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二
    钦定四库全书
    元和郡县志卷二
    唐 李吉甫 撰
    关内道【二】
    京兆府【万年县至蓝田县志文见前卷此卷自兴平县起】
    兴平县【畿东至府九十里】
    本汉平陵县属右扶风魏文帝改为始平晋武改置始平国领槐里县厯晋至西魏数有移易景龙二年金城公主出降吐蕃中宗送至此县改始平县为金城县至徳二年改名兴平
    始平原在县北十二里东西五十里南北八里东入咸阳界西入武功界
    渭水南去县二十九里
    马牧泽在县东南二十里南北广四里东西二十一里百顷泽在县西二十五里多蒲鱼之利周回六十里槐里城周曰犬丘秦改名废丘周懿王所都项羽封章邯为雍王都废丘亦此城也
    武学故城在县东南十里
    马嵬故城在县西北二十三里马嵬于此筑城以避难未详何代人也
    汉龙泉庙在县东北二十四里武帝庙号也
    汉黄山宫在县西南三十里武帝防行西至黄山宫即此也
    章邯台在县东南十里
    汉茂陵在县东北十七里武帝陵也在槐里之茂乡因以为名守陵溉树扫除凡五千人
    汉公孙墓在县东北十八里
    卫青墓在县东北十九里起冢象庐山
    霍去病墓在县东北十九里起冢象祁连山
    髙陵县【畿西南至府八十里】
    本秦旧县孝公置汉属左冯翊魏文帝改为髙陆属京兆郡大业二年复为髙陵
    龙跃宫在县西十四里髙祖太武皇帝龙潜旧居也武徳六年置
    姚兴墓在县东南十三里
    栎阳县【畿西南至府一百里】
    本秦旧县献公自雍徙居焉属左冯翊项羽立司马欣为塞王亦都之按髙帝既葬太上皇于栎阳之万年陵遂分栎阳置万年县以为陵邑理栎阳城中故栎阳城亦名万年城后汉省栎阳入万年后魏宣武帝又分置广阳县周明帝省万年入广阳更于长安城中别置万年县广阳仍属冯翊郡隋开皇三年罢郡广阳县属雍州武徳元年又改为栎阳县
    煮盐泽在县南十五里泽多咸卤苻秦时于此煮盐周回二十里
    清泉陂在县西南十里多水族之利
    汉太上皇陵在县东北二十五里
    泾阳县【畿南至府七十里】
    本秦旧县汉属安定郡惠帝改置池阳县属左冯翊故城在今县西北二里以其在池水之阳故曰池阳后魏废于今县置咸阳郡苻秦又置泾阳县隋文帝罢郡移泾阳县于咸阳郡属雍州即今县是也
    石安原在县南七里髙二十丈东西三十八里南入咸阳县界
    长平坂【一作坡】在县西南五里
    泾水西北自池阳县界流入经县南七里又东南入髙陵县界春秋襄公十四年诸侯伐秦济泾而次秦人毒泾师人多死
    焦获薮亦名瓠口尔雅十薮周有焦获诗云猃狁匪茹整居焦获即谓此也按韩水工郑国説秦令凿泾水自仲山西抵瓠口为渠即所谓郑白二渠是也
    秦望夷宫在县东南八里北临泾水以望北夷故名之胡亥死于此
    汉池阳宫在县西北八里
    龙泉陂在县南三里周回六里多蒲鱼之利
    太白渠在县东北十里
    中白渠首受太白渠东流入髙陵县界
    南白渠首受中白渠水东南流亦入髙陵界
    美原县【畿西南至府一百八十里】
    秦汉频阳之地以县西北十一里有频山秦厉公于山南立县故曰频阳后魏别立土门县以频山有二土门状似门故曰土门大业二年省义宁二年再置贞观十七年又省咸亨二年复置改名曰美原
    频阳故城在县西南三里秦将王翦即此县人也华原县【畿西南至府一百六十里】
    本汉祋祤县地属左冯翊魏晋皆于其地置北地郡元魏废帝三年改为通川郡领泥阳县属宜州六年改泥阳为华原县大业二年省宜州县属京兆垂拱元年改为永安县天授二年又置宜州大定元年废神龙元年复为华原县
