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柔然国主孤傲不驯 崔浩妙计再破柔然
宋元嘉八年、北魏神麔四年(公元431  年),柔然敕连可汗曾经派遣使者向魏请和。到宋元嘉十三年(公元436  年),柔然又与北魏绝交,再度侵犯北魏边境。一天,柔然敕连可汗手下的一名将军,带领数千名骑兵,越过北魏边境,侵扰北魏边民。他们强行掠走北魏边民的上千匹马、数万只羊,临走还杀了数百名反抗的北魏边民,放火烧了房屋,使数千名北魏边民无家可归。
    太武帝拓跋焘听到这个消息,十分恼怒,决心对柔然进行报复。
    崔浩对太武帝拓跋焘说:“陛下,讨伐柔然,要选择时机,等我们腾出手来,再好好收拾他们。”
    太武帝拓跋焘接受了崔浩的意见,暂时没有讨伐柔然。
    宋元嘉十五年,北魏太延四年(公元438  年)七月,北魏太武帝拓跋焘亲自率骑兵3  万为中路,兵出五原;命令乐平王拓跋丕督率十五个将领从东路出兵;永昌王拓跋健督率十五个将领从西路出兵。大军开到浚稽山,又分中路为两部分:一部分由陈留王拓跋崇率领,从大泽直指涿邪山;一部分由太武帝拓跋焘统率,从浚稽山南向北,直奔天山。北魏各路大军均未遇见柔然部众,只好班师回国。当时,漠北发生严重的旱灾,缺粮断水,因长时间饥渴,北魏各路大军人马损失很多。后来北魏将领和士卒每想到这件事,就不寒而栗。
    当初,北魏太武帝拓跋焘率军西征时,宜都王穆寿一直送他到黄河岸边。
    太武帝拓跋焘告诫他说:“柔然汗国可汗郁久闾吴提与沮渠牧健交情很深,他知道我去讨伐沮渠牧健,一定会乘机进犯我国,所以我有意留下精兵壮马,并派你辅佐太子。等到田里的庄稼收割完毕,我就发兵征讨漠南,到时候你派兵分别潜伏在要害地区,等柔然贼到来,再诱敌深入,然后攻其不备必能获胜。凉州离国内太远,我不能救你的危难,你千万要记住我的嘱咐。”宜都王穆寿叩头接受了命令。宜都王穆寿一向信任中书博士公孙质,把他当成自己的谋士。穆寿、公孙质二人都相信巫术卜卦,认为柔然汗国的军队不会前来进犯,因此不加防备。
    柔然汗国敕连可汗郁久闾吴提知道北魏太武帝拓跋焘西征姑臧后,乘北魏国内空虚,大举入侵。当时,郁久闾吴提留他的哥哥郁久闾乞列归与北魏长乐王嵇敬、建宁王拓跋崇在北镇相持。郁久闾吴提自己则亲自率兵深入北魏腹地,直抵善无的七介山。北魏首都平城居民大为惊恐,争相逃进内城。
    穆寿不知所措,打算堵塞西城门,请太子拓跋晃逃往南山躲避,遭窦太后反对。随即,穆寿派遣司空长孙道生、征北大将军张黎在吐颓山阻击敌人。正巧赶上北魏长乐王嵇敬和建宁王拓跋崇在阴山北面击败了郁久闾乞列归的军队,并生擒郁久闾乞列归及其伯父郁久闾他吾无鹿胡,以及柔然的将领五百人,斩杀柔然士卒一万多。柔然汗国可汗郁久闾吴提听说后,率部逃走,北魏的军队一直追到漠南才返回。
    十二月二十三日,北魏太武帝拓跋焘返回平城。因柔然汗国的进攻没有造成重大伤亡和损失,所以没有处决宜都王穆寿。
