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伐柔然众臣皆非难 崔浩设计攻其无备
北魏太武帝拓跋焘重创夏国,生擒夏主赫连昌后,把下一个进攻的目标盯到柔然身上。
    一日,太武帝拓跋焘问计与崔浩:“以卿之见,我们进攻蠕蠕(柔然),现在是不是时机?”
    崔浩回答:“陛下高瞻远瞩,此时正是攻击柔然的好时机。”
    太武帝拓跋焘说:“你具体说一下。”
    崔浩说:“我北魏大军在陛下率领下,重创夏国的军队,俘虏夏主赫连昌,威震天下。现在刘宋自刘裕去世后,元气一直未恢复,对我构不成直接威胁。我们统一北方的大业,首先应对北方的强国夏国、蠕蠕(柔然)下手。
    夏国现在已被我打败,大伤元气,气数已尽,灭亡夏国已是时间问题了。蠕蠕气焰嚣张,不可一世,常口吐狂言,我还未真正重创它,所以必须调集精兵,趁蠕蠕骄横轻敌的时机,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长驱直入蠕蠕境内,出其不意,攻其无备,到时一定能获全胜!“
    太武帝拓跋焘面露喜色,念叨着:“出其不意,攻其无备,这是你为朕出的好计。”
    公元428  年8  月,柔然汗国纥升盖可汗郁久闾大檀,派他的儿子率领一万多骑兵进犯北魏的边境。
    太武帝拓跋焘闻讯从广宁返回首都平城,率兵追击柔然汗国的军队,没有追上。
    9  月,太武帝拓跋焘回到宫里后,立即找人叫来崔浩,商量对策。崔浩说:“陛下以前担心讨伐蠕蠕师出无名,现在蠕蠕进犯我北魏边境,我们正好借此口舌,奋起反击,打击蠕蠕的嚣张气焰,壮我国威,安抚百姓。”
    太武帝拓跋焘说:“卿所言正台朕意。朕意已决,讨伐蠕蠕!”
    一个阳光灿烂的吉日。
    北魏国都平城南郊,北魏正举行将进攻柔然汗国的阅兵大典。
    节奏明快的军鼓声中,北魏数万年轻的士兵,气宇轩昂,手持大万、长矛,列阵通过阅兵台。
    太武帝拓跋焘望着眼前年轻勇武的士兵,面带微笑,甚是满意。
    随后,是几千名手持弓箭的弓箭手,列着方阵走过来,经过检阅台前,一将军下令,数千弓箭手迅速弯弓,呈射箭状,给人强悍,训练有素的印象。
    接着是数万轻骑兵从阅兵台前经过,马踏起的尘埃很长时间没有落下。
    太武帝拓跋焘望着过去的轻骑兵,说道,“这是朕的精锐,讨伐蠕蠕他们可以打头阵。”
    崔浩说:“这是陛下手下一股所向无故的力量,也是我们北魏军队的优势,除了蠕蠕(柔然)、夏国,刘宋等国的骑兵都没我们多。我们充分发挥骑兵快速、勇猛的优势,就能始终掌握战场主动权。既可长驱直入,一日千里,向敌方发起突然进攻,又可在敌强我弱时,迅速撤退。”
    北魏将士又以声势浩大的战阵,博得太武帝拓跋焘和文武百官的赞誉。
    太武帝拓跋焘望着威武的战阵,强健的北魏将士,不禁脱口而出:“这是朕统一北方的希望所在。”
    北魏朝廷内外的文武群臣都反对进攻柔然,连太武帝拓跋焘的乳娘保太后都坚决劝阻,只有太常崔浩极力赞成。