    土门山在县东南四里
    祋祤故城在县东南十里汉县也宣帝神雀二年鳯凰集祋祤城是也
    泥阳故县在东南十七里
    汉步寿宫在县东北三里
    同官县【畿西南至府二百一十里】
    本汉祋祤县地属左冯翊晋属频阳苻秦于祋祤城东北铜官川置铜官防军后魏太武帝改置铜官县属北地郡周朝除金作此同字属宜州大业二年省宜州县属雍州国朝因之
    鄠县【畿东北至府六十五里】
    本夏之扈国启与有扈战于甘之野地理志古扈国有户谷户亭又有甘亭扈至秦改为鄠邑汉属右扶风自后魏属京兆后遂因之
    终南山在县东南二十里
    鸡头山在县东南三十一里伪赵主石生不能守长安欲西上陇士卒散尽遂入鸡头山寻为追兵所害牛首山在县西南二十三里南接终南在上林苑中西京赋云绕黄山而款牛首是也涝水所自出
    渭水北去县十七里
    丰水出县东南终南山自发源北流经县东二十八里北流入渭
    龙台泽在县东北三十里周回二十五里
    八部泽在县东南五里周回五十里
    故鄠城在县北二里夏之扈国也
    钟官故城一名灌钟城在县东北二十五里盖始皇收天下兵器销为钟鐻此或其处
    马祖坛在县东北三十二里龙堂泽中毎年太常太仆四时祭之春祭马祖夏祭先牧秋祭马社冬祭马步隋太平宫在县东南三十一里对太平谷因名之隋甘泉宫在县西南二十二里对甘泉谷因名之周酆宫文王宫也在县东三十五里诗云既伐于崇作邑于丰是也崇侯无道文王伐之命无杀人无坏室崇人闻之如归父母遂虏崇侯作丰邑崇国在秦晋之间秦萯阳宫在县西南二十三里
    美陂在县西五里周回十四里
    甘亭在县西南五里夏启伐有扈誓师于甘之野即此处也
    盩厔县【畿东北至府一百三十里】
    汉旧县武帝置属右扶风山曲曰盩水曲曰厔后汉省晋复立武徳三年属稷州贞观元年废稷州复属雍州天宝中改名宜寿后复名盩厔
    姜维岭本名沈岭在县南五十里蜀后主延熙二十年大将军姜维率众出骆谷经沈岭即此也
    望仙泽在县东南三十五里中有龙尾堆
    隋宜寿宫在县东南三十二里
    秦长杨宫在县东南三十三里汉武帝好自击熊罴司马相如从至上林上疏谏
    秦五柞宫在县东南三十八里
    马融读书台在县东北二十七里
    司竹园在县东十五里史记曰渭川千亩竹今按园周回百里置监丞掌之以供国用义宁元年义师起髙祖第三女平阳公主举兵于司竹园号娘子军
    骆谷关在县西南一百二十里武徳七年开骆谷道以通梁州在今关北九里贞观四年移于今所
    骆谷道汉魏旧道也南通蜀汉魏少帝正始四年曹爽伐蜀诸军入骆谷三百余里不得前进牛马驴驘以转运死者畧尽少帝甘露三年蜀将姜维出骆谷围长城亦此道也
    楼观在县东三十七里本周康王大夫尹喜宅也穆王为召幽逸之人置为道院相承至秦汉皆有道士居之晋惠帝时重置其地旧有尹先生楼因名楼观武徳初改名宗圣观事具楼观本记及先师焉
    武功县【畿东至府一百四十里】
    汉旧县古有邰国尧封后稷之地周平王东迁以赐秦襄公孝公作四十一县斄美阳武功各其一也斄与邰音同字异武功盖在渭水南今郿县地是也按旧县境有武功山斜谷水亦曰武功水故诸葛亮表云遣孟琰据武功水又杜彦逺云太白山南连武功山是则县本以山水立名也武徳三年分雍州之武功好畤盩厔扶风之郿四县于今县理置稷州因后稷所封为名贞观元年废州以县属京兆
    庆善宫在县南十八里皇家旧宅也南临渭水武徳元年置宫贞观六年銮驾亲幸防羣臣赋诗焉
    三畤原在县西南二十里髙五十丈西入扶风县界故斄城一名武功城在县西南二十三里古邰国也后稷祠在县西南二十三里