    柔然汗国可汗郁久闾吴提乘北魏国内空虚,大举进犯北魏,使太武帝拓跋焘恨之入骨,发誓要严惩柔然汗国,不灭掉柔然汗国死不罢休。
    宋元嘉二十年、北魏太平真君四年(公元443  年)秋季的一天,北魏太武帝拓跋焘召集文武大臣,商讨征伐柔然汗国的事情。
    北魏尚书令刘絜奏谏说:“蠕蠕(柔然)经常迁徒,没有固定居处,上次我们出击,东追西跑,劳而无功,不如好好发展国内经济,扩大农业生产,广屯粮食。这样我们就能以逸待劳,等他们再来进犯时一举消灭。”司徒崔浩则力劝太武帝拓跋焘前去征讨。他说:“蠕蠕(柔然)近几年十分猖狂,多次入侵我北魏疆土,抢掠我北魏百姓的牛羊和马匹,杀虏我边民成百上千。
    如果我们不坚决打击蠕蠕的嚣张气焰,他们必定会对我边民进行更残酷的烧杀抢掠。“
    有些大臣也赞同司徒崔浩的分析。
    崔浩喝了口茶,接着说:“蠕蠕的行动特点像蝗虫一样,吃一口就走,来去轻骑,动作迅速、诡秘,不易抓住。我们这次征讨蠕蠕,应采取‘分进合击’的谋略,各路大军从四面八方,向蠕蠕经常出没的地方进发,然后协同一致,出其不意进行围歼,一定会给他们造成重创。”
    北魏太武帝拓跋焘听完司徒崔浩的话,认为很有见地,便接受了崔浩的建议。
    九月,太武帝拓跋焘率北魏大军进至漠南,留下辎重,轻骑前进。北魏军按照崔浩的谋略,兵分四路进击:以乐安王拓跋范、建宁王拓跋崇各率十五名将领从东路进军;乐平王拓跋丕督统十五名将领从西路进军;北魏太武帝拓跋焘从中路进军;中山王拓跋辰督统十五名将领作为后援。
    北魏太武帝拓跋焘与各位将领约好日期在鹿浑谷会师。
    司徒崔浩跟随太武帝拓跋焘随中路军进发。
    北魏太武帝拓跋焘知道崔浩精通地理和历史,为进一步了解与柔然作战的地域,在行军路上,拓跋焘问崔浩:“朕听说哈密最早为匈奴地域,还听说现在蠕蠕常在此落脚,避风挡雨。”
    崔浩回答说:“是这样。后汉明帝时始取其地,为屯田镇戍之所,未置郡县。后汉永平十六年(公元73年),窦固破匈奴呼衍王于天山,曾留兵屯驻于此。后汉建初二年(公元77年),汉朝撤哈密屯兵后,匈奴卷土重来,又占据了此地。后汉永元二年(公元90年),窦宪遣副校尉闰詟进击匈奴哈密守军,夺回此地。后汉元初六年(公元119  年),西域诸国纷纷归附北匈奴,共为边患。后汉敦煌太守曹宗派长史索班增兵哈密,不久被北匈奴及车师国军队歼灭。此后,因哈密乃丰饶之地,旁近西域,匈奴财富也多取于此,后汉又派重兵夺回,开设屯田,置伊吾司马统领。后汉和平初年(公元150  年),北匈奴呼衍王进攻哈密城,汉恒帝命敦煌太守马达率兵救之,汉军刚行至蒲类海,匈奴即闻迅遁去。”
    听到这里,太武帝拓跋焘插了一句:“朕听说苻坚派他手下大将吕光到过哈密,看来哈密是进攻西域不可忽视的地方。”
    崔浩说:“陛下记忆很好,东晋太元十年(公元385  年),前秦国主苻坚派大将吕光进攻西域,自龟兹还至哈密。南朝宋景平初年(公元423  年),沮渠蒙逊所属晋昌太守唐契逃往哈密,投降柔然,柔然国王封他为哈密王。
