经常为她用药。”主审的官员盘问再三,那小偷说起媳妇娘家的事情时,都很详细,原来这都是他藏在床底下时,从新婚夫妇在枕席间的谈话中听来的。主审的官员没想到这一点,竟然相信了他,并且要传新媳妇到官府来对证,以便结案。
    富豪家感到这样做有失体面,就恳求官府别让新媳妇上公堂,官府不允许。富豪就去找衙们里一老吏商量,请他帮忙。老吏对主审官员说:“那个媳妇刚刚过门,她家这场官司不论是赢是输,让她出堂这件事,对她说来都是莫大的耻辱。我想,小偷是偷偷模摸进屋的,又是突然跑出来的,他肯定不认识新媳妇的模样。如果让另一个妇女出来和他对证他要是还坚持原来的说法,可见他是骗人。”官员说:“好吧。”于是就选了一个妓女,让她穿上华丽的衣服,乘车来到衙门。小偷一见就嚷着说:“你邀请我治病,为什么把我当小偷抓起来呀?”主审的官员听了大笑起来。小偷的把戏被戳穿,只好认罪了。
    ●买布破案
    明朝的周新曾经任浙江按察使。在他上任快到目的地时,大路上的苍蝇聚成一团团,直扑马头。周新就让手下的人顺着苍蝇飞的方向去看看,结果发现了一具尸首。经检查,这人身上只有一个小木头印章,是用来往布匹上印标记的。周新把印章带走了,到任之后周新叫人到街上买布。买来多次,他都嫌不对,又叫人另买,终于买到了那种盖有上述印章标记的布。周新就把这布的主人捉来审问,原来他正是抢劫布商的盗贼。
    ●冤魂告状
    有一天,周新正在办公,忽然起了一陈旋风,把一片很特别的树叶吹到了他跟前。他拿起树叶问左右的人谁认识,回答说城里没有这种树,只有一座古寺里才有,而这古寺离城很远。周新听了顿有所悟,说道:“这一定是寺里的和尚杀了人,埋在那树底下,冤魂来求告我了。”他立即派人到古寺,在那棵树下进行挖掘,果然找到一具女尸。在罪证面前,和尚立即表示认罪了。
    ●以旧换新
    北齐的成王高湝,曾被任命为并州刺史。当时,曾有个妇女脱下新靴,在汾水边洗衣服。一个骑马过路的人乘她没注意,脱下自己的旧靴,换穿了新靴,然后骑马跑了。
    那妇女拿着旧靴,来到州府报了案,高谐就把城里各家的老太太找来,把旧靴拿给他们看,骗她们说:“有个骑马的人半路被强盗抢劫后,给杀害了,只留下了这双靴子。你们知道这人在城里有亲属吗?”有个老太太听了,抚着胸口,边哭边说道:“我儿子昨天就是穿着这双靴子去他妻子家的啊!”高湝就派人去把那人抓回来。一时,人们都赞扬高湝办事精明。善于调查。
    ●不打自招
    刘宰在泰兴做官时,有人报案说丢失了一枚金钗。当时他家只有两个女仆在,刘宰审问了她们,她们都不承认偷了金钗。
    刘宰想出了一个办法:让两人各拿了一根芦苇回去,对她们说:“没偷东西的,明天早上芦苇不会变样:如果偷了东西,那明早她的芦苇就会长出二寸来。”第二天,把她俩叫来一看,一个的芦苇没变化,另一个的芦苇则短了二寸。这是因为她偷了东西心虚,担心芦苇长长而剪短了二寸。这么一来,偷金钗的女仆只得认了罪。
    ●偷杀耕牛
    包孝肃在天长任知县时,一个人来告状说,他家的牛被人割了舌头。包孝肃说,牛既然已没法喂养,就让那人回家把牛杀了卖牛肉。后来,又有人来告状说,那人(指前述告状者)偷杀耕牛。包孝肃说:“你为什么割掉了他家耕牛的舌头,而又来告他状呢?”这个小偷没想到知县一眼就识破他,吓得赶快认罪了。
    ●引贼上钧
    北齐时,高湝当过沧州牧,他善于捉贼。那时,有人丢了一头背上长有白毛的黑牛。高湝就想了个引贼上钩的办法:他让人到处宣扬,州、县要买牛皮,数量不限,收购价格加倍。于是,偷牛贼也拿着那张黑白牛皮来卖了。高湝让牛主人认明了赃物,就这样捉住了偷牛贼。
    ●伐树擒贼
    宰相秦桧的府中,有一棵石榴树。每结一个果子,秦桧都默记在心。有一次,秦桧发现少了两个石榴,他假装不过问。秦桧忽然让左右的人去取斧子来伐树,站在他身旁的一个亲随小吏忙插嘴说:“石榴那么好吃,砍了太可惜!”秦桧回头对他说:“是你偷吃了我的石榴!”小吏吓得连忙叩头承认了。
    ●饮酒破案