    姜嫄祠在县西南二十二里
    隋文帝泰陵在县西南二十里三畤原上
    好畤县【畿西南至府一百八十里】
    本汉旧县在今县理东南十三里故城是也畤者神明所依止也以雍州积髙神明之隩故立畤以郊上帝诸神也后汉省武徳二年分醴泉县置因汉旧名属雍州三年改属稷州贞观元年废稷州复属雍州二十一年于废上宜县置好畤县今县理是也其上宜县隋开皇十八年置贞观八年废
    华州【华隂四辅】
    【开元户三万七百八十七 乡七十元和户一千四百三十七 乡二十二】
    禹贡雍州之域周为畿内之国郑桓公始封之邑其地一名咸林春秋时为秦晋界邑长城在州东七十二里或説秦晋分境祠华岳故筑此城战国时属秦魏地理志云自髙陵以东皆魏分也按史记魏筑长城自郑滨洛今州东南三里魏长城是也秦并天下为内史之地二汉及晋为京兆之地后魏置东雍州废帝改为华州大业二年省华州义宁二年置华山郡武徳元年复为华州垂拱元年改为太州避武太后祖讳也神龙元年复旧
    州境【东西一百六十四里南北一百四十里】
    八到【西至上都一百八十里东至东都六百八十里】
    【东至潼关一百二十里东至虢州二百二十里】
    【东北至同州八十里南至商州山南路二百七十里】
    贡赋【开元贡 茯苓 茯神 细辛赋 绢 绵】
    管县三
    郑  华隂 下邽
    郑县【望郭下】
    本秦旧县汉属京兆后魏置东雍州其县移在州西七里大业二年州废移入州城隷属雍州至三年以州城屋宇壮丽置太华宫县即权移城东四年宫废又移入城
    古郑县在县理西北三里兴元二年新筑罗城及古郑城并在罗城内
    少华山在县东南十里
    华隂县【望西至州六十五里】
    本魏之隂晋邑秦惠文王时魏人犀首纳之于秦秦改曰宁秦汉髙帝八年更名华隂属农郡后魏属华州隋大业五年移于今理垂拱元年改曰仙掌寻复旧名长城在县西春秋秦晋分界处
    太华山在县南八里
    永丰仓在县东北三十五里渭河口隋置义宁元年因仓又置监天宝三年左常侍兼陜州刺史韦坚开漕河自苑西引渭水因古渠至华隂入渭运永丰仓及三门仓米以给京师名曰广运潭以坚为天下转运使【灞浐二水会于漕渠每夏大雨辄皆涨大厯之后渐不通舟】天宝中每歳水陆运米二百五十万石入关大厯后每歳水陆运米四十万石入关潼关在县东北三十九里古桃林塞也春秋时晋侯使詹嘉处瑕以守桃林之塞是也关西一里有潼水因以名关又云河在关内南流冲激关山因谓之冲关谨按秦函谷关在汉农县即今灵宝县西南十一里故关是也今大路在北本非钤束之要汉武帝元鼎三年杨仆为楼船将军本宜阳人【今福昌县也】耻居关外上疏请以家僮七百人徙关于新安武帝从之即今新安县东一里函谷故关是也而御所驰出于南路至后汉献帝初平二年董卓胁帝西幸长安出函谷关自此以前其关并在新安其后二十年至建安十六年曹公破马超于潼关则是中间徙于今所今厯二处而至河潼上跻髙隅俯视洪流盘纡陵极实为天险河之北岸则风陵津北至蒲关六十余里河山之险迤逦相接自此西望川途旷然盖神明之奥区帝宅之户牖百二之固信非虚言也
    下邽县【望东南至州八十里】
    本秦旧县地理志属京兆注下邽秦武公伐邽戎置以陇西有上邽故此加下也董卓迁都长安华歆求出为下邽令即此也后魏避道武帝讳改为夏封大业二年复旧后魏属冯翊隋属华州武徳【缺】年属同州垂拱元年复属华州
    汉莲勺县故城在县东二十二里张禹本河内人徙家莲勺
    同州【冯翊四辅】
    【开元户五万六千五百九 乡一百二十一元和户四千八百六十一 乡一百四十】