    唐契野心勃勃,企图扩展势力,自哈密拥兵西趋高昌,被柔然剿灭。但柔然与其他国家不同,他没有固定的城堡,飘浮不定,来去像一阵风,只有采取‘分进合击’的谋略,才有可能彻底制服。“
    太武帝拓跋焘说:“爱卿的分析很有见地,我十分赞赏‘分进合击’的谋略,只有这样,才有可能置蠕蠕于死地。”
    北魏太武帝拓跋焘按照与各位将领约好的日期带着中路军赶到鹿浑谷,正好与柔然国的敕连可汗相遇。但另外几路大军却没按约好的日期赶到。太武帝拓跋焘急得在地上直跺脚,一边跺脚,一边怒气冲冲地说:“这些将领太不称职,约好的日期都不赶到,还让朕在这里等他们,回去后必须斩首,以严肃军纪。”
    望着不远处柔然汗国的帐篷,太子拓跋晃对太武帝拓跋焘说:“柔然贼兵不会想到我们的大部队突然到此,我们该趁他们没有防备时立刻进攻。”
    北魏尚书令刘絜却竭力劝阻,说:“柔然军营中尘土很大,他们人一定很多,在平地与他们交战,恐怕会被柔然军队包围,不如等各路大军会集之后再进攻,那样取胜才有把握。”
    崔浩和太子拓跋晃却一致认为,柔然军营尘土飞扬,是因为柔然士卒没想到北魏大军突然出现,因惊慌失措到处乱跑所造成的,不然,不会在军营上空有如此多的尘土。
    太武帝拓跋焘对此也将信将疑,没有马上攻打柔然军。柔然汗国部队趁机逃走,太武帝拓跋焘追赶到石水,没有追上而返回。不久,北魏军俘获的柔然军侦察骑兵说:“开始我们没有发觉北魏兵的到来,当得知北魏兵已到时,整个军营慌作一团,敕连可汗急忙率将士向北而逃,跑了六七天,知道后面没有追赶的北魏兵,才开始缓步行进。”
    北魏太武帝拓跋焘听后十分后悔没听崔浩和太子拓跋晃的建议。北魏中山王拓跋辰、尚书奚眷等八名将领因攻打柔然时没能按时到达,在平城南郊被斩首。
    再说北魏的几路大军,没按约好的日期赶到鹿浑谷,责任不在将领,而是另有原因,是北魏尚书令刘絜捣了鬼。刘絜因在商讨征伐柔然时自己的建议未被太武帝拓跋焘采纳而感到羞愧和嫉恨,便暗中想办法要让北魏军队打败仗。太武帝拓跋焘与各位将军约好日期在鹿浑谷会师,刘絜却假传诏令,私改了日期。各路将领按刘絜私改的日期赶路,以至误了军期。太武帝拓跋焘到鹿浑谷已经六天了,其他将领还未到达,柔然汗国的国主乘机逃走,北魏将士未能追上。北魏军队回师,途经沙漠地带,粮草已尽,将士死伤很多,刘絜乘乱私下派人涣散北魏军心,同时力劝太武帝拓跋焘抛下军队自己轻装回京,太武帝拓跋焘没有接受。刘絜以这次军队出师无功而要求追究崔浩的罪责。太武帝拓跋焘说:“各路将领延误了会师日期,我自己遇上柔然贼兵而没有攻打,崔浩有什么罪过呢?”
    后来,崔浩把刘絜假传诏令之事告诉了太武帝拓跋焘,太武帝拓跋焘听后大怒,将刘絜逮捕囚禁起来。太武帝拓跋焘北征时,刘絜暗中对与他亲近的人说:“如果车驾(指太武帝拓跋焘)回不来了,我就拥立乐平王拓跋丕做皇帝。”刘絜听说尚书右丞张嵩家藏有刘宋宗谱,就问张嵩:“刘氏应该称王,继承国家以后的大业,那里有我的姓名吗?”