    北魏尚书刘絮等人共同推举太史令张渊、徐辩向太武帝拓跋焘分析形势说:“今年是己已年,恰恰是三个阴气聚集在一起的年份。木星突然遮住月亮,太白星出现在西方,不可以发动军事进攻,北伐一定失败。即使取胜,也对皇上不利。”
    文武群臣也异口同声地附合张渊和徐辩的说法,都说:“张渊年轻的时候,曾经劝阻过苻坚,不可以南伐,苻坚不肯接受,结果大败。张渊的预言几乎没有一件事不应验的,不可以违背。”
    太武帝拓跋焘听了张渊、徐辩的说法,又听文武群臣的话,心里很不痛快,就下诏命令崔浩与张渊在御前辩论。
    崔浩质问张渊、徐辩说:“阳是恩德,阴是刑杀,所以出现日食时,君主要积德,出现月食的时候,要注意刑罚。帝王使用刑法,对犯罪的人则绑缚肆市处决,对于犯大罪的敌国,就应该使用甲兵消灭它们。今天出兵讨伐有罪之国,正是加强刑罚。我观察天象,近年以来月亮运行遮盖昴星,到现在仍然如此。这表明,三年之内天子将大破旄头星之国。柔然、高车都是旄头星的部众,希望陛下不要犹豫。”
    张渊、徐辩回复说:“柔然,是远荒外不确定的东西。我们得到他们的土地,也不能耕种收获粮食,得到他们的百姓也不能当做臣民驱使。而且他们疾速往来,行动没有规律,很难攻取并彻底制服,有什么事如此急迫,要动员大队人马去讨伐他们?”
    崔浩说:“张渊、徐辩如果谈论天文,还是他们的本职,至于说到人间的事情和当前的形势,恐怕不是他们能确切了解的。这是汉朝以来的老生常谈,用在今天,完全不切实际。为什么呢?柔然本来是我们国家北方的藩属,后来背叛而去。今天我们要谋杀叛贼元凶,收回善良的百姓,使他们能够为我国效力,不是毫无用处的。世上的人都信服张渊、徐辩深通天文,预知成功或失败。那么,我倒想问问他们,在统万城没有攻破之前有没有溃败的征兆?如果不知道,是没有能力;如果知道了却不说,是对皇上不忠。”
    崔浩说这番话时,夏国前国主赫连昌也在座,张渊等人因为自己确实没有说过,十分惭愧,无法回答。
    太武帝拓跋焘看到这种情况,十分高兴。
    御前辩论结束后,朝中公卿重臣有人责怪崔浩说:“如今南方宋国的敌人正在伺机侵入,我们却置之不顾兴兵北伐。如果柔然听说我们攻来,逃得无影无踪,我们前进没有收获,后面却有强敌逼近,那时我们将怎么办?”
    崔浩说:“事情不会如此发展。我们如果不先攻破柔然,就没办法对付南方的敌寇。南方人自从听说我们攻克夏国都城统万以来,对我们一直深怀恐惧,所以扬言要出动军队,来保卫淮河以北的土地。等到我们击破蠕蠕,一去一回的时间,南寇一定不敢兴兵动武。况且,南寇多是步兵而我们主要是骑兵,他们能北来,我们也可以南下,在他们来说已经疲惫不堪,而对我们来说还不曾疲劳。更何况南方和北方的风俗习惯大不相同。以刘宋武帝刘裕雄才大略,吞并了关中,留下他的爱子镇守,又配备了经验丰富的战将和数万名精兵,却都没有守住,最后落得个全军覆没。原野中的哭号之声,至今还没有停止。况且,今日刘义隆和他的文武群臣,其才略根本无法与刘裕时代的君臣相比。而我们的皇上英明威武,军队兵强马壮,如果他们真的打来,就像马驹、牛犊与虎狼争斗一样,有什么可畏惧的呢?!