    五代时,有人向后汉的慕容彦超进献了一些新鲜樱桃。不一会,樱桃就让仆役偷吃了。管事的人发现后,报告了慕容彦超。他就把仆役们叫来,假意安慰他们说:“你们哪里敢偷吃新鲜的东西啊?都是管事的诬赖你们的,你们不要担心、害怕!”说着就赏赐仆役们一些酒,给他们压惊。实际上,慕容已偷偷地命左右的人在酒里放了药粉“藜芦散”,仆役们喝了酒以后,马上都呕吐起来,在吐出的东西中,就发现了新鲜樱桃,于是偷吃樱桃的仆役们只得老实认罪。
    ●泣中含奸
    一天清晨,郑子产乘车外出,路过一百姓的门口时,听见里面有女人哭泣的声音。郑子产按住马车夫的手,停车谛听。过一会儿,他就派差吏进屋去把女人捉来,经审问,原来是这女人把丈夫勒死了。
    第二天,子产的车夫问他:“您怎么知道这女人有问题呢?”子产说:“因为她的哭声里带有害怕的意味。一般地说,人对于自己所爱的人,他开始生病时是为他担忧,他快要死时会感到惧怕。他已经死了时则会觉得悲哀。现在这女人哭她已死的丈夫时,不是悲哀,而是恐惧,从这一点就可以知道她有奸情了。”
    ●隐含杀机
    严遵任扬州行部时,一次外出,听见路边有女人在哭泣,但声音并不悲哀。上前一问,她说自己的丈夫被火烧死了。严遵就让马车把尸体拉回来,派人看守着。他说:“应当有什么东西到尸体那儿去的。”过了一天,果然有一些苍蝇聚集在尸体的头部。严遵令人拨开头发,只见有根铁椎打进了这人的头顶。严遵立即把女人抓来拷问,原来是这女人淫荡,所以杀了丈夫。
    ●奸杀同谋
    张升到润州任州官当天,发生了一件命案:有个女人的丈夫已经出门几天不见回家,这天忽然有人告诉她,菜园的井中有个死人。女人很吃惊,赶去一看,就号哭起来,说:“这就是我的丈夫啊!”于是就向州府报了案。
    张升让下属官吏把女人的邻里们都召集来,到井边辨认下面的尸体,看是否女人的丈夫。大家都因为井太深,无法识别,请求州府把尸体捞上来再辨认。张升说:“大家都辨不清,唯独那个女人,她凭什么认定那就是她的丈夫?”他把女人拘留起来,进行审问。果然她交待了她的奸夫杀了她丈夫,而她是同谋。
    ●真凶难逃
    唐太宗贞观年间,衡州板桥客店主人张迪的妻子回娘家了。这天有叫卫三、杨真的共三人来店投宿,第二天早上五更天,他们就上路走了。就在他们住店的那天夜里,有人取出卫三的刀杀了店主张迪,然后又把刀插回了刀鞘中。卫三他们根本就没觉察这些事。天亮以后,店里的人发现主人被杀,就来追赶卫三等人。一看卫三的刀上确有血迹,这三人就被官府抓起来了。在拷打审问中,卫三等受不了刑罚,就都委屈认罪了。
    唐太宗李世民听说这案子后,表示怀疑,就派御史蒋恒去复查。蒋恒去了之后,下令让客店中凡十五岁以上的人,都要到官府来。人到了之后,因为不足数,又暂且遣散他们,只留下一个年已八十的老婆婆,直到很晚才把她放出去。蒋恒事先已布置一个狱卒秘密跟踪她,蒋恒对狱卒说:“当老婆婆出去后,会有一个人和她说话,你要记住他的相貌。”后来,果然有个人前来问老婆婆:“长官是怎么审问的?”蒋恒这样接连做了三天,而每天都是这个人来打听案子。蒋恒就下令把这人抓来审问,这人交代了实情:他和店主张迪的妻子通奸,他俩共谋杀了张迪。
    ●深夜审案
    刑部典吏王宗是福建人。一天,他正在值班,忽然有人来告诉他说,他的妾在馆舍里被人杀了。王宗立即跑回馆舍,但很快又回来并向上汇报了。尚书周公却因此下令把王宗发送河南司追究审问,想把杀妾归罪于王宗。王申辩说:“我是听到报信后才回去的,这情形大家都是看见的。而且这个女人没有外心,向来和我情意相投,为什么要杀她呢?”官员们对此都不能下结论。
    过了几个月,专管察劾案件的都察院下令再次审查王宗案,发文责成浙江道御史杨逢春办理。杨逢春就宣布:定于某天夜里二更后,审理王宗的案子。到了那天,杨逢春突然指示狱吏说:“快去门外看看,有靠近偷看的人,就抓进来!”狱吏出门后,果然捉到两个人。其中的甲说:“是乙带我来作伴的,我不知道他为什么要来这里。”杨逢春就放了甲,然后对乙用刑,穷追他的用意。乙终于全部招认了。他说:“他和王宗所住馆舍主人之妻通奸,被王宗的妾察觉了,所以就杀了她以灭口。”杨逢春即把凶犯法办,而释放了王宗。