    张嵩说:“有姓而没有名。”
    太武帝拓跋焘听到这件事后,命令有关部门严厉追究查治,搜查张嵩家宅,果然得到了那本书。这件事还牵连了南康公狄邻。最终,刘絜、张嵩和狄邻都被斩灭三族,死了一百多人。刘絜长期主管朝廷机要事务,他依仗主上的宠信,独断专行,作威作福,将领们打败敌人,得到的财宝都要与他同分。刘絜处死后,查抄他的家,财产数万。
    北魏这次征伐柔然汗国,虽然因刘絜作乱,没能消灭柔然。但太武帝拓跋焘确信,如果没有刘絜搞阴谋诡计,各路将领按约定日期赶到鹿浑谷,“分进合击”的谋略,一定能大见成效。
    崔浩认为对付柔然汗国,只能采用“分进合击”的谋略,他始终注视着柔然汗国的动向,一旦时机成熟,他会随太武帝征讨柔然,依然运用“分进合击”的谋略,给柔然以毁灭性打击。
    宋元嘉二十六年、北魏太平真君十年(公元449  年)正月,北魏太武帝拓跋焘再率三路大军进攻柔然。以高凉王拓跋那率军出东道,洛阳王羯儿率军出西道,太武帝拓跋焘与太子拓跋晃率军出涿邪山,行军数千里。柔然汗国处罗可汗郁久闾吐贺真非常恐惧,远远逃走。二月,北魏大军返回平城。
    太武帝拓跋焘问计于崔浩,应该怎样对付柔然汗国?
    崔浩说:“我们‘分进合击’的谋略并没有错,只是柔然国王像惊弓之鸟,一有风吹草动,就慌忙逃窜。因为他遇到的都是我们的大部队,知道硬碰硬赚不到便宜,弄不好还会被我们消灭。如果我们在‘分进合击’中,再用一些别的谋略,给他点甜头,诱其上钩……”
    太武帝拓跋焘插话说:“你的意思是?……”
    崔浩说:“在‘分进合击’的各路大军前面派一支精干的骑兵小部队,用来引诱柔然军,柔然军如果看到我小部队人少力单,一定想乘机吃掉这支小部队,这样一来,他们就可以边打边退,把柔然军吸引到我北魏大部队的伏击圈内,我各路大军围而歼之,定能大获全胜。”
    太武帝拓跋焘听完崔浩的话,又问:“你怎么知道,你这个计策能使柔然国王上当?”
    崔浩说:“我经过多方了解,柔然新皇帝处罗可汗,是个疑心很大的人,同时又很争强好胜。他当新皇帝不久,曾在设宴招待柔然汗国文武大臣时,发誓说:要重振柔然汗国的雄风,要给北魏一点厉害瞧瞧,要在他任柔然汗国可汗时,创造柔然汗国最辉煌的时期……”
    太武帝拓跋焘听到这里,哈哈大笑,说:“他要给我点厉害?真是自不量力,说大话,我找他决战,他跑啥?”
    崔浩接着说:“我们正是要利用他这种争强好胜,急于建立功勋的心理,运用‘强而示弱’之谋略,用小部队引诱他上钩,调动他跟我走,然后任我宰割。”
    太武帝拓跋焘听完崔浩对付柔然“强而示弱”的谋略,表示赞同。
    几天后,北魏太武帝拓跋焘召集文武重臣廷议:对付柔然,采用“分进合击”、“以强示弱”之谋略是否合适。
    重臣们开始各抒己见,但最终没有一个人的谋略能超过“分进合击”、“以强示弱”的谋略。
    太武帝拓跋焘听了半天,总感到重臣们讲得那些计策,不是太大,就是太空,缺乏针对性,缺乏联系实际的内容,而崔浩“分进合击”、“以强示弱”的谋略,正是针对柔然的,是联系与柔然作战这个实际的。