蠕蠕一直认为与我国遥远,以为我国没有力量制服他们,防备松懈已经很久。一到夏季,就把部众解散,各处逐水草放牧;秋季马肥兵壮,才又聚集。背后是寒冷的荒原,面对温暖的土地,所以才不断地南下掠夺。而今我们乘其无备出兵,他们一看到飞扬的尘沙,一定会惊慌失措地四处逃散,公马护着母马,母马恋着小马;运行迟缓难以控制,势必找不着水草。不过几天功夫,他们会再行聚集。乘他们疲劳困顿之际,我们的军队就可以一举歼灭他们。短时间的劳苦将换来永久的和平,这样的时机千万不能放弃,我在忧虑皇上没有这样的决心。现在皇上的决心已经下定了,为什么还要阻挠?!”寇谦之问崔浩:“蠕蠕果真可以一举歼灭吗?”崔浩回答说:“必灭无疑,只恐怕将领们顾虑太多,瞻前顾后,不能乘胜深入,以致于不能取得彻底的胜利。”
    在此之前,刘宋文帝趁北魏使者回国,让使者转告北魏国主拓跋焘说:“你应该赶快归还我黄河以南的领土!否则,我们的将士只好竭力攻取。”
    当时,太武帝拓跋焘正在讨论讨伐柔然的事宜,听到这个消息,大笑不已,对左右大臣们说:“龟鳖小丑,他救护自己还来不及,还能有什么作为!即使他真敢打来,如果我们不先灭掉蠕蠕,那就是在家门口坐等敌人来攻,腹背受敌,不是好的计策。我决心立即讨伐柔然。”
    4  月29日,太武帝拓跋焘按照崔浩“出其不意,攻其无备”的策略,从平城出发,日夜兼程向柔然汗国王庭进发。同时令北平王长孙嵩、广陵公楼伏连等留守京师。
    太武帝拓跋焘向东取道黑山,派平阳王长孙翰向西取道大娥山,约定在柔然汗国的王庭会师。太武帝拓跋焘率领北魏大军夜以继日地向柔然汗国奔袭。行军路上,将军们多次劝太武帝拓跋焘不要过于疲劳,多休息几次。
    而他却毫不含糊地回答:“兵贵神速,现在不能休息。”此时,太武帝拓跋焘脑子里装的只是崔浩“出其不意,攻其无备”的谋略。说心里话他对崔浩一直是十分信任的,这次讨伐柔然汗国,他和崔浩又想到一块了,真是英雄所见略同啊!太武帝拓跋焘有点想不通,为什么讨伐柔然汗国,那么多文武大臣、将军,甚至他的乳娘保太后都不同意。是因为他们惧怕柔然汗国,恐怕不是,是怕南方刘宋国乘机进攻,我腹背受敌?这可能是一个原因。但最关键的是他们缺乏洞察天下的能力,只考虑局部的,眼前的利益。崔浩的高明就在于能洞察天下风云,善于把握瞬间即逝的战机,既考虑全局利益,又考虑局部利益;既考虑长远利益,又考虑眼前利益。的确,消灭柔然汗国是北魏的长远利益,是跨向统一北方的关键一步,也是保证北魏长治久安的重要战略。作为一位皇帝,太武帝拓跋焘与其他国的皇帝都一样,都有一统天下的野心。目前,他正按照崔浩的战略,第一步,消灭北方的强国夏国、柔然汗国,统一北方;第二步,讨伐宋国,也就是与宋国争天下。
    太武帝拓跋焘十分赏识崔浩非凡的记忆力,小到兵志、地理、典故、古战场当年战争的概况,大到一些国家的政治、军事、经济情况,什么时候询问,都对答如流。崔浩有洞察、把握天下形势能力。他认为崔浩是他一生中遇到的最聪明最有头脑的汉人。