    禹贡雍州之域春秋时其地属秦本大荔戎国秦获之更名曰临晋魏文侯伐秦秦筑临晋今朝邑西南有故城七国时属魏始皇并天下京兆冯翊扶风并内史之地及项羽灭秦为塞国立司马欣为塞王及汉王定三秦以为河上郡复罢为内史武帝更名左冯翊魏除左字但为冯翊郡晋因之后魏永平三年改为同州禹贡云漆沮既从沣水攸同言二水至此同流入渭城居其地故曰同州
    州境【东西一百一十二里南北二百三十五里】
    八到【西至上都二百五十里东至东都六百五十里】
    【东至蒲津关六十里南至华州八十里】
    【西北至坊州二百五十里】
    贡赋【开元贡 皱纹吉莫皮二十张赋 绢 绵】
    【元和贡 麝香 麻黄 地黄 蒺藜子皱纹靴 石饼  寒山石】
    管县七
    冯翊 朝邑 韩城 白水 夏阳 澄城郃阳
    冯翊县【望郭下】
    本汉临晋县故大荔戎城秦获之更名旧説秦筑髙垒以临晋国故曰临晋晋武帝改为大荔县后魏改为华隂西魏改为武乡置郡开皇初郡废大业三年改为冯翊县冯辅也翊佐也义取辅佐京师
    沙苑一名沙阜在县南十二里东西八十里南北三十里后魏文帝大统三年周太祖为相国与髙欢战于沙苑大破之其时太祖兵少隠伏于沙草之中以竒胜之后于兵立之处人栽一树以表其功今树往往犹存仍于战处立忠武寺今以其处宜六畜置沙苑监
    兴徳宫在县南三十二里义旗将趋京师军次于忠武园因置亭子名兴徳宫属家令寺
    朝邑县【望西至州三十五里】
    本汉临晋县之地大荔国在今县东三十步故王城是也后魏置南五泉县西魏改为朝邑县以北据朝坂故以名县西南有蒲津关
    河桥本秦后子奔晋造舟于河通秦晋之道今属河西县
    长春宫后周武帝置大业十三年髙祖起义兵自太原舍于此宫休甲养士而定京邑武徳二年于此置陜东大行台太宗居藩作镇四年山东平乃移行台于洛州通灵陂在县北四里二百三十步开元初姜师度为刺史引洛水及堰黄河以灌之种稻田二千余顷
    苦泉在县西北三十里许原下其水咸苦羊饮之肥而美今于泉侧置羊牧故谚云苦泉羊洛水浆
    韩城县【上西南至州二百里】
    古韩国今梁国汉为夏阳县之地韩国故城在今县理南十八里梁国在今县理南二十三里有少梁故城隋文帝分郃阳于此置韩城县春秋秦晋战于韩原即此地也
    龙门山在县北五十里
    龙门戍在县东北极险峻后周又于此置龙门关今废白水县【望东南至州一百二十里】
    本汉粟邑县之地属左冯翊按粟邑故城在县理西北二十八里薛宣为左冯翊以粟邑县小僻在山中其人谨朴以频阳令薛恭换粟邑令尹赏二县俱大理又为汉衙县地春秋时秦晋战于彭衙是也后魏文成帝分澄城郡于此置白水县以南临白水因以为名隋开皇三年罢郡县属同州
    夏阳县【紧西南至州一百三十里】
    古有莘国汉郃阳县之地武徳三年分郃阳于此置河西县在河之西因以为名又割同州之郃阳韩城二县于今县理置西韩州取古韩国为名也以河东有韩州故此加西贞观八年废西韩州以县属同州乾元三年改为夏阳县县南有莘城即古莘国文王妃太姒即此国之女也
    澄城县【望南至州一百里】
    汉征县也韦昭云征音惩惩澄同声后人误为澄鲁文公十年秦伐晋取北征即此城是也后魏太武七年分郃阳县置又于今县理置澄城郡开皇三年罢郡以县属同州
    干坑汉书沟洫志云武帝时严熊上言愿穿洛以溉重泉以东万余顷于是发卒穿渠自征引洛水至商顔下【商顔今在冯翊县界】名曰龙首渠按州西三十里有干坑即龙首之尾也
    王官故城在县西北春秋传曰俘我王官翦我羁马郃阳县【望西南至州一百二十里】
    本汉旧县属左冯翊在郃水之阳诗大雅所谓在洽之阳是也水经注曰郃阳城南有瀵水东流注于河即郃水也按中瀵水蒲地瀵水与南瀵水并在旧河西县南五里今郃阳界内尔雅云瀵出大尾下郭璞以为汾隂县有水如车轮此水亦然周武时属澄城郡隋开皇三年罢郡以县属同州