    重臣们的议论也渐渐趋向于“分进合击”和“以强示弱”,因为他们中有的人已尝到“分进合击”的甜头。第一,各路大军可以相互照应,不会被敌人单独围歼吃掉;第二,如果有一路大军死咬住柔然军,另外几路大军合击过来,柔然军很可能全军覆没。
    正当北魏朝廷紧锣密鼓准备再次进击柔然时,柔然汗国处罗可汗也在召集军事会议,商讨怎样应付北魏军队连续不断的进攻。
    柔然汗国的一个将领说:“我柔然汗国当年也威震四方,东到朝鲜故地之西,西到焉耆(现在新疆焉耆回族自治县),北到贝加尔湖,都是我柔然汗国的领土。我们要发扬过去那种无畏、强悍的精神,主动进攻北魏,不能让北魏军队天天追着跑。”
    柔然汗国的一位文臣说:“将军言之有理,不过我柔然汗国的实力远不如以前,与北魏军队面对面硬拼恐怕也不是个好办法。我琢磨北魏军队两次进攻我们都采取‘分进合击’的战略,我们一定要想办法打破北魏的‘分进合击’……”
    “怎么打破?”柔然汗国处罗可汗问道。
    那位文臣说:“我们可以集中全国精兵,集中全力迅速围歼北魏的一路大军。这在兵法上叫做:集中优势兵力,各个击破。”
    柔然汗国处罗可汗听完后说:“诸位的见解都有可取之处,我们的确要摆脱被动挨打的局面。被别人追着到处乱跑不是我大柔然汗国的习惯。我同意诸位的意见,我们要主动进攻,以我之长,攻敌之短。如果下次北魏军队再敢来进犯,我们就采取集中优势兵力,各个击破的战略,即集中全国的精兵,全力打击围歼北魏军队的一路大军,力求全歼。”
    柔然汗国的将领们开完军事会议,各个摩拳擦掌,决心与北魏军队较量一番。
    北魏朝廷召集进击柔然汗国的会后,崔浩陷入沉思中。一连几天他翻阅兵书、历史,查阅、询问关于柔然汗国的各种新情况、新动态。他的脑子不停地转着。那几天,他吃不好饭,睡不踏实。过了几天,崔浩又恢复了往常的自信和潇洒,连仆人也知道崔浩又会有新的举措。
    崔浩去拜见太武帝拓跋焘。
    太武帝拓跋焘见崔浩主动晋见,知道有重要的事情,就说:“你有什么想法,尽管直言,只要对北魏成就大业有利,我就会采纳。”
    崔浩说:“陛下,我北魏连续对柔然汗国贼寇征伐了两次,都是采用‘分进合击’的战略,可以说柔然汗国贼寇,对我北魏‘分进合击’的战略已经很熟了。我想,他们不会罢休,一定会采用各种办法对付我北魏。……”
    听到这里,太武帝拓跋焘问:“你说他们这些贼寇会用什么办法对付我们?”
    崔浩说:“最可能的是针对我北魏‘分进合击,的战略,采用’集中优势兵力,各个击破‘的战略,即先集中优势兵力打我一路大军。”
    太武帝拓跋焘问:“我们应该采取什么办法对付柔然国贼寇?”
    崔浩胸有成竹地说:“我们可‘将计就计’,我们装作不知道他们的计策而假装中计,当柔然国的精锐部队包围我一路大军后,我另外几路大军迅速来一个反包围,形成两面夹击,全歼柔然精锐部队。”
    太武帝拓跋焘听后,不禁击掌喊道:“好!此计妙哉!”