    崔浩的满腹韬略,也使太武帝拓跋焘隐隐地感到可畏、可怕。有时太武帝拓跋焘甚至感到崔浩似乎有点帝王之气,当然这只是一种感觉,但这种感觉往往让他感到心里不舒服。
    当然,这些念头在太武帝拓跋焘脑中不过都是一闪而过。他眼前更需要集中思考的是,接近柔然汗国时,是列战阵出击,还是突然袭击,哪里有柔然汗国的军队,就向哪里攻击?为了增加这次大规模突袭的突然性,太武帝拓跋焘最后决定,由几位北魏的大将分别寻找自己的目标,攻击、消灭对方的有生力量。
    5  月16日,太武帝拓跋焘率领北魏大军抵达漠南。为了轻装上阵,太武帝拓跋焘命令留下所有辎重。他自己亲自率领轻骑兵和备用马匹袭击柔然汗国。北魏大军很快逼近栗水。柔然汗国纥升盖可汗郁久闾大檀果然事先没有防备,原野上到处都有牲畜和放牧的人们。当他们发现北魏的大军突然袭来,惊慌失措各自逃散,根本无法集结、抵抗。
    柔然汗国纥升盖可汗郁久闾大檀只好放火焚烧房屋,然后向西逃走。
    太武帝拓跋焘命令各路将军追击擒拿柔然汗国纥升盖可汗郁久闾大檀。
    各路将军一路穷追猛打,柔然汗国的军队像一群没有头羊的羊群,无目的的东跑西奔,而北魏军队像一群凶恶的狼群,围而攻之。
    北魏将军捉到一个柔然汗国的士卒,用威吓的口气问:“纥升盖可汗郁久闾大檀跑哪去了?”
    那个柔然汗国的士卒战战兢兢着回答:“大人,我们也在找他,可没人知道他的下落,只听说他往西跑了。”
    北魏将军又带领部下向西追了几百里,仍未追到柔然纥升盖可汗郁久闾大檀,只好返回到原来的集结地待命。
    柔然汗国纥升盖可汗郁久闾大檀的弟弟郁久闾匹黎主持东部的防务,听说北魏大军大举袭来,立即召集他的部众向他哥哥纥升盖可汗靠拢。但他们刚刚出发,就与北魏平阳王长孙翰的军队遭遇。北魏平阳王长孙翰率军先发制人,采取拦腰袭击的战法,把柔然汗国郁久闾匹黎的军队分割成两部分,分别围歼。
    郁久闾匹黎的军队被拦腰分割后,大乱,将士们仓惶应战。郁久闾匹黎冒死与北魏平阳王长孙翰较量。第一个回合,柔然郁久闾匹黎凭一股蛮劲,与北魏平阳王长孙翰杀得难解难分。北魏士卒见状,蜂拥而上,把郁久闾匹黎团团围住,群而攻之。而柔然汗国的士卒怯战,刚刚交手,就大部败逃,剩下郁久闾匹黎孤军作战。由于北魏军人多势众,郁久闾匹黎渐渐不支,打马便跑。第一个回合败下阵来。
    北魏平阳王长孙翰见郁久闾匹黎想跑掉,急忙策马追去。追到一个岔路口,两人又厮杀起来。由于两人武功不相上下,所以谁也不能把对方置于死地。当两人厮杀得都精疲力尽时,北魏士卒又围追上来。郁久闾匹黎不敢恋战,趁机骑马夺路而逃。
    北魏平阳王长孙翰的部队大破柔然军,共斩杀了柔然酋长等头目数百人,俘虏柔然士卒上万人。
    柔然汗国纥升盖可汗郁久闾大檀逃走以后,他的部落四处流散,躲藏在荒山深谷之中,牛马等牲畜遍布原野,无人收集照料。
    北魏太武帝拓跋焘率大军沿着栗水一直向西行进,抵达菟园水后,大军分散搜索柔然军残部,东西五千里,南北三千里,斩杀和俘虏的柔然军队数以万计。高车国的一些部落,也乘此机攻打并掠夺柔然汗国。这样以来,柔然汗国的各部落先后投降北魏的就有三十多万个居民点,北魏军缴获的战马达一百多万匹,牲畜、车辆、帐篷,遍布山谷水畔,大约有几百万之多。