    事后,杨逢春解释说:“如果白天审案,那么前来观看的人就多了,还怎能发现那个人?如果不是和自己切身利益相关的事,这人怎么肯深夜来看审案呢?”从此,人们都把杨逢春赞为神明。
    ●瓜中藏蛙
    马光祖在处州做官时,曾禁止老百姓捕捉青蛙。但有个农民却不执行,他把生瓜切下一头作盖子。挖空了瓤,然后把青蛙放满空瓜中,盖上盖子,清早起就带着“瓜”进城去卖。但刚走到城门口,就被守兵捉住,把他拘押到公堂上。马光祖心里感到很奇怪,问道:“你是什么时候捉这些青蛙的?”回答说是半夜。又问:“有人知道不?”农民答:“只有我妻子知道。”马光祖怀疑他妻子和别人私通,就把他妻子抓来审问,果然不出所料。原来是那个奸夫想陷害农民而夺他的妻子,所以就指使妻子教丈夫做了挖瓜藏蛙的事情。同时,奸夫又事先告诉了城门的守兵,这样,守兵一下就抓到了那个农民。情况查明后,马光祖依法惩办了那一对奸夫淫妇。
    ●寻刀擒凶
    刘宗龟镇守海南时,处理过这样一个案子:当地有个富商的儿子正当年少。一次,他把船停靠一处岸边,看见岸上一个大户人家门里有个妙龄女郎。她见了生人也不回避,很是大方。少年用言语挑逗她,并说:“黄昏的时候,我要到你家里去。”女郎听了微微一笑,答应了。
    这天晚上,她果然开着门等候少年。但少年还没到时,有个小偷见屋门没关,溜进来想行窃,因没点灯,女郎不知是小偷,就迎上前去,而小偷以为对方是来抓他,竟用刀刺了过去,然后丢下刀逃跑了。不一会儿,少年来了,进门后没留神,脚踩上了血,滑倒在地。他伸手一摸,发现了尸体,就急忙跑出屋子,回到自己船上,解开缆强,离岸而去。
    第二天,女郎家发现人被杀,就顺着地上的血迹追踪到了岸边。岸上的人说:“这里原来停过一条客船,昨天夜里径直开走了。”后来,官府派人追寻到少年,对他施用了各种刑法,他不得不全部招了供,但唯独不承认杀了人。
    刘宗龟察看了那把杀人刀,原来是把屠夫使用的屠刀。刘宗龟就下命令说:“某日要演武,要准备犒劳军士,让全境内的厨师,都集合到球场上待命。”当从事屠宰、烹任的人集中起来之后,刘宗龟又下令说:“今天已经晚了,可以等明天再来。”于是他们都把各自的刀具留下后,就解散了。刘宗龟暗中把那口杀人的屠刀混杂在其中,换下了另一口刀。第二天,那班屠夫、厨子都来取走了自己的刀,只有一个屠夫来晚了,他不肯拿剩下的那一把刀。刘宗龟就问他是怎么回事,他回答说:“这不是本人的刀,而是某某人的刀。”宗龟下命令去抓那屠夫,但他已经逃窜外地了。宗龟就用另一个死囚冒充少年,在天快黑时,拉到市上去处决了。
    少年被处死的消息,传到逃亡者那里,他以为平安无事,一两天后果然回到了海南。官府立即把他抓住正法了。
    ●无头尸案
    有个人因事外出,刚回到家就发现他的妻子被杀,但只有尸身,人头则不知去向。他赶忙跑去通知妻子家的亲戚,妻子的娘家认为是女婿杀的,就向郡府控告了他。这人受到严刑拷打,只得委屈地认罪了。
    对这个案子,郡府里只有一个从事表示怀疑,他对太守说:“这是人命关天的事,必须缓一缓,再彻底追查一下。况且作为丈夫,谁忍心杀害自己的妻子呢?纵使因为夫妇之间感情不和要加害于她,也必然会找到一些借口,或者推说病死,或假托遭到意外暴死,这样不致给自己惹祸。现在他留下了尸身而扔掉了头,这不合情理是明摆着的。因此,我请求能重新审理这个案子。”太守一听有理,就准许了。
    从事接手办案后,就把那个丈夫迁到另一处关押,仍然给他送酒饭。然后,他对城里殡葬行业的人员普遍进行了调查,让他们提供最近时期给人家承办殡葬、迁坟情况的书面材料,而且又一一当面盘问这些人:“你们在给人家办事时,还有什么可疑的事情吗?”其中一个回答说:“我在一个富豪家办事时,他们跟我说家里死了一个奶妈。当我从墙头把棺材抬出去时,感觉里面好象没有盛什么东西。现在那口棺材就放在某处。”从事就到存放棺材的地方,开棺一看,里面果然只有一个女人头。他让原告来辨认,原告则说这不是被杀者的头。