    公元449  年9  月,秋高气爽,蓝天下的大漠愈发显得沉寂。
    北魏太武帝拓跋焘率领三十万大军征伐柔然汗国,马蹄声、嘈杂声,打破了大漠的沉寂。
    北魏高凉王拓跋那军出东道,北魏洛阳王拓跋羯儿兵出中道,太武帝拓跋焘率军继后。
    北魏军骑兵、车队过后,大漠尘土飞扬,久久才散去。
    柔然汗国处罗可汗郁久闾贺真侦察到北魏军队又来进攻,仍然采取的是“分进合击”的战略,心中一阵窃喜。
    柔然汗国处罗可汗立即将国内所有的精锐部队调来,对付北魏军队。
    出发前,柔然处罗可汗对各路将领说:“诸位都是我大柔然汗国的栋梁之材,这次与北魏二十万大军决战,是关系到我大柔然汗国生死存亡的关键性一仗。这次我们将采取‘集中优势兵力,各个击破’的战略,先集中打北魏的东路大军,力求迅速全歼,诸位要强悍、勇猛,谁先擒注北魏高凉王拓跋那,谁就封王。”
    柔然军队在通往大漠的东路上埋伏了千军万马。
    北魏高凉王拓跋那按照北魏进攻柔然国的战略,先派出一支精干的骑兵小部队,实施“以强示弱”之计。
    大漠的中午,烈日当空,闷热的没有一丝风。高凉王拓跋那命令部队以戒备状态,原地休息、吃饭,并派出数支警戒骑兵小队。
    南凉王拓跋那一进入大漠,脑子里的那根弦就绷的很紧。司徒崔浩临行前,专门召集他和洛阳王拓跋羯儿,交待以“将计就计”之计,对付柔然军。
    他感到责任重大,不敢有一点松懈,他知道这将是一场恶仗,对北魏国统一北方至关重要。
    此刻,太武帝拓跋煮和崔浩也在行军途中,他们也都在暗自推测,柔然军可能对哪一路军下手。同样,他们都担心,只一路大军,能不能顶往柔然军全国精锐部队的攻击?尽管己再三交待,如果哪一路大军被柔然精锐部队包围,都要顽强抵抗,为大部队反包围赢得时间。
    柔然军那边,十几万精兵隐藏在大漠沟堑荒野之中,个个都像猛虎,一旦发现目标,就会出击,咬住猎物的喉咙,致猎物以死命。烈日曝晒在柔然军身上,却没有一个人站起来活动一下,每一个人都已汗流浃背,士卒们开始咒骂太阳,后来咒骂将领们出此下计。却不见猎物。
    柔然汗国处罗可汗,此刻正用眼睛死盯着前面的道路,希望北魏拓跋那的军队快点出现,他好一声令下,围而歼之。天气的燥热,长久的等待,使处罗可汗有点心急,他喝了口凉水,向四周荒野望去,只见柔然军的刀枪在阳光下闪着寒光。他感到了一种快意,他幻想着,不久,这些寒光闪闪的刀枪下,就是北魏军将士的头颅。
    高凉王拓跋那的军队仍在烈日下的大漠上,按即定地点跋涉,越往大漠深处走,拓跋那越感到大战即将来临,他传令各位将须做好临战准备,并通知到每一个士卒。
    柔然汗国处罗可汗正望着前方的道路,突然几个柔然侦察兵骑马飞速来报,“报告陛下,前边十几里处发现北魏军一队人马。”
    柔然处罗可汗眼睛里放出凶光,下令:“准备攻击!”
    不一会,远处传来急促的马蹄声,由远而近,向柔然军埋伏地点渐渐逼近。
    柔然处罗可汗看清了,只是几百名北魏骑兵,一定是与大部队失去联系了,他起身大喝“杀北魏军!”
    十几万柔然军像是从地下冒出来的旋风一样,呼啸着,向北魏军扑去,北魏骑兵拼命杀出一条血路,夺路而逃。十几万柔然骑兵像风暴一样,紧追不舍。
    此时,拓跋那的警戒部队十万火急报告说,诱敌的小部队已与柔然军接上火,正牵着柔然军兜圈子。
    拓跋那下令:“挖掘堑壕,誓死抵抗!”并派出传令兵报告拓跋煮和拓跋羯儿,让他们火速赶来反包围,三面夹击,全歼柔然军。
    北魏军士卒像打了一支强心剂,没命地挖深沟,他们知道,这是阻挡柔然骑兵大军的唯一屏障。
    北魏军的诱敌小部队牵着柔然军的鼻子转了一大圈后,估计大部队的堑壕挖得差不多了,便打马返回。
    柔然军的马因为被太阳晒了一中午又困又乏,而北魏军小部队的马已在荫凉地休息好,又吃足了料,喝足了水,所以不管柔然军怎么用鞭子打,总是赶不上北魏军。只好在后面紧追不放。
    北魏军小部队跑到拓跋那命令士卒挖的堑壕旁。北魏士卒见是自己人,便搭上便桥,让他们通过。
    数千名柔然军眷着尘土,气势汹汹地追到北魏军的堑壕边,被北魏军突然射来的箭射倒数百人。
    柔然汗国处罗可汗率大队人马追到堑壕旁,立即命令包围北魏高凉王拓跋那的部队。十几万柔然军精锐部队把拓跋那的军队包围了几十层。
    柔然处罗可汗不断在堑壕外挑战,企图引诱拓跋那出来决战。拓跋那知道,自己只有几万兵与柔然十几万精锐部队面对面的较量,很难取胜,所以对柔然处罗可汗的引诱、挑衅置之不理。
    柔然处罗可汗看骗不出拓跋那,就命令柔然军强攻。
    柔然军四处寻找树木、木板搭桥用,却未找到。只好命令士卒们下马拿着武器跳到堑沟内与北魏军厮杀。
    柔然士卒跳进又深又宽的堑沟里,还来不及往沟上爬,就被北魏兵用冷箭射死。
    柔然处罗可汗下死命令:“什么时候冲进拓跋那的大营里,什么时候撤军!”