    北魏太武帝拓跋焘又沿着弱水向西前进,抵达涿邪山。将领们恐怕遭遇埋伏,都劝太武帝拓跋焘停止向西深入。尽管寇谦之又把崔浩讲的那番话告诉太武帝拓跋焘,希望北魏大军乘胜追击,彻底消灭柔然汗国的军队。但太武帝拓跋焘,犹豫不决,最后没有采纳。
    七月,太武帝拓跋焘率领北魏大军向东回国,到了黑山,把战利品依照等级分别赏赐给将士们。不久,北魏的将士听到投降的柔然人的报告,说:“纥升盖可汗郁久闾大檀前些时,生病卧床,听说北魏兵杀来,不知如何是好,仓促之间焚烧了毡帐,躺在车上,率领几百人潜入南山。人和牲畜挤在一起,没有人统领,距涿邪山只有一百八十里。只因北魏国的军队没有继续追赶,才得以慢慢向西逃去。”后来,北魏将士还听到凉州的匈奴商人说:“北魏军如果再前进二日,柔然汗国就被彻底消灭了。”太武帝拓跋焘听到这些消息,十分后悔没听崔浩乘胜追击的话。
    柔然汗国纥升盖可汗郁久闾大檀,被北魏大军逼得如丧家之犬,东躲一天,西躲一天,惊恐万状。毡帐因逃跑时焚烧,只能躲在山洞里度日。由于北魏军的追赶,吃饭也只能饥一顿饱一顿。曾经称雄一时的柔然汗国纥升盖可汗郁久闾大檀,一扫过去的威风,满脸愁容。他身旁的谋士告诉他说:“据说北魏主拓跋焘是采取了谋士崔浩突然袭击的谋略。亏了崔浩没跟着来,如果来了,我等……”柔然主的谋士把后半句话咽到肚子里。
    纥升盖可汗郁久闾大檀说:“眼下南北征伐,北方连年征战,谁得崔浩,谁得天下,朕与他较量过多次,大都败在他手下。我并不怕拓跋焘,论武艺我可以和他打个平手,论谋略也不在他之下,唯独崔浩诡计多端,料事如神。
    谁也瞒不过他的眼睛,你想到的计谋,他会想到,你想不到的计谋,他也能想到。斗智,我等恐怕不是崔浩的对手……“
    柔然纥升盖可汗话没说完,又剧烈地咳嗽起来,突然,他嘴里咳出一大口鲜红的血。柔然汗国的御医、将军、大臣围拢过来。柔然纥升盖可汗摆摆手,躺下闭上眼。
    柔然汗国的御医急得手足无措,他知道柔然纥升盖可汗已经病入膏育,将不久于人世。加之仓惶逃跑,也未来得及多带些药物,只好把随身带的药给柔然纥升盖可汗临时用上。柔然汗国纥升盖可汗郁久闾大檀忧愤交加,不久去世。纥升盖可汗的儿子郁久闾吴提继承汗位,号称敕连可汗。
    八月,太武帝拓跋焘抵达漠南。听说高车国东部屯居在已尼陂(今前苏联贝加尔湖),人口繁盛,牲畜众多,距魏军只有一千余里。太武帝拓跋焘想起崔浩为他统一北方出的计谋:对夏国,柔然国要不断削弱它,进攻它,最后乘虚而入消灭它。对高车国等小国,要遏制它发展,要把它吞并在萌芽状态之中。
    “吞并在萌芽状态之中”,太武帝拓跋焘重复了一句,随即命令北魏左仆射安原等率领一万名骑兵进攻高车。
    高车国被北魏大军的突然攻袭,吓得丧魂落魄,已无力抵抗,高车国各部投降北魏军的有几十万个居民点。北魏军缴获的牛羊也有一百多万头。
    十月,北魏左仆射安原向太武帝拓跋焘禀报了进攻高车国的经过。太武帝拓跋焘听后十分满意。