    羁马故城在县东北二十六里
    鳯翔府【岐州扶风四辅】
    【开元户四万四千五百三十二 乡九十二元和户七千五百八十    乡八十八】今为鳯翔节度使理所【管鳯翔府陇州管县十四都管户八千三百六十四】
    禹贡雍州之域春秋及战国时为秦都徳公初居雍即今天兴县也至献公始徙栎阳始皇并天下属内史项羽封章邯为雍王亦此地也髙祖更名中地郡复属内史景帝更名主爵都尉武帝太初元年更名右扶风所以扶助京师行风化也与京兆尹左冯翊谓之三辅理皆在长安城中后汉出理槐里即今兴平县南东七里故槐里城是魏文帝除右字为扶风郡亦是重镇曹公使张郃屯陈仓建兴中诸葛亮攻陈仓及郿皆不克晋太康八年为秦国后魏太武于今州理东五里筑雍城镇文帝改镇为岐州隋开皇元年于州城内置岐阳宫岐州移于今理大业三年罢州为扶风郡武德元年复为岐州至徳元年改为鳯翔郡乾元元年改为鳯翔府府境【东西一百八十三里南北三百八十九里】
    八到【东至上都三百一十里东至东都一千一百七十里】
    【东北至邠州二百三十里南取太白山路至兴元府六百里】
    【西南至鳯州二百八十里西至陇州一百五十里】
    【北至泾州二百二十里】
    贡赋【开元贡 龙须席 蜡烛赋 布 麻】
    管县九
    天兴 岐山 扶风 普润 岐阳 麟游宝鸡 虢  郿
    天兴县【次赤郭下】
    本秦雍县秦国都也汉县属右扶风四面髙曰雍又四望不见四方故谓之雍秦囘中宫在县西汉文帝十四年匈奴入萧关烧囘中宫候骑至雍即此也至徳二年分置鳯翔县永泰元年废仍改雍县为天兴县
    干归故城在县西四十三里乞伏干归据苑川自号西秦因筑此城
    石鼓文在县南二十里许石形如鼓其数有十盖纪周宣王畋猎之事其文即史籀之迹也贞观中吏部侍郎苏朂纪其事云虞褚欧阳共称古妙虽歳久讹缺遗迹尚有可观而厯代纪地理志者不存记録尤可叹惜岐山县【次畿西至府五十里】
    本汉雍县之地周武帝天和四年割泾州鹑觚县之南界置三龙县开皇十六年移三龙县于岐山南十里改为岐山县贞观八年移于今理
    岐山亦名天柱山在县东北十里
    渭水在县南三十里
    五将山在县西北六十里苻坚为姚苌将呉忠所擒之处
    扶风县【次畿西至府一百里】
    本汉美阳县地武徳三年分岐山县置围川县属岐州取今县南湋川水为名近代讹作围四年隷入稷州贞观元年废稷州以县属岐州八年改为扶风
    普润县【次畿南至府九十里】
    隋大业元年于此置马牧又置普润屯后废屯置县在汉为漆县并有铁官今城西有漆水又有小城盖置铁官处
    岐阳县【次畿西南至府一百里】
    盖汉杜阳县地贞观七年割扶风岐山二县置以在岐山之南因以名之
    麟游县【次畿西南至府一百六十里】
    本汉杜阳县地隋于此置西麟州营仁寿宫义宁元年唐髙祖辅政废宫是年获白麟于宫所因置县
    九成宫在县理西一里即隋文帝所置仁寿宫每歳避暑春往冬还义宁元年废宫置立郡县贞观五年复修旧宫以为避暑之所改名九成宫
    永安宫在县西三十里贞观八年置
    宝鸡县【次畿东北至府九十里】
    本秦陈仓县秦文公所筑因山以为名属右扶风大业九年移于今理在渭水北乾元二年改为宝鸡以昔有陈宝鸣鸡之瑞故名之
    陈仓故城在今县东二十里即秦文公所筑魏畧云太和中将军郝昭筑陈仓城适讫会诸葛亮来攻亮本闻陈仓城恶及至怪其整顿闻知昭在其中大惊愕亮素闻昭在西有威名念攻之不易初太原靳详少与昭相亲后为蜀所得及亮围陈仓详为亮监军使于城外呼昭喻之昭于楼上应详曰魏家科法卿所练也我之为人卿所知也曩时髙刚守祁山坐不専意虽终得全于今诮议不止我必死耳卿还谢诸葛亮便可攻也详以告亮亮进兵云梯冲车昼夜距二十余日亮无利会费曜等救至亮乃引去按今城有上下二城相连上城是秦文公筑下城是郝昭筑