    数千名柔然军又一窝蜂地冲杀过来,他们刚跳进堑沟,数百支带火的箭就向他们射来。顿时,堑沟内大火熊熊,柔然军被烧得鬼哭狼嚎,败下阵去。
    原来北魏军在柔然军上次撤走后,把沟内堆上柴草,洒上油,一遇到带火的箭,就燃烧起来。
    北魏大武帝拓跋煮和洛阳王拓跋羯儿接到高凉王拓跋那十万火急的求援报告,火速向拓跋那处靠拢。对柔然军实施“将计就计”的反包围战略。
    柔然军在处罗可汗的严厉督战下,对拓跋那军反复进攻,双方伤亡惨重,但柔然军始终没有攻进拓跋那的大营。
    高凉王拓跋那的顽强抵抗,为北魏军实施“将计就计”的反包围战略赢得了宝贵的时间。
    当柔然处罗可汗缓过劲来,因久攻不下,准备迅速撤军时,为时己晚,二十几万北魏铁骑,像势不可挡的滚滚洪水,把柔然军吞没了。
    拓跋那趁势杀出,三十万北槐大军把十几万柔然军团团围住。
    整个大漠顿时尘土弥漫,杀声、惨叫声混成一片。
    成千上万的柔然军士卒被砍下马,又被来回交战的战马践踏成血肉模糊的肉酱。
    太武帝拓跋煮也不顾一切地冲进柔然军中,连斩七、八个柔然士卒。柔然士卒也杀红了眼,看是北魏的将军,数十人围过来,与太武帝拓跋煮交战,多亏卫士和北魏将领阻挡,才未使太武帝拓跋轰受到伤害。
    北魏军与柔然军一直厮杀到天黑地暗,柔然汗国处罗可汗趁夜色逃跑,拓跋那带领士卒连续追了九天九夜,柔然处罗可汗越发害怕,丢下辎重物资,越穹隆岭远逃。拓跋煮、拓跋羯儿等率军斩杀俘虏柔然军十余万,俘虏柔然百姓和牲畜有一百多万。当天晚上,北魏军就在大漠中搭起帐篷宿营。北魏将领打了胜仗,又吃又喝,十分兴奋,到很晚才睡觉。
    崔浩没多喝酒,但他也为自己的得意之作兴奋不已,因为他预见,这一仗以后,对北魏威胁最大的柔然将一蹶不振。
    黎明时分,鬼使神差。崔浩走出帐篷,向昨天厮杀的战场走去。
    战争的硝烟此刻已荡然无存。
    崔浩在北魏大败柔然之后,重新回到昨天的战场上。
    一望无际的大漠,叫人望而生畏的枯黄是它唯一的颜色。只有匆匆忙忙的风,吹着大地,掠过大漠,发出“嗖嗖”的声响,使这里愈发显得寂静。
    大漠在雾气笼罩中,愈发让人感到阴森森的。
    突然,“哇”的一声,一只黑色乌鸦从崔浩头顶掠过。
    那鸟鸦扑闪着翅膀落到远处。
    崔浩知道,它是在寻找昨天战场上留下的尸体。
    想起昨天,这里还战鼓声声,杀声震天,随即一切寂静了,尸横遍野,刀、枪、戟、血,随处可见。
    一个个活生生的生命,顷刻间,脑浆迸裂,残臂断肩,殷红色的血流成一条条小溪,把傍晚的太阳都映成了血红色。
    各国之间相互讨伐的战争。吞噬了多少人的生命,造成了多少妻离子散,……毁灭了现实,也毁灭了未来。生灵涂炭,山河为之失色,痛苦和仇恨融为一体……