    太武帝拓跋焘骑马驰骋在广阔荒野里,心中涌起一股不可遏制的欲望,这是实现统一北方的梦想。他承认,崔浩的确是位当代无双的大谋略家。按他的谋划,统一北方,与刘宋争天下的目标正在一步步实现着。夏国大伤元气,柔然汗国气数已尽,高车国已投降……为了南下作战,为统一中原解除后顾之忧,从他祖父、父亲起,就力图征降各个北方的部落。太元十四年(公元389  年)正月,祖父拓跋珪率军北攻高车部族,一举将高车部族击破。二月,祖父拓跋珪又进击吐突麟部于女(今内蒙古西拉木伦河以西),将其部落全部俘获,迁回北槐境内。接着,祖父拓跋珪又于太元十五年(公元390  年)六月,将居于阴山西北的贺兰、纥突邻、纥奚三个部族降服。
    晋太元十六年(公元391  年)十月,匈奴刘卫辰命其子直力鞮率军八九万进击北魏南部。十一月,祖父拓跋珪率五六千人迎敌,将直力鞮击败于铁歧山(今内蒙古固阳西北),匈奴军逃走。崔浩献计给祖父拓跋珪,奇袭刘卫辰大本营。祖父拓跋珪同意崔浩的建议,率大军乘胜追击,于五原金津(今内蒙古五原地区)渡河,直抵刘卫辰的大本营悦跋城(今内蒙古伊金霍洛旗西北)。刘卫辰部众大惊,刘卫辰父子仓惶出逃。祖父拓跋珪派兵追击,魏将伊渭擒直力鞮于木根山(今内蒙古鄂托克旗西南),刘卫辰也为其部众所杀。十二月,祖父拓跋珪率军至盐池(今宁夏盐池),杀刘卫辰宗族五千多人,黄河以南诸部落皆降于魏,魏军俘获马三十多万匹、牛羊四百多万头。
    北魏国因此而实力大增。
    晋降安三年、北魏天兴二年(公元399  年)正月十三日,祖父拓跋珪率军向北进击高车国。崔浩献计:中路突破,分割包围,歼之。北魏大将军拓跋遵率三军从东道出长川(今内蒙古兴和西北);以镇北将军乐真率七军从西道出牛川(今内蒙古乌兰察布盟境内之塔布河);祖父拓跋珪亲自率大军从中路出驳髯水(今内蒙古察合尔右翼后旗境)。二月初一,祖父拓跋珪首先从中路突进。高车众部落大惊,各自分散逃窜,北魏军依照崔浩分割围歼之计把高车部落分割成数块进行围攻。北魏军的迅猛攻势,高车众部落无法抵挡,有三十多个部落被击败,投降了北魏军队。北魏军俘获高车国将士七万多人,马三十多万匹,牛羊一百四十多万头。祖父拓跋珪另命卫王拓跋仪率领骑兵三万,渡越二千多里的大沙漠,又击败高车七个部落,俘敌两万余人,高车其余部落皆大惊。三月,祖父拓跋珪命建义将军庚真、越骑校尉奚斤率军进击库狄、宥连、侯、莫陈三部,一举将三部击溃,北魏军追至大峨谷撤回。
    晋安帝元兴二年、北魏天兴六年(公元403  年)十月,祖父拓跋硅按照崔浩“追穷寇,斩草除根”的策略,命将军伊渭率领骑兵两万,再击高车余部袁纥、乌频。十一月,将其击败。至此,高车部族已无力再与北魏相抗衡。
    太元十六年、北魏登国六年(公元391  年)十月,北魏首次进击柔然部族。柔然部族得讯,即率部远走。祖父拓跋硅率军急追600  里,诸将向祖父拓跋珪建议说,敌人逃遁已远,我军粮已尽,不如及早回师。这时崔浩献计说:我们的军队必须不畏艰难的追下去,为了加快行军速度,可把副马(古代骑兵士卒每人为两匹马,轮流乘骑)留下,再想办法搞点粮食,然后立即出发,听了崔浩的话,祖父拓跋珪久思不语,突然他大声说:“你的计策,甚和朕意。”