    陈仓山在县南十里南接梁鳯二州界
    散关在县西南五十二里蜀志诸葛亮出散关围陈仓三交城在县西十六里司马宣王与诸葛亮相距所筑咸亨三年于县东南开渠引渭水入升原渠通船至京故城【即故长安城汉惠帝所筑城在今故大兴城之西北苑中】
    虢县【次畿北至府三十里】
    古虢国周文王弟虢叔所封是曰西虢后秦武公灭为县周改为洛邑县大业二年复为虢县贞观八年废天授二年再置
    郿县【次畿西北至府一百里】
    本秦县右辅都尉理所在今县东一十五里有故城今县周天和元年筑置云州建徳三年废武徳元年又于故城置郇州三年废州郿县属稷州七年属岐州白起即此县人也县在渭水南一里
    终南山在县南三十里
    太白山在县东南五十里
    五丈原在县西南三十五里初诸葛亮与司马宣王相持亮据渭水南原宣王谓诸将曰亮若出武功依山东转是其勇也若西上五丈原诸君无事矣亮果屯此原耕者杂于渭滨居人安堵军无私焉
    积石原在县西北二十五里魏青龙二年诸葛亮出斜谷与司马宣王屯渭南郭淮算亮必争北原遂先据之亮至不得上即此原也
    县理城亦曰斜城城南当斜谷因以为名斜谷南口曰襃北口曰斜
    董卓坞在县东北十六里卓封郿侯筑坞髙与长安埓号为万歳坞
    成国渠在县东北九里受渭水以溉田
    陇州【阳上】
    【开元户六千八十五元和户七千八十四】
    【案前华州同州鳯翔府户数下俱有乡数惟京兆府与此陇州无之殆由写遗缺今不可攷】
    禹贡雍州之域秦文公所都汉为县属右扶风后魏置东秦州西魏文帝改名陇州因山为名大业二年省义宁二年又于县理置陇东郡武徳元年改为陇州州境【东西二百里南北四百九十五里】
    八到【东至上都四百六十里东至东都一千三百二十里】
    【东至鳯翔府一百五十里南至鳯州山路四百三十里】
    【西至秦州三百四十里北至原州三百三十里】
    贡赋【开元贡 榛实 龙须席五领赋 布 麻】
    管县五
    源 阳 呉山 华亭 南由
    源县【上郭下】
    本汉县地属右扶风在水之北后魏改为隂县隋改为源县
    陇山在县西六十二里
    岍山在县西六十里北与陇山接禹贡导岍及岐是也大震关在州西六十一里后周置汉武至此遇雷震因名
    秦城在州东南二十五里秦非子养马渭之间有功周孝王命为大夫
    阳县【上西至州八十里】
    本汉隃麋县地因今县东八里隃麋泽为名周武帝置阳郡及县寻省郡以县属陇州
    水在县南一里
    呉山县【中西北至州一百一十里】
    本汉隃麋县地后魏孝昌二年于长蛇川置长蛇县属东秦州开皇十八年改为呉山县
    呉山在县西南五十里秦都咸阳以为西岳今为国之西镇山国语谓之西呉
    华亭县【下正南防东至州一百一十里】
    本秦泾阳县地大业元年置华亭县以在华亭川口故名
    小龙山在县西四十里
    南由县【下东北至州一百二十里】
    本汉县地后魏孝明帝于县西南由谷口置县因谷为名开皇二年省长蛇县并入南山属岐州贞观四年割入陇州
    安夷关在县西一百四十六里
    长蛇川在县西一百步
    渭水在县南四十里
    元和郡县志卷二


用手机扫一下二维码,在手机上阅读或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图书分类