    崔浩昨天还为辉煌的胜利沾沾自喜,今天面对无数躺倒在地永远无声的生灵,不禁陷入深深的痛苦之中……
    他崔浩从小读史书。研兵法,练剑术,是为了制止战乱,让天下太平,百姓安居乐业……。然而,他一旦踏上仕途,像被绑到了战车上,由不得自己,只能由君主驱使,充当战争的策划、发动者,不管哪国胜利了,百姓们仍不能安居乐业,霸主们还要策划更大的战争,这战争到底打到哪一天才是头呢?……
    往好处想,即使拓跋煮能一统天下,他能是个圣明的皇帝吗?鲜卑族是个愚昧、落后、没文化的民族,世代积累了很多恶习,不是一朝一夕能改变得了。必须用汉文化统一,也就是说必须要用博学多才、具有雄才大略的汉人来治国,但是孤陋寡闻的鲜卑族贵族能容忍吗?更何况汉化运动不仅仅是改说汉语,改穿汉服,还要大量吸取汉人的经济和政治制度与文化,这一切鲜卑族贵族能接受得了吗?……
    想到这些,崔浩感到身上不寒而栗。
    这些年来,他如履薄冰。他既要服从于国君,为国君谋大事,又要和大臣中的反对派、鲜卑族贵族的反对派周旋、斗争;还要谋划与各国间的政治、军事斗争,同时还要兼顾掌握了解国内政治、军事、经济的状态,以备国君询问,和将来战事的需要。
    凭崔浩过人的智谋和长期从政之经验,他知道,他早晚要和鲜卑族贵族摊牌——这是一场你死我活的斗争。他预感牺牲者和失败者很可能是他,因为国君是鲜卑族人,他骨子里永远有鲜卑族世代留下的恶习,这些恶习不定哪一天总爆发,汉人的世族高门不会放在他眼里,为了维护鲜卑族贵族的利益,他会不顾国家安危,不分好人恶人而蛮干,最后导致鲜卑族灭亡……
    一阵凉风吹来,崔浩从沉思中回到现实。
    崔浩在心里念叨道:车到山前必有路。走一步看一步,胆小如鼠,犹豫不决,还不如看准了就干,大胆心细好。吾人生的理想就是在国家统一后,有圣明的皇帝和贤能的大臣,国富民强,百姓安居乐业,永远没有战争。吾辈现今所做的一切就是向这方面努力,吾已经安排了一大批汉人中有才华的人任要职,这一举措,遭到鲜卑族贵族的强烈反对,但太武帝拓跋焘总算支持这件事。今后我还要培养、选拔有才学的汉人,让他们身居要职,这样才能保证吾的远大理想、抱负后继有人……
    又一阵凉风吹来,崔浩禁不住打了个冷战,随即在阴冷的风中返回驻地。
    此时的太武帝拓跋轰却踌躇满志。北方两个最强大的敌人,夏国和柔然,夏国已被灭掉,柔然这次也大伤元气,估计对北魏不会再有什么威胁。
    崔浩和拓跋焘的推测都是准确的。自公元449  年9  月,北魏军与柔然军交战,柔然大败后,从此柔然国力衰败,再不敢侵犯北魏边塞地区。
    



用手机扫一下二维码,在手机上阅读或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图书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