    从事于是把富豪家的人抓来进行了审问,他们交代了罪行。事实真相是:富豪和被告的妻子私下里相好。为了达到永远相厮守的目的,富豪不惜杀了一个奶妈,只把她的头入殓,而用被告的女人的衣服穿在尸身上,放到被告家中,换来被告的妻子,藏在自己家里。这个案子终于真相大白了。
    ●无赖显形
    临海县迎接新秀才到学校那天,有个少女偷偷地看见其中一年轻秀才十分俊美,心里很爱慕他。一个卖东西的老婆子在旁边说:“这是我邻居家的儿子,我来给你们做媒,让你们成一对好夫妻吧。”老婆子转达了女方的心思,劝诱秀才去和他幽会,秀才不从。老婆子有个儿子是无赖,他了解了这些情况后,夜里就假冒秀才溜进了少女房里。黑暗中,少女没能认清面目,竟把无赖小子当成了意中人。
    一天,少女家有客人夫妇留宿,家里就让客人睡少女的床。谁料,半夜有人砍掉了这两人的头,跑了。天亮以后这事传到了县里。县令以为是女家谋财害命,然而客人的珍贵物品并没有损失。那么,为什么要杀他们呢?县令就问:“过去这张床是谁睡的?”下面的人回答:“是他们家的女儿。”县令一听,说:“我明白了。”他立即下令逮捕少女,威吓她,让她老实交代:“你的奸夫是谁?”少女回答是某秀才。秀才被抓到以后说:“老婆子确实跟我说过和少女幽会的事,但我哪里去过她家呢?”县令又问少女:“秀才身上有什么记号?”少女说:“他的胳膊上有块痣。”经检查,秀才手臂上并没有痣。县令沉思了一会,又问道:“那老婆子有儿子吗?”当把那无赖小子抓来后,一查,看见他的胳膊上正有一块滤。县令说:“杀人的,就是你了!”于是就对他动刑,无赖自认失败而认罪了。原来,那天夜里无赖又溜到少女房中,一下摸到床上有一男一女两个人,他以为少女又和别人有奸,就把两人一起杀了。因为捉到了真正的罪犯,秀才得以获释。
    ●母亲告子
    李杰当河南府尹时,有个寡妇来告她儿子不孝。李杰经观察发觉并不是这样,就对寡妇说:“你儿子依法得处死,你不后悔吗?”寡妇说:“儿子太不好了,我不后悔。”李杰就指示她上街去。为儿子买棺材装殓尸体,同时,又暗中派人跟踪她。
    寡妇出了衙门,就和一个道士嘀嘀咕咕。过了一会儿,她就把棺材弄来了。李杰把那个道士抓来进行了审问,道士招供说:他早就和寡妇相好,但碍于他的儿子,一直不能随心所欲,所以想除掉她的儿子。李杰问明了情况,就把道士杀了。然后用那口棺材装殓了他。
    ●破案沉箱
    包恢在建宁做官时,也有一个母亲状告自己的儿子不孝。在状纸的落款年月后面,写有一个“疏”字。包恢怀疑这事也与和尚道士之类的人有瓜葛。他传被告来问话,但被告只是哭泣不说话。包恢估计,可能是他的母亲守寡后,跟和尚私通,因为嫌儿子规劝,就指控他不孝,状纸则是和尚代写的。于是,包恢责令那儿子回家,好好侍养、守护母亲,半步也不要离开她。这样一来,和尚再也没办法接近寡妇了。
    一天,母亲假托丈夫的忌日,要到寺庙为他做佛事。她带上个大衣箱,装了些衣服之类的就去了。不久,她把那个和尚藏在衣箱里,带回了家。
    包恢掌握了这些情节后,就派人去索要她的大衣箱。箱子被抬到官府后,放进了仓库。过了十来天,吏卒报告说,衣箱里有臭味发出来。包恢就命令他们把箱子沉到江里去了。然后,包恢对被告说:“我给你除了这个大害了。”
    ●巧审奸案
    成都曾发生一起奸案,男方招认是通奸,女方则说是强奸,执法的官吏不能判决,就请成都太守鲁永清处理。鲁永清指示一力气大的衙役,去脱光女方的衣服。外面的衣服都脱掉了,唯独内衣,女方拼死护住,衙役也拿她没办法,根据女方的表现,鲁永清说:“应当判为通奸”。


用手机扫一下二维码,在手机上阅读或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图书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