    于是祖父拓跋珪命令部将杀死副马,作为三天的粮食。众将士都十分赞同。北魏军杀马取食,昼夜兼程急追,于大碛南林山下,追上柔然,将柔然部击败,俘其部众一半。柔然匹候跋及屋击各率部分人马逃走。祖父拓跋珪命长孙嵩、长孙肥率军追赶。长孙嵩于平望川将屋击斩首,长孙肥于涿邪山(约在今蒙古阿尔泰山脉东南部一带)击败了匹候跋。战后,祖父拓跋珪问其部将是否理解他杀副马充做三天食粮的道理,众将无人以对。祖父拓跋珪遂对众将说:“柔然人驱赶牲畜而逃,遇见水源必然停留饮水,我以轻骑疾驰,按敌人的行进速度计算,三天之内定可追及。”众将都佩服祖父拓跋珪的妙算,但他们无人知道祖父拓跋珪的妙算还是受崔浩计策的启发。
    义熙十年、北魏神瑞元年(公元414  年)十二月,柔然可汗郁久闾大檀率军攻击北魏,崔浩给父亲拓跋嗣献计谋:以强示弱,有计划地撤退,待敌疲劳时,攻之。父亲拓跋嗣采用了崔浩的计谋,大破柔然军,柔然可汗郁久阎大檀战败退走。父亲拓跋嗣命将军奚斤率部追击,适遇大雪严寒,魏军士卒冻死冻伤者十有之二三。此后,将近十多年的时间,北魏再未出兵北击柔然……
    太武帝拓跋焘想到这些父亲、北魏老将军们讲述的往事,想起祖父、父亲为北魏国建立的丰功伟绩,也想到他们的未竟事业。更加激发起他统一北方的雄心和抱负。如今,在自己的努力下,大漠以南、濡源(今河北丰宁西)
    以西、五原阴山以东,三千里疆域均统一于北魏的治理之下。
    十月,太武帝拓跋焘返回首都平城。把柔然汗国、高车国各部落降附的百姓迁徙到漠南安置在东到濡源,西到五原阴山的三千里广阔草原上,命他们在这里耕种、放牧,政府向他们征收赋税,太武帝拓跋焘命令长孙翰、刘絜、安原以及侍中、代郡人古弼共同镇守安抚他们。从此以后,北魏民间马、牛、羊及毡皮的价格下降。
    战后,太武帝拓跋焘为表彰崔浩的谋划之功,封其为侍中、特进、抚军大将军等职。崔浩长于根据天象占卜,太武帝拓跋焘则经常到崔浩家问卜有关灾祸之事。太武帝拓跋焘曾多次把崔浩召到他的寝殿,对崔浩说:“你学识渊博,智谋过人,事奉过我的祖父和父亲,忠心耿耿辅佐了三代君王,所以我一向尊重你的意见。你不但要竭尽忠心;还要敢直言相谏,不要有什么顾虑。我虽有时发怒,不听你的劝告,但是我最后还是深切地理解你的苦心。”
    太武帝拓跋焘还曾经指着崔浩,介绍给新近投降北魏的高车部落酋长们说:“你们看这个人瘦小文弱,既不能弯弓,又拿不动铁矛,然而,他胸中的智谋远胜于百万大军。我虽有征讨天下的志向,却不能决断,前前后后建立的功勋业绩,都是得到这个人的智慧呀!”大武帝拓跋焘又诏令尚书省,“凡是军国大事,你们所不能决定的,都应该向崔浩请教,然后再付诸实施。”
    



用手机扫一下二维码,在手机上阅读或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图书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